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31, 2003

狗的緣分

去開雜貨店的姑姑家坐坐。

一進門就看到兩條狗竄出去,雖然來不及細看,但印象卻是「哇!好肥的狗!」

表妹們說,大家都這麼說,因為一有東西就餵狗。雖然他們家養的兩條狗都是公狗,但是肥得大腹便便,經常被問是不是要生了。媽媽摸摸其中一隻的肚子,也忍不住說「哇!肉好多!」

那隻白毛夾棕毛的「麥克」看來溫馴許多,雖然小時好像讓我有點怕怕的。表妹跟我說牠不會咬人,我蹲下看了兩眼,摸了幾下,因為看起來滿乾淨的,不然平時不會隨便摸貓狗的。

另外一隻純白的「汪汪」,據說會咬人,大表妹的男友手才伸出去要摸牠,就差點被咬。此時我剛好找了板凳坐下,腿卻被撞了一下,原來是汪汪湊過來。

表妹們有些驚訝,因為這隻狗平時對陌生人不會這樣,跟我說,這樣表示我可以摸牠。我摸了幾下,牠一副很舒服的樣子,坐下來給我摸,低著頭享受被摸的感覺。表妹低頭看一下,說牠睡眼朦朧,嘖嘖稱奇。從小看我被狗嚇到大的弟弟,嘴巴張大大地。看我摸狗,顯然很不適應眼前這副人狗和諧的畫面。沒多久,他就叫麥克過去給他摸,但是麥克被摸兩下就跑走了。

汪汪大概是這輩子至今放心摸的第二隻狗吧。從小被狗嚇到大,去年還險些被兩隻小狗咬到,讓以保護動物人士出名的小老闆聽了很納悶,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因為我只是走路而已,牠們就衝過來想咬我,而且是在公共場所,讓我好一陣子對狗沒什麼好感,尤其是沒教養的小狗。上回我摸的那隻「小白」,是很多年前流浪到爺爺家的流浪狗。小白真是有教養,絕對不會亂叫、亂咬人,而且挺愛乾淨的。而且牠會認人,雖然滿大才流浪來的。可惜後來被附近的親戚毒死,因為那人開地下賭場,小白會盡忠地對陌生人狂吠,於是慘遭殺害,讓我們一家聽了都好難過,很難碰到這種好狗了。摸著汪汪,覺得牠給我的感覺好像小白喔。

兩隻狗後來因為一堆小朋友進來買鞭炮,於是被趕了。我坐一會之後,去找那隻汪汪。汪汪聽到我叫牠,又跑過來給我摸。摸一摸,他竟然舒服到四腳朝天準備睡覺。表妹們經過,再度嘖嘖稱奇,大表妹想到自己男友差點被咬,汪汪卻對我如此沒有防備,於是罵牠「色狗!」-_-|||

狗對人的感覺真是奇怪啊,昨天要回家時,閃過一隻野狗,卻被牠追著跑,差點摔車,讓我以為自己跟狗很不投緣。而平時會咬人的汪汪,卻自己會湊過來。真不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由 Debby 發表於 11:20 PM | 迴響 (0)

January 30, 2003

過年?

明天就是除夕了,我卻還坐在辦公室。本來跟老闆說好,要提早離開,卻因為一通電話,只得繼續忙碌。雙手和大腦忙碌不停,肌腱炎似乎因為最近趕工,又開始復發,手臂和上背部好痛。腦子亂糟糟的,更不會有過年的感覺。

過年的意義似乎也很遠了。一年一度的大掃除,陸陸續續地完成,其實平時就該打掃的,但是「過年」這件事,逼得人不得不把家裡翻過來徹底打掃一遍。除此之外,過年似乎就是在吃不完的油膩年菜,言不及義的交談,不斷斟酌數目的紅包,和更沒有內容的過年特別難看電視節目中打轉。

想起小時候,爺爺總會給我們一些小驚喜,好比買一堆氣球給我們吹,即使我脹破肚子始終吹不起來,只能拿去裝水當水球玩,依舊覺得很開心。當然,還有姑姑提供的鞭炮。不知何時,這些都消失不見了。

對了,這一兩年還有一些討厭的新變化。好比藉「新年快樂」名義寄來的各式各樣廣告信,以及中華電信的廣告簡訊。真是沒完沒了,一收到連看也不看就直接刪除,一點也不覺得快樂。

「快樂」豈是一種實質的形式呢?以前的傳說,認為年獸被趕跑了,人們有了平安,於是快樂。而現在呢?過年是在高速公路上塞車、遵循平時都不想碰的傳統習俗,有人因為失業、不景氣,手頭空空,因此更加發愁,不知道年該怎麼過,「新年快樂」大概就只是客套話了。或許比較富裕不重傳統的家庭,可以樂得有好多天的假,可以出國玩,但畢竟只是少數人的生活。這幾年,我則特別容易感覺到平時擁擠的台北城變得冷清。過年究竟是什麼?無以名之。

由 Debby 發表於 03:42 PM | 迴響 (1) | 引用

January 26, 2003

家庭相機考古

老媽果然是我的煞車器。

一聽到我蠢蠢欲動,想買相機,馬上動之以情,要我省錢,別亂買高價玩具。

然後告訴我老爹那台寶貝相機的身價和歷史。

據說,民國60年老爹因為考到攝影相關科系時,花了將近一年的薪水,用一萬元去買了日本Pentax的單眼相機。老媽還說了當時的物價,好比當時她的月薪只有台幣八百元。所以我在一旁讚嘆連連,想不到老爹平時省得要命,一出手就是如此大方,也難怪他對那台相機寶貝的要命,說什麼都不讓我碰,然後有空就要拿出來用,所以我才會變成他理所當然的小模特兒。不過,那台Pentax也不負他所望,用到現在,已經32年了,真是夠耐用。

乍聽Pentax,我一頭霧水,因為聽都沒聽過,還問媽這個牌子倒了沒。但是在網路上玩了一圈,發現還是個不算小的牌子,數位相機也要上萬以上。

或許就如一些玩家所說的,她的外型不如Nikon或Canon那樣外型豔麗討好,加上拍出來的反差不強、顏色不夠濃,有時甚至讓人感覺不如傻瓜相機,以及廣告不多,所以比較不為人知吧。但是Pentax的耐用是公認的。

至於有人推薦的Contax T3傻瓜相機,我在網路上逛了一圈,又是一堆驚嘆號,新機索價兩萬大洋!這種價錢可以買到相當不錯的數位相機了。

而我到底要什麼樣的相機呢?或許還需要更多的背景瞭解,以及知道自己如何期待相機吧。回家跟爹聊聊好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6:22 PM | 迴響 (1) | 引用

