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6, 2009

宅男不愛公主

公主獨自對小J的桶子坐著宅男小J第一次碰到公主,是在公園裡。那時我們剛從台灣回來,小J回到昔日每天造訪的公園,倍感親切。那天公園裡還有一位小女生,就是公主。至於為何叫她公主,稍後會提到。公主是她的外婆帶來的。她的外婆跟我說,公主現在是兩歲多。兩歲多的公主已經很會說話了,到處跑來跑去,急著跟小J介紹她所知道的一切:「這是三角形、這是正方形……」她指著遊樂設施的地面說著。我暗暗驚訝,之前從沒注意到那上面有不同的圖形,不知道小J到公主這個年紀時,是否會知道這些形狀的名稱?

但那時小J實在聽不懂公主的話。他本來就不懂英文,從一個到處都可以聽到中文的環境回到這個小公園,他多少有點搞不清狀況。這一切對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此時公主又叫他:"Follow me, little boy!"我不得不跟她的外婆說,他的反應沒那麼快,沒法一下子就跟上她的腳步。話才說完,公主已經爬到遊樂設施上,準備溜滑梯了,而小J還停在樓梯上不動。

宅男小J和公主的差異,一開始就很明顯了。公主已經很會說話了,句子接連迸出,而小J連中文單字還不太會說。公主到處蹦蹦跳跳沒問題,小J卻不太敢走到某些地方,不但走得慢,也顯得遲疑,很時甚至想用爬的。公主體格好,不畏寒冷,當天氣溫大約只有攝氏20度左右,或者不到,小J身上穿著毛衣,還搭了一件厚背心,公主卻只穿一件短袖上衣。

儘管他們之間有這麼多差異,公主仍對小J很感興趣。小J坐在遊樂設施上時,公主也坐在一旁。從我的相機鏡頭看過去,好像一對小情侶。最好笑的,莫過於我拍到一張小J回頭,一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表情,公主卻對我跑過來,一臉憤怒,彷彿說著:「狗仔!不要來打擾我們談情說愛!」我想了很久,根本不記得為何有這張相片。

這一年多以來,我碰過很多兩歲多的小女生。公主雖不是對小J最親切的,倒也算很不錯了。對小J最好的,應該是某人高中同學的女兒,她要吃飯時,還招呼小J:「Baby過來坐姐姐旁邊!」當時小J才幾個月大,懂得事不多,跟「姐姐」能有的互動,自然更少了。

這些小姐姐都很仁慈,容忍弟弟的寡言與緩慢。我們後來又碰到公主幾次,公主有時也會配合小J,當小J溜滑梯時,她便到小J旁邊或後面去,想要跟他一起玩。她聽到小J喊「爸爸」,也會跟著喊發音一模一樣的「爸爸」。

差點忘了,其實小J和公主還是有些地方相同。例如,他們的三輪車都是Kettler Jumbo Tricycle,只是細部的顏色略為不同。他們還擁有一模一樣的Sand & Water Toys。小J第一次看到公主的三輪車時,我們還沒買給他。他看到就想衝過去騎。等我們買給他之後(當時並不知道公主擁有的是何牌何款),他看到公主的三輪車,便以為是他的。而公主看到小J挖沙的小桶子、小鏟子,也以為是自己的,甚至從我們推車上拿下來,讓她外婆覺得很窘。所以如果小J和公主成一對,他們不需要再買別的東西了,已經有現成的「情侶車」和「情侶桶」了。

小J從公主身邊跑開

小J對公主的舉動,過去都是默默忍受,或說不理不睬,直到今天才發生不一樣的事。公主今天穿了一件淺藍色的公主裝。我大老遠看見,便跟小J說:「今天有個漂亮姐姐耶!」走近一看,原來是公主啊。她那時光腳在轉遊樂設施底下的輪子。

小J最近喜歡在玩沙區挖沙,今天他一開始就是在那玩的。公主見狀,便帶著她的桶子過來,扔在沙上後,蹲在沙上,一言不發。小J平時在家常練習說:"Hi!"、"Bye Bye!"尤其聽到我說:「姐姐」、「妹妹」時,特別起勁。我因此要他跟公主說Hi。但是小J今天不知怎麼了,怕得要命。他之前見到別的小孩,也會害怕,常常就兩腿一軟,倒在我身上。今天我跟他沒靠那麼近,他便先是拼命搖頭,然後邊大哭邊摔倒在地上。我只得趕緊抱他,然後跟公主的外婆說他很害羞。

小J和公主

這讓公主很沮喪。因為她一靠近小J,小J又開始拼命搖頭、退後,或露出想哭的表情。她的外婆只得要她和小J保持距離。公主後來便傷心地跟她外婆說:"I just want the boy to love me!"我聽了便覺得很抱歉,我沒法控制小J愛不愛妳啊。我更難過的是,小J根本沒法用言語表達他對公主的感覺,讓我不知該怎麼辦。他前幾天已經傷了另一個妹妹的心了,因為妹妹要抱他時,小J居然伸手推人家,還後退。那個妹妹的媽媽說,她女兒一定覺得很奇怪。因為她女兒上學時,常跟同學抱抱,沒有人會這樣推她。唉,這就是宅男不懂交際的錯了。難怪某人的同事說,小J這樣會吃虧的。

小J和公主

我後來只能跟她外婆說,大概是因為那件公主裝吧。因為之前小J沒這麼怕她。她外婆好心地表示同意。

我好說歹說,小J最後在離去前,終於答應讓我抱著他,跟公主說Bye Bye。可是公主那時已經不想理他了,把臉埋在她外婆懷裡。看吧,小J,你這下真的要吃大虧了,又一個女生不理你了。小姐姐本來對你很友善的。

