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兩小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居然是告訴我Spotify wrapped出來了,學校裡大家都在談論這件事,然後就看他們手機去了。
然後我打開我的Spotify app,雖然我從9月底開始用,才兩個月而已,照樣有年度統計。有天送初中生去打球時,被迫在車上播放他的五月天歌單,於是統計顯示我聽五月天聽最多,而且是排名前26%的粉絲。
此外,我最愛聽的前五名也不準確,我是被迫聽那五首歌超過一次的,因為演算法特別喜歡播那幾首歌,而我不是沒辦法就是沒空跳過去,明明我的每個歌單很長,從6-15小時不等,很多歌都沒播到,有些歌卻一直出來,有時逼得我只好移除,同一首歌播太多次很容易讓人厭煩。我抱怨之後,初中生檢查我的播放清單,說上頭設定隨機選,所以不會照順序把所有的歌都播一遍。我趕緊改了設定。
Spotify說我「今年的聆聽習慣堪比超級英雄,或者該說是超級反派?」然後給我一個吸血鬼的圖像,還說「你的音樂品味似乎喜歡融入一些黑暗風格。你比大多數人更常聆聽情感強烈、氛圍獨特的音樂」。根本就是胡說八道。之前高中生硬是跟我分享他的播放清單,所以出現在我的帳號裡。要是我也播放過他的歌單,Spotify才該覺得我聽的音樂類型很搞怪暗黑。我播放的音樂明明都正常到不能再正常。今年Spotify設計的分析分明就是隔靴搔癢。
會開始使用Spotify,都是因為換車的關係。幾年前托來美跟先生相聚的同學從台灣幫我帶CD,她很驚訝地問我還聽CD?我說是啊,我是個念舊的人,不覺得聽CD有什麼不好。我不見得什麼事都要跟上最新的科技。可是換了車之後,沒有CD player,只能使用數位工具。而我們家三人會輪流開同一輛車,其他人開過我的車之後,有時藍芽連不上,都要出門了,還不能連上Spotify,真是好令人捉狂。一直在等感恩節的優惠。節日過後我一查,Spotify沒有推出任何黑五優惠。想到高中生接手我的舊車後,立刻買了一條Aux連接線,以便在車上放他手機裡的Spotify音樂,而他用的是免費帳號,有廣告。為了不想讓他在開車時分心碰手機以略過Spotify的廣告,所以我就訂了Spotify Premium Family,全家就順理成章地用起Spotify。Spotify Premium會連接到車上的個人帳號,所以再也不用為了藍芽抓不到Spotify而生氣,只會有車上的帳號沒有跟手機的Spotify即時同步的瑕疵。科技的問題,有時只能用花錢來解決。
Spotify最讓我們詬病的是,資訊安全做得不夠好。Spotify完全沒有電子郵件認證。我跟某人的電子信箱都被註冊了,最後只好把他們強力驅逐。用我的email去註冊Spotify的是個15歲的多明尼加共和國女孩,而某人的帳號則被一個二十幾歲的中東人拿去用。此外,網路上經常有人抱怨他們的帳號被入侵,播放清單裡有不是他們選的歌。
但是車上的app裡,似乎沒有別的app可以同時有中文和英文歌,所以只能將就用Spotify。為了設定不同的播放清單,我的命名癖又發作。目前所有中文播放清單都是四個字。要是哪天想不出四個字,而改成不同字數,大概所有的播放清單都會被改掉。
因為改用Spotify,某人和我都撿回好多青春時期聽的歌。然而,初中生每回在車上聽了(現在只有他需要我們載來載去),都會批評我們聽的音樂很遜,非常掃興。我問他,等你四十歲的時候,還會聽你十三歲時聽的音樂嗎?他說當然。我說但那時年輕人一定會覺得二十幾年前的音樂很遜。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音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
而Spotify應該也會是這時代的音樂工具。也許再過幾年,會有更好的。那我們就再次跳船。
2021即將結束,圖書館居然在這疫情期間辦二手書拍賣會,我當然不能錯過,因為沒疫情的2019年就沒辦,圖書館的前台跟我說因為找不到足夠義工,所以辦不了,當時義工的規定很麻煩,好像要自己花錢做背景調查,提供良民證明,所以沒什麼人想當義工。
那天行程其實很多,我一直到快結束前的不到十分鐘內才趕到,看到有好些人在門外挑二手CD,我只停了一秒,還是趕緊衝進去看有什麼書可以買,最後只買了兩本書,付錢之後,趕緊跑去看CD。
我覺得每個人的CD收藏可以說是青春紀錄本,因為大部分的人最喜歡聽音樂的時期,就是年輕的時候,聽音樂的品味和喜好也差不多是那時大致底定的。所以在翻琳瑯滿目的CD時,我覺得在翻不同年紀的人的青春收藏。我瞄到標價是十張一個價錢,無論如何要找出十張CD帶回家。翻了翻,很高興地看到一些以前常聽到的名字,如果沒有反感就先放一邊。
快速地翻了一下,很快就湊到十張CD。我找到澳洲鋼琴家David Helfgott彈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芝加哥音樂劇、惠妮休斯頓的終極保鑣(The bodyguard)原聲帶、雅尼的致敬(Tribute)、恩雅的雨過天晴(A Day Without Rain)、鐵達尼號原聲帶、一張聖誕音樂、一張向杜克艾靈頓致敬的爵士樂,然後又驚又喜地看到我以前好像在台灣買過的新世紀唱片公司Windham Hill出的冬日獨白(A Winter's Solstice)。最後一張拿了Enigma的MCMXC a.D.,本來看到Enigma的時候還想是不是有收郭英男歌聲的那一張,回來研究之後才發現不是,不過這張當年很紅。後來分別把郭英男的老人飲酒歌和Enigma收錄郭英男歌聲的Return To Innocence放給小孩聽,我們覺得都好聽,不過Enigma混音之後感覺更豐富,更有層次。
