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09, 2021

美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與社群媒體

自從川普敗選以來,始終不認輸,總是在Twitter上罵民主黨,說他贏得選舉,但他的選舉官司一直輸,都是因為毫無證據。罵完民主黨的外人了,他開始怪罪共和黨內沒有跟他聯手一心把下任總統搶回來的人,完全不管疫情。美國在11月3日有938萬人染疫,23萬人死亡。到2021年1月6日,暴增成2130萬人染疫,36萬人死亡。在喬治亞州補選前,他甚至壓迫喬治亞州州務卿,認定喬州選舉有弊端,要求對方找出1萬1,780張選票給他。這電話錄音顯然是喬州由紅翻藍的關鍵,然而,喬州翻藍日,川普送給全美國人最震驚的一天:他叫群眾進國會暴動!川普說他會跟支持者一起走到國會去,但他沒有,他自己坐車回白宮躲著和家人興奮地看好戲

憤怒的民眾如我,想到川普最喜歡在Twitter解雇霸凌別人,所以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封鎖他的社交帳號!」他可不是第一次在Twitter發這種恐怖主義的言論,之前他因為密西根州長Gretchen Whitmer跟他有不同的防疫做法,於是要他的群眾解放密西根,這導致他的群眾策畫在大選前綁架Whitmer,所幸警方及早發現,阻止川粉犯案。當時Whitmer就說川普在煽動國內的恐怖主義

川普當然否認,他當時twitter道:「我絕對不允許任何極端暴力。我會以你們的總統捍衛所有的美國人,即使是那些反對和攻擊我的。」在川普號召群眾進國會後,被川普在twitter上罵的副總統潘斯要是回頭看到這段話,不知做何感想?他和國會議員看到帶槍的川粉衝進國會,而警察擋不住時,是否有彷彿生在第三世界或極權國家、馬上要被政敵殺掉的命在旦夕危機感?而這種危機居然是因為他不同意跟川普沆瀣一氣,丟掉選票,用非法的方式贏得選舉。這怎麼能是發生在美國的事?

而川普那種反反覆覆、變化無常、毫不負責的說話態度和方式,被認定是「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讓人搞不清他說的何者是真何者是假,以為自己沒了判斷力。有本書就叫「美國的煤氣燈效應:為何我們喜歡被川普騙」。川普最愛騙人的地方,當然就是社群媒體,尤其是Twitter了。

由於暴動,先是拜登出來要求川普出面制止,其他前總統也陸續發言譴責這樣的暴力行為。始作俑者川普一開始twitter的話是:「我要求在國會的各位保持和平。非暴力!記得,我們是強調法律和秩序的政黨,尊重法律和我們的民主黨人。謝謝!」誰信!他們帶細繩、手銬衝進去了,和平抗議需要這些嗎?而且川普要他們進國會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用人多勢眾,甚至暴動來施壓國會議員,企圖推翻選舉人團的投票結果嗎?川普此舉讓共和黨和美國變成全世界矚目的笑話。可悲的是,那群暴民很多都戴著紅色的MAGA帽子,他們完全沒讓美國更偉大,而是再次讓世界看輕美國。他們同時傷害的,是那些和美國一樣採行民主制度的國家,他們讓世人懷疑民主制度的價值。

讓人想問的是,這些群眾哪裡來的?川普何時號召他們的?華盛頓特區是全美僅有超過九成投民主黨的地方,當地的川粉雖有但不多,不少參與暴動的川粉都是外來的,目前被揭露的至少有加州、亞利桑那州和佛州來的。媒體發現,那些川粉甚至有巴士事先從不同地點載往華盛頓DC,這件事是預謀的

幾小時後,社群媒體開始動作。先是Twitter封鎖川普帳號12小時,再來是YouTube撤除川普煽動和不實言論的影片,然後是臉書和IG封他帳號24小時。不過,川粉幾個月前早就開始從Twitter、臉書等移往Parler、MeWe等新的極右社群媒體,那邊不審核言論,也不管制種族歧視言論。據路透社等媒體報導,這些極右社群媒體有俄國勢力介入;此外,美國情報單位在去年二月就發現俄國企圖干預美國大選,想讓川普再次當選。Parlertakes因此要大家不用為了加入Parler看川粉在談論什麼而冒險把隱私洩漏給俄國,他會把parler上的動態貼到twitter讓大家看。

然而,暴民對國會的破壞太大,不只震驚全美,同時震驚全世界。當天就死了四個川粉,最先被知道的,是從加州聖地牙哥去的退役軍人女性,後來事發照片、影片陸續流出,她是和其他人攻破國會封鎖線時,被警察開槍打中的。之後又傳出一名警察死亡,是被暴民打死的(警告:影片極端暴力)。其他流出的照片和影片,包括國會一片狼藉;有人在國會偷東西;有號稱公民記者的人拍了眾院發言人Nancy Pelosi的電腦畫面發到自己的twitter,曝光她的電郵;還有人坐在Pelosi的辦公椅,把腳翹到桌上,然後留下一個25分錢的硬幣,拿走一個國會信封當紀念品,還留下一張可惡的字條等。由於這些川粉暴徒跟川普一樣不戴口罩,以及他們使用的Parler跟他們當中許多人討厭的中國大陸app一樣,需要實名認證,要上傳身分證才能通過認證,相信警察很快就會逮捕那些人。

在警察用催淚瓦斯等驅逐暴徒後,潘斯和國會議員回到國會,連夜開票,終於在凌晨三點四十分確認拜登當選下一屆總統。大眾看到潘斯和川普切割,隨之而來的期待是,他是否能用憲法第25號修正案讓川普在剩下的十幾天失去總統的權力?社群媒體甚至有人貼出類似競選期的圖案:「潘斯總統:01/09/2021-01/19/2021」。川普身邊有些人因為這個事件,表示看不下去辭職了,包括惡名昭彰的教育部長,不過那引來更多憤怒,因為她逃避掉和潘斯等一起用第25號憲法修正案拿掉川普總統權力的責任。只是,目前潘斯沒打算那樣做。

國會暴力後的第二天,社群媒體封鎖擴大。臉書和IG說川普在他總統任期內都不能再用了,Twitter永久封鎖川普的帳號。而極右的社群媒體這回終於被盯上了,Google和蘋果都要把Parler從app裡下架。川粉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現在又在移動了,我的川粉臉友已經在號召他們的紅色夥伴移往另一個社群媒體,就是Tesla老闆馬斯克推薦的signal

國會暴動後,即使全美都譴責,但川粉並不以為意。令人害怕的是,川普猶如邪教教主,他底下有一群把「不要讓川普不開心」當使命的追隨者,自願當他的鷹爪,誰讓川普不開心,他們就去找誰麻煩,他們跟川普一樣沒有是非。共和黨的南卡參議員Lindsey Graham經過暴動一事,再也受不了,跟川普切割。在國會確認拜登當選後,他在要回家的機場,遭到大批川粉包圍和辱罵,是靠警察保護才得以脫身。

對我們這些念社會科學的人來說,美國的今日完全超乎想像。完美的政治制度不存在,但民主制度在所有政治制度裡,是許多人追求和給予最高評價的。美國建國兩百多年來,沒有人會想到有天美國的政治會被社群媒體大大的改變。社群媒體讓昔日高高在上的總統、名人、明星輕易地接觸到一般人,可以享受群眾的稱讚、追隨,甚至信仰。美國的建國元老和先驅先烈都無從想像這一天,更難想像後世有人可以耽溺這樣的社群媒體,失去該有的分寸和準則,導致國家陷入危機,讓民主變成災難。很多人認為,這次近似政變的國會暴動比水門案還糟糕。問題是,尼克森還願意在別人勸說後自動下台,川普是不可能自己下台的。他一開始恐怕連選輸都沒下台的打算,要不是Twitter帳號被關,反對聲浪巨大,黨內越來越多人跟他切割,他大概不會在昨天發表近似敗選宣言的談話。

當然,Twitter和臉書是該負責,正如英國獨立報所說,他們手上沾了血希拉蕊早在2016年就說川普應該關掉Twitter,因為他老是在上頭發歧視等讓人無法忍受的言論。Twitter加註警語,甚至讓他的某些言論消失是去年左右的事,他亂七八糟的言論都擾亂美國幾年了?臉書更難逃避責任,2016年俄國干擾美國大選,就是利用劍橋分析獲得的臉書資料。臉書的演算法決定使用者如何接受訊息,會收到哪些訊息,都大大地改變使用者的認知和政治決定。美國近十年的民主的確是被社群媒體改變的。

密西根州長Whitmer在這件事後說:「言語是會產生後果的。我們有個總統煽動暴力,鼓勵暴力且為其找藉口;這個人之前威脅要殺我,然後用Twitter說他是好人,我應該跟他協商。而共和黨沒有一個人站起來說:『恐怖主義是不被允許的。』如今我們終於看到一些人站起來,我為此感到欣慰,因為不管我、佛奇、喬州州務卿或我們整個國會被當作攻擊的箭靶,都是錯的。這是反美的,而這些攻擊的人需要負責。」她最重要的話是,「你不能先火上加油,然後再提水救火,接著假裝從頭到尾你都是對的。沒有人會買帳。我們對領導者要有高標準。」這讓我想到,川普在2016年選前就說過,就算他在紐約第五大道殺了人,也不會損失任何選票,總是會有人支持他。他的逃漏稅、非禮女性等醜聞爆發,他都無所謂,即使發生這樣令人震驚的國會暴動,對他似乎也無傷,他都不需要負責,他甚至可以在下台前特赦他自己。川普毫無羞恥心和道德,也不守法,這樣的人當總統,根本就是禍害。他不斷秀下限,每次我們已經覺得他夠無恥了,沒想到他之後還會做出更無恥的事。這四年實在讓人太辛苦了。

國會暴力發生後,我除了擔心動亂是否會擴大,同時想到,此際中共一定會嘲笑美式民主。果不其然,央視評論講得刀刀見血。

此刻期待人們能錯誤中修正和學習,展現民主制度的自我修復能力。希望美國能夠有多一點充滿道德勇氣的領導者和人民,以驅散川普這樣的惡棍,早點度過這個難關。


由 Debby 發表於 01:28 AM | 迴響 (0)

November 07, 2020

2020年的第一道曙光

從星期二開始,接連好幾天都看選情看到凌晨,我和很多人一樣,長時間盯著美國地圖看個不停。這些天睡前總是想著,第二天應該會看到喬治亞州、內華達州、賓州和亞利桑那等變成真正的藍色吧,因為根據美聯社AP的地圖,拜登只要再六票選舉人票就到達當選門檻了。但這次通訊票太多,開票速度異常緩慢,三不五時查看內華達州開票的百分比,總覺得沒什麼進展。一天前終於在睡前看到紐約時報在臉書發出拜登的票數已在喬治亞州超越川普,雖然訊息才發不久,但已經好多人按讚,我看到有歐洲人和非洲人留言說他們鬆了一口氣,美國人開心地紛紛道謝。我也鬆了一口氣去睡覺了。

等待塵埃落定前,收到學長的訊息,說美國開票開好久。我跟他說,記得高爾布希那次嗎?台灣後來報導布希當選時,我下巴都掉下來了。那次花了五週。不過這次是比往常久啦。

我有天也忍不住在Google上輸入"Why Nevada",我還沒輸完,後面自動出現"is so slow"之類的,讓我覺得好笑。之後果然看到一些好笑的影片、梗圖和文章;以往動畫電影「動物方城市(Zootopia)」裡動作很慢的樹獺是監理處(DMV)職員,這會被當作是內華達州的計票人員。不過,我後來想到,加州州長紐森在選後說,加州可能要開到下週二。我於是看了一下,加州當時才開不到七成的票,比內華達和亞利桑那州慢多了。由於一開票,西岸三州就自動分給民主黨,所以大家都沒注意到人最多的加州實際開票很慢,只注意那些開票較慢的搖擺州。不然那些搞笑梗圖和影片都標成加州了。

我期待好多天的消息,終於在今天中午前出現。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最先在早上11:24預測拜登當選的是CNN,接著是NBC、CBS、MSNBC和ABC等媒體都相繼預測報導拜登當選,再來是美聯社AP在11:26也放出消息,往常最親近川普的福斯新聞則稍晚在11:40也跟著做出相同的報導。紙媒的華盛頓郵報則是在11:34報導此訊息。

今天我看到一些不了解美國媒體和政治的台灣人在臉書抗議美國媒體說誰當選,而不是中選會之類機構。這些人沒搞懂的是,美國沒有「中選會」,而媒體做的是「預測」,但他們的預測背後,是由政治專家、研究者和統計專家組成的「決策台(decision desks)」經過統計資料分析來做最後的決策。美聯社和福斯新聞這次都比其他媒體早把亞利桑那州的選舉人團票算到拜登的票裡,所以我們前幾天在不同新聞網站看大選結果時,會有票數上的差異。福斯新聞此舉引起川普陣營和支持者的不滿,使得福斯的「決策台」主管Arnon Mishkin被攻擊得像蜂窩一樣,不得不親上螢幕接受訪問,解釋自己的專業見解。

回顧福斯新聞在2012年歐巴馬與羅姆尼競選總統時,在兩方都在俄亥俄州都拿到49%的普選票的狀況下,認定歐巴馬在俄亥俄州勝出,引起當時的共和黨來賓Karl Rove不滿。福斯記者梅根因此從攝影棚走一段長長的路到「決策台」的辦公室去問他們的看法,專家表示幾乎百分之百確認歐巴馬拿到俄亥俄州。在畫面裡,我們可以看到福斯的決策桌至少有十人。由於媒體預測攸關媒體信譽和可信度,他們對何時向公眾發布他們的預測,必須要很謹慎。但跟各國元首賀電一樣,他們也不能太慢,不然可能會被猜測能力輸人一節,或有什麼心結之類。

當拜登勝選的消息傳來時,我們彷彿在2020的黑暗中看到第一道曙光,即使疫情正開始加劇,本縣學校秋天開學後,就有36個學生染疫。晚上聽到拜登說要召集醫生和科學家研擬新冠對策,我們感覺美國明年一月多以後會有救了。我們也非常認同非裔CNN新聞評論員Van Jones今天說的:「今天感覺當父母比較容易,當爸爸比較容易,可以告訴孩子,人格很重要,當好人很重要,說實話很重要。對很多人來說,也感覺輕鬆點。如果你是穆斯林,不必擔心總統不喜歡你就把你趕走;如果你是移民,不必擔心總統不分青紅皂白把你的寶寶搶走,然後驅逐夢想生。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覺得很痛苦,感覺不能呼吸,不只是弗洛伊德。每天早上起來看到那些推特,你都會擔心被人歧視,你擔心小孩和姊妹被人講難聽的話、被刁難。你要花很大的力氣使自己感到平靜。如今這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我們終於可以平靜,可以重新開始。國家的人格很重要,當個好人很重要。我希望我的兒子能看看,你可以用很隨便廉價的方式來做事,但你終究會咎由自取。對那些感到失落的人,我感到抱歉。但對很多人來說,今天是個好日子。」

四年前,當川普以拿到多數選舉人團票當選時,我曾寫過:「從2000年開始,台灣和美國的選舉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對應。當台灣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當選時,美國就是共和黨候選人當選。當台灣是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當選時,美國就是民主黨候選人當選。台灣最近的大選是民進黨候選人當選,所以,其實我們不要太意外,美國就會變成共和黨執政。這奇妙的對應,不知何時會打破?」這次終於打破這個對應,從明年一月開始,台灣的民進黨就要開始跟美國的民主黨交往了。這幾個月看台灣的媒體和網路言論,深感多數台灣人對民主黨認識不多。如今拜登已經確定當選,台灣有些政治學者和網民仍發表對民主黨負面的言論,我想這些對台灣並無助益。如果台灣押錯邊又不知急轉彎,未來不但對美政策受到影響,對中政策勢必也要轉變。

美國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讓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然而,美國對台灣經濟的貢獻仍可觀。疫情期間,電子業、腳踏車和健身器材等產業在美國仍有斬獲。但台灣的外銷並不只有這幾項。四月時,有記者提到,台灣有紡織業者幾貨櫃的衣服好不容易到了美國,美國的J. Crew因疫情宣告倒閉,最後折價買下那幾貨櫃的衣服。這樣的業者恐怕不只一家。若美國經濟因疫情好不了,台灣經濟勢必受到影響。所以拜登當選,對台灣是有好處,希望台灣能夠正面面對。


由 Debby 發表於 11:43 PM | 迴響 (0)

November 02, 2020

2020大選前記事

自從有美國投票權以來,由於當初不知怎麼登記到通訊投票,所以我一直都是收到通訊投票。但在美國投票,是件非常耗時費力的事,因為每次要投的項目太多,光是要搞清楚各項公投的內容、各個地方選舉候選人的背景和立場,往往都要花費不少時間。像我這種有長久抱佛腳歷史的人,以往總是在大選前兩天才開夜車讀厚厚的投票指南,然後上網查相關資料,把要投的選項先畫在薄薄的投票資訊本上,因為上頭印有跟選票一模一樣的內容,讓要去投票所投票的人,可以帶這本去投票所投票。既然我已經收到選票,就再把要投的項目畫到選票上,就可以寄出。但是我總是太晚完成,所以我往往在投票日當天拿去投票所。

這次在收到選票前就看到美國郵政經費不足、郵遞速度緩慢的消息,所以九月多就趕緊寄一個包裹回台灣給我弟,以免之後干擾選票寄送時程,同時也支持一下美國郵局,畢竟國際包裹的郵資並不便宜。

十月初新聞說選票寄出後不久,我們家的選票就全寄到了,讓我們鬆口氣。我本來抱著雄心壯志,想要破除惡習,早點寄出選票,可是一看到說明公投和列出地方選舉候選人政見的那本選舉指南從封面到封底有112頁,我又發懶了。在美國投個票還真是累人,不禁想起我的碩士論文引用文獻的某一段話。每到這種時候就很想把選舉指南丟到一邊放棄,但是想到研究所老師說過的話,就只好繼續拿起來讀。