January 24, 2003

相機夢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相機」這個玩意了吧。家中一大堆的相簿,都是爹從我剛出生,就開始幫我拍的,包括那種很不堪回首的嬰兒入浴照,讓人一輩子都難忘自己第一次下水的樣子。或許還是小貝比時,就很好奇那個擋在爸爸臉前的東西是什麼吧。但是從我有記憶開始,經常玩到一半被叫去拍照,而且會被規定在特定地點搬道具拍照,好比搬小椅子坐在家門口,對面還有好奇的堂哥在張望。對愛玩的小孩真是來說,這真是痛苦不堪的回憶。於是說到相機,我的腦海馬上閃過一串自己在鏡頭前嘟嘴不情願的相片。也因為如此,當我懂得可以「落跑」的時候,就開始逃避被拍,所以小學一、二年級以後,相片就越來越少,即使媽媽最喜歡我小六的樣子,也沒留下特別多那時的照片。

或許從來都不喜歡被拍,因此記憶中的那些古早照片,樣子都很僵硬。雖然媽會說爹老是從下往上拍,顯得我們的臉很大,但主要是不懂為什麼要呆站著,因此總是在鏡頭前不知道該擺什麼表情。而小時候看到電視廣告中,一群人看到鏡頭,便興高采烈的樣子,常讓我疑惑,一定、一定非得那樣不可嗎?就像去兒童美語班時,老師總要求我們要活潑可愛,可是我不想「表現」活潑可愛,我只想做原本的樣子。照相究竟是拍下「自然」的「曾經」,還是塑造「宛如完美」的「永恆」?總是無解。不過,也因為那些照片,讓我可以不斷看到過去的樣子,包括各種髮型,還有比現在可愛許多倍、也比現在愛黏我許多倍的弟弟的樣子。有次看Under Six Feet,Claire跟爸爸的鬼魂抱怨,為何相簿裡只有兩個哥哥,卻沒有她?她爹很抱歉地差點說不出話來,之後的回答大概是累了,拍前面兩個男孩就覺得夠了。因此我終於知道那種被忽略的感覺可以纏繞多久,也難怪有人會說「第一個小孩照書養,第二個小孩照豬養」,雖然小時候偶爾我會覺得自己變成爸媽的活玩具,或許那些照片證明我是被照書養的。現在看看那些舊照片,反而遺憾起之後不愛拍照的日子,連自己變怎麼樣都不記得了。

小時候翻箱倒櫃時,也常挖出爸爸的老相片。於是找到一堆他在公園拍模特兒的相片,看來很像是一群攝影愛好者會去湊熱鬧的地方,就像現在很多人拿數位相機去拍車展或資訊展辣妹一樣,雖然也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看到之後,便跑去跟媽媽打小報告,說爸爸偷偷地拍其他女生,言下之意,就是爸爸「不乖」,一副非同小可,好像爸爸外遇的樣子。據老媽說,爸之前拍的更多,但是結婚前燒掉一堆。跟老爸提這件事時,他總一副充耳不聞的樣子,可是不知為何,這樣的照片後來越來越少,我要翻很久才會翻到。

雖然不喜歡被拍,但或許常看爸爸拿相機,於是小學畢業時,我要的禮物就是一台傻瓜相機。小三小四一度還央求老爹買了一本大大的讀者文摘攝影書給我,因為沒有器材,所以只能翻翻看照片。爹或者期待後繼有人,於是很爽快地買給我了,雖然平時他會認為買個三千元以上的東西給12歲的小孩似乎太貴了。

大學時,雖然一度壯志滿滿地修了「基礎攝影」,可是後來發現功課太多。看到一堆人沒事就要拍醜醜的校園,而且每週都要拍一兩捲,對零用錢不多的大學生來說,實在太傷本,而且老爹還是不讓我用他那台寶貝相機,用遜遜的傻瓜相機總覺得沒必要來修課,於是就退掉了。之後靠文字發展,好像就離爸爸的心願(如果有的話)越來越遠了。

那台十二歲的禮物相機陪我度過兩次畢業旅行、出國,爛雖爛,倒也用了十幾年。直到去年,終於發現拍出來的相片有紅光的原因:背蓋鬆了。於是束之高閣,倒也沒馬上丟掉,畢竟是有感情的東西。

因為以上總總,爹鼓勵我買一台比較好的相機。在那之後,我好像有一些相機玩具。其實真的可以拍,但是應該沒什麼人會拿百貨公司送的酷企鵝相機、股東會相機去拍吧?

整天用電腦之後,開始希望自己有一台數位相機。不外乎馬上可以看拍出來的成果,也如死黨花一大筆錢買了Nikon 995之後跟我說的,「可以兩用」,照片可以洗出來當傳統相機,也可以在電腦上看。聽來很合理,也讓愛新鮮3C產品的人動心吧。去年秋天流浪到台南,在安平古堡玩時,用那台N牌相機拍了不少,成果看來也不錯,至少沒有數位相機讓人詬病的紅眼問題。

不過,研究了好久,還是不知道該買什麼。本來想趕流行,選擇比較多人用,也比較小巧可愛的Nikon或Fuji。但昨晚看到一台Minox DCC Leica M3 ,原本覺得好像古董,有點醜。但發現它的真實大小後,竟覺得不錯了。之後因為聽說Panasonic的數位相機用萊卡鏡頭,而一個萊卡鏡頭好歹要兩三萬以上,在看過萊卡相機的價錢後,我又開始對Panasonic頻頻投以注目禮,一邊還要衡量自己的荷包輕重,以及顧及要留點失業基金。於是搖擺不定的性格又開始出現,不知道哪天才會買到一台自己喜歡的好相機。

由 Debby 發表於 06:04 PM | 迴響 (6) | 引用

January 21, 2003

研討會工作經驗談

參加過兩打以上的研討會,做過觀眾、撰稿兼報告人,然後擔任幕後的工作人員,甚至主要工作人員,似乎應該來寫篇我對研討會的工作經驗談。尤其看到有人在沒有經驗、沒有場地、沒有經費,又沒有確定的人員幫忙下,就要來辦P3P研討會,顯得十分辛苦。所以我盡可能地提供一些經驗談,希望有點幫助。

一般參加研討會的人,往往覺得不過是參加一個會嘛,不覺得有什麼。但是,每次我參加讓我覺得不錯的會,聽到主持人在會議的最後感謝工作人員時,我也會誠心地感謝她們。只有擔任過幕後的工作人員,才會知道這些人有多辛苦。

在擔任三場,接下來還有第四場研討會的主要工作者後,有些事似乎容易多了,只要照著上次類似的模式進行即可。但是,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照別人或上次的模式進行,其中的分寸,必須自行拿捏。因為其中變數太多,即使參加的人大同小異。

作為幕後的工作者,心態該比擬成一般企業的客服人員。一般人至少碰過信用卡業務或手機系統業者的客服人員。怎樣的客服人員是好的,怎樣不好,至少各自心裡有點譜,所以要盡力扮演那個好的客服人員角色。之所以要有擔任客服人員角色的心理,不外乎把事情順利做好,讓賓主盡歡。不必擺低姿態,至少要讓人覺得有禮貌、體貼和細心,那就成功85%了。對一些偶爾來擔任這個短暫的角色的人來說,我會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人暫時轉移身份,知道不同角色的艱難。在成全他人的同時,試著找到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平衡。也因為擔任過不同的角色,往後不至於對不同角色的人態度惡劣,會試著體貼他人。