在翻CD時,我還看到Michael Bolton當年也很紅的Said I Loved You...But I Lied專輯,可是我從沒喜歡過他的聲音。說到後悔背叛愛人的歌,我覺得George Michael的Careless Whisper才是首選。George Michael寫這首歌時才18歲,真是早熟的天才。現在看這MTV,就想到小時候看到的電視週刊上的電視明星,好有時代辨識感的造型。既然在十二月聽了George Michael的歌,就一定要加碼聽George Michael和Andrew Ridgeley搭檔的Wham!唱的Last Christmas,不管過多少年,我都要在聽聖誕音樂時加這一首。
付錢的時候,我才發現10張CD居然只要1美元!這比台北的二手書店賣的還要便宜吧!感謝那些捐CD的人,接下來我可以好好重溫當年聽過主打歌,但沒聽過完整專輯的那些CD。於是,在小孩晚上去打球,而我準備晚餐的時候,就一張一張放來聽,感覺非常滿足,在這樣長長的冬夜,我需要一點過去聽過的音樂。如果下雨,我會更想聽到歌聲,而不是單純的音樂,像是木匠兄妹的Rainy Days and Mondays,每次聽都覺得有人唱出我的心聲。因為老音樂打開了記憶的盒子,我也用YouTube找到其他以前喜歡的歌。於是聽了Glenn Medeiros的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Richard Marx的Right Here Waiting、Ronan Keating的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Boyzone的No Matter What、Roberta Flack & Peabo Bryson的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Linda Ronstadt & James Ingram的Somewhere Out There、Aaron Neville & Linda Ronstadt的Don't Know Much、Stephen Bishop的It Might Be You、Alphaville的Forever Young、Lionel Richie的Hello、Berlin的Take My Breath Away、Paul Young的Everytime You Go Away、Dan Hill的Sometimes When We Touch、Lionel Richie & Shania Twain的Endless Love、Tracy Chapman的Fast Car、A-Ha的Stay On These Roads、Captain & Tennille的Do That To Me One More Time。
聽音樂的時候,忍不住順手查查這些歌手現在在做什麼,於是驚訝地發現Glenn Medeiros變成夏威夷一所天主教男校的校長,而男孩特區的Stephen Gately去西班牙旅遊時猝死,得年僅33歲。在不同歌曲的留言區看到有人說他們以前跟爸爸一起聽,忍不住納悶那他們媽媽聽什麼音樂。記得我最早接觸西洋音樂,是有人來學校賣盒裝附歌詞的卡帶(應該是盜版的),那是我聽木匠兄妹和其他英文歌的起點,之後才從廣播聽其他西洋音樂的。說起來,那時英文不好,總是拿著歌詞本邊聽邊看,經常要查字典,不過木匠兄妹的歌詞很適合剛開始學英文的國中生,很多生活上用得到的字彙,現在如果要聽西洋歌學音樂的話,木匠兄妹還是不錯的。
這個冬天有了老音樂陪我,想必不會太難熬。
上週五早上,某人突然說想去看看二手鋼琴。我很納悶,怎麼提這事?
小J學琴一年半,一直都用YAMAHA的鍵盤練琴〔P-105〕。剛學琴的時候,某人說等他學了兩年再買琴。但去年底在教堂的演奏會表演時,小J表現不太好。我問他怎麼一回事,他說教堂那台Kawai平台鋼琴的按鍵很緊,他彈不順。那時我們就覺得似乎該換琴了,一直用電子鍵盤不是辦法,畢竟隨便亂按都是同樣的聲音,不像鋼琴,使力的大小和方式會影響琴音。長久用鍵盤,是沒辦法練指法的。我在以前買鍵盤的鋼琴店網頁看到一些似乎不錯的二手琴,跟某人說有空要去看琴。但他最近實在很忙,這事就一直拖著。雖然我們之前說得在小J考檢定考前買好,而考試是二月底的事,剩下沒多少時間了,可是卡在出錢的大爺沒空,我也沒轍。
沒想到,踢臨門一腳的,居然是某人的中國大陸同事。他同事有天問他買琴沒,某人說沒有,他同事便說:「你老早之前就問了,到現在還沒買?小孩的學習不能拖啊!」某人聽了很慚愧,於是終於下定決心要辦這件事。
買琴畢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所以我們事前也問了其他人的經驗。某人的大陸同事說,她們買了是中國大陸生產的珠江牌(Pearl River)鋼琴,珠江牌是幫「雅馬哈〔YAMAHA在中國大陸的名稱〕」代工的,所以兩者是一樣的,雅馬哈只是名氣大而已。我們聽了就很納悶,如果YAMAHA把工廠移到中國大陸,就把自己的品質弄得跟代工廠自己的品牌一樣的話,那YAMAHA的核心品牌價值在哪?我們相信兩個品牌還是有差異的。珠江除了YAMAHA,還製造史坦威旗下最低檔的Essex鋼琴。不過我們去過的店裡都沒有Essex,他們都只有高級的史坦威和珠江。據說Essex價格挺高,名號也沒正牌史坦威大,沒甚麼人會買,所以店家覺得不需要進。因為珠江便宜,所以目前似乎是市場上賣最好的琴。但是我們問過,很多店會收購二手的史坦威、YAMAHA和KAWAI,並不收珠江。
上週六我們先去看了第一間店,就是我們之前買鍵盤的那家。我們一年半前去買琴時,那裏有很多琴,前面是新琴,越往後頭走,就是等級越差的二手琴。那時有台二手琴只要八百元,比我們買的全套鍵盤還便宜。但是那裏的空氣中有種潮濕發霉的氣味,令人很不安。因為鋼琴一旦發霉,就沒有價值了,要丟一個這麼大件的垃圾,恐怕還要花錢。怎樣都不敢隨便買個二手琴往家裡放。而且某人事後評論後頭那一區:「感覺像棺材店。」讓我想到,有些二手琴恐怕是遺物,買回來似乎怪怪的,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前主人是怎樣的人、怎樣使用那台鋼琴。
某人自己把琴載回來後,跟我說:「老闆說踏板很難裝,他每次都要喝酒,才會覺得好裝一點。」我聽了就想翻白眼,這是為喝酒找藉口吧!
