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7, 2012

家庭主婦看《暮光之城》

最近幾年一直看到和聽到《暮光之城》,直到最近,偶然在附近的圖書館發現有中文版小說,才各花了兩天把《暮光之城》和《新月》看完。這部小說雖然披著奇幻外皮,骨子裡的確是言情小說。不過,我覺得《暮光之城》沒有網路上說得那麼不堪,有些評論其實讓我覺得很好笑。似乎痛恨這部電影的,男多於女,我完全可以理解,因為這本來就是從女生角度寫的言情小說啊。

在題材上,我認為作者Stephenie Meyer開創一個新的方向,她把校園青春小說結合吸血鬼的元素,而且把吸血鬼轉化到比較可親的一面,裡頭居然有一群吸血鬼是可以控制不吸人血的(台灣書商在網站上稱他們為「素食」吸血鬼。就書裡描述,他們會去吸動物的血,有時聞到人血也很難控制衝動,所以不算完全吃素)。

不過,這畢竟是本從美國本土生活出發的青春小說,裡面的生活(開車上下學、舞會、像大學一樣的選課上課方式等)讓台灣人覺得陌生遙遠,難怪台灣年輕人看了比較無感,反而痛恨起女主角貝拉在《新月》展現的花癡性格。《新月》消減《暮光之城》呈現的大量校園生活,主要著墨在她與狼人和吸血鬼的三角人怪戀。小說基調還是灰姑娘等待解救的故事,不管她做什麼魯莽的決定、惹了什麼麻煩或者多麼虛弱無法面對挑戰都無妨,反正都有兩個男人搶著救她、幫她收拾殘局,證明他們的愛情。

其實把那些女主角的喃喃自語跳過,不要太在意裡頭的不合理情節(連三千歲的老吸血鬼都被貝拉的特殊折服。這是說這三千年來的人類都很普通嗎?),我這個家庭主婦還是可以看得津津有味。以前我看這種小說一定會抱怨滿天。沒想到我人到中年,居然也能接受這種題材,只能說,家庭主婦的生活實在太陳悶乏味了。我之前還在網路上看完好幾部台灣年輕偶像演的連續劇,如今看這種美國青春小說,也不算什麼啦。不免要提到,數月前我在臉書上唯一玩的FarmVille背後的Zynga公司曾經統計,最主要的玩家就是美國的媽媽。雖然不到3%的玩家(顯然媽媽族佔不少)會花錢買遊戲點數,但是已經讓他們有龐大的利潤。比起喝酒、嗑藥和花錢血拼,看言情小說、連續劇和玩線上遊戲等,都算是相對便宜的抒壓管道吧!

話說Stephenie Meyer開始寫這部書時,就是進入三十歲階段、結婚九年的中年家庭主婦,而且有三個小孩。寫這種全世界都圍著女主角而旋轉的愛情小說,也是抒發她在生活模式已經固定的現實世界無法完成的幻想吧!跟男人喜歡看日本動作片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比較意外的是這兩本算是純愛小說(相比之下,很多市面上的羅曼史等同黃色小說),後來看作者資料,原來她是摩門教徒,難怪了。

另外,當我看到《新月》把場景搬到義大利去時,忍不住羨慕起這些美國暢銷作家。第一本書或任何一本書大賣,他們就可以去歐洲度長假,然後找靈感、找題材寫進下一本小說裡,真好!

在網路上看了相關圖片,才想起「暮光之城」電影這幾年是怎樣鋪天蓋地的席捲美國。連我這種只上超市、不上電影院的家庭主婦,都成天在超市看到Twilight的字眼,最近又有買東西就可以減價買Twilight DVD的廣告。結帳櫃臺旁陳列的八卦雜誌封面動輒提到男女主角假戲真作的情事。不過文字成真,總讓人覺得有落差。我實在不覺得演愛德華和雅各的演員長得帥。

最後我得坦承,看完《新月》,我也想把書往牆上一扔。因為作者安排一個求婚情節,然後就草草了結,擺明是下集待續,讓我非找下一本來讀不可!

