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30, 2002

魔戒二部曲

如同其他部奇幻文學,魔戒對於權力的追奪,有相當多的描述。基本上,魔戒本身就是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被當作各種生靈都想取得,以成為世上最厲害力量的來源。然而,我寧可將魔戒二解讀為,在面對俗世的慾望時,人是怎麼自我面對的。如同片中大量的戰爭場面,那種自我掙扎,也是一場場的內心戰役。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敵人,不是魔戒,也不是那些大魔頭,知此莫甚者,唯有佛羅多。

那麼多隊人馬分頭進行不同的故事,目標雖同,經歷卻大不相同。因此電影也用多線進行,部分段落調配稍嫌不夠完美,讓人偶有錯愕及難以連接之感。但是片頭的佛羅多夢境,以及梅里等二人被樹人抓著去見白袍法師等部分,算相當不錯,製造出足夠的懸疑感。

雖然魔戒二的世界,好像黑白分明,一分為二,一方是邪惡的雙塔,包括索倫和薩魯曼大軍,另一方則是和邪惡勢力對抗的人類、精靈和哈比人。但實際上,並不是那樣涇渭分明的。在對抗邪惡的一方,就各有心事,在動念間,可能為善,也可能為惡。而在第一集就被當作壞蛋的咕嚕,因為被安排說出內心話,更是顯現他為善為惡反覆不定的立場。若每個人都被安排說出內心話,恐怕也跟咕嚕的精神分裂不相上下吧。

四個哈比人兵分兩路,各有不同的使命。他們有不同的經歷,而且都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像。不管是看到樹人或猛瑪,都讓他們忍不住要想,如果一直待在原來的村落,可不會有今天這番見識。他們所經歷的苦難,也遠超過那些鄉親父老。正因為此,他們才能發展出超越原本格局的態度和想法。原本總是闖禍的梅里,後來不再貪生怕死,也成熟多了。山姆依舊是佛羅多的忠實僕人,一路上對佛羅多保護有加,即使還是不免對咕嚕使點小性子,讓佛羅多有些不悅。然而,山姆最後對佛羅多說的那番話,的確是發自內心,所以才感人肺腑,讓岡鐸王子願意放走他和佛羅多,即使被殺也在所不惜。

看到樹人會議後,樹人聯手攻擊艾辛格,具有環保意義,頗為驚訝。樹人的成功似乎是理所當然,因為艾辛格成天為了發展重工業而成天冒黑煙,而且大肆濫伐,宛如現實生活中,人類歷史發展的真實狀況。大自然的反撲,必定是凶猛無情的,因為人類的不知珍惜在先。

亞玟公主被許多人看做是此片的超級花瓶。但是,我卻認為,在那樣動亂的時代裡,亞玟公主的抉擇,可以一窺她愛情與親情的兩難,以及亞拉岡成全愛情與成全大我的兩難。更正確地說,他們時時刻刻都可能面臨許多選擇的排序問題,在這麼激烈衝突的心理下,如何妥善安頓自己的身心,以及善待自己喜歡的人,成了艱難的課題。內心戰役因此無所不在,不只是有多重人格的咕嚕而已。

在這部片裡,愛情戲份依舊安排給亞拉岡。雖然私人認為勒茍拉斯比亞拉岡還帥,尤其是在聖盔谷戰役中,一邊踩著木板從樓梯上滑下一邊射箭的那一幕,真是好看!而且精靈也並非完全不能和人類相愛,但我仍認為這個安排是合理的。亞拉岡雖然充滿男性氣概,在武藝上有卓越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他可是相當纖細體貼的人。當洛汗國王告訴他軍民沒有信心應戰後,他因此小心翼翼,不在那些人面前說出洩氣的話。也因此在勒茍拉斯表示不同意洛汗王的戰略時,亞拉岡用精靈語跟勒茍拉斯溝通,最後才恢復一般語言,說他就算死了,也會和洛汗人民在一起。而當洛汗公主表示她自幼學劍時,亞拉岡絲毫沒有輕視之意,即使她的劍法可能在他看來普通而已。在公主說希望逃開牢籠時,他那句鼓勵的話,讓她不心動也難吧。再加上看到亞拉岡對被迫分開的亞玟仍那樣深情,洛汗公主還能愛上誰呢?

在掌有部分權力時,做抉擇也並非那樣容易。洛汗國王被甘道夫和亞拉岡等人認為頑固,他的戰略將讓洛汗人民陷入死境。但,當洛汗王解釋他希望保護人民為先時,亞拉岡理解,因此加以支持。而法拉墨看到魔戒近在眼前,同樣也希望最偉大的權力落在自己身上。但當他知道哥哥是怎麼死的,以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內心將是如何的煎熬,所以願意讓佛羅多完成他的任務。責任與慾望,有時難以分開,尤其是將那些慾望合理化成為責任一部份的時候。魔戒考驗的不只是佛羅多,也是他接近過的每一個人,以及想得到魔戒的每一個人。權力並非那樣重要,也不是每個人所想要的,但它在這部電影中,是一種慾望的化身,考驗每一個人。

如果要說,我對這部電影\小說有不滿意的地方,大概是洛汗公主說洛汗女人都要學武,但真正大難來臨時,女人和小孩卻只能被安排在牆角瑟縮發抖吧。這部戲依舊太陽剛了些,甚憾。

由 Debby 發表於 07:06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9, 2002

二輪電影院

看到家附近的二輪戲院正在上映陳果的「香港有個荷里活」,興奮極了。趕緊在下檔前跑去看這部從去年金馬影展就想看的電影。於是發現藍色大門也同時上映,而且票價真便宜,學生票只要40元。

記得這間差不多有二十年歷史的戲院一開始是10元。於是小學時,老師有時會帶我們去看戲。印象中,看了「劍英大橋」、「陳義興老師」等片。

國中的時候,變成20元,還是很便宜。但是課業繁重,不太去了。然後高中時變成50元。

時間過得很快,我再次有印象,是大學時,一票同學都到這看電影,此時已經是80元。生意似乎不錯,每次都大排長龍。一年前還聽說國中同學常跟在華碩任職的男友到這看電影,把我嚇一跳。據說他們的機車還停在我們家下面,頓時我終於明白為何每次假日機車都找不到地方停了。

大概是生意有所起落,票價後來又調整數次。上次去好像還是60元,這次竟然就變成40了,比租DVD還便宜,趕緊跟媽媽說。或許是因為台北市的二輪電影院變多了,現在一翻開報紙廣告,就會看到一大串兩輪戲院。所以人也不再像以前那麼多了。

價錢便宜會吸引的人顯然超乎我的想像。每次看限制級的電影,好比「香港有個荷里活」就被貼上紅色的「限制級」,就會有一些不知抱著何種心態的老伯出現。感覺挺怪的,尤其在散場時,看到他們坐在椅子上,直直地望著前方。

坐立不安看完陳果的這部片後,不禁懷疑,他們如果想用這部片達到某種慾望的發洩,恐怕很困難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5:21 PM | 迴響 (2) | 引用

December 28, 2002

BOBLBEE背包

有了December之後,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希望找到一個美觀又安全的背包來呵護December。

終於找到我嚮往已久的背包網頁,看了價錢,覺得人的慾望真是可怕,像是無底洞啊……b

ASUS NB和IBM NB附送的都是側背的包包。對有肌腱炎的人來說,用雙肩平均分攤重物的後背背包還是比較理想。於是出門時,我只想用背包帶December出去溜達。

當初買ASUS後,因為買不起專門的電腦背包,於是找了一個便宜的ELLE背包的來替。然而,因為不是專門背包,總覺得在不經意間,損壞了一些小部分。而且要騎機車上山下山,實在需要一個穩固的背包。

之前因為匯豐銀行的廣告,發現了BOBLBEE這個硬殼背包的瑞典牌子。廣告詞說,這牌子就跟PRADA一樣受人歡迎。想到PRADA淪為地攤貨的代言人,對這段廣告詞並沒有太大興趣。倒是對它強調的人體工學,以及可以用來裝筆記型電腦等3C產品,以及「ABS塑鋼外殼可以承受 200Kg 的衝擊,背帶可承受 412Kg 的重量」,十分有興趣。那種感覺就好像,地震來時,可以把背包頂在頭上當安全帽一樣。

後來發現,這就是之前阿亮主持節目時,上山下海都帶的特別背包的牌子。記得大學時代曾在站前三越二樓看過,三千多元以上的價格真是令我吒舌。不過阿亮帶的那款,我曾經也在西門町看過仿冒品,價錢就便宜多了。

這款背包讓我目不轉睛的另一個原因,是模特兒騎摩托車帶背包的樣子真是帥氣啊。看來看去,大概是SCORPIA系列比較適合December居住。而且顏色也挺多、滿美的,尤其是天藍色那款,真是讓我動心。

我還記得最小的就要台幣三千五以上,更別說我看中的那款。猜測代理商售價較貴,但是BOBLBEE網站上顯示SCORPIA系列是99歐元,仍然相當昂貴。

記得曾經有個學姐在談到SK II面膜時,認為台灣商人很了不起,一個商品紅了,就會有類似的產品上市,但價格會相對便宜。雖然那時讓我們覺得好笑,但這也有幾分真實。或許,我就去找不是BOBBLBE的硬殼背包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9:22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7, 2002

寒流+陰雨,諸事不宜

這種天氣出門真是痛苦。於是放棄騎車,改用兩條腿。

儘管撐了大傘,雨珠還是飄到毛褲、大衣上。雨水沿著中間的細縫滑到手上,全身照樣濕透。

平日乾涸的小溪變成黃水滾滾,白鷺鷥和類似蜂鳥的小鳥早已消失了。那風勢,那雨勢,豈是牠們嬌小的翅膀可以抵擋的?