這次再去那間店,已經完全不同了。他們搬過家,不在馬路旁了,而是在一個類似工業倉庫區的地方。一樣只有老闆一人顧店。店內面積比較小,鋼琴比之前少很多,但是沒有棺材店的氣息了。事前我問過鋼琴老師,她說只有YAMAHA和KAWAI比較容易轉手〔史坦威steinway & sons當然也很容易轉手,但那不是我們買得起的〕,其他牌子就不用考慮了。所以我們就只看這兩個牌子。那時剛好店內有一台二手的YAMAHA U1和全新的KAWAI 907 Designer studio,小J都去彈一遍,他覺得KAWAI比較緊,YAMAHA太鬆了。這正好跟婆婆一個做音樂治療的朋友說的相仿。她說初學鋼琴的人最好選KAWAI,因為YAMAHA比較容易彈,鍛鍊手指肌肉的效果不若KAWAI。在聲音方面,YAMAHA比較清亮,KAWAI比較圓婉。因為二手琴比較便宜,當時我屬意YAMAHA,但是某人和小J都喜歡KAWAI。
因為想多看幾家,我意外地找到一個英國調琴師開的店。那個調琴師的網路好評很多,是我看過的鋼琴店裡最好的,但他平時還要修琴、調音,所以必須用電話約看琴時間。衝著網路好評,找他的人很多,他都會在電話裡先問過客戶是否看過別家、預算範圍、想看的琴等。他說,雖然他賣的琴因為沒有佣金、雇人、店面等的開銷,會比別人便宜,但他賣的琴是有一定程度的,他不賣便宜的垃圾鋼琴。他的網頁上列了很多名人客戶的名字,多到我要把網頁往下捲好幾次才到底。因為他說如果還要看的話,就先去看別家,所以我們又去看了某一家琴店的兩間店。
第一間其實是倉庫。那場地感覺不是很專業,有些雜亂,琴都放得很近,地面還是水泥。接待我們的人,感覺像工人,不太懂琴的樣子。小J那裡試彈了KAWAI K-200、K-300和YAMAHA、史坦威。他最喜歡史坦威,最不喜歡YAMAHA。但是我們納悶的是,這次聽到的KAWAI琴聲似乎像被包了一層,有點悶悶的,YAMAHA還是一貫的清亮。倒是價錢還不錯,我事後打趣道:「老闆不在家,工人隨便賣」。
然後我們去了位於鬧區的正店看,那裡感覺就好很多。老闆在正店坐鎮,跟我們談了很多。他很懂琴,本身也彈得非常好,在我們面前露了一手,自稱是鋼琴家。他說,很多彈古典鋼琴的人都比較喜歡KAWAI,因為琴音比較委婉圓潤。而演奏流行音樂、搖滾的人,往往會喜歡用YAMAHA。像Elton John就是免費用YAMAHA的琴,因為他在音樂會上使用,露出LOGO,可以幫忙行銷。在有很多樂器、聲音嘈雜的地方,要用YAMAHA那種琴音清亮的鋼琴,才能讓鋼琴的聲音出來,不然會被蓋住。小J又試了KAWAI K-200、K-300,奇怪的是,明明是同樣的型號,這裡的琴音比倉庫的琴聲好多了。也許是倉庫的琴很少人彈,聲音就比較出不來。
另外一個考量是產地。這個老闆說,KAWAI K15的琴是印尼製造的;K-200的內部零件是日本生產,外部面板和組裝則是印尼完成;K-300則是不折不扣的日本貨。所以這些琴的售價也反映產地和人工費用。比起來,當然是K-300最好。另外,K-200和K-300都屬於soft fall system,就是琴蓋會緩緩落下,不會直接敲下來,對於家有幼兒的人家來說,多一層保障。英國琴師說,只要是三歲以上的人,一般都不會被傳統琴蓋弄斷手指。不過我們家小的特別坎坷,近兩年手指頭受傷數次,其中一次是被車門夾傷。所以如果有soft fall system,當然優先考慮。
老闆說,KAWAI的直立式鋼琴琴鍵跟平台式的一樣緊,所以在家用直立式練習,到演奏會時改用平台式表演,不會有手感的差異。Youtube上有個影片甚至提到,KAWAI K-300的琴鍵(不是白鍵的部分,而是底下的構造)跟平台式鋼琴的琴鍵一樣長,所以彈起來感覺跟平台式差不多。我想這也可以說明,為何流行音樂和搖滾樂樂手會用YAMAHA,因為按鍵容易,不需要像古典音樂那樣講究指法。
他還介紹我們認識一個純德國的鋼琴品牌,叫Schimmel。近年很多歐洲鋼琴品牌經營不下去,就陸續賣掉。像珠江就買了德國的Ritmuller,在第一間店裡有一台,四千多就可以買到。雖然牌子還是原本的名稱,但是鋼琴本身跟經營權轉換前完全不同了。不過Schimmel還是從裡到外的德國貨,所以價格不低。我們看的那台Schimmel是二手貨,老闆似乎想以我們預算的最高值賣我們,但我們已經鎖定目標了。
小J在這裡又試了好幾台史坦威,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然而史坦威的價格實在不是我們能負擔的。就算是比較便宜的二手直立鋼琴,也要九千多,全新的要價兩萬七。據說史坦威的價格很硬,新琴從不打折的。雖然史坦威旗下的Boston是KAWAI代工的,但我覺得(正牌)史坦威的音色似乎比KAWAI明亮些。後來英國琴師跟我們說,二手KAWAI比二手Boston好賣,因為前者的品牌比較廣泛地為人所知。
