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0, 2021

長得像小樹一樣的少年

小J門外的牆上貼了一個身高表,是他兩歲那年啟用的。去年他的身高超過那個155公分的身高表後,我們就沒辦法幫他量了。他那時就經常跟我說他比我高,我就掂腳跟他說:「還沒!」之後我買了一個將近兩百公分的身高表,以後不用再換了,我們家沒人超過190公分。

前不久看了一下,他去年初到今年初,長了超過十公分,簡直就像忘記挖的竹筍:要是日出前沒來得及挖竹筍,日出後再去看,竹筍可能已長成有小腿高的竹子了。

13歲小J目前的身高是168公分。我弟說,等我們下次回去,小J搞不好就比他高了。我記得我弟是國一那年跟我一樣高,然後就比我高了,小J的這個階段似乎早了一點點。我弟高中時是他們學校的籃球校隊一員,打籃球應該對他長到180公分助益不少。

記得2019年回台灣前,我在電腦前拼命查打網球對長高的幫助,因為當時小J的印度、越南等死黨都比他高很多,小J在他的同伴裡幾乎是最矮的。有意思的是,中文資料說有幫助,英文資料說沒幫助,因為網球不是跳躍性運動。所以在網路上查東西,換個語言,可能有不一樣的結果。

那次在台灣上網球課時,我看到小P的教練身高有超過180公分,忍不住問他打網球對長高的幫助,以及他是何時長那麼高的。不過,同樣是網球教練,小J的教練就沒那麼高,不管是台灣的還是美國的。

這一年多在家裡用電腦上學,也許學得不如往常地多,但是睡眠和飲食都十分充分。小J七年級時就過了六年級時對學校午餐的熱愛,整天嫌學校的午餐難吃,經常要我在送弟弟便當時,順便幫他送便當,但他們沒固定教室,而且我怕時間上來不及,沒答應過,所以最後他就把家裡吃早餐的東西打包一份當中餐,下午三四點到家再吃一頓。

這一年本地的團購已經從不到五個,成長到二十個左右,選擇超多,以往要開車開很久到洛杉磯去吃的東西,現在三不五時就能團購到,小J已經從心滿意足地問:「等疫情結束後,還能訂這些嗎?」進化到會挑嘴嫌棄:「這家不好吃,以後不要再訂了。」

可憐的我,為了打理中餐和晚餐,從準備到收拾,每天至少要花五到八小時。小J一點上學前要吃中餐,兩點下課的空檔要再吃一點,之後很可能會去打球,晚餐又要大吃一頓。如果晚餐沒有四道菜,是不夠吃的;如果當中有兩道青菜,也會被小J嫌:「為什麼有兩個青菜?」但他不是每種肉都吃的,他不吃豬肉、羊肉、蝦、鵝肉等,牛肉太肥或太硬,也不吃,而火鍋料或魚丸那類,他說太人工,也不吃。總之,就是個麻煩的小孩。每天為了把他餵飽,都要把我搞得累不堪言。

去年他生日時,我們母子坐在椅子上合照。之後我看了照片一驚,當時我們差不多高,但我的上半身顯然比他長,所以坐著比他高。想到有次看到一篇文章說,腿比較短的人,是童年時期發展較差的。忍不住感到心酸,是這樣沒錯。我爺爺的四個孫子孫女,就只有我身高沒有170公分,因為我是唯一被隔代教養的。

小J三歲那年,因為弟弟出生,白天經常待在爺爺奶奶家,晚上他爸爸下班才去接回來。他四歲時的體檢一量,他一整年只長三磅,平均應該至少長七磅,他本來就偏瘦,這時又更落後。我心裡很難過,就讓他少去爺爺奶奶家,即使同時帶一個小小孩跟一個小孩真的很累。

他五六歲時,表達力比較好了,才告訴我,他以前在爺爺家吃飯時,因為沒那麼喜歡吃素,要是沒有他想吃的,他就很快吃完碗裡的飯,然後說:「我吃完了,很好吃,謝謝!」爺爺就會很開心地說:「小J好乖喔!」就讓他下桌。所以長輩不管是什麼學歷,寵孫是一樣的。我小時候不想吃飯,我爺爺就說:「加糖吃吧。」我就很高興地把糖加進飯裡吃完下桌,所以我媽說我六歲跟他們同住時,鄰居看到我都覺得是個瘦小的小男生,也難怪我小時候一坐車就頭暈會吐,完全就是營養不良。

等我知道我有貧血問題時,已經上研究所了。那時學校要求新生交體檢表,所以我才看到我的血紅素等相關數字不及格。學校後來要求我去醫院再檢驗一次,我還覺得學校很麻煩,同樣都是國立大學,大學時讀的那間可沒要求交這些。現在我會覺得,是大學時念的那間對學生的健康不在意。

十多年前,我經過整脊師開始看帕布森醫生,他也是叮我的貧血部分,然後說我的蛋白質吃太少。他說,體重若是N公斤,一天就要吃N公克的蛋白質,然後跟我討論我三餐吃了什麼。從早餐開始,我就發現有問題,因為我說有蛋,他說那只有一公克。那很明顯我真的吃得不夠,然後就想到我在發育階段,根本沒吃夠。我家很多年的早餐都是麵包牛奶,牛奶是奶粉沖泡的,後來才知道,其實蛋白質的量並不多。而我國中時期不到六點就起床,因為六點半前要到公車站,在上學期間,我要坐的公車只有一班,而且它來的時間非常不固定,可以從六點四十分到近八點,有次我因此遲到了,還被老師當眾不分青紅皂白地說是「X班之恥」。如今想想,台北交通誤我青春和身高。

相比之下,美國的成長條件明顯比較好。不說嬰兒時期了,每年的小兒科體檢,醫生都會跟我們討論那個年紀的相關問題。嬰兒時期會要我們填表看小孩的發展,此後除了打疫苗,偶爾有驗鐵質、聽力的檢測,護士也會問我們有沒帶小孩去看眼科和牙科等,這些都是例行的檢驗,不是有病才去看醫生的。另外,美國中學的上學時間沒像台灣那麼早,像我們這裡是八點四十五分上學。就算坐校車(如果坐校車遲到,學校也會網開一面不算遲到),交通時間應該不像台灣那樣長,對青少年的成長也是很重要的。

當然美國也有不好的地方。像是學校午餐用果乾代替水果,我覺得是個笑話。水果雖然營養比不上蔬菜,不是那麼必要的,除了糖分,好歹有維他命C、微量元素、水分和纖維。等水果變成果乾,維他命C就沒有了,只剩糖分和纖維。在美國兒童偏胖的狀況下,給小孩果乾等於給小孩吃糖。

每次聽小孩談及他們同學的午餐時,我有時會疑惑一些家長的想法。小J說他的同學會帶杯麵去當中餐。我聽了就納悶,但學校的飲水機沒熱水啊!他說他們就吃乾麵,其實Boys & Girls Clubs裡面有熱水(美國課後活動的地方)。有個台灣媽媽說她女兒的同學會帶冷凍披薩上學,連烤都沒烤過。這些家長是在考驗小孩的腸胃能力嗎?

所以這一年拜在家上學所賜,小J明顯加餐飯,睡得好,就長高很多。以往他生日過後五個月,我才會把他的衣服換成該穿的尺寸,一開始還是有點大。但他現在已經長到讓我不知道該買什麼尺寸的衣服了。從去年感恩節後開始,我三不五時就要幫他買衣服,因為隔一陣子,就覺得他的褲子又短了。現在他就在Under Armour 14-16歲的褲子有點短,但18歲的褲子褲頭太鬆且長一吋的階段。而且他現在穿衣服也很挑剔,以前買體育品牌就可以,現在要是衣服上有太大的標語,他也不想穿。最後買到A&F的青少年裝,有像男裝那樣的素色上衣,而且材質也不錯,他終於願意穿了。

如今看來我們不必太操心小J的身高,但是要煩惱小P的身高,因為他出生時比哥哥高,也比哥哥重,但他似乎從三四歲開始,就比哥哥同個年紀時矮一點。然而,當我想到小J這三年的超級成長期一過,小P就緊接著進入超級成長期,我要繼續準備超量的食物給他們加餐飯,連個喘息的空檔都沒有,不禁覺得好累。看來還是想辦法訓練小J自己做飯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0:20 PM | 迴響 (0)

August 02, 2014

鍛鍊脊椎的運動

去年回台灣的時候,才從我弟口中得知他得了僵直性脊椎炎。他說醫生告訴他,這是有家族遺傳性的疾病,要我去檢查看看是不是HLA-B27陽性。後來我帶小孩做年度檢查時,跟小兒科醫生提及這件事,因為僵直性脊椎炎主要是男性發病,而我生的都是兒子。小兒科醫生便說我先去檢查,如果我是陽性,再考慮小孩,因為我可能是陰性,那他們是陽性的機率就很低。於是我做年度檢查時,便請醫生幫我加這一項。我本還存僥倖心理,以為我沒有,血液檢查結果卻顯示,我也是HLA-B27陽性。

後來因為背痛,去看脊療師時,跟他提及這件事。他說具HLA-B27陽性的人不必然會得僵直性脊椎炎,但是容易有下背痛和眼睛發炎的問題。就算有僵直性脊椎炎,控制得當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他有個大學時期的好友就有這問題,靠運動和謹慎飲食,再加上樂天的個性,這麼多年都還算好。

我弟很小的時候就被發現有脊柱側彎問題,因為很嚴重,所以得以不服兵役。我爸媽試過很多方法,帶他看過很多醫生,花了不少錢,但是用處不大。前年他之所以會有僵直性脊椎炎,我猜跟他一天上日班、一天上大夜班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的睡眠規律完全被打亂,免疫力因此降低。