為了讓這個宅男小J見見世面,某人準備這週末帶他去烤肉,順便看看幾個比他小的弟弟妹妹。希望這個小宅男能趕快打開心胸,讓春天進駐。

由 Debby 發表於 10:41 PM | 迴響 (0)

February 21, 2009

一歲兒趣事多(8)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我愛妳」

三月的Parenting雜誌,有篇文章是"Little ways your baby says "I love you.""這篇文章說,即使是剛出生的寶寶,他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跟媽媽表達他們的愛意。六個月以前,他們會對媽媽微笑、凝視媽媽。之後到一歲左右,他們會伸手要媽媽抱、會親媽媽等。一歲之後,他們會模仿媽媽、故意鬧媽媽等。

小J親我,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很久以前的事,說不定他一歲以後就沒親過我了。他之前的親吻方式總是讓我失色,因為他都是伸出舌頭來親我,所以我的臉頰會感覺濕濕熱熱的。說不定就是因為我躲過幾次,他就不親我了。現在我要親他,他有時也會躲。但是他如那篇文章所說,的確會用他的方式向我表達他真誠深厚的愛意。

那篇文章說,一歲多的小孩,最喜歡模仿他們最愛的人。小J的確很喜歡模仿我,現在他會穿我的拖鞋和外出鞋、學我講話、學我梳頭髮等。

除此之外,他還喜歡我的頭髮。他喜歡摸我的頭髮、拉我的頭髮、聞我的頭髮。我最不能忍受的,莫過於他拉我的頭髮,每天總有幾次,我痛到覺得頭皮快被他扯掉了。之前我為此把頭髮全部往後梳,綁成馬尾。回台灣剪髮時,設計師跟我說,小孩不會永遠拉妳的頭髮,跟他說媽媽會痛,他們就會知道不能拉。設計師甚至認為,可能是因為我的馬尾搔到小J的臉,讓他不舒服,他才拉我的頭髮的。雖然現在頭髮不綁了,小J依舊每天拉我的頭髮。他看到我的髮圈,便會好奇,如果他剛好被我抱到比較高的位置,他便會用手圍著我的脖子,像是用手幫我綁頭髮一樣,如此一來,他便用很親暱的方式抱我。

自己坐進推車裡小J還有想當「白馬王子」的時候。年初,我趁babycenter結束購物網站(親子內容網站仍持續)前,以四折買了Chicco的塑膠木馬(Rodeo)。這隻長得有點像牛的小木馬,可以隨年紀而有不同的玩法。可以騎在上面搖、可以牽著走、可以用上下跳動的方式讓馬前進等。小J剛開始不太會玩,便很喜歡牽著馬到處走。有時我在廚房忙,他便牽著白馬來看我。讓我差點以為他是要解救我離開廚房的白馬王子。其實就是他讓我在廚房忙得團團轉的。

我在廚房時,常沒空注意他。小J會用各種方式吸引我的注意。我幫他買過一張木頭搖椅,他平時不太肯坐,因為身高不太夠(應該是兩歲以上比較合適),他要坐上去,不是那麼容易。但是我在廚房時,他會突然把椅子從客廳推到廚房,然後坐在上面拼命搖,吸引我的注意。有次還把玩具電話帶來,坐在上面打電話。實在很可愛。我當時拍了一張相片,現在就放在我們的電話旁。

他有時會牽著LeapFrog Alphabet Pal Caterpillar來看我。那隻毛毛蟲邊走邊唱ABC歌,小J也一臉興高采烈的,像是牽著寵物飄洋過海來拜訪我。

他現在吸引我注意的花招,的確比前幾個月多了許多。早先他都是拿玩具來轟炸廚房的,拿了玩具往廚房的地上摔了就走。我一不注意,要是踩到他的玩具或書,腳往往會滑一下,好幾次都差點摔跤。

小J愛屋及烏,對我的餐椅也很有興趣。他總是想爬我的餐椅,但那張椅子因為設計的關係,他至今還沒成功爬上去。有回婆婆把他放在上面,他高興地不得了。平時,他常趁我不注意,在我的座墊底下藏玩具。大部分都是塑膠硬幣之類的小東西,所以我不太在意。但是前天,我坐上去之後,覺得墊子底下有很大的東西,掀開來一看,原來是兩顆塑膠球。我雖不是碗豆公主,但也沒法坐在那麼大的球上面。

最近,他特別會撒嬌。出門前,跟他說要穿襪子,他便跑到我身上,要坐在我的大腿上,讓我幫他穿襪子。唸書給他聽時,他也會跑來坐在我的大腿上。他也喜歡跑到我的背後,不管是用後背貼我的後背,讓我用手臂勾他的手臂,讓他稍微往後倒;或者他用胸前貼我的後背,讓我抓住他的上臂往前倒,他都會開心地咯咯笑。

昨晚我們講越洋電話時,他自己頑皮,爬到沙發上,然後在上面走來走去,一不小心就摔下來,然後大哭。某人把他抱過去摸摸,問他有沒有怎麼樣。小J一邊大哭,一邊掙脫爸爸的懷抱,然後倒在我的懷裡。某人便偷笑,說小J撒嬌。

小J的確很愛撒嬌。大概是他會走路前,他常在我吃東西時,站在我的椅子旁,用他的兩手拉著我的兩手,一副很著急的樣子。我便跟他說:「如果要媽媽抱,你要說『抱』」。他沒多久就會說「寶~~」,除此之外,他當時除了「爸爸」,幾乎不會說別的字詞。現在他的發音有時比較正確,有時仍不正確,像他上週就常說成「拜」。他最愛說「抱」的時候,是在下樓梯前,他會說「抱!」然後開張雙臂,圍住我的脖子。在公園,他如果覺得害怕,或者想看遠一點的地方,他也會跟我說:「抱ㄟ!」