在小路的盡頭,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連根拔起,倒下。看了真令人惋惜,要多少時間,小樹才能變得如此壯碩?卻不敵天氣。

這天氣,真是諸事不宜。

我想農民曆上的適合嫁娶等黃道吉日,必定是個好天氣吧?否則要在雨中做那麼多事,會叫人心情遭透,一點都不覺得喜氣。

那該是累積的智慧,讓他們決定何日應為,何日不為。

由 Debby 發表於 01:35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6, 2002

和December的每一天

把資料都備份到December肚子裡,裝了word,裝了自然輸入法,從此開啟和December的每一天。加上有網路,好像就可以恢復之前的使用狀況。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是舊信件無法匯入Outlook Express。問題在於備份過來的Outlook Express信件夾一直是「唯讀」,怎麼樣都沒辦法取消唯讀。暫時沒辦法收發信件,有些懊惱。

除此之外,一切都算美好。明天連放三天假,大概就可以帶著December爬爬走吧。

至於鋼琴面,現在已經有一堆指紋,等有空有錢再來解決好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5:26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5, 2002

苦難中的領受

教會(The Mission,1986)最令我感動的地方,該是前半段中,羅力格(由勞勃狄尼洛飾演)因為心愛的女人移情別戀而弒弟,傷心悔痛之餘,於是進行自我禁錮後,經由加布里耶神父(傑洛米艾朗飾)勸說後,進行的自我贖罪。原本是外籍傭兵和奴隸販子的羅力格,背負著他當傭兵的盔甲和武器,在巴拉圭險峻的高山上攀爬。肢體早已磨破,一身血汗,他所背負的武器沈重不堪,身旁的人看了都不忍,於是上前把繫著那一大捆重物的繩子割掉。

然而,羅力格二話不說,冒著危險,爬下陡坡,好不容易撿回他那堆看來像廢物的東西,繫好之後,繼續向上攀爬。旁人希望神父叫他住手,但神父說,他也想,但是沒辦法。羅力格希望以此贖罪,在他覺得所受的苦足夠償還過去的所作所為前,沒人能叫他停止。

之前很容易被人激怒、容易認為旁人在笑他而動怒動手的羅力格,好不容易爬到當地原住民在山上的部落後,一個不起眼的原住民在眾目睽睽下,上前動手幫他割掉那條綁著枷鎖的繩子。這次,他不再掙扎,繩子斷裂後,那捆過去的包袱也隨之摔落到山谷下。旁邊一群原住民開始大笑,原本沈默、並且希望一死了之的羅力格終於低頭哭泣,然後笑了出來,他終於重新體會生命的奧秘,也同時燃起對生命的熱情。這段重要的經歷,讓羅力格從殺人兇手變成天主教士。

聖經中提到,若有人打你的左臉,要把右臉也轉過去讓他打。羅力格這段歷程,大概符合這種心情。聖經中的概念,其實其他宗教也有。好比佛教的一些說法,讓人在受苦時,會認為是前世或過去的冤虐或業力造成,因此必須承受。一旦罪虐消除,或許接下來就可以有個新生。羅力格那種形式的受苦該比單純的告解有效。許多鬧劇和笑話中,往往出現告解而不悔改的情節。然而,身體和心靈上的受苦受難,才能匯聚真正的改變力量。正如陳腔濫調所說的:「吃苦當吃補。」

命理中,不管是傳統中國的八字、面相、手相或西洋占星學,常會道出一個人的過多與不足之處,而這些不平衡的部分,都將是人生的課題。由於過與不及造成的苦難,未必要逃避或懼怕,因為那些都可能是可觀契機的產生。

由 Debby 發表於 04:19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4, 2002

從《她鄉》回首

重讀將近兩年前的《她鄉》讀書心得,發現時事有所更迭,想法也有所變化。為免被誤會,有些部分還待進一步解釋。

由於是自己的讀書心得,在過去寫了太多強調細節和格式的學術報告,以及被訓練成可以把三千字的稿子寫成九百字的長度下,通常心得類的東西,我不太強調細節,只會記錄讓我有所觸發的部分。背後隱含的部分,可能因為覺得已經知之甚詳,或者沒什麼特別,因此不提。在個人的書寫中,這個狀況應該被容許。

然而,當書寫放到網路上,也表示自己進入某種程度的公領域,也就是說,不只是給自己看,也是給別人看。我不否認,這樣的讀書心得或許也企求一些回應與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有些部分就該加以解釋,而不是很快地跳躍過去。

不管是當時看書,或者現在重看讀書心得,我都可以知道《她鄉》是女性主義思潮第一波運動下的產物,正如末段所指出的。有人會認為這本書充滿分離主義,而且女性不一定是缺乏性慾的。沒錯,那是第一波的特點,而到第二和第三波時,不但把性慾帶進相關討論,而且有更豐富的面貌。好比生理性別外,還區分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甚至都不是、變裝秀,以及各種階級、種族和職業等,不同的條件,都會塑造出不同的女人,以及她們的想法和訴求。

女性主義究竟是做什麼的?很久不再談這個話題,因為太多的誤解和污名化,讓人疲於解釋。對我來說,學習女性主義,是學習一種看待事物和思考的方法,早已內化成為觀點的一部份。而這三波的女性主義思潮,都對我有所助益。就像吃了牛肉之後,沒辦法回答身上的哪塊肉是牛肉變成的,我也難以解釋哪些影響我最深。

這三波的思潮各有不同的背景和訴求,引入台灣後,也有不同的發展。雖然國內的婦運工作者,也因不同的時空背景,加以不同的詮釋、強化、應用,但人一般而言還是會選擇性認知,選擇自己有興趣或注意的部分去吸取。

第一波誕生的背景,是在女性極度壓抑、遭貶抑的情況下,為了讓男女平等,讓女性不被歧視,她們選擇讓自己變強來證明男女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這也是國內第一波婦運的龍頭呂秀蓮,常被人認為過於男性化的重要原因。第一波的許多作品,看來都是嘲諷男性主導的社會氛圍,於是讓女性主義者被冠上污名化頭銜,許多人認為她們是醜陋、男性化、沒人要的女人,其實許多婦運健將都有條件反駁這些偏見。文筆細膩的吳爾芙筆下其實也不乏這類的想法,雖然我們至今從她受益匪淺。她的性別認同部分,因為符合第二波的思潮,因此一直被拿來引用。而到第二波,對於第一波的「無性」感到不以為然,因此呼籲要有女性自覺,姊姊妹妹站起來,做體制上的改革。到了第三波,女人面貌更多,強化第二波的性別認同多元論,因此女人不再是一種,而是多種,有同性戀女人、雙性戀女人、殖民地女人、有色人種女人、無產階級女人……她們不願意被歸類為「女人」(尤其主要是白人中產階級女人的那個部分)的單一範疇,因此姊妹合作時代告終,大夥各奔前程,自己努力吧。

在這些思潮下,各派其實有相當差異的看法。從現實面來看,如同種族分離主義的不可能,因此性別分離也是不可行。爭取兩性平權,並不需要靠分離主義手段來達成。雖然一些反兩性平權份子會把女性主義者視為「厭男者」,導致一些女性主義者基於過度的省略和偷懶,在口語和論述中在批評那些沙文主義者時,用了通稱,因此被認為是破壞兩性和諧社會的禍首。然而,她們若有如此大的本事,恐怕不會僅止於此,或許會選擇更激烈地改革社會體制。這種過錯很平常,我也會犯,但是,基於增加更多助力,以及減少更多阻力,是應該在這方面更加小心。不過,也如黃口麗莉所說的,我們批評的是那些沙文主義者,如果你不是,就不用擔心被我們批評,更無須對號入座,甚至焦慮難抑。

其實我會把女性主義看做是豐富個人的滋養沃土。為了反駁性別偏見,前輩們設想了各種學說去反駁謬論,並且根據女性的長處,建立一套女性的觀點論述。那才是真正重要的。當個體相處時,發現彼此都能獨立思考時,貶抑另一方,似乎就是不可行的。學著消滅性別偏見的謬論,學著善待自己和他人,那才是女性主義的真義。

由 Debby 發表於 06:06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2, 2002

調整自己的工作介面

至今尚未真正使用December,也只帶她出門一次而已。多數的時候,還是用原來的ASUS NB。因為資料都還在ASUS上,資料還沒轉移成功。而在這過程中,我認知到更重要問題,是調整自己的工作介面。

之前一直在抱怨outlook和kkman的問題,眾人紛紛提供建言,要我改用mozilla mail或Becky做收信軟體,用putty或Packetsite或pueblo來telnet,用phoenix或mozilla取代IE或kkman瀏覽器。

之所以遲遲不動,是因為書籤都在IE\kkman上。不過,經過autrijus的協助,終於成功地把書籤轉移到mozilla上。至於telnet程式,目前還在觀望中,不知道該改用那個。putty對我來說,似乎太麻煩了,要開一個視窗就得重執行一次。至於Packetsite,好像還沒培養起順手使用的感覺。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資料備份。還沒把東西完全備份,就至少要燒三張光碟,嚇到人了。緊接著被問的問題是:Becky為什麼那麼大?這是因為每天都會收到一堆轉寄信,在懶得砍\沒注意的狀況下,不知不覺兩三個月就有數百封,絕多數是沒用的。在「總有一天可能用到」的預設下,也遲遲沒去整理。每天不整理,久了就更不想整理,因為重新去看實在很累。

另一個問題是blog的備份。ilya的Blog之前發生的慘劇應該讓我們學到教訓。然而,我目前只能做文字部分的備份,至於圖片、連結和comments,還不知道該怎麼做。

小事不為,何以成大事?沒有順手的工作介面,怎麼心情愉快的工作?這大概是這週在NB跳躍使用間體認最大的問題吧。

December將給我一個新的開始。

由 Debby 發表於 06:04 PM | 迴響 (2) | 引用

December 20, 2002

論語在網際網路的應用

衛靈公第十五

『8』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從來都不喜歡論語,即使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然而,在論語過度講究男女尊卑的狀況下,實在沒辦法喜歡這部書。

然而,在交淺言深的感嘆後,我突然想起「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說穿了,網際網路的關係,不過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在網路上認識一個人,不代表真的和一個人熟識,即使彼此的關係可能延伸到生活中。因此,還是留點分寸,留些餘地吧,免得失言又失人。

由 Debby 發表於 11:35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19, 2002

閃電下的車禍

一路上,閃電像是前導似的,在眼前閃個不停。其實挺美的,在夜裡。若非車流不息,該駐足觀賞吧。還在讚嘆間,前面再前面的那輛大卡車似乎停下來了。

我詫異了一秒,然後就眼睜睜看著前面那輛小貨車衝撞上去。「砰砰!」巨大聲響中,一樁車禍就在眼前。身旁開車的人沈著機警,很快就從旁邊繞過去,繼續前進。

我目瞪口呆了一會。想起大一那年,一堆同學出師不利,頻傳意外。於是一堆人去買了豬腳麵線回來,據說在路上看了三件車禍,讓他們嚇得要命。

「我終於也看到了耶!」一時之間,只能有這種反應。

由 Debby 發表於 11:05 PM | 迴響 (0) | 引用

「趕緊悔改勿信偶像」

沿著泥濘的山路上山,車子顛簸有如吉普車。前方的路旁開始出現一尊尊的金色觀音像,左手向上,右手持淨瓶向下。而電線桿上,赫然是「趕緊悔改勿信偶像」,看來又是基督教的標語。

金色觀音像比我想像地要多,後來則成了金色佛陀像,依舊靜靜站立在山路兩旁。而電線桿上的標語,也沒有休止,只是後來改成「上帝警告大災難來臨」之類的,好像在進行宗教對抗似的。

不太明白,同一個宗教,為何進入本地後,變成以恐嚇威脅人,企圖以此來擴大自身宗教勢力的宗教?如果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為何不能寬容地容納其他鼓勵人向善的宗教?更何況,本地又不是有深厚的基督宗教背景的地區,本來就有多種宗教並存,為何要以電線桿標語恐嚇的方式勸人接近上帝?坐車時看到總決驚心動魄,尤其在驚險的山路上。至於製作這些標語能獲得的,恐怕只會獲得反效果,並且成為本地的奇異景觀,讓外國人看了都會詫異。