既然有家族遺傳,我希望能從小注意,最好避免這類問題發生在小孩身上,尤其小J還遺傳了他爺爺的平板腳,對脊椎恐怕也有影響。今年年度檢查,我請小兒科醫生檢查兩個小孩的脊椎。一放暑假,我又把他們帶去給脊療師看。雖然小J有點駝背,脊療師認為看起來還好,但是他希望我幫他們報名大量的游泳課,因為游泳會幫助他們的脊椎,讓他們的脊椎變直。而且他注意到小J的協調力較差,他說游泳也會有所幫助。

我同時跟他討論其他的運動。當他聽到滑板,立刻反應很大地說很危險,跟我們小兒科醫生的反應一樣。脊療師說要玩滑板,還不如去玩衝浪版,因為摔到水裡跟摔到地上相比,後者比較致命。他說現在的人玩滑板都在玩特技,不像他年輕時,只是拿來溜而已。

美式足球同樣被他認為非常危險。籃球他覺得好一點,小J這年紀玩籃球應該還好,危險程度較低。至於網球,他覺得球拍更輕一點的羽毛球更好。總之,他覺得還是游泳最好,要我也去游泳。我說我不會換氣,他說我可以游仰式,臉在水面上,沒有換氣問題,可以一直游。不過我沒學過仰式,我似乎沒法仰躺在水上,看來要找老師學。

這個暑假,除了國慶那兩週,兩個小孩一週都上五到六天的游泳課,一次半小時。小J進步比較多,小P還很怕水,但他比去年好,不會再亂哭亂鬧。為了幫助小P早點克服怕水的恐懼,上週我們帶他們去公婆的社區游泳池。因為天氣熱,加上暑假,池裡好多人,都是大人帶著小孩的。只有大人能去的深池,和只有小孩能去的淺池都沒人,大家都擠在家庭池,看來很多人都是帶小孩來適應水性的。

陪他們玩一會後,我也稍微游一下。距離上次游泳,已經有十多年來,不過就像游泳書說的,這種水裡的技能一旦學會,就不會忘記。但是太久沒游,平時也沒積極運動,體力很差,游一下就腿軟沒力。可是晚上我就發現脊療師說的沒錯,因為我一直有下背痛問題,常常睡前痛到睡不著,可是有游泳之後,我覺得脊椎的感覺好很多,晚上不再因為背痛而失眠。看來游泳不只是小孩需要,也是我們這些久坐不動的成人需要的運動。

看來等開學之後,我該趁小孩上學的時候去游泳。週六小J去上中文學校時,我就帶小P去上室內的游泳班好了。希望藉著游泳,我們可以避免我弟的脊椎問題。

由 Debby 發表於 09:40 PM | 迴響 (0)

March 25, 2012

從蟲患到風疹塊

為了提升小J的英文能力,第一位評估小J語言狀況的語言治療師建議我們幫他約個playdate。因為他很喜歡跟印度小孩玩,某人就跟他印度同事約。沒想到,原訂第一個playdate的前一天,某人再問他同事時,他同事很不好意思地說,他的大兒子感染了一種叫疥瘡(scabies)的傳染病。所以暫時約不成了。

聽說他們對抗這種傳染病對抗地很辛苦。那位印度太太先找人來洗地毯,因為疥蟎可能躲在地毯裡。後來他們聽醫生說只要讓疥蟎沒東西吃,它撐不過一天就會死。所以她們決定離開家一天,那位印度太太就訂了迪士尼的旅館,全家去迪士尼玩兩天。某人同事很無奈地跟某人抱怨,說他太太瘋了,為了這問題,花了他一千美元去玩。可是我覺得有理啊,反正就要住旅館,那就乾脆去玩好了。可是我想到連帶的問題是,她們會不會把疥蟎留在迪士尼旅館裡?後面的人可能會遭殃。

隔天又聽說,她們要洗床墊,因為懷疑他們念南加大的姪子之前來他們家過夜時,把疥蟎帶來。這問題真是令人頭大啊。想到我們家兩個小男生上學後,什麼狀況都可能遇到,拜託他們不要感染到這種傳染病。

沒想到不久後,我們就覺得小P可能被蟲咬了。起因是某個週三我和朋友約一起帶小孩去一個兒童遊樂區鋪滿木屑的公園玩。當天某人下班後,問我小P眼睛附近怎麼紅紅的,是被蟲咬,還是撞到?我想應該不是前者吧。他經常自己玩就東撞西撞的。

沒想到,第二天下午他不肯睡覺。我以為是下午一點多我帶他去超市時,他在推車上睡了二十分鐘,之後就不肯在睡了。他哭得很大聲,一直跟我說「房間!房間!」我問他,我陪他睡好不好?他不肯。我又問他,那他到我房間跟我睡好不好,他說好。但是他還是睡不著,然後一直抓來抓去。我發現他身上紅腫一大片,有點不對勁,感覺是蟲咬的。後來他不想躺,我就乾脆把他們兩個的床單和一堆絨毛玩具都拿去用溫水洗。換完小J床單時,我還抓到一隻有點像瓢蟲的小蟲子,不知道哪來的?

我懷疑小P和朋友的女兒在那個鋪滿木屑的大公園玩時,被蟲叮上了,然後把蟲帶回來。雖說戶外活動的好處是,有太陽可以幫忙殺菌。太陽曬得死的好處理,太陽曬不死的就麻煩了。木屑比沙麻煩,因為會藏小蟲子。小P那天玩到一半,從木屑裡撿出半片別人吃剩的吐司。朋友看了就趕緊扔回木屑上,然後用更多木屑把吐司埋起來,這樣會不長蟲才怪。這公園我們很久以前去過兩三次,我們也曾經懷疑被跳蚤攻擊過,害我癢到失眠。不知道是不是跟這公園有關。不過這裡養狗的人多,跳蚤很難免。我們那回處理了好幾天,似乎才用硼砂把跳蚤殺了。

災情持續好幾天,弄到小P好幾天都沒睡午覺,反而一直哭。這段時間草木皆兵,弄得人仰馬翻。我把房間裡的床單、被子、所有的絨毛玩具和窗簾都拿去用溫水,甚至熱水洗過。雖然窗簾的洗標說要乾洗或用冷水洗,然後晾乾。我用熱水洗後拿去烘,還好沒什麼大礙,只是有一點點縐折。只有地毯我沒輒。可是小P的紅腫搔癢仍沒消失,一到下午就特別明顯。某人甚至懷疑我從圖書館借來書可能夾帶蟲子什麼的。因為我曾在圖書館借來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裡看到一些餅乾屑。

我帶他去上親子課時,老師看了他臉上的那個紅腫,注意到有兩個點,像是蟲咬的開口。她說是她的話,她會拍照,觀察後續,看看有沒發燒。她說一般小兒科會開止痛藥,要我打電話問一下。某人便決定帶小P去週六的特別門診,讓醫生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因為真的很嚴重。

小P週六一早醒來,身上還是一片紅腫。某人匆忙帶他出門,回來之後,跟我說他們抵達小兒科時,紅腫已經神奇地消失,好像什麼事都沒有。

聽了某人描述,新來的女醫生認為小P得的是風疹塊,也是過敏的一種,所以要他吃Zyrtec(現在正牌的兒童Zyrtec都被回收了,只能買各藥店的allergy relief)。大概是可能食物太多了,小兒科從沒要他們做過敏測試,都叫他們直接吃過敏藥。然後還要他擦一種叫Aquaphor的昂貴油霜,之前我在amazon買兩大瓶,要價28元(這已經比很多通路便宜了)。一月他因為吃草莓、覆盆子過敏(去年夏天他吃過,沒事。老師認為非當季蔬果可能用不同的農藥等,比較容易造成過敏)時,親子班的老師也建議我幫他擦這種油霜。因為非常油膩,所以我不愛。可是這油霜真的很有效。我每到秋冬就有嚴重的富貴手症狀(只有在美國出現這問題,以前在台灣時沒有),因為幫他擦油霜,順便抹一些到我的手背上,現在我的手背皮膚就正常多了。

某人便問小P那些天吃什麼特別的東西嗎?我想了半天,覺得可能是Costco買來的褐色蘑菇。在一篇關於急性風疹塊的文章裡,提到的可能食物,正包括蘑菇。看來暫時要停一下了。之前以為他不吃芝麻,就不流鼻涕,表示他沒過敏了。哪知道還有別的會造成他的皮膚狀況。偏偏這小子從一歲多以後就不太愛吃青菜,只能多給他補充一點水果了。

不過後來有兩天,小P的風疹塊又在午後發作,即使沒吃蘑菇。我有點懷疑是不是花粉造成?因為最近一出門就會看到滿天亂飛的花粉。某人說花粉熱的特徵是打噴嚏什麼的。可是婆婆有花粉熱,小P遺傳到也是有可能的。

不管怎麼樣,弄清楚小P的發病原因是最重要的事。只是現在還是要多觀察,因為要找出讓他過敏的食物不是那麼容易。如今我們家兩個小孩陸續都成了過敏兒,這真是考驗我的觀察力和處理食物的能力啊。

由 Debby 發表於 09:55 PM | 迴響 (0)

June 06, 2011

學校來的病毒特別毒?

