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回翻一下, 發現我在小孩大一點之後, 就沒記錄他們胃食道逆流的情形了. 當年醫生總說大一點會比較好, 書上則說嬰胃食道逆流通常發生的時間是幾個月到一歲半左右. 我仔細想一下, 小J將近一歲半的時候, 我就不再幫他拍嗝了. 這不代表他就沒有消化的問題了. 小P嬰兒時期吐奶情形不像他哥哥那麼嚴重, 可是胃食道逆流依舊困擾他好一段時間. 我沒辦法明確地說, 他們到一歲半就完全沒胃食道逆流問題了. 跟別的小孩比起來, 他們食欲沒那麼好, 體重一直偏輕.
小P的出生體重比哥哥多兩磅, 但是他四個月到一歲半的體重, 都跟哥哥差不多, 好幾次甚至比哥哥少一點. 這讓我覺得自己很不會養小孩, 同時覺得自己的奶不夠. 因為小J打從一開始就始母奶和配方奶混餵, 小P則因為睡眠一直太短, 到五個月左右, 我才確認自己的奶不夠, 開始幫他補充配方奶.
雖然他們都是母奶和配方奶混餵到九個月, 體重也幾乎相近到一歲半. 可是一歲半之後, 小P的體重增長比哥哥好, 他兩歲半的體重終於有三十磅, 比哥哥三歲的體重還多一點(二十九磅). 我猜想有兩個因素造成後來的差異.
一個是我幫小P拍嗝拍到兩歲五個月. 這真的是很長的時間. 很多媽媽頂多拍到八九個月就不拍了, 因為寶寶自己會打嗝, 而且他們那時會爬很愛動, 不好拍. 但是小P一有嗝就睡不好, 甚至影響下一餐, 所以我說什麼都要把我抓回來拍嗝. 過了那個階段, 他後來都會很認份地坐在小椅子上讓我幫他拍嗝. 他很清楚打嗝之後, 就會舒服很多. 兩歲多時, 有時我拍半天拍不出來, 要他來來回回跑一跑, 他也很聽話地跑來跑去. 這時的拍嗝就不像嬰兒期那樣讓人覺得辛苦了. 小J當年沒拍嗝後, 就算感覺食物卡在食道裡, 讓他不舒服, 因為語言能力的限制, 他沒辦法表達. 唯一能做的, 只是表示他不想吃. 我們如果拿甜食誘惑他吃更多正餐, 其實只是讓他更難消化, 更不舒服而已.
第二個原因是喝水. 比起來, 小P比哥哥愛喝水, 吃東西吃太多卡住食道的時候, 他知道要喝水, 平常他也會自己喝水, 喝完會要我幫他加水. 可是小J到現在五歲多, 一直都不愛喝水, 一整天下來, 如果我沒有注意, 他常喝不完八盎司的水, 所以他上廁所的次數很少, 容易便秘, 也常流鼻血(照中醫說法, 小兒流鼻血就是散熱, 既然他不排尿, 就只能這樣排熱), 讓我很頭痛. 老一輩的就覺得讓他喝湯喝果汁等代替, 但是(純)水很重要, 不是任何東西可以代替的.
看了美國營養師賴宇凡下面影片(6:50開始)後, 我覺得應該讓他們從兩三個月大就開始喝水, 從吃副食品時才讓他們喝水, 就有點晚了, 他們往往不喜歡沒味道的水. 尤其小J嬰兒期喝很濃稠的防吐奶配方奶(Enfamil A.R.)的時候, 如果喝完奶之後喝水, 就能沖淡他食道中的澱粉, 空氣比較容易出來, 消化會容易些, 他也比較不會便秘.
我當年餵母奶期可能也是水喝太少了, 所以奶量不足, 而且容易得乳腺炎. 喝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事, 對餵母奶的媽媽尤其是. 現在才知道這些有點晚了, 寫在這是希望給有類似問題的人一點參考, 不用再走我走過的冤枉路.
以前說到生兩個小孩,我最怕的,莫過於生到第二個有胃食道逆流的小孩。沒想到,我真的又生出一個有這個症狀的小孩!我媽有回跟我提到,大人說她小時候不喜歡平躺睡覺,所以都把她背著。而我嬰兒時期也是吐奶吐很多的,即使我在四十一週半出生。我聽了才驚覺,胃食道逆流很可能是我媽那邊來的家族遺傳問題,想來我真是難逃這種命運啊。
雖然已經有點經驗了,可是我覺得自己對這種小孩還是沒辦法招架。小J的頭一年,我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辦法讓他喝全母奶。這一次,我決定挑戰全母奶,看看小P會不會好帶一點。
雖說小P第一天吃母奶的吸吮方式,獲得護士的稱讚,可是等我的奶水來了之後,我發現他其實不喜歡我直接餵他,因為他不喜歡奶陣來的感覺,一碰到奶陣就不想吃。我一度想乾脆瓶餵好了,可是這樣做要多花好多時間,我一個人沒辦法做那麼多事。月嫂一走,我整天抱著他,有事沒事就讓他吃母奶,總算讓他適應吃母奶,也讓他變成全母奶寶寶,同時讓他開始不愛吃配方奶和奶瓶。最棘手的,莫過於他吃奶的方式變成打游擊戰,他吃奶吃得太頻繁,是Tracy Hogg說的snacker,也是美國小兒科學會在《Your baby's first year》所說的rester。或許他這種吃奶的風格也不是我造成的,因為第一個月,月嫂餵他吃奶時,他總是吃好久,月嫂只好一下幫他拍嗝,一下帶他去便便,看看這些事都解決完了,他會不會繼續喝。於是他總是弄到間隔兩個小時以上才睡下一段小睡。
在他兩個月檢查時,我曾跟醫生討論這問題。醫生說我可以試試看從三、四個月大時定時餵他,從夜間開始。但她認為可能功效不大。或許我做的晚了,因為Tracy Hogg說六週前做比較容易。他已經四個月了,至今喝奶的間隔仍是兩個多小時,只有早上可以拖到三小時。連帶的問題是他睡眠的長度也不長。
如果他只是小睡不長,那也就罷了。因為我知道胃不好的小孩本來就很容易因為胃不舒服而醒來,小J當年也常睡四十來分鐘的小睡。可是他晚上也是頻頻起來,弄得我累到很想撞壁。有天他醒來吃夜奶時,我用奶瓶裝了四盎司的母奶餵他,沒想到,他喝一盎司就不喝了。我為了讓他喝完,幫他換了尿布,讓他清醒。根據之前的經驗,我在夜裡換尿布,都會換來至少兩小時的無眠,因為他每次都因此清醒過來,不肯睡回去。所以我三不五時就提醒自己,寧願讓他尿濕,也不要幫他在夜裡換尿布。令我無言的是,他那次醒來之後,還是不肯喝,然後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讓他繼續睡。我邊打呵欠邊哄他時,內心真想哭:這小孩果真是snacker啊!
