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31, 2006

開車到舊金山的代價

view of the Crowne Plaza Hotel 24F壅塞、停車場不足(且昂貴)及嚴格的停車規定,使許多遊客打消在舊金山開車的念頭。

——《全視野世界旅行圖鑑:舊金山與北加州》,遠流,2000年出版。

沒開車到舊金山的人,不知道在舊金山開車的代價,有多麼昂貴,即便是DK的旅遊書,也沒能詳述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代價。

停車費到底有多貴?2000年出版的中文DK《舊金山與北加州》是這麼說的:「停車計費表自週一至六上午8點至下午6點收費,有時週日也收費。……市中心停車場一天索價8至20美元,通常只收現金。」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停車場停車費,遠高於此。

我們第一天到漁人碼頭坐渡輪去Alcatraz看監獄時,某人把車子停在該渡輪公司建議的停車場。那邊的價格是20分鐘2美元,一天最高14美元。所以,等我們從監獄島回到漁人碼頭,吃完中餐又閒晃一陣後,去取車時,時間已經累計到最高的14美元。跟DK說的不一樣,這個停車場可以刷卡付費。

之後我們就去Crowne Plaza Hotel。

Crowne Plaza位於繁華熱鬧的Union Square,旁邊就是叮噹車(Cable Car)經過的幹道,交通非常方便。衝著這些條件,它的停車費比別人高。每20分鐘3美元,一天累計最多40美元,過夜也是40美元。等到第三天,我們check out去取車時,停車費累計到91美元!因為有人代客泊車,所以再加小費2元,總計93美元!以目前的匯率換算,折合新台幣3029元!

從距離我們最近的交流道,到舊金山,大約是六百八十多公里,差不多是台灣高鐵(345公里)的兩倍,也就是來回北高的距離(加州比台灣大許多)。而台灣高鐵的北高單程票價訂為1183元。若以此票價為基準,我們在舊金山的停車費,可以坐台灣高鐵來回北高,剩下的錢,還能從台北搭台鐵到嘉義吧!

為了避免被舊金山的人賺走更多的停車費,所以我們在舊金山的第二天沒開車離開飯店,各買了一張11美元的All Day Pass,這應該也要算為在舊金山開車的代價。所以光在舊金山市區的交通費,一共是14+93+22=129美元,折合新台幣4202元!

若再計算開車到舊金山的花費,就更可觀了。在路上加油的錢也快要跟停車費可以比美了,有紀錄的一共三次:37.1+32.66+42.8=112.56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3667元。

這兩筆相加,若在台灣,應該升等成一張飛往香港的機票錢了!

某人原本打算租車前往,因為擔心這樣的長程,可能損害車子,但是最後關頭又打消這個主意,開自家車前往。租車的價格看車種,最便宜一天要30美元,三天就要90美元。

開車到舊金山的代價有多高,看完以上這串讓我們臉色發青的數字,就可以知道了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1:29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9, 2006

San Diego Wild Animal Park的小象秀

Resize of DSCN0077.JPG

去年在San Diego Zoo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看到熊貓,尤其是母熊貓抱著娃娃熊貓的那一幕。今天在San Diego Wild Zoo(算是San Diego Zoo的育成中心,也是姊妹園)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在沒有預期的心理下,看到一隻三個月的娃娃象,還有一隻三歲的小象。小象非常活潑好動,讓我們看到牠跳舞和玩木頭的模樣,牠的肢體動作是與生俱來的,跟後來動物園安排的39歲母象在elephant show表演的搖滾舞,完全不同!

點入以下圖片可看放大圖:

象媽媽幫剛出生三、四個月的娃娃象蓋草抵擋太陽

遠方有隻三歲的小象跟媽媽玩

小象跑去找娃娃象玩

小象自個玩耍去

大象們各做各的事

由 Debby 發表於 10:56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5, 2006

德州來的聖誕禮物

德州表親送的蒜味pecan昨天我才問pecan長什麼樣,今天德州的表親一家趁聖誕假期來訪時,就送來生、熟pecan數袋,熟pecan有甜的和鹹的(大蒜)兩種口味,那些是他們全家從事「家庭手工業」的精美成果。

打開袋子一看,我才恍然想起,啊,去年我來美國時,就嘗過這種堅果,今天聽了他們一家講解採pecan、剝pecan和製作pecan零食等過程,讓我們興味盎然,預約改年10月的德州採pecan之旅。

pecan,有人翻譯做「胡桃」或「山核桃」,屬於胡桃科((Juglandaceae)。加州沒有這種植物。美國的pecan產量,以喬治亞洲最高,其次是德州。

有趣的是,表親家採到的pecan,並不是他們家所種,而是公園裡的。據說美國有些地方的pecan,會掛個牌子表明開放讓任何有興趣的人去採。最方便的時候,是大雨過後,果實都落到地面上來。只是,這樣就要注意採到的果實有沒發霉或壞掉。

跟核桃一樣,pecan的果實外圍是一層硬殼,必須破殼,裡頭的果仁才能食用。因此他們全家採完pecan後的親子活動,就是圍坐一桌處理 pecan,從事「家庭手工業」。這位表親已經成了pecan專家,他說很多人看到他挑出的pecan果仁,來拜他為師,學了之後,還是沒法像他那樣,把 pecan完整挖出。婆婆附和,她曾在別處採過pecan,也挑過果仁,弄出來都是零碎的果仁,沒法弄得這麼漂亮。

由於pecan的味道實在太香了,挑完果仁後的碎殼,即使埋在土裡,松鼠也會抵擋不了誘惑,把pecan殼挖出來吃。

對於人類來說,pecan不只是營養高,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還可以做成許多種零食、甜點。pecan像核桃一樣,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熟再烤過,當中可以用糖、鹽或五香等東西調味。如果要當配料,它可以做蛋糕、派、冰淇淋等。

聽起來,他們一家已經發展出一連串的pecan食譜。這也難怪,去年產量不豐,「沒撿到幾顆」,他們都可以採到「兩百磅」的pecan!更別說今年盛產,有人採到七十磅就沾沾自喜,他們則採到高達六百磅的pecan,佔滿家中大小容器,使得他們勢必想辦法消耗這些食材才行。

有些超市也可以買到pecan,只是,價格不算便宜。換算下來,他們把這些「手工業」成果放上網路拍賣的話,收入應該不少。不過,有膽固醇過高問題的男主人,似乎沒這個意願,因為「pecan含有好的膽固醇!」

這些年來,採pecan、製作pecan相關零食等,想必為他們帶來許多的樂趣,因此他們全家前陣子在希臘度假時,男主人卻念念不忘德州pecan成熟了,再不回家採pecan,就要被別人採光光了。

這讓我們一家心神嚮往之,也想採採pecan,過過癮,表親因此提醒:「那就十月中來吧!太早或太晚都不好!」嗯,等換新年度的行事曆時,要記得在十月的部分記上一筆,預約德州採pecan之旅。


圖說:這是加了糖、調味過的pecan。

由 Debby 發表於 09:17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4, 2006

你說的是「聖誕快樂」還是「佳節愉快」?