在這間店,我們還知道了一件事。這些琴店跟汽車經銷商一樣,一旦成為某家的經銷商,就不能賣競爭對手的新琴。我們看的這幾家全是KAWAI的經銷商,所以他們都沒有全新的YAMAHA,只能賣二手的YAMAHA。這讓我疑惑,怎麼我們這一帶都沒YAMAHA的經銷商?美國的鋼琴市場似乎跟台灣很不一樣啊。不過無妨,我們看到後來已經專注在KAWAI上了。
就跟買車一樣,我們看琴的最後一間店,就是我們付錢的地方,因為跑太多地方很累,也不想再花時間在選購上。不得不說,英國琴師要顧客最後才去他那的招數,高人一等。他已經在電話裡得知顧客的需要,比第一家和第二家更能針對顧客需求加以服務。
他那地方像倉庫,但比我們看過的前一間倉庫好很多,鋼琴排列有序,所有琴都要罩子包著,只有顧客說要看的琴,他才事先拿掉罩子。所以我們到的時候,只有幾台KAWAI和在我們預算範圍內的珠江,是打開來的。很多琴店是從工廠把新琴載到顧客家,但他會先讓工廠送到他那開箱檢查,確認沒問題,再送到顧客家。我們在那時,他注意到一台木頭色的KAWAI琴蓋和琴身有點色差,要我過去看,問我看得出來嗎?我說看得出來。他便說要退回去,感覺是個挺嚴謹的人。
我們在這除了看了三款的直立式KAWAI,也看了三種顏色選擇。我們在這方面沒有特別要求,所以就選價格最低的那款結帳。
這位英國琴師也彈了一手好琴。這讓我疑惑,是不是當不了音樂家,那些很會彈琴的人,最能靠近音樂的工作,除了老師,就是賣琴和修琴?不過這也說明了,在美國這種市場大的地方,職業的選擇比較多,行行出狀元。
我想,我們無法要求小孩哪天到達這兩間琴店老闆的鋼琴造詣。不過有台好鋼琴,偶爾聽聽小孩演奏一些簡單的曲子,調劑生活,還是不錯的。
忘了是去年或前年的時候,無意中在Youtube上聽到蕭敬騰的歌聲,當下驚為天人,連聽了好多首。不過我必須承認,不是全部都喜歡,像「王妃」就不是我喜歡聽的。不過後來還是筆記下來,準備回台灣的時候買他的專輯,因為PC Home全球購物網不賣。
沒想到我還沒回台灣,就有機會可以買他的專輯了。三月的時候,小學同學到洛杉磯參加他表妹的婚禮,他說行李很少,可以幫我帶東西,見面的時候給我。於是就請他幫忙帶幾本書和幾張CD,其中一張就是蕭敬騰的【LOVE Moments愛的時刻 自選輯】。後來發現裡頭好幾首歌都曾有人在第一季「中國好聲音」唱過,感覺有些熟悉,不過蕭敬騰版跟其他人唱的味道不一樣。
五月離開台灣前,我在台北車站的佳佳唱片行又買【First Live影音限定版】。從台灣回來之後,忙著買車。六月底要去Arizona前把我車上的一堆CD搬到某人的新車上,我的車上就沒有CD了,後來就把蕭敬騰的CD都拿到我車上。本來準備自己一個人出門時聽的,不過後來小孩在車上的時候我也照樣放蕭敬騰的【LOVE Moments】專輯,兩個小孩意外地沒抗議。這兩個小孩現在已經大到各有各的想法〔不過是三歲和六歲啊〕,三不五時就為了要放甚麼CD而吵來吵去。有天我良心發現,覺得自己都沒顧他們想聽甚麼太久了,準備換回他們以前聽的英文童謠CD,沒想到小J說:「不要換!我喜歡聽!我喜歡大人的CD!」我很意外:「嗄?你喜歡聽這個人唱的歌啊?」「對!」但是他弟弟抗議:「我要聽兒童音樂!」最後還是哥哥佔上風,所以我又繼續放了好一陣子【LOVE Moments】。
有天我說要換蕭敬騰的另一張CD,小J很認真地跟我確認:「是同一個人唱的嗎?」「是啊。」不過【First Live影音限定版】的演唱會版第一首歌是充滿搖滾風的「王子的新衣」,每次早上開車一出門廳到這首歌,要是聽到這首歌,我就想切到下一首,因為覺得太吵了,影響我開車的心情。可是小J居然跟我說那是他最喜歡的歌。原來六歲小孩也會喜歡搖滾樂!而且他還嫌我喜歡的「多希望你在」太安靜了。真不懂究竟是他的音樂品味已經跟我越差越懸殊了,還是他的自我主張期再一次出現?
說來說去最可憐的還是三歲的小P,因為媽媽和哥哥要聽蕭敬騰的歌,二對一佔上風,他就被迫在車上聽了好幾個月的蕭敬騰,不然他每天都想不停地聽火車的童謠〔老蕭哪天也能唱一首嗎?這樣就皆大歡喜了〕。。。
週末在公婆家附近發現路邊有個小型的廣告招牌。原以為是有人要賣房子,但仔細一看,上面寫的是:「Tower Records—Going out of business——sales——40~60% off」,喲,居然是之前申請過破產保護的淘兒唱片的關門大吉大拍賣!我立刻跟某人說,走!我們去看看吧!