因為主要幕後策劃者,通常有點像幕僚的角色,很多細節的部分常常要注意。每次會前,光是想細節的事,就足以佔去我全部的精神,不管刷牙洗臉、更衣、騎車、吃飯、洗衣服等做私人事情時,腦子還不斷運轉著,沙盤演練每一個步驟,深怕有所遺漏。如果有比較多人幫助,可以群策群力,提醒不足的地方,那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看到有人獲得的援助不多,感到十分同情。

另外,如果有夠有份量的老闆或會議召集人,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所謂的「份量」是指她在研討會預設族群中的心理份量,好歹其他人夠尊敬他。這些人通常不會做太多的事,但是在工作人員聯絡講者和參加者時,可以因此獲得一些方便。讓幕後的人不至因為工作人員的身份,就遭到輕視或阻力,因為這些人多少會因此賣點帳,不看僧面,也會看佛面。

由於每次論文一定是拖到最後一刻,stand by的時間很長,在此之前,必須先處理完其他事。好比議程一定要在至少兩週前發出,要讓所有人知道確定的時間和地點,如果有地圖,一併附上。便當點心要在至少一週前訂好,跟商家敲好份量。點心的數量可以大概先訂好。便當比較難敲,如果預計有45人要來,那先訂35個就好,剩下當日追加;不要訂多再取消,這樣會引來怨言,而且在週末假日可能遭到拒絕,因為商家會賣不出去。點心和便當都得交代商家注意新鮮度,切記別讓與會者拉肚子。名牌在會前三五天做好,預備一些現場報名用。要準備大型信封袋和Memo紙供與會人士取用,如果可能,一份資料放置一隻筆也很好。會場外要有指標,導引與會人士到達會場,停車事宜一併安排。咖啡、茶水等,前一天就要準備好。會場若用響鈴,要先演練。工作人員要有輪班表,才知道確實的工作內容,最好至少多一個人在場內外應付突發事宜。另外,會場的訂花和布置,就是看各會的狀況。如果有外籍人士,要派車接送,事前要聯絡好時間和地點。住宿也要至少事前一週敲定、訂好。經費方面,更是看各會狀況;如果可以有暫支款,要先列好支出表,然後申請暫支,像餐點通常都要付現。主講人的費用更是要事前用信封包好,主講完畢要馬上請她簽收,以免找不到人。

工作人員的服裝,至少要整齊端莊,涼鞋、拖鞋是禁忌。雖然很多人平日很隨便,參加研討會都是很慎重,會穿正式服裝參加的。所以工作人員也不能隨便,畢竟服裝也是一個給人第一印象的依據。呂秀蓮曾批評過,很多男士穿西裝參加會議,冷氣因此開得超強,讓在場沒穿厚外套的女性冷個半死。根據我的經驗,這是個一針見血的批評,因為有些男性夏天會穿冬天的西裝出門,到了會場,也不知道把外套脫掉,就會嫌熱,要求把冷氣開強一點。。。

其實我聽過最有力的批評,是來自王雅各這位男性老師。他說,每次研討會都理所當然地要求女生擔任倒茶水、迎接的角色,好像小傭人一樣,不懂為何男生不擔任這個角色。這的確是國內研討會的性別刻板印象,因此之後我盡可能試著調整這種狀況,讓男生也擔任上述角色,其實他們也可以做得很好。不必讓男性都被當作理所當然地不細心、不體貼,因為每個人都有陰陽兩種特質,只要有機會,都可以表現出來。

以上都滿瑣碎的,其實還不是全部的工作,只是盡我所能把想到的寫下,僅供參考。

由 Debby 發表於 12:00 PM | 迴響 (1) | 引用

January 20, 2003

青春無言——豪情四兄弟(sleepers)

青春需要多少的代價來償還?青春的無知,能否透過錯誤來學習?怎樣的錯誤,將讓只是青春只是過渡期,而不是一生的錯誤?

「北京的蝴蝶振翅,明天將導致紐約下大雪。」對那些少年,對那些曾經對他們性虐待的獄卒來說,這是說明他們命運的最好註腳。或許,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同樣一針見血。

世界各地有許多貧窮的角落,各地的環境不同,在這些地區成長的青少年們,一路走來,充滿許多壓抑與不滿、期待。如果念不好書,不可避免就變成小混混,極端的例子,或許就如巴西片「無法無天(City of God)」所描繪的一樣,不到十歲的小孩,就會開槍殺人放火賣毒品。如果還有點善心,就會像「天堂的孩子(Angela's Ashes)」的愛爾蘭孩子,先是幫忙賺錢養家,然後努力出人頭地,離開那個地區。可是,如果只有小奸小惡,不足以成大惡者,該怎麼辦?

這部片描繪的四個美國歐洲移民的貧民地區小孩,平時只是偷點小錢,或者偷點食物來吃。如同其他地區的青少年,對性也充滿不實的期待和幻想。最崇拜的人物,該是那個地區最有名的黑道老大班大王,因為班可以為了報仇而等八年,想要像班大王一樣逞逞英雄氣概。這是個小小的伏筆,因為他們犯下自己沒想過的滔天大罪,不但沒變成英雄,還不幸變成狗熊。大錯鑄成在他們的小聰明:為了偷熱狗小販的熱狗,他們計畫好,由一個人假裝買熱狗,然後不付錢跑掉,小販果然追過去,而且一追就是十分鐘。其他三個人吃飽了,還把推車推走,並且自作聰明推到地鐵入口,以為小販過來時,會忙著拉住推車,以免掉下樓梯去,就不會有空抓他們幾個小鬼。沒想到,小販還沒來,他們幾個就因為抓不住推車,讓熱狗推車整個掉到地鐵階梯下,差點砸死一個要出地鐵的老人。

至此,看到滿地鮮血,這些小孩們才真正後悔,因為他們從沒想過事情會這麼嚴重,他們不想殺人,然後想到小販也是辛辛苦苦地掙每一分錢,希望把遠在希臘的妻女接來美國,他們知道自己太自我了。而之前一直對他們循循善誘的神父,也只好盡可能地對法官說好話,讓他們不至於被判太重的刑。然而,他們還是免不了被送入感化院。而片名sleeper,就是指進過少年感化院的人。

雖然期限只有一年到兩年,但那是他們四個一生的夢魘。因為,一進去,他們就知道自己不是那種壞胚子。除了一堆可怕的待感化少年,還有更可怕、濫用權力的感化院警衛。那些警衛第一天就叫他們生不如死,用各種方式羞辱他們,更慘的,是對他們性虐待,一個接一個。每晚,那個被「臨幸」到,那個房間就會傳來哭聲,最慘的是那個看來最幼嫩的。「性」,再也不是那麼讓他們期待的事了。也因此,他們正式跟童年作個悽慘的告別。這些孩子因此都不願意家人來探視,更不敢道出自己的經歷。神父來探訪時,對刑期對短的莎士說,不要假裝堅強。然而,他們還是忍著、忍著,想像自己是基督山,總有一天會報仇,也如同班大王。