以前聽別人說,小孩一上學之後,全家大小就會因為上學的小孩陸續生病。我們家不是例外。小J上學差不多三個月了,我們病了兩輪。

最慘的是小P,因為不會表達意思,又不能吃藥,只能看著他鼻涕流不停,睡覺時鼻子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醒來就猛咳嗽。最近這一次的病毒好像特別毒, 最早生病的小J發燒兩天,小P幾天後也中獎發燒兩天,抱著生病寶寶,近距離直接傳染的結果,我也這幾天跟著發燒兩天。這波中獎之後,我覺得虛弱無比,睡也 睡不好,什麼事都沒辦法做,偏偏某人工時長,下班後又跟同事去喝酒鬼混,我一個人在家撐著帶小孩,簡直快累死了。

公婆下午終於從阿拉斯加回來。平時他們很少生病的,這次居然兩個都生病了。婆婆也是發燒咳嗽。她說是在船上傳染的。

小J發病的前兩天,他回家後,跟我說,他中午吃東西前,沒有洗手。因為那幾天有一個老師休假去,只有一個老師和另一個助手帶他們。老師漏掉他了,偏 偏他不知道怎麼講,就只好去吃東西了。學校本來就是病毒聚集的地方。他很快就因此中獎。公婆擔心到立刻開車帶他去遙遠的洛杉磯看中醫。平時小J都吵著不要 午睡的,那天他在車上睡了兩回。

剛開始吃中藥,小J非常抗拒那強烈的苦味,我們只得混以大量的蜂蜜。因為甜味,他後來居然很期待吃中藥。

小P年紀小,生病之後,我們只能讓他在家休息,有空時多餵他喝水,偏偏他老是故意張嘴讓水流出來。而且這寶寶至今不會主動吸水杯的水,都是我把沒有防漏裝置鴨嘴杯倒進他嘴裡。

其實小P一開始只有咳嗽流鼻涕。但是memorial day假期時,某人突然心血來潮帶全家去海邊。事先他沒查氣溫。到了才發現那邊滿冷的,風又很大,小P和我因此冷到了。隔天小P就開始燒了兩天。然後我們 換了好幾個溫度計。某人覺得台灣來的泰爾茂耳溫槍不準,因為他在CVS買的一種額頭貼片顯示已經超過華氏100.4度,也就是攝氏38度了,泰爾茂只顯示 37度。
我們另一隻美國的額溫槍更不準,左額頭和右額頭量出來的體溫可以差一度。小孩生病時,碰到體溫計各說各話的情形,真的會讓人氣急攻心。我們不太想給他吃西 藥,但是為了讓他晚上早點降溫,睡前給他吃了退燒藥。第二個晚上照西醫的指示,讓他穿薄薄的睡衣睡覺,不用睡袋,因為怕他繼續發燒下去。半夜我幫他蓋了一 層毯子,但是一早他還是冷醒,因為那時已經退燒了。我去看他時,他安靜地坐在毯子中間等我。據說以前美國人會讓發燒的小孩洗冰塊浴,我覺得太極端了,不想 這樣虐待小孩。

這次生病大作戰真是辛苦。希望夏天趕快來,病毒死光光,我們不要再生病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2:47 PM | 迴響 (1) | 引用

February 18, 2011

你買到有問題的嬰幼兒產品嗎?

最近一上ParentingParents雜誌的網站,都看到一份落落長的回收產品名單。裡頭不乏Fisher-price這種大公司,當然也有不少我沒聽過的公司。我仔細地把所有回收產品名單看了一遍,唯一不確定的是一款Tiny Love的音樂鈴。我不確定我們家遊戲毯上的那個,是不是也在回收之列。

我另外注意到,不同公司的出產的下拉式圍欄嬰兒床(drop-side cribs)是回收名單的熟面孔。根據世界日報「嬰兒床意外 年傷近萬寶寶」報導,美國已經禁止賣這種嬰兒床了,因為太多寶寶因為這種床而發生意外,甚至死亡。

然而,我們上次回台灣前,我在網路上買到的麗嬰房Nac Nac嬰兒床,以及我們住在國聯飯店時,飯店提供的嬰兒床,都是下拉式圍欄嬰兒床。這讓我有種印象,下拉式圍欄嬰兒床在台灣似乎滿普遍的。大概因為這種嬰兒床比較輕吧。我們家的嬰兒床不但重,而且大到必須整個拆掉才出得了門。這種嬰兒床大概只適合美國,不適合居住空間狹小的台灣。

每次看到回收名單,我都緊張兮兮地,深怕我們家也有問題產品。不過美國的廠商都很負責。上次Tiny Love主動召回一款音樂鈴,我們家有一個,是小J出生前買的。產品召回時,小J已經兩歲多了,不過我連盒子都收得好好的。我把玩具連包裝寄回去(只是郵資挺貴的,得自己出,他們只補助一點)之後,他們寄了兩個新的玩具來,變成小P的玩具。我沒聽說台灣玩具商有類似做法。

另外,若在Amazon買到被說有問題或被召回的產品,Amazon也會主動通知。這讓我更喜歡在Amazon買嬰幼兒產品了。

比起來,我覺得美國整體的環境是比較注意兒童安全的。雖然常有玩具、產品和藥品的回收消息,但這也表示有人在監督、檢查市場上的產品。

在美國成長的孩子們,你們前輩子有修到啊!

由 Debby 發表於 10:54 PM | 迴響 (0)

November 09, 2010

teething tablets被回收

最近幾天都沒法用配方奶餵成小P晚上睡前那頓,只能在他八點起來時讓他迷迷糊糊地喝(二到四盎司),因為他清醒時一碰到奶嘴就倒彈,就算(看來)很餓也不喝。可是,雖然喝了配方奶,他夜裡還是頻頻起來,白天睡也睡不好。我猜他長牙了。昨晚讓他吃了三顆teething tablets,他難得連續睡了三個小時才起來喝奶(平時都是一小時不到就會因為有嗝醒來)。

今晚發現小J吃剩的teething tablets已經沒了,我準備上網補貨,這才發現大事不妙!

Hyland's Teething Tablets被回收了

跟被回收的tylenol一樣,這次也可以填表申請退款。不過,之前的盒子都丟光了,這次沒得申請退款。

當初會用這產品,是小J的小兒科醫生說的。她不推薦baby orajel,因為orajel會讓嬰兒的口腔不舒服,他們會想弄掉。她說teething tablets比較好。所以小J一有長牙跡象,我們就讓他吃。他到兩歲左右,明明沒長牙,偶爾還是會跟我們討teething tablets。現在看到產品回收的消息,我們心裡不免毛毛的。小J不會出什麼狀況吧?(抖)

現在不知道該給要長牙的小P用什麼止痛了。(不準備用tylenol就對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51 PM | 迴響 (0)

May 26, 2010

花粉熱上身?

小J從一月底就開始生病,一直流鼻涕,中間曾好過一兩天,然後又開始。四月底時甚至開始咳嗽。而我在這段時間也生病,一直咳嗽,但是在四月底時已經差不多好了,我媽跟婆婆還是不免覺得小J可能被我傳染。某人本來認為是小J的晚上睡袋不夠厚,可是到四月底時,已經沒那麼冷了,他怎麼還是不好?三月多的時候,他曾經輕微發燒,我們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他耳朵發炎。吃了抗生素後,耳朵應該沒問題了,可是他的鼻子和喉嚨還是有問題。

我們於是又帶他去看小兒科,這次看的是週六的特別門診,所以只有一個醫生,而且每週的醫生不一樣。這回值班的醫生是那間小兒科的大老闆,也是最有經驗的醫生。

她聽了我們的描述,再檢查一下,認定小J是過敏(我之前也被家庭醫生懷疑是過敏)。所以他一直流鼻涕,咳嗽也是過敏症狀之一。至於是什麼導致過敏?醫生認為沒必要查,只要吃過敏藥就好。她說要吃個兩週左右。

可是我們後來發現,小兒過敏藥Zyterc前陣子被回收,現在應該買不到。醫生說成人的過敏藥也可以,只要劑量減半。可是,如果是藥丸,那就沒法給不會吞藥的幼兒吃了。

某人後來在CVS買到批號不在回收之列的Children's Zyterc,於是讓小J吃。這一吃,小J的症狀果然減輕許多。不過,吃了大約一週之後,好像又有點沒效。之後我們再帶小J回去看醫生,這次看的是小J從嬰兒期開始看的醫生。她聽到Zyterc,要我們別給他吃了,因為都被回收了,跟我們說,可以去買CVS或Target等店自有品牌的過敏藥。

那時一盒十包的Children's Zyterc已經吃掉九包,一聽醫生這麼說,我們便沒再給小J吃過敏藥。倒是小J很喜歡那種葡萄口味的過敏藥,中飯後老是跑來跟我說:「還要生病!還要吃過敏藥!」-___-b

這時附近的樹已經不再隨風強力放送花粉了,小J的過敏症狀就這樣不藥而癒。我不由得猜想,或許我和小J前些時日都得了花粉熱。

要怎麼驗證?我想答案在明年春天就可以揭曉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10 PM | 迴響 (1)

April 02, 2010

耳朵發炎

自從二月中以來,我咳嗽不斷,小J則是鼻涕(水)不停。有時小J好一點,但是過不久症狀又回來,連我也跟著流鼻涕。我懷疑我們母子距離太近,再加上我吃他剩下的食物,於是交叉感染。

我來美國之後,從沒病這麼久。我後來覺得是因為這個冬天穿太少所致。因為孕期的衣服不多,上次懷孕本來就買不多,這次補買幾件薄上衣,都不能因應寒冬的需求。再加上美國人體質強健,在華氏五六十度時,穿短袖的人多的是。相形之下,我們穿長袖,簡直就是東亞病夫!我於是忘了把套頭上衣和羊毛衛生衣找出來。一受寒的結果,就是肺炎和支氣管炎接連上身。