?兩名在台淘金的日本籍女藝人,在台灣的一個電視節目中,提到台灣的聖誕氣氛不濃。她們說,在日本及其他國家,聖誕節快到時,一定會聽到聖誕歌曲,也可以看到許多精心布置的聖誕裝置,而台灣卻有一種窮酸的感覺,燈泡用的不多,聖誕節過了,還要把樹放很久才收起來。

這兩名女藝人好似把台灣當日本或美國的殖民地,講的是藝人程度的話,一副全世界都該過聖誕節一樣。她們不知道,就算在天主和基督教徒很多的美國,也不是每個人都過聖誕節的。

?此刻的台灣,想必有許多人在寄出的卡片上,寫著:「Merry Christmas」,儘管送卡片和收卡片的人都不是信基督的,送卡片的人甚至沒考慮收卡片的人想不想聽到這句話。在美國,越來越多人不敢寫「Merry Christmas」,而改寫「Happy Holidays」,因為許多人不信基督宗教,而不同宗教的人有不同的節日,所以就說「佳節(假期)愉快」。

在這個講究自由民主的國家,自由是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既然人人都有宗教自由,自然沒有把自己的宗教習俗硬是套在別人身上的理由。不只是無神論者,包括猶太人和回教徒等都不過聖誕節。猶太人過的是Hanukkah,大約在十一月底到十二月之間,今年是12/16開始,連續7天。看過「慾望城市」影集的人,可能會記得,夏綠蒂為愛改信猶太教後,就被拉比告知「No Christmas」,所以才在夏天放一棵小的耶誕樹,提早過她最後一個聖誕節。

對美國人來說,「政治正確(PC)」是很重要的事,現在就連是基督教徒,也常不說:「Merry Christmas」,改說:「Happy Holidays」。美國是一個非常資本主義化的國家,在商品上,也可以看到這種趨勢,很多卡片都是印:「Happy Holidays」,反而是台灣到處都是印著:「Merry Christmas」的卡片。

對台灣人來說,這個節日象徵許多特色商品上市、送禮物和卡片彰顯人際關係以及狂歡。相關廣告大肆宣傳,一般人也就被商人牽著鼻子走了。至於真正的教徒是怎麼過的,這些人沒興趣瞭解也不瞭解。中國大陸前陣子有反聖誕節的風潮,吸引數萬人上網連署。在我看來,那是一種民族情感作祟。反對這個節日,不需要連署,不去買那些聖誕商品,讓商人沒有賺頭,也就是一種回應了。

美國世界日報昨天有則報導,提到許多中餐館經營者不過這節,因此照常營業,這造福許多同樣不過這節的各國人,使得許多人在平安夜吃中國菜。相對於台灣媒體盲目宣傳吃西洋聖誕大餐,這是個有意思的對照。

所以,你會說「Merry Christmas」,還是「Happy Holidays」?不過,台灣的12/25不放假,那天是「行憲紀念日」。

由 Debby 發表於 03:35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3, 2006

好冷的舊金山

公婆當初決定在美國定居時,原打算住在舊金山,因為舊金山氣候宜人,不像台灣那樣炎熱,整年都穿長袖。聽起來,是個比LA溫度稍低的地方。

出發前,我查了氣象,資料顯示我們的目的地比居住地區的溫度略低一些,相差不大,但我還是帶了一堆厚重的衣物,因為去過舊金山的婆婆,聽到我們要去被華人稱做「惡魔島」的Alcatraz島時,塞給我一件鵝毛衣。既然有經驗的人這麼做,那厚衣服就多準備一點吧!

到處都是不怕人的海鳥第一晚我們住在蒙特利半島(Monterey Peninsula)。吃完晚餐回到Sea Breeze Motel前,我開始頭痛。這難受跟著我就寢,直到次日清晨醒來,才算解除。

因此第二天要往更北的舊金山時,我不敢大意,穿了台灣帶來的毛衣、厚大衣,然後戴上兔毛帽。圍巾和手套都在一旁,準備隨時加上。此後就不再有頭痛了,顯見帽子在冬天的舊金山,是必備的。走在路上也可以看到許多人都戴帽子。不管材質厚薄,帽子至少可使頭部不被冷風直接侵襲。

當時沒注意氣溫,倒是最後一天回程時,我看了一下車上的溫度計,顯示外頭的溫度是華氏44度,相當於攝氏7~8度左右。

這麼低的溫度,我在南加州只碰過一次。那是今年三月,我們從LA往東,前往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我一路看著室外的溫度從攝氏12度開始往下掉,最低掉到5度左右,冷得我把衣服一件一件地加上,不顧穿起來是否很怪。就算晚上回LA時,也沒超過12度。然而,當時大部分時間都在車內,就算出來到公園裡逛逛,時間也不會太長,所以沒有冷到頭痛。

但是在舊金山,情形就不同了。由於停車費太貴(每20分鐘要2~3美元),我們有很多時間都在戶外走路,不穿多一點,包準會弄到感冒生病的。因為這樣,我從台灣帶來的厚重衣物,提早上場,不然,南加州最冷的時候,據說是一、二月,那些衣服在去舊金山之前,都收在衣櫃裡沒動。

這個時節,美國氣候最溫暖的度假地點,應該是我之前預計要前往、但是現在貴到不行的夏威夷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1:41 A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22, 2006

悲劇:損毀近千張照片!

往漁人碼頭前進!這趟去舊金山,最難過的兩件事,莫過於相機秀逗了,以及讀卡機壞掉,導致1G的CF卡中近千張照片悉數損毀。尤其是後者,幾乎使我心碎,這趟拍的照片,因此幾乎無存,只剩下前天傍晚拍的部分照片。

在舊金山的第二天,我們花11塊買了All-Day Pass之後,就坐著被許多華人遊客稱做「叮噹車」的cable car到了漁人碼頭(Fisher's Wharf),目的是Ghirardelli以前的巧克力工廠舊址,現在聚集許多商店的Ghirardelli巧克力廣場(Ghirardelli Square)。

?走在路上,我拿著相機隨手拍拍沿路的風景,拍了幾張之後,赫然發現預覽窗裡的相片顏色出問題,彩色照片突然變成泛黃的照片,像是有些顏色的色帶用完一樣。但是,這是數位相機,不至於發生這種事才對啊!我們站在路邊研究半天,覺得光圈可能出了問題,然而,使用手冊不在身邊,我很久也沒調整那些細部設定,早就忘記怎麼用了。惱怒之餘,只好先關機收起來,過一陣子拿出來拍,好像又好了,只是,拍了幾張,又開始秀逗。於是接下來一路上,我就這樣把相機開開關關,以因應它時好時壞的狀況。後來發現,只要我想把景物放大、背景有陽光時,相機就秀逗,如果照遠景,以及光線沒那麼強烈的景物,比較正常。

金門大橋我想起去大陸時,「奶弟」跟我說過,數位相機大約兩、三年,壽命就差不多了。這台相機剛滿三歲,就是到了他說的數位相機的使用年限。但我可不像他有公費可用,相機壞了就用公費再買更新型的就好。我當然希望這些東西的壽命越長越好,使用時一直很小心,卻還是發生在旅途中秀逗這種令人懊惱的事。

某人在經過幾間相機專賣店時,問我要不要買個隨手拍來先備用。我想了想,看到那些做觀光客生意的商店裡的小東西價格都比別的地方貴,於是搖搖頭,不準備買那種效果差、要沖洗才看得到成果的小相機。