我媽一直覺得小J應該會親我。Parenting雜誌那篇文章提到,如果小孩閃躲擁抱或親吻,大人總覺得哪裡不對。除了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以外,就只是個性的問題。內向的大人表現和外向的不同,嬰幼兒也是。很明顯的,小J是個內向的孩子。他的確很愛媽媽,只是表達和別的孩子未必相同。

圖片:小J自己坐到推車上,等我推。

由 Debby 發表於 11:29 PM | 迴響 (0)

February 18, 2009

梅花把春報

接連的雨水,讓氣候更加寒冷,卻為植物催發一些春意。趁著放晴,帶小J去公園的路上,我看見一些植物長出嫩芽,最驚喜的莫過於看見粉色和白色的梅花。

生長在亞熱帶的寶島,雖說梅花是中華民國的國花,我卻很少親眼看見梅花,多半在報章雜誌或書本的圖片看紙上梅花。現在因為附近好多人家種了梅樹,我終於有機會好好欣賞梅花。我於是湊近梅樹,仔細端詳梅花的各種樣貌。

少數僅存的梅花

梅花plum flower

小巧的梅花看來高潔,再加上清香,自古是詩人吟詠、借物抒情的對象。例如陸遊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梅花的確是比其他花還要早開,所以被文人說是先春而開,難免被詮釋成孤傲、寂寞等。陸遊還有以詩自明、自比之意,所以寫來更加悲情孤高。

毛澤東也寫過詠梅的詞:「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很多人基於政治立場,認為毛的作品顯示他比陸遊樂觀進取,甚至寫出「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毛澤東詩詞達到了當代詩歌的新高峰」這種抱大腿到令人作嘔的句子。

在我看來,陸遊的作品意境比毛澤東的高。更何況,陸遊的形容也比較貼近真實,等其他花都盛開怒放時,梅花早就變成爛泥了,才不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少數僅存的梅花

由 Debby 發表於 02:47 AM | 迴響 (4)

February 15, 2009

她生14個小孩,關我家的事

如果有個陌生的女人,夢想生一大堆小孩,享受被孩子圍繞的感覺。我們應該付出金錢支持她的夢想嗎?

或許有人會說,她要生幾個是她家的事,為何要我們出錢?身為加州的納稅人,我們僅能報以這個答案一個苦笑。哈,就是有人生14個小孩,要我們買單啊!

那個女人叫做娜達雅‧蘇里曼(Nadya Suleman),現在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名女人,現在甚至有個新詞彙專門用在她身上:"octo-mom(八胞胎的媽)"。她前不久生了八胎胎,在此之前,她已經有六個小孩(包含一對雙胞胎),全是靠人工受孕生下的,小孩的父親是同一個人。她沒有丈夫,是名單親媽媽。她多年沒有工作,靠工傷賠償金(16萬7908美元)、小孩的殘障救濟金、食物補貼(每月490美元)和學生貸款等度日,她離婚後就搬回同樣離婚的父母家。除此之外,她以貌似安潔莉娜‧裘莉讓美國人印象深刻。安潔莉娜‧裘莉以生養小孩多(收養的多於自己生的)出名,Nadya Suleman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安潔莉娜‧裘莉身為片酬很高的好萊塢明星,請了許多人幫她打理各項事務。跟政府領許多錢的Nadya Suleman也請了一週要價五百美金的保母,同時請公關公司幫她打理上媒體曝光事宜。在公關公司受死亡威脅而辭職後,她很快地請了一位經紀人。光是讀到這些,我就想喊停,是不是有地方出錯了?

一個領救濟金的女人,為何那麼大手筆地請保母和經紀人?她說沒有父母像她那樣關愛子女,她每天抱那八胞胎,每一個要抱45分鐘。8個45分鐘,就是6小時。如果她花6小時在抱八胞胎,那她花多少時間陪伴前面六個較大的小孩?她說過她請的保母超時工作(五百美金很划算的意思),那表示她無暇顧及那麼多小孩。

那她為何要生這麼多小孩?Nadya Suleman接受NBC訪問時表示,她是獨生女,她一直想要有大家庭。現年33歲的她,在8年間生了14個小孩。這14個小孩必須跟離婚的外公、外婆和媽媽擠在一間只有三間房間的房子裡,這14個小孩住在一個房間的兩張床上。照她的說詞,我們應該怪她的父母,是他們當初只生一個,讓她今日變成14個小孩的媽。也是因為她的父母當初不把她趕出去自立更生,才會使她生了那麼多小孩,像是毫無後顧之憂似的。

有人大聲抨擊,這14個小孩過得根本不是美國小孩的生活。美國地廣人稀,居然有單身女人要生14個小孩,而且讓14個小孩住在同一個房間裡。

做為一個母親和加州納稅人,我懷疑Nadya Suleman有利用小孩成就自己,同時虐待小孩的嫌疑。想想看,要那些較大的小孩幾乎一整天處在哭聲和叫聲此起彼落的房子裡,他們會健康成長嗎?恐怕還沒成人就先有精神耗弱的問題了,因為睡都睡不好,三個大人也很難照料好這麼多小孩的飲食起居和教育問題。光是有6個小孩時,Nadya Suleman的母親就說他們家很髒了,因為她照顧不來這麼多外孫。在8胞胎要不時喝奶、換尿布、換衣服、換床單等的時期,他們家的環境只會更糟,不會更好。