由 Debby 發表於 12:24 AM | 迴響 (0)

February 22, 2012

從遊戲中學習

早上帶小J去活動中心附屬學校上學。進了教室後,我很意外地看到一桌的假人頭(就是美髮院用的那種),旁邊還有梳子、髮捲和髮夾等。較遠的另外一桌則出現大約六隻男人的黑皮鞋,旁邊有刷子(沒注意有沒有鞋油)等。

這不是我第一次發現這間教室的「教材」很特別了。我之前看過的景象包括:一堆小孩圍著一個長型木箱玩裡頭的米、秋天的時候,幾個小孩在教室的角落掃落葉、聖誕節前,有一桌滿了六個小型聖誕樹,旁邊是一堆聖誕樹的裝飾品……

不得不佩服那兩個老師,她們的教材很活,而且想法很大膽。我們這種膽小的父母都沒想到這些東西可以給小孩玩,原來日常生活有那麼多東西可以訓練小孩的手腦,的確像洪蘭說的:「孩子做得多,學得愈多」。

snowmen

我和小J都很喜歡這個學校。它不打什麼教法,但是老師教得東西很生活化,而且融入自然。因為就在公園裡,秋天的時候,老師教他們做松鼠飼料。飼料詳細的內容我不清楚,我猜就是燕麥等食物。老師給他們一個小拉鍊帶,然後告訴他們要幾匙的這個、幾匙的那個,小孩就邊數邊倒那些配方。下課之後,一群孩子就在公園裡找松鼠餵。(不過婆婆和某人聽了都有點擔心小孩被咬,而且美國松鼠可能帶有狂犬病病毒)。聖誕節前,老師則教他們做糜鹿飼料,告訴他們可以倒在窗邊或家旁邊的樹上,因為飼料裡有亮片,會吸引糜鹿載聖誕老公公過來……當然,他們也有拼圖、積木、黏土等比較通俗的教材。這些活動都是讓他們練習用手、鍛鍊肌肉。

gingerbread kids

紙盤做的聖誕節吊飾

紙盤做的聖誕節吊飾

Christmas stockings

他們的教室裡有五張長桌,所以可以同時進行五組不同的活動,基本上都是邊玩邊學習,他們在沒有感受壓力中學東西。有些活動特別熱門,晚去了,就可能因為沒位子而玩不到。所以小J都很期待早點去。因為有時可能會玩得很過頭,老師在開學前先跟家長說,讓小孩穿不怕弄髒、準備淘汰的衣服上學,否則衣服毀了,她們不負責。其實我還是看到一些小女生穿得很漂亮上學。

free play

story time

下午我問小J,他去玩那個梳頭髮的嗎?他說是。平常他們很愛看我梳頭髮,尤其是小P,一看到我梳頭,他也湊過來梳頭,小J一聽,同樣吵著要梳頭。我幫他們用扁平的梳子梳頭,小J比較好打發,小P就不肯了,他一定要用跟我一樣的梳子梳頭,即使他沒有長髮。

我猜小J只是幫假人頭梳頭髮而已,因為他沒看過我用髮夾和髮捲,不知道怎麼用那些東西。另外一起玩的同學是女生,應該就比較懂了。至於皮鞋,他說他沒玩。不過他很興奮地說,老師問他要不要玩肥皂水,然後他就脫鞋脫襪把腳踩進水桶裡。雖然今天的溫度是這陣子最高的,可是一早的水溫還是滿冷的。

這年紀的小孩常說不清楚在學校做的事。老師通常不會交代他們在學校從事的活動,今天比較特別,老師在門上貼了一張說明,提到他們今天曾出校外走走(他們只有一間教室,上課之餘,就是去公園吃點心、玩一玩),然後喝果汁、吃爆米花和看電視。最後面是我比較納悶的,好像不少美國的preschool有這種看電視、吃爆米花的活動,之前小J讀的基督教preschool也有一天是看電視、吃爆米花,那天還是他們的睡衣日,所以師生都穿睡衣到校。