小J的衣服裡,多半是棉質的,只有睡袋是羊毛材質。某人後來認為小J一早醒來就流鼻涕,是因為睡袋太薄。即使羊毛睡袋號稱在攝氏18度到30度(華氏64到86度)的狀況下使用,而我們家的暖氣向來設定在華氏68度,應該在這個範圍之間。我後來把號稱在攝氏18度以下使用的厚羊毛睡袋拿出來,但是小J的狀況並沒改善。

這陣子,附近有些樹釋放大量的花粉,白絮滿天飛。我不由得懷疑,小J該不會是過敏吧?兩三歲才出現過敏症狀,是很普遍的事。我去看醫生時,醫生也一再問我有沒過敏,有沒眼睛搔癢等症狀,不過我都沒有,我只是咳嗽和流鼻涕。

這週三,小J好不容易停止流鼻涕了。但是週三傍晚氣候開始變冷。週四清晨開始,他的鼻子又像壞掉的水龍頭一樣不停地流鼻涕,我的咳嗽也加劇。他這次流到連眼淚都出來了,我更覺得他有可能是過敏。更糟的是,他的食慾變差,這次應該是真的生病了。我於是打電話去小兒科,跟護士說他已經流超過一個月的鼻涕了,於是拿到今天去看醫生的門票。小J出生至今,從沒因為生病而去看小兒科,他都是在定期檢查時才去的。以前某人還很自豪,說小J身體不錯,沒想到,這個冬天就破功了。

出門前,我本想讓小J穿從台灣帶回來的厚外套,但是被公婆制止。他們認為,穿太多體質不好,容易生病。公公說他長年穿短袖,很少生病。事實上,我們的體質本來就跟美國人有差,我們就是因為穿太少而受寒的,而且我們又不像公公那樣每天大量吃辣椒,體質偏熱。如果是以前,我決定小J穿什麼就好,現在三代同堂,這種小事都會被干預。

到了診所,護士幫小J量體溫,我們才發現他體溫偏高,有點發燒。某人便說應該買支耳溫槍。因為我們家的溫度計應該是量舌溫,小J從來都不肯讓我們幫他量舌溫,連量腋溫都不容易,他會扭來扭去。而我每次想買耳溫槍,一看到網路上的評價不好,便退縮不前。我們曾用過量體溫的貼紙,只是所費甚高,不是常態性用品。

後來醫生要幫小J聽肺部,還拿了泡泡水給他吹,才好不容易聽到。之後要檢查他的耳朵,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清他的耳屎。以前醫生都說不用清耳屎,我們也不想鑄成大錯,所以從沒動過他的耳朵。但是這次因為他的耳屎太多,醫生沒法檢查,所以才幫他清耳屎。某人於是問在家怎麼清?醫生便推薦一種產品,可以滴進耳朵,把耳屎軟化,就可以流出來。某人追問,亞洲人的耳屎是乾的,跟西方人的耳屎不同,一樣有效嗎?醫生笑著問他:「你怎麼知道?」然後說作用應該是相同的。檢查的結果,是小J耳朵發炎了。醫生便問他是不是去上學,有小朋友生病,所以他被傳染?我們說他沒上學,只有去上課,免不了碰到生病的小孩。

這下子,我真的很猶豫,九月要送他去上學嗎?如果到時爺爺奶奶住在附近,就讓爺爺奶奶帶他去公園玩好了,這樣比較不會生病。不然要是母子三人生病,最慘的是我啊。

我問醫生,小J會不會是過敏?醫生說他嬰兒時期有異位性皮膚炎,是有可能過敏。如果要詳查,我們又得帶他去看過敏專科醫生了。

回家之後,爺爺奶奶聽說他要吃抗生素,又有意見(小J倒是很喜歡那個粉紅色的糖漿,吃了居然說還要吃!)。因為他們不信任西藥。他們昨天還要我讓小J吃樋屋奇應丸。小J嬰兒時期經常夜哭,他們便買這號稱來自日本的藥丸,還說某人以前也吃。當時我們直接丟到櫃子裡,不跟他們討論吃與不吃。現在他們就住在這,我們一舉一動他們都看在眼裡,動輒發表他們四十年前的育兒意見。唉,希望天氣趕快轉好,讓我們身體好一點,就不必管這來自東洋的藥丸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50 PM | 迴響 (2)

March 18, 2010

疫苗是必要之惡?

咳了一個月,婦產科醫生在週一的產檢時,表示他聽不到我的肺,要我去照X光。這一照,不得了,我居然得了肺炎!醫生說每年冬天都有孕婦得肺炎,這樣有早產的危險。於是之前不願意吃藥的我開始服用抗生素,然後早晚吸一種治療氣喘的類固醇藥粉(可是每次噴完都咳得更厲害)。

慌忙之際,我便想到,是否當初打流感疫苗,這一切就不會發生?S不以為然,她說我很可能是感染鼻病毒(Rhinovirus)而變成肺炎,這是沒有疫苗的。但是醫生根本沒有驗我到底是感染什麼病毒,反正抗生素一下去,什麼菌都殺就是了。既然什麼菌都殺,這樣吃益生菌還有用嗎?某人說他也不知道。

要是在台灣,我早就去看中醫了。之前我媽一直要我吃百合固金湯,我查了半天,覺得症狀不太對,就沒吃了。現在這裡要看中醫,都只能找不知有沒用的針灸師。而且定咳穴在背後,我大著肚子,能趴著針灸嗎?

回到疫苗的問題。我和某人都覺得美國人很誇張,防治一堆不致命的病都喜歡靠打疫苗,例如德國麻疹、水痘等。可是打疫苗真的好嗎?前陣子我在琉璃光看到〈自閉症、腦炎和疫苗注射〉,很快便想起一位中國大陸來的媽媽在〈從懷孕到出生,從COLIC,GERD,到AUTISM〉寫到她那個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的兒子被驗出「汞,铅,砒霜超標」。她說是制酸劑所致,但我想或許疫苗有相當的貢獻,因為美國的疫苗含汞的佔多數。某人說,那這樣嬰兒可以去驗,應該就有答案。可是我想每個小孩受到的影響不會一樣,畢竟嬰兒的體重、出生週數等有很大的差異,同樣的劑量在不同磅數的嬰兒身上的作用應該不同。

某人的印度同事卡錫克(也是化學博士)說,以前他們的父母聽到哪家有小孩得德國麻疹、水痘等,都叫他們趕快去被傳染一下,這樣就可以終生免疫。可是美國小孩都是年紀小小就打了一堆疫苗。他的大兒子以前都打了,至於不到六個月的小兒子到時要不要打,他還要再考慮考慮,因為不覺得有必要。

我覺得很有道理,跟某人說,弟弟以後也不要打那些非致命病的疫苗好了。不過,後來想到,在美國這種醫療不便(有時根本就是落後)的國家,疫苗或許是必要之惡。四月號的Parents雜誌有一篇〈The Pediatrician shortage〉就用一張有點搞笑但其實不好笑的照片:The Doctor will see you in 5 months。文中更指出美國很多州缺乏很多專門的小兒科醫生。要看一般的小兒科醫生,排隊排很久更是常有的事。

美國醫療當然有好的地方。一個病患待一個候診室,保有隱私,醫生會輪流去不同的候診室問診。但是,在美國不可能像台灣那樣,一天看幾百個病人,早上去掛號,中午就可以看完醫生拿完藥離開診所或醫院。美國的醫療費用也比台灣高得多。美國每年因為感冒死掉的人恐怕比台灣多(就人口比例來算)。所以如果小病能用疫苗防治,或許在症狀出現時,就不必因為要等很多天而耽誤病情。

可是,我們究竟要容忍多少的疫苗之惡?我找不到答案。


由 Debby 發表於 10:31 PM | 迴響 (2)

August 11, 2009

防曬不防曬?

去年底,我在Parenting雜誌讀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美國的兒童維生素D不足,除了飲食,還有因為用了防曬產品,無法透過曬太陽而得到維生素D,因為UV-B陽光可以轉化皮膚中的膽固醇,變成維生素D。那時小J不太愛喝鮮奶(應該說,從沒喜歡過),每天喝的量很少。再想到南加州的緯度其實比台灣高許多,曬傷的機率較小。所以我有陣子出門都不幫小J擦防曬產品,即使我們的小兒科醫生總是叮嚀要防曬。

六月底,我們去聖地牙哥。在這之前,我在Parents雜誌看到,去海邊的話,一天就得用掉一瓶防曬乳,因為得不斷補擦,這樣才能隔絕無情的陽光傷害皮膚。這些端出醫生名號的文章真是令人無所適從,難道不能整合皮膚科醫生、營養師和小兒科醫生等專業看法和研究結果,再給大眾建議嗎?既然夏天到了,再加上前不久醫生再度叮嚀到戶外時要防曬,於是我再度幫小J擦防曬乳。

去Sea World那天,我幫小J擦了防曬乳,我自己的臉上也擦了防曬產品,手臂上只擦一點點。不到傍晚,幾乎沒擦防曬產品的某人明顯地被曬傷,臉和手臂都紅到不行,整個人看起來像煮熟的蝦子。婆婆的臉也曬傷。我則是上衣的領口上方被曬傷。小J和完全沒防曬的公公都沒事。

所以我們只好趕去藥房買蘆薈回來擦。後來,某人的手臂不斷脫皮,每次被人問起那是怎麼一回事,他就說我沒幫他擦防曬,於是被曬傷。我聽了,臉上不免出現黑線條:「你又不是我兒子,你是成人耶!」這是題外話了。反正之後我還是勤於防曬。

前不久,某人看了新聞後,跟我說,美國兒童的維他命D不夠,還是讓小J曬點太陽吧,因為陽光畢竟是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我上網查了這次的新聞。當中提到,兒童一天至少要有400 IU的維生素D,可以透過魚、奶、蛋、魚(鱈魚)肝油和補充劑等食物獲得。此外,每天最好曬10分鐘的太陽,之後再防曬,這樣就可以得到足夠的維生素D,然後又不至於曬過頭。

看了這些以後,我們到底要不要防曬?我想到現在的臭氧層越破越大,現代人曬太陽的狀況已經無法跟古代人相比。那麼,就採取折衷路線,還是曬一點太陽,然後再防曬吧。


參考:
U.S. Children Not Getting Enough Vitamin D

由 Debby 發表於 10:54 PM | 迴響 (0)

August 05, 2009

別唬人,三歲小孩也會得憂鬱症?