最懊惱的事,當然就是晚上在飯店裡,我想要檢視相片的狀況,於是拿出電腦,插上讀卡機和CF卡,卻發現讀卡機怪怪的。拔出CF卡一看,原來是讀卡機裡,有兩根細鐵絲歪了。雖然讀卡機插上電腦後,電腦可以讀到CF卡裡有數個檔案,卻沒法開啟,甚至顯示檔案損毀的訊息。我趕緊收起,等到回家後再用另一個讀卡機試試看。

然而,再怎麼嘗試,都無法開啟檔案了,要複製也不可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辛苦拍來的九百多張照片就此埋葬在這張CF卡裡,就像跟鐵達尼號一起沈到海底的珠寶一樣,回不來了。

如今,對於這趟旅行,恐怕只能用文字來回憶,而缺乏照片來佐證了。


上圖:漁人碼頭的標誌
下圖: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

由 Debby 發表於 10:55 AM | 迴響 (3) | 引用

December 21, 2006

來去舊金山

view of the Crowne Plaza Hotel 24F舊金山是我第一次來美國,就想去的地方。但是一直拖到這些天才成行,老早就帶來的DK版《舊金山》終於派上用場,實際走過一遍,我發現DK中文版《舊金山》有一些錯誤之處。

按照某人的行程規劃,去程走101接1號公路,這樣就可以看到沿海的風景。他原本預計在靠黃色新聞賺大錢的媒體大亨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興建的赫氏城堡(Hearst Castle,有人翻譯做「赫氏古堡」,但是這個城堡的歷史不到一百年,何來「古」意?)停留一個多小時,然後趕往蒙特利半島(Monterey Peninsula),目的是Carmel和Salinas。前者聽說是個濱海的小鎮,有童話般的氣氛,影星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曾在此地當過市長,這裡還有一個西班牙人在十八世紀建的傳教據點(mission,有人譯做「教會」);後者則是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出生地,史坦貝克在三○年代寫了幾本與加州勞動階級有關的小說,最有名的是曾改編成電影的《憤怒的葡萄》,對加州當時的狀況留下歷史紀錄。

?第一天在早上九點上路後,我們發現這樣的行程太趕,而且冬至未到,現在不到五點,太陽就下山了,若想看Carmel,應該早點到才是,所以放棄赫氏古堡,儘管這是幾乎所有旅行團在安排舊金山行程時,一定會加入的據點。我不覺得特別可惜的原因是,歐洲多的是有歷史、有好收藏品的城堡,若想看城堡,該去歐洲才是,而美國這種城堡只是晚近暴發戶的鸚鵡學舌,可看可不看。Salinas隨後因為行程太趕,也被放棄了。

為了Carmel,我們放棄的景點還有Point Lobos。根據一些旅遊書的介紹,這是山與海交會的絕美風景地點,有本旅遊書還誇大地說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實際的範圍比參觀者能看到的大,因為很大一部分都在水面下,只有潛水者看得到。某人的同事去過,也說相當不錯。但是我們趕路,只好放棄。

在Point Lobos之前,Big Sur也是相當不錯的景點,開車經過時,讓我大嘆有溪頭、杉林溪一帶的感覺。此地同樣有海景,住在小木屋裡看山聽海,想必是很享受的事,據說達倫的蜜月,就是在此露營度過的。我們一路經過許多加州州立公園,以這個人氣最旺。告示牌上畫著熊的圖案,說不定有熊在此出沒。

較小的據點,是一個開車可暫停下車觀賞的海豹聚集地,某人說回程再看,就頭也不回地開車經過了。可是1號公路實在不是一條好走的公路,跟蘇花公路一樣,就在山壁邊,而且有許多連續彎路,時速依道路的彎曲狀況,規定在20~35哩。我在這一帶暈車暈到受不了,明明很想睡,卻因為暈車時應該看路面以避免更暈,勉強撐著不睡的結果,讓我覺得很累又難受,所以跟某人說,回程別走1號了,走5號吧。

我們的運氣很好,從出發到昨天,都碰到晴到多雲的天氣,儘管冬天是加州的雨季。今早我們準備退房返回南加州前,出門到中國城買早餐,才發現下雨了。在下雨的狀況下,走5號公路是正確的選擇,畢竟加州終年少雨,許多人不太會在濕漉漉的道路上開車,而且雨天走山路比較危險,所以走平坦又直的5號公路,比較安全。相較於1號,5號時速可以到70哩,距離也比較短,走這條路也能滿足我們歸心似箭的心情。

四天三夜對於想玩遍舊金山一帶的人來說,畢竟是太短了。尤其舊金山各區的豐富,值得花上半個月來好好看一遍。相形之下,LA實在太無趣了。

照片:舊金山市區一瞥。這是從我們住的Crown Plaza 24樓的房間望出去的景色。

由 Debby 發表於 10:52 A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17, 2006

放假囉!

最近幾個月感覺像是美國的假期月一樣,一個節日過完,又是一個節日。下週一才是聖誕節,但上週五(12/15)據說很多人已經開始請假,這樣可以多三天的時間,到遠一點的地方玩。

許多來自台灣的朋友紛紛趁此時返台,歸期多為一月。我們因此受人所託,幫忙照顧植物,還好不是貓狗之類的。有寵物的人,在此時就會發現麻煩了,必須找到朋友願意幫忙照顧才行。(這是我再三阻止某人養狗的原因之一)

我們不回台灣,這麼多天的假期,準備往北加州去玩囉!

由 Debby 發表於 11:50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13, 2006

讀孫觀漢《菜園拾愛》有感

「在一九五九年,我幸運的得到美國Fulbright的教授獎金和梅貽琦的邀請,到台灣新竹來幫助清華大學的核子研究工作,那時看到大家對清華大學梅校長,那麼尊敬的樣子,不免請問當時清華大學教務長陳可忠先生(後任清華大學校長)關於梅先生的偉大處。陳先生說,梅先生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他做了這麼多年清華大學的校長,由於清華有庚子賠款退還的大批美金,而多年以來,梅先生仍兩袖清風,不貪一文;這不但很了不起,實在是很偉大的人格。當時我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心情又沈重,又激動。一個大學校長,不貪污學校的錢,是份內的事,怎可說是偉大的美德?這好像說一個女子,尤其是舊式女子,最偉大的地方是不偷男人。我們的道德基礎在什麼地方?我們的道德標準到什麼地方去了?我感到傷心。


~~孫觀漢,〈柏楊和我〉,1971年11月11日,收錄於《菜園拾愛》,星光出版(1981)

讀到此,不免感嘆,從李燈灰時期到陳水騙時期,像孫觀漢這樣人格磊落、心理正常、頭腦清晰的知識份子越來越少了。至於政客就不必多說,貪污的政客不斷合理化錯誤的行為,居然還有人支持。民燼黨團昨日要求釋憲,目的居然是要讓貪污貪權的陳水騙得到刑事豁免權,再度顯示這個政黨只追求個人私利,不斷搞權謀,根本就把全體人民的福利視作灰燼,民主已成灰。

