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9, 2008

魚兒游到餐盤裡

Sole.JPG
小J最近聽的中文兒歌,有兩首跟魚有關的。一首是「魚兒魚兒水中游」,另一首是「白浪滔滔我不怕」。某人說,這種安排真奇怪,小孩難道不會問,魚一下自由地在水中游,一下又被人大呼「補條大魚笑哈哈」,前後矛盾。我回答,等小J會問這問題時,他已經很大了。到時再傷腦筋看要怎麼跟他解釋吧。


最近魚兒游到小J的餐盤裡,因為我們決定只讓他吃雞肉和魚肉,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媽寄來新聞說要多吃魚才會聰明。


第一個跳到餐盤中的,是鱈魚。

 清蒸鱈魚很適合幼兒吃。鱈魚肉質細嫩,用電鍋蒸魚也不費事。我以前看到Albertsons列出一磅6.99的價錢,總以為很貴。為了小J,我第一次在美國買鱈魚,才發現其實不比鮭魚貴,甚至便宜一點。不過,那天的價錢是一磅5.99。


小J很愛鱈魚。唯一的問題是,他吃了鱈魚之後,小便居然出現魚腥味。我們本來很緊張,以為他尿道感染。但是第二天清晨,沒聞到那股魚腥味,才發現是吃了魚之後才有。真奇怪,這跟吃了蘆筍之後,尿液中出現一股奇怪的氣味的狀況很相似。或許是他的狀況比較特殊?下回看小兒科醫生時,再去問問好了。


第一片鱈魚吃完之後,我再度前往超市買鱈魚。但是接連許多天都買不到,不知道是不是鱈魚在此地不受歡迎,超市因此不進了,最後只好改買鮭魚。這回煮了味增鮭魚湯。我以為小J一樣愛吃。沒想到,他連續兩天吃鮭魚都吃到要吐,兩度臉色發紅,我緊張地以為他噎到了,跟上次他吃酪梨的情形很像。後來決定換種魚吧。


我們先前在Costco買了一包Orange Roughy,本來準備給他吃。我在台灣時,沒聽過這種魚,後來在中華民國政府的某個網頁上,看到有人把這種魚稱做「紐西蘭紅魚」。查了資料才發現,這種深海魚體型雖不大,但是生長緩慢,所以含汞量非常高。我因此不敢讓小J吃,我們也不該太常吃。


最後只好買龍利(sole)試試看。以前我也沒聽過「龍利」這種魚,我媽問我是不是一面有肉一面沒肉,她說那是皇帝魚,但我查過,龍利不是皇帝魚。先前查龍利食譜,查來查去,查到一堆香港網頁或廣東人寫的食譜,少數的網頁是中國大陸和在美國的華人寫的。這讓我有一種想像:中國大陸沿海的人出海捕魚時,各省的漁民都覺得這種魚不好看(龍利是比目魚),大概也很難吃,只有廣東和香港人聽到魚兒說牠的肉質還不差,因為龍利說的是廣東話……美國賣的龍利都是魚片(廣東話稱「魚柳」?),所以我沒看過龍利原形。這種魚挺容易買的,我在大華、Costco和Albertsons都買過。我們附近的中餐館,只有一種魚,就是龍利,因為便宜又好買。但是龍利煮起來有股難聞的氣味,我不喜歡。有回我煮Costco買回來的龍利,某人以為我買的是貓魚。這兩種魚都不是好聞的魚。我本來很擔心小傢伙因此不吃,好在龍利的肉質比鮭魚細,所以小J很快就吃掉一片了。


今天看到新聞提到台灣學童頭髮含汞量太高,跟吃多深海魚有關。小J已經吃了一禮拜的魚了,該暫停一下。美國FDA有各種魚的含汞量列表,雖然鱈魚和鮭魚都是含汞量偏低的,可是還是不要密集吃魚比較好。


