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05, 2002

Every dollar counts

破產之後,開始要進入錙銖必較的階段,一分錢都不該浪費。看到街頭很多賣十元的東西,感覺不景氣似乎越來越嚴重,難免開始為未來擔心

記得小時候,零用錢還不多的時候,連公車錢都得列入規劃範圍。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大三的時候,有天在忠孝東路四段的頂好市場旁,發現身邊只有4元,哪裡都去不了……有了機車之後,加上使用千元捷運儲值票,就不太關心自己出門一趟花了多少錢。

五十元、三十元,甚至十元商店出現後,很多新聞喜歡說這類小生意的生機無限,一副好像很好賺的樣子。但我每次經過,看一看,都是直接走過去,不太會真的買什麼,因為覺得品質頗差。大概只會買髮圈,反正這東西價值不高,也談不上價值的差別。

前幾天經過市場,看到有人在市場邊只是把一小堆的菜聚在一起,小小的招牌寫「十元」,就賣了起來。有人或許會覺得,如果十元還可以賺的話,表示我們買到更貴的菜,是中間的大盤、中盤商層層剝削的結果。但我會認為,如果那樣品質的東西,都要拿出來的話,表示生活已經貧困到相當程度,因此有什麼就賣什麼。

那天表哥的婚禮後,姑姑家對面銀樓的老闆說,現在越來越少人會為新生兒買金飾了,甚至很多人收了之後,就拿到銀樓換錢。或許當鋪也有人拿一些通常不會被認為值錢的東西去變現,因為生活實在過不下去了。

看韓國電影「貓樣少女(Take care of my cat)」時,看到片中的智英那種為生活而茫茫然,為了有一頓飯吃而不惜入獄的樣子,更讓我感嘆萬分。不斷地在亞洲,好比韓國、台灣這種以前被認為亞洲四小龍的國家電影中,看到經濟衰頹的景象,似乎該加以警惕,未來的經濟可能比我們想像地更加艱難。我似乎聞到一絲全球經濟衰退,而且不知道何時能復甦的氣息,忍不住想起一九三0年代的全球經濟危機。

因此,當昨晚在路口看到有人擺了十元小攤時,小警鈴再度響起。很多人說,我們是幸福的一代,出生於承平時期,沒有戰亂,而且成長過程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候。然而,接下來,還會是這樣嗎?

存款很快將會歸零,我不知道何時才能達到我原本想要的目標。現在或許還算幸運,在有工作的狀況下,苦日子不會太久。但再過幾個月後,說不定我也會成為失業人口。因此,從現在開始,every dollar counts.

由 Debby 發表於 December 5, 2002 07:20 PM | 引用
迴響


顯然是生活環境的不同,我從小跟著母親上市場就看到那種一堆十元,或挑完的剩菜用更便宜的價錢賣出的分類行銷方式。
從小開始,父母都是錙銖必較的個性,幾乎從來不搭計程車,可以走路也就不需要公車,數十年也從不看電影。對很多人來說幾乎是不可思議,只是這其實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
經濟不景氣,也許在於競爭力的降低。

hcchien 發表於 December 5, 2002 07:40 PM


every cent counts!
國外物價貴很多,往往台灣可能只要50元就能買到的東西,美金可能要花上6元美金(折合新台幣180員)
大部分都東西和一些民生必需品也是看到特價才敢買.

acer 發表於 December 6, 2002 05:45 AM


那個十元不就是大頭嗎?

mjhsieh 發表於 December 6, 2002 09:03 AM


對啊,那個十元是袁大頭 :bbb

Debby 發表於 December 6, 2002 10:38 AM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