然而,在這種無恥政黨執政時期,孫觀漢這類人物只會被不斷批判、打壓,因為在那個擅於分化族群的政黨眼中,出生於中國大陸、妻子是美國人的孫觀漢,是不折不扣的外省人,是「欺負台灣本省人的外省人」。(這種令人無奈的言論,近期產生一則耐人尋味的笑話:「阿扁向人民報告 之 校園後遺症」)任何人,就算是在台灣出生的原住民、客家人和閩南人,只要批評那個開口閉口「本土」的民燼黨,都會被說是「挺藍、挺貪污」的,更別說是外省人了。

這些心胸狹隘、目光如豆,只會把「愛台灣」當口號的挺綠政客,不會面對他們「礙台灣」的結果,他們「礙台灣」的負面效應,是可憐的人民要承擔。近期的例子莫過於這些心胸狹隘的台灣人,以為台灣人最好,其他地方來的都是次等人類,不斷污名化外籍配偶(台聯廖本煙說「越南新娘有化學藥劑餘毒」、「好的小孩都生不出來」等,只是其中一個無恥的例子),導致台灣在國際上聲名狼籍。在現實的條件下,台灣要走上國際舞台,已是難事,有再多努力、花再多錢,都難有太多進展,而「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些人的言行,倒是很快地讓台灣的國際地位低落,進而讓國民拿加註「台灣」的中華民國護照得到別國的尊重、獲得方便,變成難事。越南等國聽到本國的年輕女性來台被歧視、虐待的消息之後,已經把台灣視作惡臭的人間地獄,不明白他們的國人前輩子造什麼虐,居然要被台灣人糟蹋!

那些「礙台灣」的深綠人士,顯然沒有太多的國際經驗,就算有,而且是受挫的經驗,他們的解釋也很簡單,永遠只有一句:「中共打壓」!他們完全不懂先自重而後人重之的道理。不幸的是,這些人擁有大量的話語權,不斷用有毒的話素荼毒大眾。他們混淆視聽的言論之一,莫過於批評那些早一批留學美國、子女拿台灣護照的人「不愛台灣」。他們割離了歷史脈絡,不談當時台灣留學生生活困苦,經濟拮据,不像第一腐敗家庭的兒子媳婦一樣有錢,想回國就回國,想出國就出國,幾個月間可以當數次空中飛人。對當時的留學生而言,買回台機票,恐怕要存錢存很久,才有可能,有些人甚至在整個留學期間都沒有錢回來。在這種情形下,小孩在美國出生,因為屬地主義,拿到美國護照,是很自然的事。他們拿到學位後,願意放棄在美國較好的工作和待遇,舉家遷回台灣,表示他們心戀故鄉,真正「愛台灣」。然而,幾十年後,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居然可以把他們的行為解釋為「不愛台灣」,而許多人也相信了,只能讓有識之士大嘆,果真是妖言容易惑眾啊!

曾經有位前輩說,台灣人忍受陳水騙,不是最倒楣的,因為美國也有個跟陳水騙半斤八兩的小布希!

但是,在今年十一月的期中大選,小布希的共和黨慘敗,顯見美國人企圖用民主機制淘汰錯誤的政黨、政客和決策。雖然美國人的投票率不高,一般認為知識教育程度較高的都不投票,因此結果有時會出乎常人意料之外,甚至讓人大呼美國人不聰明(什麼樣的選民,就會選出什麼樣的政客)。但這次,美國人已經做了他們的選擇,讓小布希政府必須面對他們執意向伊拉克宣戰等政策的後果。

回頭看看台灣這次的選舉,學法律的總統卻有遊走法律邊緣,甚至超出邊緣的言行;選前又跟以往一樣,總是有最後一刻爆發、足以影響選舉結果的重大事件,選舉後甚至爆出不可思議的選舉醜聞,讓我不由得要反駁那位前輩的話,台灣人恐怕還是比美國人倒楣多了!

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早期與台灣沒太多淵源,卻是中美斷交後,第一個來台的華人教授孫觀漢,曾用「戀」形容他對台灣的喜愛。他也用「深戀」表達他對自由的感覺,這可以理解45歲才首次來台的孫觀漢,雖在美國有三名子女,晚年罹患糖尿病和失智症,卻一個人留在台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完全沒照中國人所說的「落葉歸根」。然而,如果孫觀漢晚出生個二十年到三十年,在身體狀況較好、富有行動力時,看到台灣近十年動輒把人歸類、污名化的亂象,他還願意留在台灣嗎?一個能讓各國人、各種人前來奉獻的國家,不該是把狹窄的私利放前頭,不能慷慨施予好處,卻只會歧視、批評別人的地方。

最後,同樣是學者,我認為個性正直、胸襟寬大、生活樸實、行事低調、為人慷慨熱情的孫觀漢,遠比李遠哲值得尊敬地多了!


延伸閱讀:孫觀漢的世界

資訊:孫觀漢全集,九歌出版

由 Debby 發表於 11:28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12, 2006

少了Alfredo的克難白醬龍蝦麵

有天在food channel看到一個有趣的龍蝦廣告,男主角收到冷凍龍蝦包裹後,把龍蝦放進烤箱。然後在煙霧瀰漫的廚房,拿出鋸子使勁地鋸龍蝦,想吃龍蝦肉,卻先得大費周章。廣告商因此說,找他們,不必這麼辛苦,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龍蝦。

我突然想起,媽媽多年前提到,在歐洲某航空公司任職的小阿姨,有次在龍蝦盛產的季節飛到紐約,買了好幾隻一美元一隻的龍蝦,用水煮熟後,沾了wasabi就吃,非常美味。

我因此歪在沙發上唸著:「我想吃龍蝦!」某人則在一旁承諾:「我做龍蝦麵給妳吃!」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周日吃過早午餐,我便提醒某人該去中國人開的Costco買朱鎔基了……,喔,不對,是豬龍雞,「豬」肉、「龍」蝦和「雞」肉。

Costco沒有完整的龍蝦,大概是因為這種食物都要秤重,加上頭和大螯,重量會增加許多,價格也會跟著上升。而我們才買兩條龍蝦尾,就花去將近22元(約為新台幣715元)了,買整隻說不定就要超過新台幣一千元。我們沒有小阿姨的好運,不知一元的新鮮龍蝦何處可尋。

買了龍蝦和干貝回來之後,我們以為事前的準備已經完成大半,直到準備開火前,才發現不對:其他材料呢?然而,外頭正下著大雨,沒有人想在又濕又冷的天氣出門。

我翻箱倒櫃,在現有的材料中,找出義大利麵。沒有蘆筍,只好用甘藍菜和黃甜椒入麵。最重要的是,白醬呢?

之前我們有一罐味道挺好的creamy Alfredo sauce。只是,那罐過期又疑似出現霉菌,扔掉之後,我們忘了再買一瓶。沒有重要的配料,這怎麼是好?雖然有蕃茄醬,但那會遮掉龍蝦的味道,當然不用。

我在最後一刻找到救星:康寶(Campbell)的蘑菇濃湯(Cream of Mushroom)罐頭!