機會在十年後來到,如部分人所期望的,延遲的報仇時間,「總有一天等到你!」。當初被那些感化院戀童症警衛欺負最慘的,因此毀了他們的人生,變成殺人作案累累的罪犯。他們在酒館碰到其中一個最可惡的警衛,於是上前槍殺他。另外兩人分別是檢察官和菜鳥記者,為了糾出那些可惡的性變態,因此想出種種計謀,甚至讓苦心企圖引導他們走上正途的神父作偽證,於是讓兩名殺人犯無罪開釋。然而,讓神父說謊,他們自己也愧疚不已,於是前途看好的檢察官到英國去當兼職木工。至於其他的戀童癖警衛,也因他們安排的各種機緣,死於非命。但世事或許終有所回報,那兩個逃過一死的殺人犯,依舊在29歲那年死於非命。

整體而言,這不是一部好電影,空有大卡司,劇本、導演和配樂都不怎樣。有些懷疑編劇和導演是否真的知道性虐待會帶給受害者的心理創傷。看到莎士可以那麼順暢地全盤托出自己和好友在感化院的經歷,真是難以置信。而當年的加害人,只因為律師在庭上問了一兩句,就可以誠實認罪,也同樣不可思議。眾多的性虐待受害人,好比《女女相繫》的作者China Galland,在書中提到,她成年並且經歷許多自我治療後,勉強想起小時候被鄰居性侵害的過程,但不是那麼容易。這個憶起的「內容」,也往往因為當事人長時間的逃避和刻意忘記,而難以完整。至於那個加害人,更是馬上否認這件事,還跟她認識的人說她誣賴他之類的。而且,對性虐待受害者來說,就算當初的加害者死亡,某種難以宣洩的怨恨,還是會干擾他們的一生,似乎不如劇情安排的簡單,通通死了就沒事。如果編劇和導演對這類的性虐待案件能多下點功夫,寫出來及拍出來的作品,必定不是現在看到的這樣淺薄。

這部的配樂似乎超越劇情可以容納的張力,顯得太過了。音樂讓人緊張半天,期待接下來會有出人意表的劇情,卻只能很失望地發現劇情過於簡單不深刻。


年份: 1996
導演:Michael Ballhaus
演員: 勞勃狄尼洛
布萊德彼特
達斯汀霍夫曼
凱文貝肯
音樂:John Willaiams

由 Debby 發表於 11:18 PM | 迴響 (1) | 引用

在沙漠裡蓋房子

因為昨晚對照著看林則良和王曙芳翻譯的Leonard Cohen "famous blue raincoat",有個部分兩方相差過於懸殊,於是今日來找原文

赫然發現,一堆翻譯版本都怪裡怪氣的。

"I hear that you're building your little house deep in the desert"這句被一些人直譯成「我聽說你在沙漠裏建了一座小屋」,林則良的翻譯跟這種頗為接近。但竊自猜想,應該是像王曙芳的翻譯才對,目前手邊沒有。我猜是指把自己孤立起來。

雖然說,詩會運用大量隱喻,有時詩人也會玩語言的雙關語。但我總覺得,那樣完全照字面的翻譯,算是等而下之的翻譯。如果只要看字面意思,應該丟去譯點通之類的軟體就好。

另有一譯是翻做「我聽說你將自己的生活深築在荒漠中」。可以有更好的翻譯吧?

另外,下一段的"That night that you planned to go clear" 王曙芳把go clear譯做「分手」,倒沒有文句不順或意思不通之處。但其他翻譯常讓人在這跌跤,最扯的是「放空搞清楚所有的事」。

再下一段的"Your famous blue raincoat was torn at the shoulder"也有數個有點好笑的翻譯版,好比「你最常披在身上藍色雨衣在你的肩上撕裂」。

同段末句"And when she came back she was nobody's wife" 最扯的翻譯版本是「她回到家卻成為無人的妻子」。還可以通的是「而當她們回到家,她們仍然並不是屬於任何人的妻子」。我則猜想,那個nobody是指沒沒無名的人。

翻譯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信雅達。我向來很佩服專業翻譯者,因為她們不但要精熟一種語文,還要文筆好,才能勝任這個工作。

以上暫且舉出幾個比較有問題的地方,就教方家。

由 Debby 發表於 05:01 PM | 迴響 (4) | 引用

January 19, 2003

宛如大屠殺的大掃除

過年前最令我害怕的一件事,該是大掃除了吧。

這次邊看奧修的《成熟》,一邊整理東西,感想更多。

似乎成為一種例行公事。每年年底,依序把一些過去捨不得丟的東西逐步淘汰。其實都不是什麼有價值的東西,當初留著,是因為覺得有紀念性,或者認為「以後用得到」。後面那個原因比較致命,因為東西因此越來越多,多到好像要把自己淹沒。以前的書和講義,真是多到都堆在地上了。

找到的東西,有時真是會嚇一跳。這次找到一堆國中時的東西,不懂之前幾年為何都沒整理到。其中一篇剪報,赫然就是之前談過的「林則良」翻譯的加拿大詩人Leonard Cohen的"Famous Blue Raincoat"。下面那篇是另外一個人的再譯版,顯得林譯有些彆扭的地方。接著發現可惡的小強大肆侵略年代久遠的東西,連筆記本都被啃過,恨不得把小強驅逐出境。

一旦看清楚要什麼、不要什麼,就比較省力。想要拋開一堆無用的桎梏,就可以輕易地把之前認為「還會用到」的書啊、講義、文章通通拿去回收。每丟一篇,就跟一點一滴的過去告別,也拋開一些無用的限制。知識應該提供的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如果學會了,就沒必要把有形的文字霸著不放。於是丟了一大包新聞剪報,我終於瞭解某姐姐的「用過之後,就完成了它的功能,沒有必要再留著」的奧義。

於是,丟了一堆大師的文章,把他們驅逐出心間,宛如奧修所說的「殺人」。

由 Debby 發表於 06:06 PM | 迴響 (2) | 引用

January 18, 2003

不同的人生——Sex and the City

這週二慾望城市第四季重播。於是,在一週內,我把Carrie參加Dolce & Gabbana服裝秀走秀那集重看兩次。也就是說,把她在萬眾矚目的大型服裝秀出糗的那一幕看了至少三次。其實我不是那種喜歡重複看已經看過東西的人,之所以重看那個部分,不在Carrie,也不在那個大型秀,而是其他。

作為女主角,Carrie當然是很受人注目的。雖然說SATC有四個女主角,但大部分的時候,Carrie的光芒還是超過許多人。

看久了,難免覺得Carrie是很浮躁的,心中總是充滿各種喧囂,不只是情感,還有物慾。然而,她真是幸運,就算是負債,好友也會幫她想辦法。於是,在那個大型秀中,我喜歡看的,其實不是Carrir的黑眼圈妝、超蓬鬆的怪異髮型、名牌內褲或者她搔首弄姿的樣子,而是她的好友們的反應。