比起來,小J當年在夜裡睡得好多了,雖然他會吐奶,上半夜常因為有嗝而狂哭,可是狀況解除,他就會自己睡回去。一喝完夜奶,他也會自己睡回去。小J喝的Enfamil A.R.白天或許很難消化,可是晚上可能因此讓他睡得久。有時一件事真的有不同面向。母奶讓胃不好的寶寶消化快,可是他們也因此睡不久。最令我頭大的,莫過於小P至今沒發展出自己入睡的能力,非要依賴大人抱他、噓他或搖他才能入睡。我們之前試過幾次讓他哭到睡,因為實在沒別的辦法了。可是這是一個超級頑固的小孩,不就範就是不就範,最後的結果是他哭到吃進更多空氣,更無法入睡,前不久他還因此哭壞嗓子,我們為了避免讓他把喉嚨哭壞,之後只好繼續抱,進入更難解的惡性循環。
過累的我,因此從乳腺塞住,變成乳腺炎。痛苦難受之餘,我覺得自己真是何苦來哉?餵母奶不但沒讓他比較好,吃睡狀況都不好,還累死我和我媽,小P看來就要變成我最怕的那種母奶寶寶。要不是我媽在這三個月幫我料理三餐,其實我也不可能餵母奶餵這麼久。當年沒能讓小J喝全母奶雖然很遺憾,可是他睡得比較好,身體也沒比較差,一直到快兩歲左右才有感冒的紀錄。既然乳腺炎造成奶量減少,最近兩週我便開始訓練小P喝配方奶。可是中斷使用奶瓶的時間太長,他現在並不喜歡奶瓶,一碰到奶嘴就作嘔。所以,只有在他真的非常餓的時候,他才會碰奶瓶。
一般都說這種有胃食道逆流的寶寶喝奶要常拍嗝。可是一旦停一下來拍嗝,他感覺自己沒那麼餓了,就不太肯喝。我之前經驗不夠,選的evenflo奶瓶和Dr. Brown's奶嘴不好,老是讓他吃到奶嘴塌陷而中斷,直到昨天改用Avent奶嘴,他一口氣喝掉四盎司,我才覺得找到救星(之後要苦惱怎麼拍出嗝就是了)。Avent奶嘴是《Colic solved》的醫生作者推薦的,雖然跟我們現在用的Coddlelife玻璃奶瓶不是完全搭,可是勉強還能用。話說amazon上的使用者評鑑有時只能參考,因為我覺得不好用的Dr. Brown's奶嘴和普普的coddlelife奶瓶(有回我把這奶瓶放到洗碗機去洗,大概因為我加了Lemi shine,玻璃奶瓶上的刻度居然全部都沒了!)都得到四星半以上的評價。
我這幾個月問了某人好幾回:「每個小孩應該都有一點讓大人覺得輕鬆的地方。小P到底有哪一點讓我們輕鬆?」某人想了很久,跟我說:「有啦,這次沒煮奶瓶。」當年養小J時,我把餵母奶和配方奶的苦活都做了,每晚在小J睡著後,就是我忙碌的家務時間,包括洗奶瓶、擠奶器和消毒。我爸媽心疼女兒,便買了消毒鍋,拖公婆帶回來給我,用沒多久,我們就在小兒科醫生吩咐下,停用奶瓶了。所以這次我洗完奶瓶,才會輕鬆一點,不必在鍋裡燒水煮奶瓶。
眼看我媽回台日期逼近,接下來我要怎麼撐過小P的頭一年?想到我又頭大了。前幾天找針灸師幫我把塞住的乳腺用針挑破時,她跟我說,擠出來的奶都是黑的,問我著急什麼?我說我媽要回去了,我怕我一個人沒辦法帶小P。她說父母子女是緣分,這段時間只是過渡期,我一定可以熬過的,叫我不要擔心。或許我應該聽我媽的話,去信個基督教或什麼教,不只是有精神寄託,還可以得到很多教友的實際幫助。養育小孩,真的是需要同村協力啊。
過去幾個禮拜,我到處找嬰兒枕頭,或者可以把嬰兒頭部墊高的東西。因為小P不肯平躺。白天他要是在床上睡覺,頂多睡二、三十分鐘,但是他可以在搖椅上睡一兩小時(如果沒有嗝的話)。起初我以為跟他的頭形有很大的關係,或者還要加上一點胃不好的因素,因為他很難打嗝,如果他有嗝(他的嗝很難拍出來)又要他平躺,那他絕對會哭。
因為在我肚裡時胎位不正,小P的頭被我的肋骨擠壓到,所以頭頂顯得特別平,而後腦袋特別凸。這個後凸的頭要平躺,看來的確會讓他不舒服。既然搖椅那個小羊狀的枕頭讓他睡的很舒服,那我就找一個類似的放在床上好了。
這個搜尋花費我不少功夫。原因之一,是因為美國小兒科醫生主張嬰兒不需要用枕頭,兩歲以上的幼兒才需要枕頭。所以我找不到我媽或月嫂說的那種甜甜圈狀嬰兒枕頭,可能要回亞洲才有得買。我在amazon買到一個小羊枕頭(Cloud B Plush Aroma Pillow Sleep Aid),上面也提到是給兩歲以上的小孩用。小J一看到這個枕頭,就嚷著不要給弟弟,他想要。所以後來就給小J了,只是他不習慣,睡覺時就把這個枕頭丟到床尾去。
原因之二,是美國這種嬰兒睡覺輔助工具的名稱很多。我找到一個類似甜甜圈的枕頭,叫做Infant Head Bed。可是這產品的使用者評價不佳,有人說,等嬰兒會移動了,這head bed就沒用了。我想到小P一個月就會靠甩頭在床上移動,甚至轉個一百八十度,這個head bed大概沒什麼用。另外一個評價較好、類似甜甜圈枕頭的東西是Boppy Noggin Nest Head Support。我們家有一個,擺在bouncer上。產品上面提到,不是睡覺用的。可是有些人拿到嬰兒床去用。
基於安全理由,為了提防嬰兒猝死症,小兒科醫生主張嬰兒床上不要有額外的東西,包括枕頭、棉被等,醫生唯一建議的東西,是塞在床單下的crib wedge。以前我幫小J買了一個,至今還在用。既然是塞在床單下,床面還是平坦的,wedge中間的地方則有一道接合處,所以頭向後凸的小P睡了還是不舒服。而且這個wedge不高,無助於消化不好的寶寶。
有晚因為注意到小P躺下後,一直用他的頭試圖往旁邊摩蹭,於是買了頭部設計類似他白天睡覺的搖椅上頭部設計的Summer Infant Snuzzler Velboa for Head and Body Support。其實這東西應該是放在汽車座椅上的。不過我在這底下墊個小枕頭,小P似乎勉強可以接受,只是他睡覺移動時,還是會滑下來。而且這不是正當用法,等小P不用包巾或會翻身後,就不能用了。
我實在不想再跟小P一起睡了,非得讓他乖乖平躺,回到他的小床去才行。因為我很怕壓到他,跟他共享單人床的結果,就是我睡得很靠近床邊,而且睡眠品質很差。前幾天夜裡,我睡的正熟時,大概是翻身或移動,我整個人從床上摔下來。好在我家鋪地毯,不然我就摔成腦震盪了。
又找了一陣子,我找到Prince Lionheart Back to Sleep Positioner。這產品號稱可以撐高頭部和胸部,幫助舒緩胃食道逆流、腸絞痛、脹氣、耳朵發炎等問題。這時我發現小P跟他哥哥一樣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所以這個產品訴求很吸引我。只是,買回來之後,大失所望。這是一塊矽膠板,最上層的矽膠雖號稱「柔軟」,可是那是指大人可以用手壓下去,寶寶是不會覺得那種硬度叫做柔軟的。而且這塊板子有種難聞的氣味,我不喜歡聞著這種怪味入睡。最令人失望的,莫過於這產品能提高的角度其實很小,而且只能用到六個月大。
Bryan Vartabedian醫生在《Colic Solved》推薦的(唯一)睡眠產品是Tucker Sling。我第一次看到這網頁,就立刻把它關掉,因為這玩意好醜!寶寶睡在上面的樣子好怪(某人說,看起來好像爬山一樣)!價錢貴得可怕(USD$129)!不過,我後來想到,這東西看來似乎真的讓寶寶把上半身提高到40度以上,應該會讓寶寶舒服才是。只是,這麼大的角度,寶寶睡在上面會滑下來,所以上面有條帶子把寶寶綁住。有個家長提到,寶寶還是會動,他的小孩有回因此整個人往前,頭部下垂地睡,讓他看了大吃一驚。還有人說這墊子很硬,睡起來不舒服。另外,這墊子一樣有難聞的氣味,對嗅覺敏感的寶寶不利。如果想找便宜點的,有人說可以只買帶子,然後想辦法把床墊墊高;或者只買墊子,然後自製帶子,甚至有人說有的保險會補助。這三招都不適合我們家。另外一個類似的產品是RESQ wedge,價錢更嚇人,要價USD$199.95!
類似的產品還有AR pillow(USD$59.95~)和Nap Nanny(USD$129.99)。前者跟Tucker Sling很像,但是只把上半身墊高而已,Tucker Sling長度較長,到腿部。Nap Nanny前不久發佈產品召回消息,因為有個嬰兒在睡覺時跌落Nap Nanny旁邊,身上還綁著帶子,他的臉被夾在nap nanny和小床床圍間,於是窒息而死。所以nap nanny網站特別聲明不能把這產品放在小床裡,只能放在地板上。
我想要的東西,是能放在小床裡,讓寶寶提高上半身的,而且最好能用到一歲。目前看來AR pillow比較接近理想。可是有家長說這枕頭很窄,嬰兒動來動去後,頭部突然掉到這個很高的枕頭下,肚子仍綁著這枕頭的帶子,於是睡在上面的寶寶也出現讓家長害怕的驚險姿勢。看到這,我也不敢貿然嘗試,免得發生類似Nap Nanny悲劇的事。
我們上回試過把電話簿塞在床墊下。可是一本電話簿是不夠的,會讓床墊不穩,最好多塞幾本,製造落差。可是這樣一來,我們很怕放床墊的鐵絲網會垮下來,因為電話簿很重。我們找不到其他又大又厚又輕的書代替。最後只好放棄。
唉,怎麼辦,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轉眼小P在搖椅上又睡了一個月,我可不希望他就這樣要人抱、要人搖,一路睡到一歲啊!
昨天晚上,小J左眼眼角突然變得紅紅的,他一直眨眼。我以為是睫毛倒刺,看了半天沒看到東西。今天早上,他的眼睛依舊紅紅的。想到我們的小兒科很難預約,於是打電話請護士問黃醫生怎麼辦。
黃醫生開好藥之後,打電話通知我,順便問小J還吐奶嗎?因為我好幾個月沒跟他聯絡了。我跟他說,小J已經不吐奶了,可是他最近常在飯後乾嘔,只有一次真的把食物吐出來,其餘都只是做嘔,弄到眼睛和鼻子發紅,但是沒有吐出任何東西。黃醫生聽了便覺得不妙。
他認為小J極可能是連接胃和食道的賁門不夠緊,所以食物會逆流上來,長大一點應該會比較好,但是老了,這種毛病又會回來,就是GERD。他提醒,有這種問題的人要特別小心防範食道癌。
我跟他說,之前小J吃過Dr. See開的制酸劑,不但沒比較好,反而吐更多,而且更不想吃東西。黃醫生回答我,吃了制酸劑還是會吐奶,只是讓胃酸逆流而上時,對食道的傷害沒那麼大。
我回頭看小J一歲前吐奶的狀況,最後悔的三件事是:
一、讓他喝防溢配方奶Enfamil AR。根據《Colic solved》的說法,讓胃排空是這類人最重要的事。AR太稠了,反而難以消化。而且AR超級難泡,用溫水泡的話,一定會結塊。就連用冷水泡,都很難搖云。喝AR的那陣子,真是我們全家的痛苦期。
二、太早吃副食品了。如果重來,我大概會想辦法拖到七個月以後再讓他吃,畢竟胃食道逆流兒的胃比較晚熟,副食品刺激太早,反而不好,也容易過敏。
三、讓他吃制酸劑。不管什麼藥,畢竟都有副作用的。更何況,他吃了制酸劑不但沒好,反而更糟。
他最後跟我說,可以去買叫做Mylanta的胃乳給小J吃,一天吃兩次。我問有專門給幼兒吃的嗎?他說沒有,那是給成人吃的,所以一次吃1/3或1/4 茶匙就好。
之後我去藥局拿眼藥時,順便問藥劑師關於mylanta的事。藥劑師說,mylanta是給12歲以上吃的,如果小J是8、9歲以上的小孩,勉強可以吃。可是他這麼小,藥劑師說他不建議吃,因為藥效太強了。我問藥劑師,那他有其他的建議嗎?藥劑師說,他不建議吃任何藥。所以我就沒買了。
之後跟某人討論,我們都知道黃醫生很好心,但是他似乎常開錯藥,上回開了一種擦尿布疹的藥,讓另一個小兒科醫生說其中兩種主要成分相互抵觸,無法發揮作用。他大概年紀比較大了,對美國用藥的狀況有點脫節。
照《氣的樂章》的說法,小J或許是胃或其他相關部位的血液循環不好,所以有這些棘手的症狀。既然西醫沒辦法,等我們下週回台灣,再帶他去看中醫好了。希望小J早日終結胃食道逆流,所以這篇當作「後半場」報告。
相關:
不是厭奶,是胃食道逆流
一小時只看一個人的Dr. Eisenberg
「哪個醫生開這個藥的?」
身為胃食道逆流兒父母的困境
母乳是救贖之道?
