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30, 2019

琴弦斷了

月初某天下午,小P練Toccata時,鋼琴突然發出一個奇怪的聲響。然後他停下來,我問:「剛剛那是什麼聲音?」他說不知道,但是按左邊第三個鍵,那個鍵的聲音完全不對,顯然指向一個不幸的可能:琴弦斷了!

某人下班回家後,打開琴蓋一看,證實琴弦斷了,然後打電話問鋼琴老師。老師聽了就說,琴弦是會斷,但我們的鋼琴才買四年多,她覺得這種事不該發生,因為這代表品質有問題。但我們的琴是日本製的合河KAWAI鋼琴。日本製的品質不是一向很好嗎?

某人趕緊去找當初買琴的收據,看看是否在他們的保證期,接著又打電話問英國琴商,以及我們平常找的調琴師。琴商當時在旅行,第二天才給某人回覆。調琴師聽了則說,他可以修,要價75元,琴商後來跟我們說調琴師用的是一般的琴弦,不是合河特定位置的琴弦,品質有差,因此價錢較便宜。鋼琴老師介紹的人開價高很多,他說要先來看過,訂了正確的琴弦後,再來修,最麻煩的是,他要到明年一月中以後才有空。

經過這事,我不禁想到,以前看電視劇或小說,裡面不乏劇中人彈古琴,碰到琴弦斷掉的事。當中的解釋是,彈琴之人心思紛亂,或者即將有壞事發生的預兆。現在我才知道還有其他可能,就是琴弦舊了、不堪使用,或者品質不好。

英國琴商最後親自出馬來幫我們修,不過他很忙,因此拖到今天。這當中小孩有鋼琴演奏會,少了一個音,我不知道小P該怎麼練。老師說用個貼紙標示那個鍵,讓他先不要彈。我看到網路上有人提到斷弦若不及時修,可能會導致其他弦也斷掉,讓我因此提心吊膽。斷弦的地方正好是小P應該彈得很用力、很大聲的地方,這下要他空著一個鍵,力道要怎麼拿捏,我也無計可施,只好隨便他。

琴商來了之後,我請教他,若一個斷弦不修繼續彈,是否會導致其他斷弦,他說並非如此,因為我們斷弦的位置是個獨立的弦,不影響其他的弦,若是在中間有三條弦綁在一起的位置,才可能影響。

他花了些時間修好之好,坐下彈了段好聽的輕音樂,確認鋼琴的狀況恢復正常。某人之前在琴商的展示場看過他有一張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證書,所以他有真正的鋼琴造詣。我們買琴前,也聽過他和另一個有鋼琴專業的琴商彈琴,他們在這方面都有兩把刷子。

除了斷弦,我另外請教他,小孩之前玩鬧,把琴弄到少了一小塊,雖然我們也聽說別家小孩出過類似的事,但看著琴還是心疼。他說他認識一個人可以修「破相」的鋼琴,那人現在退休了。他以前賣了三台鋼琴給華納兄弟電影公司,電影公司不希望琴上有品牌字樣,所以那人幫他們把品牌字樣去掉。現在能做這種事的人少了,因為以前鋼琴品牌很多,很多人惜物,會有把鋼琴表面翻新的需求,就跟把家具翻新一樣。但現在市場的趨勢是,大部份的人買山葉、合河和史坦威三個牌子。舊鋼琴不比其他的弦樂器,年代久遠了,內部難免會有些問題,而且這些主流鋼琴牌子的公司希望大眾能夠買新琴,他們才能一直賺錢,不希望大眾買舊琴翻新,因此需求減少,跟鋼琴有關的生意有所改變,能做這種事的人也就變少了。

聽起來,我們的購買就是一種選擇,我們在無形之中做了跟其他芸芸眾生一樣的事,導致那些特殊鋼琴技師從市場上退場,多多少少還是感到惋惜。

由 Debby 發表於 03:45 PM | 迴響 (0)

December 15, 2019

好笨的Fitbit

根據Fitbit這週的記錄,我運動天數是2天,其中一天從事戶外自行車活動,為時19分鐘,消耗27卡路里,達到100%燃燒脂肪的效果。

問題是,我這週根本沒騎腳踏車啊!