讀那些公投內容時,其實還是有疑惑。到底哪些公投是過了就會執行,哪些公投則還要通過其他關卡才有效?2018年時,加州有個公投是全年採日光節約時間,我雖然傾向全年採標準時間,但不要換時間總比每半年換一次時間好,所以我投了贊成票,最後那個公投案也過了,可是到2020年,我們依舊在每半年換時間中度過。這週我們剛調回正常時間,傍晚五點就天黑,我又進入一種看到天黑就鬱悶的狀態,再加上前所未有緊繃的大選,我覺得我都要失語了。

這次因為沒有投票所,所以不郵寄的話,可以投到各地的投票箱裡。我們這裡的投票箱就設在消防隊旁。千萬不能看到有投票箱就去丟,因為三週前新聞提到,共和黨在加州一些地方設置未經授權的假投票箱。要是投到他們的投票箱,選票下場不妙。有人在新聞下嘲笑共和黨,專門搞這種不入流的伎倆,難怪總是輸掉加州。

我在大選前六天才把選票丟到投票箱,過了兩天才收到通知說選票收到了。第二天還沒收到通知時,我家的緊張大師要我打電話去問。我很疑惑地反問:「我手上和他們手上都沒選票,能問什麼?」好在第三天就收到通知了。而緊張大師早我十天送出選票,當天就接到通知說收到了。越晚送出的選票果然越會碰到塞車,不過我總是順利送出了。

昨天送小孩去上網球課後,在鄰城的私立大學內走走。有輛車突如其來在我旁邊停下,女車主降下車窗問我:「這是去投票箱的路嗎?」然而,我完全沒注意那一帶有投票箱,幫不上忙。看著遠去的車子,想到我們家附近的那個投票箱的尺寸,希望趕著在最後這兩天送出選票的人,都能把選票塞進投票箱裡。

明天預計會是整天看新聞的日子,所以今天就趕緊出門去採買。當我在Trader Joe's貨架前,發現有機漢堡肉賣光了,有機超大蛋也沒了,最誇張的是義大利麵區七成的東西都消失,我不禁懷疑美國人又開始囤貨了。我本來想買細扁麵(Linguine),但是TJ和Albertson's都沒有,這讓人有些費解,大家都比較愛細扁麵嗎?我不想買的圓直麵(Spaghetti)倒是兩間店都有。衛生紙和麵粉目前倒是沒缺。

有位川普支持者跟我說,沉默的多數是支持川普的。然而,這些天常看到川普的支持者開著插著許多顯眼旗幟的卡車或貨車,或者一群人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陸橋上揮舞國旗且發出鼓譟的聲音(傍晚時間車流量多時,只聽到一輛車按喇叭回應),並不覺得川普支持者沉默。這週我們就會知道,誰的支持者是沉默的。

由 Debby 發表於 11:04 PM | 迴響 (0)

September 18, 2020

野火與怒火

自從疫情以來,我最怕的事就是野火。2018年那次讓加州許多人被迫撤離的野火,至今想來還餘悸猶存。現在有這種高度傳染力的疫情,供人避難的疏散中心會不會變成一種染疫中心,想到就頭皮發麻。但若到處都是野火,能逃去哪?兩年前那次,很多人到處都找不到旅館,只能在路上草草過夜,一點都不安全,沒人知道野火蔓燒的速度有多快。

然而,今年的野火季來得特別早。八月北加就燒得很慘。看著新聞,我感覺生活進入一種半停擺狀態,因為今年天氣一熱,加州必定有野火,必須三不五時察看確認本地安全才行,空氣嚴重污染是後話。目前已知起火原因有人為縱火,也有人為疏失造成的火災。最蠢的一樁莫過於有對夫婦在寶寶性別揭露派對施放煙火導致的El Dorado Fire,造成大火延燒一萬四千多畝,多棟房屋燒毀,許多民眾被迫撤離家園,甚至有名消防隊員死亡。這不是第一次寶寶性別揭露派對肇禍導致野火,2017年類似的派對導致亞利桑那州燒毀四萬七千畝地的野火。所以寶寶性別揭露派對的創始人Jenna Karvunidis去年說她後悔了,今年九月則說,「不要用燒毀東西的方式告訴大家你的小孩有沒有陰莖,因為除了你,沒人在乎!」她是洛杉磯居民,也受野火影響。

我因為看了新聞,才知道有這派對的存在。原來這是2008年透過社群媒體創造出來的派對,主人是懷孕待產的準媽媽,一開始似乎是用切開蛋糕,看內側切面是藍色或粉紅色,來告知賓客寶寶的性別,後來花招就越來越多,其一就是施放煙火。顯然我們家的人不像美國人那樣喜歡派對,所以對這一無所知。而且這個時候還開派對,我對美國人真的不能理解,群聚明明就是增加染疫的風險。而且他們難道不知道天乾物燥,要小心任何跟有火有關的東西嗎?我跟小P一起看了性別揭露派對肇禍的新聞後,他說:「跟這麼笨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國家,我感覺很不安全。」

然而,那對造成El Dorado Fire的夫婦不見得是最笨的,還有一個超笨的讓我們覺得更不安全,而且他掌握很大的權力,同時又聽不進任何專家的話。在加州遭逢疫情和野火,受苦受難後,整天用twitter發表一堆垃圾的總統對加州人一點關切都沒有。有天他終於發表意見了,他後來在賓州時用「先知」的語氣說,他早就說加州應該要管理森林,要掃落葉。類似的話,他在2018年11月中就講過了,不但引起加州人的憤怒,連外國人都來嘲笑川普。我當時就在美國某媒體的臉書新聞串裡,看到一個芬蘭人說:「他的評論在我的國家增添許多笑料。我們不掃森林的,平均每個芬蘭人可以分到五千棵樹。芬蘭人為此做了許多梗圖,這張是我的最愛,原始的畫是畫家Eero Jarnefelt在1893年畫的。」我當時把那張圖存下來了,但畢竟是別人的梗圖,不方便分享,就是畫面右前方那個衣著襤褸、戴帽子掃落葉的人的頭部被人用PS成川普。看到他又拿這種話來攻擊加州,我氣得把這圖找出來看,看到氣笑了,心裡還是很苦。

這當然不是我第一次在美國媒體的臉書看到外國人來笑美國。今年川普說可以注射消毒水後,有個英國媽媽在某美國媒體新聞下留言說,她四歲的兒子看了新聞驚呼,那會死人的!怎麼可以這樣說。對啊,偉大的美國總統就是這樣告訴人民的,還真的有人聽,今年四月因為不正確使用消毒劑而中毒的人因此激增。這是一個只有31.5%的人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國家啊。他在前半年講的荒唐話當然不僅於此,有個澳洲人也跑到美國新聞臉書頁留言說,每天都要看川普講甚麼來笑一笑。做為在美國生活的人,我真的笑不出來。這個總統讓美國變成世界的笑柄,而不是讓美國變得偉大。他說的話做的事,如果歷任總統有靈,應該都會從棺材裡跳出來指責他吧。

話說加州有三千三百萬畝森林地,其中57%歸聯邦管,州和地方政府管3%,剩下40%是私有地。如果要歸咎森林,那聯邦要負最大責任,最該負責的當然是川普,他上台後砍了一堆該花的預算,導致森林管理出問題,公衛防疫也出問題,現在野火問題也無計可施。這還沒提他老跟CDC唱反調,反對戴口罩,導致全美一堆女凱倫(Karen)和男舔鼠人(rat-licker),導致疫情仍無法控制,還增添許多社會問題和對立。

他前幾天到了加州,見過州長和專家,仍堅持他那一套,跟許多共和黨人一樣,否認全球暖化,別忘了他是主導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人。更氣人的是,他嘲笑州長和專家的「全球暖化說」後說,天氣會變涼。

問題是,現在才九月中,2018年那次最恐怖的野火是十一月的事,一直弄到差不多十二月底才控制下來,多少人失去他們的家和過去經營的一切。以前十月中以後天氣的確就變涼了,但最近幾年氣候變得越來越無法預測,越接近年底,我們對野火有無限恐懼,野火期的起點和終點在哪,沒人知道,因為現在氣候越來越難預測,野火期被推長了。而他只是毫不在乎地說,「天氣會變涼」!在天涼之前,我們要怎麼辦?這人是地獄來的使者吧!一堆錯誤的政策,讓美國人白白送命。

每次看了新聞,我的怒火就比野火還要炙熱。難怪「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在過去175年都沒幫任何總統候選人背書,這次要幫拜登背書。被這種眼中沒有科學,也沒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統治,我感覺我們的生命隨時都有危險。偏偏他還想學普丁連任兩次,恐怖至極!

最近經常無端想起那些由盛轉衰的國家和朝代,或許我該找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來看,看看能不能從閱讀中找到一點生存指南。

由 Debby 發表於 12:11 AM | 迴響 (0)

November 08, 2016

台灣和美國是命運交織的??

從2000年開始,台灣和美國的選舉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對應。

當台灣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當選時,美國就是共和黨候選人當選。當台灣是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當選時,美國就是民主黨候選人當選。台灣最近的大選是民進黨候選人當選,所以,其實我們不要太意外,美國就會變成共和黨執政。

這或許可以說明,為何很多支持民進黨的台灣人,移民到美國後,變成支持共和黨。但令我想不透的是,為何中國大陸來的移民,也支持共和黨?這兩邊在台海立場如此相對的陣營,到了美國居然會變成立場一致。

不管如何,台灣和美國的確有命運交織的狀況。只是,目前這位即將勝出的總統候選人,對亞洲事務既排斥又陌生,對台灣恐怕不會多友善,所以台美稱不上伴侶,甚至連朋友恐怕都稱不上。只能確定的是,這十六年來,從台灣大選結果,可以預測美國大選結果。

這奇妙的台美大選對應,不知何時會打破?

由 Debby 發表於 09:18 PM | 迴響 (0)

October 16, 2016

沒當上總統的Evita

今天看了高中時就想看的Evita音樂劇,在美國出現女總統候選人時,看這種反挫的東西,特別有意思。

這齣劇把Eva Peron描寫成一個靠著睡男人,走上權力之路的女人。問題是,這條路真可行嗎?當Eva和Juan Peron結婚時,前者26歲,後者是50歲經歷過多次政爭的老狐狸,他有可能讓她予取予求嗎?

紐約時報有篇文章說,當Eva生病後,Juan Peron曾秘密地找來紐約的醫生,驗出Eva得的是子宮頸癌(他的第一任妻子同樣死於此病),但他沒跟她說,因為他正在選總統,由於她的濟貧扶弱,成為他最好的助選員。於是Eva到死都不知道她得的是子宮頸癌,得年不過33。所以,誰利用誰,很難說。也許Juan利用Eva的程度比較多。

Evan死後,Juan Peron又恢復成那個專找十幾歲少女當情婦的怪老伯。他60歲時,娶了30歲的夜總會歌手Isabel,後來就成為繼任他未完第三任總統任期的Isabel Peron。

Isabel Peron目前81歲,住在西班牙。她是全世界第一位女總統,雖然是靠著繼位而當上的。在沒有丈夫的支持下,在軍事政變頻繁的南美洲,她能當兩年多的總統,應該是比Eva厲害的角色。不過她在阿根廷的聲名比Eva差,因為她的總統任內不乏暗殺的事件,她和其他拉丁美洲政治領袖一樣,手上沾過血。可能是因為她還活著的關係,她的真人真事還沒被改編。

美國人看Juan Peron,覺得南美洲雖是天主教區,但跟美國不同,似乎不在意總統候選人有情婦,至少在選舉結果上沒反應出來,Juan Peron可以選上三次。但我懷疑,在沒有真正民主的狀況下,當時投票結果是否真實,恐怕跟我們這些外國人想的有出入。

反觀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結婚記錄一直被關注。唯一有離婚記錄的雷根,在他自己的雷根圖書館裡,完全抹去他有過第一段婚姻的紀錄,即使大明星前妻珍惠曼幫他生了一兒一女。我們只能看到他刻意塑造的,他和南西的鶼鰈情深。這次總統大選,雖然結三次婚的川普能成為總統候選人,但不表示,柯林頓太太離婚之後,還能在總統候選人列拿到一席之地。

這世界就是對女人特別挑剔,就算女人當總統了,也一樣。

由 Debby 發表於 11:54 PM | 迴響 (0)

October 06, 2015

中美洲的中國醫生

最近常在洗碗時用手機聽播客(podcast),因為台灣的播客很少,所以要聽中文播客的話,不是聽中國大陸的,就是聽香港的。有天偶然聽「旅途——不可思議」時,居然出現令我精神一振的內容。這個播客是一位中國大陸男性談他在中美洲的經歷。

從6:45開始,他說他在雨林裡待了一段時間,有一次碰到一位老人跟他說,「你是中國人嗎?」老人特別興奮地說,當地見過最好的醫生,就是中國人。老人還拉著他的手,豎著大拇指說:「中國醫生厲害!中國醫生質量(註)特別特別好!」他聽了很訝異,因為中國和宏都拉斯並沒建交,也沒聽過中國派過醫生去宏都拉斯。

我很快就猜到是怎麼一回事。

他繼續說,過一陣子,他恍然大悟,他們說「中國醫生」,其實是「台灣醫生」。因為台灣和中美洲國家有邦交,也派過醫療團隊到中美洲幫助。所以台灣做過的許多好事,讓他這個不該冒領功勞的人沾到不少光,因為他在當地一說到自己是中國人,當地人都會因為曾經台灣醫生的功勞,而對他特別親熱。

聽到這突然有感,也許很多人覺得台灣與小國的邦交不過是送錢而已,但對那些貧窮國家的人來說,台灣的確給他們難以忘懷的援助。或許這也是為台灣積福的方式,即使台灣人民並沒感受或理解到那些無名英雄做的事。

為了避免邦交國的人民誤會,也許台灣的醫療或志工團以後得好好宣傳ROC TAIWAN,才不會讓人搞混。ROC和PRC雖然都有C,可是此C非彼C,兩C有很大差異。

另外,台灣醫生素質比中國大陸醫生好,無庸置疑。台灣最好的學生才能念醫科,中國大陸的情形並非如此,他們最好的學生念的是工科。


註:這是中國大陸人的用詞,台灣人會說「素質」

由 Debby 發表於 08:42 PM | 迴響 (0)

March 24, 2014

外國和尚念了甚麼經?

天下今天進一步在針對「林孟潔:服貿協議的草率令人震驚──剛與馬總統會面的倫敦政經學院教授Christopher Hughes談話側記」一文所刊登的道歉啟事裡,補上Christopher Hughes教授回信全文。

他提到:" I do not recall using the term ‘shocked by it hasty’ (林文中『為其草率感到相當震驚』的字面直譯) when talking about the STA and I do not think I would have used that term, given that I know that the STA was being discussed when I visited Taiwan last summer - so that is not really ‘hasty’. "

以及 "Miss Lin begins the article by implying that I was embarrassed to have a photograph taken of myself shaking hands with President Ma Ying-jeou during my visit to Taiwan in February. This is a misunderstanding that has arisen from the fact that I began my discussion with Miss Lin by asking her if she thought it would be appropriate for an academic to have such a photograph posted on the internet. My own concern about such a photograph is that it could be seen as incompatible with my position as an independent academic whose role is to observe and analyse events and not to be seen to be taking sides in any political dispute. "

這讓我想起,去年初Noam Chomsky被反旺中學生林庭安要求拿「反媒體壟斷/ 拒絕中國黑手/ 捍衛新聞自由/ 我在MIT守護台灣」拍照。事後台灣出身的澳門大學學者劉世鼎去信詢問,Noam Chomsky的回應是:

"Thanks for the interesting comments, which go far beyond anything I know about. I also don’t recall a placard referring to “Chinese manipulation.” What I was shown, and held, didn’t go beyond media monopoly and freedom of press. I hope that interpretations don’t go beyond that."

為什麼這兩個人事後被詢問之前與台灣學生的對話,都出現記不得那重要且爭議部分的狀況?是他們年紀大了(尤其是Chomsky),該吃銀杏增強記憶力,或者出現碰到金光黨的症狀,還是真的沒有那部分的對話?

事後中天新聞也去採訪過Chomsky。由於第一次播出的片段翻譯有問題,以下的影片是中天第二次改掉翻譯重播的:

Noam Chomsky是何等有名的學者,台灣做學術研究的,應該很多都知道他。他那張反中相片應該讓很多人震驚,就算不是在澳門的劉世鼎寫第一封信,也會有別人寫信確認。總之,他後來說了:I've heard about this from many sources by now.
We were all apparently misled. The young woman who asked me to take the photo informed me, and apparently others, that the poster called for free speech and opposed monopolies, nothing more, nothing about China. That's already been clarified to press and TV in Taiwan."

中國時報一直想採訪林庭安,但她不受訪。她拿到美國三位學者反中相片的消息最早由豬油時報批露,劉世鼎公布Chomsky信件後,仍由豬油時報刊出她的回應:

美知名學者 聲援台灣反媒體壟斷(2013-1-7)
MIT學者被誤導支持反媒壟?/研究生秀郵件駁澳門學者(2013-1-30)

有人點開她列印的電子郵件相片,從上面的日期,懷疑這封信是見面後才寫的

Chomsky說他的好朋友Ned Block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拍過類似照片。其實林庭安還拍了Steven Gross的照片。可惜後面這兩位學者在台灣名氣不大,没人寫信去詢問、幫忙澄清反中形象。林庭安的網頁上的社運部分也沒提這兩個人。

事隔這麼久,我們也很難繼續追查下去,但是Chomsky在中天新聞裡講了一段話:"I wouldn't take part in anti-China or pro-China campaign, either. It's not my business. That's where Taiwanese to figure out."他很清楚地表明立場:「我不會加入反中國或親中國的陣營。這跟我無關,這是台灣人民自己應該搞清楚的。」

這就像Christopher Hughes跟林孟潔在課業諮詢時間中所說的:"I’m not from Taiwan, you know…you know more about Taiwan."國際潮流從民族自決走向主權在民,不管是台灣問題、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既然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家事務都應該由中華民國人民自行決定、解決,不要老是找這些外來的和尚。他們也許有意見,但那應該僅讓我們參考,而不是影響我們的決定,畢竟他們也有不同的利益考量。

選舉時對內充滿台灣種族主義,動輒排除異己,同時對外告洋狀、利用國際輿論的力量打擊執政黨影響政局是民進黨常做的事。2011年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白樂崎連同一批歐美學者寫的「致馬總統的公開信」,在形同民進黨黨報的豬油時報及Taipei Times發表,也很難辨真偽。可惜當時沒人想到要一一去信詢問,說不定除了前幾個當過官的,其他學者也出現跟Christopher Hughes和Noam Chomsky被詢問後的回應:"I do not recall..."