「看」醫生如是說
惡夢般的副食品開端—rice cereal
每次開櫃子裡看到那罐唯一的Earth's Best地瓜泥,都會想起之前失敗的紀錄。這幾天再度(三度?)讓小J吃地瓜。
他之前每次都很捧場的吃完,但是之後都吐出來,前兩回試不到三天(過敏專科醫生說要連吃七天),我就打退堂鼓了。這次三度挑戰,我想應該會好一點吧。
一開始,的確是好一點。現在比較不像之前那樣常吐了。但是吃了之後,他不肯睡。我以為他現在寧可睡午覺,也不要睡午前覺,就讓他吃完中餐再睡。
這時的午覺,應該會較長。可是,他不但睡得短,還哭著醒來,而且聽起來是因為不舒服。某人以為他發脾氣,好說歹說都試過。然後我們決定照計畫出門。就在出門前,小J坐在電視前,突然頭一偏,往右手臂吐了一堆地瓜。唉,原來禍首又是地瓜。這食物為何總是讓他不舒服?我只能以產氣食物的方向想。
又得把最後一罐Beech Nut的地瓜泥罐頭收起來。過幾個月,再試吧。不過,那時可能不需要吃泥狀食物了?
最近一位朋友忙著幫女兒對抗異位性皮膚炎,她說中西藥有很多種,但要碰到一種有效的還真是很大的福報。我對此感同身受,因為我總算找到可以舒緩小J夜啼的東西了。
關於找到有效方法,多多少少還是跟這位朋友有關。幾個月前,我看到母乳協會有串討論是「中醫方法溫和有效治療腸絞痛-新生兒定時傍晚後大哭 或嚴重脹氣 及黃疸」, 點進去一看,看到有人說用吳茱萸調白醋,貼在寶寶腳底,可以治療腸絞痛。當時小J每天在晚間七點左右的大哭,已經告一個段落,我不免嘆息,覺得知道得太晚 了。但是後來公婆回台灣時,我還是請我爹去迪化街幫我買一瓶吳茱萸粉。似乎不是每間中藥行都賣這東西,因為我爹本來要去巷口對面那間中藥行買,但是買不 到,才千里迢迢跑到迪化街買。
我拿到之後,因為某人和婆婆反對,那瓶吳茱萸粉就只好放在櫃子裡。前陣子,我忘了看到什麼,擔心小J可能是「胃寒」,但是無法證實。我在網路上查來查去,想找胃寒的解決之道,又查到吳茱萸。
後來朋友跟她學中醫的先生說,小J起床時有手腳冰冷的症狀,她先生便問小J是不是會變成趴睡?我一想,的確如此。其實小J非常討厭趴睡,他兩個多月 時,被發現脖子不能轉到左邊時,婆婆一直想讓他趴睡(美國醫生、治療師等與小兒有關的專業人員,都反對趴睡,因為要防止嬰兒猝死症),有幾次抱著他入睡 後,讓他趴睡。小J醒來發現變成趴著,非常生氣。之後治療師要我讓他側睡,他也不肯,反正他只要平躺就是了,才不管把頭睡平什麼的。沒想到,他後來變成自 己趴睡。
小J從兩個月左右,有比較長的睡眠開始,總是會不時哭醒。在colic結束後,他依舊不時在夜晚哭醒多次,似有資料說這種是post colic。我們去看他時,有時他是半夢半醒,有時是還在睡夢中,也有一些時候,他似乎是全然清醒的。有次某人進去看他之後,跟我說,他把小J抱起來拍 背,拍了半天之後,他才發現自己拍的是小J的胸部,因為他先前沒注意小J變成趴睡了。不只那次,還有很多次,我也發現小J變成趴睡。沒想到,那正是我猜測 的胃寒的症狀。
小J當時狀況不好,吃得少,睡不好,長得慢,發展也比較慢。我心力交瘁,問了幾人,都問不到這裡有什麼可看的中醫,決定來試吳茱萸。
某人個性謹慎,對此疑問與擔憂很多,包括:吳茱萸的英文是什麼?(Medicinal Evodia Fruit)白醋是強酸,對baby會不會不好?(那是幫助吳茱萸粉末產生黏性)白醋會不會造成脫皮?(至今沒發生,頂多有點色素沈澱,但是洗澡時洗一洗 就沒了)要一直貼嗎?(我們只貼晚上)能不能貼一段時間就不貼?他說,這裡是美國,不能像在台灣那樣愛怎樣就怎樣,他擔心一出差錯,我們連監護權都沒了。 他這樣講,我不免也有些退縮,但是最後仍決定一試,因為已經那麼多人試過有效了,不妨用用看。
因為紙膠帶總是不牢,第二天清早去看小J時,吳茱萸跟紗布都掉落在睡袋裡,不過,它還是發揮作用了。吳茱萸的效果,好得出乎意料之外。小J夜裡的確 睡得安穩多了,除了極少次因為睡前吃錯東西(香蕉等產氣食物),幾乎沒哭過,如果哭,也是哭一下,自己就睡了,不像以前哭不停,我們去抱,有時還止不住。 他白天的小睡品質也改善了。第二天,他就睡了兩段一個半小時的小睡,這是打從他出生以來沒有的狀況。他以前的小睡都非常短,多半是四十分鐘的,如果一天之 中有一次一小時以上的小睡,就不會有第二次。那天我因此覺得太陽打從西邊出來了。
之後太陽又恢復從東邊出來,但是他的情況已經比之前好了,喝奶也喝得比較多,現在每頓差不多都能把四盎司喝完。或許很多同齡的寶寶都喝比他多,但是 他之前一頓可能只喝一盎司(30 C.C.)、兩盎司,不止餵奶餵得很費力,我每天還要倒掉好多配方奶。他的小兒科醫生說,到一歲時,每天都該喝二十到二十四盎司的配方奶,但是他根本喝不 到,有時一整天才喝十盎司左右。後來,我看到美國小兒科協會出版的書中提到,寶寶在八個月之後,胃口就比之前小很多,所以他能乖乖喝掉四盎司,我就偷笑 了。現在能偷笑的機率比之前高,完全是拜吳茱萸所賜。
經過多次觀察,我發現,若是吳茱萸貼得比較牢,到早晨還黏在腳底的話,白天的小睡可能睡到一小時以上。有人用襪子固定紗布,但是小J不喜歡穿襪子,所以我特地請我媽幫我再寄一瓶吳茱萸粉時,同時幫我寄繃帶紗布。我在美國找不到繃帶紗布,這東西比較能固定紗布和吳茱萸。
因為效果實在太顯著,我不免後悔,早知道早點用就好了,省得小J受那麼多苦,也錯過很多他發展和成長的時間。我同時想到某人前同事的例子。那個前同 事的小孩(比小J大三、四個月)有皮膚問題,我們看到她小孩時,已經治好。她說,西醫都沒用,中醫就治好了。而過去幾個月,我們帶著小J到處看醫生,花錢 花心力花時間,沒解決任何問題,最後居然是靠一瓶新台幣50元的中藥改善了。真是想不到啊。
除此之外,我最近看到一則舊聞,提到義大利的研究發現,益生菌(probiotic,那個研究用的是Lactobacillus reuteri )有助於改善嬰兒的colic症狀,因為這些寶寶的消化系統多半有點問題,而益生菌可以改善消化,讓這些寶寶比較舒服。益生菌同時也有助於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小J也有這問題)。所以我請我媽寄表飛鳴來,我媽說我 小時候吃很多,腸胃比我弟好(所以我現在胃不好,是我自己把它搞壞的)。前幾天剛收到,打開一看,表飛鳴居然是錠狀,要用之前,我得用鐵湯匙在白鐵碗中壓 成粉末,頗不便。聽說粉末狀的表飛鳴還沒進台灣,因此目前只有錠狀的可買。朋友說美國也有益生菌,而且要放冰箱的比較有效。看來我們得去這裡的維他命店找 了,不然,或許去此地的日本超市看看有沒有粉末狀的表飛鳴了。
總之,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讓人覺得鬆了一口氣,上天終於眷顧我們了。
相關資料:
Colic in Babies Improved by Probiotic Supplement
新手父母就像育兒區的菜鳥,總是有老鳥來教導你該這樣、那樣做。生小孩沒什麼門檻,經驗靠的是生育的次數和年份,新手父母面對老鳥時,因此理所當然 矮人一節。可是每個孩子仍不一樣。老鳥以為他們懂得一切,並且覺得他們的好意,你若不接受,就是不給面子,或者拒人於千里之外。這是華人社會的通情,搬到 國外,也是這樣。