仔細檢視Nadya Suleman的經歷,我覺得她的說詞充滿漏洞,不值得信任,這是一個很會鑽體制漏洞的人。她在2006年拿了一個跟兒童發展有關的職業學位,這學位恐怕沒讓她學會怎麼養小孩,而是利用小孩來申請補助。因為她所謂殘障的小孩,一個是過動兒(ADHD),有一個是自閉兒,次小的兩歲兒子有語言發展遲緩問題。我看到語言發展遲緩問題時,只能用嗤之以鼻表達我的感受。這個家庭的小孩這麼多,大人累得要命,沒時間多跟兩歲兒講話,小孩自然就開口得慢。我知道此地好幾個朋友的兩歲兒子不會說話,但是沒有人會去申請殘障補助。因為一方面男生說話本來就比較晚,另一方面,醫生會安排這些小孩去接受語言治療,沒有正常的父母想把自己的小孩當作「殘障」。Nadya Suleman居然去申請補助。她可以拿到多少錢?她沒對外說明,但是有人指出,加州政府每個月最高可以給每個小孩793美元,那表示她一個月就可能靠這三個小孩拿到2379美元(約為台幣7萬6千多元)的補助!

她在懷孕30週時生下8胞胎,除了第三個有3磅重,其他的體重都是1、2磅而已,那表示他們要住在保溫箱住很久。高昂的醫藥費,誰來出?恐怕又是靠加州納稅人。她生產時,出動40餘名醫護人員,這會使醫藥費高得嚇人(在美國只生一個小孩的媽媽都知道這裡生產費用有多高)。

她之前在精神病院工作時,被一名病患丟桌子砸傷背部,這使她多年因此不工作,並且得到16萬7908美元的賠償。如果她的背痛真的那麼嚴重,懷孕、生產和之後的育兒工作,只會讓她的背痛難以承受,但她依舊堅持要植入6個受精卵(有兩個分裂,變成8胞胎),然後生下8胞胎。因為生6胞胎,於是有自己節目的Kate,在Jon & Kate plus 8中出示過生產前高達54吋的腰圍(可以拿皮尺圍一下自己的腰,就知道多驚人)。那個好大好大的肚子,重得不得了,Kate摸不到自己的肚臍。Nadya Suleman前不久也公開自己的懷孕大肚照,像是有比美的意思。我看了更疑惑了。因為我當初只懷一個,懷孕後期,身體的疼痛就讓我不想再懷孕了。而她在生產過5次之後,居然還想要挑戰6胞胎,並且知道懷多胞胎的風險,我因而更加懷疑她並不愛自己的小孩,只是想出名,那張疑似整型過的臉,像是已經在事前做了準備。當了母親的人,為了孩子,無論如何都會想多活久一點。如果她在生產時出什麼差錯,她那六個小孩怎麼辦?如果八胞胎因生產或早產而有重大問題,她必須花更多時間照顧那個有問題的早產兒,其餘的孩子怎麼辦?如果她是一名正常、有充足母愛、人格成熟且精神狀況穩定的母親,我想她絕不會做生六或八胞胎的決定。

一個自以為是的女人,夢想打造一個超級大家庭。而她的夢想與實踐能力,很可能使她的孩子在未來把大家庭的回憶視為夢魘,不想再重複他們母親的路。然而,做為加州納稅人,我們卻得付錢成就這個夢魘。多可悲的體制。我們想與她無關都不可能。這就是身處有社會福利制度國家的悲哀。

由 Debby 發表於 09:56 PM | 迴響 (0)

February 14, 2009

三個人的情人節晚餐

m&m情人這週末適逢情人節,廚娘晚間不下廚。想到餐廳恐怕間間客滿,不適合帶幼兒去人擠人,我們於是打電話給泰國餐廳點東西外帶。這真是個正確無比的選擇。因為我從沒看過那間泰國餐廳有超過五桌的客人,但是今晚,他們不但裡頭客滿,外頭還有兩群人在等座位。

這是我們第一次跟小情人吃情人節晚餐。去年此時,我們等他睡了,才吃晚餐。然而,今晚我的晚餐,正如黃韻玲在〈三個人的晚餐〉唱的一樣:「三個人的晚餐/怎麼吃也吃不完」。因為不時要侍候少爺,還做要危機處理。好不容易,少爺、老爺吃完下桌了,我趕緊加餐飯。偏偏少爺拿了《My Big Boy Potty》給老爺唸,少爺最近很喜歡這本書,每天都要聽好幾回,即使他依舊抗拒坐在小馬桶上。我的晚餐於是在不時聽到「便便」、「尿尿」中草草結束。

希望明年的情人節前,少爺學會自己上廁所,那我就可以把《My Big Boy Potty》收起來了。還我一個「衛生」的情人節晚餐吧!

超市促銷情人節商品

由 Debby 發表於 11:55 PM | 迴響 (0)

February 11, 2009

有些出版社的書不必買

某人前兩天讀了一本台灣翻譯的化學書之後,跑來跟我說,翻得不錯。他很意外那個譯者可以譯得這麼好,因為那本是化學大師羅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的艱澀著作。霍夫曼曾得諾貝爾化學獎,任教於康乃爾大學。他同時是個跨界奇才,寫過詩,跟避孕藥之父翟若適(Carl Djerassi)合寫過劇本,還當過化學電視節目的主持人。《The Same and Not the Same》之所以難讀,某人認為,可能是因為霍夫曼教書教太久了,年紀也大了,於是想到許多人生的問題,他認為這本書不是科普書,而是有關科學的哲學書(若有人想要更深入地瞭解霍夫曼,可能要等某人自己寫了)。這本書的用字冷僻,文句艱澀,某人和他同樣有化學博士學位、以英語為母語的加拿大同事,都要把一個句子讀好幾遍,才能勉強抓到霍夫曼的意思。聽到在康乃爾拿到化學博士的某人這樣說,我立刻拿起那本中譯本《迴盪化學兩極間:尋找美麗而感性的中間地帶》。我先看的不是內容,而是版權頁。