當她徬徨失措,不知道自己即將出場的打扮如何時,她第一個想到的是總是直來直往的Sammantha。而Sam,也不辜Carrie所望,在她出場前給她最大的讚美。

Carrie自信滿滿,踩著超高細跟高跟鞋出場。沒想到,走了幾步,就當場跌倒。之後出場的超級模特兒還從她身上跨過去,她崇拜地要命的攝影師又拍下她跌得狗吃屎的樣子,連她的好友們都在台下為她緊張「Carrie在中途陣亡了!」

但是Carrie趴著移動一陣,還是決定站起來。而第一個起立為她鼓掌的,是好友Miranda,連帶一群人起立為她鼓掌。不然,她之後哪能滿臉笑容,提著高跟鞋,一腳墊著繼續搖首弄姿。進而才能為這個演出帶來一個圓滿的結束。

當然,在盡可能不引人注目地趴著下台,以及站起來繼續走秀中間,是需要勇氣來做抉擇的。狼狽之後,在眾人前站起,的確需要非凡的勇氣。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一旁加油打氣的好友吧。

人生總是如此。抉擇正確與否,自己恐怕都不是那麼快確定。但當能真心為妳付出的家人或好友,幫妳一把時,那是最彌足珍貴的。人生的逆轉,可能就在這些人的做為及不做為間。

由 Debby 發表於 12:13 A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15, 2003

部落格筆記本

見到越來越多的繁體中文Blog,於是開始思索,部落格對我究竟是什麼?

我想,它該是我的另一本遙控筆記本吧。不管身在何處,只要連的上網路,就可以找到我曾經記過的一些東西,算是私人的Google,專屬於我。

由於Google等搜尋引擎的強大,我始終認為,個人文件並不適宜放在網路上。就算對事物有所耽溺,也不該完全貼近。就像S師跟我說的,「文章不該是我手寫我口」,而要有一些距離,因為文字是種介質。即使生活的部分依靠文字來維持,我謹記著這番話,對事物保持著距離,才有觀察與思索的空間。

然而,近日開始讀起克里希納穆提(J. Krishnamurti),對於他的一些話,感到無比深刻。他認為,人要真實地感受大自然與生活,太多的文字撥弄著理智與情感,只是讓人與真實切開。我思索著,依賴過多文字,過多的紀錄(包括圖片),過多的記憶,的確對真實是種殘害,於是變成依賴過去,卻不見當下的每一種變化。尤其在文字可以矯揉造作的情況下,更不值得信賴。

J. Krishnamurti說:「妳可以和大多數人一樣,累積很多文字,靠文字生活,不過依舊是垃圾,並不能給生活帶來美。……生命的確需要我們認真,因為,只有認真的人才有生命——才有豐富的生命。好奇的人、講究理智的人、感情論者、多愁善感的人,都不會有豐富的生命。」(《自然與生態》p.85)

於是告訴自己,把速度慢下來,不要有太多的文字和記錄,試著用真實感受去代替這一切。如果忘了,就讓它隨風而去吧。因為每一刻的過去,不該妨礙下一刻的生活與感受。所以我也不願讓過多的Google結果,來干擾未來的種種。

那麼,部落格,還能是什麼呢?不同版本的個人歷史?我可以接受「在地發聲」的見解,然而,在此刻,還是暫時把部落格當作一個可以公開的筆記本,記下可以公開的點點滴滴,但,它絕不會是我的生活全部。

別讓片段的見解誤導妳。

由 Debby 發表於 04:39 PM | 迴響 (2) | 引用

ACCA KAPPA之拜物教

琥珀色、金色、銀色、雪白、透明、深藍和天藍
數支華麗的小隊伍,站立在櫃上
豬鬃刷臉、銀針臉、塑膠刺臉平板臉和棒棒頭大大小小
齊聚一堂
她們是小小的使者,在這世上的使命是在髮際溜滑梯

心兒繃繃跳,熱血全身流想像那鬃毛刷過長髮的感覺不再有塑膠塊飛散一地,不再有被卡住梳不動的氣憤口袋裡的銅板叮噹響奈何她們的身價似天高

拜物教?小警鐘噹噹噹響起宛如教堂的鐘聲,預告事情的來臨
叮叮叮 「ACCA KAPPA不只是一支梳子而已」
叮叮叮 妳買的是品質與生活
叮叮叮 梳去妳的焦慮與壓力
叮叮叮 這個當下妳不會忘記
叮叮叮 「妳會感激我的」

催眠聲起,小警鐘聲息
手腳要跟著心走
這個地球不能待到老
若阿奢物能讓妳脫離階級感,為何不?
臭皮囊能用多久,快樂要及時塑膠貨幣快快出瞬間忘記有多少
「Just Do It!」妳要知道這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句子而已
當個暫時的拜物教徒吧就敗了,$$也掰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3:28 PM | 迴響 (1) | 引用

January 14, 2003

google 是大家的好朋友

因為上一個硬碟無預警地毀掉,好多東西沒有備份,於是損失不小。

最近想起該跟某姐姐聯絡一下,卻因為outlook沒備份到,於是沒有她在歐洲的email,不知道該怎麼辦。靈機一動,google一下,竟然找到她老公幫她做的畫展網頁,於是順利找到email。

在沒有網路、沒有搜尋引擎的時代,這樣的發現,必定十分重大。然而,快速的搜尋,也可能讓我們獲得的欣喜,沒那麼多吧。

另一方面,其實也該令人害怕。因為不管時間多久,妳的一舉一動可能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足跡。

Google是一個兩面利刃,看人要用哪一邊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6:23 P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09, 2003

在世界的沈默中 Kya Ka Ra Ba A

一般人看電影,若很喜歡的話,才會選擇收藏原聲帶,或甚至進一步去認識導演。但我認識河瀨直美(Kawase Naomi)這位日本女導演的過程,並非如此,而是倒過來的。先是聽了「萌之朱雀(Moe No Suzaku)」的原聲帶,而且愛不釋手,然後在紀錄片雙年展看了河瀨直美充滿個人感情的紀錄片「在世界的沈默中(Kya Ka Ra Ba A,2001)」,才看了這部讓她在二十七歲時以最年輕獲獎者的姿態拿下1997年戛納電影節上獲導演新秀「金攝影機獎」的作品。

「萌之朱雀」音樂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是其中蘊含的寧靜感。那是一種可以讓人放鬆,躺在沙發或塌塌米上做白日夢或小睡的音樂。尤其在夜裡聽,感覺更美。而萌之朱雀這部電影,看來感覺淡淡的,其中卻蘊含著相當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在「在世界的沈默中」,河瀨直美才清晰地揭露,讓觀眾得以看到她濃烈的內心世界。