台灣人實在太喜歡外來的和尚了,好像什麼事都要外人來肯定才覺得行;被外人否定的時候,就從朝野到媒體都慌亂。其實好的學者用詞都很謹慎,態度也很謙虛,對於自己不熟悉的事務不會隨便發表意 見,他們不會希望因為自己一時的輕忽,砸了獨立研究的專業學者身分。如果Noam Chomsky被其他人詢問後,表示知道看板上頭的全部中文意思後,肯定他拍了那張照,還激烈抨擊旺中,我可能會瞠目結舌一陣,因為他不完全清楚這所有的脈絡,然後我會默默地把書架上所有他寫的書捐到圖書館去。碰到那種重砲型的學者,最好要注 意一下他過去的言論和立場。至於没事指指點點、擺明要下指導棋的洋學者通常別有居心,最好直接忽視。


由 Debby 發表於 10:16 AM | 迴響 (0)

March 23, 2014

對Christopher Hughes談話側記的疑問

這些天我的臉書幾乎被反服貿的消息洗版。當中有太多太多的臆測和耳語,還有很多視野狹窄、邏輯跳躍不通的文章。雖然好些人對於此次反服貿學生的資訊能力感到自豪,但是過去的經驗讓我必須退一步想:有了速度之後,必須當心的,就是資訊的正確與否。現今的媒體喜歡追求速度,即使他們有資源和能力,仍不免出錯(事實是,經常出錯)。更別說這次活動的學生有太多消息來源是匿名網站,在一個政治活動裡,有太多有心人想要藉機利用和插手,獲得利益,要如何分辨哪些是藏鏡人的黑手送出來的,根本就很困難。而且就像錯誤的新聞事後發更正啟事都不濟於事,這些錯誤的資訊一旦被吸收和理解,就只會一路錯下去。

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這次出自天下網站、超過兩萬人次點閱的「【英國特派員】林孟潔:服貿協議的草率令人震驚──剛與馬總統會面的倫敦政經學院教授Christopher Hughes談話側記 」一文。(此文已被天下取下。這個連結是web cache,可能隨時都會消失。)

因為這篇文章是媒體網站(天下)出來的,受訪者是英國著名學院的教授,從標題和導言即對服貿和馬英九有極端的譴責和輕蔑,於是立即在臉書上快速散布。

不知何故,大約一天或兩天後,天下放出英文逐字稿。和我系出同門的Zonble學長向來對媒體文章有強烈的求證精神,對照中英文版後,發現兩者有很大的出入,於是將英文逐字稿完整地翻譯成中文

另外,在臉書上有位吳統雄先生公布他向Christopher Hughes查證的結果,證實林孟潔一文幫Christopher Hughes加了很多料,因為標題和導言都是錯的,可說是無中生有:

1. 『我(Prof. Hughes)沒說服貿「草率」也沒有「震驚」』。

2. 『該文對我(Prof. Hughes)談到與馬總統會面的情況,陳述不實。』並沒有『大家都不太願意跟總統握手』的情形,事實是『其他人都很興奮』。他是考慮『學者不要被認為和政治人物走太近』,而猶豫是否要公開合照。

3. 『我(Prof. Hughes)沒有說過「我受邀至台灣的政府部門討論服貿協議」』他是因其他事到臺灣,過程中曾談到服貿,他認為政府是對『各界對服貿提出的質疑』沒有審慎回應。

天下今天因此發布道歉聲明,表示向Christopher Hughes教授與讀者道歉。

2014/03/24補記:天下於道歉啟事加上向Christopher Hughes教授查證的結果,跟吳統雄先生所說雷同,但進一步說明當時只是課業諮詢,而且未獲悉被錄音(那用錄音整裡的英文逐字稿是怎麼一回事?):
Christopher Hughes教授已回信並授權本站今日刊出信函,其回函大意為:一,該文是林小姐以交換學生的身分,透過課業諮詢時間,而非以採訪的名義進行訪談,過程中也未獲悉被錄音;二、林文對服貿協議以「為其草率感到相當震驚」,說明Christopher Hughes教授的觀點,還算符合他對於服貿協議審查過程,缺乏透明性及正當性的疑問,但他不認為自己會使用「草率」及「震驚」這些字,林文在字詞選擇上可以更謹慎精準;三、他僅是基於學術中立的角度,與林孟潔提到照片放上網是否適當,而非覺得與馬總統合照非常為難,不應被視為不尊重或不喜歡馬總統;四、他對於英文逐字稿中提到駐英代表處部份,有進一步的說明;五、過去幾年,他確實對馬政府部份施政有些批判性想法,對於服貿協議透明性也還有疑問,他的文章跟書籍將能更完整呈現他的觀點。

Zonble大概和我一樣對當初天下文末這段說明有所質疑:「此文為作者擇重點摘要與側記觀察。作者表示,由於部份教授談話內容沒有錄音,作者是憑筆記與記憶進行翻譯,並且加上作者現場觀察掌握的語氣與氣氛,因此會出現部份中文內容找不到錄音整理的英文原文,而部份錄音整理的英文原文則沒有翻成中文。」當中的「作者是憑筆記與記憶進行翻譯,並且加上作者現場觀察掌握的語氣與氣氛」就有很大的人為操縱空間。天下本身引以為傲,但也被讀者質疑的特寫寫作,就是因為這種主觀且可能是無中生有的部分,讓人難以信任。傳統新聞學講究的是客觀的事實和證據,價值判斷留給讀者處理。價值觀先行的話,很容易出問題。這篇側記出的問題就在於把訪談放進採訪者的價值框框裡,甚至畫蛇添足,違反新聞倫理和新聞專業。

吳統雄先生說:「林孟潔女士是『獨立評論@天下』的【英國特派員】,是『天下雜誌群』中,有正式職銜的最高級新聞人員。(注:就全球新聞傳統中,「特派員」位階近於總編輯。)」以往各媒體的特派員是有經驗的新聞人員,但就我看到的資料中,林孟潔是「台大歷史系/政治系四年級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訪問學生」。我滿納悶講究學歷、資歷和英文能力的天下怎會找一個大學沒畢業的學生當特派員?

不看這篇被做過手腳的標題和導言,直接看內文,有些人說很客觀,但我不覺得。我很好奇Christopher Hughes過去對台灣和中國大陸的認識來自哪些刊物、他與哪些人來往過,因為他的論述明顯導向民進黨,而且有些內容跟我們理解的有很大出入。

Christopher Hughes說:「他們說南韓已經與大陸建立貿易協定,如果我們不趕快跟進的話,我們就會被孤立。我根本不覺得這種說法站得住腳,這完全只是種政治話術,而這是馬政府從開始簽訂 ECFA 開始最主要的說法之一。在 2008 年選舉期間,馬陣營的主要宣傳內容之一,也是南韓與大陸簽訂 FTA,所以南韓更容易進入大陸市場,所以我們就會在東南亞一隅孤立。我真的不覺得這裡頭哪裡有什麼經濟考量,就只是政治話術。這種說法讓注意力從真正的問題上轉移開來,而真正的問題是台灣自己—國內事務、製造生產與研發。同時金融業也沒有被好好改善。

我想,如果你好好看待這些問題,台灣已經有很多優勢。這邊所說是相對中國來說經濟上的優勢。我們回頭看…其實現況不是從國民黨執政開始的,從民進黨時期就開始。他們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做了不少開放。這麼做很容易。我的意思是,這麼做總不可能錯吧?我猜,這樣就連我都有辦法開個賺錢公司了。所以就某方面來說,過去這麼做對台灣經濟還不錯,但是這麼做太容易了,而且造成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於是有太少的力氣放在全球視野上,無論是歐盟或美國,所有的注意力除了放在中國上,還是中國。如此便造成了經濟上的依賴與畸形。」(此段及以下接用Zonble版譯文)

乍聽之下,台灣對中國大陸的開放政策是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開始做的?Christopher Hughes是真不知道還是選擇性忽略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的經濟鎖國策略?李登輝的「戒急用忍」、陳水扁的「南向」政策和「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等,都是鼓勵台商不要前往中國大陸投資,改去中南美或東南亞等地發展,浪費運費和時間。就在這個時期,南韓的發展遠遠超過台灣,變成台灣到現在追都追不上的超級對手。

之後他又說:「如果兩岸關係改善,台灣也會有更多的國際空間,這就是李登輝在 90 年代時的策略。至於陳水扁也是,但無論陳水扁做什麼,北京都不會信任他。陳水扁也嘗試改善兩岸關係,但北京就是不信任。....(中略)....在李登輝與陳水扁時期,他們嘗試建立民主與憲政改革,改變教育體系。建立堅實的台灣民主與自我認同,是非常好的策略。但馬英九做了什麼呢?他又修改了教科書裡的事實,說你們全都還是中國人!憲政改革?他有什麼策略?就只會說「如果我們對中國好,中國就會對我們好」。這根本就談不上是策略。他想要只處理實務問題、經濟問題,但我們把所有的政治問題留到未來。如果你想這麼做,你就需要一套平衡的策略。

我忍不住想再問一次Christopher Hughes:「你這些理解的消息來源為何?」李登輝和陳水扁的鎖國怎有改善兩岸關係?哪裡有更多的國際空間?陳水扁時期的邦交國數從29個減少到24個,中國大陸不時文攻武嚇。而且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教改,把教育體制種下今日要面對的大學生素質下降、大學減招、許多學校面臨招不到學生等的惡果,改教科書更不是馬英九時期開始的,李登輝陳水扁時期就開始了。

他又說:「相較國家安全,貿易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們也需要健全運作的政治體系,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的民主化並沒有完成,台灣的憲法還是一團亂。雖然台灣人民可以自由投票,但因為政黨財務的關係,選舉並不公平,國民黨有充裕的黨產,但民進黨沒有。在這一塊的最後一輪政治改革的結果讓人十分不滿—民進黨幾乎不可能贏得選舉。」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之亂,始作俑者不就是李登輝嗎?中華民國的憲法在他任內改成怪怪的雙首長制,今天大家叫憲政體制有問題時,不要忘記是誰造成的。

選舉輸贏究竟跟黨產有甚麼關係?我不解。就算有買票,那應該也是候選人自行掏腰包,而不是政黨大規模買票。而且這年代要買票,談何容宜?民進黨顯然不相信選輸是因為他們的候選人和訴求無法說服大眾,而歸罪於黨產上。那他們怎麼解釋2000和2004年的選舉結果?難道是使詐和做假造成的?那時民進黨的黨產依舊比不上國民黨啊。

民進黨號稱没黨產,但民進黨沒那麼窮,新新聞第926期【民進黨產破四億】就提到:「民進黨靠著目前價值一億四千多萬的地方黨部,和銀行兩億七千多萬的存款,林林總總加一加黨產約四億,比起二○○○年公布的兩億兩千多萬黨產,四年來約增加了一億九千餘萬。民進黨的黨產與國民黨相比自然是小巫見大巫,不過四年可以增加將近兩億黨產,民進黨除了很會選舉,理財能力也還不錯。」這篇是2004年的統計,我們不知道四年後是否更多,更別提陳水扁執政八年,換黨執政的結果,讓人民感覺是換一批人發財,所以陳水扁有海外七億,蘇嘉全有豪華農舍。

偶然間查到青蘋果日報的一篇好笑蘋論,提到:「民進黨沒有黨產,無法地毯式買票,先前民調時討厭藍而支持綠的選民,在拿到國民黨的好處並受到鄉親遊說之後,改變初衷是常見之事。這是我們多次力陳黨產對民主機制有嚴重戕害的原因,遊戲規則對所有在野黨太不公平了。 」以前青蘋果日報還號稱自己是中立的,現在很明顯變成豬油時報第二了。這篇的選舉與黨產關係和Christopher Hughes的說法像是同一個來源的,讓我不由得懷疑Christopher Hughes是民進黨的海外友人。

後來我在兩個與民進黨有關的網頁看到Christopher Hughes的名字,分別是:「蔡英文:民進黨將更積極與北京對話」和「致馬總統的公開信」。這下我相信林孟潔選擇去採訪Christopher Hughes不是沒有原因的,她應該事前就知道Christopher Hughes的立場。但我不清楚是她的經歷不夠,認識尚淺,或是其他原因,很多應該進一步詢問的部分,她都沒有問,所以這篇訪談其實架構鬆散又談得很淺。

靠著「我不是台灣人,你比我更了解台灣」這兩句話,最後我其實還想問Christopher Hughes,2011年那篇"Open letter to Ma Ying-jeou's KMT government"是他在甚麼情況下簽的?既然他知道自己不是台灣人,不比台灣人了解台灣,怎會想要以一封公開信去干預他國內政?而且這封信發表的地方很可疑(自由時報及Taipei Times),難道他會情願被當作他國在野黨的專屬學者?Everything is politics. 我相信Christopher Hughes很清楚這點。


由 Debby 發表於 02:51 PM | 迴響 (0)

November 06, 2012

充滿錢味的2012加州公投

election lawn signs in California這次大選前我們家的信箱每天總有四五張以上的選舉傳單, 除了候選人的, 還有為不同提案拉票的. 最常收到的是支持32號提案的傳單, 我瞄一眼就直接丟到回收桶去. 除此之外, 還有三不五時就打來的各種政治宣傳電話. 好在我們幾個月前換了一家電話公司, 現在有來電顯示, 不認識的號碼我都不接, 只聽留言.

以前在台灣學政治時, 學到利益團體, 當時只以為是針對行政和立法機構, 沒想到實際在美國生活後, 才了解這些利益團體也無所不用其極地對人民洗腦. 果真是錢多的聲音大. 畢竟政治是很複雜的事, 不是人人都願意花時間和力氣了解. 尤其像這次加州一下就有十一個公投案. 這十一個公投案含有孫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中所提到的"選舉, 創制, 複決"三種人民的基本權力. 但是要行使這些權力不是簡單的事. 各種機構因此在選前推出選舉指南, 直接指點選民要怎麼投. 這些選舉指南五花八門, 各有不同的利益焦點. 我看了半天, 只有Californians for informed voting跟我的選擇一樣.

有些提案暗藏陷阱, 沒弄清楚對哪些人有利就冒然決定的話, 可能會換來未來的痛苦. 像30和38號提案都是要增加教育經費的, 經費來源都是加稅, 但是加稅方式不一樣. 前者是連續七年針對年收入25萬以上的富人加稅, 另外連續四年增加銷售稅; 後者則是連續十二年針對年收入7316元以上的人加稅, 增加稅率從0.4%到2.2%不等. 由於這兩個是同質性的提案, 都通過的話, 採用票數高的那個提案. 所幸38號提案最終沒過, 而30號提案過了. 如果這兩個提案都失敗, 將讓加州教育繼續走下坡, 學生上課天數比以往更少. 這令我們這些家長感到憂心, 因為他們今年光暑假就放了整整三個月, 更別說學期中還有一些有的沒的假日, 連猶太新年都放. 有研究說, 美國學生的程度之所以比不上亞洲學生, 是因為學習時間短. 為了政府經費不足是縮減教育經費, 根本就是自掘墳墓, 斷送國家競爭力的做法. 然而我不樂見38號提案通過, 因為此提案讓年收入25萬以上的人加的稅率跟年收入只有兩三萬的人差1.1%, 這實在說不過去, 根本就是苦窮人樂富人.

38號提案的提案人和最主要的捐款者, 是Molly Munger, 她一個人就捐了4412萬餘元到這提案. 她可能是這次所有提案的捐款者裡, 捐款數目最大的. 好在多數加州人沒贊同38號提案.

32號提案也是一個有錢人的提案, 因為要禁止工會用扣薪水的會費去做政治獻金, 這將會縮減勞工和中產階級的政治力量. 這提案最大的捐款人是Charles Munger, Jr., 他捐了3606萬餘元, 他是Molly Munger的弟弟. 反對最力的團體之一是教師工會, 也捐了不少錢反對這提案. 有天我送小孩上學時, 就在學校附近拿到教師工會的傳單, 上面要人支持30號提案, 反對32號提案. 32號提案雖然是個標準的走資派, 讓大資本家收益, 可是每次寄給我們的32號提案傳單的出資方都是small business union之類的單位, 讓我從此只要看到職業寫small business man之類的候選人都充滿反感.

我們從沒收到反對32號提案的傳單, 也沒收到要求支持37號提案的傳單(電視上有很多散佈不實消息的反37號提案的廣告,尤其是選前幾天), 只是偶然在路上看到這兩方的牌子. 似乎沒錢的政治宣傳方只能用這種方式爭取認同. 不過好在32號提案沒過, 但是37號提案沒過就不是好消息了.

這次加州十一個公投案, 每個都花到兩百多萬以上打選戰. 以下是各提案的正反方獲得的經費總合, 依總合大小排列:
prop 32: $133,800,000
prop 30: $120,500,000
prop 37: $54,300,000
prop 38: $47,842,300
prop 39: $31,445,000
prop 33: $17,375,700
prop 34: $7,791,900
prop 31: $4,973,700
prop 35: $3,700,000
prop 40: $2,901,100
prop 36: $2,819,900
total: $427,449,600
(各提案詳細經費請見California 2012 ballot propositions)

光加州十一個提案就燒掉四億兩千萬美金, 全國級的總統大選燒掉六十億也就不算什麼了.

