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3, 2017

原始的中華電信預付卡尋找記

去年農曆年前,天涯論壇上出現一篇文章「上帝大概是把臺灣給遺忘了吧?」,作者聲稱自己是長居中國大陸的台灣人,很習慣中國大陸的網路發達。他們夫妻回到台灣後,發現「真的有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身體的移動去完成,真的很不習慣。」這篇文章當時引起很多爭議,不少人回應反駁。這篇文章昨天出現在我的Line上,我很驚訝,這篇文章居然在一年後又被到處轉轉轉?

不過,我的確有在台灣很多事還是需要靠身體移動去完成的感覺,別說比中國大陸落後,很多方面也比美國落後。該文發表十個多月後,我回到台灣。隔天第一件事,就是去中華電信門市辦如意卡,也就是手機的預付卡。

前年我在南港中華電信門市辦預付卡時,很順利,一下就辦好三百元的預付卡。這次門市人員跟我說,沒有三百和五百元的,只剩下一千元的預付卡,但這一千元完全只能用在網路上,而且要在三十天內用完,若要打電話要另外儲值。我聽了就說那我不要辦一千元的,詢問哪裡有三百或五百元的時,對方說,整個台北東區都沒貨,可以去其他地方找找。中華電信網站上沒顯示哪裡有貨,連門市人員也不知道,我聽了很想哭,台北那麼大,我上哪找?

那天是週六,我想趕快辦好這件事,不然出門在外很不方便,畢竟在美國也習慣用智慧型手機了。好不容易在捷運站用免費網路查到公館門市週六營業,後來我們就坐車到公館去。排隊排半天,終於輪到我了,公館門市人員也說他們沒貨。那哪裡有?對方只說:「你可以去師大門市試試看!」從公館到師大,還有好一段距離,覺得有些捉狂,我到底要浪費多少時間和多少交通費用,才能辦到中華電信預付卡?中華電信是做通訊網路生意的,但是他們訊息做得那麼差,網站上不顯示哪裡有貨也就罷了,連門市人員也沒法查到哪裡有貨,然後告訴顧客嗎?這是什麼時代了!心裡實在有點氣,走到台電大樓附近,正好看到台灣大哥大的門市,賭氣地想:反正台灣大哥大也不差,那我就去辦台灣大哥大,不讓中華電信賺這筆錢了!

台灣大哥大的顧客少很多,很容易辦,只是費率不好,但我不想再花時間再這件事上了,貴一點就只好忍了。但是裝好後,該有的4G網路大部分時候都只是3G,網路速度慢到我快捉狂,開個網頁開超久,而且在南港經常收不到訊號,連最基本的電話功能都沒有,讓我氣得上臉書罵台灣大哥大的4G網路很爛。差點忘了,我的iphone 5S還能用,某人的5C完全收不到訊號,他得用他爸的iphone 4開熱點,然後才能用他自己的手機,比我更慘。

對此有研究的學長說:「如果你的4G手機是美國帶回來的話,台哥大、遠傳都用B28,台灣獨用的700MHz速度就很遜。外國機子只會用到通用頻段的1800MHz。那跳4G應該就只有中華跟遠傳好一點,台哥大的1800只有10MHz,重點是,沒啥地方有,所以頻寬很廢。台灣是第一個用700MHz的國家(美國也有700但是台灣的是B28,跟大家都不同),台星用900MHz,中華有900、1800。」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外國人哪知道那麼多?