兩人鬆了一口氣,總算有辦法做我們的龍蝦麵了:

1、先把水燒開,加入一點米酒和黑醋,把龍蝦和干貝放入滾水中煮熟。
2、把甜椒和甘藍菜略炒,同時把義大利麵煮好,澆上冷水備用。
3、另起一鍋,倒入橄欖油,然後加入義大利麵,挖一點康寶的Cream of Mushroom和在麵裡,緊接著加上甜椒和甘藍菜,最後再加龍蝦和干貝,炒一炒之後,就可以準備上桌。
4、剩下的Cream of Mushroom,還夠煮兩人份的湯,一點都不浪費。

把麵盛在漂亮的盤子裡後,某人開了一瓶口感略甜的德國葡萄酒和蔓越莓蘋果西打,再放馬友友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CD。我嘗了一口剛上桌的龍蝦麵,雖然材料有點克難,但味道挺好的!

少了Alfredo sauce的克難白醬龍蝦麵,材料豐富,置換一些元素,還是可以擁有美味。廚房的樂趣之一,大概就是這種組合元素的變換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1:55 PM | 迴響 (0)

December 10, 2006

你那好乾的牛排—Outback Steakhouse

Outback開花的洋蔥(bloomin' onion)前陣子沈迷於觀賞美國大學美式足球賽( Outback Bowl 2006)的某人,有天說要帶我去吃有名但難吃的牛排, 就是我們曾開車經過時看到的Outback Steakhouse,這是一家來自澳洲的連鎖牛排餐館。

Outback是美國大學足球賽的贊助者,所以比賽名稱就是Outback Bowl,直譯是「澳洲內地盃」,意譯大概是「Outback牛排餐館盃」。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大學足球賽雖然是學生活動,仍不免沾染商業色彩。誰花大錢贊助活動,就由誰決定活動名稱。所以,當任何人提到這場比賽時,也幫Outback Steakhouse做廣告,把「Outback」這個名稱植入人腦。所以某人會想到這家餐館,恐怕也跟他看多了Outback Bowl免不了關係。

只做晚餐生意的Outback生意很好。週五晚間六點多抵達,某人就擔心要等很久才有位子了,因為隔天是週末,很多人都會上館子吃飯,要到熱門餐館必須早一點。

所幸,我們順利找了停車位,雖然在四個人之後進場,櫃臺侍者遞了一個會震動的塑膠叫人牌(輪到時,牌子會震動,就算正在說話沒聽到侍者呼叫,也可以知道輪到自己了),說要等十分鐘,但實際上,等不到三分鐘,就有位子了。

這個環節仔細探究,有點意思。其實當時餐館內並非沒有位子,但是服務生人數有限,若讓我們很快坐下,卻大半天沒人來招呼,讓我們覺得被冷落了,一定會使他們的服務聲譽受到影響。所以,當內場有服務生表示有空時,櫃臺才會依序讓等候的客人進場。

在台灣,卻是另一套邏輯。以著名的「王╳」集團來說,他們慣於讓客人在外頭等待,也是為了製造過往路人一種印象:「這家餐館生意很好,應該很好吃吧!」我曾聽過,有人碰到這情形,探頭看到餐館裡明明還有座位,卻被告知客滿,心生不滿,便說算了,要換地方吃飯。櫃臺侍者馬上跟他說,等一等,進去看一下,然後跟他說有位子,立刻讓他進場。我不喜歡這樣的服務,聽起來,好像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而會吵或會演戲的客人,就可以節省排隊時間。餐飲服務業應該以好的餐飲內容、品質和服務取信於人,不該弄得本身或客人一副工於心計的樣子。

我們等了好一會,看起來像大學生年紀的服務生就過來幫我們點餐。某人點了菜單上特別以紅字凸顯的Bloomin' Onion做為開胃菜。Bloomin' Onion非常有名,就是呈現開花形狀的炸洋蔥,也是Outback Bowl的標誌,這個名稱甚至被Outback註冊下來,不讓其他業者使用。桌上也有一個小型立牌特別宣傳Bloomin' Onion。然後我點了7盎司、加了藍起司的Victoria's "Crowned" Fillet,我要求七分熟;某人則點了Outback最大的牛排——20盎司的The Melbourne!!!他要五分熟,因為他之前曾點過四分熟,卻發現太生了,所以這次改點五分熟。

仔細看Outback的菜單,會發現有一堆菜名旁邊都有個圈起來的R,表示名稱已註冊,好像他們發明很多菜一樣。除了Bloomin' Onion、Victoria's "Crowned" Fillet,還有Victoria's "Center Cut" Fillet、Walkabout soup、Outback Rack、Alice Springs Chicken、Queensland Chicken 'N Shrimp、Chocolate Thunder From Down Under、Sydney's Sinful Sundae等。許多名稱都嵌著澳洲地名,至於這些菜是否有澳洲食物特色,就不得而知了。因為,什麼是澳洲特色(毛利人?),恐怕就跟什麼是台灣特色一樣,眾說紛紜。

最先上桌的,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黑麵包。許多人都說這裡的黑麵包滋味讓他們難忘。由於Outback內部的燈光實在太昏暗了,我根本無法辨識它是什麼顏色。但麵包可口,真的沒話說。連同麵包上桌的,則是砧板,方便客人切麵包,就不必擔心底部的盤子滑,麵包容易飛出去了。

Outback幾乎都是家庭客,常見小孩跑來跑去。有留學生以這裡的價錢,誤認這是最高級的牛排館。對留學生來說,Outback價錢的確很高,但它不是最高級的餐館。更好的餐館,不但會要求客人的穿著,也沒有人會帶小孩同行。所以,若有小孩,除非找babysitter在出門用餐時看顧小孩,大概就跟高級餐廳暫時絕緣吧!

Bloomin' Oniong上桌的那一刻,的確讓初識它的人要讚嘆:這怎麼切、怎麼炸的?我們猜想,應該是用機器切割,才能切得這麼漂亮。至於味道,它跟薯條一樣,是垃圾食物,又鹹又油,火氣又大,不宜多吃,否則容易致胖和長痘子。所以,開開眼界就好。

接下來高熱量的主菜,是某人點的20盎司的牛排,他選的配菜居然是加了奶油的馬鈴薯!我很擔心,吃完這餐,接連好幾天,我都應該煮青菜減肥餐,讓兩人消油消脂消膽固醇了。

由於之前聽說昂貴的藍起司(bleu cheese)很臭,許多人不敢碰,因此才在這裡點加了藍起司的牛排,我打算如果這次不喜歡,以後就不碰藍起司了。不過,還好,我沒那麼害怕藍起司的味道。只是,這塊七分熟的菲力牛排實在太乾了,沒什麼肉汁,吃得很艱辛,即使配合蒸過的蔬菜來吃,還是覺得少了什麼。我切了一點某人的五分熟牛排嚐嚐看,稍微好一點,但跟在大方鐵板燒吃的五分熟牛肉捲比起來,Outback的牛排太乾了,肉汁不見了。

菜都上桌後,服務生過來問一切都還合意嗎?我們點頭說很好。這種服務生跟在傳統中餐館跑堂的服務生不同。中國人定義的服務生,似乎是只要把客人點的東西都端上桌,責任就完成了;但在西方世界,他們要很清楚今天有什麼菜是最新鮮、最可口的,以推薦給客人,如果客人有特殊的飲食要求,他們也必須能提出適切的建議,甚至幫忙與廚房溝通,他們還要顧慮客人的感受,將環境做一些因應,畢竟他們賺到的小費,是客人對他們服務的感謝。不只是Outback,在很多美國餐館裡,點菜的服務生,跟收盤子、擦桌子的服務生,是不同等級的,他們管理不同的事,因此薪水有別。

我本來打算吃完再來一客Chocolate Thunder From Down Under或Sydney's Sinful Sundae,但七盎司的牛排就讓我陣亡了,某人便招來服務生把剩下的打包帶走,然後結帳。

不含小費,這頓就要將近69元,是不便宜,但跟Westlake湖邊那家義大利餐廳相比,還差了一級。至於好吃度,我則覺得Outback輸給不到Outback一半價錢的京玉北方麵館。不得不承認,我們東方人的味蕾,跟西方人還是有別的!