我今天感到最難過的, 就是37號提案失敗了. 我從沒為任何一次選舉的支持對象落敗感到難過, 但這次我有很嚴重的選後憂鬱. 我在乎37號提案比誰當總統要多得多. 政治人物總是上上下下, 誰上台下台, 不見得那麼要緊(雖說我也很不喜歡比我們有錢, 稅率卻比我們低的羅姆尼), 但是37號提案沒過, 依舊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不知道是否吃到不該吃到東西的疑懼. 連中國大陸都把基因改造的食物貼標籤, 自覺比較先進, 老是看不起中國產品的美國人, 卻搞不清楚自己吃的是不是會產生健康問題的基改食品. 我只能獨自嘆息, 在這種充滿大資本家的國家, 要推追求健康食物的草根運動實在太難了.

成人學校呼籲大家支持37號提案

相關:
2012加州公投結果

由 Debby 發表於 11:12 PM | 迴響 (0)

October 17, 2012

請支持加州37號提案(YES ON 37)

在紀錄片《食品帝國》(Food Inc.)裡, 美國農民唯一的種子來源--孟山都--是間難以撼動的超級公司. 孟山都大量的種子都經過基因改造, 農民別無選擇. 買過一次之後, 如果下一季沒跟他們繼續買, 孟山都就會懷疑有人洗種子, 這可是會吃上官司的. 小農沒什麼錢跟這種巨無霸公司打官司, 只得屈服. 不只是農民, 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同樣在孟山都的掌控下, 超市裡78%以上的東西都有基因改造的成份, 而這來源就是孟山都.

《食品帝國》裡還揭示一項令人髮指的事實, 孟山都和美國FDA向來有密切關係. 影片中, 那些FDA官員的名片一翻, 背面印的是在孟山都裡的另一個職稱. 這政商攜手的狀況在共和和民主黨任內皆然. 所以他們長期不告知消費者美國食品含有大量基因改造的成份, 更不制止孟山都大規模的基因改造工程.

《食品帝國》是2008年發佈的作品. 四年後的今天, 我們終於有個機會做點改變, 即將在十一月初公投的加州37號提案, 正是要求將經過基因改造的食物原料和加工食品, 都加以標示. 關心健康和食物安全的加州朋友, 請支持這項提案(Yes on 37).

越來越多的基因改造的食品, 影響我們的身體, 讓我們失去健康. 因為蕃茄不再是單純的蕃茄, 它可能擁有魚的DNA, 甚至有殺蟲劑成分. 動植物不再是單純的動植物, 它們是我們不再熟悉的複合體, 這是驚人的基因改造工程賜予的一切. 我們吃了這些基改食物, 可能生出有問題的小孩, 可能憂鬱, 可能過敏, 可能得癌症.

網路上可以找到孟山都員工不吃基因改造食物的文章. 原因何在? 因為孟山都並不測試這些基改食物的安全. 或者說, 一旦它們基因被這樣改造, 就沒有安全可言.

更令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要提心吊膽的是, 許多標示有機的加工食品, 其實屬於那些我們早已熟知的大廠牌, 他們用了很多基改的食物, 包括下列: Kashi (Kellogg), Silk (Dean Foods), Larabar (General Mills), R.W. Knudsen (Smucker), Santa Cruz Organic (Smucker), Cascadian Farm (General Mills), Muir Glen (General Mills). 這些大公司都捐了25到61萬美元不等以打擊37號提案. 因為一旦通過, 他們不得不標示基改成份, 那會影響他們的利潤.

其他捐錢要打擊37號提案的大公司包括: 孟山都(710萬美元), 杜邦(490萬美元), 陶氏化學(200萬美元), 拜耳(200萬美元), 巴斯夫(200萬美元), 百事, 鵲巢, 可口可樂, 康尼格拉, 通用磨坊, 家樂氏, 赫須等, 族繁不及備載, 由於這些大食品公司用了太多基改食品, 所以通通拿錢出來打擊37號提案. 反方拿到三千四百五十萬打擊這提案, 正方只有四百一十萬來推動這個提案. 完全就是小蝦米對大鯨魚, 目前只能希望加州消費者能團結一致, 畢竟這個提案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步.

反方目前用一項訴求想讓37號提案不通過, 他們說, 如果通過了, 會增加商品的售價, 讓消費者負擔加重. 但是跟基改食物有關的大公司卻紛紛拿出幾十到上百萬來反對這提案, 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果他們真的那麼在乎消費者, 就好好做正常健康的食物, 不要為了利潤而生產讓下一代吃了會生病的食物. 說真的, 就算往後這些加工食品提高售價也不是壞事, 這樣大家就少吃點垃圾食物, 也不要因為亂吃便宜食物吃出病, 變成要花更多錢看醫生吃藥.

讓那些大公司知道我們這些消費者拒絕基改食物的心聲, 我有權利知道我吃的是什麼, 請支持37號提案! Yes on 37! I have the right to know!


相關文件:
第 37 號提案的標題、摘要及分析 (pdf ~1.1 MB)
第 37 號提案的論據及反駁 (pdf ~1.1 MB)

相關文章:
37 reasons why California's Prop. 37 MUST pass

相觀照片:
flickr轉基因自由世界

由 Debby 發表於 01:01 PM | 迴響 (2)

July 20, 2009

有本事就不要用「有種」二字

這兩天為了中正紀念堂復名的事,又引起台灣社會一場唇槍舌劍。聯合報上一則新聞「綠嗆:有種拆自由廣場」光是標題就足以讓我倒彈一千尺。

到底是哪個傢伙那麼沒本事,居然敢公開其性別歧視的態度,用「有種」二字?

「有種就....」分明是衝著男人來的。男人有種、有本事,所以才能「....」,所以比較厲害、高一等。這當中隱含的思維是:女人沒種、沒本事,低男人一等。所以不能「.....」的人就是沒種,是無能、次等角色,跟女人沒兩樣。

其實會說這種話的人通常沒本事。因為氣急敗壞,只能用羞辱別人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民燼黨執政前及執政期,與各女性團體保持密切關係,彷彿民燼黨是個重視兩性平權的政黨。可是只要聽他們一開口(尤其是生氣時),就完全洩底。

這次教育部決定不拆「自由廣場」,所以無法達成此人說的有種條件(「有種就把自由廣場也給拆掉!」 ),但是徹底被羞辱了。教育部應該控告此人,此人公然侮辱。

這個沒本事,只會用羞辱別人來企圖達成目標的是誰?原來是個姓莊的議員。他政見讓我看了錯愕,謝長廷何時當上台北市長了?就算是競選前寫的,當選後也該改一改吧。對自己政見正確度無法保證的人,問政品質也值得打問號。

至於與民燼黨關係良好的女學會,是不是該出來抗議一下這種性別歧視語言?

由 Debby 發表於 09:00 PM | 迴響 (0)

July 18, 2009

治國週記的主要問題不在預錄

昨天看到新聞提到,馬英九現在以影音版的「治國週記」,向國人闡述他的施政理念。我連上去一看,先把文字版看完,覺得實在平淡無奇,根本就是「治市舊記」,不算「治國週記」。後來要播放時,我的電腦不知出什麼問題,播放不成,或者是這網站設計有問題,因為在youtube播放檔案沒問題。於是點到「網路相簿」,很快就看到presidential office的flickr相簿。看完之後,我再度連上歐巴馬的flickr相簿,兩者相比,顯得馬英九的幕僚能力很弱。如果要用年輕一點的語言形容,就是「整個遜掉了」。

今天就看到聯合報報導「馬週記 網友踢爆預錄篇」。感嘆完總統府的幕僚真是缺乏網路安全和保護資料的基本常識(請資策會的人來傳授幾招吧!),我上youtube找到那兩集預錄的檔案,看完之後,我認為「治國週記」的最大問題不是預錄。

其實預錄沒什麼大不了的。電視台的新聞時段播放的,不見得百分之百都是當天採訪的新聞。有些時效性不高、需要花比較多時間追蹤的議題,可能是好幾個月前就開始製作。有時帶子完成了,因為稿擠等種種原因,延後播放的,也是有的。

之所以那麼多人會罵總統府居然預錄檔案,就出在名稱用了「週記」二字。因為「週記」該是當週記當週的事,不該像不喜歡按時寫作業的小學生,一放暑假,就先把暑假作業中的五篇週記在一天通通寫完。王作榮之前投稿聯合報,建議馬英九學小羅斯福的「爐邊談話」。「爐邊談話」的名稱就顯得家常又親切許多。「治國週記」名稱取得太差,第一週就名不符其實,難怪挨罵指數爆破表。

如果不用「治國週記」這四字,就沒問題了嗎?非也。「治國週記」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引人注意的議題點。第一則「治國週記」像是一篇冗長論文的第一章。但是現代人喜歡看影音,不在於他們喜歡花很多時間看你從頭說到尾,而是想要很快地知道,你到底要說什麼。馬英九的「治國週記」,應該把它當作一則電視新聞來製作,簡短有力,而且有一到兩個重點就好,把重點說清楚,因為重點太多就等於沒重點。

歐巴馬在簡短有力方面就做得好多了。其實他當上總統之後,幕僚不像以前那樣頻繁地在網路上更新各網站,可是每次推出,還是有可看之處:


我一直覺得馬英九幕僚能力很弱,面對媒體,尤其是有爭議性的話題,反應遠遠比不上陳水騙當年的童子軍團(當然童子軍團也不是樣樣都行)。這次「治國週記」就像是公務員勉強交差的做品,毫無市場價值,頂多只能打20分。(金老師,你出來幫幫你的好友吧)

新聞局應該要幫總統做好這種這政務宣導的工作,而新聞特考的錄取率向來不高,好不容易考上的,應該很會讀書。新聞教科書明明提過,鏡頭的遠近會產生不同說服力。鏡頭拉越遠,說服力越弱,越容易招致批評。歐巴馬的短片裡,歐巴馬的人頭很大,鏡頭離他近多了,增添他的說服力。拍馬英九的鏡頭拉那麼遠,讓他看起來既不親和也沒說服力。怕黑眼圈嚇到人?麻煩事前拍個粉,再加上強光一照,就不會那麼明顯啦。至於旁邊的國旗,如果鏡頭距離馬英九很近,背景的國旗頂多被拍到一點點,其實也不礙事。歐巴馬的短片裡,一樣有國旗。畢竟是總統,短片裡出現國旗是很正常的事。

至於flickr相簿,我覺得歐巴馬競選時期幫他掌鏡和做相簿的更新的人抓得住網民的胃口,例如在競選之夜,他們刊出這系列相片。在沒有媒體能進入他們的小房間時,他們身邊就有一個自家狗仔,拍出歐巴馬不為人知的一面(如果馬英九有這種相片,我想一定會被罵臭頭。其實不喜歡歐巴馬的美國人看到這相片會說歐巴馬非常傲慢):


20081104_Chicago_IL_ElectionNight0981,原由 Barack Obama 上載。

馬英九身邊的掌鏡者就弱多了。其實不必只放有馬英九(夫婦)或副總統的相片,放他們看到的東西也可以。最近歐巴馬的相簿裡,很少出現歐巴馬。於是有人忍不住留言,歐巴馬在相片中的哪裡?其他人留言搞笑:「他拍這張相片」。

馬英九相簿名稱是"presidential office",所以以後馬英九不當總統了,下一任總統會繼續用這個相簿嗎(可能嗎)?而且歐巴馬flickr相簿中的個人檔案填寫好詳細啊,連他喜歡最喜愛的電影、明星、音樂、藝人等都列得很清楚,個性鮮明。而presidential office的個人檔案是空的。

新聞還提到,綠營的人都在撲浪(plurk),馬英九不撲浪,顯得慢半拍。可是我看了蘇貞昌的撲浪,不覺得他裝親和、裝可愛,會讓我在選舉時投他一票,那上面又沒有什麼牛肉。

馬英九就算去撲浪,如果沒有牛肉,還是會失掉選票的。(如果政府機構要用微型部落格,我認為twitter比plurk端莊多了,plurk飄來飄去的,比較難一次看完。)所以要學歐巴馬搞「治國週記」,拜託也像樣點。馬英九身邊的人如果能力不夠、時間不夠,不需要弄太多有的沒的,可是一旦要做,請用專業的水準來進行。這樣那些要宣傳台灣是網路大國的人,要說嘴「連總統都有影音部落格」時,才比較說得出口吧。


相關:
歐巴馬和馬坎的網路人氣比一比
Yes we can——Obama改變歷史
Sarah Palin的十五分鐘

由 Debby 發表於 09:25 PM | 迴響 (7)

November 16, 2008

歐巴馬和馬坎的網路人氣比一比

美國這次大選,投票率創紀錄。多出來的投票族主要來自非裔、西語裔和年輕族群等。這些人以往不太投票,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一票不會改變什麼。非裔不用講,他們會衝著歐巴馬(Obama)的膚色去投票。那些年輕人呢?歐巴馬讓那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相信,他們每個人的一票可以改變美國。歐巴馬的策略是從網路下手,主要從年輕人喜歡上的社群網站下手,讓那些很少看報、整天上網的年輕人,能夠接收到他的競選訊息。其實歐巴馬也不見得親自上這些網站,主要是他的競選團隊熟悉網路,很會用網路的力量讓支持者化零為整。

馬坎(McCain)年紀大的多,他坦承自己對網路懂得不多。不過,他也有一些社群網站的帳號,只是數量較歐巴馬少。以下就來比一比他們兩方的網路人氣(受限於馬坎的狀況,只能比兩方都有帳號的):

Youtube

mccain的YoutuBe

mccain的YoutuBe

mccain的YoutuBe

Mccain
訂閱者: 29,119
頻道觀看次數: 2,198,534
好友:0

Obama
訂閱者: 137,182
頻道觀看次數: 19,690,910
好友 :25178

obama的YoutuBe

obama的YoutuBe

facebook:

mccain的facebook

mccain的facebook

mccain的facebook

McCain
6/611,899 個支持者
138,033 則留言

Obama
6/3,135,971 個支持者
528,837 則留言

obama的facebook

obama的facebook

obama的facebook

Myspace:

MccAin
0則留言

Obama
147620則留言

Digg:

McCain
Profile Views:27,792
Made Popular:0

Obama
Profile Views:168,100
Made Popular:26

linkedin:

McCain
27 people have recommended John

Obama
0 people have recommended John

除了linkedin,在其他社交網站,歐巴馬可說大獲全勝,人氣比馬坎強許多。linkedin之所以沒發揮太大作用,是因為那是針對商務用的網站,年輕人也無法任意將別人加入好友。那個網站在找工作的時候會比較好用。

觀察社交網站趨勢的trendrr.com上,對於歐巴馬和馬坎兩方,有許多比較圖表:
McCain Vs. Obama比一比

McCain Vs. Obama比一比

McCain Vs. Obama比一比

這幾張圖表都顯示歐巴馬比馬坎的網路人氣高許多。前面幾張是正面的,但最後一張圖對歐巴馬比較不利。那張圖表顯示,支持他的人很多,但是討厭他的人,比討厭馬坎的人多太多了。這或許是個警訊,歐巴馬在總統任內仍要注意種族對立等狀況。

歐巴馬不是第一個用網路平台來角逐美國總統的。2004年,現任民主黨主席Howard Dean才是先驅,只是他那時在民主黨內初選敗下陣來。這讓例子歐巴馬的團隊戰戰兢兢地經營他們的網路事業,不敢把每一個把歐巴馬帳號列為好友的人當作鐵票。我認為今年他們用網路當媒體競選,顯然比2004年方便許多。畢竟web 2.0的概念成熟許多,Youtube在2004年還沒出現呢。現在,一個很紅的電視影片,任何人只要上網,可以輕而易舉地在Youtube找到。所以想看Tina Fey在NBC電視台的短片中怎麼模仿Sarah Palin,上Youtube就好了。Youtube正是巧妙結合網路、電視、評分、意見交流等機制的web 2.0概念媒體。而看過這類短片的人,在blog、twitter寫個幾句話,就能讓更多人去Youtube看那個短片。這樣就可以在短短時間內滾進大量人氣。Youtube另一個跟歐巴馬有關的熱門短片是Obama girl,非常符合典型異性戀男的視覺需求。

除了這些社交網站,歐巴馬本身還有好幾個網站,不像馬坎只有一個:
Barack Obama 主站,每次連都先去捐款的頁面,現在仍是。
Fight The Smears - Learn the Truth About Barack ObamaM 反擊不實攻擊的網站。世界日報曾刊登一則消息提到歐巴馬太太喝下午茶吃龍蝦,花掉447美元,支持馬坎的華人便批評太奢華。這裡就有歐巴馬陣營的澄清。其實這則惡意報導來自右派報紙New York Post,此報也做出更正。讀過新聞學的人都知道,報紙更正其實沒什麼用,看過的人已經有錯誤印象了。
Truth Fights Back ::: Stop the Smears 這也是歐巴馬反擊留言的網站。但是網站底下說"Paid for by Campaign for Our Country, and not authorized by any candidate or candidate's committee",可是這明顯是歐巴馬的網站,google也說這是"Answers smear attacks and slander made against Barack Obama."
John McCain's Record 這是提出馬坎不該當總統的幾項原因。現在已經連不上了,大概是選上了,就不需要打對手了,所以現在會連回歐巴馬主站去。但是google仍可查到過去的頁面(以下兩圖),要看得趕快去看,不然也快看不到了。

John McCain's Record

John McCain's Record

歐巴馬陣營滿聰明的。把要反擊留言和批評對手的網站跟主站分開,這樣看來不會亂了焦點,而且沒格調。比起來,馬坎要用一個網站做許多事,力道就分散了,而且他的網站設計比較弱。其實馬坎在2000年時也曾在網路上募到一百萬美元,他這次可能找錯競選團隊了。

許多人認為,台灣和美國在過去八年,有許多可參照之處。例如,同一個總統連任兩次,在為期八年的執政期,人氣直直落。他們都打排他的愛國主義牌,跟他們意見不合的,就是「不愛台灣」或「不愛美國」。經濟都在這八年間急速走下坡。這兩位總統因此成了下一任對手政黨總統的最大助選員等。