如果他們的辦法有用就好了。我真心希望我聽到的方法對於小J有幫助。但每次實驗的結果,都不奏效,他就是自成一格。我總是得硬撐著疲累的身軀,上網 搜查各種資料,或者挑燈緩慢吃力地讀英文書,然後再從一日一日的經驗裡,摸索一點可能的方法。然而,這一切並不容易。至今還有許多狀況沒辦法解決,其一是 拍嗝。我們最先認識的拍嗝法,來自幫我做月子的四川籍月婆。她會讓小J靠在她身上或半坐在她的大腿上,然後左手拇指和時指夾住小J的臉頰下方,右手在背上 拍。我那時覺得她拍得挺大力的,她解釋說太輕拍不出來。小J的嗝的確很難拍,可是就算大力,也不見得拍出來。最糟的是,這種拍嗝法會讓胃食道逆流寶寶吐 奶,可是我們當時不知道。每次小J喝完奶,若是我拍嗝,總是拍好久,換手拍了,還是拍不出來,就只好交給月婆拍。她不一會就拍出來了。不見得是她比較會拍 嗝,而可能是本來就快出來了,只是我的手沒力了。
後來小J在兩個月時被發現脖子有問題(torticollis,斜頸症),只能右轉,幾乎不能左轉。公公便怪罪於月婆在小J未滿月時,為了拍嗝而大力地弄他的頭,導致他的脖子歪了。斜頸症的成因有很多,我看過資料,應該不是這個原因。
我們比較常用的方法,一是把他抱到靠著我們的肩頭拍,二是讓他坐在我們的大腿上,然後拍背。白天的時候,如果他的嗝拍不出來,我就不斷上樓、下樓,有時在上下震動間,他就打嗝了。
我看Tracy Hogg的書,發現小J的吐奶和不舒服,跟胃食道逆流有關之後,就幾乎不再拍他的背。Tracy Hogg建議,在寶寶背後的左側輕柔地以螺旋狀摩擦。幾分鐘之後,如果他沒打嗝,就不要再弄了。如果有空氣在他食道裡,他會開始不舒服,然後哭,這時把他 稍微舉起,讓他頭往前,然後空氣可能就會出來。
這套是我們從那時之後的拍嗝法。但是,依舊不是百分之百有效。Dr. Rubin說超過十分鐘,若他沒有打嗝,就表示沒有嗝,所以不用再拍。可是小J的嗝超級難拍出來,超過十分鐘,他如果沒打嗝,就會很難過,根本沒辦法睡。 所以他後來會自己睡之後,我沒有比較輕鬆,就在於總是要坐在床邊一直幫他拍嗝。有時拍很久,都拍不出來,只好把他放回床上。他一平躺就覺得不舒服,於是會 哭或叫,我只得再把他抱起繼續拍嗝。有時這樣要弄個好幾趟,花上超過一小時,才把嗝拍出來。對我們母子都是折騰。就算拍出來,他好不容易睡了,40分鐘 後,他會醒來,然後呼喊或哭叫,因為又有嗝了。所以他起床之後,我們往往得再幫他拍嗝。其他的寶寶,應該沒這麼麻煩。
我後來發現讓他趴著,然後摸他的背,嗝會比較容易出來。但這也不是每次奏效。有時讓他趴在床上摸不出嗝,我只能把他抱到樓下,讓他趴在遊戲毯上,隔一陣子,他才好不容易打嗝。
我查到有人在網路上提到「三分鐘速成拍嗝法」。對小J也沒有用。至於那些說喝母奶的,不用拍嗝,更不能相信。好幾次,我在夜裡餵完母奶,因為沒拍 嗝,才把他抱到床邊,他就「嘔」一聲,把奶都吐到床單上,讓我欲哭無淚。因為某人在另一個房間睡死了,我又不想開燈大張旗鼓地弄這弄那,以免小J完全清 醒,就很難入睡。另一方面,我得抱著小J,很難把床弄乾淨。最後的應變之道,是鋪上receiving blanket,暫時把濕掉的部分遮住,等早上再換床單。
差點忘了,美國有種不需要處方籤、號稱非常安全的嬰兒成藥叫gas relief(simethicone),宣稱可以幫助嬰兒排出空氣。最有名的是Mylicon,同時也最貴,有些藥店有自己的gas relief,比較便宜。我知道這種東西,是有次束手無策時,打電話跟醫生求助,然後護士叫我試Mylicon。這東西有時有效,那些小氣泡會變成一連串 的小屁排出,但不是每次都見效。Dr. See說這東西根本沒效,因為那些氣體跟小J的胃食道逆流有關,是體內構造問題。
我後來又因為痛苦與絕望,去一個英文論壇問有沒有人有好的拍嗝法。有人自稱是是按摩師,他的兒子在26個月早產,也有胃食道逆流的毛病(早產兒很容 易有這問題),經歷兩年,才擺脫胃食道逆流。他跟我提到他的按摩兼拍嗝法,是這樣的:讓他面對右方坐在左大腿,他的兩隻腿會在我們的腿中間,然後右手拇指 和食指打開呈C型夾住他的下巴,使他的頭部直立,同時讓他下巴稍微朝前,然後左手呈C狀(虎口打開),從腰部慢慢往上摩擦移動,嗝就會出來了。他還會輕輕 以順時鐘方向按摩寶寶的胃,他說可以幫助寶寶放鬆。
除了右手的部分,我們做得不同外,左手的方式幾乎一樣。只是,我們可能不知道確切的力道,所以沒像那個按摩師說得有效吧。
Dr. Rubin說,六個月以後就不必拍嗝。黃醫生則說,會坐之後(可能早於六個月大)就不必拍嗝,因為寶寶坐著就會自己打嗝。但是我們至今仍會幫小J拍嗝,他 的嗝不是坐著就會出來的。他有時坐了好一會,然後爬來爬去,經過好久,不打嗝就是不打嗝。有時喝水會幫助打嗝,同樣不是每次都見效。
另外有人跟我提到,吃了三小時還有嗝,那就不是吃進去的空氣,而是消化時產生的氣體了,所以要避免吃產氣食物,如果寶寶喝母奶的話,那媽媽要少吃產氣食物。這很有道理,可是我們還是沒法解決,因為太多食物對小J來說都是產氣食物。
這兩天下午,小J很累,卻不肯睡,站在小床叫很久。我試著拍嗝,一直拍不出來,上樓下樓數次,累煞我也。自從他會爬之後,然後在吃最後一頓的燕麥粥 時,他打兩個大嗝,立刻吐了帶有黏液的兩大口燕麥粥出來,之後說什麼都不肯吃了。原來,米飯對他也是產氣食物。這兩天中午我吃中餐時,他都搭著我的大腿站 在一旁,一臉期盼的樣子,我只好讓他吃了一些飯。沒想到,他還是吃了不舒服,跟幾個月前一樣。這兩個吃飯產生的嗝,距離他吃飯的時間,大約是五小時。好在 他不是更晚吃飯,否則他又會從睡夢中哭醒。唉,我真不知道該拿他這個對米飯適應不良的胃如何是好。
他之前吃配方奶加rice cereal或燕麥,會不舒服到大哭大鬧。現在他不會了。他之前吃稀飯會不舒服,現在吃米飯仍不舒服。看來他的腸胃真的很晚熟。
想到這,我總是感到後悔與遺憾。寶寶就算只有早產一週或幾天,身體的發展還是比別人慢許多。醫生說得樂觀,要是在媽媽體內來不及長,就生出來慢慢 長。37週是一般的嬰兒成熟週數,但不是所有的嬰兒都在37週發育成熟。所以,不能以距離37週的期間,來推測發展到一般寶寶正常狀況的時間。要是時光倒 轉,我會在懷孕時盡可能不做讓自己不舒服的事,就算是長輩以為好意要妳做這做那,也別做,因為身體是妳的,只有妳知道怎樣會不舒服,就像只有媽媽會知道寶 寶的習性一樣。如果因為別人而勉強自己,最後導致寶寶早產又不健康,最終受苦且難過的,是媽媽,不是別人。
小J在兩個多月時,他的配方奶從Good Start換成Enfamil AR。他經常喝一點就一副要嘔吐的表情,然後不太願意喝。我們當時很頭痛。我上網查中文資料,查到一個詞叫「厭奶」。我至今不太清楚要怎麼翻成英文,通常就說他拒喝奶。中文資料提到,厭奶通常在四到六個月時出現,當時我以為小J的症狀比多數人早出現。
他那種要嘔吐的表情,至今仍不時出現。從兩個多月至今,從沒消失過。如果有人要告訴我,他的症狀是厭奶的話,那未免太久了吧。後來,我因為查胃食道逆流和Gerber puff,找到這個英文的論壇,才算找到答案。