看了一下時間,忍不住覺得好笑。那個時間我正坐在禮堂看小孩的頒獎典禮,會被誤認我在騎腳踏車的原因,顯然是我幫得獎者鼓掌,因為我用的是Fitbit手環,手動了,就被以為在運動。

不只是拍手,每次晚上我燙衣服時,經常也莫名其妙地被通知達到一萬步了。雖然過程中我也會走來走去,但實際步數是否真有那麼多,我感到懷疑。應該也是因為手的動作,讓Fitbit以為我在運動。我也看過有人說,只是在電腦前打字,離開辦公桌時,就發現Fitbit上的步數增加了。還有人凌晨四點心跳加速,達到運動的程度,被同使用Fitbit的女友抓到他出軌。顯然Fitbit的設計不太好,不能正確偵測人類的活動。於是不少人說Apple Watch比較準確。

但是,不管Fitbit或Apple Watch,都有輻射。因為Fitbit有偵測睡眠品質的功能,我有一陣子會戴著睡覺,後來覺得我那陣子睡得不太好,Wifi的電磁波可能會影響我的睡眠,跟手機一樣。所以我睡前都會把Fitbit放到較遠的地方,免得干擾我。基於類似的原因,我沒準備換Apple Watch,我不想要那麼多工具偵測我的行為,畢竟,正確的偵測工具,難免要讓人付出一些代價。太聰明的電子產品,難免讓人害怕。表面上看起來便利,實際上卻有很多隱藏的風險。我不是一個超級科技信徒,不需要讓所有生理現象變成實際的數字來解讀。同時,我想要生活有些隱私,不要生活中的一切被科技偵測或包圍。

若不是我們的醫療保險公司要求我們要有相當程度保持健康的作為,而日常的記步是一個可以量化記錄的指標,是他們可以接受的依據,我們大概也不會用Fitbit。但是今年搭配的保健方案特別差,走路可以賺到的點數很有限,門檻會逐步調高,而且計算時間只到十一月底,十二月根本不算,也沒有以往那種整年的點數可以在次年留下一成,然後開始計算的優惠。看來十二月可以讓Fitbit不時放個假,只要我沒打算去運動,就可以讓身上少一個有輻射的裝置, 達到另一種保健的效果。

由 Debby 發表於 01:24 AM | 迴響 (0)

December 12, 2019

不一樣的頒獎典禮

將近10:45時,我快步走進小P學校的禮堂,家長席的第一排已經坐滿了,我於是坐進第二排中間的位置,以便拍照。當時小P的班已經坐在前面的地上了,其他四、五年級的五個班都還沒來。跟附近認識的家長打了招呼後,我趕緊把相機換成長鏡頭,然後就瞄到小P回頭舉手跟我致敬,我趕緊回禮。心想,八成是他同學通風報信的。

十天前,我收到老師的通知,說小P今天會領獎,還說是驚喜,想當然爾,就是要我們別跟他說。但小孩都很精,當他們知道要去頒獎典禮時,進了禮堂眼睛就會一直往家長席找自己的爸媽,如果找到了,就代表他們待會可以領獎,因為只有得獎者的家長才會受邀觀禮。

其實我前兩三天給了小P強烈的暗示,因為他星期一回家時聲音沙啞,我提醒他,現在是流感季,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不可以跟同學交換食物,跟生病的同學保持距離,免得生病了不能上學,會錯過重要的活動。他就問我:「什麼活動?」「快放寒假了,老師可能會給你們一些有趣的活動。」我每天接他時,他的上衣到褲子都沾了不少泥巴,問他怎麼弄的,他說是玩足球。昨天晚上,我忍不住問他今天早上十點半下課時,能不玩得那麼瘋嗎?他說不能。算了,我放棄。

以往從幼稚園到三年級,一年三次、每次四種的獎項得獎人都是由老師決定。而四到五年級,老師決定該班獎項後,由小朋友在紙上寫下他們心目中應該得該獎項的同學,最後人選還是由老師定奪。我們家兩個小孩因此覺得,四五年級的得獎名單在某種程度上代表受歡迎度。而幼稚園到三年級,每年級有四班,每班是22人,四和五年級則是三個班,各32人。不管是老師選或同學選,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比以前難。然而,今天校長說,這些得獎者並不代表受歡迎度,因為學生有他們的觀察力,他們真的知道哪些人具有特定特質。而且每個人都是未來的得獎者。

關於獎項,跟台灣非常不同的是,這裡公開頒發的獎,主要是人格特質,而且都有可以努力的目標。像以往有仁慈(Kindness)、好奇(Curiosity)、好公民(Good Citizenship)和學業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獎等。至於學業成績優良的獎,他們有榮譽獎(Honor Roll Award),但那個獎狀會被折成兩半,塞在成績單裡,秘而不宣。而且班上到底有誰、多少人拿到那張榮譽獎獎狀,老師通常不會公開宣布,我們家兩個小孩都是從同學口中知道誰拿過那張獎狀的,讓人覺得好成績似乎在小學裡不是會被表揚的價值。以前小J四年級還五年級時,榮譽獎獎狀後還會附一張可以貼在車子玻璃上貼紙,讓家長可以告訴別人,嘿,我家小孩成績很好。不過今年小P的獎狀上沒被釘那張貼紙,而且他的獎狀是銀色的框和字,他哥哥的則是金色,還多一張金色的貼紙,讓我覺得學校在節省成本。