看到那本書的責任編輯是林榮崧,我就了然於心。此書之所以易讀,很大的功勞在主編和編輯身上,不見得是譯者功力好。依我過去對天下(不管是天下遠見或天下雜誌兩集團)的瞭解,他們的翻譯書就算有翻錯的地方,句子讀起來也是很順的。不像很多出版社的書,不但翻錯,連句子讀起來都讓人渾身不對勁,感覺像是電腦以亂數拼湊的中文。向來挑剔的某人,拼命對照讀兩本書,仍然找到一些翻錯的地方,不過,能讓他說翻得不錯,真的很難得。

我過去因工作的關係,大量看書,常常收到贈書,自己也買了很多書,同時認識很多出版界的人。不過,我認識林榮崧,是更早的事了。他在幾年前升到總監,我想他對天下文化旗下翻譯書的水準,有很大的貢獻。我常覺得,一本翻譯書之所以爛,不只是譯者程度差,編輯程度也不好,或者不夠認真賣力。編輯程度不好或不敬業,跟主編和總編輯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管理階層不會看人、用人,會影響產品的產出。我因此不買某些出版社的書。大致上,大出版社所以為大,不只因為他們資本的規模,跟老闆的管理能力、專業程度和行銷能力等,有很大的關連。這並不是說城邦集團的書水準較好,這個集團雖然整體規模大,但是集團內還是有差異。這導致各出版社的水準相距甚遠。我近來常看城邦集團的新手父母出的書,總覺得他們的翻譯書水準很差,不但常翻錯,文句讀起來也不順。

依照銷售量,誠品曾將時報文化、皇冠文化、遠流出版、商周出版和天下遠見出版列為五大出版社。若問我對哪家的翻譯水準最看好,我應該會說天下遠見。我過去對時報印象也不錯,但是讀到朱衣翻譯的《給母親的10個叮嚀》,發現這也是一本充滿「翻譯腔」的書,再翻到版權頁,看到主編是心岱。我便將時報在心中的評等往下拉。心岱和朱衣都是作家,她們為何能忍受讀這種中文不流暢的書呢?至於遠流,自從我讀了《遊戲力》和《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不斷看到「連結」和「重新連結」等字眼,三不五時以為自己讀的是外星人小說,腦中常出現幾個外星人彼此以電波相連,然後失敗,有個便說:「連結失敗!重新連結!」的詭異畫面之後,我也把遠流的評等往下降。(不用「連結」,那用什麼字眼會比較適當?請參考 「遊戲力」讀後感(一))至於皇冠和商周,我還沒讀到他們出的育兒書,不過皇冠過去在我的心中,評等並不算特別高。我記得另一家翻譯水準還不錯的出版社是大塊,不過很久沒看這家的書了,不知道現況如何。

一位在出版界創立新書系的朋友,在找譯者的過程中出滿挫折。她說:「好譯者很難找……中間程度的譯者不多……」既然程度好和程度差的譯者比例相差懸殊,那很多修改的工作,就落在編輯身上了。好編輯因此往往是一本好翻譯書的幕後英雄,我真心感謝那些優秀的編輯給我愉快的閱讀感受。編輯水準的優劣,讓我決定到底要不要花錢買書。出版社與其抱怨讀者都不買書,還不如專心提升本身的專業程度,先把書做好,再求其他。

有句邏輯不通的話說:「好書永遠不寂寞」。我若用類似的句子,總結我對台灣出版界的看法,就是:「爛書始終不消失」。適逢台北國際書展,許多出版社用低折扣拋售爛書,做為讀者和消費者,得把荷包看好,不要讓爛書上門來打劫!


延伸閱讀:
一位傑出的化學家、教師和詩人──羅德霍夫曼教授
【挑戰翻譯書】林榮崧談編輯人的觀念

由 Debby 發表於 11:41 PM | 迴響 (0)

February 09, 2009

不得不買兒童雨具

玩到門口去上週三在公園碰到一個帶兩名三歲兒子的媽媽,聊天時,她跟我提到,氣象預報說明天會下雨。果然夜裡就開始下雨,滴答滴答,一連下了三天。每天都要去公園的小J,都快關不住了,整天不是喊著:「鞋鞋、鞋鞋」或「襪襪、襪襪」,就是想去開大門,甚至把他最近最喜歡的維尼熊廚具玩具,搬到門口的擦腳墊去玩。哎,那塊擦腳墊髒得很,很多美國人進門之後,就在那把鞋子上的髒東西拼命磨掉。偏偏這個小傢伙把那裡當作最接近外面的天堂,賴著不肯離開。

我因此想到,該給他買個雨衣、雨鞋,這樣小雨天或許也可以帶他出去。不過,美國的雨衣,跟我記憶裡的雨衣,相差甚遠。

我記憶裡的雨衣,是達新牌的黃色雨衣。讀小學時,每到下雨天,操場上的孩子,都穿黃色的雨衣。斗蓬狀的雨衣讓每個小孩看來都變胖了。空氣裡充斥著雨衣受潮後沒晾乾的酸臭氣味。

fireman.JPG但是美國的兒童雨衣不是這樣。美國的兒童雨衣跟童裝一樣,從2歲開始,每年一個尺碼,所以穿起來很合身,長度也不長,都在腰際,長的頂多到膝上。所以很多人會再買雨鞋給小孩。這裡的雨鞋跟雨衣搭配成組的很多,甚至有主題,例如:消防員、小蜜蜂、恐龍、牛仔、美人魚、小瓢蟲、海盜等,穿起來好像在雨天參加扮裝舞會。KIDORABLE等牌就出很多這種可愛的雨衣。台灣也有網站販售KIDORABLE的雨衣,只是價錢貴得驚人。我已經覺得美國定價很貴了,沒想到台灣的進口商訂更高的價格,這樣有多少人會買?