由 Debby 發表於 04:50 PM | 迴響 (2) | 引用

Winggy:沒有不安全的系統,只有不安全的人

前些時日,一家資訊公司號稱從美國花大錢請來網路安全專家,教授網路防駭課程,短短幾天課程的學費高達十八萬新台幣,竟然名額爆滿,並且吸引香港人士前來研習。然而,台灣本地也有在網路安全方面有相當心得的人物,這次專訪到的Winggy,就是其一。許多人可能都老早看過他和clive合寫的FreeBSD安全文件,卻不知道作者就是他。而他對網路安全的體認,比一般人深刻許多,不僅只在FreeBSD上。

接觸網路堂堂邁入第十年的Winggy,早在大學一年級就開始上網。和許多人一樣,他一開始也是從IRC(線上聊天室)開始認識網路這個花花世界,然後接觸那時剛開發展起來的台灣學術網路BBS。當時還是用DOS,然後用NSCA執行TELNET程式。他回憶當時的網路環境,和現在比起來,那時資訊流通不夠迅速,能用的資源不多,既沒有WWW,更沒有像google那樣強大的搜尋引擎,只有gopher和國外的news,而國內轉信的BBS還沒發展起來,華文的內容不多,線上資訊以英文為主,而且跟現在比也不算多。整體而言,十年前的台灣網路才剛始發展,Linux才出0.99。

Winggy認為,跟十年前相比,現在網路上的資訊豐富許多,電腦越來越好用,風氣也不太一樣。以前上網的人比較重視交流討論,現在則比較重娛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做研究。因為政府鼓勵網路發展使得可以接觸網路的人增加,上網人口的「質」於是有所變化,從前主要是資訊產業和從事研究的社群,現在則是來自相當異質化的社群,因此網路變得大眾化多了。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因為跟老師接國科會專案,Winggy開始接觸和網路安全有關的東西,學著用FreeBSD系統架系統,修改程式碼(Code)。那時的FreeBSD只有很簡單的Kernel和很陽春的系統功能,沒有Xwindow,安裝也不像現在方便,使用者介面(UI)不友善。但他對網路安全的興趣,就此開始。Winggy開始摸索如何使用Unix,弄懂怎麼改程式碼和安裝service。相較於MS Window,他認為UNIX的安全性較佳,是因為UNIX比較透明化,文件上比較多而容易找到。不同的UNIX間大同小異,模組間切得滿乾淨,彼此的相依性佳。而MS Windows就差一截,由於早期不容易找到文件說明如何加強系統安全,而且操作很黑箱,設定檔不好找,讓使用者不知道在檔案的更動刪增間會發生什麼致命問題,而不敢亂動,於是顯得不夠理想。

微軟的Windows 3.0在他大學一年級下學期時誕生,網路功能並不完整。Winggy只有打報告和裝現在忘光的軟體時會用到MS Windows,他從大二開始就將電腦系統全面換裝FreeBSD,進入小惡魔天地,即使身邊的人都不用FreeBSD,他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獨自悠遊其中。雖然當時玩FreeBSD的人不多,但一些至今網路上仍有相當名氣的前輩,好比jdli、freedom等人都相繼在網路上現身,可以互相發問交流。他說,有問題的時候主要是自己摸索,偶爾去連線BBS的386BSD板(tw.bbs.com.386bsd)問問題和打聽最新消息,再來就是私下請教jason等人。Winggy認為,大學只是基本能力培養,在知識上,並沒有給他很深入的感覺;至於系統管理、看懂程式和改程式等能力的獲得,他則「覺得很自然」。根據Jargon File的定義,黑客是指喜歡深入探索系統的人,願意接受過程中的智性挑戰,並會使用其深入的程式來工作。就這角度來看,Winggy在探索網路系統個過程中,已經具有相當的黑客精神。

在多種作業系統可用的狀況下,為什麼不用Linux,而始終用FreeBSD呢?Winggy說,Linux早期開發時,多套並存,顯得很雜亂,由於缺乏CVS中央版本控制的機制,只有一個系統核心,其他得靠不同的人開發,東西顯得更混亂。而且寫程式時,標題檔(Header File)不清楚,對變數的定義不一,加上Linux作為系統也不夠穩定,因此選擇了FreeBSD。相形之下,FreeBSD的系統讓他覺得比較乾淨,有中央的核心開發小組(Core Team)在管理。因此雖然當時身邊沒什麼人在用FreeBSD,他還是一直對FreeBSD情有獨鍾。直到後來他擁有兩台主機,因此可以灌不同作業系統,但大部分還是FreeBSD為主。

MS windows Update時,由於會傳送本機資訊出去,常被人擔心不安全,而winggy認為,不管什麼作業系統,用來做伺服器時,都有管理者。不能單純地說哪種作業系統安全或不安全,因為安全設施和安全防護是管理者在進行的。他強調:「沒有不安全的系統,只有不安全的人」,而其中的「人」包括管理者(是否夠格來管理,能否把系統管好)和入侵的人(包括加害人和被害人)。

從大學時即對評估網路安全、主機安全都有興趣,跟陳年興老師做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中心(TW-CERT)的研究過程中確立自己的興趣,winggy決定往電腦安全的方向發展,因此以網路安全為題寫碩士論文。winggy開玩笑地透露碩士論文選網路安全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在最後一個月才被告知口試時間,在時間緊急的情況下,於是趕緊把研究所兩年來所學、所寫的東西整理並加強成碩士論文,而他在研究所兩年探討的,就是網路安全。也因為這個題目在當時太少人注意,winggy因此獲得目前的工作,深受相關單位重視。他認為,當時相關領域人員對如何評估網路安全還不懂,也不重視,他從寫碩士論文的過程中,有了run cert的經驗,並在那段時間和許多人接觸,學到安全相關的知識。在發表論文的研討會上,除了懂得在眾人前發表論文,也增加不少人際關係。他說,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他教人,好比如何使用NESSUS掃瞄軟體,因為當時在台灣還沒人用,主要就是教人如何用免費工具做網路安全。至於其他的收穫,winggy說,他還學會如何凹資源和有技巧地亂蓋,畢竟這是相當現實的世界,得先求生存才能立足。

winggy認為,大部分的人都關心自己系統的安全性,但至今安全的觀念還不普及。這幾年來,因為相關話題比較熱門,想瞭解的人比較多。但一般人關心的層次侷限在cracking的部分,市面上的書也是「駭客不朽」之類,讓人只注意到cracker的部分;對於正統的系統防護,較沒人注意,也很少這類的書。他說,hacking能力和系統安全是矛和盾,並不需要會殺人才能救人,雖然hacking也是一種能力。一般企業需要的是防守,於是該加強的是系統安全。由於系統安全難以做到滴水不露,加以cracking本身有神秘的色彩,彷彿讓人有掌握某種權力的感覺,因此一般人比較有興趣。

「換網頁是很笨的事」,winggy認為,媒體常報導的cracking伴隨的換網頁動作,好比這兩年中美兩國crackers資訊大戰時的換網頁舉動,企圖宣示本身的資訊實力,其實只讓被換掉首頁的一方丟臉,好像是一種示威,顯得那些crackers很小孩子氣,帶著某種強烈的情緒才會做出那種破壞。他說,真正的破壞是改Database,比較不容易被發現,更不太可能在第一時間被發覺。至於網路安全在國家安全上的層次,他認為,越先進的國家,在資訊戰上遭受的破壞會越嚴重,因為越來越多環節進入電腦化後,許多損失無法用人工來救回。掌握敵方的電腦和網路系統的確可以削弱抵抗力,因為資訊化使得很多人只會靠電腦做事(好比電腦打字使人忘了字該怎麼寫),對原本用人工進行的流程不瞭解,電腦化的過程因此變成黑箱的部分,使用電腦系統的人員未必全懂,於是一旦發生問題,電腦停擺後,要換回手工進行變得不可能,挽救工作將會變得更困難。就這觀點來看,資訊化因此無所謂好壞,有得必有失。在政府和許多企業大力鼓吹資訊化的同時,winggy的觀點值得深思與警惕。

至於一般人在網路上可以怎麼做來增加自己的資訊安全?winggy說,最簡單的就是減少自己的資訊在網路上的曝光機會,好比身份證字號、姓名、住址、電話和信用卡卡號等,有了這些資訊,足以讓有心人士進行許多一般人難以想像的非法勾當。他認為,個人能做的不多,而企業要加強客戶資料的保護。他強調,講系統安全,不單只是電腦系統的問題而已,還包括企業運作的安全,連人員操作、人事查核、作業標準、流程控管等都是安全的一環。因此某個案件中,工程師盜賣客戶資料,也算是系統安全出錯的問題,系統安全的範圍其實遠比一般人想像地要大。

winggy繼續揭破一般人的安全迷思,他說,一般企業常認為防火牆萬能,但防火牆只是一種保護措施。防毒、防火牆、入侵偵測系統,在概念上,就像日常生活中的門鎖、消防措施一樣,只是安全措施的一種,「沒有一種可以根絕所有的問題」,就像門鎖不能讓人全然沒有遭竊的問題一樣。一般而言,個人求協助的較少,因為個人沒什麼資源投入,但企業因為把網路當成生財工具,因此有資源可以投入這部份,必須要做。

winggy總結過去的經驗和觀察,認為大部分的資訊安全問題還是歸於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要怎麼解決?他說,一般企業會要求管理者定期補強,好比定期增加安全知識以增加技術面能力。政策面的話,企業能分析瞭解本身最缺乏的東西,要加以投資,花錢花在刀口上。

下班希望能不上網的winggy,原先的想法最近逐漸被打破,因為嗜喝咖啡的他,發現可供無線上網的咖啡廳變多了,讓他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用自己的筆記型電腦上網,而無線網路的安全也是他最近認真探討的議題之一,目前已發表過相關文章,也在數個場合演講過。在增進無線網路安全方面,他建議要修改預設無線設定(好比預設密碼、預設的SNMP社群碼、預設的SSID和預設的通訊頻道)和修改網路設計(例如使用靜態的IP配置、使用適當的加密技術、用防火牆區隔網段)等。

winggy平時的休閒活動主要是看書、聽音樂、上IRC、喝咖啡和打電動。在閱讀方面,winggy這段時間常看奇幻文學的作品,正和他的一群網路朋友相仿,一群人還會一起團購特定奇幻文學作品。他覺得看奇幻文學算是時代風潮,有可能是因為大家喜歡玩電腦遊戲,因此會朝類似方面發展。他最早看的是龍槍系列,而龍槍本身就是電腦遊戲,他早在國中階段就玩過,因此能輕易地進入其中詭譎多變的想像世界。對winggy來說,資訊安全是從人和電腦的問題衍生,而這種問題可以抽象化到各層次,於是看這些小說,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讓他更理解人和電腦可能會產生的衝突。在看過各種不同的奇幻文學作品後,他說,最喜歡的是Ursula K. Le Guin的六本「地海傳說」,因為想法夠抽象,內容可以讓人有很大的解釋空間,不像許多小說都寫死了,比較缺乏想像和理解的樂趣。而「哈利波特」在他眼中就屬於那種「被寫死」的小說,讓他認為比較淺白、方向單一,畢竟不是給進階讀者看的,否則可能不適合該書預設的兒童讀者閱讀。至於音樂,winggy多半聽古典音樂,除了國語流行音樂以外的音樂他也會視心情來選擇。至於打電動,winggy接受訪問完就嚷著要回家玩PS2,即使睡眠不足也可暫時不理會,讓人可以一窺winggy的娛樂偏好。

在一般人聽到資訊安全,往往只會想到駭客的狀況下,winggy的安全觀點值得生活已經越來越難脫離電腦和網路的人深思。

由 Debby 發表於 03:37 A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17, 2002

無止盡的虛無

根據林鶴玲的研究,女性上美容院時,最容易看八卦雜誌。因為固定在椅子上,什麼事也做不了,只能看書聊天。這次為了重燙離子燙,又悶在美容院四五個小時,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我只好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壹週刊,似乎掉進一般模式裡......