然而,我覺得馬英九根本不能跟歐巴馬相比。我一點都不覺得馬英九的競選團隊很強。在不以惡意攻擊對手這一點來看,他們的確很像。除此之外,馬英九的口才也不像歐巴馬那樣好。若真要比,我反而覺得歐巴馬跟2000年的陳水扁有點像。我不是指陳水騙的口才,陳水騙的講稿顯然是別人寫的,他每回講起來很生硬,而且喜歡用閩南語講,有點搞族群分裂之嫌。而歐巴馬不管講稿是不是自己寫的,講得就很有魅力,強調族群融合、團結的美國。我並不迷歐巴馬,若真要說,我寧可選希拉蕊。可是看了那麼多歐巴馬的演講影片,我有時聽到雞皮疙瘩都要掉下來了,我確定他真的在演講上面下了功夫,所以他的陣營用Youtube真是如魚得水。歐巴馬的演講甚至變成手機鈴聲,放在網站上讓人下載。陳水騙跟歐巴馬相像之處,是他們的競選團隊比較善於打組織戰,而且成員年輕。幫歐巴馬主導網路等新媒體的Joe Rospars,才26歲。Joe Rospars在大學時念政治,之前幫Howard Dean打過網路選戰,所以這是他第二次從網路幫候選人打總統選戰。

Joe Rospars讓這些在網路上把歐巴馬加入朋友的年輕支持者,化零為整。他讓那些年輕人捐五元(這種小額捐款比例不低),在自己的個人部落格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上集結同好,甚至打電話拉票等。然後在自己的網站張貼「事實」,反擊那些惡意攻擊的留言。這些事實有些可以在youtube等網站找到證據,有些則由歐巴馬團隊提供。

歐巴馬當選總統不是任何一個單一因素促成,網路運用成功只是幫他在一些利基上推波助瀾。像克魯曼認為歐巴馬當選的重要原因,是美國經濟變壞,一般人不願意再期待共和黨,而馬坎也端不出什麼好的經濟政策。

如果用年齡來做研究,年紀越大的,支持歐巴馬的越少、支持馬坎的相對增加。民調中有些測不出來的數字,到最後會變成共和黨的票源,是因為那些人有一些根本的原因,無法投給民主黨,例如擁槍等,所以他們就算再不喜歡馬坎,最後還是會含淚投給馬坎。

至於歐巴馬未來會不會跟馬英九一樣,無法解決經濟問題,讓人民對他失望?他在得知當選的演講中提到,他可能沒法馬上解決問題,沒有承諾「馬上好」。他倒是在「改變」官網中,放了一塊(左下角)"It’s Your America: Share Your Ideas",讓各界人士能夠上網寫自己對新政府的期許。歐巴馬真是很會利用網路啊。

obama「改變」官網首頁

obama「改變」官網首頁中段

obama「改變」官網首頁末段

由 Debby 發表於 01:35 AM | 迴響 (0)

November 07, 2008

戒嚴嗎?

這兩天看到一些支持綠營的人難得地提及「中華民國」、「國旗」, 我心想,陳雲林應該多來拜訪台灣,這樣台灣人民才會不分藍綠都記得我們的國號是「中華民國」,我們的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後來又看他們提及「戒嚴」,火速一查,沒有看到馬政府實施軍事管制的任何消息。只是因為民燼黨造成暴力衝突,所以大批警察得維持秩序。這哪是戒嚴?任何一個民主國家,在出現危害社會秩序的非法活動時,警察都得出面控制,否則就陷入動亂狀態。1992年洛杉磯暴動時,要不是靠大批警察出面維持秩序,當年的暴動如何結束?在暴動還沒結束時,正常人是不會去那些有暴動的地區的。而一些支持民燼黨的人,一面譴責政府實施「戒嚴」,一面又罵政府害他們沒法出門。真是讓人讀來有點錯亂,他們根本沒弄懂何謂戒嚴,只是亂套名詞。當初紅衫軍倒扁時,人數更多,沒有這種和警察發生衝突的流血事件(9/18、9/19在高雄和台南的衝突是挺扁民眾造成),旁觀者也沒事。這只是再度證明民燼黨就是暴力黨。

之後又因為學生參與抗議,造成警察與學生、老師衝突,我便去看了一個live網站對此事件的紀錄。那個同時有畫面、聲音和即時文字的網站有主持人,在我觀看之時,找了一名參與的學生來談話,不斷稱呼那個女生為「正妹」,然後要「正妹」上鏡頭,但「正妹」說第一次上鏡頭,很害羞。主持人便說沒關係,這就是公民媒體的力量。我同時在類似irc的畫面上,看到好幾個人因為聽到「正妹」二字而「熱血」。

我的額頭上於是冒出三條黑線,這哪是公民媒體。我看不出這裡頭有任何公民媒體的素質。

主持人和受訪的學生光為了「正妹」就扯了一大段,然後主持人問「正妹」以前有沒有參與抗議活動過?我心想,奇怪,難道這些人是專門參加抗議活動了?而不是為了某個主題才去抗議?「正妹」證實我心中的疑惑,她說她爸媽以前會帶她去參與一些靜坐等活動,這是第一次她自己參加,看到很多人,她便覺得很感動。

然後我就把那個網站關掉了。因為看到人多而感動?那在納粹德國時代,她可能參加納粹;在毛澤東領導時的中國大陸,她可能變成紅衛兵。那些最凶猛的紅衛兵,都是二十歲上下,以為自己很有理想,實際上,他們聽從某個人或組織的指揮,鬥爭起來最兇狠。那些因為家人或老師、同學參加抗議,所以自己也前去的人,在我看來,屬於盲從。

我碰過的學運,比五年級後段班的人要少很多。但是我知道有些學運屬於「垃圾學運」,因為有些人爭的是私利,而不是最大多數的利益。有些人想要出風頭,搞學運是很好的方式。有些人想要認識更多人、結交男女朋友,參加學運也是一種方式。

我也不認為老師走上街頭,就要讓人特別敬重或退讓。走上街頭的抗議之人,難道還有階級之分?如果這些人心中還有階級,那他的目的恐怕是為了成名或其他。難道一名在大學教書的人,唆使學生以非法方式(未經申請即集會遊行)抗議,警察就應該讓他破壞社會秩序嗎?

「除了專業領域的東西,老師並不能教你什麼」,這是我的指導老師告訴我的。在看過很多老師在處理非專業領域時的無能與無力之後,我也明白很多事還是要運用本身的判斷能力,以及多方蒐集資料,再找答案。如果一名大學教授帶女學生上床「認識身體」,學生可以判斷那是性騷擾。為何當另一名大學教授要告訴學生法律有問題時,他的手段是用非法的方式達成,而學生居然接受他的說法,跟著走上街頭?而這兩種大學教授,都可以說他們「教」學生某些東西。

同樣是大學教授,在民燼黨任職的陳師孟支持無理性的暴力活動。他聲援王定宇修理中國大陸來的張銘清。他說,若碰到共產黨,「換成我,暴力至少加十倍」。但是他的姑姑陳璉就是共產黨啊。如果他姑姑當年沒在中國大陸自殺,在他面前講反台獨的話,難道他要把他姑姑痛打一頓嗎?

之前中國大陸排日氣氛到達高峰時,那些無辜的日資商店被砸,我看了便想,還好我不是生長在那片土地上,那些砸店的人太沒理性、沒見過世面、不知民主為何物。沒想到,中國大陸中低層官員來訪,就讓民燼黨多次演出暴力事件。那些官員層級不高,只是來自民燼黨人仇恨的對岸,但是沒道理讓他們在此受傷。這就像台灣和日本各自主張釣魚台的歸屬時,如果有日本大企業老闆來訪,不該讓那些激進的保釣人士把那個日本人打一頓一樣。這過程中,警察當然得出面保護那些受訪者的人身安全,這並不代表台灣低人一截。如果讓外籍受訪人士在此受傷,台灣人才丟臉,那才叫沒自由人權。

由 Debby 發表於 11:42 PM | 迴響 (4)

November 04, 2008

Yes we can——Obama改變歷史

在這改變美國歷史的一刻,身在美國,觀看這場選戰,對我而言,無疑是奇妙且難忘的。

美國兩百多年來,一直只有白人當總統,即使這是一個超級移民國,有各色、各種人。黑人最早來此被當作奴隸,歷經南北戰爭和各種人權抗爭,雖然有些黑人能躋身美國上層,但從來沒有人能選上美國總統。黑人民權領袖Jesse Jackson曾兩度(1984、1988年)嘗試競選美國總統,可是總是鎩羽而歸。而Barack Hussein Obama終於在今天改變美國歷史!難怪好多黑人在他的競選本營激動落淚,大聲呼喊:"Yes we can!"

Obama實在是個很厲害的人,聽他演講就知道,訴求明確,情緒感染力強。請看他昨天在維吉尼亞州的演講,這是他在大選前最後一場演講:"Fired Up, Ready to Go! Virginia, let's go change the world!"

不過,Obama的當選講演,煽動力就沒那麼強了,語調也比較平緩。他顯然會因為本身的角色改變而轉換演講的語氣。

Obama的名字有個"Hussein",在此次大選中,成了被共和黨人攻擊的對象。因為美國之前攻打的伊拉克,就是由叫做Saddam Hussein(台灣媒體翻做「海珊」)所領導的。McCain有次的競選活動,曾有一名白人老太太,告訴McCain和會場其他人,Obama是阿拉伯人。她的言下之意,就是指Obama是恐怖份子。事後媒體訪問她,她說她是從圖書館查到資料的,言之鑿鑿。可是知道Obama背景的人,都知道Obama的爸爸是肯亞人,媽媽是白人,跟阿拉伯一點關係也沒有。McCain當時搶走那位老太太的麥克風,稱讚Obama,但是會場有不同意的噓聲。

今晚,還有許多州的票沒開出來,但是大勢已可看出,McCain便出來向群眾宣布落選,以及恭喜Obama。McCain說,這次的失敗是他個人的,不是支持者的(可惜台灣媒體沒有他的 target="blank">演講全文)。McCain的支持者聽到他稱讚Obama,再度噓他。這些支持者,以前很可能是選布希的。看來McCain比布希有格調多了,McCain也比他的支持者有格調。大概他的競選團隊都是布希人馬,這次才會採用這麼髒的選戰策略,各種人身攻擊通通來。Obama的回應都非常低調,不隨之起舞。這是他聰明的地方,或者也是他贏得許多中間選民的原因。

其實不只是McCain,上回希拉蕊在民主黨競選落敗後,也很有風度地要她的支持者把票改投Obama,她當時為Obama背書的演講也令人動容。希拉蕊的網站後來還導向Obama的網站。這種有風度的政治領袖,我在台灣沒見過。

為什麼中華民國沒有這種令人動容、有風度且激勵人心的落選演說?除了競選者的風度、除了民主素養,還有語言的因素嗎?


參考:
歐巴馬勝選演說(中英對照)
夢想之路──歐巴馬自傳(連載1)
夢想之路──歐巴馬自傳(連載2)

由 Debby 發表於 10:12 PM | 迴響 (0)

November 03, 2008

Sarah Palin的十五分鐘

安迪‧沃荷曾說:「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十五分鐘。」但是那十五分鐘,究竟對當事人是好是壞?這就難說了。

Sarah Palin自從被McCain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之後,舉世知名。可是每回看到她接受訪問,我總覺得她那十五分鐘讓全世界知道她真是笨透了:

Sarah Palin被CBS主播Katie Couric訪問之後,顯出她有多無知,這又成了演員拿她來當笑料的來源:(每次看完Tina Fey的演出,我都覺得她選副總統應該會比Sarah Palin稱職,至少比較不會那麼容易出醜。)

以下是Palin和Baiden的對照。兩人都被Katie Couric問同樣的問題,Baiden答得有見地,而Palin胡說八道,顯然不清楚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內涵。

下面那個檔案有點好笑。Sarah Palin把支持者當作抗議者。請看畫面左上角那個戴墨鏡的女性,她聽了Sarah Palin的話之後,便說:"They are not protesting!(他們不是抗議!)"Sarah Palin的丈夫立刻趨前跟她說:「他們只是聽不到。」而Sarah Palin根本沒聽或不想聽她丈夫說什麼,只想把他打發掉,就說:「好,我正在做。」

(檔案被刪除)

Sarah Palin是念新聞出身的。但是當記者問她看哪些報紙和雜誌,她只會含糊地說:「我都看」。記者請她說特定的媒體名稱,她繼續胡扯一通。難怪有人說,美國媒體的素質不好,看Sarah Palin就知道了。不過,她讀了五年大學,念過四所學校,才拿到畢業證書,看來她的程度不是太好。這當中發生什麼事了,恐怕只有她本人最清楚。

以下這段是她被加拿大諧星Marc-Antoine Audette戲弄的電話實錄:

Palin不只是笨,而且危險。她是那種白人中心主義的政客,把Obama跟恐怖份子連結在一起,造勢會場的氣氛非常「白人」。作為身在美國的外國人及黃種人,她的言論讓我不寒而慄。她讓我想起在恐共年代,靠著把別人抹紅而當上總統的尼克森。要不是法律和強大的公權力,我不相信美國是一個天生懂得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國家。別忘了,這國家曾經有三K黨、蓄黑奴等歷史,有些白人就是討厭非白人、對其他族裔不友善。我不懂為何很多華人要站到以白人至上的共和黨那邊去。或許他們認為民主黨是中下階層、黑人支持的政黨吧。說穿了,那些華人覺得自己比較優越,所以想靠到白人那邊去。

不管誰選上,都會打破美國傳統。在第一位女副總統與第一位黑人總統間,我希望美國人選的是後者。

由 Debby 發表於 11:28 PM | 迴響 (4)

September 17, 2008

她堅持生下唐氏症兒子

Sarah-Palin-Vogue.jpg在水果日報網站看新聞時,突然看到一個標題是:「千萬不要低估這個女人」,心理納悶到底在說誰,便點進去一看。原來是談Sarah Palin(各報對這名字的翻譯不同,聯合報和中國時報譯做「裴林」,水果日報譯做「帕林」,還有的譯做「培林」)。她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John McCain於八月底宣布的副手搭檔,現任阿拉斯加州長。由於年僅44歲的Palin是(相對)年輕的美貌女性(她曾得過阿拉斯加小姐第二名),過去得到較少媒體關注的共和黨候選團隊,突然炙手可熱,而Palin的名聲也在一夕之間暴漲,幾乎成為美國關心政治的人都認識的新政治明星。

支持歐巴馬的汽車貼紙(Obama '08)72歲的John McCain由於政策跟現任總統布希相去不遠,而且是個老頭。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Barack Obama年僅47歲,又是黑人,他的政策顯然會改善美國與歐洲僵滯的關係(他去德國柏林演講,受到熱烈歡迎),所以向來得到媒體的關愛。有人認為,John McCain選了Sarah Palin當副手,可以提升媒體曝光率,而且可以吸納當初支持Hillary的女性選票。

不過,我覺得這說法有問題。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的媒體各有各的政治立場,《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傾向支持Obama,不會因為一個女性副手而見風轉舵。各何況,這些媒體都會檢視各候選人到底懂多少,能端出什麼菜出來。McCain一宣布他的副手,Newsweek很快就以〈Palin-tology〉為題,大篇幅地探索Palin對各項議題的主張。如同〈千萬不要低估這個女人〉所說:「她不知道布希主義為何,不知道如何處理伊朗問題,當然也不知道美國該如何對付重拾擴張野心的俄羅斯。對主流媒體來說,帕林沒有通過外交特考。」Palin顯然是個料不夠的副手。

比起台灣的媒體,美國的媒體在檢視Palin政策等方面,讓我覺得專業多了。不過,還是有媒體會討論Palin的私生活。她是五個孩子的媽,排行第五個兒子,才五個月大,而且是唐氏症。Palin對媒體說,她們知道肚子裡的孩子是唐氏症小孩後,仍堅持生下。此舉獲得基督教和反墮胎團體的支持,因為他們認為不該用人為的方式干預上天的安排。

SarahTrig.jpg我一開始看到這消息時,覺得非常驚訝。因為就年紀推算,這小孩來得有點意外,不管就她的年齡和小孩的狀況來說。不過,後來就看到小道,傳聞說這個小孩其實是Palin目前17歲的長女Bristol Palin(排行第二)的私生子。有人言之鑿鑿,說Palin知道女兒懷孕之後,立刻安排秘密墮胎,即使墮胎尚未合法。但是顯然因為不成功,所以只好生下來,然後假裝是她的小孩。要是這說法屬實,將會全面顛覆我對她的看法,畢竟共和黨發生過好幾次跟他們宣揚的家庭價值或主張完全相反的狀況。不過,Palin後來主動讓外界得知,她的大女兒目前懷有五個月的身孕,將與男友結婚。而她女兒男友Levi Johnston卻在他的部落格一度提到自己還不想當爸爸,是個混混等。

與Hillary Cliton很不一樣的,還有Palin的丈夫Todd,他是愛斯基摩人,是漁夫。他們屬於「女主外,男主內」的搭檔。有論者因此以為這會帶動美國的新風氣。可是我很納悶,跟基督教關係密切的共和黨向來是主張「男主外,女主內」的啊。Palin光是家庭方面的背景,就增加美國人很多話題。這些點滴雖然很多是她的私事,但「個人即政治」(personal is political),全都成為檢視她政治光譜的依據。

就Palin的背景和主張來看,那些原本想選Hillary Cliton的女性,會因此轉向投McCain和Palin的說法,讓我覺得很奇怪。民主黨向來支持墮胎,而倡導家庭價值的共和黨,是反墮胎的。這兩個女性,政見如此懸殊,除非是只看她們女性身份的人,才會很容易轉向(這種人有多少?)。而且Hillary Cliton早就稱Obama為「我的候選人」,請支持她的選民改支持Obama。死忠Hillary的人,會選Palin?我不認為,我覺得如果McCain是打這個如意算盤,那他會踢到鐵板。

Palin的新聞中,有點跟台灣有關的。她當選阿拉斯加州長時,擊敗當時的州長Frank Murkowski。亞洲週刊有篇文章這麼說Murkowski:「凡是熟悉美台外交的人都知道穆考斯基這個人,他曾擔任多年聯邦參議員,是個有名的親台派,與台灣政要極為親密。他放棄參議員職位(由其女兒麗莎接任)而出任州長,任內以假公濟私、揮霍無度著稱,佩林在競選期間即猛攻其貪腐而獲得選民的回應。」讓我想起之前看水果日報的史瓦濟蘭「國王選妃 6萬女裸舞 」新聞時,有人回應說:「甚麼樣的總統建立甚麼樣的邦交國」。看到亞洲週刊那段,我心想,為何跟台灣有關的美國政客是這種貪污的貨色?該不會是靠跟台灣拿錢才變「友好」的吧?