若要說這種教法有什麼問題,那大概是讓小J知道學校有多好玩,如果能一週上五天,甚至七天的話,我想小J不會拒絕。去年九月開始,他原本上的基督教學校來了一個新老師,那個老師也應用很多自然元素在勞作中,會讓他們出去撿樹枝、樹葉和松果等,然後貼在勞作上。不過今年一月換了一個老師,完全不做這種事,做的勞作很普通,此外就是練習寫字而已。這讓小J覺得很沈悶,他因此回家跟我說新老師對小孩很不好。事後我去學校跟老師談了一下,的確感覺新老師差強人意,所以決定讓他上到一月底就不再去基督教學校了。

valentine kids stickers

去年八月底,我告知基督教學校的校長,小J將從上五天改成上兩天。那校長為了挽救生意,講了一些攻擊活動中心附屬學校的話,包括老師學歷較差、學生太多,小J會不適應。如今看來,這些都是無稽之談。老師學歷好不好其實無所謂,只要她們有愛心、對孩子有一套、有經驗,而且穩定,那就好了。基督教學校的老師雖然學歷高一點,可是一下就走人了,而且讓小孩有很大的壓力,好像寫字寫不好,之後上幼稚園就會很慘。相比之下,活動中心附屬學校就給學生和家長很多信心,她們讓小孩做一本ABC書,封面是他們九月畫的自畫像(小J是當時唯一畫不出人形的),裡頭是他們練習字母的作業,只在學校做,不帶回家。老師說,短期看不出小孩的成長,但是透過這本從去年九月到今年六月才完成的ABC書,家長將會知道小孩成長多少。從各種活動,小孩會擴展他們的視野和經驗,我們無須著急。

回頭想想,比起小J,我小時候成長的環境顯得非常純樸。因為爺爺種田、奶奶種菜,我從小就在田野間無所事事,抓昆蟲、玩各種植物、去河裡撈蜆仔等,再加上是九月出生,比同年的人晚一年才在台北上小學,不過我沒什麼太大的學習問題。既然男生早年成長的速度比同齡的女生慢,我想不用急著讓小J在這一年學會所有字母什麼的,反而要讓他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那才是最重要的。

由 Debby 發表於 10:34 PM | 迴響 (0)

February 08, 2012

不吃美國牛肉之外

昨天大約有近十個朋友在臉書上分享一篇一位台灣媽媽抨擊美國牛肉的文章。由於那位作者的論述風格很像地下電台主持人(借用一位回應者的有趣評論),明明要打美國牛,卻一下扯到美國政府的可怕(文中提到的謠言包括美國政府暗殺了小甘乃迪、製造911)、一下扯到FOX新聞台說地球暖化不存在等,讓我覺得其實她的論述方式很像她批評的右派FOX新聞台,只提供片段訊息,然後加上一堆謠言以訛傳訛,所以在此不貼該文連結。

這讓我有個很深的感觸,就是在這個資訊爆發的時代,要怎麼篩選資訊內容、查證各種管道得來的訊息,其實是很困難的。尤其在這個食物變得越來越不安全的時代,人們越關心自己的健康,卻得不到確實的資訊,有時真的會令人惶恐。

生活在這個「自大的美國」的我,除了看過該文提過的一些關於美國牛肉的內容,也看過《Fast Food Nation》、《Food, Inc.》(這兩部片子在Youtube都可以找到)、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台灣中譯版: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和《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台灣中譯版:食物無罪)》等。基本上,我們家近幾年很少吃牛肉,頂多一年吃個三、四次吧!如果吃,買的是Whole Foods或加州一個不買外來牛隻的有機農場的吃草有機牛肉。我們家也不喝牛奶,如果因為要做麵點而買牛奶,我一定買全脂牛奶,因為減脂和低脂牛奶為了維持和全脂牛奶一樣的口感,含有許多添加物。Jamie Oliver更指出,美國的牛奶是加了很多白糖的,所以讓孩子光喝牛奶,遲早會養出一個胖子。