然而,習性難改,我像個研究者似的,一邊被拉扯頭皮和頭髮,一邊研究起最近的壹週刊究竟在「賣什麼」。在好似輕鬆的閱讀中,進行我的嚴肅功課。

猶記得壹周刊剛在台灣發行時,引發的傳播巨浪。在壹周刊登出議員買春事件後,具有改革色彩的F師,覺得壹週刊也不錯,認為他們好歹有魄力報導其他大小媒體都不敢報導的部分。因為長久以來,台灣媒體的政商聯繫太強,在為了避免斷線及被報復等狀況下,台灣的媒體通常不太報導這些事。雖然他們在媒體與政府關係有所衝突時,會振振有詞地說自己是第四權。而前老闆,當時也會買來看劉大任等人的文章,認為壹週刊算是雅俗共賞。

我從沒買過壹週刊。因為覺得這東西是看過即忘,而且不特別有興趣,即使其他媒體每週四五都把壹周刊當作重要的消息來源,大炒這週的話題新聞。另一方面,這些媒體逮到機會依舊會修理壹周刊。看了這些有趣的現象,不免覺得人是很了不起的動物,在這麼多的衝突中,不但能生存,還能不精神分裂。人之異於禽獸者,活在心理衝突中也。

然而,看了這麼多壹周刊後,難免同情起在這家媒體工作的記者和編輯。一方面,他們報導各種邊緣人物,好比濫性的男女,以及上層政商階級的人,多半都是報導他們不堪的一面,不是親子關係不良,就是婚姻狀況不佳。另一方面,這些記者似乎又有著對金錢的崇拜,以及試圖保持某種基本道德。因此報導名牌珠寶和服飾、不那麼平價的餐館等,文字中似乎可看出這些人對中上階級品味的偏好。而在他們報導的濫性少女主動脫光給他們拍照時,記者又忍不住感嘆這些人的想法過偏。然而這些人都是他們企圖來寫成壹周刊賣點的東西。尤其是裸露的女體,更是被壹周刊拿來強調的重要賣點。至於名家(?)文章,就自動靠邊站吧,淪為這些女性肉體圖片前的襯托。這本雜誌是如此地自我矛盾,我總覺得這些記者什麼都不相信,一切的價值,盡化為虛無。能做的,大概就是在金錢中縱慾了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6:13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15, 2002

書滿為患

又到了年終大掃除的時間,看著滿櫃的書,真是缺乏整理的動力,即使現在極力避免買書,書仍然不知不覺地增加。

從前有人一到我房間,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跑到書櫃前看我都看什麼書。看一下書櫃的一部份,有人可以幫我歸類嗎?前老闆看了我寫的地海傳說心得,大吃一驚,打電話來說我現在看的書跟以前很不一樣,但我也想知道以前到底都在看什麼書。

一般而言,我會買書基於兩種狀況,一是我很喜歡的書,二是我覺得應該看的書,但圖書館不容易借到。再來大概就是為了誠品會員證的續卡,而隨便買一通(還好今年不用這樣,明年也不用)。

書櫃上一堆書到現在還沒看過。因為買的時候,想要「等有空的時候來看」,時間一久,讀書的脾性改了,就沒什麼動力去看,有空也不想看,只好當裝飾品。而且離開學校越久,對那些「應該看的書」越沒興趣,因此書櫃上的裝飾品無法代表個人興趣。

久了就會發現,真正會看完的書,往往是借來的。因為有時間和人情壓力,所以會趕緊看完,然後寫心得。如此一來,更不知道書櫃上的書哪年會被解決。

書已經擺到層層相疊,完全沒有秩序與美感可言,但我已經無計可施了。只求有空間容納這些藏書就好。如果有人可以提供怎麼擺得好看的妙方,將會解救我面臨的難題。

看到一些人可以把一本書反覆地看好幾次,感到佩服。大概只有《金色筆記》和黃碧雲小說偶爾會被我拿來翻一下複習片段,其他的書看完一遍就束之高閣,如此一來,更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買書。

總是聽出版業的人感嘆,現在讀書的人口少了,所以書難賣。我想我還可以被歸為持續讀書的人口,只是許久不想買書了。尤其在數箱書至今沒有地方可以收藏,還有部分書流浪到別人家的情況下,買書成為最後的需求,沒錢的時候,更不會考慮。

由 Debby 發表於 05:18 PM | 迴響 (2) | 引用

December 14, 2002

命名

暫時把 S31 命名為 December(十二月)。

因為入手時間是十二月,媽媽的生日、爺爺的忌日,都在十二月。
這是一個充滿各種紀念的月份。

而且,小D的開頭跟我自己的英文名字一樣。

有人說,把一個寵物命名了,尤其是親暱的小名,叫著叫著,就會產生感情,於是會珍惜。

不想讓 S31 走上ASUS NB的路,所以得好好珍惜。或許ASUS NB毀壞的那麼快,就是因為過了蜜月期後,我老是嫌棄她所致。

雖然不知道December會陪我多久,但還是不免有所期待。

由 Debby 發表於 09:36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10, 2002

嬌生慣養的S31

自從昨晚花840新台票將新入手、還在保固期的S31送去重灌後,接下來面臨的是如何要保養的問題。有鋼琴鏡面的S31,顯然不能像ASUS NB那樣當成杯墊了……。

花了好些時間去認識S31。這台上市將滿一週年的精品級NB,應該算是IBM第一台鋼琴鏡面的NB,號稱防水、防潮、有品味,由IBM日本設計團隊Yamato Design Team設計。但是我那台二手貨入手時,已經略有刮痕。……

之前就打聽過要怎麼保養鋼琴鏡面,比我早一步買S31的wilo說要貼博士膜,也就是卡典西德紙。可是,貼了好像很容易弄髒,就像貼紙貼了之後,四周有一圈黑色的黏膠一樣。

於是知道可以打蠟,原來還有鋼琴蠟這玩意。然後知道有個叫「碧麗珠」的清潔劑可以用。乍聽還以為是什麼人的名字,有個颱風也叫碧麗珠。

我還是google了一陣,才大概知道碧麗珠長什麼樣。因為聽到「蠟」,我只會想到地板蠟。原來碧麗珠是用噴的,然後再抹的清潔劑。可是好些人都說很久以前就看過這個產品的廣告,看來是我小時候太少看電視,孤陋寡聞了。

其實一群用NB的人也想知道怎麼保養NB。螢幕也是個難保養的部分。但是這些剛買時美艷動人的機器,過不久都不可避免地年老色衰。其實主人也不樂見這一天,只是實在太容易磨傷了,更別說鋼琴鏡面的S31。看來,要達成球阿姨所說,拿出S31當鏡子來補口紅,真是難事。這面高價鏡子顯然不是我用的起的……

由 Debby 發表於 04:56 PM | 迴響 (3) | 引用

December 09, 2002

地海傳說

翻了幾頁的《黑暗精靈》,覺得不盡理想,於是闔上書。或許在看完《地海傳說》後,很難找到比地海更吸引我的奇幻小說了吧。有誰像Ursula K. Le Guin那樣擅長描繪奇幻深奧的魔法世界,同時兼顧女性地位及自我追尋的重要呢?

貫穿地海傳說的概念中,「真名」是中心思想之一。《地海奇風》末了才對這個概念有所解釋,但其實早就呼之欲出:真名乃真實,也就是一個人的本質。真名之所以在成年時被賦予,或說被發掘,不如說,一個人的本質,大抵在成年時才成形。參照Philip Pullman的《黑暗元素三部曲》其實有類似的說法,一個人的精靈之所以到成年時才定形,是因為人的個性大抵到那時才逐漸固定下來。蘊含強大能量的真名之所以要避免被人知道,以免遭人陷害,是因為一物剋一物,若知道一個人的本質,就可以知道有什麼可以來削弱其能力。Le Guin這個概念十分類似道家的概念,也難怪她的人物最後都是「柔弱勝剛強」,大智若愚,看來耗時四十年的《道德經》英譯註解工作,讓她受道家思想深刻的啟發。

也因此對於她在第一本《地海巫師》就談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挑戰,就不該有太多的驚訝。在人向世界挑戰之前,應該先認識自己、挑戰自己,但這不是一般人會注意的,因為人與人相處時,難免會彼此較勁,殊不知,自己才是自己最強勁的對手。「要是你繼續向前,繼續逃,不管你跑去哪裡,都會碰到危險和邪惡,因為那黑影駕馭著你,選擇你前進的路途。所以,必須換你來選擇。你必須主動去追尋那追尋你的東西;你必須主動搜索那搜索你的黑影。」(地海巫師p.184)這也是老子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自我瞭解之後,為了人與人的深交,必須有信任,而第二本《地海古墓》繼續談人的自我認識,要破除從小就被加諸在身上的窠臼,不管有多困難。在這之後,必須選擇可以信任的人,去信任他。在這本書中,拯救世界的厄瑞亞拜之環因此重合,成為完整的環。而環,也有諸多含意,不只是人世間的世事循環(古老傳說的不斷再現)(「道」本身是循環的概念),並且是指世事需靠圓融、與世界的合一來完成。

不自量力,想征服世界者,必然敗亡。這是第三部《地海彼岸》的概念之一。人若試圖超越生死的萬物運行,只是摧毀生機而已。因為有生必有死,若因為權力慾想要超越生死,得到的只是空無。這本其實可以和黑暗三部曲的《琥珀望遠鏡》參照,都在談進入死域,不過動機有所不同,其中都有人想要超越生死。《地海彼岸》也談選擇,人必須知道何時可為與何時不可為。Le Guin藉著大法師格得之口宣傳「有所不為」的精義,該是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的發揮。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妄為,經過深思,經過等待與觀望之後,再決定是否行動。

而地海傳說自始至終都在談的是人的歷練,滾石不生苔,若想要有更深厚的人生累積,苦難是必須的。人的自我理解、自我超越、明智選擇等,哪一項不是經過千錘百鍊才得到的?

《地海故事集》最後一篇〈地海風土誌〉,可以一窺Le Guin的家學深厚,學識淵博。從這篇可以體會她的人類學根基的不凡。若非知道這是一本小說,或許煞有其事、鉅細靡遺的地海歷史背景等相關資料,會讓人以為真的是一個遺失的地區過去的片段史料。讓人不禁想到Umberto Eco在《悠遊小說林》中所問的:讀者要怎麼區分小說與真實?若這本書的書皮沒了,在不知相關背景的狀況下,只讀這部份的人,會不會把這當作真實呢?

