August 14, 2024
在碧湖公園翻新對庭園的想像
台北臨上飛機,才想到,我們忘了去大湖公園!
在降落台灣前,小孩在華航的台灣宣傳短片看到大湖公園的照片,覺得很特別,說要去那裡。我說不遠啊,可以找時間去。
深入閱讀 "在碧湖公園翻新對庭園的想像"August 11, 2024
加州小子逛西門町
台北返美倒數。小孩強烈要求吃鹹酥雞,說爸爸和哥哥之前去西門町一間很大的店吃鹹酥雞。在有限的資訊下,我查到「台灣鹹酥雞」。突然想到,我們隔壁的上海鄰居去年秋天坐華航回上海,回程在台北待了兩天,每天走兩三萬步,去了許多觀光客會去的人氣景點。最讓他難忘的,除了台灣排名第二的咖啡店Fika Fika Cafe,就是西門町紅樓旁的師園鹹酥雞。不過,在西門町工作的人跟我說,師園本店比較好吃。鹹酥雞那麼多,可惜時間有限,只能挑一家吃。
深入閱讀 "加州小子逛西門町"August 05, 2024
崎嶇老年路
健康在這個炎炎夏日了,跟十多年沒見的長輩吃飯。十幾年前回台時,帶了一盒巧克力去拜訪他。他當時很高興地收下,說他近九十歲的母親愛吃甜的,準備給她吃。這次,長輩說他的母親之前以一百多歲的高齡過世了。然而,她的最後幾年身體不好,需要有人照顧,但請的看護很難合她心意,於是換了二十多個看護,從合法的換到非法的,能用的關係全用盡。講到那段往事,長輩的臉上出現痛苦的神情,看來是一段很難過的日子。以長輩夫婦的財力和社會資源,他們應當屬於那種比較有辦法的族群。如果他們想找到合意的看護處理年老家人的日常生活都這麼困難,其他經濟和資源上較弱勢的人,在身體出現問題時,恐怕日子更難過。
深入閱讀 "崎嶇老年路"August 01, 2024
加州小孩初識招潮蟹
台北每隔幾年回台灣,捷運都會長出新的路線。一整個疫情期間都沒回來,去年底回來就覺得捷運路線多了很多站,就是最早的木柵線沒有新動靜。
小的已經想不起來他四歲或六歲去淡水線的事了。那我們去坐新長出來的淡海輕軌吧!
深入閱讀 "加州小孩初識招潮蟹"July 29, 2024
在龍岡體驗文化融合
文化差異小孩在台北待一個多月,哪都沒去,抱怨連連,所以帶他去坐火車。進火車站後,區間車已到站,所以直接上車,在中壢火車站下車。
意外地在中壢街上看到很多東南亞年輕人,大概是越南和泰國,有那麼一瞬間的錯覺,以為我到了南加洛杉磯或橙縣某些東南亞裔聚集的地方。看著那些盛裝打扮、三兩成群的年輕泰國、越南女子逛街,經過銀樓時,有人探頭看看櫥櫃裡的金飾,不禁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台灣加工出口業旺盛的年代,也許某些地方的街上,每逢假日,也是這種許多女工逛街的景象。那時她們的精神糧食是瓊瑤小說、二秦二林的電影和鳳飛飛的歌等。如今手機等各種科技產品可以讓人輕易連上不同語言的社群網站,這些東南亞移工憧憬的故事和對象,是在遙遠的母國,還是同在眼前台灣的同鄉男性?這些族群裡,有沒有什麼跨文化、跨階級的故事被有故事鼻的人寫下?
我們先去看了間日本老宿舍,然後準備坐車去忠貞新村的八妹婆婆吃中餐。在沒找到中壢客運的據點時,跟路旁站在小攤旁的女子問路,她一開口,那軟軟的越南腔傳來,我立刻知道我問錯人了。
深入閱讀 "在龍岡體驗文化融合"July 28, 2024
為政府洗地的台灣媒體
媒體一直以為三民自鏡是執政黨的媒體四大護法。直到颱風天的時候,在家滑手機看臉書,看到中央社發過一條吹捧風力發電的新聞後,其他媒體發送同樣的消息洗地,像小嘍囉一樣傳遞大哥的旨意,「風力發電量與核三相當」像一串拉炮似的接連冒出來,讓我不由得瞠目結舌。現在台灣媒體的水準如此之差,不查驗真相、兩面並陳也就罷了,在颱風天不優先考量人民安危,反而優先選擇為政府傳布片面之詞,有愚民之嫌,顯得墮落。
深入閱讀 "為政府洗地的台灣媒體"July 25, 2024
充當翻譯的看診經驗
健康回台北前,已經在網路上找到這次想看的中醫。但是家人朋友都勸我說,好歹看個西醫。於是就去看了。醫生一看認定我的狀況很棘手,除了幫我安排一些檢查,還要我去給一位更資深的醫生看看。於是我就掛號再看一個醫生。
深入閱讀 "充當翻譯的看診經驗"July 22, 2024
颱風天搶購蔬菜去
生活很少夏天回台北這麼久,難得碰到颱風。趕在萬安演習前去全聯看看。公公早上去過市場,說蔬菜貴得很,一顆高麗菜要兩百塊,聽著像美國的菜價。於是猜想全聯應該會便宜些。
深入閱讀 "颱風天搶購蔬菜去"June 24, 2024
潮濕油綠的台北印象
台北習慣冬雨的加州小孩,對於台北最近一週幾乎每天都下雨,而且不是短短的午後陣雨,感到非常不習慣。
我跟他說,以前台北一年下雨兩百多天,我上學的時候,書包裡總會插著一把摺傘,以備不時之需,因為氣象預測不太準確。
深入閱讀 "潮濕油綠的台北印象"June 22, 2024
回台北賞鳥
城市大概是近水源的關係,台北邊緣的綠地不時可看到各種鳥類。早上去買早餐就看到老先生胸前掛著長鏡頭走過;下午從外頭回家,看到有媽媽推著娃娃車停在人行道旁吃零食,車上還沒到上幼稚園年紀的小孩聚精會神地看著一個地方,我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原來是一群有些特別,但我叫不出名字的鳥。
深入閱讀 "回台北賞鳥"June 10, 2024
聊天聽到的本地秘辛
生活忘了是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還是別本談內向外向性格的書提過,美國人多半外向。我對這認識比較深刻,是從我開始花很多時間在前院工作開始。
疫情期間,我多半在後院開墾。有天難得出門,突然發現很多人都把前院改造了。某人說:「當然啊!前院是門面。」一語驚醒夢中人。之後因為乾旱,政府鼓勵大家去掉草坪,改種省水植物。所以2022年2月,在加州連續幾年大旱的最後一年,我請園丁把我們前院沿著門廊的草坪去掉三呎寬,左右兩塊草坪也都去除。
深入閱讀 "聊天聽到的本地秘辛"June 05, 2024
像西洋劍的大花蔥開花了
園藝至少三個月的時間,人們經過我家前院時,都會好奇那幾株細長的植物是什麼,比人還高(美國男人平均身高五呎十吋,178公分),細細長長的,頭部圓圓,頂端尖尖的,像綠色的西洋劍。走過的人們看到往往會停下來仔細看看,談論這奇怪的植物。印度鄰居問我,是甘蔗嗎?我說不是,這裡太冷了,不能種甘蔗。
花頭包了一層膜,至少一個月。每週日都來我們社區的宗教聚會演出的詹姆士和瑞秋夫婦,把車停我們家前面的路邊後經過,一直很好奇花是什麼樣的。
深入閱讀 "像西洋劍的大花蔥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