飲食充滿抉擇,一連串的抉擇關乎我們的健康。在知道這麼多關於美國牛肉的可怕真相之後,我覺得Michael Pollan的《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寫中一些東西。既然人類是雜食的動物,每天需要吃這麼多東西,在知道這個可怕、那個恐怖之餘,究竟該怎麼抉擇?Michael Pollan在書裡為大家解答,在此不多寫。

不過,不吃美國牛肉不代表我們就不會生病了。吃出病的因素很多,食物本身不好、保存方式出問題、烹飪方式不對、食物的溫度、吃東西的時間不對、吃過多或過少、食物種類不足等。當代美國人最有問題的飲食習慣,就是蔬果吃太少,這導致他們罹患大腸癌的人很多。每回看到美國親職雜誌提到讓小孩多吃點蔬果的方法,就是把蔬果放到點心裡。我看了都要嘆氣,因為很多蔬果一經加熱,維他命C都沒了;這種方式讓小孩習慣吃進更多的熱量和糖份,而不是蔬果。我覺得那種把水果乾當水果吃的方式更是浪費錢,因為水果乾只剩一點點纖維,而水果乾的價錢比新鮮水果貴多了。至於那些號稱加入蔬果的零食更是笑話。

其實最重要的蔬菜是綠葉蔬菜。T. Colin Campbell 在《China Study(台灣中譯版:救命飲食)》裡論述為何台海兩岸的中國人活得比美國人健康,又比較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吃很多綠葉蔬菜,又不喝牛奶。過去熱愛甜食,以致於過胖的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前年接受《China Study》作者的指導,改變飲食方式,於是減了24磅,瘦回到高中時的體重。

美國人不太懂得吃青菜,生菜的種類說多不多,畢竟能生食入口的葉菜類有限。我去Whole Foods買菜時,時常會看到那些打扮很雅痞的人坐在座位區吃生菜,這些人應該是美國人裡比較健康的吧?不過我覺得他們吃的菜並不多。把那些生菜拿去煮熟就知道了。一大碗的生菜煮熟之後,量少的可憐。費力嚼半天,才吃進那麼一點點菜,難怪美國小孩不愛吃青菜。相比之下,還是中國人把青菜煮熟的方式比較容易入口。如果Ann Cooper還是哪個美國大廚能在美國的學校推行現煮青菜,我會覺得那是真正了不起的午餐革命。

不過,飲食方式很有問題的美國人,至少在一個方面勝過中國人:他們很少得胃癌。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吃會冒煙的熱食:他們吃生菜、牛肉總吃半生不熟的(所以會吃進牛肉上的細菌和病毒)。這不代表我們跟著吃生菜就很好。

幾年前,有回我為前東家做一個關於有機飲食的專題報導。我採訪一間有機商店的老闆時,他告訴我,另一間有機連鎖店的老闆前不久才因為癌症過世,他希望我能去問問怎麼一回事,因為台灣有機業界都很好奇。我聽了非常驚訝,因為他說的那間有機店老闆娘,多年前得了癌症,就是靠生機飲食搶回一條命的,那間店因此有很多罹癌的顧客和會員。不過我考慮一番,並沒有去探詢此事真假。一方面我覺得這很不禮貌,如果人家家裡真的有喪事;另一方面,商場上真真假假,也許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消息,可是我不想被當作打手。這件事多年來一直放在我的心裡,並沒有答案。

一直到最近,無意間讀到中醫樓中亮《算病》一書,我又想起這件往事。因為他說有些人吃了生機飲食,卻得了癌症,原因就在於吃錯食物,那些虛韓體質的人不該吃生機飲食,尤其不該在一大早喝進冷冷的精力湯。樓中亮在書中解析不同體質的人該吃的食物。照他的方式算完之後,我才略懂自己該吃哪些食物,牛肉就在他說我不該碰的食物之列。