從背景知道Le Guin也探討女性議題,但是前三本著墨不多,讓我頗為納悶。但從第四本《地海孤雛》開始,經《地海故事集》,到《地海奇風》,三本書的成書時間雖跨越十年,但會發現她在女性地位上,有極大的關照。好比她常用恬娜去質疑和回應男性的邏輯及行為:「男人就是這麼害怕女人!不怕單獨一個女人,而是害怕一同交談、工作,聲援彼此的女人們。男人只看到計策、陰謀、束縛、陷阱的鋪設。男人當然是對的。身為女人,女人很可能支持下一代,而非這一代;女人編織男人視為鐵鍊的連結、視為束縛的聯繫」(《地海奇風》p.191)在這對兩性差別待遇的忿忿不平下,她也暗藏了反動的契機:團結的女人。在這議題下,Le Guin再度發揮「柔弱勝剛強」的深意:「男人的力量就是他自己…他的力量一消失,他就不在了,空了。……女人可就完全不一樣了。誰知道女人的來蹤去跡?…女人的力量,比樹根更深,比島根更深;比創世更古老,比月亮更古老。誰敢質問黑暗?誰會質問黑暗的真名?」(《地海孤雛》p.74)

當然,她也藉女巫之口反諷男性世界剝奪女性的歷史。她描繪女性地位的遭貶抑,也一筆帶出男性的狂妄及性別歧視產生的諷刺:「我們並非都是而女人,但自稱女人頗有好處,那些大人物認為女人不能團結,再不,就是把這類結盟視為統治、苛政,或不覺得會有任何力量。」(《地海故事集》p.63)她對女性和女性巫術遭貶抑,也著墨極多。若看過從歐洲中古時期出發的《獵殺女巫》,Le Guin所寫的相關片段可以提供有興趣者更豐富的看法:「他們把身為男人這點看得比其他事重要。他們鄙視太古力,更覺得女人的力量與太古力有關,所以不可靠。……他們堅持真正的巫師非男人不可。而且要禁慾。」(《地海故事集》p.99)女性和知識被污名化的下場,在她筆下有深刻的描繪,尤其是〈蜻蜓〉短篇中。相對於其他奇幻文學賦予「龍」男性角色的角度,Le Guin則將龍寫成女性,更準確地說,她將龍(邪惡)和女性(愚昧)這兩者被污名化的角色結合,因此挑戰一般人的偏見。最終拯救世界,也可以摧毀世界的,都是女性,尤其是團結的女性。世界的完整與否,端視以男性作為代名詞的人(hu-man),要怎麼跟女性協調。《地海奇風》最後的人龍協商,也可看做是兩性協商,為了世界的維持及和平,因此彼此要妥協。

奇幻之外,Le Guin也寫愛情。在她的筆下,愛情的極致不是一時的激情,而是長久的相知相繫。而愛情的發生,不只是費洛蒙的作用,更是男女角色在經過自我追尋,對自我有所瞭解後,才開始的。若以人生階段來看,她所描繪的較像是中老年之愛,好比恬娜和格得、彌卓和萸燼的愛情,倒也有比較激情式的,像是赤楊和百合。然而,他們真愛的獲得,往往是歷盡艱辛,才能從苦中甘來。即使是赤楊和百合一開始順遂的感情,也在之後飽受折磨(《地海奇風》);更別說年輕的鑽石,要經歷分別的痛苦,才確認自己對玫瑰的感情,因此願意拋棄父親交給他的家業,和玫瑰靠自己的技能共同謀生(〈黑玫瑰與鑽石〉,《地海故事集》)。

竊以為,在《地海故事集》中,描繪的彌卓和萸燼的感情,雖然篇幅稍短,但餘音繞樑,久久不去。以心成林始,也以心成林為終。彌卓和萸燼感情的開端是在心成林,「『森林有多遠?』彌卓問,萸燼答:『心有多遠,它就有多遠』」(地海故事集p.79)彌卓把安涅薄的事告訴萸燼後,後者溫柔地收納這些積壓在彌卓心底的故事,也彷彿互換靈魂的鑰匙,取得彼此的互信。也因此彌卓要遠行時,萸燼願意守候:「『在夏季尾聲尋找我的蹤跡。』他對萸燼說。『我會在大林裡等你,我的心會隨你而去,我黝黑的河獺、我雪白的燕鷗、吾愛、彌卓。』『我的心亦與妳同在,我的萸燼、我盛開的花樹、吾愛,伊蕾哈。』」(地海故事集p.88)經過好一段時間,彌卓終於完成他的任務後返家。「萸燼在碼頭迎接。跛腳又枯瘦的他來到萸燼面前,握起她的雙手,卻無法抬頭面對。他說:『我的心積壓太多死亡了,伊蕾哈。』『跟我來大林。』她說。兩人一起到大林,待到冬季來臨。」(地海故事集p.123)末了「年歲漸長的伊蕾哈倦於學院的熱情與問題,而愈發受到樹林吸引,因此她獨自前往,到心能帶她最遠的地方。彌卓也在那裡行走,但走得不如她遠,因為他跛腳。她過世後,他獨自在大林旁小屋住了一陣。」彌卓和萸燼的感情是超乎言語的,兩人擁有的默契,讓她們不必分秒相對,依舊能保持彼此的忠誠和信任。恬娜和格得亦然。Le Guin筆下的愛情故事讀來都很有味道,那不是激情之愛,那種感情要仔細品味其中的甘甜。

地海傳說六本由兩個譯者完成,前三本由蔡美玲,後三本是段宗忱翻譯。兩者的翻譯風格不太相同,對同一個作者的作品來說,似乎在閱讀感上不能連貫,是個小遺憾。

言語終究有盡時。Le Guin這部小說,蘊含的意味真遠,並非以上諸點就能一筆帶過,尚有許多不察的奧妙,待諸君自行體會。


《地海巫師》
《地海古墓》
《地海彼岸》 繆思出版
《地海孤雛》 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著
《地海故事集》
《地海奇風》

由 Debby 發表於 04:52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7, 2002

選舉無聊‧無聊選舉

好一陣子不看政治新聞,連選舉公報都沒看,然後就去選舉了。有點納悶為什麼有人會說「投完票就鬆了一口氣」?選舉有什麼壓力嗎?對於選舉,我只對遊街不停的宣傳車和滿街醜陋的旗幟有感覺,其他的風風雨雨,都不太想知道。選舉真是一件無聊的事(打呵欠)。

倒是,早上騎經山路時,驚訝地發現,週一早上正在鋪、害我差點翻車的整修中柏油路,已經完工,而且很好飆……呃,很好騎。加上天氣好,騎這段垃圾車山路不再痛苦。這大概是這次選舉唯一讓我覺得有點受益的附加作用吧。

之前身邊的人談論選舉的狀況,讓我決定變成不管世事的無知市民。如果妳可以接受我只吃菜不吃飯,為什麼不能接受我有不同的政治選擇?很多人似乎一談到政治都非得弄到妳死我活一樣,真是不敢領教。而且實在很難跟人解釋「投廢票」也是一種政治選擇,在每個人選擇靠邊站,而且怎麼談都只是看到自己想要的狀況下,我不想談論選舉。即時被人質疑:「妳不是念□□的?」也無妨,欲辯已忘言啊。

謝長廷雖然連任,可是一臉黑氣,真怪,不是應該滿臉紅光嗎?黃俊英在缺乏全國知名度的狀況下,竟然能落敗那麼少票數,似乎該感謝吳敦義。如果學長之前的論文推論沒錯,當年想要小整吳敦義的里長樁腳,這次應該會覺得欠吳敦義人情,而奮力幫黃俊英吧。在總統副總統都去拉票的情況下,謝長廷不連任都奇怪。

有點詫異馬英九在南港的選票還那麼多,按照上次納莉風災後的民情,應該是支持李應元的人聲勢比較大才對。

選後分析很耐人尋味,老是看到一堆落選政客回歸校園後,以大學教授的身份出來分析選情,還說的頭頭是道。

看完一堆無聊的選舉新聞後,忍不住打了好幾個呵欠,無聊地想:「我應該轉行,去當什麼落選政客心理治療師才對。」

由 Debby 發表於 08:55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6, 2002

寂寞的寶貝們

收拾行李的時候,瞥向床角的寶貝們。
放在正在收拾的衣物旁,寶貝們看來好像真有點寂寞。

旅人或許會期盼一盞不滅燈,在家中靜靜地等待。
像是小小的火光,在心底能照耀旅途的寂寞與疲憊。

我不知道自己會期盼什麼,但寶貝們會耐心地等待,一如往昔。

babies.jpg

(最左邊是英國劍橋帶回來的小熊、西子灣麥當勞帶回來的大頭貓韓國男生版、從小學陪我到現在的小熊貓、右邊是高雄帶回來的無尾雄。)(我真喜歡熊 @@)

由 Debby 發表於 09:51 PM | 迴響 (1) | 引用

欠缺美感的觀光勝地

天后宮歷史解說的上方,赫然是流行感冒預防針的宣導布條。好像選舉布條般,讓人看了礙眼,不知道這是誰決定這樣掛的?看了十分錯愕。

十月初去台南流浪的時候,到了天后宮。看到這個奇怪的組合,趕緊請人幫我拍下來。在這個以古蹟作為觀光重點的城市,竟然有決策或執行者如此缺乏美感,把兩者放在一起,真不知該說什麼。

一些人總是感慨,台灣的美景不少,為何大家都往美歐跑?這種觀光勝地欠缺美感的表現,或許是原因之一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8:45 PM | 迴響 (1) | 引用

書寫的速度永遠太慢

自從開始用電腦之後,就不太喜歡寫字,因為打字的速度快多了。然而,還是處於苦苦追趕思考的速度。

從前身邊總會帶著小本子,有非寫不可的感觸時,就可以隨手記下。說來神奇,從來沒寫完一本日記的我,倒是寫完了一兩本小本子。

其實我也不懂為什麼寫作的速度那麼慢,明明一天在電腦前面的時間超過八小時,為什麼總是記不了多少東西?有些人用一言兩語來代替,但我總想,要寫就得好好寫,因為不會有心力再回頭重新把一個題目重寫第二次,所以總要寫個詳細,說個明白才罷休。這也是看完金馬影展至今,還沒寫完,卻苦思著怎麼補記的原因。

大學時代的訓練,雖然讓我可以在很短時間生產數千字出來,但總得讓我有好好思考的空間。或許,那是癥結所在。當環境過於吵雜,或者需要隨時應付一些外來的事,好比不斷接電話的情況下,很難寫讀書和電影心得。這也是我總拖到下班時間才能寫作的原因。只有那時,我能擺脫當接線生的角色,專心看我的十四吋螢幕。