在這個胃食道逆流兒的家長的討論區中,很多人提到他們小孩吃奶或副食品時,會嘔吐。原來小J那個表情是來自生理不舒服。
每次看這些討論區,都讓我驚訝,美國有胃食道逆流的寶寶真多!奇怪的是,台灣這類的討論為何很少?照台灣現在的工作環境,應該有很多媽媽跟我一樣有胃食道逆流,再加上一些條件,就很容易生下有胃食道逆流的寶寶。
除此之外,最讓我意外的,莫過於看到有人提到「進食治療師(feeding therapist)」這個職業。美國真是大到什麼工作都有。同時也可見,孩子的飲食問題,是世界各國的父母都頭痛的問題。不過,我想這種專業工作者的收費恐怕挺可觀的,除非有醫生開處方籤指定。
這類 論壇好的地方,在於這裡的閱讀者是一群懂得妳的狀況的父母,因為他們也面對類似的狀況,或者已經度過那些難關了。每次聽到某人說他的同事覺得我反應過度,我都為之氣結。廢話,我當然知道嬰兒時期有許多問題的寶寶,長大以後就沒問題了。一般而言,有胃食道逆流的寶寶在12到18個月就因為長大而不再有胃食道逆流,對牛奶過敏的寶寶到四歲左右也不再對牛奶過敏。當你沒有穿跟別人一樣的鞋子時,說沒有人會因為穿那雙鞋而痛腳,是非常自大且沒有同理心的。尤其那些說風涼話、自以為雲淡風清的人,不必像我一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面對一個不健康的孩子,要怎麼面對且解決這些問題、度過這些日子,不是一句「妳太緊張」就可以打發的。
今天又是小J的看病日。自從Dr. See說要小J照胃鏡,然後小兒科醫生說Dr. See要每個人都照胃鏡之後,我們決定再看另一個小兒腸胃專科醫生,以確認小J的狀況。
最近兩週的餵食狀況非常差,小J一天喝的奶常不到15盎司,有時甚至不到10盎司,根本達不到小兒科醫生說的「至少20到24盎司」。至於副食品, 也是愛吃不吃的。我把他放在餐椅上,然後準備食物,一轉身,就看到他把圍兜拔下,放在餐盤上,一副不準備吃的樣子(黑線)。我當然不放棄,幫他再度戴好圍 兜,然後餵食。小J吃一吃,手就開始亂揮,總是把食物打翻,然後扯掉圍兜、擺一個臭臉給我看。我只好把餐具放到一旁,跟他說:「好吧,那就不吃囉!」,準 備要幫他擦臉,他又用手東擋西擋,不讓我擦手,也不讓我擦他的臉。這次看的醫生是小兒科和過敏醫生都提過的Dr. Larry Eisenberg。到了診間,我們才從醫生頭頂的小帽子得知他是猶太人。這是我在美國第一次碰到猶太人吧。在等候時,我們發現這裡有些米老鼠的東西。我 後來便跟某人說,米老鼠搞不好是猶太鼠。你看那些米老鼠的帽子跟猶太帽是不是很像?只是多了兩個大耳朵而已。但是後來一查,華德迪斯奈的母親雖有德國血 統,但他可能不是猶太人,因為他做了不少壞事,被懷疑是法西斯份子。
扯遠了。Dr. Eisenberg在診間看小J的時間頂多五分鐘。他用聽診器放在小J肚子上,用手指到處壓一壓,打開他的尿布看一看,再檢視一下他的耳朵和嘴巴。我們主 要待在他的辦公室,接受他的問診。Dr. Eisenberg很鉅細靡遺地問了許多問題,有時我們甚至不知怎麼回答,因為我忘了詳細的狀況。
Dr. Eisenberg再三提到他跟Dr. See總是意見不同。他說,他們看同一個片子,他說正常的,Dr. See則說發炎。所以Dr. Eisenberg說,如果小J要做胃鏡,一定要切片。Dr. See現在不切片了,因為她之前切片的片子,被其他病理師說正常,但她說發炎。聽起來,又多一個醫生說Dr. See的醫術有問題了。他大概以為我們還看Dr. See。回家的路上,某人叫我趕快取消跟Dr. See約的下次門診。因為Dr. Eisenberg比她詳細多了,不會一直說:「我要幫他照胃鏡。」
Dr. Eisenberg提到的幾個可能解決方案中,我們會同意的,應是小J的胃排空能力很差,所以早上食慾比下午好,他因此不想吃晚上睡前那一頓。但是促進胃 排空的胃,副作用比之前吃的制酸劑Axid、Prevacid還要強,所以醫生說他不建議嘗試。有種方法可以測試胃排空的狀況,但是要吃下一種有放射性的 東西,然後在接下來九十分鐘期間,不斷拍,看那個東西到哪裡了。我們既然不想讓他照X光,也不會想讓他吃有放射性的東西。
針對小J的飲食,Dr. Eisenberg建議我們放輕鬆,不需要讓他定時定量,他要我們讓他自己決定何時吃、吃多少。他說,寶寶在第一年的體重從6磅到24磅,第二年只從24 磅到28磅,所以長大之後吃比較少是正常的。而且,幼兒吃三口就跑去玩,玩一玩,再回來吃三口,是他們進食的方式。我說,我知道有些寶寶在這個年紀可以自 己喝奶,但我們用的是玻璃奶瓶,不是那麼容易。他便說給他4盎司的奶瓶,而不是8盎司的,最好還是用塑膠的,因為他們會亂扔。在這一個月讓他自己決定進食 期間,我們得去小兒科那定時幫他量體重,確定他的成長無誤。
看來,我又得買奶瓶、奶嘴了。我們家的奶瓶、奶嘴已經很多了,現在才要買新的,真是浪費錢啊。而且,要買哪一種,更令我頭痛。現在可能選Dr Brown's,因為它是PES材質的,我不想用PC材質的Avent。希望Dr Brown's最快流速的奶嘴比Evenflo要好且快,小J現在無法忍受流速太慢的奶嘴。至於他能不能接受矽膠奶嘴,也得等試了才知道。選好奶瓶,還得 訓練小J自己拿奶瓶喝奶。要做的事情永遠做不完。
Dr. Eisenberg一問診就是一小時。我們離開時,只看到另一名青少年候診。比起來,Dr. See的生意好多了,總是一堆人等著看,而她看診時間很短,頂多15分鐘。現在希望Dr. Eisenberg的方法管用外,我們接下來得等著看他的帳單,不知道會比Dr. See貴多少。
小J四個月前,總在我們晚餐時間大哭特哭,是典型的colic寶寶。有部泰國電影片名就叫colic,台灣片商翻譯成「卡到陰」。我無法言述我看到 那三個字有多麼反感,更別說瞭解那部電影的內容。雖然台灣的說法把colic當作腸絞痛,但在此地執業的黃醫生到醫院看剛出生的小J時解釋,凡是原因不明 的哭鬧,就是colic。嬰兒不會說話,他們的需要常以哭泣的方式來表現,但是變成哭鬧,就讓人頭痛了。
小J今晚讓我們再次回到之前的惡夢期。這些天要讓小J睡前喝完奶,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今晚尤其艱困。他白天時,除了第一頓,其餘都不肯用奶瓶喝奶,我只能用湯匙一點一點地餵,到睡前,他連水都不肯喝。試了很久,只好讓他就寢。
沒想到,他居然哭了半天。照往常,他就算哭,也不會哭太久。所以我從廚房跑到書房找某人去看小J,弄清楚他到底是有嗝還是餓了。然後小傢伙就被抱出來了。我們聯手試了半天,企圖用湯匙餵奶,他仍緊閉嘴巴。那只好再把他放回床上。
接下來,他就哭到驚天動地,讓我聽了頭皮發麻、胃痛,想起他更小的時候,也都是哭得這麼可怕。他哭到聲嘶力竭,甚至咳嗽,而且越哭越大聲。我在廚房 忍了十分鐘,最後受不了,跟某人說我要去抱他,他哭成這樣不可能睡著。某人說不要,他抱過,沒有用。我說,如果是因為跟我的分離焦慮呢?