雖然某人認為好貨早就被挑走了,事後發現,十月初淘兒唱片就已經宣告破產,要結束在20個國家開的89間唱片行,因此早在感恩節前就開始以四折到六折做最後出清,但是基於好奇,以及想看看這間著名的實體唱片最後的一幕,所以還是前去湊熱鬧。
?1963年從加州Sacramento發跡的淘兒唱片,曾在1991年進入台灣,第一個據點位於西門町,其後在SOGO附近的頂好市場建立第二個據點,並且曾出版自己的(免費)刊物。我記得,我曾多次帶著朝聖的心情前往,但好像只在淘兒消費過一、兩次,總因為它的售價過高,而轉往玫瑰或大眾唱片消費。我還領過淘兒刊物的稿費,雖然稿費入戶的速度不快,但終究是到我口袋了(突然又想起凌客誌Linuxer欠我稿費,至今不還的舊恨)。比較起來,我從淘兒身上賺到的錢,比被它賺走的錢還要多。
幾個月前,讀到淘兒唱片業績被線上音樂和wal-mart等大型折扣商場影響,業績巨幅衰退時,我想到台灣的IFPI,他們也持類似的說法,為台灣唱片公司的業績消退找下台階。每次看到IFPI控訴線上音樂時,我總懷疑這批人到底有沒商業頭腦、有沒與時俱進的精神,以及懂不懂得現在消費者的心聲。他們喜歡列舉多少年前,台灣唱片業最輝煌的時候,業績有多好,而今衰退成與當初無法相比的慘況,他們把這些損失全部怪罪於線上音樂。他們列舉的時段,正是我最喜歡買唱片的時候,但是最近幾年,我已經很少買CD了。原因並非我支持盜版或線上音樂,而是過去買的數量已經太多,每天換一張聽,一年下來,都沒法把架上的CD聽完;再加上興趣轉換,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經濟資源分配考慮,自然就不像以往那樣拼命地買唱片了。雖然陸續也會聽到一些好聽的新音樂,但是想到CD太多,現在的CD售價又太高,而人的興趣轉換很快,容易厭煩,也就不值得為一兩首曲子去買一張CD了。我想跟我有類似狀況的人,或許不少,但IFPI都略而不談。這種不長進的組織,得不到太多支持,也是可想而知的。
我想淘兒唱片的失敗,還有內部經營的問題,不能只歸咎大環境。在我們拜訪的淘兒唱片裡,雖然還保留類型和歌手\演奏者的分類,但是已經很難參考,我幾乎沒法在正確的分類底下,找到我想要的唱片。不過,我還是在亞洲音樂區,意外地發現幾張國語專輯。這些國語專輯在台灣的唱片行,或許都已經很難找到,但是在遙遠的美國出現,很難不叫人訝異。這些唱片包括:萬芳的一切如新(1995)、蔡幸娟的年年有餘(1996情歌選)、林憶蓮、黎明、倫永亮等。
這幾張專輯都只有一張,數量較多,也相對比較近期的國語專輯,是崔建在1998年發行的「無能的力量」。這張唱片顯然不得該地區消費者的喜愛,所以銷售也無能、無力,才會嚴重滯銷。從這可以猜想淘兒應該有採購員是中國人,即使本身的音樂素養和品味很高,但是所選的商品得不到消費者的喜愛,仍舊會導致公司業績衰退,甚至個人失業。而淘兒的倒閉,將導致三千多人要重新尋找工作。
除了唱片,這間淘兒還有一些配件打折出清,但是多半是十幾歲、聽金屬音樂的人會喜歡的那些配件。另外有一些海報,我等一批十幾歲的墨西哥裔青少年看完離開之後,才走過去一張一張地翻開來看。在一些性感女郎、金屬音樂藝人的海報外,我看到一張格瓦拉的海報,而且是以前沒看過的版本,還有幾張老搖滾樂明星的海報。值得挖寶的,當然是那些折扣書和雜誌。比較令我意外的,莫過於看到日本少男漫畫,當然,都是英文版。總體而言,淘兒的商品還是偏陽性化,我想,大概因為淘兒沒什麼女性採購員吧!
這不代表淘兒沒有女性消費者。就我看到的,當時的男女消費者比例相差不多,大約是6:4。沒抓到正確的消費族群,或許也是淘兒業績衰退的原因。至於消費者的種族,白人、黑人、墨西哥裔和黃種人都有,但是黃種人數量明顯偏低,難怪一堆崔建會賣不出去。
我們很節制地只挑了六張唱片和一張瑜珈的DVD,花了將近40塊。在沒打折的時候,這筆錢恐怕頂多只能買到三張唱片吧!喔,對了,收據的最後一行告訴我們,我們一共省了54.44元,所以真的是物超所值啊!(不過,有消息說,淘兒在跳樓大拍賣前,先把售價提高,然後再打折,或許我們其實沒省那麼多。)
淘兒的實體唱片行關門是壞事嗎?至少,對我這種在最後時刻撿到便宜的消費者而言,應該不算。喔,對了,因為距離沒法前往撿便宜的人別擔心,Tower Records網站仍持續開張。
在坎坷的入場過程中,意外地認識L女士。她問我:「妳看起來很年輕,剛回國嗎?」我知道她誤會了,趕緊回答:「我不是學音樂的。」
之後彼此發現有共同認識的對象,於是在場外聽蕭頌的曲子等候入場時,稍微聊了一下。場外的服務人員誤以為她是中正社區大學的人,因為老師的關係前來聽音樂會。但L本身就是教音樂的啊!
服務人員跟我們說,以往很多音樂會都冷冷清清,近年因為企業贊助,票差不多賣光。這場的票就屬於這種,雖然是國內的團,因為企業贊助,加上票價稍低,所以入場後發現,幾乎都坐滿。
因為主題是「法蘭西‧印象日光音樂會」,除了客席指揮史蒂芬‧卡頓(Stephane Cardon)是法國人,小提琴蘇顯達和鋼琴李芳宜都是留法的,曲目則都是法國作曲家的曲目,安可曲除外。
過去在樂團拉小提琴的L聽了第一段,點頭說:「年紀越大,火候就越純熟。」這大概是近幾次聽音樂會最有感觸的事。
在這個同儕有種集體焦慮的時代,身邊不免充斥「出名要趁早」的渴望,但各行各業的大勢底定,那些最年輕的佼佼者,都是35歲上下,不太有那種30歲不到就出名的人。理由很簡單,不管是藝術或專業,都需要時間的磨練。年輕時的光芒,來自天分,但天分需要歷練和考驗,不是一時片刻就能展現更耐人的韻味。
因為中場聊到被稱為「有頭腦的甘乃迪」的基頓‧克雷默(Gidon Kremer,有人譯做基頓‧克雷曼),她說克雷默不只拉古典音樂,也拉爵士樂!但克雷默來台兩次,帶來的都是古典曲目。