或許閒扯的時間也太長了,該專心做完正事再聊天才對。

由 Debby 發表於 04:59 PM | 迴響 (1) | 引用

六呎之下—The New Person

六呎之下進入第一季的尾聲,真是精彩可期。這一集,大部分的人經過一番波折,開始認清自己的真愛。或許人就是需要一些折騰,才會認清自己真正的需要吧。而Nate在第十集中,和Branda去攝影展時,赫然發現自己被Billy拍下在牆邊撒尿的照片,因此成為眾人的焦點……

相對於「慾望城市」的快節奏,六呎之家的每一集同樣情節緊湊,高潮迭起,但相形之下,人物的抉擇似乎緩和一些,畢竟有些事,不是那麼快可以讓人看清究竟,更難決定要怎麼做。

開頭照例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死亡事件。這次是一個在早餐桌上不斷碎碎念的老公,被安靜做家事的老婆用鍋子一頭敲死,然後老婆冷靜地坐下吃她的早餐。

當David告訴哥哥Nate,那女人殺夫的原因,是因為嫌他太無聊了。「奇怪的是,我竟然能理解。」David說,Nate深表同意,他們都認為自己有時候真的很無聊。或許每個人看到這,都會反省一下,自己的確有幾分言語乏味。但是能想像另一個同眠共枕的人因此把自己殺死嗎?我有點懷疑。

經過一番波折,Billy的攝影展開了,姊姊Branda當然帶男友Nate去看。雖然Billy好像正常多了,但是Nate還是不太開心,因為Billy的態度還是不怎麼尊重他。而Branda沒告訴他,就邀請Ruth去看展覽,偏偏Ruth還帶了花店老闆去,讓Nate以為老媽的男友換人。然後是Branda媽媽發酒瘋,先是當著Ruth的面親Nate,然後質疑Ruth是哪號人物,讓Branda覺得丟臉透了,而Nate雖然不爽,但也不便發作。更慘的是,Nate看到一張相片,赫然是他在牆角小便!而Branda第一句話竟是:「這光線不錯!」Nate當場表達他的不滿,不喜歡Billy偷拍他,Branda盡力解釋,Billy有時候會尾隨一些人,拍下他們的動靜,Nate覺得被監視,十分不滿。而花店老闆看到後,也對著Ruth大笑:「妳兒子小便哈哈哈」Branda後來也不好過,因為她以前的心理醫生過來,說在Billy的作品中看到她的影子,讓Branda不爽,她忍受爸媽和心理醫生的語言虐待夠久了,到現在還不放過她。總之,Nate和Branda兩家人都因為這場展覽而不開心,而這對情侶更覺得家人真讓她們難受,Nate第二天就發現弟弟妹妹都知道那張相片的事。一堆不如意的交集,似有山雨欲來之勢。

另一方面,為了找人代替,David和Nate面試一堆怪人後,決定雇用自稱喜歡這工作的Angela。但Angela第一天就把兩兄弟嚇個半死,一身暴露的打扮,讓兩兄弟不敢領教,言語過份開放,讓他們十分想念Rico對死者的尊重。偏偏David要求Angela打扮專業一點,還遭到Angela的拒絕。

而小妹Claire持續和Gabe在一起。Gabe之前喪弟,Claire覺得很擔心,而且還是喜歡他,因此在他身邊。而Gabe對在之前(第三集)發生的事道歉,他不該把兩人親熱的事告訴同學,讓他們在她車上噴了一堆不堪的字眼,以致讓她氣到去偷死人的腳。Claire則終於懂得怎麼回應那些在言語上欺負人的同學。

David經過一段時間後,認清自己還愛Keith,於是離開自己的教堂,去Keith的教堂幫忙發食物,而且挑在Keith會出現的時段。之前Keith要他一起去教堂,但David為了自己的未來著想,於是婉拒了。但是經過這些時間,他終於認清自己的需要,於是回應Keith之前的要求。Keith對David的出現感到驚訝,兩人一起吃飯聊了一下。聽到David會說,「因為她是我媽」所以不該交男友的話,實在感到很怪。相較於之前的被動,David這會可是十分熱烈地回應Keith,而且第一次帶Keith到自己的房間,一會就想撲上去。Keith感到訝異非常,因為David之前不是這樣,而且說他跟別人在交往。David之前試探過Keith有沒其他對象,對這句話有點驚訝,因此改說「難道不能只做愛就好?」Keith拒絕,走了。或許David認清自己真愛的時機太慢?令人驚訝的是,接下來,David竟然從網路找了對象,然後進行電交,而且賦予自己一個火辣辣的代號。看過David這位演員的火辣打扮,更讓人覺得他實在太勁爆了。

之前在人前會開玩笑自稱是Nate性伴侶的Branda,回家後開始處理之前發生的事。要弟弟拿掉那張相片,對Billy之前拿一堆相片給她挑時,唯獨沒告訴她這張相片的事不滿,「Because I love him!」Branda第一次說出她對Nate的感情,只是Nate沒聽到。聰明敏感的Branda一方面承受自己遭心理醫生打擊的折磨,一方面承受弟弟和男友的壓力,有些負荷不了。而Nate以為她又要消失了,其實是Branda需要時間去處理這些事。Billy從Branda心理醫生那偷來姊姊的資料,然後當著爸媽的面前毀了。讓Branda再度受到媽媽的壓力,要她叫Billy去住院,但Branda不能忍受弟弟被當作精神病患,慘遭不人道的對待。她一直以為自己高中去歐洲時,弟弟試圖自殺,於是這些年來,對他不斷包容,自己也做了許多犧牲,好比放棄名校不念等。

Ruth丟下男友,繼續和花店老闆約會,雖然她表明不是把他當對象的一起吃飯、看展覽什麼的,但對方可不是這樣想的。當Nikolai帶她去吃晚餐時,她很驚訝地發現,自己被兩位花枝招展的女性當作Nikolai的「特別友人」。然後在廁所,被其中一個大罵,說她搶走Nikolai,因為那個義大利裔女性過去持續幾年都幫Nikolai做晚餐,然後固定約會。Ruth雖然被罵,但很高興地發現:她並不想要這個男人!因此告訴那女人她會得到她想要的。所以皆大歡喜?

Angela沒規矩地叫David「種馬」後,David終於忍無可忍,當面叫她滾蛋。Angela一把眼淚一把鼻涕要走人時,跟Ruth坦承是她打破了高腳杯,然後說David是同性戀,不知道兒子是gay的Ruth十分震驚。看到這,支持同志平權的人士應該會很不滿,Angela不該這樣幫別人come out.

Claire似乎因為年輕,所以感情特別坎坷。她發現Gabe離去好幾天,而且不是去之前告訴她的地方,於是讓她感到苦惱。Nate和Branda在一起時,Branda媽來訪,並且告訴她,Billy未曾自殺過。Branda發現自己忍受父母控制那麼多年,再度爆發,而Nate試著陪伴她,卻接到David打來的電話,告知Angela被他解雇的事。所有的事,總是在不恰巧的時候發生。然而,人生有那麼順遂就好了。或許我們都要經過一番波折,才能認清自己,懂得怎麼過活。如果一小時的六呎之家,能讓人思考人生問題,未嘗不是這部戲編劇的成功。

由 Debby 發表於 02:44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5, 2002

Every dollar counts

破產之後,開始要進入錙銖必較的階段,一分錢都不該浪費。看到街頭很多賣十元的東西,感覺不景氣似乎越來越嚴重,難免開始為未來擔心

記得小時候,零用錢還不多的時候,連公車錢都得列入規劃範圍。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大三的時候,有天在忠孝東路四段的頂好市場旁,發現身邊只有4元,哪裡都去不了……有了機車之後,加上使用千元捷運儲值票,就不太關心自己出門一趟花了多少錢。

五十元、三十元,甚至十元商店出現後,很多新聞喜歡說這類小生意的生機無限,一副好像很好賺的樣子。但我每次經過,看一看,都是直接走過去,不太會真的買什麼,因為覺得品質頗差。大概只會買髮圈,反正這東西價值不高,也談不上價值的差別。

前幾天經過市場,看到有人在市場邊只是把一小堆的菜聚在一起,小小的招牌寫「十元」,就賣了起來。有人或許會覺得,如果十元還可以賺的話,表示我們買到更貴的菜,是中間的大盤、中盤商層層剝削的結果。但我會認為,如果那樣品質的東西,都要拿出來的話,表示生活已經貧困到相當程度,因此有什麼就賣什麼。

那天表哥的婚禮後,姑姑家對面銀樓的老闆說,現在越來越少人會為新生兒買金飾了,甚至很多人收了之後,就拿到銀樓換錢。或許當鋪也有人拿一些通常不會被認為值錢的東西去變現,因為生活實在過不下去了。

看韓國電影「貓樣少女(Take care of my cat)」時,看到片中的智英那種為生活而茫茫然,為了有一頓飯吃而不惜入獄的樣子,更讓我感嘆萬分。不斷地在亞洲,好比韓國、台灣這種以前被認為亞洲四小龍的國家電影中,看到經濟衰頹的景象,似乎該加以警惕,未來的經濟可能比我們想像地更加艱難。我似乎聞到一絲全球經濟衰退,而且不知道何時能復甦的氣息,忍不住想起一九三0年代的全球經濟危機。

因此,當昨晚在路口看到有人擺了十元小攤時,小警鈴再度響起。很多人說,我們是幸福的一代,出生於承平時期,沒有戰亂,而且成長過程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候。然而,接下來,還會是這樣嗎?

存款很快將會歸零,我不知道何時才能達到我原本想要的目標。現在或許還算幸運,在有工作的狀況下,苦日子不會太久。但再過幾個月後,說不定我也會成為失業人口。因此,從現在開始,every dollar counts.