於是,我到小J房間抱起站在小床邊狂哭的小東西。他在我懷裡慢慢止住哭泣,但是因為之前哭得太厲害,於是一時還停不了,抽泣半天。我安慰他之後,把 他放回床上離開。他又開始那種可怕的哭法。我不知所措,跟某人討論怎麼辦。某人說我一抱,他就前功盡棄,因為小J會認為有希望,他再哭我就會進去抱他。某 人決定採用《Healthy Sleep Habits,Happy Child》的方法,讓小J哭個一小時。他說小J個性很強,我完全沒辦法招架,所以他跟小J耗(就是阻止我進去看小J,然後他也不進去看小J)。
某人以為小J白天睡太多,我說,不是,他睡不多,但是五點多就打呵欠了,我那時沒讓他睡。我想了想,這是問題所在,他應該是過度疲勞。根據Marc Weissbluth醫生(前述書的作者)的說法,當寶寶太久沒睡,他們體內會分泌一種東西,阻止他們睡覺,所以過度疲勞對寶寶和家長非常不好。 這個時候,其實沒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寶寶,只能讓他哭到睡著。這個方式讓很多家長很討厭這本書,我本來也不希望用這個方法,可是也沒什麼其他方法了,而這本 書在幾個月前幫助我讓小J學會自己入睡,我們不需要抱著他入睡。
我們就在恐怖的哭聲中進食,我完全食不下嚥。在這種情形下吃飯,有礙消化。吃到一半,小J的哭聲變弱了。我們對看一眼,某人問我,他該不會被什麼被 子蒙住,然後他掀不開?我覺得不至於。再等一會,果然沒聲音了。這恐怖的哭聲,歷時40分鐘。而某人先前準備在小J哭到45分鐘時進去看他。
三個小時後,小J又哭了。某人進去看他,他又站在床邊哭。自從小J前幾天自己站起來後,他老是站在床邊叫喊或哭泣,很難像以前那樣,躺著哭一哭就睡著。而我至今沒在一本書上提到要怎麼處理這種情形。
希望今晚的惡夢不要再發生了。我以後得警覺一點,看到小傢伙打呵欠,就暫停餵食,讓他上床睡覺,即使他幾乎沒吃什麼。
在美國看醫生有個麻煩,在這個幅原廣大的國家,很難打聽不同醫生的綜合口碑。我在台灣養成的習慣是,對於重要的決定或事情,我想要多聽幾個人對同一個人事物的看法,在這裡很難做到(即便有網路)。
小J被小兒腸胃專科醫生說要照X光或胃鏡後,我只能跟某人說去看小兒腸胃專科醫生寫的《Colic Solved》,看看裡頭有沒有什麼我們該知道、可以提醒醫生,而醫生漏掉的。再要不然,就再去看另一個小兒腸胃專科醫生。不過,某人覺得不管看哪個都一 樣,也沒必要看書(後來還是被我逼著看了一些)。他這兩天早上都問我要不要讓小J去照X光,我都說再看看吧。
今天因為小J的尿布疹拖了一、兩個月不好,我們不想等到之前約好的下週小兒科門診再讓他看,於是利用週六的特別門診時間,趕緊掛號,讓他提早去看小兒科醫生。這次看的醫生是之前沒看過的Dr. Pachorek,我們只聽大黛比說過這個醫生很好,很難診斷出來的玫瑰疹,她一下就發現了。
週六都是有病的小朋友看診,我們等了好一陣子(我們之前是個急診病患),她才出現。接下來的診斷,讓我們覺得很有收穫。
小J在聖誕假期出現尿布疹,我們幫他擦了一陣子的氧化鋅(balmex),卻不見好轉。一月中,本想帶他去看黃醫生。但那天黃醫生沒進診所。護士幫 我們問了醫生,然後直接開藥到附近的藥局。我們之後幫小J擦那種藥膏,擦了將近一個月,不但沒好,反而更嚴重。小傢伙經常扯尿布,我們幫他換尿布、擦藥 時,他的小手總是抓來抓去,老是抓了一手的藥。
這次看診,我因此帶了那個藥膏的盒子去。醫生來之前,護士問了名稱,記在病歷上。但Dr. Pachorek來了之後,某人還是從我的包包把那紙盒掏出來給她看。這一看,不得了。
「哪個醫生開這個藥的?」她看起來有點憤怒。她跟我們解釋,那藥膏有兩種成分,第一種是防止霉菌,要每次換尿布時擦。第二種是類固醇,止癢,因為有 很多副作用,頂多一天一次。黃醫生指明一天用一次,所以這藥膏針對小傢伙的尿布疹,沒有用,而且對寶寶不好。我們一聽,十分心驚,類固醇?
之前跟朋友提及小J有尿布疹時,我曾想過要查那藥膏的名稱,弄清楚是什麼成分,但是想到要開燈去拿藥可能弄醒小J,就做罷。本來白天要記下來晚上查,但是一忙,就忘了。沒想到,那居然有類固醇?看來黃醫生不能看了,他怎麼開這種藥?
出門前,我要某人順便問醫生關於照X光和胃鏡的看法。他說不要問,醫生都會說根據資料,劑量很少,沒有臨床數據證明不安全什麼的。
但他聽了Dr. Pachorek如此直接,便問了我想問的事。她立刻問是哪個醫生要他照胃鏡、X光的。我們說是Dr. See。她又問,是誰介紹我們去看Dr. See?她們這個診所已經很久不介紹病人去看Dr. See了,因為Dr. See想要讓每個病人都照胃鏡。她看著我們震驚的表情,還舉了例子。她說,有一段時間,Dr. See寄了五個病人的片子回來,每張片子都有一個註記,說明是她見過最嚴重的潰瘍。Dr. Pachorek覺得奇怪,五個都是「最」嚴重?她問另一個腸胃專科醫生,沒說是誰照的片子。那專科醫生朋友跟她說,那不是潰瘍,是照胃鏡時做切片造成的 傷口。他仔細檢查整張片子,說一切都正常,只有那個傷口。
我們聽了覺得很恐怖,她怎麼不記得自己在哪裡做過切片?她的專業看來有問題。這下子,不但黃醫生不能看了,Dr. See也不能看了。我們信任的醫生瞬間少掉兩個。
Dr. Pachorek另外介紹兩個比較遠的專科醫生給我們。她說他們很少要病人照胃鏡,如果他們說要,那就是有必要。
然後,我們確認小J身上的奇怪乾燥處,是濕疹。之前我聽到幾個人跟我提到Eczema,但一直不知道怎麼拼,所以沒辦法查。我們請Dr. Pachorek拼這個字給我們,她說這字不好拼,然後寫了Ezema。我後來用Google查,唉,她的拼字能力的確不好,應該是Eczema啦。
這個診斷很重要。因為我查資料時發現,嬰兒濕疹可能是食物引起,尤其是牛奶的蛋白。而牛奶蛋白極可能是造成小J胃食道逆流的元兇。如果是這樣,小J 就不必照X光和胃鏡,他只要換奶就好了。所以,事不宜遲,週一要趕快約Dr. Gianos。趕快安排他做皮膚檢測,確定牛奶是不是過敏原。如果是的話,趕快幫他換奶,我的母奶也還沒完全退,或許也可以再撐一下。想到他最近可能因為 消化不好,再加上皮膚癢,睡眠品質差、食慾不振,讓我覺得心疼。
我仔細回想,我們剛開始發現他小腿有濕疹,大約就是他臉上出現紅疹時。後來紅疹消了,濕疹沒消失。Dr. Gianos曾提過,過敏反應(例如紅疹)可能很快消失,或者持續很久。小J可能就是因為過敏原持續進入體內,所以濕疹在不同部位陸續出現?
好吧,有了方向,接下來,希望會比較順利一點。今天的經驗,再次證明,在美國看醫生還是得自己做功課、有所準備,碰到重要決定時,至少多看一個醫生是很重要的。
今天又是見Dr. See的日子。出門前,我完全不知道這趟有什麼意義。這樣說,有點自暴自棄和沮喪。可是經歷之前那些,要我不沮喪,也很難。看完Dr. See後,我的心情又回到小J一個多月時,我剛發現他可能有胃食道逆流的灰暗心情。
大概是小J兩個月左右時,黃醫生在電話中跟我說,胃食道逆流一般到四個月,不然到六個月,就會比較好。
我苦撐、苦熬,每天數饅頭,度過那段最黑暗的日子。照Tracy Hogg的說法,最好在寶寶三個月前治好他的胃食道逆流。但是醫生不贊成用藥,所以除了靠時間,只有用wedge墊在床墊下,讓小J睡覺時頭部稍微提高, 然後少量多餐、餵完拍嗝、盡量讓他直立、避免讓他哭泣以外,沒什麼有效方法。每次帶小J去看醫生時,我總會燃起一線希望,以為會得到什麼幫助。但是每每落 得失望的結果。
過了四個月,吐奶雖然少一點,但小J的逆流似乎沒改善太多,尤其是吃副食品後。無計可施,便帶他去看小兒腸胃專科醫生Dr. See。當時我又燃起希望,以為事情會改善。沒想到,Dr. See的解決之道是要他是Prevacid和Axid。後者小J吃過幾天,讓他嚴重厭奶,然後吐更多。我很猶豫是否要照Dr. See的方法做。她說吃兩週後會見效。我們猶豫了半天,還是照辦,緊接著進入暗無天日的痛苦日子。
那陣子,小J的狀況跟他之前服用Axid一樣,食慾極差,吐奶非常多,甚至比他兩個月左右、還沒開始喝AR的時候多。每次餵奶,都至少要花上半小 時。他不喝,我便樓上樓下奔來奔去,換奶瓶、換奶、換奶嘴、換碗和湯匙、餵他止牙疼的teething tablet,好言相勸,扮黑臉威脅,所有我能使的招數都用盡,他仍不賞臉,我總落得帶著一堆道具和一身奶腥味(被吐了一身)離開的下 場。最讓我難過的,莫過於他開始抗拒母奶了。在吃藥前,他不喝配方奶,可是對母奶百分之百支持,不管給多少,他都會喝完,那是讓我拼了命、不管多累都要 pump的動力。沒想到,吃藥讓他也不喝母奶了,我難過到無以復加,這表示沒有一個東西讓他可以全然接受。每次我以為找到解決方法,事情會好轉,但他又讓 事情生變。我的日子就在這種走三步退兩步的無力狀態中度過。
如果藥沒用的話,那可能是小J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來自其他,例如過敏。於是,我們帶他去看過敏專科醫生,做了血液檢測,沒有一種東西測出過敏。醫生建議再做皮膚檢測,只要測牛奶就好。某人說那種檢測太殘忍,於是我們沒帶小J去做。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個月左右,我的痛苦指數爆破表,眼見他的情況不但沒改善,反而更糟,某人便以email跟Dr. See說,然後我們便停藥了。沒多久,他連第一頓母奶都不肯直接喝,我只好開始收山,逐步放棄母奶。
這陣子,他依舊難餵。每次餵奶,都要讓他抓個東西,玩具、奶瓶蓋、紙……,我唱歌給他聽,或者某人在他面前丟積木表演,經常要換新招,因為很快就失 效。我們如此賣力,他並不領情,喝一點就推開、扭來扭去,抓人、打人(威力驚人,我被弄得很痛!)、把奶瓶或碗推開或打翻。我一個人餵他時,抱不住他(他 有次扭到摔落地上),只好放到bouncer上,但他居然回把身體扭出去,都快摔下來了。有時突然吐道小瀑布,我不但要忙著餵他,還要忙著收拾、幫他換衣 服。這種日子讓我心力交瘁。
今天Dr. See要我們回頭餵Prevacid,六週後看看狀況如何。她聽了我們說之前吃藥更嚴重,於是想幫他照X光檢查。我很猶豫,某人則反對。她又說做胃鏡,某 人更反對,因為要打麻藥。某人前陣子剛好照過胃鏡,麻藥讓他不舒服一整天。根據資料,做胃鏡前四到六小時不能進食,之後有好幾小時也不能進食。這樣 baby受得了嗎?