以下是Outback的照片,點入可看放大圖:

Outback的Victoria's

Outback的The Melbourne

Outback宣傳開花洋蔥的立牌

Outback的黑麵包

知名的牛排連鎖店Outback內部

由 Debby 發表於 11:07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7, 2006

蘿蔔菜的家鄉味

照公公口授的方法,炒了一盤蘿蔔(葉)菜。上桌後,某人吃了半天,忍不住問我這是什麼菜,我說,就是那天去韓國超市買的蘿蔔菜啊!他的感覺陌生,但這是公公念念不忘的家鄉菜。公公一提到韓國超市,就跟我說:「韓國超市有蘿蔔菜,別的超市沒有!」既然如此,我就跟著買一把回來吃吃看。

不只是公公難忘蘿蔔菜,他的許多同輩外省朋友,也到處尋找蘿蔔菜,因此很羨慕他在美國的韓國超市找到蘿蔔菜。

然而,十二歲離開中國大陸的公公,同時提到他小時候很討厭吃蘿蔔葉,因為這種菜當時很普遍,他總被逼著吃。吃多了,就不喜歡。類似的情形,大概是媽媽在煮飯時加入地瓜,在我們家有兩極反應。因為地瓜比白米甜,我們吃得很開心,爸爸卻不怎麼吃。媽媽便說爸爸小時候吃蕃薯簽,吃到怕,長大以後,對地瓜就不願意多看一眼,自然也不肯碰。不過,他後來發現現在的地瓜品種跟他小時候吃的不同,像改良過的台農五十七號(黃心地瓜)和六十六號(紅心地瓜),都挺好吃的,所以不再排斥。這種經驗,大抵每個人都有,像我至今仍厭惡小時候被逼著吃的胡蘿蔔。

與爸爸不同,公公離鄉多年,時移事往,對於昔日的一切,難免有幾分眷戀之情,往日對蘿蔔葉的排斥,自然消去不少。

這種由鄉愁帶動的飲食,普遍存在人類的各角落。我清楚記得,擅吃擅寫的史學家逯耀東曾提過,有人跟他說,他寫的某些餐館的菜不好吃!他這麼解釋:「我沒說那個好吃,我說那是『家鄉味』!」我們的味蕾本來就是由過去的記憶構築各種好吃與難吃的數據和資料。我相信,像逯耀東這類擅寫的飲食能手,必定在他的文章中灌注許多美好的記憶,才會使許多理解力、生活體驗稍弱的人,誤解他的意思,以為他推薦的都該是公認的天下第一美味,而不明白他寫的都是個人經驗出發。既然個人的味蕾經驗無法悉數與他人共享,所推薦的美食,也就不是每人吃每人愛了。這是「家鄉味」的奧義。

在台灣出生的某人,少了與父親共同的經驗,自然不覺得蘿蔔菜有什麼好吃。更何況,蘿蔔葉有些微的苦味,和肉類一起炒,比較可口。

我曾看過有人提及櫻桃蘿蔔的好,好處在於全株可食,因此一度收集數把櫻桃蘿蔔的葉子,然後炒來吃。沒想到,櫻桃蘿蔔葉的苦味更明顯,不甚美味。我們在韓國超市買的蘿蔔葉,苦味不若櫻桃蘿蔔葉,菜葉底下有不比小拇指大的白蘿蔔,可以去鬚和菜葉一起炒,白色點綴綠葉,能豐富視覺。

據公公說,有些蘿蔔很會長葉子,所以蘿蔔小;有的不太會長葉子,所以蘿蔔比較大。蘿蔔菜有好幾種,我們吃的只是其中一種,而這種也可以做成雪裡蕻。韓國人喜歡做泡菜,再加上天寒地凍,能長的菜葉不多,所以種蘿蔔、吃蘿蔔,也吃蘿蔔葉。聽起來真的一點都不浪費!

至於公公口授的簡單作法,就是把蘿蔔菜(連同底下的小蘿蔔)切碎,因為蘿蔔葉性寒,因此加一點薑,然後加鹽快炒,即可上桌。這是素食者的作法,至於吃葷的人,也可以加肉絲去炒,味道會比較好。


延伸:蘿蔔葉的營養秘密及健康食譜

消息:主婦聯盟共同消費合作社可買到蘿蔔葉(2005)(冬天才有)

由 Debby 發表於 09:43 A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6, 2006

服務不及格—信義三越A4「發現越」

「發現越」的越式蝦餅許多人都說在美國可以吃到非常美味又道地的越南菜,尤其是越南河粉。雖然常在中國超市附近看到「PHO(越南河粉)」的招牌,但至今還沒有機會嘗試,因為某人知道的美味河粉,遠在費城,他對於此地越南菜,一無所知。

倒是今年九月初,我在台北信義區的「發現越」,吃了一頓越南菜。

那是一個週末午後,我臨時起意,決定晚上請全家吃飯,於是開始打電話預約餐廳。信義區的餐廳雖然多,但是這麼臨時才決定,果真很難訂到位子。我把想去的餐廳全部打過一遍,得到的回覆都是:「已經訂滿了,只能現場排隊」。信義區週末人多,無論如何,我都不想要現場排隊,於是開始找剩下的餐廳,把原本沒準備去的,也試著訂訂看。於是,我訂到了位於信義三越A4的「發現越」。

訂到之後,我居然有種不妙的感覺,為何別家都訂不到,這家卻訂得到,好像生意不太好的樣子?事出必有因。上網一查,果然看到「發現越」有惡評,有人認為這家餐廳的菜不夠道地,台味多於越南味。然而,我沒去過越南,也不認識任何越南人,無從認識「道地」的越南菜,所以,只要菜色八九不離十,對我而言,不會有太大問題。

那天我們分頭前往。弟弟比我早到,打手機告訴我,餐廳的人說我沒有訂位,而且現場等候的人很多。待我氣急敗壞趕到,往訂位簿一看,七點整的訂位者第一個明明就是我,後面寫著我的手機號碼,只是訂位人那格寫的是「陳'r」,不知道這是哪一國的寫法,總之,把我當作「陳先生」了,難怪沒有我的訂位!

我跟櫃臺帶位人員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正在整體桌子,待會會叫我們。好吧,那就等吧!

