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7, 2013

黑暗童書裡的幽默

最近陸續從圖書館借了些得到凱迪克獎〔Caldecott Award〕的童書回家,於是看了三十二歲的加拿大繪本作家Jon Klassen的幾本童書,包括《This is not my hat》、《Extra Yarn》、《I Want My Hat Back 》和《The Dark 》。

Jon Klassen的繪本風格算得上獨樹一幟,他的這幾本書用的都是彩度較低的顏色,而且背景常有大片黑或白,這點在童書裡比較不常見。其實我覺得他的書比較適合大一點的小孩,甚至是成人,因為裡頭有許多幽微的訊息,大一點的小孩或大人比較能理解或判斷。或許因為他在動畫業工作過,他的繪本跟別的童書畫家不同的地方在於,有時故事的訊息在圖畫裡,而不在文字裡,從《This is not my hat》和《I Want My Hat Back 》來看尤其明顯。

第一次看《This is not my hat》時,我邊念給六歲的小J聽,心裡暗想這書還有點像電影。不過看到結尾時,文字沒說出的訊息讓我愣了好一會。小J一開始並不懂,他也沒注意那隻螃蟹的動作透露出的訊息,還是我特別指點,他才明白的。後來念給三歲的小P聽,他也跟哥哥一樣,沒注意到圖畫透露的意思。說不定觀察力和社交力較佳六歲的女生可以掌握書裡的額外訊息,我們家的兩個小男生在這方面可能落後些。很多人說這是開放性結局,不過如果往回看了Jon Klassen的第一本繪本《I Want My Hat Back 》,就會知道結局應該是大魚把小魚吃了。這角色的安排和可能的結局,就算從現實考量,都算合理。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乃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不管小魚是否做了甚麼激怒大魚的事,就算無辜地被吃掉都是海裡無時不刻上演的故事。反過來呢,就不可能了。小魚的帽子如果被大魚偷了,他去討帽子的結果就是自尋死路。

如果《This is not my hat》因為含有說謊的訊息而備受爭議,那《I Want My Hat Back 》更有問題了。這本書描述一隻熊到處打聽他的帽子的下落,沒有一個小動物表示看到或知道他的帽子在哪。但是後來因為一隻麋鹿反問他的帽子是怎樣的,他突然發現他在一個小兔子頭上看到他的帽子,而且那隻兔子還騙他。於是他回頭去找那隻兔子,但是之後發生甚麼事,作者並沒說。倒是接下來他頭上的帽子,以及他在回答詢問兔子下落的松鼠問題時,我們可以猜到,兔子被吃了!因為熊說謊的方式,跟之前兔子說謊的方式一模一樣。

這兩本書在Amazon上都有兩極的評價,很多人欣賞這兩本書,但也有家長對書裡透露的訊息感到不舒服。有人說這書並不企圖教小孩關於道德的事,只是顯示幽默。但美國是個這麼大的國家,每個人所受的文化和教育並不相同,某些文化會欣賞的特質,在另一個文化裡並不見得是甚麼優點。這書讀來幽不幽默,要看各人的文化裡對甚麼樣的事情會覺得有意思或好笑。在一個種族各異的教室裡講笑話,有些人聽了會笑,有些人聽了反而覺得被激怒。這不代表被激怒的那個人有錯,只是他接收到的訊息在他的文化裡是不被接受的。所以到底能不能感受到這些童書裡的幽默,就要看讀者是否對應到作者的頻率。我看完這兩本書都有很複雜的感覺,也許是我想的比較多,雖然我不會擔心小孩看了就怎樣,但我並不覺得有那麼好笑。而且我同意某些家長的看法,就算它得獎,不代表它一定好看,或一定適合你的小孩。

雖然我們家兩個小孩是在美國生長的,他們看完這本書的反應也沒像一個美國圖書館員說的一樣,覺得很好笑。他們的反應讓我們省了一筆錢,既然看過了,那就好了,不需要買。

相較之下《Extra Yarn》沒那麼爭議,雖然有些小部分,例如小男生在路上嘲笑小女生和她的狗、老師在課堂上的反應,以及大公的詛咒,讓我心裡有那麼多想一下,不過裡頭關於分享的訊息還是足以蓋過其他。《The Dark 》講的是一個怕黑的小男孩被躲藏在地下室的黑暗呼喚,去地下室探險後,就不再怕黑的故事。這本是Jon Klassen這四本裡最平淡的故事,我覺得它對那個最關鍵的轉折的描述不夠,對我們家怕黑的小孩沒甚麼幫助。有些事情小孩也許不需要太多文字就能體會,但有些東西,小孩還是需要多一點的說明才能理解。

今晚看到誠品書店把《This is not my hat》列為【大人都不懂,這本最好看】童書首選,廣告裡那些行銷人員還說「讓孩子可以更懂得去學習生活上的一些經驗」、「這本書就是小孩看了很開心,大人看了也會很開心喔!」,突然疑惑起來:你們看的跟我們看的是同一本書嗎? XD

由 Debby 發表於 09:39 PM | 迴響 (0)