剛看到「在世界的沈默中」這部紀錄片時,由於河瀨直美的個人思緒帶動攝影機,彷彿帶著觀眾的眼睛去看她正在觀看的事物,再加上她的旁白,於是讓人覺得好像在河瀨直美身旁聽她自剖。如果說,柳美里寫的是「私小說」,那麼,這部紀錄片,就該是河瀨直美的「私電影」。在其中,可以看到她對於找到親身父親的執念,以及渴望被愛的言行,是多麼地強烈。而她的情感和思緒,是多麼地細密。

對於許多人來說,有爸爸媽媽不是很自然的嗎?對由外公外婆一手養大的河瀨直美來說,卻非如此。所以她除了在1992年拍過一部尋找父親的紀錄片「爸爸出走了」外,在這部紀錄片中,再度進行她對雙親的追尋與探究。那該是種執念,企圖彌補以為自己始終不被愛的失落。她的外婆該是懂的,所以才會問她:「妳會想念我嗎?如果有,那妳就是真的喜歡我。雖然妳從沒說過『喜歡』,但只有真的喜歡,才會想念。」我想外婆雖然明白直美的心事,但對她始終對不在身邊的雙親有那麼強大的執念,甚至好像忽略身邊的人,也讓她有些傷心吧。或許一般人都是這樣,把自身擁有的事物看做是理所當然,當失去時,才會傷心,以及難過自己的不懂珍惜。

「在世界的沈默中」紀錄直美真的找到她的父親了,那個男人聽到她在電話中叫他「爸爸」,覺得有些不能適應,而且奇怪她怎麼會來找他。或許直美真的愛的,不是那個她叫「爸爸」的人,而是「爸爸」這個人物吧。然而,在她的父親過世後,她的執念依舊無法消除,於是拿著父親的照片去找刺青師。直美的生父手上刺了密密麻麻的鯉魚刺青,直美想跟他刺個一模一樣的。

河瀨直美和刺青師的對話,真讓人心驚,像是跟算命師說的話。其他的刺青師也能說出那番話嗎?我疑惑著。刺青師想知道她為何要刺青,是因為愛父親還是恨他?如果出於怨恨,那他不會刺得好,因為他刺得時候會想到。還再三勸她,若在紙上畫不好,可以重來,但刺不好,是無法重來的。即使可以把刺青消除,但皮膚的感覺仍不會回復到刺青前的狀態。這番話,也讓我會對刺青敬而遠之。

或許因為這個刺青師十分誠懇,直美還跟他討論起藝術來了,也是因為談到愛。刺青師說,他不能愛人,因為一旦愛人,就不能把所有的精力貫注到刺青上,藝術是注定孤獨的。河瀨直美表示同意,因為拍電影也是一種藝術工作,需要全神貫注,沒辦法分心。

直美依舊想要刺青。刺青師一邊刺,一邊叫攝影師拍下她臉上痛苦的表情。因為手臂上算是最不會痛的地方,她本來以為可以承受,卻如刺青師所料,痛得死去活來。刺青師想讓她知道,有些事,妳知道就好,並不一定要親自去嘗試才行,多聽別人的話,也沒什麼不好。

讓我心驚的,其實不只有她與刺青師的對話,還有在那之前的自言自語。河瀨直美在97年以最年輕的姿態拿下國際大獎後,並沒有因此感到滿足,她常想著自己是誰,為何來到這世界上,活著有什麼意義,想要依靠誰,卻誰也不能依靠,於是感到十分孤單。這段話,讓我映照自身的某個經驗,感到汗涔涔且感到同樣茫然失落。

影片在最後的與片頭一樣的生日快樂歌聲中結尾,她被問到接下來最想要的東西,她說是:「愛」。但「愛」,看來該是她此生最大的命題,因為曾嫁給有名的WOWOW頻道製作人仙頭武則的而一度改名為「仙頭直美」的河瀨直美,幾年後就離婚了。

那個奇怪的片名,連她的外婆都不太會唸,究竟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會,才知道:kya = sky,ka = wind,ra = fire,ba = water,a = earth。看來河瀨直美滿喜歡一些東方的思想元素,因為「萌之朱雀」的片名,部分也是帶有中國味。

除了內容,我很喜歡河瀨直美處理的光影,那些伴隨旁白出現的光影,很像小女孩坐在牆頭,拿著攝影機拍下地上的落葉和光影。那種處理方式,是男性導演鏡頭下少見的細膩與溫柔。


國家:法國\日本
年份:2001
類型:Beta
長度:50分鐘
導演:河瀨直美

由 Debby 發表於 06:05 PM | 迴響 (2) | 引用

January 08, 2003

都是麥當奴開始賣飯食的緣故

同事P收到一封轉寄信,說麥當奴最近賣的泰式辣雞飯很差勁,雞肉只有一小點碎屑,就像是泡麵裡的肉碎屑。雖然我一向不吃麥當奴,但為了確定那個圖片無誤,我先搜尋,然後連上了麥當奴網站去看廣告圖片。

然後回到Google搜尋頁時,赫然發現奇摩拍賣網頁,正好賣的是我喜歡的大頭貓。接下來,可怕的事情就發生了,我和P開始瘋狂看著奇摩拍賣上的大頭貓圖片,因為兩人都很喜歡,一度想合買10隻900元的大頭貓。後來因為不想擁有五隻,於是做罷。但還是盯著眾多的拍賣大頭貓網頁看個不停。最後還是決定冷靜點,不買了。因為買回家,隔一段時間,也會像那些賣家一樣,覺得佔地方沾灰塵又浪費錢吧,屆時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買主呢。所以還是把錢省下來。

而P,第一次看到奇摩拍賣網站,像是發現新大陸般,四處逛逛。她說,她之前做的是網路公司的行銷,但不知道有這種買賣方式,於是覺得很新鮮。我很納悶,網路拍賣已經發展好多年了,至少五六年吧。

自從前陣子,使用的NB在奇摩拍賣進行買賣後,我也會三不五時上來看看,尤其是想買特定物品時,會先上來比價或找更便宜的。但是看久也會知道該小心,因為有些人似乎是拿仿冒品來賣,更有人會把用過的東西,甚至髒髒的、看起來很可怕的東西拿來賣。有人賣的東西數量之大,而且都賣號稱是真品的名牌,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人到底是不是拿仿冒品來賣?雖然我相信,其中應該有一些是「大和拜金女」或超級敗家男之類的人物,注重購買時的購買慾和新鮮感的滿足,過一段時間後,厭倦了就想售出換現金。但是,究竟怎麼判斷,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這幾天椰林風情BBS(telnet://140.112.2.100)的Fashion板,有一串「請問在奇摩上的拍賣...>_<」的討論,也是跟奇摩拍賣上的生態有關。好比,有人買了東西,然後以更高價賣出,有人的賣價甚至超過市面價。更令人髮指的,大概是買了真貨,然後拿真品保證書和地攤買來的仿冒品,去賣假貨。雖然網路上的交易,跟路邊攤或百貨公司一樣,都可能有真有假,但是網路上的簡短文字描述或可能不能全觀的圖片,讓人更容易踩到陷阱。那個「九成新的牙線棒」,算是極端的例子吧。那種用過的私人物品怎麼會有人拿來賣呢?就算是我這個常用網路的人,也很難接受這種東西,但就是有人會賣,尤其是化妝保養品。至於有沒有人會買,那就看各人造化了。