因為要看小P領獎,同時間我沒法去橋樑課程的結業典禮,老師本來希望我能和其他同學一起參加的。她問我知道小P會領什麼獎嗎?我說老師沒說,但我的確有所猜測。小J從三到五年級都拿好奇獎,小P以前拿過學業成就獎,所以我猜這次也一樣。我其實很希望他們能拿仁慈、好公民獎之類的。但我知道很難,就像我一坐下,左前方一個印度媽媽跟我打招呼,我就知道她兒子應該也是拿學業成就獎的一樣。後來證明我的猜測完全正確。

不過,這次的頒獎典禮在四年級一個老師提議下,有所改變。以往都是校長宣布各獎項的各班得獎人,這次則由各班老師上台,念出各得獎人的名字和獎項,校長在一旁念同學的評語。由於各班老師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班上的獎項,所以名稱會不盡相同。這次的獎項是:仁慈(Kindness)、感謝(Gratitude)、尊重(Respect)、學業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還有一個獎我忘了。小P他們班老師給了六個獎,最後一個是閱讀進步獎,得獎的西語裔小男生的閱讀程度在這學期有長足的進步。四年級另外兩個班老師則給了五個獎,新來的男老師給的獎項名稱跟別班不太一樣,他給了一個創意獎(Creativity),得獎的小女生是今年才轉來的,她是小P三四歲時幼幼班的同學。綜觀四年級三個班,得獎人性別以女生為多,男生較少,小P他們班是最平均的,男女各半。

五年級的獎項跟四年級不太一樣,她們有一個恆毅力和成長心態(grit and growth mindset)獎。我一聽就覺得五年級老師很跟得上時代,她們應該看過Angela Duckworth的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Carol S. Dweck的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心態致勝),以及Annie Brock和Heather Hundley合著的The Growth Mindset Coach: A Teacher's Month-by-Month Handbook for Empowering Students to Achieve(成長性思維: 幫助孩子達成目標,打造心態致勝的實戰教室)等書,知道恆毅力和成長心態對學習的重要性。我有大學同學在北加從事心理和教育工作,最近建立了一個播客,其中一集也在談成長心態。

頒獎典禮在35分鐘內結束。其他四個年級會拆成兩次,分開進行類似的頒獎典禮,這樣學生和家長都不必花太多時間看別人領獎。離開時,女兒領創意獎的約旦媽媽跟我一起走出學校,她很開心看到這樣的頒獎典禮,我也是。與其給學生太多高遠的目標,不如把目標拆成很多小的里程碑,讓他們知道這些都是可達成的,進而會努力去求取進步。我覺得這是教育者在面對有許多不同來源、程度和特質的學生時,能夠做的事。


由 Debby 發表於 10:57 PM | 迴響 (0)

December 08, 2019

兒子女兒大不同

住在北加的國中同學在臉書上放了一段她11歲的女兒用英語、國語和法語說最近在學校學到的耐心真諦的影片:「耐心不是等待而已,而是你在等待時的表現。」

正好小J他們在學校也學了類似的東西,但是回家報告的東西卻是兩回事。男生在學習和人際關係上,經常把人氣到哭笑不得。

小J說,老師教他們,耐心就是忍受你不喜歡的東西時,要微笑,即使你並不想要。他的印度死黨P後來在課堂上報告他實踐的成果。他說,他媽媽罵他時,他就微笑,即使他不想要。全班一聽,開始狂笑。P繼續說,然後他媽媽就更生氣,把他罵得更慘。老師聽了就說,她完全能體會有個小孩像P這樣的家長的心情。P反駁說,嘿,他可是個很酷的小孩。

我聽了也笑到肚子痛,難怪P和小J會變成好朋友,他們都有白目的時候。但P並不是笨,相反地,他很早就通過測驗,進了本學區的資優生行列裡。

感恩節那週,學校放假。P來我們家玩,中午吃披薩時,P提到他們同學G的單親爸爸和另一個女同學S的單親媽媽在約會。我聽了很驚訝,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G和S在學校常會在學校說對方是他的「繼姊/妹」或「繼兄/弟」(stepsibling)。聽起來,他們兩家的好事近了,值得為他們高興,因為小J三年級轉學過去時,G那時就是單親家庭的小孩,脾氣非常暴躁,難以親近,而且看得出來他爸爸有點力不從心,有時不能全面顧到他的生活,因為有次校外教學時,校車司機忍不住提醒他,他的鞋子已經嚴重開口笑,該換一雙新的了。

所以P不是沒有能力觀察人際關係的線索,而是故意氣他媽的。也可能是青春期快到了,荷爾蒙的變化所致。不過小孩把擔當主要照顧者責任的媽媽氣得牙癢癢,滿常見的,他們對在家時間短很多的爸爸,反而比較好。因此我對P的媽媽充滿同情,畢竟我家可是有兩個白目小子啊。

由 Debby 發表於 03:53 PM | 迴響 (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