由 Debby 發表於 07:20 PM | 迴響 (4) | 引用

December 04, 2002

交淺言深

有這樣的感嘆,大概是最近幾個月的事。許多事,不斷累積在心頭,壓著壓著,只能嘆口氣收起來,用「交淺言深」四字做結,想要就此靜聲。起源是現實生活中的小例子,但讓我有更多這樣感嘆的是網路關係。

什麼是分寸?人與人間,該保持什麼樣的界線?這些問題本來就不容易掌握,認識多年的人,可能都會捏不住彼此交談的尺度,然而,到了網路上,這樣的狀況更形複雜。

我能體會許多女性長輩到了網路,用男性或中性的名字隱匿自己,以避免各種騷擾的狀況。因為很多陌生人抓人聊天,發覺妳是女生,開始一堆讓人侵人隱私的問題,好比「妳的身高體重三圍電話地址學歷工作……」。這些問題,即便是身邊認識的人,不熟的話,也不會知道,而網路上的人,卻因為虛擬的隔閡,似乎可以沒有顧忌,於是大落落地問起,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如果不高興,說不定還說妳很難相處之類。

這是我剛進入網路世界時,小小地不適應的原因,或許那時網路上男女比例懸殊,因此這狀況滿嚴重的。這幾年,似乎好些,大概是自己開始有意識地避開某些會碰到這種狀況的地方,但還是免不了碰到這些人,好比奇怪的義大利人。於是就會選擇自動切掉視窗,眼不見為淨。

然而,進入一些社群後,情況似乎更形複雜。好比有高度隱私性的「窺」,真是充滿人際政治的產物。我想最初是眾站長姊姊們,讓姊妹們有個可以毫無顧忌寫心事的地方而賦予的特殊功能。在覺得不熟的狀況下,其實我不太設好友,雖然也會對其他人窺中的一些活躍人物感到有興趣,但很少主動開窺檔。大部分的狀況都是別人大概覺得我的立場不太令人討厭,因此會開給我,我不一定會在第一時間知道,但發現後,看一段時間,如果這人常出現在熟悉的好友窺中,開窺的可能性就提升。不可否認,彼此的交互認證,是虛擬關係的信任認證機制的一種。可是,久而久之,開始覺得有些不對勁。好比有人的親戚朋友來了之後,明明是在現實生活認識的人,但平常話不投機三句多,或許交情還可以,但不到推心置腹的程度,在這狀況下,要把她列為好友,也代表開寫了一堆心事的好友窺給她看嗎?這問題困擾不少人。現實和人際關係的隔閡,隨著在網路涉入的程度而有差別,許多重度user平常話不多,但在網路上的文字累積越多,這種隔閡越明顯,於是交淺言深的狀況,可以說明那些不熟,或根本不認識,卻將彼此加入好友窺的人交往的狀況,若一方常寫窺,一方不寫,那人際蹺翹板歪斜的程度更大。有人選擇身份分裂,採用多id制,不同程度的好友看不同程度的文字書寫。這對我來說,真是高難度書寫,難以採用。狀況二開始出現,那些或許因為人情壓力而看得到自己好友窺的人,真的讓人安心到可以說自己的心事嗎?在對各種議題,尤其是泛政治(這裡採用最廣義的定義)議題的文字交錯下,一些人開始藉著窺共營氛圍,彼此也會發現意見不同的地方。有些人選擇不理會,因為就算家人,也會有意見不同的地方,覺得無所謂;有些人則選擇更動好友名單。刪減之間,小圈子逐漸形成。我不喜歡刻意營造任何關係,對於小圈圈,沒什麼特別興趣去加入。緣來則聚,緣散則去,如果現實世界是這樣,虛擬關係為什麼要有所不同?但是交淺言深的問題始終沒解決。

個人板及聊天室是另一種狀況。個人參與的程度提高,可能也代表自我暴露的程度越高,就像寫散文的人可能是暴露狂一樣。但自我暴露不表示,可以任人刺探。有些人對生活點滴的透露,或許是表達他的看法及態度,而不是供人參觀揭露用。這分際很難拿捏,而我感到奇怪的是,或許大多數的生理男從小不注重這種人際掌握的問題,每次讓我覺得被冒犯的,都是生理男。生理女似乎敏感些,有時候話不用說太白,都會自行對號入座。有些人平時惦惦吃三碗公,可是一出口就叫人相對無言。

我想起上回跟我抱怨六小時的H,L的過度刺探及干涉讓她十分不舒服,因此回信用了「交淺言深」這四字:「我還怕她看不懂勒!」或許懂得人就是會懂,不懂的人,依舊不懂,多說無益,只是白費唇舌罷了。

看到某個網頁,把「交淺言深」列入社交禮儀技巧禁忌的第三項,這個大概只有非常少數的人會去看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6:08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3, 2002

破產記實

「你的破財日是在 2002年12月3日 這幾天」既然被預告可能破財,即使天氣很好,我還是準備安分守己,乖乖上班,然後下班回家。哪知道,在電腦前也會壞事。網路是另一個可怕的敗家地……

再過六天就買三歲的華碩NB已經越來越難以控制了,而這段時間以來,每次聽到我叫outlook當掉或當機,很多人覺得看不下去,不是加以嘲弄,就是叫我趕快買新的。而有人每次聽到我說要賣多少錢,都會狠狠潑我冷水。真不知該不該感謝這些人,讓我比想像中還要快的速度買下生平第二台NB,而且是夢寐已久的鋼琴機,然而,也將我推到破產的境地。

就在下午,照例我又在看iBook的消息。因為正在舉行的資訊展有許多促銷,而且iBook 600要出清庫存,降到37000。雖然有些心動,但是想到很多現在的配備屆時都無法使用,還得買無線網卡,這麼一來,不知道要砸多少錢下去,即使word依舊可以在上面跑,還是猶豫不決。plasmabal阿姨依舊在我對每個促銷都投以關注眼神時,叫我敗下去。而macpaul聽到我說看到已經買不到的IBM s31鋼琴機好像進入二手市場,開始貼一堆URL給我,包括Compaq N200和IBM s31等小型機,說「你絕對不會想要再自找磚頭的」。可是,三年前我買NB時,可是砸了68000,而且之後又砸了一堆小錢,才買到這台當時算長輩的機器,沒想到,才短短的時間,嬰兒才剛會牙牙學語,就慘遭眾人排斥,真令人心傷。雖然說,買完我就知道不該再看促銷消息了,因為越看血壓只會越高,資訊商品淘汰的速度太快,然而,即使我再喜新厭舊,也不會那麼快想把當初花了一大筆錢買的東西以不到1/3的價格出售,然後再買新的。

猶豫了好久。雖然想到手頭很緊,十二月該繳一大筆保費,而且這麼砸下去,明年可能去不成歐洲了。然而,看到macpaul說「wilo 那台 40,000 完全是太幸運」,plasmabal又說「s31 保固只有一年而已, 等妳等到時, 大概已經過一年保固了。IBM保固期內的好處是, 維修不用錢」(如果我要晚點買的話),所以把心一橫,進入某人的帳號,我按下了「立即買!」,很快就看到「[2002-12-03 17:10] 拍賣已經成功結束且有得標者。」好像,買到了?

接下來,我繼續胡思亂想,這樣,還沒結束的百貨公司週年慶,都不用去了,因為破財了。把衣蝶的週年慶DM還給同事。然後想到一大筆保險費,開始發愁。再看一下圖片,稍微又覺得有點開心,但是沒有直接拿到東西,多少覺得不踏實。想到這筆錢要是去百貨公司灑,可以換多少東西回來,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衝動了。總之,在沒拿到東西前,我還是會這樣心情起伏下去吧……
s31a.jpg

s31b.jpg

由 Debby 發表於 06:21 PM | 迴響 (4) | 引用

December 02, 2002

老師的話

原本以為不上BBS的恩師,最近開始玩起BBS。看他在班板上,和同學學弟妹你來我往的十分愉快,忍不住出聲一下,沒想到一下就被恩師認出我來,給我幾句話,感動莫名。

對於我說:「老師真厲害,連上BBS,寫的東西都這麼有個人味道,學生觀察多日,自嘆弗如啊。誰叫我才上老師一年的課,只學到皮毛,沒能學到老師的精髓,真叫人遺憾哪。」

老師是這樣說的:「妳自有妳的風格和天分,不從我學。津津浦浦之間仍多有可學,江湖廣闊,豈必一人。(以下略)」

相對於其他老師的一些言行,恩師的心胸寬廣,讓我總難忘懷。

由 Debby 發表於 12:59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1, 2002

表哥的婚禮

因為爹身為新郎表哥的大舅,我們一家早早就被指派在今天中午表哥的婚宴中,擔當不同的任務。爸要帶女方家人上座,媽要牽新娘,弟弟要開轎門。據說原本是由三四歲的小童子開轎門,為了讓弟弟賺紅包,所以由他擔任這個任務。很難想像身高180公分高的弟弟要取代小童子的任務,有時想到還覺得滿好笑的。而我呢,則被指派擔任沒有紅包拿,「似乎」也最輕鬆的工作——寫謝帖。其實根本我不懂為什麼會被分派到這工作,自從用電腦之後,字變醜了,很多字也忘了怎麼寫。總之,這對我們一家來說,看來並不是輕鬆的工作,就算賺到紅包,也不輕鬆。

對於這個表哥,一聽到他要結婚的消息,我馬上想到,很多年前,他到我們家借住,以便就近考研究所。那時,娘對我說,表哥(因為鼻竇炎)整天鼻子吸個不停,眼睛又猛眨,這樣怎麼娶得到老婆?但是他電機研究所畢業後,因緣際會,陸續待過華碩等知名電子公司後,身價開始水漲船高。連媽媽也說他變帥了,鼻子的問題弄好,不再像以前那樣猛吸不停,而且也有自信多了。我之後聽到的消息是,媒人熱絡地上門,但他卻挑肥撿瘦了好多年,都沒找到滿意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他跟一個勤益證券任職的女生約會,對方和他第一次約會就弄得珠光寶氣,好像把家裡所有的首飾帶在身上似的。表哥一回去就不屑地說:「她要我以後賺的錢都給她花嗎?」然後之後當然是不往來了。但是,去年底還是今年初,神奇的事情開始發生。

挑剔的姑姑,有天在店裡遇到這位新娘表嫂的媽媽,兩人談起自己的子女到適婚年齡,但都沒對象,便湊合兩人認識。這一次,真是一拍即合,即使女方依舊是衝在表哥電子新貴的身份而來,他卻似乎毫不在意的樣子。幾個月之後,我很快地聽到他們要結婚的消息,還雙雙出席家族聚會。緊接而來的,是緊鑼密鼓的婚禮籌備工作,因為姑丈幾個月前因癌症過世,他們想要盡快成婚。

光是為了賓客名單,就差點釀成家族紛爭。因為為了百年好合,姑姑把兄弟姊妹中,有離婚紀錄,以及子女有離婚的,都從訂婚及結婚喜宴的「貴賓」名單上刪除。這真是凶猛的一招,想想看,全台灣在每四對就有一對會離婚的狀況下,這樣會挑掉多少人?於是,在一堆親戚中箭落馬的狀況下,爹娘雀屏中選,因此我們一家才會被賦予大任。我根本不知道該不該因此祝賀爹娘,因為接下來的事情,真是沒完沒了啊。其實,雙方家長都是母親,女方的父親早逝,而姑丈也過世不久,用傳統觀念來看,其實這樣的婚姻狀況也不能算是及格的,她們卻用嚴苛的標準來要求別人。對於這些,我只有四個字心得:「天意難違」。原本微妙的家族關係,變得更複雜了,而我只想閃得遠遠的,遠離是非。