冬天是美國許多地方的雨季,這些雨具賣得特別快。前陣子,我看到companykids.com有些兒童雨具特價出清,我準備等他們把折扣再降一些再出手。沒想到,我沒等到他們在降價,倒是眼睜睜地看著合適的雨具被搶購一空。後來他們又放了消防員這款上去,我想到小J因為雨天不能出門就快捉狂的樣子,還是趕緊幫他買雨具。這禮拜下雨的天數還是不少,有了雨具,我們才能出門。Tootsies Kidorable Child Rainwearkidorable Rainwear也有一些雨具打折,降價幅度雖沒有companykids.com大,但是尺碼齊全得多。

買完了兒童雨具,我是不是也該買件雨衣?這裡很少看見有人打傘,穿雨衣的人比打傘的人多。上回我看到有人在豔陽天打傘遮陽光,仔細一瞧,原來是個中國人。美國的成人雨衣,同樣鮮豔,有些還很時髦,雨鞋做得很像長靴。說來奇怪,台灣是塑膠王國,北部一年至少有一百多天會下雨,現在又提倡文化創意,怎麼沒有人試著把雨衣做得時髦好看一點呢?這樣就可以促進雨具業的無限生機了。


圖片取自companykids.com

由 Debby 發表於 02:01 AM | 迴響 (2)

February 07, 2009

童裝購買新體認

前陣子我在《Raising a sensory smart child(台灣有中譯本《我不是故意的:教養出感覺統合良好的孩子》,翻譯甚差,錯誤很多)》讀到,很多家長喜歡Land's EndHanna Andersson的純棉衣服。很多觸覺敏感的小孩不喜歡穿聚酯纖維混紡的衣服,也不喜歡衣服的標籤和接縫。Henes有賣兒童和成人的無標籤內衣和上衣。

我從來不把小J衣服的標籤剪掉,主要因為我需要知道衣服的大小,平時可以知道該穿哪些,在季節交替時,也比較清楚哪些是過小的衣服,應該收起來了。而且我們家沒有銳利的剪刀,要是剪了反而造成殘留標籤有不整齊的邊緣,反而會讓他更不舒服。直到買了Gap的無標籤上衣,發現Gap的棉質上衣觸感舒服,而且沒有標籤(直接印在衣服內側),同時兼顧母子的需求,讓我覺得很好,看來以後就買Gap的衣服好了。

看雪前陣子,趁打折,買了一些J. Crew旗下的童裝牌Crewcuts的棉質上衣,同樣是無標籤,而且觸感舒服。唯一的問題是,領圍實在太小了。洋人的小孩或許頭都比較小,小J是大頭寶寶,就算穿2T(買大一點比較省錢)的上衣,有時我還是得用力拔,才能把他的衣服從他的頭上拔出來,弄得他很不舒服,也不高興。所以當我看到Crewcuts的2T、3T的上衣領圍都很小時,我心想,不妙,又少一個可以穿、可以撿便宜的衣服牌子了。要找到純棉、無標籤、質料好、領圍夠大又不貴的衣服,怎麼這麼難呀?我沒買過前述Land's End和Hanna Andersson的衣服,不知道這兩牌的上衣是否無標籤,每回逛他們的網站,都不了了之,因為價錢超過我的預算,或者款式太單調(即使男生的衣服本來就比女生的衣服無趣許多),下不了手。

雖說也有一些更便宜的牌子推無標籤的衣服。但是看了Carter's、Gerber和Circo等牌的無標籤衣服,導致許多小孩的上背部產生不明紅疹(有些網站有照片,看了令人怵目驚心),我對童裝的看法,跟對家具的看法很類似:童裝不能買太便宜的,要買有一定的品質,也不需要買太貴的,因為穿沒多久就穿不下了。有幼兒的家庭,家具不能買太便宜的,因為不好的家具可能會導致幼兒受傷(不牢固或表面處理有問題等),但是也不值得買太貴的,免得被小孩破壞,沒幾年就得忍痛淘汰。

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小J穿(Gymboree的)聚酯纖維混紡的衣服時,常會不時抓癢,所以現在我只買純棉的衣服。穿羊毛的衣服的反應,還待觀察。至於標籤,他沒什麼太大的不適,因此就將就一下。

《Raising a sensory smart child》還提到很多比較舒適的衣物,書中推薦的購買網站是www.sensorycomfort.com。這個網站提供敏感的兒童和成人一些減低外界刺激的產品,但是介面做得滿醜的。

看來看去,目前還是Gap比較好,因為它是大牌子,定期會有折扣(即使折扣幅度小於Gymboree)。希望Gap在無標籤的部分,用的是比Carter's好的油墨,才不會讓小孩的背部有狀況。

由 Debby 發表於 10:55 PM | 迴響 (2)

February 05, 2009

一歲兒趣事多(7)幫忙

小J一歲前後,曾經弄壞某人的眼鏡。某人當時怒斥小J,不會幫忙,只會破壞,然後說誰誰誰一歲就會幫忙賣豆漿,誰誰誰一歲又幫忙做什麼。我當某人氣昏頭了,胡說八道。我才不信有人一歲時可以幫忙做生意什麼的,一歲的小孩既不會算數,力氣也不夠,能幫什麼忙?