更扯的是,後來我去台灣大哥大的館前門市問為何應該是4G的網路這麼慢,那個長得還不錯的門市人員跟我說:「iphone 5S規格不合啊。為什麼不買iphone 6S或7?」這簡直就是奇葩,客服不幫忙顧客解決問題就罷了,還問顧客為何不買規格更高的產品。我對台灣大哥大的印象真是大壞,以後絕對不跟這家打交道,所以這次買的預付卡用完就好,不在半年後花錢續卡。

後來問某人在中華電信工作的表妹,她說中華電信的基地台還是最多的。某人表弟也說,現在到處都抗爭,不給裝基地台啊。那聽來新的通訊業者的收訊也不會好過中華電信,本來還有人跟我說新的亞太之星和台灣之星可能比較好辦。但是這次的心得是下次無論如何還是要辦中華電信。

然後有朋友在我抱怨台灣大哥大時,跟我說,她之前到中華電信的長春門市幫從美國回台的表弟買預付卡,也買不到。但是那邊的門市人員告訴她,松山機場門市的預付卡貨最多。她便去松山機場買,果然買到。我不免很怨,為何長春門市的消息比較靈通,南港和公館門市就只會給一個範圍要人試試看,真是太「原始」的服務了,而且年底這個時節,很多在美國等國家的人都會來台灣,為何把客都留到有很多陸客進出的松山機場?我畢竟是台灣出生的,語言沒問題,交通也還熟悉,但是要我到處一間一間門市找,我會受不了。如果我是語言不太通的歪果人,別說跑兩間了,光跑一間買不到,我可能就放棄了,然後感嘆:在台灣真的很不方便啊。

中華電信,可以進步點嗎?


由 Debby 發表於 09:43 PM | 迴響 (0)

January 20, 2017

雨天不宜出門

早上在雨聲中醒來。很久沒聽到這麼大的雨聲了,尤其這裡是鬧旱災的南加州。上個月底從台灣回來時,接我們的台灣司機說:「你們白天看到遠處的山,會覺得比你們去台灣前看到的綠一點。」他說,在我們回台灣期間,這裡下了幾場雨。

中研長虹西餐廳我記得2014年底回台灣前,出門在外看到的山,都是土黃色的枯山,那時是鬧旱災的第三年。於是,回台第二天,我們在有大面窗戶、可以看見窗外綠意的哲思軒吃早餐,第一次去台灣的小P邊吃東西邊看著外頭的景色、聽著雨聲,突然飛來一句:「這裡是雨林。」我和某人聽了都呆了一會,看看窗外有許多亮青色葉子的植物,想到南加州的樹此時如果不是葉子掉光,就是只有暗沉顏色的葉子,景觀上的確大不同,也難怪看慣枯山的加州小孩會覺得台灣是雨林。那次也是我幫小孩買的兒童雨傘密集派上用場的時候,不然在南加州,雨傘似乎只是佔空間的擺飾。

不過回來後,我驚訝地發現,我們家周遭的山變綠了!我記得在台灣時,曾經看到南加州有大雨,還鬧龍捲風的新聞,看來我們這一帶也下雨了。

不過,這次比前年的雨量還多。除了剛回來時,因為沒注意,讓自動灑水系統澆了一兩次水外,之後至今都沒開過灑水系統,因為接連幾週,每週都要下個至少一兩天,泥土非常濕,我怕有些植物的根要泡爛了。之前因應旱災而種的耐旱多肉植物,有一兩棵因為喝太多水而脹死,真是過與不及,都會害死植物。

不只是大雨,高山上也積了不少雪,有助於夏天的供水,據說旱災因此暫時解除,讓人可以鬆口氣。不過我還是覺得應該繼續保持儲水的習慣,至少買個儲雨桶(rain barrel),這樣可以省點水,碰到紫瓶子草這種不能喝自來水的植物時,我也有辦法養活它。

但是每逢雨天,難免就想到這是台北出生的我,最討厭的天氣。因為雨天出門很麻煩,雨天衣服晾不乾也很麻煩,雨天久了屋內濕氣重,東西容易發霉,更是讓人很難過。這些到了南加州,除了出門很麻煩外,其他好像都不是問題。雨天開車出門,是比坐公車好一點,但是這裡的環境設計跟台北不一樣,雨一大,數量不多的下水孔來不及把水排掉,地勢較低處就到處積水,車子開過去,總是激起一片水幕,還好這裡行人很少,不然很容易被波及變成落湯雞。這也是雨天最好穿長筒雨鞋的原因,這樣才能保持雙腳和雙腿乾燥。但是小J強烈拒絕穿雨鞋,連帶他弟也不肯穿了,因為他說那是女生才會穿的,男生穿雨鞋就像女生了。這到底是什麼邏輯?