昨天一則新聞吸引我的注意:「美研究:3歲童也會得憂鬱症」。我和某人的直覺都認為這又是藥商推動的研究,要用這種「研究」來讓家長疑神疑鬼,最後得以賣藥。

德國醫藥記者Jorg Blech的《發明疾病的人Inventing Disease and Pushing Pill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the medicalisation of normal life)》和美國醫生Leonard Sax的《浮萍男孩Boys Adrift: The Five Factors Driving the Growing Epidemic of Unmotivated Boys and Underachieving Young Men)》等書都說明美國和歐洲的藥物濫用有多嚴重。最明顯的兒童藥物濫用原因,就是注意力缺失問題。

前者提到,六○年代末一群美國醫生主張,吃藥若改變行為,那就是小孩有病。否則,對藥沒反應的就是健康小孩(左岸版p.119)。而Leonard Sax在後者提到,MIT的教授蓋伯瑞利教授團隊把很強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藥劑開給正常兒童吃,結果發現:「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藥物增進正常兒童表現的程度,與它增進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的一模一樣。」(遠流版p.133)另外,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卡里松教授把那些藥給幼鼠吃,發現會造成這些幼鼠在長大後失去動機。所以他們認為這些藥物在兒童身上也會造成同樣的影響,即使他們在服藥和停藥之後看起來都很好(遠流版p.135)。因為這些藥物已經永遠的改變大腦了。

不過,這篇外電報導中有一小段倒讓我覺得有幾分可信:「早期的研究顯示,約有2%、16萬名學齡前兒童罹患憂鬱症。有憂鬱症兒童的母親多半也有憂鬱症,或有其他的情緒問題。經歷過創傷事件的兒童,如雙親之一死亡、受到家暴或性虐待,亦普遍出現憂鬱症狀。」

因為在美國精神科醫生Norman Doidge的《改變是大腦的天性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Stories of Personal Triumph from the Frontiers of Brain Science)》的第九章,提到一個母親在他二十六個月大時因難產而死的L先生。五十多歲的L先生的憂鬱症史長達四十年,而且很難和女性維持親密關係。經過心裡分析,Norman Doidge發現母親的死去,對年幼的L先生其實產生關鍵作用,即使L先生對那件事的記憶不多。因為他失去母親的年齡,正是孩子可塑期的高峰。在生命的前兩三年,嬰幼兒與母親的穩定互動,幫助嬰幼兒發展和塑造大腦迴路。所以當他母親驟逝,有些東西就在他的大腦裡關掉,而且造成重大的影響。

可是有多少兒童在那個時候遭遇這種事件?如果碰到這類事件,就會在三歲爆發憂鬱症嗎?如果有,比例多高?而且三歲正是很多美國小孩開始上學的年紀。如果因為上學而造成他們食慾、睡眠和行為改變,就斷定他們得了憂鬱症,我覺得這絕對是言過其實。家長大可不必隨這種研究和報導而起舞。

《發明疾病的人》曾提到一個本身是中學老師的家長,表示她的兒子多年來服用立得寧(治療注意力缺乏症候群的精神藥物):「我兒子出生前就很引人注意,在我肚子裡就會踢我。」(p.128)我看到這兩句引述,差點笑岔氣。我有時都搞不懂是這些寫書的記者故意要誇大,以顯示很多家長在糊里糊塗的狀況下就讓孩子吃了精神藥物,還是這種講蠢話的家長很普遍。如果胎兒會踢母親,長大以後就要吃精神藥物,那藥商真的賺翻了。

不管怎樣,就如Jorg Blech在書中所述,很多醫藥報導來源其實是藥商給的公關稿。所以別對這種新聞太認真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1:05 PM | 迴響 (2)

June 17, 2009

硬頸其實是種病

幾個月前的某一天,小J突然不時把頭偏向右肩。有個警鐘在我心裡敲一下。二話不說,立刻把他抱過來,我試著讓他的頭往左偏,可是怎麼弄都不成,倒是惹來他大叫以示抗議。

後來我靈機一動,先跟他一樣把頭倒向右肩,然後要他跟我向左肩倒。他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便跟著我一下往左倒,一下往右倒。我鬆了一口氣,繼續跟他玩。

從那之後,這變成我和他之間的小遊戲。他不時會跑過來,突然把頭往右倒、往左倒,像是測試我跟他有沒有默契。

其實,當初讓他跟我這樣做,只是想確認他的舊疾有沒有復發而已。

所謂的舊疾,是斜頸症。

小J之前快要做完復健時,她的治療師曾跟我提到一個案例,是個小男生在近兩歲後又復發。據她說,他的頭比以前更歪了。而且年紀越大,就越難矯正,要花的時間越多。我看到他的頭突然往右傾,以為他的斜頸症復發了,還好最後只是虛驚一場,不過仍需密切注意。

回首小J的斜頸症,真是一段痛苦的回憶。

我婆婆在小J兩個多月大時,發現把他抱在身體的右側,他的頭會往右看,但是把他抱在身體的左側,他依舊往右看,不管那一側有大人的脖子擋著,會讓他不舒服。

我們才發現,之前根本沒注意到這問題,因為我們一直是把他抱在我們身體的右側,因為我們是右撇子,用右手抱小孩比較順手。

有天我便打電話給黃醫生。他是小J剛出生時看的小兒科醫生,但是並不是小J平時的小兒科醫生,因為他的診所太遠了。黃醫生人很好,不介意我打電話問他問題(可以用中文問問題當然方便許多)。

黃醫生聽了我的描述,便要我帶小J去給他的小兒科醫生A看,是否有斜頸症(torticollis)。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陌生的名詞,此後卻成為我熟悉的名詞。因為,在接下來的檢查中,A醫生證實小J有這個症狀(A醫生不是自己發現小J的脖子有問題的,而是我們請他檢查,他看了才說的確有問題)。

真是晴天霹靂。

我火速上網查了許多關於斜頸症的資料。心中忐忑不安,因為不知道小J的病情有多嚴重,需要開刀嗎?要復健多久?對他的未來有什麼影響?

我們沒多久就帶著醫生處方箋,前往兒童發展中心評估小J的狀況。

我們碰到的第一個治療師是個皮膚有許多曬斑的年輕孕婦,她帶著另一個年輕的女生(似乎是實習生),一起幫小J做測試。那個準媽媽特別提醒某人,要他體諒我,因為有斜頸症小孩的媽媽心情都不好,很多媽媽都是邊哭邊幫小孩做復健的。然後她要我們把小J的床、換尿布台等,通通換個方位。因為我們習慣把小J的頭放在我們的左側,這樣小J看我的時候都是右轉。新的方位是讓小J左轉才能看到我們,這樣才能訓練他的脖子往左轉。

接到治療師的報告,我們看完之後,心情為之沈重。因為上面不但證實小J有斜頸症,同時提到,小J的發展落後八週。

婆婆當時聽到發展落後,向來反對把小J包著入睡的她,立刻要我們不要再包了。其實這是兩碼子事。包著睡是美國小兒科醫生力主的,每一個小兒科醫生都說要包著睡。而且,小J本來就比別人早出生,他在三十六週大時經剖腹出生(嬰兒出生時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容易有感覺統合問題,前幾個月更應該要包著睡)。生產後,離開恢復室,我被推著進產婦的房間時,婆婆跟我說,護士經由幾個特徵,認為小J的實際發展只有三十一週(聽完恨不得把小J塞回肚子裡,讓他多待一些時間再出來)。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是發展比較慢的小孩。因為不夠健康,導致發展落後,也是避免不了的。

由於習慣往右側睡,所以小J睡扁了右後側的後腦杓。公婆每次來,一面摸小J的頭,一面嫌他的頭扁、不好看。弄得某人差點去找一頂矯正頭型用的安全帽給小J戴。如果戴那種安全帽,整天都要戴著,睡覺也不例外,只有洗澡的時候可以拿下來。四個月大開始戴,矯正期為四個月。一歲開始戴,就得戴一年。想到我們睡覺的時候都不喜歡有束縛,卻要小J戴個硬硬的安全帽睡覺,我怎樣都不能同意。反對到底。

總之,那段時間是我心力交瘁的時期。接下來就開始面對小J漫長的復健期。

第一個治療師因為很快就要臨盆了,因為她懷的是雙胞胎,所以特別謹慎,在預產期前就請假。

所以我們帶小J去見第二個治療師。我對第二個治療師沒什麼特別感覺,她只是教我們做該做的復健動作。小J在復健過程中,因為被迫做他不習慣的動作,所以會不舒服,有時甚至會覺得難受,哭和不高興是難免的。我們看在眼裡,自然也不好受。因為某人手臂的長度比較能支撐小J的身長,所以很多復健動作都是靠某人幫小J做。我主要是在換尿布時,訓練小J的頭換個方向,以及讓他在醒的時候常有機會趴著,以練習撐起頸部,鍛鍊頸部肌肉。

之後陸續有些人跟我們提到,他們的小孩也曾這樣,但是他們換了床位等之後,小孩的頭就轉的過來了。其實我懷疑我和我弟小時候也有斜頸症,因為我媽說過,我們兩個幾個月大時,都會把頭歪一邊睡,她怎麼樣在頭底下墊毛巾什麼的,都沒用。我們因此把頭睡扁了一側(而且有點歪)。