不過,樓中亮至少有一、兩個觀點跟T. Colin Campbell相左。後者主張吃豆類、吃素。但次樓中亮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豆漿的,他也反對吃素,因為吃素者的蛋白質來源不足。樓中亮在〈失落的蛋白質〉裡提到:「根據我這二十多年的臨床觀察,不吃肉並不會比較健康,反而會導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亂。……其實造成疾病的原因,並不是『肉』本身,而是人們的烹調方式。」

不管我們相信什麼、吃什麼,購買就是一種選擇。在這個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什麼都有,我們能為那些相對健康的食物做的最好、最有力支持,就是購買。當銷售數字說話,哪些食物該消失,哪些食物該留存,希望你我的健康食物,是留在市場上的。


PS.在美國的朋友若想買書,可考慮上PCHome全球購物,現在有運費優惠,五公斤以下,只要10美元(其他國外地區也有優惠,請自行上去看)。我前不久訂六本書(七本以上就超過五公斤了),六天就到了。採PayPal付費,刷美國信用卡即可。

由 Debby 發表於 11:01 PM | 迴響 (0)

February 02, 2012

爸爸不在家時

有小孩之後,當媽的最怕的事之一,就是當爹的出遠門。

記得小J一歲多,某人出差三天時,我每天戰戰兢兢的,深怕出什麼差錯。因為沒有人可以幫忙收拾,然後我還要一個人負起全部的活。那時最頭大的事就是幫小J洗澡,我覺得手沒力,沒法照某人的程序。好在我想出辦法,順利過關。

最害怕的那次是小J剛滿三歲時,某人又出差了。因為那時我已經懷孕三十八週,隨時都可能生,可是那個心腸差的婦產科醫生照了很多次超音波之後,才在那時告訴我胎位不正。不過那時公婆已經搬到附近,要是我去生產,還有人可以幫忙看小J。

最棘手的當然就是這次。公婆都回台灣去了,某人離家五天,我一個人帶兩個小孩,沒人幫忙。慘的是,我生病了,還弄到連聲音都沒了,如果要打電話找人幫忙,連正常聲音都發不出來。

平時常覺得某人上班一條龍,回家一條蟲,回家之後,沒事就在電腦前工作或玩接龍、看網路新聞,很少管小孩的事。可是多一雙手總是好的。我煮飯煮到一半,小J大喊弟弟便便了,起碼有個人可以幫小孩換尿布(雖然某人有時很晚回來,小P得等很久)。小孩起紛爭,小P放聲大哭,有人就算心不甘情不願,還是會離開電腦去幫忙抱一下小孩。

記得幾年前在Parenting或Parents雜誌看過一個單親媽媽寫的一篇文章,她說她的朋友總跟她抱怨丈夫有多不好、多不幫忙,但是她們並不知道,要一個人面對所有事情,沒有人可以幫忙,沒有人可以接手,不得喘息的生活有多辛苦。我現在真的深刻體驗那種單親心聲。

我本來跟某人說,他不在家的時候,我們都出去吃好了。可是後來想到要在外頭顧兩個小孩吃飯,有一個喜歡用手亂抓,不然就把食物抹得到處是,另一個也隨時對食物有意見,得立刻處理,我大概沒有時間吃我的,於是決定都在家裡自己煮。另一個原因是,最近看多了可怕的美國食品業影片,不知道能在外頭吃什麼。

如此一來,這幾天的單親生活,讓我忙碌到總是很晚才吃完晚餐。從下午四點多,兩個小孩起床後,我把該烘的衣服放到烘衣機,該洗的衣服丟到洗衣機(兩個小孩偶爾會幫忙丟幾件),然後開始打果汁、準備晚餐、伺候兩位少爺吃飯、服侍兩位少爺如廁和洗澡(中間再去處理一下洗衣機或烘衣機)。全部弄完之後,已經九點多了。真累。雖然晚餐沒吃完,已經沒胃口,也沒力氣吃了。