這一等,將近十分鐘,距離我訂位的時間,已經差了快半小時,我們還被擋在門外。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沒效率,在這種熱門地區的熱門時段做生意,怎麼會慢成這樣?我忍不住又前去詢問,豈知,那個帶位小姐居然說:「啊,我正在找妳!」有嗎?我就站在旁邊,沒看到也沒聽到她叫我,只見她站在櫃臺前不動。於是,還沒坐定,我就先將這家餐廳的服務扣了不少分。

跟「瓦城」一樣,「發現越」也有特定人數的合菜。所以我們就照人數點了六菜+一湯+白飯的「品味五人合菜」,分別點了:越式蝦餅(附生菜)、越式咖哩雞(附法國麵包)、沙嗲牛肉串、蝦醬空心菜、涼拌海鮮、清蒸檸檬魚和清燉牛尾湯。

「發現越」的上菜順序非常怪異。在所有菜都還沒上桌時,要搭配蝦餅一起吃的生菜就先上桌,這使人期待蝦餅很快就要來了,而蝦餅應該是開胃菜,理所當然要在主菜之前上。沒想到,之後陸續上了涼拌海鮮、沙嗲牛肉串、蝦醬空心菜、越式咖哩雞,我弟都吃不多,他看著那盆生菜,說要留點胃給蝦餅,還不想吃別的。後來連檸檬魚都上了,所以蝦餅以外的菜全部到齊,我實在忍不住把服務生找來問,蝦餅這才上桌。而此時,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蝦餅完全失去作為開胃菜的功能。

不但上菜次序奇怪,菜的份量也很怪。這個五人合菜,好像是為了價錢,硬是配出來的,完全不顧慮人數。沙嗲牛肉串只有四串,連一人一串都分不到。而蝦餅是七或八個,又不夠一人吃兩個。至於咖哩雞,雞肉也不足五塊,若要用數量均分,有人只能分到馬鈴薯或鴨血。牛尾湯也差不多是類似的情形。若找服務生來問,他只會回答說本來就是這樣,要我們自己分配。要怎麼分配?若不是打一架,勝者吃敗者不吃,就是有人只能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不過那個人絕不是我弟),然後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吃,而自己沒有。

總之,菜雖然不難吃,但整個服務和餐飲內容的配套,都差勁到我還沒吃完就發誓再也不來了。我們最後還點了水果喳喳、椰香西米露和石蓮蘆薈果汁,這使得我們要付、而我認為應該扣住不給的服務費數字,又往上提升。

許多人都說信義區的餐飲價格高,但服務未與之成正比。我去過這麼多家餐廳,這是我碰過服務最差的餐廳。打分數?當然是把它當掉,給一個「F」!


「發現越」的內部裝潢

「發現越」的石蓮蘆薈果汁

「發現越」的椰香西米露

「發現越」的水果喳喳

「發現越」的牛尾湯

「發現越」的清蒸檸檬魚

「發現越」越式咖哩雞搭配的法式麵包

「發現越」的越式咖哩雞

「發現越」的蝦醬空心菜

「發現越」的沙嗲牛肉串

「發現越」的涼拌海鮮

非常越‧越式時尚料理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6號6樓
電話:02-27222565
營業時間:AM11:30~PM10:00

PS. 點入以上照片小圖,可看大圖。

由 Debby 發表於 05:43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4, 2006

墨西哥裔店員之不可思議

?自從一樁新聞事件傳出後,我們不想去某知名的華人超市了。在公公的引路下,我們到了一家沒去過的韓國超市。公公說,韓國超市的價錢比華人超市便宜,而且比較乾淨。

到了一看,果然比某知名的華人超市乾淨許多,也比我們去過的另一家韓國超市規模大很多,尤其是蔬果區,不但種類多,外觀都整理地挺不錯,價錢也很便宜,像十五把蔥只要一塊錢,而之前我在Albertsons才買兩把,就要一塊錢。

不像華人超市的員工多半是東南亞裔,這家韓國超市的許多員工是墨西哥裔,負責整理青菜、結帳完的裝袋等工作。

我們很開心地分頭亂逛,四處尋找新奇的物品。我們到的時間大概算早,人很少,逛起來很舒服,不必跟別人擠來擠去。

就在我逛到家用品區時,意外地看到一名墨西哥裔的店員,正打開貨架上一瓶乳液,倒一些乳液在他掌心。他當然發現我正往他的方向走去,於是很快地把乳液放回架上走出那一排貨架。但我還是看到他稍後把乳液抹在臉上。

看到這一幕,我感到十分震驚。走到他剛剛停留過的地方一瞧,我猜他用的是嬰兒乳液。不知道哪個倒楣的爸爸或媽媽會買到他用過的乳液?不管是誰,要是知道自己買的東西被店員或任何人先用過了,心裡都會不舒服吧。

我把此事陸續告訴某人和公公,他們和我一樣,都覺得不可思議。公公說:「他怎麼敢?韓國人很兇耶!」某人則覺得這家超市管理太差了,居然讓員工做這種事。

後來,我們看到三個一袋的即食海苔居然少去兩包、六瓶裝的啤酒少去一罐,不免猜想那可能是不肖的墨西哥裔店員做的「好事」。這家韓國超市的老闆大概還沒發現他旗下的員工居然敢背著他做這種狗屁倒灶的事吧!

某人問我有沒拿相機拍下那一幕。我說沒有,那時還沒把相機拿出來,就算拿在手上,我也不敢拍,因為他可能很快地跑過來搶走我的相機,甚至摔壞,反正那時前後都沒什麼人,這家店裡也很少監視器。他事後說不定會狡辯說是意外,或以任何理由推託賠償,那我豈不得不償失?

然而,這不表示那個做了虧心事的店員無所謂。我們結帳完之後,他很快地過來幫我們把東西裝袋放上購物車。大概怕我有什麼暗示,我每看他一眼,他就趕緊看我一眼,一副深怕我告訴他的雇主的樣子,因為這絕對會讓他失業的。

我們推著購物車走到停車場時,他也走了出來,在距離我們兩、三公尺處拿著手機講話。我們則繼續討論他的行為,以及討論如果我把所見告訴他的雇主的話,他會有什麼反應。某人便說,說不定會一路追殺到家吧!呃,那正是我害怕的事啊。

我想他可能屬於不容易找到工作的那種人。要是這份低薪的工作丟了,即使是因為他本身的行為不當,但某些人並不會自我反省,只會歸咎於別人(這好像也是台灣政客的寫照)。碰到這種人,的確可能發生某人說的事情了。

這件事讓我想到,很久以前,我娘看著新買來、但大約只有八分滿的乳液,很不滿地說:「區╳氏很不誠實,每次買的乳液都被偷掉一點!」我覺得很奇怪,跟她說,這種東西都是量產,如果要節省成本,製造商在裝瓶時少裝一點就好了,何必那麼麻煩,到零售通路才一瓶一瓶地偷倒一點出來?我媽想了想,同意我的論點。

不過,我後來在區╳氏、康╳美這等藥妝店的貨架上,看到一種說明標語,上面表示要消費者用試用品,而不要用其他待售商品。我想,我媽說的情形可能存在,只是,禍首多半是消費者,而不像我這次看到的,店員居然就是禍首。

自從看到那個墨西哥裔店員的劣行之後,我決定以後買這種開架商品時,要先拿起來檢查一下是否被用過了、是否容量比較少,省得變成無辜又倒楣的受害者。

由 Debby 發表於 10:10 PM | 迴響 (2) | 引用

December 03, 2006

淘兒唱片最後的跳樓大拍賣

週末在公婆家附近發現路邊有個小型的廣告招牌。原以為是有人要賣房子,但仔細一看,上面寫的是:「Tower Records—Going out of business——sales——40~60% off」,喲,居然是之前申請過破產保護的淘兒唱片的關門大吉大拍賣!我立刻跟某人說,走!我們去看看吧!