治療或者不治療,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不希望小J再吃藥,更何況是X光、胃鏡,甚至手術?但是他的狀況會改善嗎?到何時會改善?我們一個決定,可能影響小J一輩子。我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在台灣,很多人是Tracy Hogg《超級嬰兒通》或林奐均《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的信徒,相信要為寶寶建立規律,重點工作是讓寶寶四小時吃一次,以及睡過夜。連母乳協會的網站 上,都有很多這兩本書的信徒。有些人甚至有點走火入魔,當寶寶還沒滿月,就急著想讓寶寶睡過夜,或者當寶寶才兩個月或更小,就想讓寶寶四小時吃一次。
不過,美國似乎很多人是另一派,相信要照寶寶的需求來餵養,尤其是餵母乳的媽媽。所以上amazon,可以看到Tracy Hogg被很多餵母奶的媽媽罵臭頭。她們說她對母乳的見解不正確,有人甚至說她很自私,她的方法是要給大人方便,而不是為寶寶著想。我至少看過兩個以上的小兒科醫生提到,寶寶自己會知道肚子餓了,何時想吃,所以不該定時餵,而是照需求餵。最近看到的一本,是小兒腸胃科醫生寫的《Colic Solved》。
我本來也是照Tracy Hogg,企圖幫小J拉長每餐間隔。但是目前仍是三小時餵一次。而照Tracy Hogg的說法,四個月以上,就該每四小時餵一次,否則會導致accidental parenting。
我之所以卡在三小時,是因為小J的胃不好,一次不能吃太多。小兒科醫生甚至說每小時餵都沒關係,只是這樣對我太累了。另一個原因,是小J白天的小睡 非常短。他從兩、三個月起,常常只睡40分鐘就醒來,現在有時甚至只睡半小時就醒來。少於半小時的睡眠,會變成「垃圾睡眠」,應該要避免,否則對寶寶的發 展不好,就跟垃圾食物一樣。這是小兒科醫生Marc Weissbluth在《Healthy Sleep Habits, Happy Child》說的。照這個醫生的說法,寶寶醒的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很難入睡,白天睡不好,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因此小J完全沒法變成每四小時吃一次, 否則他要吃很多,而且醒的時間會超過兩小時。
即使三小時餵一次,仍不順利。小J的食慾時好時壞,今天跟我扭打半小時,才喝一點點,累壞我也。讓我不免思考,是否應該照他的需求餵奶?但是這樣很難控制要給的量,畢竟我現在都用奶瓶餵母奶和配方奶。
S一直鼓勵我只餵母奶,不要餵配方奶。可惜小J現在不太讓我親餵,所以沒有辦法。弄得我一天24小時,似乎有大半的時間都在餵奶、餵食或準備他的食物(pump),睡眠時間很少,這幾個月來,快速老化。
S和今天碰到的R,都是全母奶媽媽。她們都說兩、三小時餵一次,照小孩的需求餵奶,而非定時餵奶。R的兒子到兩歲以後才吃母奶以外的食物,那時才開始睡過夜。而S的小孩,近一歲,似乎也還沒睡過夜。這麼一來,她們的睡眠時間也是片段的。
聽起來,都不是人過的生活。忘了哪裡看到的,有個媽媽說,小孩在一歲前,大都不好帶,必須靠母愛支撐。確實如此。我每天都在數饅頭,期待小J趕快長大、趕快戰勝他的胃食道逆流,讓我可以稍微睡久一點,擁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
我相信Tracy Hogg的方法並非全然自私。因為母親過累時,沒法給予孩子最好的照顧。但是,究竟是照需求,還是幫孩子建立規律,對母子雙方最好?這可能還是要看當事人狀況,不能一體通論。
當小J到了可以吃副食品時,醫生說,從rice cereal開始。某人問,Enfamil AR裡不就有rice cereal?醫生回答,那加的很少,並不夠。所以,當小J不肯喝奶時,我們無計可施,只好開始餵他rice cereal,儘管我看了很多次Tracy Hogg的恐嚇,說胃食道逆流的寶寶太早吃副食品,很容易便秘云云。
在小J開始吃rice cereal之前,我跟某人說,有的寶寶對rice cereal過敏。他以為那是洋寶寶。但那是一個同樣在美國的台灣媽媽提到的。我不知道她的寶寶是不是混血兒,至少有一半血統是亞洲人吧。我們以為那是特例,並不放在心上。
我們打從一開始,以為rice cereal以為是最安全的。畢竟,我們都是吃米長大的,而且AR裡頭加的也是米澱粉,小J已經喝好一陣子的AR了。如果不喝AR,小兒科醫生也會建議胃食道逆流的寶寶喝加rice cereal的奶。剛開始,我只給他三小匙的rice cereal,用水去調。消化狀況似乎還好,會吐,但看來還好。他有次吐比較大量,是治療師要他坐的時候。我想那姿勢壓迫到他的胃吧。
過了幾天,我改用配方奶去調,可怕的事情就發生了。小J在應該睡覺的時候,明明很累,已經在床上了,卻大哭,我把他抱起來拍嗝,一直拍,他一直打 嗝,但他並沒有比較舒服的跡象,仍哭個不停,而且整個人往後仰,我幾乎沒法抱住他,也很難拍嗝,他不舒服到邊哭邊抓,我的頭髮被他扯得很痛,偶爾被他指甲 抓到也很痛。而且連續一個多小時,拍嗝拍到手快斷掉,我最後招架不住,趕緊打電話叫某人趕快回家幫忙。
就這樣過了幾天,我發現這總是發生在吃完rice cereal近一小時到兩小時間發生的事。於是趕緊跟小兒科醫生Dr. Rubin說,問她怎麼辦。她覺得有嗝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覺得他哭是因為吃不夠。於是,我又實驗幾天,結果還是一樣。我相信自己的直覺比小兒科醫生正確, 於是停掉rice cereal,換成oatmeal。他還是如我預期,在吃完近一小時到兩小時中間痛苦地大哭大鬧,吐奶數次。
我覺得rice cereal和oatmeal真是怪物食品。而小兒科醫生在他兩個多月時,還說什麼奶都可以,八盎司加兩個tablespoon的cereal,可以減少他的吐奶。還好那時沒加,否則不是更慘?
於是,我在友人和親娘建議下,自製米湯。吃了米湯,小J沒有大哭大鬧,他後來喉嚨一直發出水聲,好似有酸水不斷冒出。這酸水甚至導致他喝了新的配方奶之後,再度像以前那樣噴射吐奶。 試了兩天,我覺得他可能對米類消化不良,於是停掉。然後改看黃醫生。
黃醫生說,那就讓他慢一點,別的寶寶四個月吃rice,讓他五個月再吃;別的寶寶五個月吃蔬菜、六個月吃水果、七個月吃雞肉,都讓他延後一個月。如果他對米類反應不佳,那就改吃蔬菜。
於是,繼續食物實驗。只是,至今通通不佳,吃低過敏性的胡蘿蔔吃到第七天時,他出現紅疹。不過他那時還吃oatmeal。後來我幫他停掉副食品,改餵Nutramigen,紅疹就消失了。
今天餵他吃西洋梨罐頭,想了想,加了一大匙的rice cereal,用水調。惡夢又重演。而且,這次不只一個多小時。他下午三點多吃完西洋梨泥和rice cereal,四點多喝完奶,想睡卻開始不舒服。我一直拍嗝,他偶爾打嗝,偶爾吐奶,然後在床上翻來覆去,從床頭翻到床中間,整個人轉了九十度。弄了一個 多小時後,最後我讓他去遊戲毯上趴著,他玩一玩,又吐了好幾次。
之後七點多喝最後一頓,喝一點又開始不喝。我和某人(一人喝奶,兩人伺候)只好在他停下來時幫他拍嗝,即便他只喝一盎司。拍一拍,他又吐了我和某人一身。喝了半天才喝完。睡了之後,三不五時哭,不停地哭醒。入睡後三小時還突然哭醒……
今晚不知道能不能睡。我趕緊先把剩下的Earth's Best Rice Cereal倒掉,這種怪物食物趕快消失在我們面前吧。你把我們整得好慘哪。
(唉,又得查過敏食物列表了。為什麼上次找到的過敏食物分類不見了?)