可是我們不確定小J的症狀會不會自己好。我看過有資料提到,不少小孩會自己好,但是我們不敢冒險。值得慶幸的是,小J的症狀不算嚴重,他的頸部沒有纖維瘤之類的東西,不需要開刀。

斜頸症可能也是造成我餵母奶失敗的原因。因為很多斜頸症的寶寶都偏好一邊的乳房,這會導致另一邊的乳房很快沒有奶水,而只有一個乳房的奶水,是不夠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用英文查詢,可以找到很多相關資料和案例。這個問題我一直無解(治療師對這問題沒興趣也無能為力),最後只好投降,在九個月時,讓小J變成配方奶寶寶。

接下來第三個治療師是個至少有五、六十歲的奶奶級治療師。她一開始就先把小J的衣服脫掉,讓小J只穿尿布,然後拿玩具逗小J看左邊,她有時也會突如其來地把小J的頭轉向左邊。我最欣賞的,莫過於她的按摩功力。她幫小J按摩肩頸,很難拍嗝的小J陸續打了三個嗝。她於是跟我們說,她見過很多有斜頸症的寶寶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問題,這些寶寶的肩頸肌肉通常都很緊。唉,小J問題太多,根本不知道是哪個問題造成的,更無從得知哪個問題最嚴重、如何快速排除。

之後我便買了一本跟嬰兒按摩有關的書。可是自己依樣畫葫蘆卻怎樣都不成,我還請另一個治療師幫小J按摩,效果也不像那位資深治療師做得那樣好。可見路遙知馬力,功力需要時間鍛鍊。

這次的復健,我們還見了另一個治療師R,她說可以到我們家幫小J復健,這樣我們就不必跑那麼遠了。真是個好消息。因為這階段的嬰兒一天需要睡好多次,喝奶也很頻繁,光是去一趟,某人就要開四十分鐘,來回要一個多小時,再加上復健時間,去掉三小時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錯過小J喝奶的時間,就是推遲他的睡眠時間,讓他變得過累、難以哄睡。可是,到家復健還是有個難處,就是決定什麼時段?

最後時間訂在早上九點。這是在小J吃奶後,等他大一點,也是在他吃完副食品之後。所以他復健時,常因為擠壓到胃,就吐了一堆奶或副食品出來,弄得他和我都髒髒臭臭的。

R是這些治療師裡,讓小J在復健過程中哭出來的。我不確定是她太用力讓小J不舒服(如果我問,她一定會否認這點,因為這是對她專業的質疑),或者是小J不喜歡她。可是只有這個治療師有到府的服務,不像書上說的,可以用一堆標準來篩選治療師,直到找到滿意的為止(這說法一方面太理想,另一方面又是自找麻煩)。

除了針對頸部的復健動作,R還開始讓滿四個月的小J翻身和坐。小J大概在四個多月時會往右翻,所以R一直訓練他往左翻。等會翻身之後,R密集訓練小J學坐,她企圖讓小J趕上同齡寶寶該有的發展。可是我不免有些遲疑,因為如果小J的肌肉發展還不到,這樣揠苗助長對他好嗎?我媽知道之後,更是要我不要讓小J做他還不會做的事,我媽認為時候到了,小J自己就會坐。我媽還請婆婆跟我強調這一點。所以婆婆跑來跟我說,他們以前從來都不急,都是等某人自己發展。咳,從頭到尾都不是我在急吧。R還問我為何都不配合她讓小J學坐勒。

其實這是我對這個復健最不能接受的部分。因為接下來,R又擬定一堆計畫,要訓練小J趕上進度。我總覺得,等小J準備好了,他自己就會做某些動作,不需要我們這樣幫他。某人有個一個阿根廷同事也有斜頸症的小孩,那個阿根廷人最後把復健停掉,就是因為這類復健到後來變質,變成幫助小孩趕上發展進度。畢竟每個小孩的發展時間不一樣,根本不需要這樣照表操課。

這時仍是一週復健一次,每次一小時。我忍不住問她,第一個治療師說,一開始是一週一次,慢慢就會比較不密集。她便說,等小J會坐、會爬之後,再來減少復健次數。

這意味著,我們每個月都要付大筆錢給兒童發展中心。復健一次的總額是300美金,我們付10%,剩下由保險公司付(保險公司會殺價,所以最後付的金額不是270美元)。換算成台幣,這真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台灣的復健費用不可能這麼貴。我真希望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能學台灣,這樣我們就不必付那麼多錢了。

R還曾經要我們讓小J左側睡,這樣可以調整他的頸部肌肉和頭型。但是不管我怎麼試,小J就是要平躺,不肯側睡。別說孩子大了,會有自己的意思,就算是幾個月大的嬰兒,也有父母掌控不了的地方啊。

漸漸地,我就很難達到治療師說的,一天幫小J做十次復健動作。因為小J沒有換十次尿布啊。而且,小J慢慢長大了,就會反抗,不喜歡我或某人按著他的脖子,邊唱歌邊做也不一定有用。R很嚴肅地提醒,一定要在他十個月大前調整過來,因為滿十個月的嬰兒肌肉就硬了,更會反抗,就很難幫他矯正過來了。

不過,小J的脖子慢慢好轉,而且在七個多月時因為分離焦慮而會爬了。那時R剛好去度假,她說是她入行三十年來,第一次休假這麼久。之後我便打電話跟她說,小J會爬了,也會往左轉了,我想復健該告一個段落了。R還特地打電話來表示感謝我們這段時間的合作等等。美國人在這方面做的不錯,畢竟我們還有可能再去兒童發展中心(我們當然希望謝謝往後不聯絡)。

至於小J真正會坐,那差不多是他十個月大的事了。在這之前,他都是爬到一半時,側身停下來看人,那姿勢稱不上「坐」。所以R努力那麼久,並沒有讓小J縮短發展時程。

這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的復健過程,讓我不禁想到,客家人喜歡說「硬頸」,有些人甚至把「硬頸」當做是客家人適應刻苦環境的一種耐勞精神表現。可是當脖子肌肉真的硬到變成「硬頸」時,那其實是種病啊。


後記:這些天我因為閃到腰去看脊療師。照了X光之後,脊療師說我的脖子有三段脊椎空隙過窄。他教我的脖子運動,讓我想起小J以前的復健運動。脊療師聽了我的說法,他同意我的脖子問題可能是我在嬰兒時期得斜頸症造成的。所以養兒方知自己的病史。

由 Debby 發表於 02:51 PM | 迴響 (0)

October 17, 2008

打敗病毒了

小J從上週三開始,腹瀉到這週三。中間雖然有兩天好像恢復正常,但是週日下午又開始。最高紀錄一天瀉十次,再來是六次。

拖到這週三,我終於受不了了,打電話去小兒科掛號。去年十二月,小J第一次腹瀉。當天某人打電話去掛號,但是被護士拒絕。因為護士說,要拉一個禮拜,才叫腹瀉,然後一天拉超過三次還五次,才能掛號。美國的醫生跟台灣不一樣,不是想看就看得到的。所以這次我等了一個禮拜才打電話掛號,終於掛到了。可是小J的醫生週四不在,只能掛到週五。

不過,剛好有朋友跟我說,她的小孩(比小J大幾個月)也拉肚子,醫生說是病毒傳染,沒有藥醫。其實我之前也想到這個可能,可是總希望看醫生能問點相關問題。

可是到週四,小J好像就好多了,午睡也恢復成兩小時。某人便決定打電話取消,因為去看了也是白看。再加上我們去的小兒科,把生病的小孩和健康的小孩分開。生病的小孩和健康的小孩(包括家長)要從不同的門進入小兒科候診室。所以小J要是去看病,會碰到其他生病的小朋友。我們想一想,總覺得不太放心,要是候診和看診時,又傳染別的病回來,那就不好了。

好不容易打敗病毒,現在的問題是,那麼多天沒好好吃東西,一定瘦了好幾磅。接下來該怎麼讓小J多吃點東西,讓他體重回升,又是我要頭痛的問題。

由 Debby 發表於 11:59 PM | 迴響 (0)

October 09, 2008

輪狀病毒入侵?