後來改聊曾一邊在台上踢足球一邊拉小提琴的甘乃迪(Nigel Kennedy)。她跟我說,一度買了一張甘乃迪的CD,但之後就不買了,改從圖書館借。有次她在家放甘乃迪的「四季」,當時三、四歲的兒子正在玩玩具,一聽到甘乃迪獨特的詮釋片段,就停了下來,問她:「媽媽,這個四季怎麼跟我們家其他的四季不一樣?」她的回答是:「就像穿裙子,有些人喜歡穿長一點,有些人喜歡穿短一點,都沒有關係。」後來他進入音樂班,買了一張甘乃迪的CD,也上網研究過甘乃迪的生平事蹟,跟她說:「我還是不太認同甘乃迪。」她的回答是:「沒關係,說不定有一天你會認同。」L女士接著跟我說:「誰知道年輕世代在想什麼呢?」她對甘乃迪帶足球上台的表演,稱之為「綜合藝術」。
甘乃迪的爭議是公認的,也沒有後繼者可以像他那樣作風特立獨行,同時又有票房的,因為怎麼模仿,都只是皮毛。至於其他同行怎麼看待甘乃迪,可以參考《弦外之音—基東‧克雷默的音樂隨想》P.177~187。
這場的安可曲意外地是支台灣民謠,只是我至今還沒想起叫什麼,改天得問問。
聽胡德夫的歌,給我一種奇妙的感覺:既年少又蒼老。之所以年少,是因為他的歌聲讓我記起青春期喜愛的民歌,那屬於我少女時代的回憶。之所以蒼老,是因為他的聲音有種滄桑,那是我還沒經歷過的。
前些日子,重新複習台灣從1949到1980年代的歷史。他唱的「美麗島」,調出我記憶中的七○年代風雲。台灣在國際情勢飄搖中力求穩舵,在一片西洋熱中,「美麗島」和「龍的傳人」等,讓我們把視線重新拉回自己生長的土地。雖然出生在七○年代的我,不可能實際感受當年的氣氛,但他的歌聲,可以讓我間接感受當時青年的心情。
多年前,因緣際會認識另一個卑南歌手時,知道「美麗的稻穗」這首由陸森寶創作的卑南歌,便很想聽。但當時的胡德夫似乎還熱衷於原住民運動,不太唱歌,也不知道有什麼專輯收錄這首歌。直到今天,他出第一張專輯,我終於得以聽到這首耳聞已久的歌。一時之間,勾起我許多回憶,往事像條小河,匆匆從眼前流過。
雖然製作的野火樂集規模不大,但整張專輯很有質感。蕭青陽設計的封面,非常吸引人,可能比胡德夫本人還有現代感,甚至流行感。
專輯:胡德夫,「匆匆」,野火樂集,2005。
自從台北愛樂電台在將近一年前慘遭中低功率電台蓋台後,我就很久沒聽到雷光夏說話的聲音,直到最近。
猶記得四年前自己有多喜歡她那張《臉頰貼緊月球》專輯,不只是音樂,還有設計。從Sony網站抓了那隻蝴蝶的圖案,然後放在電腦桌布上,看過的人都驚豔。因為那張專輯,後來回頭找她在水晶發的第一張專輯,相形之下,那些大學作品是稚嫩些,但猶有青春民歌的味道,當時不太敢相信,至今還有人做那樣的唱片。而今,答案已然出現。
這次的《時間的密語》,依舊讓我喜歡無比。總是在深夜裡打電腦時聽這張專輯,喜歡「你靜靜聽」的召喚,隨之而來的,是郭德堡變奏曲。第一次聽到時,停下手邊工作,不可置信,然後翻過CD背面,發現的確是郭德堡變奏曲!難怪她說「基礎很重要」。只是她將郭德堡變奏曲拆成三段,放在不同的音樂後穿插。我因此認為這張CD的安排是有意的,於是不會去改變CD播放的順序,以讓雷光夏佈局帶領我進入她的音樂世界。
雖然雷光夏認為一般人從專輯中聽到的,只是一個「點」。但我卻在「搖籃曲I、II」中想起第一張專輯中,她妹妹雷光涵執筆寫詞「媽媽的味道」,三首都有她們家(母親)的味道吧。
我也喜歡這張專輯裡的照片,雖然景物並不特別,但拍得很有時間感和懷舊的味道。前不久,有人看了我的金門相簿後,不解地指著某張問道:「這場景很普通啊,哪裡特別?」我特別解釋,那光影,是如何讓我感覺島與島、歲月交替間的氛圍。
有些事物,只能召喚一小部份的人,只有懂得人才能被吸引接近那個狀態裡。我不知道其它人是否受雷光夏的音樂召喚,而我,肯定是。
知道夏漢又來台灣後,真是興奮極了。而且這次他在國際音樂節的巨星之夜,還和王建一起搭檔演奏布拉姆斯的a小調雙重協奏曲作為壓軸。同場另有哈瑞爾和瓜奈里四重奏。聽到這幾個組合,就覺得真棒,買到票後就更開心。唯一的遺憾,大概是這場喜歡哄抬票價的牛耳藝術主辦的,票價稍高,但和四月初的維也納愛樂音樂會的票價(學生票就要2000)相比,又算是小巫了。
令人納悶的是,明明請到一批國際巨星,為何樂團還是上次和夏漢搭檔時頻頻出狀況的節慶管弦樂團?和上次不斷放砲的情況相比,節慶管弦樂團這次的表演好多了,不單可能較用心練習,也可能因為指揮湯沐海的關係。
去年被中國交響樂團開除的湯沐海擔任此次的指揮。出生於上海的湯沐海,被開除的官方說法是因為他不常待在中國,不盡職。而湯沐海當時則指出中國交響樂團的三大弊病,包括人事問題等,而不是音樂專業本身的問題。湯沐海曾與許多優秀的音樂家搭檔過,所以這次可以讓台灣的聽眾近距離地看到這位音樂界的話題人物。
看到湯沐海指揮時的激動,覺得指揮台後的鐵欄杆真是有必要。因為他數度跳起,讓人很擔心他一不小心就摔下台去。去年聽夏漢那場時,已經覺得新加坡水藍的肢體動作頗大了,湯沐海則更勝之。至於他掌控樂團和幾位音樂家的功力,算是相當不錯。
瓜奈里弦樂四重奏演奏的曲目我不熟,所以無可評斷。他們選的是比較不炫技的曲目,或許比較考驗功力。
哈瑞爾看來年紀好大,看他眼睛吃力地一開一閉的樣子,有點擔心他能撐完全場嗎?然而,後來發現,這真是不了解他的聽眾的過慮,因為他的技巧和音色,以及傳達出來的情感,真是動人極了。他演奏完畢,觀眾報以熱烈掌聲,因此他又來一支安可曲。聽來彷彿身處陰冷的草原,感覺天地遼闊,我心低吟。
夏漢的演出當然是我最期待的部分。不管是音色,或者肢體語言,夏漢都是迷人而可親的。演出浦羅柯菲夫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時,琴聲時而婉轉纏綿,時而高亢熱情,時而炫麗甜美,讓人不忍把視線離開他。偶爾見到湯沐海向他做暫時休息的手勢時,會看到他露出無辜或調皮的表情,更覺得有趣。