以往兩位少爺都是當爹的帶去洗澡,我可以趁機多吃幾口飯,然後準備小P的睡前奶、要換的衣服、把烘好的衣服從烘衣機拿出來、順手折幾件衣服,現在變成我一個人的工作時,只好簡化和調整順序,現在一堆該折的衣服都得先扔著。

小P洗澡前後的狀況特別多,他這幾個月來,發生過數次在浴缸便便的狀況,即使他洗澡前,都會在小馬桶上坐一坐。據某人說,小P幾乎每天都會尿在馬桶裡,但是便便只有一次(那次某人大呼:「你好棒!」讓我衝過去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前不久,他有天沒在洗澡前尿尿,居然就在洗澡後,某人把他抱回房間的大床上時,在床上灑了一泡,讓我們連忙清掉床上的東西換床單。因為有兩個大人分工,所以危機處理還算快。

沒想到,我的單親生活第一天,也發生小P洗澡後尿在大床上的狀況。我只能慶幸不是他的床,否則我還得換床罩、床單什麼的。我先把床單拉起來,等第二天再說,我那時沒力氣一個人弄那個超級工程。

我沒想到的是,四歲多的小J幫了很多忙。平時要他收玩具,他都拖拖拉拉、推三阻四的。不過這幾天,他都很乖地在我幫小P洗澡時一個人收玩具。等到我拿小P的奶瓶下樓,看到的是已經整理過的客廳,我感動到給他一個大擁抱,跟他說:「沒有你幫忙,媽媽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他很認真的記著,第二天跟我說:「如果爸爸不在,我不在,媽媽是不是不知道怎麼辦?」

第二天,我幫小P換尿濕的床單時,小J把弟弟帶到他房間去,然後關上門,免得弟弟搗蛋。小P開不了門,很生氣地大哭。哭了一陣子之後,我聽到他居然發出笑聲。等我說換好了,可以出來了,兩個男生出來,小J跟我說,他不喜歡聽弟弟哭,所以做怪臉,弟弟就笑了。我一聽,又覺得很感動,這小子開始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耶!

第三天,小P感冒變嚴重,鼻涕塞住他的鼻孔讓他睡不好,午睡很短。我幫小P用吸鼻涕機吸鼻涕時,小J就衝過來幫忙壓住弟弟的手。事後還跟我說:「弟弟為什麼不喜歡?之前你幫我吸,我覺得很舒服呀!」

這幾天比較好的進展,大概是讓小J沒便秘。第一個晚上,因為他便秘,所以我們在浴室枯等了很久。我本來要他放棄,可是他說他大不出來,晚上肚子會痛到沒辦法睡,那就只好等了,最後好不容易如意了,可是弄到超過九點才睡。所以後來幾天,他中午放學回來之後,我就要他陸續喝水、喝湯、喝我打的黃豆漿或黑豆漿和果汁,終於讓他跟便秘暫時說掰掰。之前某人還讓小J養成一個習慣,就是他如廁時,爸爸要握住他的手,用力壓他的大腿。我憋氣蹲在小J前面試過一次,我很難過,結果還被小J嫌我的手小,他沒感覺。後來我就說我不握他的手,他自己用力就好。他這幾天就用左右手往左右側用力推牆壁和櫃子,因為喝進很多纖維,幫助腸胃蠕動,他不需要像以往那樣費勁,就很快宣告大事完成。

爸爸不在家,小孩也會不習慣。小J每天都問我好幾次:「爸爸什麼時候回來?是不是明天的明天的明天?」第一個晚上,我煮義大利肉醬麵,我添了三碗。他跟我說:「妳也要幫爸爸添一碗!」我們從沒跟他說過華人在過年期間為不在家的家人準備一副碗筷的事,不過他自己就想到了。當爹的知道之後,有沒有很感動?

小P現在只會發出單字和單詞,他也會坐在沙發上時,突然喃喃自語:「爹地!爹地!爸爸!」

現在還在外地的爸爸,是不是像我們一樣不習慣?

由 Debby 發表於 10:57 PM | 迴響 (4)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