小J出生後不久,我媽就提醒我,小孩子變來變去,很多話千萬不能說,一說就會破功。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是她來看我們時,是小J的colic發作期,每天晚餐我們都沒法好好吃飯,一聽到哭聲就得輪番上陣安撫嚎啕大哭的小J。有晚,小J超過發作時間都沒哭,我媽便很欣慰地說:「他今天很乖,讓我們能好好吃晚餐。」此話講完不到五分鐘,小J猛烈的哭聲立刻響起。我媽便嘆到:「話真是不能說太早啊!」我媽的理論似乎是怕上天聽到什麼,所以接下來的事情,會有出人意料之外的發展。我因此對小J的狀況向來語多保留,畢竟他不是好帶的孩子,我不希望有更多煩惱。

不過,我不敢說的話,某人倒是說了。他最近這幾個月就說了好幾次:「小J到現在都沒生過什麼大病!」我忍不住要抗議,小J的胃食道逆流、斜頸症等,雖不是大病,卻也夠折磨人了。上天一定聽到某人的話,所以派出病魔(毒)一隻前來找小J。

從週二開始,小J腹瀉三次。那天他腹瀉的狀況,看來像是食物過敏,我因此猜測是當天吃的含起司小魚餅不適合他,第二天就沒再給他吃,換了一種沒有起司的動物餅乾。週三正好是小J和阿D的遊戲日,阿D他們在這吃中餐時,小J幾乎都在看人,不太肯吃東西,然後就到一邊去……拉肚子了。

我們以為還是食物過敏,沒有太在意。但是到昨天晚餐後,他腹瀉第四次,我開始覺得不對了。晚上十點多,他從睡夢中嚎啕大哭,我進去抱他、安撫他時,聞到一股奇怪的氣味,但是沒有多想,後來便放下他離開,因為醫生說睡覺中他若哭醒,不要抱,也不要待太久。但是他並沒停止哭泣而繼續睡,哭聲不止,我們便再度去看。某人便說檢查尿布。我打開尿布一看,小J居然有便便,而且又是腹瀉。通常我不會在此時開燈,更不會把他抱出房間,以免他之後沒法繼續睡。但他既然拉肚子,就沒辦法,只好把他抱到浴室洗乾淨。小J站在浴缸裡哭得好慘,之後我把他抱回床上穿尿布時,他的屁股一直彈起來,像是非常不舒服似的。我們好不容易把他弄好,換掉睡袋,然後把他放回床上。這回,他弄了很久都沒睡,從十一點多到十二點多,我一直聽到他發出聲音。

我趕緊上網查查該怎麼辦。但是查到的資訊有些很衝突,像是有的說此際飲食要清淡,只能吃稀飯、白吐司之類的;有的卻說平常吃什麼,這時照樣吃,奶也可以喝。

中文網路資料不可信,我只好趕緊去找加州政府提供的《What to do when your child gets sick》,翻到〈diarrhea〉一節。這裡建議給予Pedialyte之類的飲料,飲食方面可吃搗爛的香蕉、蘋果泥、米粉、乾的吐司。等到腹瀉停止,才能慢慢恢復正常飲食。奶類要等腹瀉停止24到48小時之後才能喝。這裡特別提醒,腹瀉時的排泄物會讓小孩覺得灼熱,所以每次腹瀉完都要立刻以清水和溫和清潔劑清洗,然後塗上氧化鋅或Destin藥膏以防止尿布疹。千萬不可以用濕巾擦小屁股,那會讓小孩的皮膚發痛。在詢問醫生前,也不要自行服藥。

由於擔心病毒是外頭帶回來的,我趕緊把小J的杯子和碗盤都洗一遍,然後送進洗碗機烘乾,之後把一些塑膠玩具也洗了一遍。我因此忙到兩點才得睡。還沒睡著,小J又嚎啕大哭了。我們趕緊去檢查,他又拉肚子了。這回洗完、換好尿布和衣服,他也累得直接睡著。但是七點多一點,他又因為腹瀉而大哭。

我幫他清理完,緊接著準備他的早餐。小J今天的早餐是Pedialyte和搗爛的香蕉,標準的對抗腹瀉餐。可是他完全不捧場,他生氣地抗議,不喝也不吃。有前車之鑑,我們很怕他會脫水,弄到腎衰竭。

無計可施的我們,只能打電話問醫生。九點一到,某人立刻打電話去問,總機冷冰冰地說護士會回電。就在這小時內,小J拉了兩次。某人再度打去說明狀況,總機立刻找一位護士來接電話。那個護士說可以給小J吃Pedialyte的冰棒,也可以讓他泡澡,她的小孩會喝點洗澡水,這樣也可以補充水分。我們都覺得不可置信,喝洗澡水?護士說,那沒有問題。然後跟某人說,兩週就會好。

我覺得那個護士的說法很可怕。小J的狀況看來很像是輪狀病毒感染。這類病毒通常是口糞傳染。而嬰幼兒多半以清水洗澡,不用肥皂,那表示洗澡水中可能有病菌。要小病人喝有病毒的水,難怪要拖到兩週才會好。我看到聽到的,多半是一週就好了,兩週實在太久了。

我們因此買了Pedialyte冰棒,也聽了友人的說法,買了開特利。可是,小J都不捧場,他根本不願意喝水或這些飲料,擺了一桌子的東西,又是杯子,又是碗和湯匙的,他仍不喝不吃,最後我們只好一人抓著小J的兩隻手,另一個人把杯子塞到小J嘴裡。唉,孩子,我也不想這樣啊,可是你生病,需要補充水分啊。一天下來,他用掉七個塑膠碗和六個杯子,但是吃的不多。

其實小J會餓。我準備晚餐時,聽到奇怪的「喀」「喀」聲,我走過去看小J在做什麼,他居然站在餐桌旁邊吃米餅!那是我之前給他吃的,但是他不吃,我因此把剩下的一片放在桌上,沒想到,他餓到自己伸手拿來吃了,這真是破天荒第一遭,他第一回自己找東西吃,而且自己拿起來吃,吃了還想把餅乾塞回塑膠袋裡。

小J還吃了一點第二階段的Gerber baby food、一點點的稀飯、兩片吐司(中餐)。一天下來,他吃的比往常少很多,而且也沒有油脂。照這樣下去,一週之後,他絕對會瘦很多。想到就讓我傷心,他已經很瘦了啊。

在這種狀況下,我不敢用尿布,改用紙尿布。一天下來,丟掉十片紙尿布。因為他在凌晨三點、早上七點、九點、九點四十、十一點、十二點、下午三點、四點、五點、七點都拉過一回。小J的屁股因此紅得不得了,水一沖屁股,他就痛到大哭,要換尿布也不容易。擦藥膏時,都得兩人合作才能進行。Mustela的氧化鋅顯得不夠力,晚上我們換了紫色包裝的那款Desitin,效果似乎比較好。

希望小J的腸胃趕快好起來,看他這樣受苦,我好幾次差點哭出來。不知道他今晚的狀況如何,我得趕緊睡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1:58 PM | 迴響 (6)

September 03, 2008

不喝奶沒關係,鈣不夠有關係

三杯飲料自從一、兩個月前停止混配方奶到鮮奶中,然後全面停用奶瓶後,小J一天喝的奶量就開始大幅下降。原本還有混一點配方奶時,他一天可以喝到接近十六盎司,差不多符合醫生說的及格標準。但是改喝純鮮奶,他頂多喝到十盎司。最近更糟,一整天下來,常喝不到五盎司。原因很明顯,他不喜歡鮮奶的味道。

我為此傷神很久,每天跟他在餐桌上好說歹說,換很多種杯子,甚至用湯匙餵、在奶中加cheerios等,我想到的辦法都試過,他就是不捧場。偶爾換成豆漿,他稍微可以接受,但是他喝了就腹瀉,只好讓他改喝鮮奶。然後繼續上演他丟杯子、我一直撿的劇碼,弄得我覺得煩惱透了。有醫生在他的書上說,當寶寶的胃食道逆流改善後,餵食就不會那麼費力。小J現在不會吐了,他的胃食道逆流應該改善很多,但是為何讓他吃東西還是這麼困難?

上週去看了醫生。Dr. Rubin說,不喝奶沒關係,但是補充鈣質很重要,因為他們在發育。她說,就多給他吃優格、起司,然後加鈣的柳橙汁等,零零總總加起來,達到一天該有的鈣含量就可以。至於豆漿,她不建議,因為沒有鈣,而且糖份較高,可能導致腹瀉。如果真的要喝豆漿,她建議等小J十八個月大以後再讓他喝,因為豆漿的脂肪遠不如全脂鮮奶,而小J成長需要脂肪。然後她給我們一張食物含鈣量列表:

食物名稱 容量\份量 含鈣量
嬰兒配方奶 8盎司 135-200mg
牛奶\優格 8盎司 300mg
硬起司 1盎司 213mg
Cottage cheese 1杯 210mg
加鈣果汁 8盎司 240mg
蝦 4盎司 130mg
烤過的豆子 半杯 68mg
綠花椰菜 半杯 72mg
高麗菜 半杯 30mg
胡蘿蔔 半杯 30mg
玉米 半杯 15mg
四季豆 半杯 30mg
南瓜 半杯 30mg
馬鈴薯 中型一個 20mg
地瓜 中型一個 48mg
柳橙 中型一個 84mg
蘋果\桃子 中型一個 8mg
麵包 一片 10mg
cereal 一杯 10mg
加鈣cereal 一杯 100mg
cream of wheat 一杯 144mg
嬰兒米粉 3大匙 45mg
起司披薩 一片 115mg
蛋 中型一個 26mg
雞肉\牛肉\火腿 4盎司 8mg
花生 1盎司 10mg
花生醬 1大匙 9mg
Tums 一顆 200mg
Tums-EX 一顆 300mg
CalBurst 一錠 500mg
Viactiv 一錠 500mg

根據上面的說明,一歲到三歲一天該攝取500mg。而且有三件事要注意:
一、要曬足夠的太陽,及獲得足夠的維他命D。
二、每週運動四次,每次20到30分鐘。
三、少吃一點蛋白質,少喝一點飲料。雞肉、牛肉和蘇打都會阻礙鈣質吸收,同時使鈣質從尿液中流失。

根據這份說明,我這幾天很努力地嘗試讓小J多吃一點優格和起司。優格換成有機全脂鮮奶做的Yobaby,這樣熱量較高,因為小J連續六個月沒有增加體重(還是20磅,從50%掉到8%),而他已經會走路了,Dr. Rubin認為他攝取的卡路里不足。我還在他要吃的飯上灑起司粉,也買了起司餵他。但他不捧場,他不喜歡起司的味道。

上週六去Costco,買了Cheesecake factory的起司蛋糕給他吃。他早餐可以吃半片到3/4片。但是這幾天他腹瀉(某人原本認為不是,但我從顏色和狀態判斷,應該是),我猜是蛋糕中的蛋和糖作祟,所以不能再讓他吃了。