訴求反貪起家的Palin最近也因為接受濫用職權的調查,民意因此下滑。我看了很多國外新聞,凡是道德操守有問題的政客,民調都不好。但是台灣民調顯示,跟這些國情不太一樣,這也是台灣特色吧。

回頭說說水果日報社長那篇文章。我並不同意他說的「帕林代表右派民粹主義,具有極深的草根性。……對一般小民而言,帕林是個不姓柯林頓,不需要依靠丈夫光環的希拉蕊;她比希拉蕊更可親,更令人尊敬。帕林的優勢連麥肯也無法相比。無論麥肯能否在大選中勝出,帕林絕不是花瓶,或單純的吸票設計,因為她來自一個讓主流媒體總是跌破眼鏡的政治傳統。 」對McCain而言,Palin就是花瓶。若問Hillary Cliton,她一定會說她才不想靠丈夫勒,她只是碰巧有個丈夫當過總統而已。

想看看美國演員怎樣以有趣的方式詮釋這兩位女性政治人物的不同,可看Saturday Night Live以下這段:Palin / Hillary Open
(Tina Fey扮Sarah Palin,Amy Poehler扮Hillary Clinton)。


由 Debby 發表於 03:16 PM | 迴響 (1)

August 18, 2008

這幾天看民燼黨洗錢新聞的感想

前些天陳水騙在某週刊掀出他在海外有高達七億的帳戶後,先是透過律師否認,後來又承認時,我便想到陳幸妤。陳幸妤曾經大罵她的公公趙玉柱:「我想到趙玉柱,我就恨死他了!自己作事自己不敢承擔,那種人去自殺算了!」(2007/06/27新聞)照她的意思,好像她們家很清白,貪的都是趙家?不過,我不相信這兩家的價值觀這麼歧異,尤其在陳水騙家權大勢大的情形下,從來沒有一點低調的樣子(陳致中當兵就開豪華車、婚禮也很奢華,還讓親戚免費坐空軍一號等)。

陳水騙的鉅額海外帳戶曝光後,怎麼沒有人去採訪陳幸妤,問一問她對這件事的看法?想著想著,今天就看到,陳幸妤又對媒體發飆了!〈陳幸妤:謝蘇選舉 沒拿到我爸錢嗎?〉作為前總統的女兒,她證明了民燼黨果真是讓台灣民主燒成灰燼、把台灣的民脂民膏收入自己口袋的貪婪政黨啊!從上到下,恐怕沒幾個清廉的吧!她這回倒沒要她爸爸去自殺,即使她爸同樣自己做事不敢承擔,都推給別人(吳淑珍)。這也不令人意外啦,反正民燼黨這些人向來都是雙重標準,他們從來不會用要求國民黨的標準要求自己。

國民黨要是聰明的話,就應該學民燼黨,把蔣中正開除黨籍,跟二二八的罪人分割。然後學陳水騙的做法,讓全民公投,看看是否要追討陳水騙私產和民燼黨黨產。如果追討成功,還可以像民燼黨人說的,學美國人的做法,退稅給納稅人,振興台灣經濟。

前些年,當我聽說一名在所謂「統媒」工作的綠皮綠骨記者辭掉媒體工作後,去民燼黨工作,月薪居然高達十六萬時,我便納悶與訝異,民燼黨居然這麼有錢!那個(前)記者就算在原本的媒體做到最高層,月薪也不可能到十六萬。而且媒體還是營利機構,他們賣報紙和賣廣告,給的薪水居然不如沒賣東西的民燼黨。這其中的道理,真值得尋味。

或許民燼黨也是有賣東西的。他們賣過騙帽之類的東西,讓陳水騙當上總統,然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看看陳致中、黃睿靚從沒工作,卻出入有名車,黃睿靚還穿豪華皮草。這讓被民燼黨搞爛了經濟,每日超時辛苦工作卻掙不了多少錢的台灣人,看了情何以堪?事實證明,民燼黨這些天王、地后等,通通都是以台灣之名,進行貪污之實。證人?陳幸妤不是講了,通通都跟她爸拿錢!她爸哪來那麼多錢?

前前總統李登灰也跳出來批評阿騙,不過被阿騙反咬一口。說實在的,阿灰真是比阿騙幸運多了。阿灰當年要是把不法收入匯到瑞士,當時因為是九一一發生前,瑞士金融的法規還沒改變,除了超級國安單位和阿灰親信等,大概也沒有證據。不過,阿灰的孫女當年留學瑞士(台灣的學校那麼差嗎?),年紀輕輕就擁有2.3億的豪宅,要我相信阿灰說「台灣優先」,我寧可相信他說的是「騙到台灣人的錢優先」,而他在這點的確很成功,難怪阿騙會效法他。

現在這些騙錢大戶終於一個一個現形,希望檢調單位好好查一查,不要放過了。千萬記得要把那些錢討回來,這是我做為納稅人的心聲。

由 Debby 發表於 02:51 PM | 迴響 (4) | 引用

May 13, 2007

人人都是政論家

因為某事,公公感嘆地說:「台灣的問題就是政論家太多,尤其是市井小民,動輒捕風捉影、言之鑿鑿。真正的專家,反而不會那樣。」

這一點都沒錯,我非常同意。因為我念的兩個學科,正好在台灣最容易被當做茶餘飯後的閒暇話題,任何沒念過理論、沒從事過實務的人,都有意見,或說,企圖要四處傳播壓倒人的「高見」。

 

不過,我的師長倒是對外談得不多。理由恐怕跟我一樣,面對非專業人士,由於處於不同頻道,可能因為各抒己見而造成難以預期的對立與難以想像的戰火,為了修身養性,往往在開口的關頭,發現欲辯已忘言。

深入一個領域之後,你才能擁有宏觀的視野與崇高的操作標準,知道議題可以大,可以小,大小都有不同的對應,那是系統性知識賦予的能力。

但是門外漢往往會東談一點,西批一端,忽左忽右,毫無脈絡,不知過去,遑論現在與未來的大圖像。

門外漢常說那兩個領域充滿亂象。我同意,正因為任何人都有意見,任何人都企圖左右這兩個領域的發展,所以那兩個領域裡的人常有不專業的作為,或者在台灣發展出四不像體制。

這麼一來,專業人士如果不是選擇沈默、埋頭苦幹,就是轉而離開(有的原是前者,但不幸在進入權力圈時被鬥垮)。亂象因而持續,至於無解。

 

由 Debby 發表於 11:39 PM | 迴響 (1) | 引用

August 25, 2006

創投眼中的台灣

一個市場前景如何,問創投最清楚。

現在的新興公司,找創投,會碰到以下三大關:
一、設立在台灣的公司,不投!
二、業務範圍在台灣的公司,不投!
三、在台灣上市或上櫃的公司,不投!

跟台灣有關的路,全被封死了,而且,這是「台灣」創投的看法。相對於大陸新興公司的錢源多到可以慢慢挑,台灣新創公司聽到這些真的會心情沈重,要哭死了。

唯一與此持相反態度的,是政府基金。只要是「台灣本土」議題,完全與中國大陸無關,就可以考慮,而且多多考慮。

但是,這種靠政府的意識型態養活的企業,不太有市場競爭力。看看在網路上搞本土化的蕃薯藤。雖然接了那麼多政府的案子,終究還是做不起來。

於是,眼前只剩下一條活路,你講中文、你是華人,要證明你有競爭力,就去中國大陸。「在台灣等死,去大陸找死」,恐怕就是當前許多人的寫照。

這一去,表示從此(至少)十年,就要在大陸一個城市落戶,固守基地,以求發展。因為台灣已經沒有前途可言,回不來了。而在中國大陸,台灣去的人終究是外來者,兩地隔絕多年,生活習慣、思考等都不一樣,一切得從頭來過。在人籬下,是好漢就得低頭,學學韓信的本領。

若不去大陸,受困台灣,終究只能做一些低層級、差異性不大、可被取代性高的工作。一陣不景氣的風吹來,這種人就會進入待業市場,等待下一個工作。個人沒有任何積累、增值的空間,談判沒籌碼。

台勞的命運,已經確立。高階經理人都去了,何況是白領?

這讓人不得不問,為何過去四、五十年的經濟累積,在這六年彷彿煙消灰滅?過去從不喊台獨的國民黨,讓大家有工作、有飯吃,在經濟上得以獨立。換了一個成天搞文革、搞台獨的民燼黨,弄得民不聊生,失業率節節升高,越來越多人為了活命而成了台勞。

一旦台勞越多,必定希望兩岸三通不成,乾脆統一算了。因為,誰不會想家?就算抱著得在北京或上海或東莞落戶的決心,終究有家人朋友在台灣。不三通,每每得繞一大圈才能回台,舟車勞頓以及內心的煎熬,能忍多久?那些在台灣等候的家人,也會抱持類似的看法。

現在騙子政府把台灣搞垮、讓台灣人變窮、封鎖三通、懲罰去大陸的企業……這一切,恐怕只會加速得到恰恰相反的結果。但是,一定要到那一天的來臨,就連最支持無恥騙子政府的笨蛋,才會明白,到底誰是真正的「中共同路人」!

由 Debby 發表於 02:19 PM | 迴響 (0) | 引用

August 18, 2006

全面迎向窮人時代

今年三十五歲的男性友人,每天穿著西裝在房租甚高的豪華辦公大樓上班,是個小主管,已婚。中午一到,他徒步前往五分鐘路程外的公家機關,用鐵盤吃自助餐,花費五十元。有人說那種用鐵盤吃飯的感覺就像當兵一樣,更別說那鐵盤經常油膩膩的,看起來好像沒洗乾淨。那裡同時有許多老榮民固定在那用餐,圖那一頓很便宜。若有人問他為何這麼儉省,他會說:「存奶粉錢囉!」雖然他還沒有小孩。

另一位三十三歲的男性友人,每天努力打拼,三餐減成兩餐,經常吃便利店的包子、漢堡打發一餐。因為比他小好幾歲的女友開出條件,等他每個月可以存六萬元的時候,才準備答應跟他結婚。我們雖然沒說,但忍不住幫他捏一把冷汗。照這經濟發展趨勢,若他想娶這個女友的話,大概三年內都沒機會。五年後有沒機會?也沒人敢說。

接續幾年的不景氣,薪水不漲反降,許多六年級,紛紛延遲成家育子的計畫。有點經濟觀念的人,都希望未雨綢繆,不希望牛衣對泣的局面發生在自己身上。然而,大環境不我與,徒讓人煩惱。

數據今天出來。「家庭儲蓄沉淪》台灣人 錢越存越少」:「近年來儲蓄金額不增反減。八十二年的中產階級家庭可以儲蓄十五萬多元,八十四年時是十二萬七千多元;九十四年只剩九萬餘元,儲蓄金額僅十二年前的六成。」「家庭儲蓄沉淪》年存逾18萬 列入上層社會」:「主計處將台灣家庭按所得高低分為五等分,去年可支配所得最低的底層存不到錢,還得動用以往的儲蓄或借支度日;次底層家庭去年只存下三萬九千多元;中間一組家庭去年存九萬元;上層家庭存十八萬一千多元;最上層的家庭存下六十五萬多元。」

存十八萬就是上層家庭?我突然以為這是民國六十年代的數據。但現在經濟成長率是3%以下,民國六十年代是9%有餘。這實際數據令人感覺前途黯淡。

內需緊縮,各行各業不景氣,那些有遠見的,早已前往大陸開拓事業。道理很簡單,在大陸的初期薪水雖低,但那裡每年都有9%以上的高經濟成長,多熬幾年,薪水當然就會爬上來。尤其在2008年前,中國大陸一定會積極提升國力,以在2008奧運時展現。反觀台灣,已經空轉六年,未來兩年恐怕還是不景氣。像凱洛亞洲區董事長魏克麟預測:「台灣因為卡債問題,業務成長速度變慢了,因為銀行是最大的廣告主之一,消費力整個被綁死。不幸的是,今年和明年也會受卡債影響,在2008年前,台灣應該不會有太驚人成長,直到卡債結束。(商業周刊977期P.38)」

我想這個預測應該與實情相去不遠。如果陳水騙繼續執政到2008年,經濟成長率當然是趴在地上。如果施明德和民盟的八月底和9月9日倒扁順利,使呂秀蓮上台執政,情況恐怕也沒有太多改善。因為情勢很明顯,內需緊縮,需要擴大外需,最容易增加的外需市場,當然來自中國大陸。不三通,台灣的經濟自然起不來。尤其,呂秀蓮是李登輝路線的忠實繼承者,她的台獨主張,經常激怒中共,這點自然不利於台灣發展。台灣已經置身於世界之外六年,再來兩年,還有競爭力嗎?我們這些不屬於上層階級的六年級,難道到六、七十歲還要為生計擔憂嗎?我不想過那種生活。

這個時刻,政治態度已經關乎個人生涯抉擇了。那些看到世界變化多快的人,已經懶得跟那些擁扁或台灣最好的人多說什麼,他們選擇的出路,必定要跟中國大陸發生關係。前仆後繼的人才出走、錢出走,這個島嶼仍忙著自我封鎖,當權者忙著鞏固地位,許多企業忙著尋找失去的財源,很多人的忙碌與疲累,甚至沒有回報……

「台灣的氣氛就好像是準備退休了,不像大陸,充滿鬥志。」從大陸回來的L這麼說。他是我所羨慕的五年級。我曾說,五年級出身在貧窮的年代,在成長和事業奠基期,碰上台灣經濟起飛,他們懂得吃苦,也見到苦盡甘來的日子。反觀我們這些六年級,尤其像我這種因為唸書而比較晚踏出校門的人,一畢業就碰上不景氣。過勞許多年,往上攀爬的速度有限。今年和明年踏出校門的畢業生,恐怕更會大嘆學位沒用,因為在廣設大學之後,大學學歷已經不值錢了。不賺錢的公司,也不會多花錢在員工身上,畢竟勞工權益是跟公司賺錢與否息息相關的。(這議題其實很右派。)至於那些含著金湯匙、銀湯匙的人,自然不在此討論之列,她們過的生活本來就不一樣。

回頭向我們的父母學習吧!她們是真正懂得吃苦的那一代。向她們學習如何儉省度日,學習如何吃苦耐勞,學習耐心累積自己的資歷,學習做正確的政治選擇……在窮人的時代,要懂得抓緊一些東西,讓自己不進入下流社會。

由 Debby 發表於 06:33 PM | 迴響 (2) | 引用

August 03, 2006

下注:秋鬥在冬季,豬年來臨前

cardburden.JPG
我認為,唯有發自台灣人民道德良知的群眾力量,才能夠將陳水扁拉下總統的寶座。然而,當台灣社會中有人批判陳水扁違法亂紀時,還有人刻意要去分辨批評的聲音是出自「泛藍」或「親綠」,那麼所謂「阿扁自動下台」,都還只能停留在「作文比賽」的「修辭」層次,發揮不了實際作用。唯有社會上大多數民眾真切體認到:「倒扁」是一個必須由「全民」參與的行動……甚至明白表示:只要「倒扁」的時刻一到,願意挺身而出,「倒扁」的時機才算已經成熟。大家不妨冷靜的評估一下:這個關鍵時刻的到來,還要等待多久?

——黃光國,〈秋鬥關鍵時刻〉

五月底的時候,朋友M在午餐時間碰到我時,問我覺得嗆扁大遊行和國民黨的罷免會不會成功,我說,馬英九太沈不住氣了,目前全民反彈的情緒還沒出來,時機還不成熟,這樣的訴求只會被歸類為「泛藍」的活動,不會成的。M點頭,是啊,像我們這種白領階級都沒打算上街頭,應該也不會成吧!然後我們邊搖頭嘆息,邊把中餐解決了。

什麼時候白領階級會想上街頭?沒飯吃的時候吧。

接連聽到朋友的負面消息,讓我想到2001年。那是政黨輪替後的第一年,台灣經濟出現三十年來首次負成長。三年前,一位業界的大哥曾說,2001年畢業的人最可憐,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薪水都很低。這不令人意外,因為景氣太差,就連在同領域排行前三名的前東家,那時都全面減薪。慘況可見一斑。

後來經濟稍微好轉,所以大家不覺得那麼苦了。但那是「虛胖」,因為那是銀行(尤其是金控怪獸)鼓勵消費堆出來的經濟成長。據統計,過去五年台灣經濟成長,卡奴貢獻將近三成。信用卡卡債從2000年的2056億元,暴增到2005年的4947億元,多了將近3000億元。

虛胖終究有被識破的一天。

空心消費促成的假經濟成長,在這半年終於化成流沙。這六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的薪資呈現負成長,或者暴起暴落(像那些推銷信用卡、借錢卡的人)。「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的確,騙子政府在處理卡債和金控怪獸上,選擇了致命的方向。更不幸的是,騙子政府不但執行錯誤的政策,同時貪污,台灣人簡直就像碰到兼做強盜的政府,有苦說不出。

「趙特權」利用裙帶關係吃乾抹淨的事蹟,在今年納稅期爆發,讓奉公守法、誠實納稅的小老百姓不生氣也難。可是台灣終究是一個意識型態太強烈的地方,所以,看了黃光國的文章,我本來要下注的時間是2006年底,可是想了想,台灣人太善良了,每次看到或聽到誰又哭了,誰又病了,誰又瘦了,誰又吵離婚,就心軟,可憐起那些壞人,即使他們事後發現之前聽聞的是假消息,也沒那麼在意當初的怒氣了。所以,我決定猜豬年來臨前。

那差不多是該發年終獎金的時候。若是有些企業因為這段時間經營不善,或倒了,或發不出年終獎金,在這一年工作過勞,所得卻微薄的白領階級,擔憂起無法過年時,怒氣可能會全面爆發吧!

