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30, 2021

有聲書是家庭主婦的救星

夏天快結束的時候,以前的閱讀老師在電子郵件中問我是否看過《Hotel on the Corner of Bitter and Sweet (悲喜邊緣的旅館)》,我說還沒,我會把它排在《The testaments(證詞)》之後。今年到當時已經囫圇吞棗完《The Nightingale(夜鶯)》《Where the Crawdads Sing(沼澤女孩)》《Before We Were Yours(那時候,我們還不是孤兒)》《Pachinko(柏青哥)》和一本難看到我不想提的小說。此外,年初時,我還複習了一下《Educated》,即使去年已經花很多時間看,甚至把YouTube上能找到的作者演講影片全看了。

老師回信說她以前跟讀書會念完那些書,她們曾有過很精采的討論。她對於我那麼忙碌,卻能在短時間接觸那麼多書感到驚奇,因為她現在是真正退休了,但都不見得有時間讀完書架上堆積如山的書。

我跟她說,我主要是聽有聲書,因為開車的時間很多,真正坐下來看書的時間非常有限。我通常從紐約時報的年度選書找書看,然後從圖書館借有聲書CD和紙本書,因為有時CD會因為被其他人不當使用而磨損,以至於無法播放,錯過的部分我就會看書;有時我在車上聽得太入迷,想知道接下來的情節時,我也會回家之後找到那個片段先讀下去。有聲書真是我這種忙碌家庭主婦的救星,如果沒有有聲書,我很難在一年看完兩本書吧。

記得我二十幾歲的時候,看到三、四十歲以後人的閱讀量統計,不免感到詫異,似乎很多人在三十歲以後就幾乎不讀書了。生了小孩之後,我的確經歷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沒辦法看書,有時累到看幾行就開始打瞌睡,或者看半天都讀不進去,難免懷疑自己的腦子是不是壞掉了。

所幸這個時代的閱讀方式有很多,我本來就是喜歡聽東西的人,在車上聽書真是在自然不過的事了。記得2018年的暑假,我在車上和小孩聽完好幾本《Diary of a Wimpy Kid(葛瑞的囧日記)》,小孩每次都笑得東倒西歪,有時要提醒他們不要笑得太大聲,免得震破車頂,我沒法開車了。緊接著我們聽Roald Dahl的故事書,最令我們著迷的莫過於《Danny, the Champion of the World (世界冠軍丹尼)》,小P每次下車都要交代我:「媽媽你不可以再往下聽喔!」他有時甚至會比哥哥多在車上待個幾十秒,就為了多聽幾句。他跟我一樣,小時候都有用機器聽東西學習的經驗。後來他把那本書完整看個兩三遍,就為了回味其中的內容。

我曾讓他們做過線上的學習型態測驗,我也做了。結果顯示,我們都不是聽覺學習型,小J的聽覺學習分數比我和小P都低,難怪他從不會像弟弟那樣交代我不能再往下聽。照閱讀老師以前在大學教書的經驗,她遇過的兩個聽覺型學生,都是歪歪地坐,他們耳朵朝前,對著聲音來源,而不是臉盯著老師或黑板的,而且他們都有學樂器,學外語的速度也比一般人快。顯然我們不符合這個類型。不過,這不妨礙我們享受有聲書的世界。

去年疫情爆發,居家避疫到好幾個月都沒開車出門,大家都在家上學上班,我因此沒法聽書,悶了好一陣子。後來因為自己開車出門的時間很多,就不再跟小孩一起聽有聲書,我就可以聽我想聽的,而且加快進度。自己在車裡聽書的好處是,車子像是一個私人的空間,我可以在其中完全沉浸在書的世界,有時聽到流淚,也不怕被人看到。在車上聽書最危險的時刻,莫過於聽《Educated》聽到作者被大哥家暴時,那情節讓我不安到我很想放開方向盤從車窗跳車,我沒法聽那樣的內容。我在車上跟不同書的作者經歷了好多難以忍受的創傷時刻。

最難忘的是,當我在蜿蜒的南加州山路上開著時,聽到《沼澤女孩》裡的北卡沼澤描寫,感覺我的腦子被分成兩半。我的眼睛看到的是一個世界,但我耳朵裡聽到的卻是另一個。這是難以描述的奇異時刻。

同樣是小說的有聲書,每本書的安排差異很大。像《夜鶯》根本就像廣播劇了,裡面兩個小孩聲音都特別稚嫩到讓人感覺要融化了,但女主角的女兒到十幾歲時還是那種三五歲的聲音,就有點怪怪的。裏頭兩位霸居女主角家的納粹軍官,一好一壞,也都是同一個人的聲音,跟女主角有情愫的好軍官死了之後,壞軍官上場,但聲音一樣,經常讓我感覺混淆又出戲。

《證詞》也有點像廣播劇,而且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也有參與聲音演出。我喜歡她的聲音和分量安排,適如其分,不搶戲,同時又讓讀者能感到作者的參與。現在我聽到《Lord of the Flies(蒼蠅王)》則是作者威廉‧高汀自己來唸的,完全不假他人之手。然而,我覺得收音收得不夠好(受限於至少三十年前的技術),而且高汀的聲音有點平板(大概錄音時他已經很老),我聽久就覺得有點無聊,聽得有點痛苦,聽書聽那麼久以來,第一次懷疑我能否聽完這本有聲書。