至於加鈣的柳橙汁,大概因為酸,他也不喝。之前堅決不讓我買配方奶的某人,終於在上週五軟化,說我可以去買較大嬰兒奶粉。我比了半天,最後買含鈣量最高的Good Start。剛開始稍微加2盎司在鮮奶中,小J會願意喝,但也只有早餐而已,之後他嘗一口就把杯子丟掉。

我曾經準備三杯飲料,一杯水、一杯加鈣柳橙汁和一杯鮮奶,放在他可以拿到的茶几上,但是三個杯子最後都會被小J扔到地上。他頂多把裝水的杯子拿起來喝而已。

現在我真是無計可施了。每天都擔心小J缺鈣又缺水,很怕他錯過發育的時機。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由 Debby 發表於 11:03 PM | 迴響 (0)

July 26, 2008

去Mall玩的可怕故事

某人傍晚跟同事聚會後,跟我說他同事X的兒子在一歲半時生一場大病。可怕故事的開頭是他們帶小孩去Mall裡玩,之後小孩卻弄到差點要換肝。

故事是這樣的:

X的兒子從Mall裡回家後不久,就發燒生病,然後不肯喝水和奶等飲料,高燒因此不退。之後小朋友住進醫院,開始掛點滴。醫生檢查之後,跟他們說小朋友的肝指數很高,情況不妙。三天後,醫生要他們做心理準備,小朋友極可能需要換肝。

不過,住院五天後,燒終於退了,肝指數因此慢慢降下來,所以最後沒換肝。

至於是什麼病,醫生沒說,只說是病毒傳染的。醫生還說,在那種發燒的危急情況下,小朋友只要願意喝,任何液體都可以,牛奶、果汁等均可。X後來找到一種飲料,終於讓他兒子喝下。那飲料是Pedialyte。

Pedialyte?那就是電解質水嘛!之前小J腹瀉時,醫生要他喝這個,但是小J怎樣都不肯喝,即使那調味成蘋果口味。倒是某人很高興地搶來喝,因為他認為那就是「舒跑」之類的飲料,應該很好喝。只是,某人喝完之後,覺得果然有股怪味,難怪小J不喝。每個寶寶顯然不同,X的兒子願意喝,而且算是他的救命飲料吧。

這故事讓我聽了有點緊張,跟某人說,這夏天,我們還是別帶小J去mall玩吧!去公園玩比較保險,因為紫外線可以殺菌,公園的空氣也清新多了,比較少病毒。回家之後,不管是不是準備要上廁所,一定要先洗手。因為如果碰到跟皮膚有關的病毒,手摸了私密部位,讓私密部位得病,那更麻煩。

這場大病,讓X陪兒子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我們可以想見他當時非常難受。年紀小小就被醫生說要換肝,身為家長,一定會擔心孩子未來幾十年怎麼辦?雖然最後沒換肝,但是肝功能還是受到影響,未來的保養馬虎不得。

出生在中國大陸的X,因此至今沒帶小孩回去。他說,雖然交給祖父母帶,做父母的比較輕鬆,但經過這場病,他覺得還是讓小孩在眼前看著比較好。

我則認為,如果交給祖父母帶,可能得面臨兩代的衛生觀念差異。(警告:以下有破壞食欲之描述。)

像我一向認為處理食物前一定得洗手,也讓小J在換完尿布、吃飯前和從外面回家後洗手,這是來自我原生家庭的習慣。但公婆覺得不必常洗手,在家不會髒到哪裡去。就算在外面,也不需要用乾洗手等可以99.99%殺菌的東西,因為「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有理,老是把手洗太乾淨,這樣就沒有抵抗力了。

公公還提過一個例子,他有兩個親戚在嬰兒時期,被大人放在床上一起玩,兩個小孩當時都沒穿褲子。於是,一個便便了,另一個就把便便拿來吃。他們並沒因此生病或怎樣。這段故事發生的年代是至少六十年前的中國大陸。

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觀念。幾十年前因為資訊不發達、文盲多、媒體不普及,就算有幼兒因此生病、死亡,多數人也難以得知。當時的嬰幼兒死亡率遠高於現在,但是有多高、跟哪些疾病有關,我們現在不太容易知道。

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很多對成人無害的病毒,卻會讓嬰幼兒送命。前不久就有一則新聞「皰疹引發腦膜炎 女嬰變植物人」。我相信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口腔或身上有什麼病毒吧!誰會想到親親和抱抱孩子的過程中,就讓辛辛苦苦生下來的孩子變成植物人了?

更何況,幼兒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上完廁所和飯前洗手都是基本的。其實做到這樣也不可能讓他們生活在無菌的環境中。更別提這時的小孩可能因為長牙時亂咬,而接觸許多有的沒的東西。

出外的環境,比家裡難以控制。Mall裡的小孩多,很多大小孩去的地方複雜,他們未必注重個人衛生,這樣的確會傳染一些可怕的疾病給小小孩。所以出門回家裡洗手,是必要的。更保險一點,應該離開Mall就先用「乾洗手」先消毒一下,不然小孩在車上要是吃手、吃東西,就可能把病毒吃進去了。夏天的病毒尤其猖狂,衛生一定得做好,才能讓寶貝健康快樂地度過這個季節。

由 Debby 發表於 03:47 PM | 迴響 (0) | 引用

July 04, 2008

無形的迴轉壽司運輸帶

滿一歲之後,許多幼兒的「吃」,都是令父母頭大的問題。小J本來就不是胃口很好的小孩,現在經常吃一點點就把小手亂揮,要求下桌。為了避免親子對峙,搞到大家都不愉快,我總是很快就把他抱下來。(警告:以下有妨礙食慾之文字,不想妨礙食慾者,請跳開此篇。)

但是這不表示小J真的不想吃了,因為他的「嗯嗯」時間都在吃飯時,他不喜歡坐著進行,所以要站著。可是他還沒吃完,肚子還沒填飽,因此他經常又跑回餐桌,站在我的椅子旁,我現在因此總是得回到我的座位等他。他有時會扶著我的椅子走來走去,走到我的左邊或右邊時,就拍拍我,表示他要吃了。然後我就趕快餵他一口。一定要眼明手快,把湯匙準備地放進他嘴裡,因為他很快就會改變方向走掉。

 今晚,我把他抱下來之後,要某人坐到我的椅子上餵小J,因為我得洗米、做其他家事。餵了幾口,他忍不住說,小J吃一大口走開,吃一小口也走開,簡直就像迴轉壽司一樣嘛!吃不到就等下一次。應該裝個迴轉壽司運輸帶給小J。

我說,他的路線又不固定,哪可能裝個固定的運輸帶呢?小J比較像是無形的迴轉壽司運輸帶,自己決定方向,他也不在乎吃大口、小口,反正總有人會等著餵他。

在我們小兒科醫生眼裡,小J這種吃飯習慣很差,應該制止。照她的做法,他一站在我身旁表示要吃,我就應該把他抱上餐椅。若他不吃,就抱下來。要吃,就抱上去。如此來個幾回,他就會乖乖地坐在餐椅上吃,不會跑來跑去,「很難管理」。話雖不錯,但是卡在他的「嗯嗯」,我不希望臭東西黏在他的小屁股上,很難處理。有些人會說,小J的「嗯嗯」既然時間固定,應該很容易進行大小便訓練,可是他還沒吃完,抱走他會不高興,我只能放棄抱他坐到小馬桶蓋上,先把他餵飽再換尿布。

有個朋友提到,她女兒的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也是邊吃邊「嗯嗯」。她建議找出過於刺激的食物,最好是吃完半小時左右再「嗯嗯」較好。我觀察很久,覺得若是因為食物刺激的話,那個食物可能是配方奶。因為小J喝完奶才吃副食品(一般是倒過來,若這樣小J就不喝奶,所以他先喝奶),會「嗯嗯」的時候常沒吃什麼副食品,就吵著要下桌了。然而小J現在還不太肯喝全脂鮮奶,所以這個狀況目前暫時無解。

這個無形迴轉壽司運輸帶的行跡實在難以預測,我每天都不知道今天會上演什麼情節。想要小J每頓乖乖吃完所有的東西,同時有好的規矩,得再等等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3:26 P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24, 2008

又感冒了!

去年十二月初,我的感冒拖了好久才好。沒想到,前兩天,我又感冒了!這一次,不是因為我出門。出門的是小J和他爹。小J出生後,我第一次沒跟他出門。沒想到,他回來後,先腹瀉近兩天,然後就感冒。

小寶寶都不知道打噴嚏、咳嗽不能對著人。而小J這些天大概鬧長牙,吃奶狀況特別差,我三不五時得用湯匙餵奶。他吃一吃就打噴嚏,或咳嗽,或嗆到,然後噴得我一臉的奶或口水。這種口沫傳染效果真直接,半天後,我也感冒了。

猛流鼻涕和鼻水的小J,也不知道該怎麼擤鼻涕。鼻子底下髒的很,偏偏他不讓我擦,一看到面紙或手帕,就把臉轉走,手則伸出來阻擋。醫生說一天可可用兩次鼻子水點鼻子,他也不要。而美國的小兒科醫生不給這麼小的嬰兒吃藥,所以,暫時無計可施,只能等他自己好。

如果他現在肯吃母奶,那還有機會更新他體內的抵抗力,偏偏他從上週開始,連第一頓都不肯直接喝母奶了。現在連瓶餵都很困難。我真不知怎麼幫他。

而我在又累又咳又流鼻涕的狀況下,要照顧這麼小的病人,苦不堪言。某人這些天極力遊說我斷母奶,原本想撐到九個月的我不免動搖。畢竟,我在睡眠不足的狀況下,身體不好,也很難有體力好好陪小J。

由 Debby 發表於 05:10 PM | 迴響 (0) | 引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