壓軸是夏漢和王建的聯手演出。夏漢拉小提琴,王建拉大提琴,兩人傳達出來的感覺和音色,截然不同。夏漢是接近人群的,而王建讓人覺得有距離。兩人合作的是布拉姆斯a小調雙重協奏曲。夏漢的琴音熱切帶活潑,王建的琴音激昂但穩重,加上湯沐海,三人配合地恰到好處,展現相當的氣魄,為這場音樂會劃下令人心悅誠服的句點。或許因為演出者比較多,觀眾掌聲不斷且熱烈,幾位音樂家不斷出場謝幕,夏漢還調皮地跳到王建之前演奏的台子上,但就是沒有安可曲,實在有點小小不過癮。
與音樂會沒什麼直接關係的花絮,大概是在中場休息時,看到中華開發代董事長陳敏薰。由於中華開發贊助此次的國際音樂節,開幕記者會時,一群記者不怎麼認識那幾個國際知名的音樂家,倒是認識現在的媒體寵兒陳敏薰。因此陳敏薰的光芒反倒蓋過那些優秀的音樂家,讓他們好奇這位女士是誰。陳敏薰坐在第一排,讓我想到她在記者會上說,每場都想聽,但不一定買的到票。但這場是由中華開發協辦,而且牛耳向來留有許多公關票,怎麼可能沒有票?那番話似乎有些言過其實。而見到她時,她在一公尺外。心得是:跟電視上差不多,只是看來比較嬌小。
表演陣容:
吉爾‧夏漢 Gil Shaham
王健 Jian Wang
林‧哈瑞爾 Lynn Harrell
瓜奈里弦樂四重奏 Guarnerri String Quartet
湯沐海 Mu-hai Tang
節慶管絃樂團 / 指揮:湯沐海
時間地點:3/17 台北國家音樂廳
演出曲目:
史博:a小調協奏曲,為絃樂四重奏和管絃樂而作,作品131 17min
獨奏:瓜奈里絃樂四重奏
浦羅柯菲夫: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19 28min
獨奏:小提琴 / 夏漢
柴可夫斯基:羅可可主題變奏曲 18min
獨奏:大提琴 / 哈瑞爾
布拉姆斯:a小調雙重協奏曲,作品102 30min
獨奏:小提琴 / 夏漢、大提琴 / 王健
當初會花大錢聽這場,主要是衝著諏訪內晶子而去。沒想到,卻發現這是我今年至今最喜歡的一場音樂會。樂團表現的深度和氣勢,讓我覺得可以跟紐約愛樂比美。選曲精湛,相當能展現樂團的功力。而諏訪內晶子也沒讓人失望,讓我聽完之後稱讚不已。
這場的曲目並不是那樣普羅,甚至有點冷門,或說較專門。套Bourdieu的話,像藍色多瑙河那種是最普羅的,而這幾首絕非流行層次,也難怪有人會說是「行家」層次。曲目搭配相當好,一半交響,一半管弦,可以顯示樂團的深度和爆發力,尤其是需要細細磨的章節,樂團的謹慎小心,以及高超的演奏,讓觀眾都得屏氣凝神不可,就算有一根針掉下來,也會破壞整場氣氛,因此每到休息時間,就會聽到咳嗽聲忍不住似地此起彼落。會選西貝流士的《芬蘭頌》,或許是因為樂團指揮奧拉摩是芬蘭人的關係,而諏訪內晶子最新的錄音也是西貝流士,或許讓她也比較熟悉,可以有更佳表現,也是考量之一吧。
不知道是歐洲藝術家天性就帶點距離感,還是因為奧拉摩本身自恃甚高。他指揮時,十分投入,甚至可以用「狂野」來形容,而需要細膩時,則十分謹慎。跟上回聽的紐約愛樂的指揮庫特馬殊相比,他沒有那種平易近人的特質,儘管舞台下,他們在樂團面前可能都是暴君,但馬殊就是能表現那種好好先生的氣度。奧拉摩總是頭抬得高高地行走,看來像驕傲的孔雀。但他的功力,也值得驕傲。雖然伯明罕交響樂團在聲名及許多方面比不上紐約愛樂,但他指揮的這場音樂會,讓我覺得不在紐愛之下。
諏訪內晶子在小提琴協奏曲的部分出場。內晶子和樂團的表現相當好,尤其是細膩處,更是考驗雙方的默契和功力,但顯然雙方都交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這部分的曲目,或許許多人不熟悉,間斷的部分,居然有人鼓掌,真是差勁,破壞整體氣氛。
華格納是讓樂團表現氣勢的曲目,讓人覺得能聽現場真是十分過癮。之前很少聽火鳥組曲,但也覺得樂團很盡心地詮釋這首曲子。
從這晚精湛的表演,可以預見伯明罕交響樂團該是未來閃亮的一顆星吧。
節目名稱: 英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
演 出 者: 指揮/奧拉摩 小提琴/諏訪內晶子 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
演出內容: 3日:西貝流士:《芬蘭頌》 小提琴協奏曲 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序曲 斯特拉溫斯基:《火鳥》組曲
表演場地: 國家音樂廳
票 價: 500(學生票)、800、1200、1800、2400、3000、3600、4200
演出日期: 091/10/03 19:45
節目名稱: 諏訪內晶子小提琴獨奏會
主辦單位: 丹楓樂集室內樂團
演 出 者: 小提琴/諏訪內晶子(Akiko Suwanai) 鋼琴/金子陽子(Yoko Kaneko)
演出內容: 塔悌尼: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魔鬼的顫音》布拉姆斯: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78 拉威爾: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薩拉撒特:《流浪者之歌》作品20第一號 前奏與塔朗泰拉舞曲 TARTINI: Sonata in G minor for Violin & Continuo, Devil`s Trill BRAHMS: Sonata No.1 for Violin & Piano, Op.78 RAVEL: Sonata in G major for violin & Piano SARASATE: Zigeunerweisen, Op.20 No.1 Introduction & Tarantella
表演場地: 國家音樂廳
作為一個才貌雙全的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無疑地足以輕易吸引眾人的目光,讓人的視線難以從她身上移開。晶子當然知道這點,在外貌的打點上毫不含糊,但在音樂造詣上,同樣傑出。