今天我還想把「雨天不宜出門」後面加上「送便當」。中午在大雨中開車去送便當,一身防雨裝備:五百萬大傘、連帽雨衣和長筒雨鞋,但是上下車不免淋到雨。雨天小朋友不能在往日的戶外用餐區吃飯,於是校園督導引導各班進禮堂吃飯,學校走廊的兩側屋頂旁都是個雨簾,一次僅能容兩個人通行,再多就要被滴到雨,於是很不好走。在人群中,我差點找不到小P,在教室和禮堂間往返兩次,好在最後小P找到我,任務完成一半。再把另一個便當送到半小時後才要吃飯的小J那,看著掛在他書包旁的水瓶外面都是雨珠,再看看他書包旁的雨傘,慶幸還好他帶的不是開口在外的水瓶,加了酸雨的水,怎麼能喝?

送完便當後,雨勢變小,於是去星巴克買了杯Smoked Butterscotch Latte帶回家喝。想起有年聖誕節前,也是雨天,但是調到有聖誕歌曲的電台,聽著聽著,心情也歡暢起來。所以雨天也能開心的,只要不出門淋到雨,一切都好過。

由 Debby 發表於 09:28 PM | 迴響 (0)

January 08, 2017

到台灣練腿力

某公司的保險系統有個具有歐巴馬健保精神的輔助系統,其中一項獎勵機制就是鼓勵員工及眷屬多走路,每走五千步可以拿五點,一天最多拿十五點,累積到相當點數,可以少一點保費。為了清楚知道自己每天走多少路,我和某人都有fitbit one,比不能隨時掛在身上的手機好用些。在美國,出門總是開車,走的路總是比在台灣時少,如果沒有上健身房或行程特別多時,一般很難走到一萬步。這次回台灣,我想知道自己走多少路,於是把fitbit one也帶著。

回台八天後,我在臉書上貼出我的fitbit記錄。最高紀錄是19259步,走最少的那天也走了10531步,那週的步數是十萬六千多步,破了我在美國的最高記錄(五月底的九萬兩千多步)。只走一萬步那天,我去弄頭髮,從中午十二點坐到下午五點半,感覺像坐要飛到印尼的飛機,因為燙頭髮不能動,坐到全身都要生蘑菇了。沒想到少動五個半小時,那天還是可以累積到上萬步,可見台北真是讓人走不停的地方。

再過一週,我又破記錄了。回台第二週,一共走了十四萬五千多步,最多走到兩萬七千多步,最少有一萬六千多步,平均每天兩萬多步,這紀錄可能要很久很久以後才有機會打破了。我本來以為自己走很多了,一問某人,就被他擊垮,因為他居然有三萬四千多步的記錄:早上跟高中同學從台大走到碧潭跑步,下午跟我們逛台北。

我走兩萬七千步的那天,早上在台南玩,傍晚坐高鐵回到台北後,跟朋友在敦化南路一段的餐廳聚餐,本來我以為在忠孝敦化捷運站附近,後來才發現不是。上錯公車後,某人決定不坐車了,一路走到超過仁愛圓環的目的地,之後又走回捷運站。可憐的小P跟我說:「我的腳好累!」我以為他想睡了,於是回答:「快到捷運站了,我們趕快回家睡覺。」他說:「是我的腳好累,我不累!」他們那天早上在億載金城跑來跑去,晚上又跟我們走那麼大段路,連我都走了快三萬步,他們步子小,恐怕都走到三萬多步了吧!這趟台灣行,對他們來說,真的是很辛苦,每天都走不停。