P觀察了人性之後,很興奮地跟她妹妹說,因為她妹妹的衣服、鞋子多到滿坑滿谷,很多東西都還沒用過,就被打入冷宮,應該叫她上來把東西賣一賣。我的建議是,先弄台數位相機來吧,既然無法試穿的話。

至於怎麼拍,也是項技巧。好比有人就會把品牌的LOGO拍得很明顯,其他部分看不出真貌,或者把可以辨別名牌真偽的地方拍得很模糊,或甚至整體很模糊,都是不利買家的,大概也很難賣出吧。中午還看到一個很可怕的圖片,一雙灰色毛茸茸的拖鞋,上面還有雙有黑青的腿。。。不但全無美感,還有些噁心,真不知道那些賣主懂不懂基本的消費心理。

看了許久,觀察完這些普遍的狀況,我想,仍可以在奇摩拍賣賣東西,至於買東西,我應該會很慎重,寧可去買有折扣的新品,也不願意買別人用過的,甚至是仿冒品的東西吧,December可能是第一、也是最後一次了。

要不是因為麥當奴賣和風飯食,而且招來怨言,這兩天我也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在觀察奇摩拍賣的眾生相了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5:06 P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07, 2003

被貓撞了一下

上樓的時候,冷不旁腳邊有個東西撞了我一下,回頭一看,原來是鄰居的

真是的,旁邊有路不走,偏要來撞我。

於是我低頭跟貓說:「妳不可以這樣喔,很粗魯,沒禮貌耶。」貓咪竟然弓起背脊,看看我,可是也沒怎樣,就虛張聲勢地向往常般走回牠家的紅色鐵門外蹲踞。

真是沒辦法,我能拿貓怎麼辦呢?只得由牠去。人總是沒法跟貓爭的,貓是一種多自我的動物啊。所以我寧可玩別人家的貓就好,自己就玩不會動的大頭貓吧。

看看朋友寄來一隻要四萬的MUNCHKIN 貓照片,腿短短的,真是可愛。但是受寵的貓脾氣不好,還是別動念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7:20 P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06, 2003

花草茶實驗——馬鞭草

泡了壺馬鞭草,細細啜飲那充滿檸檬香的熱茶時,同時上網查著跟馬鞭草有關的資料,幽然想起從前泡好花草茶後,會坐在窗前看一陣的山色,然後繼續回神到書桌前寫論文的時光。

喝花草茶其實不是為了閒情雅致,而是因為有一陣子因為健康因素,碰不得咖啡因,加上為了和寫論文的焦慮對抗,於是選了號稱可以舒緩的幾款花草茶來喝,總比喝單純的RO水好。那時每隔一陣就會去高雄三鳳中街找藥材,看到告式各樣的植物,忍不住覺得新鮮,於是抱著神農嘗百草的心情,會挑有興趣的買來喝喝看。三鳳中街跟迪化街比起來,店家沒那麼多,但是依舊是琳瑯滿目什麼都有得挑,照樣得比價和比品質。更重要的是,和迪化街比起來,三鳳中街店家的售價似乎稍低些,南北的物價畢竟有別。

實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此也喝到很難喝的。好比紫羅蘭和菩提葉的味道就有些可怕,光是氣味就讓我不敢接近,或許單方還好,但加起來真叫人不敢領教。紫羅蘭因此被我打入冷宮,雖然後來看到一些資料,好像和其他的加起來不會太可怕。而同樣也在黑名單上的菩提葉,則和薄荷加著喝完了。至於許多人會放在口邊的薰衣草,不覺得特別好喝,也沒讓我特別好睡,加上每次泡完,壺底似乎都有一層沙,後來便不想喝了。喝來喝去,覺得最好喝的,還是比較傳統的菊花加枸杞、玫瑰加枸杞或薄荷加甘草等。這些都是複方,因為花在中藥上算是偏寒性的,因此要加枸杞、甘草這些比較暖性的藥材去調節。因為研究這些,一度奢想希望拋下論文,去念中醫。若能自救救人,那真是美事一樁啊。只是。

論文寫完後,我的花草茶繼續喝了一陣,直到後來懶性大發,就不動那些東西了,雖然玻璃壺依舊放在辦公桌上。昨天因為爹看了孫安迪的推薦要去迪化街選購藥材,腦海中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馬鞭草。爹娘問我那是做什麼的,我也說不上來,只因為印象中,有次去永康街的普羅喝花草茶時,喝到馬鞭草和檸檬草的複方茶,口感還不錯。似乎還看過有人將馬鞭草拿去做菜,但忘記是加在什麼肉上面調味了。

爹聽了我的話,一買就是半斤,看到那一大袋,真是嚇了一跳。一兩40元,所以價格和茶葉差不多,甚至比一些粗茶貴。爹問到馬鞭草是用來減肥的,但我印象中,似乎不僅於此。而且,我也不相信喝喝茶就可以減肥,若要瘦身,還是運動最健康有效。verbena2.jpg

用綠色瓶蓋的飛天小熊密封罐,裝了一堆馬鞭草到辦公室。手抓住瓶蓋的飛天小熊看來好像倒栽蔥地陷落在馬鞭草裡。看來乾巴巴、皺皺的馬鞭草,一到熱水壺了,變得新鮮動人多了。葉子舒緩地攤開,漂浮在熱水裡,也變得鮮綠了。嗯,感覺很陽光喔,尤其在這種寒冷的冬天,需要這種溫暖葉綠素的感覺。

在強大的Google上做了陣功課,總算得到我要的資訊。Google真是好老師。

grass.bmp
所以現在我知道,原產在南美的馬鞭草(VERBENA),十七世紀時,因為濃郁的檸檬香氣被西班牙人引進到歐洲,它的味道結合了檸檬、蜜蜂花和天竺葵的香味,切碎的葉片可加入水果布丁、糕餅、蘋果果凍、自製的手工冰淇淋裏。但最有名的用途是它是一種提神的花草茶,有助消除噁心感和促進消化,多半是飯後和睡前喝,用來穩定情緒、減輕壓力和幫助睡眠。至於療效,則「針對消化不良、腸胃脹氣(吃太油膩)、偏頭痛、提神、鎮靜、嘔吐、減輕支氣管炎、鼻炎有幫助,強化並刺激肝臟代謝作用、對於神經系統具滋補及鬆弛功效,但孕婦禁用,以往用來治療神經虛弱跟傷口。牙齦發炎時服用可消腫痛。」聽來滿神奇的。而且春天適合喝的單方花草茶,包括迷迭香、甜菊、洋甘菊、馬鞭草、峰花。此時喝看來正是時候。

至於我之前有印象的加檸檬草負複方,的確有,那是用來瘦下半身、分解脂肪,利尿。說到瘦身,最有名的配方該是于美人在電視節目中宣傳過的:檸檬草+馬鞭草+迷迭香,號稱可以消水腫、排毒、瘦下半身。