我最不喜歡的有聲書播音員則是負責《The Honey Bus: A Memoir of Loss, Courage and a Girl Saved by Bees(被蜜蜂拯救的女孩:失落、勇氣,以及外公家的蜂蜜巴士)》的那位,她扮作者那個對小孩不耐煩的媽媽很合適,但她每次詮釋剛變成單親家庭的六歲小孩的聲音,我總有出戲的感覺,因為她詮釋到錯誤的方向,把一個可憐的小孩變成一個討人厭的小孩,那聲音實在太不討喜,讓人很想翻白眼走開。這本書明明很好看的,但是被一個錯誤的聲音詮釋,實在太令人難過了。我在Amazon上看到有人也受不了有聲書的聲音,因此給那本書一顆星,讓我覺得對那本書真是太冤了,星星是給書的內容才對。我在YouTube看過作者演講的片段,我覺得作者自己來唸那本書都比出版社選的人好,她的聲音沒有那種讓人不喜的特質。

說起來,有時聽有聲書會比看紙本書更主觀一點,畢竟聲音會增加文字的溫度和情節的厚度。如果聲音讓書的溫度下降,顯然就不是很好的選擇。另一方面,有聲書可以改變我們閱讀的器官,對眼睛不好,或者有閱讀障礙的人來說,如果有有聲書,那他們同樣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

我對於本地圖書館有豐富的有聲書館藏感到慶幸,因為現在我傾向借有紙本和有聲書的書籍。如果未來台灣的出版社也能跟進,增加一種語言的選擇,我想也能造福很多像我一樣沉迷在有聲書世界的讀者。

由 Debby 發表於 12:59 AM | 迴響 (0)

October 20, 2021

讓車庫門長命一點

某個週日下午買菜回來,關了車庫門之後,突然車庫發出一聲巨響,某人問我弄壞什麼呢?我說沒有啊。我以為我的後車箱沒關,被車庫門打到,但出去看過,後車箱好好的。後來他要帶小孩出門上網球課時,才發現車庫門打不開。小J按了開關一下,車庫門開了,某人的車退出去。這次車庫門關了之後,就再也打不開了,因為某個鍊條斷了。同樣的鍊條,我們五年前才花了不少錢換過,然後再往前幾年,也換過一次。別人家似乎都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家的車庫門未免太短命了吧?

某人帶小孩回來後,打電話給之前幫我們修車庫門的人,但是都找不到人,因為是週日,只能留言。我要某人看看有沒購買紀錄,然後查查一般的使用年限是多久。他查了說是十年以上。

第二天對方終於回電了,然後來幫我們修。某人花了比上次貴很多的錢後,跟我說那人說一般是六年到十年,我們因為開關車庫門太頻繁,所以就比較容易壞。聽起來就跟相機和手機之類的電池,如果只能充電一千次,一天充一次,可以用了兩年多。但如果一天充個三次,那電池就可能不到一年就壞了。

我後來出去看看,很多鄰居白天都把車停在車庫外,也有鄰居白天似乎都不關車庫門的。但是這一帶有老鼠和其他野生動物,不關車庫門可能會有動物跑進來,還是關起來比較安全。然後想想,我們家真的開關太多次了,尤其是他們要上鋼琴課的日子。早上某人帶小孩出門開關一次;我接小J時開關一次,回來時開關一次;我出去接小P開關一次,回家再開關一次;送小J上鋼琴課開關一次,回來接小P開關一次,送小J回家開關一次,送小P回家開關一次;某人回家開關一次,送小孩上網球課開關一次,某人回家開關一次,某人出去接小孩開關一次,某人帶小孩回家開關一次。這樣算下來,我們一天可以開關十四次以上,真的太多了!

從那天起,我們就跟很多鄰居一樣,白天就把車停在車庫外,免得頻繁開關車庫門。小孩免不了會叫,因為比較麻煩,多走幾步路,有時我要是接小J時順便買菜,還會要他幫忙我提大包小包進廚房。以前的壞習慣真是讓他們太懶了,都怪我們沒有早點研究車庫門的正確使用方法。

有晚要去拿外賣時,因為某人的車就在車庫外,所以他送我去,省得要開車庫門。我一上車,他就說我很久沒坐那個位置了,平時都是小J坐的。這倒沒錯,自從去年三月居家避疫以來,我坐他車的次數,只要一隻手就可以數出來:兩次投票、兩次打疫苗和一次拿外賣。我們家真是非常安分守己,沒有出門去玩,也沒上過餐館,這一年多來,全家都沒有在同一輛車裡待過。也因為各開各車,又沒像以前那樣寒暑假都出門玩幾天,車庫門的耗損特別大。偏偏現在物價上漲飛快,好像什麼東西都在海上的貨櫃裡上不了岸,修車修車庫門等都會看到驚人的帳單。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雖然學費繳得有點多,但現在開始好好注意,還不算遲。希望下次換出庫門的同個零件,會是十年以後的事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7:29 AM | 迴響 (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