這幾個月,我想陸續還是有許多弊案會被揭露,也將使台灣人越來越難忍受這樣的國家領導人。那些因為利益共同體、因為意識型態的「泛綠」,如果有良知和良心,如果見到親戚朋友面臨的經濟窘境、生存危機,放棄詭辯,倒扁才會成吧!

在那之前,希望我認識的所有朋友都好好的。不論面臨何種經濟或人生危機,人窮志不窮,留得青山在,處處有轉機。

由 Debby 發表於 11:50 PM | 迴響 (0) | 引用

May 26, 2006

三級貧戶的邏輯

加州有兩個(卸任)總統圖書館,一是雷根,二是尼克森。前者是美國政府設立,後者因為不名譽地下台,所以用私人經費設立。 基本上,我不喜歡這兩人,但還是好奇他們怎麼看待自己的政績和歷史,尤其是後者,他是主導中華民國和美國斷交的人,他任內最大的醜聞則是水門案。

我沒在尼克森圖書館裡找到水門案的東西,倒是很震驚地看到一小段歷史。尼克森曾與甘乃迪競選總統,但是失敗。後來再度選上,是因為與甘乃迪同為民主黨的繼任總統詹森,在美國人非常厭戰的1968年宣布不再競選,全力支持他的副總統競選。但詹森卻在大選前一天,宣布轟炸越南,此舉讓美國人反感到底,自然不支持他的手下,尼克森因此選上美國總統。

這段陳述讓我全身的血液差點凝結。這種事,看起來不是跟319那兩顆子彈「製造」出來的「效果」非常類似嗎?要是有人說,319事件,是美國人教民燼黨的,我不會嗤之以鼻,因為的確有可能。

美國人認為,中華民國最大的資產,在於經濟成就。但是少數人因為那兩顆子彈,選擇了治國無能的三級貧戶之子。民主果真只有一天,台灣人的精神勝利只有那一天,之後滑進痛苦的深淵。

有位前輩說:「三級貧戶的邏輯,在於把所有人變成三級貧戶。」我問:「這豈不成了共產黨?」他接著說:「但他自己成為富人。」唉!

?趙建銘一家雞犬升天後,男性友人來了一則冷笑話:「哪一種魚可以『對我生財』?一、金魚二、鯉魚三、陳幸ㄩˊ 四、吳郭魚」就算答案是三,也只有趙建銘可以回答。

校長和教師之子尚且如此,那些受教於這兩位為人師表的子弟,會是什麼樣?他們在教育界多年,不知道教了多少青出於藍的學生,叫人不寒而慄。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有次序的,一己之身都修不好的人,怎能談及其他?這種人應該像心神喪失者一樣,被剝奪參政、教育權。

有則諷刺的新聞,說馬可仕在貪污竊國一千億美元之後,馬可仕在菲律賓人民心目中,仍有不惡的評價,甚至超過後來的總統。 更諷刺的是,我們以前讀到菲律賓、印尼等有貪污總統的國家歷史,都覺得不屑,他們的民主根本不存在,人民的知識水準好似未開發,不懂得以民意淘汰這些爛治國者。如今,反觀自己的國家,陷入相同的境地,而好心的台灣人民仍持續容忍這樣的貪污總統,讓我發覺理性在台灣人的民主政治思考邏輯裡,顯得很單薄。

這六年來,三級貧戶之子治國無能,貪財有道,真叫台灣人民痛心疾首。 同事G說:「我雖然討厭南韓人,但不可否認,他們的政治人物比台灣的知恥太多,一做錯事,立刻道歉下台!」台灣人的寬容,造就了越來越可惡的周處。爆發那麼多貪污醜聞之後,台灣的貪污總統仍死皮賴臉戀棧權位、台灣的教育部長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真不知道台灣人要怎麼教育下一代,要怎麼期待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由 Debby 發表於 12:03 PM | 迴響 (0) | 引用

March 26, 2005

326

國際政治上的任何一場戰爭,從來都不可能以一國的民意來阻擋。

試舉例?美國進攻伊拉克。

戰爭的決定,從來都不是拉布條的人。現實政治的計算思維,自然也不是這些人能理解的。

(少數人的說法,媒體不斷傳播,廣大的民眾於是有了意見。)

(多少人的意見可以代表全數民意?)

(政府塑造的民意,還叫人民的心聲?)

(能不能同時選擇反戰,以及反對官辦遊行?)

(反分裂法的來由,完全被忽視。始作俑者此刻換一個語調。)

(不體恤人民的表徵之一,拖著全家穿防彈衣,讓幾百個人疲於奔命,保護主子。)

(遊行不過是表彰某黨某些政客的勢力罷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51 PM | 迴響 (0)

December 13, 2004

2004立委選舉觀察略記

選前有人說了這麼個笑話:「連戰一眨眼,妳就知道他在說謊;宋楚瑜一哭,妳就知道他在說謊;陳水扁一開口,妳就知道他在說謊。」這是個不討好任何一邊的笑話。現在看來,著力最深的,其實是最後面。 一年選舉一次,已經夠勞民傷財的,何況是選兩次?在三月總統大選後不到九個月的立委選舉,投票率是近年新低的59.16%。這不到六成的投票人,決定這場仍是藍綠對決的局勢。

很多現象都必須從藍綠對決解釋,否則解讀會有所偏差。好比,馬英九牌打了五張,蘇盈貴和林正修落選,不是因為馬英九牌力道太弱,而是選民決定了藍綠對決,不是正統藍營或綠營的,在最後考量,就會出局。更何況,林正修是批判國民黨的,幫他助選已經讓馬英九被國民黨人罵得滿頭包,馬英九最後轉往幫費鴻泰競選,想必都是這張牌自動決定失效的原因。不是正牌藍軍蘇盈貴獲得的奧援更少,就更不用說了。馬英九牌當然有用,不然馬團隊出身的吳育昇不會拿到全國第一高票,同時,「打馬」不遺餘力的王世堅也拿到該選區第一高票。正反馬英九牌仍然是高操作性。

藍綠對決例證之二,選民會檢驗候選人的顏色內容。所以遠離陳水扁路線的沈富雄出局,被認為是「藍皮綠骨」的陳學聖出局。他們的部分就不能用配票失敗來做單一解釋了。 既然是藍綠對決,第三勢力沒有太多的空間,民主學校的許信良、鄭麗文和藍博洲,就算有高知名度或高民調,也使不上力,對地方深耕不夠,更別談其他。脫離了政黨,施明德自然讓選民遠離了。

選舉結束那天,以及今天,兩度走過施明德競選總部,都是一群工作人員忙著撤離的整理工作,沒有太多的傷心,只是忙碌。其他沒有太多知名度的無黨籍候選人,不用想拿回當初繳交的保證金。

泛藍要好好感謝陳水扁。不管從319事件的處理,不斷移向深綠路線的政治操弄,企圖攻城掠池,大政策有如修憲、正名、軍購等,較其次政策有如教科書等,再其次有如出版品分級等,陳水扁帶頭挑戰中間選民的忍耐極限。

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不要高興,很多票不是投給你們的,那是給陳水扁的嚴正抗議。國民黨不要忽視真正國民黨忠貞票的持續流失趨勢,拖延世代交替只是讓這趨勢變化更快。多數中間選民其實還是要維持現狀,民燼黨執政團隊再繼續拉高台海對立,不只外部產生問題,內部一樣會反撲。

呂秀蓮做為民燼黨內「李登輝路線」的最忠實追隨者,選後繼續檢討別人。她這種讓親痛仇快的性格,向來比性別問題嚴重多了。如果有人就她這次輔選的成效做研究,說不定會發現不但毫無助益,反而帶來負面效果。呂秀蓮要是再回頭單獨參選,她會發現這些年來,她的民意真正增減多少。

在藍綠對決項下,可以觀察到選民喜新厭舊的傾向。不管蕭美琴、鄭運鵬、陳瑩、周守訓、謝國樑等,乃至於年紀夠老的李敖,這些新面孔的立委,代表選民對新氣象的渴求,要國、親兩黨主席連戰、宋楚瑜加速交棒,要民燼黨黨主席陳水扁趕快權力下放。不過,要這些革命政黨色彩濃厚的政黨從心革新,還真難。 李登輝魅力終於失效,畢竟很難讓新選民接受這個「老番顛」的思想。現在台聯的票只是鞏固「深綠」的那一塊,難保未來八年(在台海局勢不變的大前提下)走上新黨後路,就算到時李登輝還能站台。

?這是最多人在選前喊「搶救」的立委選舉,下場就是打亂配票。會接受配票的忠實政黨選民要先擺一邊,很多游離的中間選民選定陣營後,看到被配的候選人太討厭,或者同情某候選人等,產生的配票失靈,都要回溯到提名去。

民燼黨基於想要攻城掠池的心態,自然是過度提名。但別忘了,今年總統大選陳水扁若沒經319事件,可能就會落選。那剛好過半的選民,不是全部民燼黨的基本選民,更別說民燼黨在這段時間的作為,要接受民意的考驗。 民調是從來都不能信的。這些年的例證已經很清楚了。 看到林重謨、王世堅、邱毅等,這幾個人選上讓我充滿疑惑,究竟選他們的是哪些人?秦慧珠落選大概是時勢所趨。

?從族群來看,民燼黨執政那麼多年,造成族群對立,仍然有所反應。最現實的問題,當然包括資源分配。分配到資源的,或許會改向,但要是顯現對族群的不友善,那麼選舉當然會反應出來。原住民選區終有一席泛綠,別忘了民燼黨已經執政四年多,還要執政三年有餘,還有資源分配這檔事,這是最現實的政治。

由 Debby 發表於 11:59 PM | 迴響 (0) | 引用

November 18, 2004

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

不到北京不知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錢少,不到海南不知身體不好,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

—中國大陸順口溜

這個順口溜似乎有不同版本,我查到另外有個版本是:「不到北京,不知自己官小;不到香港,不知自己錢少;不到上海,不知自己不時髦;不到東北,不知自己膽小…….不到臺灣,不知文革還在搞」不管中間幾項怎麼變,沒變的是「不到北京不知官小」和「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兩句。

文革的確還在搞。看最近的教科書爭議就知道,的確就如龍應台所說:「以暴制暴」。

看到民燼黨政府如此粗俗且暴力地修改教科書法,跟他們所批判的國民黨或共產黨,到底有什麼兩樣?我們痛恨日本教科書以「進出中國」掩蓋他們日軍在中國施加的暴行,因為他們竄改歷史。如今,民燼黨政府玩的,還不是這一套?在本質上和目的上,除了粗暴可鄙,還有什麼?我看不出有什麼值得認同之處。主流歷史的確是當權者的歷史,但要把歷史扭曲成一小部分人為了自己的認同,而顛覆事實,而教導下一代那麼狹隘的世界觀,也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文革是什麼?不外乎從上而下「矯正」大眾的認知。這麼看來,台灣的確在搞文革。當政者定義自己是「正」,別人是「歪」,也定義挑戰他們者皆是「犯上」,而絕不是嘗試「追求真理」或「挑戰權威」。他們當初得以達成政黨輪替目標的,是部分人挑戰權威的形象,他們至今仍揮灑當年在舊日政權下反抗者的姿態,只是面對群眾時,換了一張權威的臉孔。如今看來,過去的種種,彷彿昨日死,一切都成了笑話。「多元?」我聽到有人放屁。

台灣人何其可悲,從一個權威過渡到另一個權威。彷彿沒有自己,喪失Ego,所以必須靠不斷崇拜權威、打擊異己的方式而讓自己存活、立足。

什麼是民主?對不起,我不知道,因為在我生長的土地,沒有出現。

由 Debby 發表於 11:54 PM | 迴響 (0) | 引用

November 15, 2004

敵國與移民

對於一個從前主張扶助弱勢,執政後卻屢屢挑動族群對立的民燼黨,原住民的忍耐也是有限的。

最近幾個月,每次打電話給某原住民,他總要把話題帶到「你們」、「我們」的政治方向去。

好比今天是這麼一回事:

某原住民:「我過幾天要去……你們說的『敵國』啦!」
黛比:「你說的是『對岸』吧。『敵國』是他們說的,不是我們。你前不久不是才去過嗎?」
某原住民:「是啊!」
黛比:「你都不覺得是『敵國』,他們憑什麼說是『敵國』?」
某原住民:「太政治啦!」
黛比:「既然你不在,那下次有機會再見啦!」
某原住民:「台灣很小啦!」

幾個月前,颱風過後,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黛比:「這幾天一直下大雨,山上的部落有沒怎麼樣?」
某原住民:「跟你們台北三重比,好的很啦!你們台北三重的人都應該移民去南美啦!」
黛比:「不、不、不,只有呂秀蓮要移民去南美,其他人不去。」

這是他沒喝醉的時候。要是他喝醉了,就會跟我說英文,有回還用英文問我是不是日本人,我一邊用英文回答,內心浮現的OS是:「救命喔!」每次掛上電話,總有人以為我跟外國人講話,我只能嘆口氣回答:「是原住民。」

由 Debby 發表於 11:21 PM | 迴響 (1) | 引用

March 24, 2004

陳水扁贏得選舉,輸掉台灣

公投綁大選發揮效力,一舉讓被民進黨「紅化」的國親聯盟敗選。公投綁大選,玩的是「虛晃一招」,花許多金錢和人力,用公投打出台灣認同牌,表示不投公投等同不認同、不愛台灣。中間製造無數等號:贊同公投=愛台灣=認同台灣=支持陳水扁=拒絕中國=台灣人民力量,陳水扁說公投比他的勝選還重要,成了許多人投公投、投陳水扁的理由,儘管中間有太多待商榷。但陳水扁贏了,公投輸了,也別高興太早,姑且不論槍擊案和票數多少真偽,公投即使是虛晃一招,在選後幾乎不提,陳水扁於三二0晚上再度強調台灣人民的抉擇,卻已經為台海投下危機炸彈,隨時有引爆的危機。因此舉激怒中共,破壞兩岸平衡,形成台灣危機,同時破壞美國利益,陳水扁因而成為美國眼中的trouble maker。美國對破壞美國利益的trouble maker會做什麼事?歷史上有很多案例,無庸多說,即使小布希下台,美國的政策還是一貫的。

我就國際關係的立場感到悲觀,認為台灣的民主是空洞的。歐美民主有廣義的基督宗教做支撐,於是知何不可,而台灣在缺乏宗教的情況下,民主顯得空洞,政客各說各話,人民只相信自己願意接受的,凡事繫於一人,導致政治信任破產。而念歷史的C有不同的看法,同樣認為缺乏宗教,他認為台灣人拿政治來替代宗教,因而產生非比尋常的政治狂熱,因而選擇的政治領袖形同宗教首領,人民無法像西方社會那樣用理性來看待自己選擇的政客,而是以崇拜、全然信服的方式加以相信。但是大選結果,顯有一半的人彼此不信任,導致某種程度的南北分裂。而政治信任破產將全面擴大,就像許多人都用現今卡、信用卡一樣,過度使用尚不存在的資產,接下來將會是一段悲慘的日子。

是啊,悲慘的日子。某友做了相當有趣的比喻,現在朋友間提到彼此政治傾向,就像同志的come out之後,發現對方「恐同」,因而友情破裂。愛情婚姻家庭因政治立場而破裂的恐也不算少。台灣人的政治選擇似乎已經到了彼此不同就無法交往、交談的地步了,好似個人生存繫於其上,更別說西方民主那種「我不贊成妳,但還是堅持妳的言論自由」的態度。

想起資深媒體工作者(前中國時報記者)徐宗懋近日在時英出版的《民進黨人在中國:扁呂的中國初體驗》,寫出陳水扁、呂秀蓮雖表現上動輒表現討厭中國的嘴臉,卻也一前一後到中國去「尋根」、「祭祖」,而游錫方方土雖本人未親赴,卻也派弟弟帶捐款前去「慎終追遠」,即使他們口口聲聲要跟對岸割裂做「台灣人」。也不過就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嘛,就跟美國一樣。但是台灣人有什麼籌碼,容得了這些政客這樣繼續操弄下去?