還有幾款相關複方,看來也不錯:
※紫羅蘭+馬鞭草+薄荷 =咳嗽
※絲路+馬鞭草=促進新陳代謝 (不知道「絲路」是什麼植物,晚點再研究)
※洋甘菊+馬鞭草 =長期便秘、腸內淨化。
※馬鞭草+檸檬草 =瘦下半身、分解脂肪,利尿。
※薄荷葉+馬鞭草 =提振精神、消除疲勞。
※菩提葉+馬鞭草+羅馬乾桔 =穩定情緒、去除脂肪
※馬鞭草+香蜂草 =治憂鬱症
※茉莉花+馬鞭草+薄荷 =提振精神

找了半天,沒看到有人拿馬鞭草放到豬排或羊排食譜去,只看到迷迭香羊排。但是馬鞭草確實是可以做菜的,我就找到一個用馬鞭草煮豬肝來調經的帖子:用馬鞭草蒸豬肝。鮮馬鞭草60 克(乾者30 克),豬肝100 克g。將馬鞭草洗淨,切段,布包放碗中,然後加入洗淨。切片之豬肝,蒸熟,去藥渣食肝飲湯,每日一劑,連續5-7日。本方有健脾利濕之功。或許有檸檬香氣的馬鞭草,也可以去一些魚肉類的腥羶味吧,就像檸檬的作用般。

所以我又研究了一下迷迭香,看來會是下個拿來嘗試的目標,因為療效似乎挺符合我的需要:「歐洲人相信它可以改善衰退的記憶,並使人心情愉悅,也是極佳的消化系統補藥,可緩合惱人胃腸脹氣及消化性口臭,飲用於偏頭痛或神經痛等症狀有不錯口碑,刺激神經系統運作,加強心臟機能,改善老年衰退之記憶。增強學生記憶力,沐浴泡澡可解風濕痛,飲用其茶可促進頭皮血液循環,改善掉髮禿頭的現象,降低頭皮屑發生,孕婦不宜飲用。」對於有可能有少年癡呆症,以及頻頻掉頭髮的我,真是有莫大吸引力啊。

由 Debby 發表於 05:30 PM | 迴響 (6) | 引用

January 01, 2003

北方麵餅們

失望兩次後,這次終於吃到忠孝東路四段巷子裡的山西刀削麵。或許該感謝寒冷陰雨天氣,或許是晚了些,因此人沒那麼多,不然之前都是高朋滿座。更開心的是,不管是刀削麵或烙餅、餡餅,都很可口。

不知道為什麼,雖然我應該算是標準的南方人,可是一直偏愛北方的麵食,而不愛吃飯。

記得S姐姐剛遷居到石碇山上,有次下山來採購民生物資時,我帶她去附近的一家麵館吃我偏愛的大餅捲牛肉,她也是讚不絕口,雖然60元有些貴,因為說穿了,不過是蔥油餅包牛肉和蔥而已。記得第一次買來吃時,不禁吒舌,這價錢實在不是學生吃得起的,覺得寧可買蔥油餅回家包牛肉和蔥就好。但那餅和牛肉,真是沒話說啊。之後我和姐姐會去光顧公館金石堂斜對面的一家麵館,也有大餅捲牛肉,價錢稍便宜,但是油了些或口味稍稍遜色。那是相鄰兩家北方麵館中,比較靠近公館圓環的那一家。每次去都會點一堆,什麼烙餅、餡餅、麵啊、餃啊,我都挺愛的。

至於咱家附近的那家,姐姐說,那個老闆娘,一看就知道是所謂的「外省人」,有些snabbish。我並不想管她們是不是外省人,就算知道也不會妨礙我繼續上門光顧的意願。因為這麼多年來,每次吃到好吃的北方麵餅,其實都是所謂「外省人」做的。

包括景美女中對面那家賣牛肉和豬肉餡餅的半面店鋪,以及現在已經消失的路口北方牛肉麵,都是外省人開的。尤其是景美女中對面那家,那個老闆該是所謂的外省老兵,以前每年至少會回大陸探親一次。而餡餅也大概每年會調漲一次,本來是牛肉餡餅18元,豬肉餡餅15元,現在如果還在,不知道會是多少錢了。而第一次讓我吃到真正湯頭夠勁的牛肉麵,現在不知道搬到哪去了,以前我總會提個小鍋去買70元的大碗牛肉麵,給自己和弟弟當中餐。在十多年前,七十元的價格算偏高,但好吃地沒話可說。雖然我不吃辣,但那微辣的牛肉麵總叫我覺得過癮。之後就很少也吃到那樣湯好喝、牛肉滷地夠入味的牛肉麵了。

相對於景美女中對面那個餡餅老闆的幸運,我總要拿超市旁邊那個餡餅老伯的境遇來做個對照。那個餡餅老伯做的口味更多,好比豬肉、韭菜、紅豆等,而且尺寸大多了,更重要的是,一直都是十元。媽媽很同情他,說連成本都不夠,每次經過總會買兩三個,雖然他的手藝差了些,有點太乾太油。前幾年景氣開始不好,有些人一買就是五六個,當一餐都算便宜。每次冬天經過,看到老伯一個人坐在推車的後面搖頭打盹,忍不住擔心,那麼冷的天氣,要是一個不注意……雖然他的生意和收入明顯比不上景美女中對面的那個餡餅老闆,卻也會回大陸探親。有些懷疑他這樣平時要怎麼維持生活。這一兩年沒見到他的蹤影,不知道是不是……

偶爾會聽到有人說,別去買那家,因為那些「外省人」會把錢拿去「匪區」。我總不解,要不是他們的原鄉不同,否則我們怎麼能吃到這樣口味不同的食物呢?而且滿街的異國餐廳,還有中東的沙威瑪、東南亞的各式小吃攤,說不定那些老闆們也會把錢拿回遠在異國的家鄉,但為何從來都不會有人這樣說?是不是太雙重標準了些?更何況,從全球資金的角度來看,那些第一世界掌控的連鎖企業,好比唱片業、電影院等娛樂事業,不知道把多少「台資」弄出境,大家還不是看得很開心,有必要這樣充滿民族主義的情緒嗎?

我總覺得,只有那些原鄉在北方的外省人,會把麵條弄得那樣厚實又夠Q夠帶勁,餅能弄到皮厚薄剛好,汁多味美。雖然南方的糕餅也有可觀之處,但麵類就是沒那麼帶勁,那些機器做出來的麵條更別提了。尤其每次看「大陸尋奇」節目,看到那些北方人怎麼把一團麵糰變成麵條,總覺得神奇。光是看他們甩麵條、燙麵、加了一些佐料料理,熱煙冒出來,哇!在電視機前,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看他們的料理,好像很簡單,但自己永遠做不出那樣的口味,就知道烹調是項大學問。

由 Debby 發表於 11:08 PM | 迴響 (0) | 引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