December 05, 2013

美國富貴手的救星

來美以後,每逢秋冬,我的手就開始龜裂,疼痛難當不說,粗糙紅腫的樣子也挺嚇人的,有時候都不知該怎麼跟不熟的人解釋,我那是富貴手,不是甚麼可怕的傳染病。雖然有富貴手,但我該做的家事一件也逃不掉,到了冬天還得帶手套洗菜,要洗切的水果也懶得弄了,因為手一碰水,說有多痛苦就多痛苦,生活少了許多該有的享受和樂趣。說也奇怪,我在台灣的時候從不知道我有富貴手的問題。而且每回我帶著富貴手回台灣,不出五天,所有症狀消失無蹤,我的手不藥而癒、恢復原狀,我剛開始以為是我對美國的洗手皂過敏,想過從台灣帶些回美國。可是那些含有液體的瓶瓶罐罐究竟是長途飛行的累贅,從沒真正帶過。所以物色各種不傷手的洗手皂,成為我這幾年生活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仔細數數,我用過的洗手皂還不算少:Softsoap、Method、Dial、EO、Cleanwell、Shikai、Burt's Bees、Dr. Bronner's Magic Soaps Pure-Castile Soap、Hugo Naturals、Nature's Gate Organics Liquid Hand Soap、Avalon Organics、Crabtree & Evelyn和Seda France等。抱著神農嘗百草的心情使用過這麼多洗手皂之後,我的心得是,貴的不代表一定比較好,但便宜的沒好貨。Crabtree & Evelyn算是價格較高的,照樣讓我的手在洗幾次之後快速龜裂流血。最後我覺得對我的手傷害最小的,應該是Avalon Organics,所以近年都從Amazon訂,小孩尤其喜歡這家檸檬味的洗手皂。可惜的是,最近幾個月Amazon陸續取消我的訂購,現在只能零買了。雖然CVS、Whole Foods、Sprouts等店都買得到,但是價格較高,還是以前的Amazon提供的訂購價最實惠,缺點則是每次送來時,有些液體的洗手皂會外漏。

雖然傷害較小,到了冬天,Avalon的洗手皂照樣讓我的手會變粗糙裂開,根據ewg.org的美容產品資料庫這款洗手皂含有刺激性的物質,倒是Cleanwell、Dr. Bronner's 和Hugo Naturals等牌被列為較安全。

某人和公婆都覺得我的富貴手是因為我洗手過度,但是做為一個有小孩、必須負責三餐的家庭主婦,洗手的頻率本來就比別人多。在要幫小孩餵奶換尿布的階段,那更不用說,因為換尿布後和餵奶前,都應該要洗手。也有人跟我說,美國的洗手皂應該比台灣的好。這我就不清楚了,美國有些洗手皂的確有一些像triclosan〔三氯沙〕、triclocarbon(三氯卡班)之類的 有害成分,但我不曾拿放大鏡一一仔細檢視(關於成分的字樣都太小了),希望ewg.org的資料庫在這方面做得專業又仔細,方便我們這些關心健康又想偷懶的消費者。而台灣的洗手皂,我想就跟食物一樣,標示的內容物未必符合實際,就算用了不好的成分,消費者也不得而知。

為了這惱人的問題,我看了幾回醫生,甚至在這兩年做了三次過敏測試。除了第一次的過敏測試顯示我對很多食物過敏,後面兩次測試倒是還好,醫生說應該主要是環境因素。這環境因素就很含糊了,真正的原因還是不得而解。

今年五月初,在台灣見到以前的老闆時,他提到冬天去北京有多難過,皮膚乾裂得難受。當時他的結論是,乾燥對皮膚是一大傷害。我突然想到,也許我的美國富貴手是因為環境乾燥所致。南加州的夏天雖不下雨,但是整體濕度不如冬天乾(有可能嗎?),所以我的手沒那麼難受。

當然我也試著擦護手乳,不過成效不大。有些護手霜顯得不夠力,有些護手霜則會讓我手上龜裂的傷口感覺刺痛,太油的呢,我又不想用。

去年年底在過敏診所痛苦地做完一百多個過敏源測試後,醫生要我一天兩回在手和其他部位會乾燥發癢的皮膚上擦一種含類固醇的藥膏和CeraVe Moisturizing Lotion,前者我有些排斥,後者我雖不排斥,但也不怎麼持之以恆地使用。因為以前用小兒科醫生推薦給小孩擦異味性皮膚炎的乳液Cetaphil Fragrance Free Moisturizing Lotion,擦了半天沒甚麼效,我就對這些產品就意興闌珊。幾個月前,手背又開始龜裂流血後,看到那罐閒置的CeraVe,我開始在每晚睡前抹點CeraVe的乳液在手上,然後倒頭就睡。一陣子下來,我的手居然有好轉的跡象,現在只剩右手背有兩個小傷口而已,比往年好非常多。我不得不訝異,我的富貴手居然得救了!這真是個可喜的消息,我來美國這麼多年,第一次在冬天看到自己的手像個正常人的手。

或許我現在可以開始回頭嘗試那些以前我覺得很傷手,但是被ewg.org標為安全的洗手皂了。所有跟皮膚接觸的東西還是換著用比較好,分散吸收過量特定毒素的風險。

如果有人跟我一樣有富貴手的困擾,不妨試試看每天擦兩回Cerave Cerave Moisturizing Lotion,或許會有幫助。

由 Debby 發表於 09:11 PM | 迴響 (2)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