之後我的紀錄都是兩萬上下。偏偏有天換了雙很久以前穿的舊短靴,大概是很久沒穿鞋跟那麼高的鞋了,在光華商場下樓梯的時候,不幸扭到腳踝。可是我那天還是走了兩萬多步,而且在下袖珍博物館的樓梯時,因為左腳踝不能使力,於是我用單腳跳著下去,因此傷了右腳踝,之後走路就很痛苦。後來去看中醫,他說我的骨頭移位嚴重,差不多算是「半骨折」,後來幫我扳回去,要我多休息,換穿氣墊鞋,不要走太多。可是我一回台北就想做很多事,一出門就有很多計畫和目的地,跟本閒不住。

有親人在香港的小學同學跟我說,他覺得台灣還好,如果去香港,會走得更多。我只有待過香港機場,沒去香港玩過,目前還沒有機會證實他的話。但是我對香港不熟,在要看地圖的情況下,會比不用看地圖又事前計畫很多事的台北,走得更多嗎?

看了走路紀錄,我也找到每次從台灣回美國後變胖的原因了。回美國後,有車代步,如果不特別努力,很難走到上萬步,再加上飲食,新陳代謝率難免不同。再加上從台灣回來後,嚴重時差發作,整個人發懶,都不想出門,也不想做飯,吃外食要不胖也難。別人在台灣變胖的原因,是因為在台灣吃很多,回到美國,沒那麼多可以吃的,就可以把在台灣增加的體重慢慢解決,而我是不同的情況,無法相提並論。

本來擔心回台灣的時候讓兩個小孩累過頭,不過這些時日休養過,他們似乎也就慢慢恢復,而且出門後,曾被鋼琴和空手道老師說長高了。我沒幫他們量身高,也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長高了。或許在台灣練練腿力,也不是壞事?

由 Debby 發表於 10:10 PM | 迴響 (0)

January 06, 2017

好難調的時差

從台灣回來,已經超過一週了,但是時差還沒調回來。頭幾天,我的睡眠都是拆成兩段的,晚上睡一陣子,接近清晨就會醒;午飯後我就睏得不得了,不去躺著就覺得自己要昏倒了。但是一躺到床上,我就睡得不知天昏地暗。有天午覺醒來,居然是晚上六點,天都黑了,頓時搞不清到底是什麼時間,一時以為是大清早,因為有天我是清晨五點醒來的。

這週我逼著自己不睡午覺,因為小孩上學了,午後很忙。但是晚飯後,正確地說,是晚飯快吃完時,我就在餐椅上睡著了。

記得前年回台時,隔天跟我爸媽吃晚飯,兩個小孩因為時差,根本沒法吃,一個在我爸的懷裡睡著,一個坐在椅子上睡著。這次他們好一點,但還是睏得不行,晚餐都沒胃口,然後常在公車和捷運上睡著。

昨晚我昏睡醒來後,小J很驚訝地問我:「妳時差還沒調過來?」他說他四天就調過來了。但是我比較老,調比較慢。從美國飛台灣很痛苦,要坐14小時的飛機,這次我坐到腰痛得要命,到後來有點坐不住,以後可能會覺得每兩年回一次台灣太頻繁了,久一點再坐這種長途飛機比較能忍受。不過在台灣調時差,還算容易,一週之內就調過來了,也沒有那麼痛苦的日夜顛倒感,因為時差感沒那麼強。

回美國的機上時間較短,比去程少兩小時,有人說冬天回美國比夏天回美國更快,有時十個多小時就可以飛到,但我沒碰過這麼短速的回程。這次我聽旅行社的建議,第一次搭晚上十一、二點起飛的航班,雖然剛開始腰痛也讓我很難受,但是睡的時間較長,可能跟右邊的女性旅客都不打擾我,不曾從我這一側出去也有關係。去台灣時,我右邊坐的是一對外籍情侶,緊臨我的那位男性體格很壯碩,從我這側出去比較容易,於是就有睡夢中被他叫醒的時候。

往常多半是用兩週來調時差,這次應該也差不多要兩週吧。希望不需要再用更多時間來調,那只會讓我覺得自己年紀大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55 PM | 迴響 (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