九月十五日晚間終於有機會親賭這位1972年生的傑出小提琴家。上半場,鋼琴家金子陽子的表現似乎不夠好,使得晶子的史特拉第瓦利名琴琴聲稍嫌單薄。由於在25排,感覺聲音效果不佳。據說陽子是韋奧第國際大賽、法國國際大賽得主,私心以為還是晶子表演功力更高一籌。這晚晶子為了演奏會盛裝打扮,一襲黑色閃亮的禮服,在燈光下,隨著她的移動而反射出不同的光度,彷彿星光齊聚在她身上。而晶子手上那把日本音樂基金會出借的名琴「海豚」,號稱全球最好的五把小提琴之一,曾是她最欣賞的小提琴泰斗海飛茲的最愛。若英雄要有寶劍才能大展神功,好的音樂家也需要夠棒的樂器才能相得益彰,這晚的演出該有這種企圖吧。名琴配美人,總是媒體企圖營造的話題。
下半場的演出精彩多了。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序奏》與《塔朗泰拉舞曲》最得我心,真是令人如癡如醉的演奏啊,陽子的鋼琴和晶子的小提琴相得益彰。拉威爾《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也很精彩。諏訪內晶子還換了一襲玫瑰花圖案的長裙,依舊帶著亮光。遠看彷彿玫瑰花綴滿身,真美。
晶子十八歲即奪得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金牌,是最年輕的得獎者。她當然是有天賦的,並在這領域上不斷精進。得獎後顯然有許多出名的機會,但她既沒接受巡迴演出的安排,也沒接受日本皇太子親事的登門,畢竟音樂才是她的最愛。雖然媒體總喜歡在她的外貌上大做文章,但晶子知道那是不夠的,雖然她也會配合媒體打造她外貌形象的安排。而這晚的音樂會後,主辦單位為了讓樂迷有親近這位小提琴家的機會,因此安排了簽名會。但這真是個失敗的策劃,導致第二首安可曲臨時取消,兩位演奏家再度出場準備演奏時,卻發現台下的聽眾紛紛站起往外走,雖然依舊有人大喊「安可」,場面一時間頗為尷尬。我們這些沒打算去簽名會的聽眾,也沒能大飽耳福,只能邊嘆息邊離開會場。
在十月三日英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首次造訪台灣的盛大音樂會中,我們將有機會再賭諏訪內晶子的光彩。
10月3日
指揮家 > 奧拉摩 / Sakari Oramo
小提琴獨奏家 > 諏訪內晶子 / Akiko Suwanai
曲目
Sibelius / 西貝流士 > Finlandia / 芬蘭頌
Sibelius / 西貝流士 > Violin Concerto / 小提琴協奏曲
Wagner / 華格納 > Overture to the Flying Dutchman / 漂泊的荷蘭人序曲
Stravinsky / 史特拉文斯基 > Firebird Suite / 火鳥組曲
2002年6月25日 晚間7:45
客席指揮:水藍 Lan Shui
樂團:節慶管絃樂團 Festival Orchestra
知道節慶管弦樂團不過是國內的樂團後,於是對他們並沒有太多期待,會聽這場完全是衝著夏漢而去。而夏漢也展現古典音樂明星的丰采,一點都沒讓人失望。坐在十一排,可以清楚地看到夏漢的表情,真是豐富迷人且親和力十足,光這點就可風靡不少聽眾。
許久沒聽梁祝,也忘了自己之前聽的是什麼版本。或許這不是壞事,省得有個影子在心裡不斷比較著,那可少了些聽現場的自在氣氛。然而,剛開始覺得夏漢似乎沒能掌握梁祝故事那種婉轉柔美的氣氛,似乎太過陽剛喜悅了些。雖說夏漢為梁祝苦練十二年,妻子也有二分之一的華人血統,但可能對那種中國古代梁祝愛情故事那種欲言又止、欲拒還迎的思維掌握不夠,因此沒能充分表達。
稍後似乎好一些。於是在夏漢的琴聲中,細細回想梁祝故事的發展過程。想起傑出的女子祝英台,和呆頭鵝書生梁山泊,從相識、而共同求學、而戀慕、而被逼婚、而生離、而抗婚、而相會、而死別,乃至於雙雙化蝶人間。夏漢的表現好,自然就凸顯國內的節慶管弦樂團的配合度不佳,令人引以為憾。
新加坡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水藍擔任指揮,動作和表情有些誇張。夏漢在下半場等著演奏「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時,對著水藍露出皺眉頭、驚訝的表情,讓我差點笑出來。在這部分,夏漢表現就精彩多了。表情和肢體語言也牽動觀眾的氣氛,不虧是明星級演奏家。
最後在觀眾熱情地安可呼聲中,夏漢演奏巴哈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的第三樂章,作為安可曲。許多樂迷仍不盡興,不斷呼喚Bravo!希望再來一首,但大概是夏漢累了,對樂團表現也不夠滿意,因此就到此為止。然而,對觀眾來說,仍是場賞心悅目的音樂饗宴。
【曲目】
羅西尼:歌劇「賽維爾的理髮師」序曲 / Rossini:Overture "Il barbiere de Siviglia"
何占豪、陳鋼:「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He Zhanhao, Chen Gang:The Butterfly Lovers Violin Concerto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61 / Beethoven: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61
票價:500 (學生票)、800、1000、1500、2000、250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