雖然某人認為好貨早就被挑走了,事後發現,十月初淘兒唱片就已經宣告破產,要結束在20個國家開的89間唱片行,因此早在感恩節前就開始以四折到六折做最後出清,但是基於好奇,以及想看看這間著名的實體唱片最後的一幕,所以還是前去湊熱鬧。

?1963年從加州Sacramento發跡的淘兒唱片,曾在1991年進入台灣,第一個據點位於西門町,其後在SOGO附近的頂好市場建立第二個據點,並且曾出版自己的(免費)刊物。我記得,我曾多次帶著朝聖的心情前往,但好像只在淘兒消費過一、兩次,總因為它的售價過高,而轉往玫瑰或大眾唱片消費。我還領過淘兒刊物的稿費,雖然稿費入戶的速度不快,但終究是到我口袋了(突然又想起凌客誌Linuxer欠我稿費,至今不還的舊恨)。比較起來,我從淘兒身上賺到的錢,比被它賺走的錢還要多。

幾個月前,讀到淘兒唱片業績被線上音樂和wal-mart等大型折扣商場影響,業績巨幅衰退時,我想到台灣的IFPI,他們也持類似的說法,為台灣唱片公司的業績消退找下台階。每次看到IFPI控訴線上音樂時,我總懷疑這批人到底有沒商業頭腦、有沒與時俱進的精神,以及懂不懂得現在消費者的心聲。他們喜歡列舉多少年前,台灣唱片業最輝煌的時候,業績有多好,而今衰退成與當初無法相比的慘況,他們把這些損失全部怪罪於線上音樂。他們列舉的時段,正是我最喜歡買唱片的時候,但是最近幾年,我已經很少買CD了。原因並非我支持盜版或線上音樂,而是過去買的數量已經太多,每天換一張聽,一年下來,都沒法把架上的CD聽完;再加上興趣轉換,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經濟資源分配考慮,自然就不像以往那樣拼命地買唱片了。雖然陸續也會聽到一些好聽的新音樂,但是想到CD太多,現在的CD售價又太高,而人的興趣轉換很快,容易厭煩,也就不值得為一兩首曲子去買一張CD了。我想跟我有類似狀況的人,或許不少,但IFPI都略而不談。這種不長進的組織,得不到太多支持,也是可想而知的。

我想淘兒唱片的失敗,還有內部經營的問題,不能只歸咎大環境。在我們拜訪的淘兒唱片裡,雖然還保留類型和歌手\演奏者的分類,但是已經很難參考,我幾乎沒法在正確的分類底下,找到我想要的唱片。不過,我還是在亞洲音樂區,意外地發現幾張國語專輯。這些國語專輯在台灣的唱片行,或許都已經很難找到,但是在遙遠的美國出現,很難不叫人訝異。這些唱片包括:萬芳的一切如新(1995)、蔡幸娟的年年有餘(1996情歌選)、林憶蓮、黎明、倫永亮等。

這幾張專輯都只有一張,數量較多,也相對比較近期的國語專輯,是崔建在1998年發行的「無能的力量」。這張唱片顯然不得該地區消費者的喜愛,所以銷售也無能、無力,才會嚴重滯銷。從這可以猜想淘兒應該有採購員是中國人,即使本身的音樂素養和品味很高,但是所選的商品得不到消費者的喜愛,仍舊會導致公司業績衰退,甚至個人失業。而淘兒的倒閉,將導致三千多人要重新尋找工作。

除了唱片,這間淘兒還有一些配件打折出清,但是多半是十幾歲、聽金屬音樂的人會喜歡的那些配件。另外有一些海報,我等一批十幾歲的墨西哥裔青少年看完離開之後,才走過去一張一張地翻開來看。在一些性感女郎、金屬音樂藝人的海報外,我看到一張格瓦拉的海報,而且是以前沒看過的版本,還有幾張老搖滾樂明星的海報。值得挖寶的,當然是那些折扣書和雜誌。比較令我意外的,莫過於看到日本少男漫畫,當然,都是英文版。總體而言,淘兒的商品還是偏陽性化,我想,大概因為淘兒沒什麼女性採購員吧!

這不代表淘兒沒有女性消費者。就我看到的,當時的男女消費者比例相差不多,大約是6:4。沒抓到正確的消費族群,或許也是淘兒業績衰退的原因。至於消費者的種族,白人、黑人、墨西哥裔和黃種人都有,但是黃種人數量明顯偏低,難怪一堆崔建會賣不出去。

我們很節制地只挑了六張唱片和一張瑜珈的DVD,花了將近40塊。在沒打折的時候,這筆錢恐怕頂多只能買到三張唱片吧!喔,對了,收據的最後一行告訴我們,我們一共省了54.44元,所以真的是物超所值啊!(不過,有消息說,淘兒在跳樓大拍賣前,先把售價提高,然後再打折,或許我們其實沒省那麼多。)

淘兒的實體唱片行關門是壞事嗎?至少,對我這種在最後時刻撿到便宜的消費者而言,應該不算。喔,對了,因為距離沒法前往撿便宜的人別擔心,Tower Records網站仍持續開張。


參考:Tower Records victim of iPod era

由 Debby 發表於 11:12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1, 2006

洋娃娃尺寸的青江菜

弟弟在email中問我,要不要寄青江菜來?我看了就忍不住失笑,回信跟他說,這裡有啊,雖然比較貴,也比較胖,但總比他寄到時,青江菜變成昂貴的青江菜乾要好。

他會這麼問,我猜跟我之前在越洋電話裡跟媽媽講的話有關。

青江菜雖是中國人吃的菜,但是洋超市也買得到,就叫「Baby Bok Choy」。不過呢,他們定義的baby尺寸,還是比台灣的青江菜肥碩多了,總讓我想到拉斐爾畫筆下那些特別肥胖、不知道吃了什麼補品的嬰孩。

至於長成的「Bok Choy」,居然就是白菜!可是這兩種菜分明不同。然而,「Bok Choy」是廣東話的「白菜」。我猜想,這是因為當初青江菜進口前,必須有個名稱,而報關的是廣東人,就隨便把大白菜安個「Bok Choy」上去,青江菜有點像白菜,只是尺寸較小,乾脆叫「Baby Bok Choy」。這種中英名稱不太搭的例子很多,像薺菜包的包裝上,就說薺菜是「Chinese spinach」,中國菠菜。如果沒有中文,我真的會想很久,什麼菜是中國菠菜?

「Baby Bok Choy」也比「Bok Choy」貴多了。四把「Baby Bok Choy」,居然要花去三塊多美金,就是一百多元台幣。但是在台灣,應該只要一半,甚至更少的價錢就可以買到。幾次下來學到的因應之道,大抵是在洋超市買洋人吃的青菜,要買中國人吃的青菜,就去亞洲人開的超市買。

如果想看看洋人眼中的青江菜料理,倒是可以參考此篇

由 Debby 發表於 11:17 PM | 迴響 (0) | 引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