聽過愛情長跑十年的情侶,因為要結婚時,婚事談不攏,因此一拍兩散的事,所以對於婚禮籌備的政治角力,向來不太意外。而表哥表嫂這一對,在下聘及相關婚禮籌備過程,也是驚濤駭浪。除了賓客名單,光是為了下聘一事,就讓我們見識到人際政治的運作。傳聞中,新娘母親是十分精明能幹的西藥公司業務代表,多年來未再嫁一手拉拔她們三姊妹,不但和夫家保持良好關係,冠上夫姓(即使丈夫早逝),也在商場上呼風喚雨,可以不輸男人地大口喝酒、大筆談生意。然而,在談下聘多少時,她卻完全不開口,由她的弟弟(新娘的舅舅)和姑姑交涉,因此開出相當大的數目,讓姑姑和表哥一度相當不滿,認為對方不親自開口這招相當厲害,因此難以交涉降低價碼。過一陣子,新娘母親則親自開口,把要求下聘的數目降低,才讓姑姑一家稍微息怒。所有的消息來源指向一個方向:就是認為女方家圖的是男方的錢。而且表哥前不久離開某大電子公司,出來和人合夥開公司,未婚妻馬上辭去工作,讓我很快想起當年他和那個勤益證券的女生約會失敗後他說過的話。其實,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哪能說對方貪的是錢?一樁婚姻又不只是一樁買賣,如果表哥和這個剛進門的表嫂中間,沒有一點情意,大概也很難有接下來這些交涉吧。而且聽她們兩家人交手的過程,我一點都不覺得姑姑一家稍有遜色之處,分明就是棋逢敵手嘛。而且,表姊(新郎的姊姊)之前的公公一家,不也被說成類似的狠角色。大概在賺錢第一的生意人姑姑一家的眼裡,稍微麻煩一點的人物,都是「精明厲害」,但她們卻沒有絲毫遜色。我們一家跟她們比起來,才是真正的肉腳。或許我應該多觀察,而不是離她們遠遠的,因為這說不定會是很好的小說題材。

除了我以外,一家人似乎早早就為這場婚禮該穿的衣服傷腦筋。我不費神的原因,是媽早就在我的衣櫃裡掛了一套酒紅色的洋裝。完全不瞭解媽在什麼狀況下買下這件衣服的,她明明很清楚我自幼就不喜歡紅色和黃色。其實還有其他衣服可以代替上場,但是想到今天要去見的親戚是哪一批人,就順應她們的要求,穿紅色的比較喜氣吧。爹娘經過一番荷包失血,也打點好了。就剩下弟弟了,但我們一直納悶這個念服裝設計的人,到底會穿上什麼行頭?

答案在今天弟弟走出房門的那一剎那揭曉:他竟然穿了條破牛仔褲!打量一下,他身上價值最高的,大概是他腳上那雙CAMPER鞋吧。然後他還頂了一頭怒髮衝冠的黃色和棕色的染髮,那大概是僅次於鞋子外,他身上比較高花費的部分。如果他這樣走上西門町街頭,我會說,嗯,夠時髦。可是,參加婚禮?而且是這些守舊的長輩會出席的婚禮耶?這樣適當嗎?而且,後來在等待時,我還看到弟弟拼命拔直頭髮,原來他的造型就是那樣,本以為那是梳不好就不弄的樣子。沒想到,他竟然一路平安無事,還領到兩個紅包!真是讓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或許該套四姑姑的話:「我們家重男輕女啊!」要是我這樣,大概會被念到耳朵長繭吧。

或許是對這場婚禮的一切感到不適,在婚禮前,我的腸胃狠狠地鬧了一頓,非常悽慘。好在之後沒事,萬幸。在等著被交代差事時,聽著眾女性親戚談論身上的衣著(果然是紅色為基調),包括價錢和在哪買。聽到兒子在某大電子公司當總經理的叔婆說她對於一套上萬的衣服買不下手,忍不住暗自驚訝。聽著她們的言談,體會她們多麼努力想在荷包和向上攀升階級的企圖中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但這是多麼難啊。大概是沒看過我化妝,一堆親戚見到我都大驚小怪似的說我變美了。相較於兩個表妹的濃妝豔抹,我只上粉底和口紅,連眼影和腮紅都沒用,因為六點就被叫起來,實在沒力氣多做打扮。其實婚禮是個可怕的場合,不單一堆人會想起新郎新娘的過去種種,連參加的賓客也會想起彼此的種種,碰到一堆親戚,小時候的事又被提起,真想鑽到地洞去。雖然她們可能是因為沒話題或關心才說這些,但我覺得,不跟我說這些,就是莫大的關心啊。從小到大都肉肉的大表妹十分重視這場婚禮,數個月前開始刻意減肥,瘦到連我都認不出她來。大表妹的心血沒有白費,她體型和外貌的變化果然成為眾人的焦點。相形之下,我好像過於疏懶,這幾週生病,因此都沒上瑜珈課,已經開始變胖了。婚禮前一天被媽說「變很胖」,緊張兮兮地去秤重,其實只胖一公斤。這個時候,就會發現一般人對女性的外在要求,實在比男性高的多,因為穿上西裝,胖個一兩公斤,實在不易察覺,而女性,就是那麼容易在外貌上被挑剔,也難怪一堆女性長輩希望在美麗與荷包間拉出一條平衡線,然而,這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

十一點多一點,我們三個收禮金的,就在餐廳坐定等賓客上門。分工是這樣的:大表妹點收紅包,寫了價碼,由我寫謝帖,然後交給右邊的一位阿姨寫入冊收好。這次收到的禮金,金額在1200~6600之間,其實3600就算相當夠意思了,6000和6600是交情非常的親戚各一份。不過,爹娘說,1200是新竹價碼,台北都得從1600起跳。這麼一來,我大概有個譜,知道下次收到紅帖該包多少了。大部分的時間都算游刃有餘,只是雙方朋友拿著一疊紅包時,我們真是有點措手不及,我連頭都沒時間抬,只顧著寫字。好在先前姑姑交代的,那對抱著小孩的夫婦,也就是遠赴重洋去英倫寫博士論文的表姊夫婦的公婆和兒子,一直到十二點多快沒人上門時才出現,那時才有空招呼她們一下。

表姊的公婆比想像中的好認多了。因為她公公背著一個包包,前後都塞了一個奶瓶,一副奶爸樣,一看就知道是他沒錯。這對夫妻向來十分重視她們的階級和交往的人,關於穿著打扮,也是從來不馬虎。但現在為了這個盼了多年的金孫,做了如此大的改變,真是令人想不到。據說這個名字跟總統金孫一樣有個「翊」字的金孫十分嬌縱,之前四個人帶,弄到爸媽爺爺奶奶都人仰馬翻。光是喝奶,還得爺爺在一旁跳舞,讓他高興才喝。之後,我們看到更多的爸媽帶著幼兒吃飯,感觸更多。

因為外孫來了,姑姑很開心,便忘記安排賓客的事,小表哥也在外頭忙,又沒安排婚宴總召,座位安排一片混亂,任由客人自由入席。我們家的人因為任務在身都到最後才入席,爸媽在主桌設置的二樓被拆開,而弟弟先我一步入席,發現沒座位,一度嚷著要回台北「沒位子,真丟臉」。我們三個收禮金的,到12:45才撤退入席,然後竟然沒幫我們留位子,只好去尾桌湊一桌。於是一家四個人被拆在四桌,真是貼心的安排。據說表姊的公婆一度要被拆開時,她婆婆的臉馬上垮下來,而我想起當初表姊婚禮上,爹娘硬生生被她公公拆開坐在兩桌的事。由於女方有一車的人迷路,因此喜宴遲遲到12:40才開始上菜,前兩道菜又上得頗慢,讓賓客在私底下抱怨連連。

由於表哥已經33歲,他的同事大部分都比他年長或差不多,加上一堆桃園、竹科的電子新貴都是小家庭,有了小孩,出門都得帶著,於是才會至少有五六個不到兩歲的幼兒在現場。我們那桌的小朋友,長得真是可愛極了,見人就笑,本以為他兩三歲了,沒想到,實際上才一歲多。大表妹一邊吃飯,一邊逗他,因為跟表姊那個嬌滴滴的八個月大兒子相比,他真是惹人疼愛的多了。不過,看他吃飯的樣子,真是不敢領教。每道菜一上來,他都會拿著瓷盤子指著剛上的菜,然後在桌面敲兩下,呼喚爸爸當waiter幫他弄菜,然後媽媽一邊餵他,一邊試著幫他保持清潔,他卻一手抓到油呼呼的蟹殼去……真是慘不忍睹。可愛的小孩看來只能遠觀,不可褻玩焉。他的五官得到長相不錯的爹娘真傳。看著他身旁幾乎沒空吃飽的媽媽,心裡很感慨。我想她們以前也想過浪漫愜意的生活吧,媽媽以前應該還滿時髦的,只是小孩出生,就得洗盡鉛華,為家事煩碌。其實他爹在一旁並沒幫什麼,只是看住這個小可愛不要撞到後面的玻璃、不要摔下兒童椅,除此之外,還是可以放心吃他的飯,跟旁邊的女同事聊天。看了只有一個心得,如果要生小孩,還是晚點生吧,不然接下來都被小孩綁住,沒有個人時間和空間可言,尤其是女性。這個社會,對於生理女性的束縛,還是太大了。

坐在尾桌的壞處是,菜最後上,於是,魚不熱了,火燒冰淇淋也融化了,大概只有芋泥鴨肉比較好吃。我旁邊收禮金的阿姨,每吃一道,就跟我說「太鹹!」然後鮑魚魚翅一上桌,她就趕緊吃吃看是真的還是假的。真不懂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要吃魚翅,一點都不環保,偏偏這道好像是真的。鮑魚似乎是假的。如果當初決定菜色的人,知道賓客會對這種菜如此評價,大概就不會選這兩道了吧。這不是我第一次在喜宴上聽到賓客對這兩道菜指指點點究竟是不是真的。喝了冰涼的柳橙和芭樂糖水,加上吃了火燒冰淇淋,原本快好的喉嚨,又不行了,開始咳個不停,真是糟糕透了。

由於一二樓都有設席,主桌在二樓,理所當然在二樓介紹,但是麥克風太小聲,一樓根本聽不到,於是一樓的賓客感覺被冷落了,連新郎新娘何時來敬酒都不知道。

任務完成時,爹問我:「有沒學到?」我一頭霧水,要學什麼?我已經會寫字啦。只是有一堆感嘆,這真是一場折磨人的婚禮啊。我們一家人都有同感,所以弟弟說他以後想用教堂婚禮時,爹娘覺得很簡單,於是一致同意。倒是我,覺得真是無辜透頂,因為跟新娘同年,於是被親戚說了一堆無聊的話,什麼「接下來就輪到妳啦。」之類的,因為「年紀到了」。真是,三條線。九十幾個大學同學中,目前只有三個人結婚呢。這些人真是迂腐至極,包括表哥那個電子業的前公司上司、現任合夥人,知道新郎新娘的年齡後,也跟表哥表嫂說「可以生了,不要避孕」這種露骨的話,偏偏還被一堆人覺得甚有道理,拿來引用。為什麼一堆人要把年紀當一回事,如果馬齒徒長,年齡算什麼?更何況,現在是什麼時代,為什麼這些人的腦袋還是這麼不長進?誰說二十幾歲就要結婚?更何況,為什麼只是因為電子業賺得錢多,他們說的話就比較有份量?我們能不能尊重一下專業,在各人的專業外,留下溝通的管道,然後,除此之外,不要逾越其他的個人空間?對於一堆腦袋迂腐的人來說,這要求似乎太困難。所幸,小表哥還沒有女友,表妹也不會很快結婚,往後幾年,我應該可以閃掉這種場合,留給爹娘出席就好。

由 Debby 發表於 09:33 PM | 迴響 (0) | 引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