拖了這麼久,小J終於在黃醫生的介紹下,要去看小兒腸胃科專門醫生。之前兩個小兒科醫生都不覺得小J有什麼大問題,但以媽媽的直覺,我覺得小J需要更進一步的診斷。
這次要看的醫生姓「See」。我跟某人說,這姓很怪,不知道是哪國人。他說,See's Candies不就是姓See嗎?我說,喔,那是加拿大移民過來的。他說,那大概就是英語系國家的姓氏吧。所以我們猜,「看」醫生是個洋人。沒想到,我們到了她的診間一看,哇!好多中國畫啊。難不成是華人?某人之前從保險公司查到她是從菲律賓的大學畢業的,於是我們猜想她可能是華僑。
等了半小時,正忍不住過熱的暖氣時,她出現了。踩著Coach涼鞋的「看」醫生,感覺是個傻大姐。某人問她說中文嗎?她說不會,她說福建話。喔,那就算了。
她進來時,小J正在打飽嗝,她立刻說他有胃食道逆流,然後指著牆上的構造圖解說。她的英文有很重的(福建?)腔,再加上一堆醫學用詞,我不是很懂,總之,她一下就看出小J的問題,是個好的開始。然後,小J的咳嗽、弓背等,都被她一再確認。
所以看診完,某人說我們早該換小兒科醫生了,Dr. Antal和Dr. Rubin都沒說要讓小J看專科醫生。之前我就問過Rubin,為何小J常咳嗽,她一點都不以為意,或者覺得我大驚小怪,說baby很容易如此。 Antal更差勁,他說每個baby都有胃食道逆流,不給任何對策,讓我覺得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當我看到《Colic Solved》(這本書還不錯)的讀者評論,有人提到,醫生和其他人都不能理解身為胃食道逆流兒家長的辛酸時,我真是心有戚戚。
「看」醫生聽到小J之前過敏,最近吃很貴、很腥的Nutramigen低過敏配方奶就沒事時,很驚訝地笑著問:「他肯喝?」「是啊,他全喝了。」她 之後便說讓小J繼續喝Nutramigen,不要換回AR,過一陣子再說。如果我的母奶量足夠的話,我不準備讓他一直喝Nutramigen,那味道總讓 我想起小學時養過一天的金倉鼠飼料味。據說那種腥臭是牛奶蛋白被破壞後產生的氣味。這種臭配方奶特別貴,小小一罐就要25美金,是其他同牌配方奶的1.6 倍。胃食道逆流兒一般而言很挑食,比其他寶寶容易厭奶,小J厭奶很多次,這次這麼捧場,每次都喝光,所以即使這配方奶再貴、再臭,我們都得餵他。當初我會 知道這種配方奶可能有幫助,也是因為看了《Colic Solved》。當碰到的醫生都很混時,家長只好自立自強,努力充實相關知識了。
關於副食品,「看」醫生跟《Colic Solved》的說法相同,什麼都可以餵,反正新食物就連續給七天就對了。因為他的生理問題,所以大部分的食物都會被吐出來。她說,但是不表示他就不能吃 東西了,他還是要學習咀嚼,所以開了藥給他,晚上還是吃Axid,白天要吃一種藥丸。這藥丸得先融在針筒中,然後再一滴一滴地餵小J或加到奶中。
至於餵母奶會不會比較好?她說,那我就不能吃很多東西,主要是奶製品,包括熱狗、漢堡、披薩等。我問,那豆漿呢?她說豆類最好也不要吃,但是很難, 因為華人食物有醬油、豆腐等,都是豆類製品。她這麼一說,我才想到,醬油也是耶,我差點忘了醬油是來自黃豆。這麼一來,還真的很難。我只能盡力而為了。某 人說,自從有了小J之後,我就變了一個人,這個不吃,那個也不吃。唉,這非我所願啊。當一個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那麼痛苦時,如果犧牲一點會讓孩子好一點, 多數的母親都願意放棄眼前的享受吧。反正,再怎麼戒口,頂多一年吧。
好吧,希望兩個月後再去看Dr. See時,小J會健康一點。
今天碰到兒子十個月大的S,跟她討論有關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之前聽大黛比說,醫生要開baby zantac給S的兒子,但S拒絕。真怪,為何有些醫生很輕易地開這種藥給baby?我們問過三個醫生,都遭婉拒,都是叫我們少量多餐、不要過度餵食,頂 多叫我們改用Enfamil AR(一種難搞的低溢性配方奶)。我最後問出原因,baby zantac有很多副作用,例如心律不整等,所以能不吃,就不要吃。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我也只好放棄。
不過,最近Dr. Rubin開了Axid給小J。吃了兩天,小J厭奶更嚴重、整天昏昏欲睡,我們看了臨床實驗結果,發現當初只有兩歲到十八歲的小孩做臨床實驗,而且十二歲以下沒有顯著效果。嚇得我們立刻停用。回到S給我的建議。
她說她兒子之前也吐奶挺嚴重,那時是吃配方奶。她說Enfamil很難消化,所以兩個月後她改回餵母奶。剛開始她兒子還是吐,之後就好多了。
我們還討論到過敏,因為我不知道小J到底因為什麼而過敏,爺爺奶奶外婆都拼命出主意,說吃這個、不要吃那個,弄得我六神無主。醫生還提到灰塵也可能 是過敏原,那是另一個讓我頭痛的問題,該如何時常且徹底清潔長毛地毯?她看到小J耳朵旁過敏的紅疹,跟我說,他應該是對牛奶過敏,她的兒子之前也是那樣, 因此勸我多餵他母奶,或者換soy base的配方奶。
我跟她說母奶不夠。她說她也是後來才改回餵母奶的,我只要多pump幾次,晚上十二點到凌晨六點至少pump一次,連續一週,應該就有成效。
不過,要照常餵奶、帶小孩,然後還要花多餘的時間pump,實在不是容易的事。如果要在小孩睡覺時pump,那表示我根本沒太多休息的時間啊(泣)。
而照《Colic Solved》的說法,母奶消化快,對有胃食道逆流的寶寶來說,比配方奶好。為了改善他的胃食道逆流,是否應該拼一週看看?《超級嬰兒通:天才保母崔西的育兒秘訣》是許多人推薦的好書。這本翻譯書據說已經絕版,但是拜好友F的大力襄助,我得以讀到此書的中文版。我另外從 amazon買了此書的原版《Secrets of the baby whisperer》及其姊妹作《The baby whisperer aolves all your problems》。限於時間及能力,我當然先看中文版。
俗話說:「第一個小孩照書養」。像我這種有「好學生」習性的人,既然相信Tracy Hogg那套,一開始也想一板一眼地照她說的執行。於是,在小J還沒滿月時,我就用她那套睡眠訓練。雖然一再失敗,但是我相信那是因為他屬於Tracy Hogg分類中的敏感型寶寶(touchy baby),所以需要花多一點時間。然而,這一再的失敗十分慘烈。我娘說,我在嬰兒時期,是那種難帶的小孩。但是她知道小J的情形後,認為他比我有過之而無不及。兩邊的祖父母雖然都說 過,嬰兒哭哭沒關係,不需要一直抱。聽到他那種聲嘶力竭、超高分貝的哭聲,沒有家長會狠心把他丟在床上繼續哭,尤其對新手父母來說,那種哭法真讓人無以承 受。
可是,在可能的時候,我還是嘗試用Tracy那套pick up/put down,期望有一天小J能學會自己睡。既然Tracy提過有些baby要用上幾百次的pick up/put down才能入睡,那我也試試看。
這結果同樣慘烈。有一天,我花了一個半小時pick up/put down,但是做不到二十次。我十分疑惑,如果照她所說,每次抱五分鐘,那她的126次(《超級嬰兒通》p.271),花了多少時間?如果以一次五分鐘計算,那應該是10.5小時。可能嗎?
後來,我覺得小J應該有所謂的colic。《超級嬰兒通》翻譯為「腹絞痛」,有些稱做「腸絞痛」。在小J祖父母當新手爸媽的年代,這詞被譯做「三月痙攣」。因為這症狀大約在三、四個月的時候消失。
他的情形讓我十分痛苦,身陷從未歷經的人生黑暗期。我一再翻此書,一再以為自己做的不夠標準,於是失敗。直到有一天,我翻開《The baby whisperer aolves all your problems》,大概是查colic(p.114)吧,然後讀到關於reflux的片段(p.111~p.114),我才驚覺,小J有胃食道逆流 (reflux)!
根據Tracy Hogg的說法,符合下列條件的,就很有可能有reflux:
‧出生時,臍帶纏繞脖子。
‧早產
‧有新生兒黃疸
‧出生時體重偏輕
‧媽媽採剖腹產
‧家中有其他成員或小孩有胃食道逆流
他符合好幾個條件,而他吐奶頻繁、躺平就狂哭等症狀,也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徵。
緊接著,我又讀到215頁〈The vicious cycle of reflux〉,其中提到:"All the sleep techniques in the world aren't work if you have baby in pain.",以及第六章關於pick up/put down的部分。當我看到她提到,未滿三個月以前,不要用pick up/put down時,差點把書拿去瓦斯爐上燒掉。那時我不知道試著用這方法多久了,而我一再地失敗,讓我幾次差點崩潰。因為小J頻哭不睡,我也沒得休息。那真是難 以言喻的痛苦、無助、疲累與挫敗。
《The baby whisperer aolves all your problems》比《Secrets of the baby whisperer》詳盡許多,回答許多家長看了《Secrets of the baby whisperer》之後提出的問題。這讓我對《超級嬰兒通:天才保母崔西的育兒秘訣》不免有所不滿,此書不該把很多重要的事只說一半,讓許多人一知半 解,採取錯誤的方法。如果《The baby whisperer aolves all your problems》有中文版,就稍能彌補這個錯誤。
但《The baby whisperer aolves all your problems》仍有一些問題,就如同amazon一位讀者提到的,Tracy Hogg說過,當嬰兒哭泣時,用噓聲和拍拍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因為嬰兒無法同時專注於三件事。那位讀者質疑,她的女兒不是天才,但她每次都能注意這三件 事,意思就是說那招根本沒效。相同的狀況也發生在我身上。
Tracy Hogg還有個討人厭的地方,就是動不動就說,如果不照她說的做,就會導致accidental parenting,然後她花了不少篇幅解釋accidental parenting有多糟。這對我這種容易緊張兮兮的A型人來說,無疑是增加許多心理壓力。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我們需要方法,但是不需要過多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