後來,我在Parenting雜誌上,看到一小篇文章。文中提到,十四、五個月大時,幼兒會開始想要幫忙大人,例如,看到大人拿東西時,有東西掉了,他們會想要撿,所以可以讓他們幫忙做一點很簡單的家事。

有位朋友很早就開始訓練她的女兒幫忙做家事,因為她看到有本書提到幫忙做家事也可當作遊戲。那個小女生對媽媽的工作也挺有興趣的,所以進展不錯。

男女終究有別。小男生的肢體靈活度不如小女生,對家事的興趣也遜一點。我直到最近才讓小J幫忙做家事。每回我洗衣服,他都在一旁看,有時會扯洗衣籃,像是想要學我把髒衣服丟進洗衣機一樣。於是,我要他幫忙把自己的髒衣服丟進洗衣機,一次拿一件也無妨。既然是剛開始,萬萬不可期待太多。如果他動作慢,有美國時間的話,就慢慢等;沒時間的話,就自己處理完剩下的部分。比較傷腦筋的是,這年紀的小孩常會幫倒忙。髒衣服不但沒進洗衣機,反而弄得到處都是。小幫手越幫越忙,讓台傭又多了好些事要做。

最好笑的一回,是我在公園想要拍一朵小花。我跟他說:「拍了半天都拍不好。」當時我正聚精會神準備按快門,說時遲那時快,他的小手立刻拍了我的相機一下,相機立刻感受到九二一大地震的威力,於是只拍到一團模糊的畫面。原來,他把拍照的「拍」,當作拍打的「拍」,所以給我一「拍」。

我還是得收起哭笑不得的表情,跟他說:「謝謝你幫忙。」

由 Debby 發表於 01:44 AM | 迴響 (2)

February 04, 2009

誰來幫我開門?

自從小J分離焦慮發作之後,我很少在他面前關門,必須讓他隨時看到我。最近這幾個月,他突然發現關門很好玩,會開始試著關門。一開始因為他身高不夠,搆不著門把,自然也就沒法關門了。後來他的身高夠了,他就可以踮著腳關門。最近,他發現其實不用拉門把,只要站在門後,把門用力一推,照樣可以關門。

從關門這個小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正在進化的小野人的腦袋如何快速成長。

門關上後,他緊接著面臨的問題是:怎麼開門?於是又得倒退回去,回到身高、力氣和大腦發展的問題。對較大的孩子和大人來說,開門很簡單,門把一轉就開啦。對小J來說,這個動作很複雜,他必須理解門把要轉,才能開門這件事。而且,如果左轉不通,他得往右轉;反之亦然。再者,他的手必須會「轉」這個動作,這牽涉到手部肌肉的發展,同時他也要有足夠的力氣才轉得動。以上條件,必定至少有一項他不及格,所以他至今沒法順利開門。

每回一上樓,他就衝進一個房間,「砰」一聲關上了門,他緊接著在門裡呼喊:「抱!抱!抱!」然後用身體使勁地撞門,要我們開門解救他,因為他關上門後,立刻發現他失去了進出的自由。我們開了門之後,他並不是從此知道自己的不足,不再做這件事了,反而是快速衝進另一個房間,再度「砰」一聲關上門,故技重施,樂此不疲。很多書上都提到,這階段的幼兒有時會做一些大人認為不應該做的事。因為勸阻無效,不如讓他們去,只要沒有危險,都無傷大雅。但是這個方法在阻止小J玩這個關門遊戲上,完全無效。

因為他的把戲就只有這些,我們從沒想到,他會試著轉廚房通往後門的那扇門上的鎖,而且挑在我出去丟垃圾的時候轉。

悲劇發生在這週一早上。我丟完垃圾之後,怎麼轉都沒法把門轉開。之後我從院子往廚房的玻璃窗一看,看到他踮著腳正企圖轉那個大鎖,我的心涼了一截,完蛋了,我又沒帶鑰匙,我們也不像很多美國人那樣,把鑰匙藏在屋外,這下子我怎麼進屋裡?這下換我想要狂喊:「快來幫我開門!」實際上,我叫小J幫我把門鎖打開,但是他有聽沒有懂,或者因為身高不夠,就算踮著腳,他也只能轉一個方向,所以他在門裡「啊」半天(愛莫能助?),我還是進不去。

母子隔門叫喊一陣之後,我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一沒鑰匙,二沒電話,如果我一直待在原地,對僵局一點幫助都沒有,我們不可能等到晚上,等某人回家時,再解救我們。我只好出去找救兵,看看有沒有鄰居可以借我電話打給某人。

真不巧。這裡雙薪家庭很多,就算有人在家,大概也以為按鈴的是推銷員,沒有人出來應門。最後我在一戶開了車庫卻沒人應門的鄰居家門口,看到一對華人老夫婦走過,便用中文跟他們打招呼,問他們能不能借我電話。他們並不住在我們社區,於是帶我去他們認識的一戶人家。救星因此從天而降。

那戶人家是某人不太熟的同事,其實也是雙薪家庭,男女主人應該都要上班,但是男主人因為感冒,正好在家休養。所以我得以打了電話,要某人趕緊回家。之後某人趕回家,開了門,抱起可能知道自己闖禍的小J來找我,解決一場小鬼當家的危機。