由 Debby 發表於 07:03 PM | 迴響 (0)

March 19, 2004

早起投票

從下午開始,一邊工作,一邊看電視,對於陳水扁遭槍擊一事,感到難以置信。

綠營未免太幸運了,正副總統都遭槍擊,可是都只是皮肉小傷。以及,在這麼緊要的關頭,發生這種事,竟說沒有麻醉,就縫了十幾針。然後,整晚幾乎所有電子媒體的焦點都因此在綠營上,毫無轉寰餘地。宣傳免費,不花半毛錢。

看了電視記者出示的「疑似」威脅陳水扁生命的傳真涵,我的判斷是:

一、未必是槍手(及其陣營)所發,這種威脅信件很普通。

二、仔細判斷傳真內容,並非連宋支持者,更可能是陳水扁支持者的「偽裝」。因為支持一國兩制者,怎麼最後會出現「早日回歸祖國懷抱」之類的字句?這是綠營支持者平時嘲諷泛藍陣營的話呀。

三、專家研判子彈轉彎的可能性很小,也不太可能是恐怖份子,泛藍陣營也沒蠢到幹這種緊要關頭砸自己陣腳的事。民眾真正關心的事實,卻遲遲不公布,所以最後的指向,讓人懷疑一個可能。

我還是維持原來的決定,明天早起投票,支持我自己的政黨輪替理念。

由 Debby 發表於 06:34 PM | 迴響 (0)

March 14, 2004

台灣人的色盲

「台灣人好像有色盲!」S回台灣還不久,文化衝擊的力道還頗強,因此這麼說。我說不奇怪呀,連台灣人很看不起的巴里島人,色彩感都比台灣人好,不只是巴里島人會用花拜拜,還是整體的顏色搭配美感。S便指給我看一個穿著質感很好的米色套裝的婦人,腳上卻穿黑色的高跟鞋。

我們都是很能碰觸文化差異的人。這次我比較注意的是,那些西歐人的觀念中,其實很多自由主義的色彩。好比西歐人總說,說妳想說的、做妳想做的,然後承擔妳的責任。我說,這跟台灣或中國等東亞文化很不一樣,東亞人多半是群體要求妳扮演一個身份,逼著妳承擔那個身份的責任,即使妳不願意。這中間有很大的落差,主要在於人的自主性,即使兩邊都要求你承擔責任。我不認為承擔責任這件事有錯,而受不了「被迫」接受、承擔這些無聊的文化或群體要求。

看了老左派M寫的童話,精準無比地指出其中的意涵,S非常訝異,因為還沒有人看出來,於是說我的左派訓練真強。我說,其它人是因為台灣向來就因為把馬克斯主義等同共產黨,就像陳水扁、李登輝及其支持者動不動把人「紅」化。而就算念過左派的研究生,生活實踐依舊是右派的,所以多半是半瓶水。台灣沒有那種環境或氛圍讓人成為徹底左派,更別說像歐洲那種左派,還分階層的。台灣把穿破爛就當作是一種徹底的左派實踐了,也不存在左派是可以有品味的這件事。但M他們住在荷蘭高級的左派地區,餐館昂貴,沒有菜單,裝潢樸素。人也多半是穿著樸素,跟右派可以明顯區別。

談左派右派,在台灣基本上是沒有意義的,更別說陳水扁當初提的「新中間路線」,根本就是騙選票的屁話,那玩意始終不存在。台灣人在思想光譜上,還是很密集地聚在中間偏右到右派上。就算政治上所說的統派,也不叫做左派,李登輝卻老說他們是左派,真是胡說八道,連個左右都分不清楚,還給人戴帽子,根本就是方向盲。

台灣好似每年很多人出國,生活水準不差,但精神生活實則貧乏。因為不知道這麼多人帶進國際文化,到底改善普遍多少的文化?或許很多人會去裝潢不錯的餐館或書店,但穿著、打扮、家居,還是一片混亂,毫無美感。

偏偏台灣人又是批評不得的,動不動就搬出「妳不愛台灣!」先一句話打死人,堵住後面所有的東西。所以要進步?慢慢等吧。或許在那之前,裝作色盲,會好過一點。

由 Debby 發表於 06:39 PM | 迴響 (0)

March 13, 2004

不愛台灣的自由

今天看新聞,發覺陳水扁已經預演落選發言了,他說保證三二○是連宋合,三二○後會是連宋不和,「他們如果合,兩黨變一黨就好了,如果合,一個主席就好了,為何要維持兩個主席?」我看了哈哈大笑,一個有勝選企圖心的總統候選人,絕對不會講這種話。所以綠營的內部評估一定是知道對自己不利,因此陳水扁講出這種氣勢弱人一截的話。

另外,近來我常認為,這次隱形選民不再是過去所說的「泛綠」,而是「泛藍」或「反扁」。泛藍和反扁中間沒有等號,反扁的人可能是泛綠的。這四年陳水扁的表現,讓許多泛綠的人不以為然,所以成了隱形選民。同時,這四年的「愛台灣」論調,誠如黃光國反駁理李遠哲的,陳水扁\李遠哲等人,只推動「意圖」,卻沒有擔負「責任」。而一個良健的民主制度,是必須涵蓋責任政治的。而陳水扁政府只是一再讓我看到不負責任,連個最起碼的中立選務都做不到,為了自己的勝算,朝令夕改,一下說投錯票箱還算有效票(後來說不算),一下又破天荒地讓鄉鎮市自印選票,讓人不免質疑這是開放做票的方式。在我看來「愛台灣」一言堂=「不民主」,我寧可爭取「不愛台灣」的自由。

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盡力做好自己的責任,盡納稅義務,只持有中華民國護照,如果因為不選陳水扁、質疑陳水扁施政,而被說「不愛台灣」,那我也無所謂。對於李登輝、陳水扁之類好似童年受虐的人,他們沒有辦法判斷何為是非曲直,而他們吸引的是同類的人,表現出鴨霸、欠家教的言行。我相信很多人是不同意的,因此成了隱性選票,只是不願意被說「不愛台灣」而不敢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313換總統救台灣」第一次讓我見識到民眾自主是怎麼一回事。從上捷運到辦公室路上,都是民眾自己到各地點集合,和 228手護台灣那種一大堆遊覽車動員民眾上台北的狀況,完全不同。他們說的仍是「救台灣」,因為我不在乎說了「爭取不愛台灣的自由」要被人怎麼解讀,但政治人物則可以胡亂說一通,所以他們反而沒有我要的言論自由。不過,換角度想想,同樣的「台灣」,泛藍提出「換總統,救台灣!」讓我發覺他們或許稍微開竅了。這幾天有好事者拍一個「獨一無二」麵店招牌,許多人做了死腦筋的解讀,為何不會想做是陳水扁只能做一任,沒有兩任?有人回應我,一號有「獨」台主張,二號是「無」為而治,我覺得也不錯。

這幾天看到自由、中時等言論親扁的媒體報導南部民眾和一些威權心態的政治人物,說聯合報是藍營傳聲筒。但今天反扁民眾自由意志促成的大遊行,卻不在只報導李登輝、陳水扁的自由時報頭版上,讓我更覺好笑。口口聲聲說媒體爭取言論自由,怎麼你們都自己把自由交給別人了?真說言論自由,那讓市場、民眾去選擇,沒什麼必要批評自己不看的媒體,除非報導錯誤。要比就通通排一陣線來比,看誰偏誰。媒體有立場不是錯誤,更不是問題,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等,通通都有自己的立場。還有,扁政府不該用幕後的黑手,用資金和人事等方式來企圖操控媒體。扁政府這幾年玩的招數,比他們過去批評的國民黨還要醜陋,用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民進黨「比國民黨還國民黨!」邱義仁、吳乃仁罵聯合報的話,其實很多都可以拿去罵台灣日報、自由時報等,而這兩個報紙更肆無忌憚,根本沒做什麼平衡報導。

陳水扁的四年,好難看的政績。衝著我的不愛台灣自由,我是不選陳水扁的。再一次政黨輪替!

由 Debby 發表於 06:37 PM | 迴響 (0)

March 01, 2004

安危他日終須仗

C拿了他讀「中國外交教父」錢其琛自傳《外交十記》的心得給我看,當時繁體版尚未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代理在台發行),他讀的是簡體字版。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博士班作業,既然跟所學有關,就看了,而且「知己知彼」,絕對是有必要的。

從他的字裡行間明白錢其琛的外交策略走的是現實主義,也就是比拳頭硬、比拳頭大。這點並不讓我意外,中國有本事這樣玩,也有本事陪美國這樣玩,這些是大國的招數,但是台灣沒有、也玩不起。這就是我看到公投題目,以及李登輝搞出來的手護台灣活動後,益發覺得憂心,以及不知道希望在哪。「共業啊!」看到那麼多人熱烈支持著,實則挑釁著,我只能在心裡如此嘆道。口口聲聲喊著別人是「波羅的海三『小』國」的人,到底知不知道台灣有多小?(台灣3.6萬平方公里,立陶宛6.53萬平方公里,波羅的海三國合計17.51萬平方公里)(不是說該用「台灣觀點」嗎?為何學別人的說法?)

一個半月後,我在夜裡讀著江回應黃「人權」一文,明白江隱藏在文字裡的心情,混雜著擔心、不滿、嘆息、急切……種種。想起那天看完《外交十記》心得後自問的問題:這個時候還能做什麼呢?我想江的心裡可能也問了同樣的問題,或許明白還是可以做點事,還可能有些希望,於是以筆代劍吧。黃「人權」的「近視」度數顯然挺深的,老是用舊鏡片看現勢,真想勸他換一副眼鏡;或者退一步,讓別人引導他,如果看不見前面的路。儘管有批念法政的人,明白絕對不可以用現實主義那招,對應拳頭強大的中國;卻總有一批人,為了己身的蒙昧、權力慾望等等,硬是要用下下策對應。能夠想出奇門遁甲策略的人,則總是得把力氣花在抗衡那些利欲薰心的人。多無奈。

後現代在文學界已經被說到成了陳腔濫調,後實證卻始終在政治學相關領域使不上力,只能紙上談兵,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因為現實主義仍是顯學,不知道是什麼人造的虐,都已經是小島了,還以為在對岸嗎,早已沒有籌碼了。儘管事實這麼明顯,台灣就是沒有拳頭跟人比強硬、比強大,卻總是有那麼多人昧於事實。不管是兩百五十萬、一百五十萬,還是「只有」一百萬,總之,通通卡在別人的題目裡,抽身不得,卻沾沾自喜,以為向國際發聲,殊不知不關心你死活的人,不會因此而鳥你,而且這會挑釁的是你自己,沒人會來相救。既然沒辦法跳脫題目,從不同的策略角度思考,勝算的機率也被卡死了,被「將軍!」的時間,只是早晚而已。「我越來越相信陳水扁會當選」原來這一切不過是為了短視的選票,更可悲。買了幾億、幾兆的武器又怎樣?走的只是從前國民黨「反攻大陸」的老路。花了人民的血汗錢,買了送大家進棺材的武器,還不如拿錢來發展民生,讓大家好好地過吧,如果時間不多了。

「共業」啊,如果那麼多人選擇了相同的業障,也沒話好說。「安危他日終須仗」,既然那麼多人表示同意要訂時間表,那怎麼也躲不了。如果要淪亡,就一起淪亡吧。只是,到了那一天,那些「共業」主,亮出其它護照跑到別的國家去時,會有多少人後悔當初的抉擇呢?

由 Debby 發表於 07:01 PM | 迴響 (0)

February 29, 2004

花大錢買沒用的武器,還是花小錢還送兩隻熊貓?

公投辯論今天開始。第一場因為知道正方代表從中正大學政治所借調到扁政府中間,經過一些難看的事,討厭林佳龍這個人,因此不看。

根據陳文茜的說法,林佳龍不斷欺負高金素梅:「我有專業,你不懂!」一副像是以前國民黨發言人的嘴臉。如果學政治的人都這樣說的話,學政治的會先自己打起來吧。那林佳龍先去跟他以前在中正的同事打一頓吧,中正政治所的人一樣有政治學專業,可未必贊成要花那麼多錢在軍購上。還是高金素梅這個被說「不懂」的人,答出最把中國當生意對象的話:「跟中共買武器的話,不必花那麼多錢,說不定還送兩隻熊貓!」這招最厲害!

第二場是李敖對謝長廷。看到李敖亮出那麼多老舊的證據,顯示扁政府長久以來的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對李敖感到佩服,作為他的對手,謝長廷看了可能很惶恐吧,尤其是那張謝長廷在中國大陸的五星旗前的照片。文茜小妹大對蒐集證據上,想必也幫了不少忙吧。她說真正厲害的是陳水扁在中國大陸的照片,可惜滑到地上去了。

謝長廷結辯時,坑坑巴巴地,更被電視記者解釋成「快哭出來了」。看到他說他媽媽以前用菜刀削鉛筆,覺得很不可思議。媽馬上說他騙人,用菜刀在家削鉛筆,有什麼好丟人,何必要半夜起來削,「他有媽媽幫他削已經很幸福了,以前我還用柴刀自己削!」呃。

李敖在辯論後的記者會說:「謝長廷被陳水扁欺負的好慘啊!(對記者說)你們太年輕了還不懂。」咦,正在看辯論時,媽也說了類似的話,我相當不以為然,謝長廷在高雄…(以下消音)

最期待的,當然是3/14陳文茜對蔡英文那場,一定要記得看。

由 Debby 發表於 07:09 PM | 迴響 (0)

February 28, 2004

民主的反挫—手護台灣活動

對於人多的地方,我向來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對於台北101開幕掀起的人潮,只想離得遠遠的,更別說號稱100萬的手護台灣活動,而且週末上班,碰到那麼多人卡在路上,會讓急著上班刷卡的我擔心自己又要遲到了。

昨天聽到手護台灣活動也會在辦公大樓附近,第一個念頭是:「我要休假!」急忙把假單送出去,但是過不了多久,想起今天有事,非來不可。

騎機車騎到一半,突然想到,一定會塞車。於是騎到捷運站改搭捷運。好在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因為還沒從捷運站離開時,就看到一堆人擠在出入口,更別說辦公室旁邊的星巴克,外面的桌椅全被參加手護台灣的人佔了,星巴克和旁邊的書市根本不能做生意。路上也都是一堆動彈不得的車子。

我在心裡反覆問著同樣的問題:「這是哪門子的自由民主?」何謂自由?自由難道不是「不妨礙他人之自由為自由?」但是我們的辦公大樓卻因為這些人的妨礙而不得不關閉,要做生意的人、要搭乘公車的人,全都被妨礙了。真不可思議。2004年、民國93年,我竟然還看到類似民國77年解嚴後的活動?15年後還是同一個調調,這些人是倒退還是進步?民主進步???如果說國民黨輸不起,那主導這次活動的民進黨就是「贏不起」。都已經執政了,言行還像個在野黨。誰都不比誰的政黨高明。好可悲的政黨政治。像是民主初起步的國家的活動。難以相信。

昨晚看到聯合晚報三版有半版的手護台灣徵文和攝影比賽廣告,心想,這個團體真有錢,光廣告就花了不少。而徵文活動第一名有十萬,真是大手筆。但是一個活動就寫文章?很難有什麼好品質吧。但品質顯然不是他們所要的,不過是要人參加活動,以及要人提供多點可供宣傳的來源吧,其實是一種綁標。

後來又看到扁支持者打出320公投的正當性和民主性,說不去公投就不民主、不愛台灣,讓我感到疲憊。任何事動輒都打出台灣,居心明顯。「不愛台灣」似乎成了一種罵人的粗話,就跟「沒種」一樣。我們不知道罵別人「不愛台灣」或「沒種」的人多愛台灣或多有種,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運用「戴帽子」策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你變成一個眾矢之的,然後運用群眾暴力來羞辱你。「何謂民主?」當年許多民進黨人不是罵國民黨用多數暴力嗎?為何現在自己也用同一套?而罵人不民主的,自己才不民主,為何要強迫別人跟你做同樣的選擇?那是獨裁啊。一面使出言語暴力,一面用多數暴力,讓我對這些獨夫保持距離,難以支持他們。

昨天有人在辦公室樓下嚼著檳榔,對著公司的大門放砲。我在樓上透過玻璃窗看著,仍問同一個問題:「不是說這是自由的社會嗎?」既然一個社會不同團體供給那麼多選擇,各取所需就是了,為什麼要砲轟自己不喜歡的?這是獨夫、暴力的行為啊。而且他們的行為把不相干的路人都嚇了一跳,更是妨礙、干擾他人。

兩點左右要出門,經過昨天的事,同事勸我:「外面那麼亂,妳還是別出去吧。」「可是都答應了」。本說要坐公車,但同事想了一個捷運路線給我,雖然要走一段路,絕對會比坐公車快。真是正確無比,因為一走出去,就發現外頭那些手護台灣的人把馬路都佔了,即使是綠燈,車子還是開不了,因為有道人牆。「何謂自由?」我又問了一次。不過,看到那麼多人捐棄成見,男人男孩紛紛戴上綠帽子,也算開了眼界。其中想必很多是喜歡給人戴「不愛台灣」帽子的人吧。給人戴帽子者,自己先戴帽子?

由 Debby 發表於 07:11 PM | 迴響 (0)

December 07, 2002

選舉無聊‧無聊選舉

好一陣子不看政治新聞,連選舉公報都沒看,然後就去選舉了。有點納悶為什麼有人會說「投完票就鬆了一口氣」?選舉有什麼壓力嗎?對於選舉,我只對遊街不停的宣傳車和滿街醜陋的旗幟有感覺,其他的風風雨雨,都不太想知道。選舉真是一件無聊的事(打呵欠)。

倒是,早上騎經山路時,驚訝地發現,週一早上正在鋪、害我差點翻車的整修中柏油路,已經完工,而且很好飆……呃,很好騎。加上天氣好,騎這段垃圾車山路不再痛苦。這大概是這次選舉唯一讓我覺得有點受益的附加作用吧。

之前身邊的人談論選舉的狀況,讓我決定變成不管世事的無知市民。如果妳可以接受我只吃菜不吃飯,為什麼不能接受我有不同的政治選擇?很多人似乎一談到政治都非得弄到妳死我活一樣,真是不敢領教。而且實在很難跟人解釋「投廢票」也是一種政治選擇,在每個人選擇靠邊站,而且怎麼談都只是看到自己想要的狀況下,我不想談論選舉。即時被人質疑:「妳不是念□□的?」也無妨,欲辯已忘言啊。

謝長廷雖然連任,可是一臉黑氣,真怪,不是應該滿臉紅光嗎?黃俊英在缺乏全國知名度的狀況下,竟然能落敗那麼少票數,似乎該感謝吳敦義。如果學長之前的論文推論沒錯,當年想要小整吳敦義的里長樁腳,這次應該會覺得欠吳敦義人情,而奮力幫黃俊英吧。在總統副總統都去拉票的情況下,謝長廷不連任都奇怪。

有點詫異馬英九在南港的選票還那麼多,按照上次納莉風災後的民情,應該是支持李應元的人聲勢比較大才對。

選後分析很耐人尋味,老是看到一堆落選政客回歸校園後,以大學教授的身份出來分析選情,還說的頭頭是道。

看完一堆無聊的選舉新聞後,忍不住打了好幾個呵欠,無聊地想:「我應該轉行,去當什麼落選政客心理治療師才對。」

由 Debby 發表於 08:55 PM | 迴響 (0) | 引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