事後,有位家有三位公主的朋友提醒,應該把房間的門都換成從外面很容易開鎖的那一種,免得小孩在裡面鎖住了,大人進不去。同樣有個兒子的前任屋主可能已經想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家除了主臥室,其他兩個房間的門把是沒法上鎖的那一種。以前我覺得那種門把很爛,居然不能上鎖,現在倒是覺得這讓我們少了一個要換門把的麻煩。

前屋主也用過一種塑膠的門把套。裝了那個門把套之後,就得先壓下去,才能轉開門,像開有兒童安全機制的藥罐一樣。不過我們目前還沒裝這種東西。因為讓小孩練習轉動手腕,也是讓他們學到一種重要的能力。

只是,在讓小野人進化的時候,我們要面對生活中多少無可預期的事,上帝恐怕也只能聳肩說不知道。

由 Debby 發表於 11:53 PM | 迴響 (3)

February 02, 2009

肉食者應該瞭解的速食業內幕——速食王國

許多人認為,牛肉比豬肉乾淨。所以,豬肉萬萬不可以生吃,一定要煮熟。料理牛肉的尺度就寬鬆許多,見血的牛肉照樣可以吃。上牛排館,點三分熟、五分熟牛排的人,比比皆是。

不過,自從看了fast food nation(台譯:快餐王國)後,我對牛肉的觀感就不一樣了。

FastFoodNation.jpg
這部以多線進行的電影,改編自同名暢銷書。限於篇幅,書中揭發的美國速食業黑暗面,會比電影深入許多。根據amazon評價,書可能也比電影好看許多。

片中生意節節上升的速食店叫做Mickey,這讓人不免猜想可能是影射麥當勞。不過,此片安排幾個角色在談論其他速食業時,提到麥當勞,似乎想避免挨麥當勞轟的可能。

Mickey新上任的副總裁奉命調查為何他們的熱門產品Big One中,漢堡肉(牛肉)居然帶屎?他看到的屠宰場一切都合乎衛生標準,大家都穿著標準的服裝(包括將頭髮包起來、戴手套、戴口罩等),一切按照標準程序進行,看起來很乾淨。牛肉怎麼會帶有牛糞?他想不通,所以照樣大口吃著Big One漢堡,沒注意到他見的分店經理根本一口都不吃。

等他接觸過那些看過真實面的人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他看到的那麼一回事。因為,屠宰場為了節省成本,雇用大批從墨西哥偷渡來的非法勞工。墨西哥人偷渡到了美國之後,就被工頭欽點,然後趕鴨子上架,什麼訓練都沒有。屠宰場為了加快生產腳步,機器的速度調得很快。於是,那些非法打工仔常來不及把牛內臟、大腸處理好,穢物就噴到牛肉上,漢堡肉因此摻了牛糞。所以做為速食業和屠宰場的中間人便跟副總裁再三強調,一定要把牛肉煮熟才行。

除此之外,屠宰場的工作場所常發生事故。很多非法打工仔在意外中失去身體的一部份。人血污染了機器,自然也污染了牛肉。我想那些打工仔既然沒接受訓練,自然也沒有接受身體檢查,有各種肝炎、愛滋病等的人,照樣進入屠宰場工作。另外,這個屠宰場也不乏老鼠,這些耗子同樣是容易傳播疾病的帶原者。至於速食業標榜漢堡肉是A級沙朗,也是假的。因為屠宰場早就要那些非法勞工把A級沙朗切掉,賣到別的地方去。速食業既然用便宜的代價買肉,就只能得到廉價、次等的牛肉了。

這個屠宰場中還有工頭對前來非法打工的墨西哥女人性剝削的故事,為此片添加兒童不宜的色彩,此片因此不適合給愛吃漢堡的兒童觀賞。不過,這種故事廣泛存於任何帶有非法色彩的各國、各行中,不限於美國的屠宰場。

此片的另外一條支線是原本在Mickey打工的高中女生。她想要自食其力上大學,當Mickey的店員是她能找到的極少數工作。不過,當她聽了舅舅當年在大學時搞運動的經歷,又在偶然間接觸一批有環保理念的學生團體之後,她辭去在速食業的工作。由於有個想要鬧事的傢伙說那些揭發大公司不義、倡導環保理念的學生光說不練,與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她便對那個環保團體的學生領袖說,為何不去把牛圈的柵欄拆掉,讓牛四處行走,讓人們重新思考對待牛的不人道、不環保方式。這些學生鋌而走險(要是被抓到,刑責恐怕很重),但是牛不如他們的期待,通通都待在牛圈裡不肯走出來,繼續吃不健康的飼料、排除大量糞便污染環境。這個片段既嘲諷了那些學生,又點出現實的無奈。

片末奉送血淋淋的牛被宰殺的寫實鏡頭,這是此片在工人被機器活生生截肢後,讓我再次差點奪門而出的可怕鏡頭。這些畫面讓我好幾天不想吃肉,並且再也不相信牛肉是可以生吃的。牛肉跟其他的肉類一樣,都應該煮熟才對。所幸我幾乎不吃速食,久久才光顧一次Subway或In-n-Out,這兩家算是記錄比較好的速食店,不至於讓我看完此片之後,心裡產生吃到牛糞的恐懼。

不過,吃素就沒有衛生問題嗎?當然不是。昨天公公才對我說:「妳去過豆腐工廠嗎?裡面髒死了,老鼠很多。那些豆渣啊,在天氣熱的時候,第二天就臭掉了……」我隨手一查,立刻查到許多黑心豆腐工廠的舊聞。看來只有吃有機蔬菜(豆芽除外)才能避免被這些可怕的食物業黑暗面影響了。


參考: 關力遠〈速食國家-美國人飲食的黑暗面〉

由 Debby 發表於 01:00 AM | 迴響 (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