圖片:這是龍利。此圖取自網路。

由 Debby 發表於 03:35 PM | 迴響 (0) | 引用

June 28, 2008

錯誤的世界日報報導

自從搬到南加州之後,我大多從世界日報看本地新聞,畢竟看中文還是比較容易。但是世界日報的水準,真是令人嘆息,這個報紙應該是聯合報系中水準最糟的。我覺得我的中文程度越來越差,跟世界日報的中文水準不佳多多少少有關。

今天在世界日報網站瞄到一則新聞「勤奮工作一週當8天 妙店名:Crazy8」。我之前在網路上買Crazy8的 童裝時,看過他們的品牌介紹,所以當我看到這個標題時,覺得很納悶,於是點進去一讀:「據售貨員表示,Crazy8銷售的兒童服裝,定位年齡段為0-14 歲,以休閒服裝為主,價格多在十元左右。在問到為什麼店名很特別,售貨員表示,Crazy並不是每件兒童服裝都要賣到八元的意思,而是表示店員都很勤奮, 一週當八天來工作計算。」看完之後,我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

我再度連上Crazy8網站,點選「Our Company」去看他們的品牌介紹:
Life is crazy...8 days a week!
Introducing Gymboree's newest concept… cool clothes for kids' crazy lives from sizes 0 to 14.

Wear it–From 8am to 8pm.
We know that life can get a little crazy at times. So we've designed our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for every minute of a kid's busy schedule—at school, after school, bedtime and on weekends.」

這段介紹跟那篇報導的內容完全不同。那段報導其實挺可笑的,品牌名稱和品牌故事同樣都是銷售的一環,店員工作勤奮不勤奮,跟顧客沒關,顧客也不會在 意,那是那家公司老闆要管的事。但是童裝適合兒童的生活形態,符合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場合的需要,才可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那名記者可能充當顧客,問了店員。但是作為一個記者,他沒有「查證」。現在網路那麼方便,一下就可以連到任何一個品牌的網站。對一個連鎖品牌寫出這麼可笑的詮釋,我覺得這個記者十分失職。

我把這名記者的名字輸入Google,查了一下他寫過的報導,發現他有許多篇消費報導,都是我看過,而且覺得根本不是新聞的報導。照那種水準,我就算不出門,一週也能至少供稿一篇給世界日報,而且寫得比他好。

我同時想到,比起聯合報,世界日報在美國真的吃不開啊。聯合報記者在台灣,碰到採訪對象拒絕的機率,絕對小於世界日報在美國碰到採訪對象拒絕的機 率。那個記者連經理或店長都採訪不到,他問的是「售貨員」,連名字都沒有。我曾懷疑他那些像廣告的新聞是「編業合作」的結果,但後來研判,應該不是,比較 像是他去逛街或採購之後的「副產品」,所以不需要採訪什麼(重要)人物就可以交稿。

我後來跟某人聊起此事,他說世界日報記者絕不可能像聯合報記者那樣去警察局泡茶,他之前看過一個聯合報地方記者評比各分局的泡茶環境優劣等,某分局 被評最差,因為茶具放太裡面,被認為對記者不友善。我聽了又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唉,是啦,比起在這個白人至上的世界跑新聞的黃皮膚記者,在台灣當記者的 確幸福很多,但這不代表在美國當記者可以打混到把新聞寫錯的地步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3:33 PM | 迴響 (1) | 引用

June 23, 2008

迷人的口水味

雖然距離青春期已久,我依稀記得國中老師講的一些閒話。其中的一個片段,是數學老師有回提到他的小孩(也是兒子?)非常喜歡一個絨毛玩具,睡覺時非 抱著不可。因為那個絨毛玩具充滿他兒子的口水味,所以讓他兒子抱在懷裡時,覺得非常有安全感。但在大人眼中,可不是那一回事。因為小玩偶早就變得又髒又臭 了。數學老師說,他們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給他小孩,但他小孩不要,就是要原本的那個,他還分得出來哩。因為聞起來不一樣。

現在我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小J在四個多月學會自己入睡時,喜歡拉著一條毯子。那條Old Navy藍底有綠鱷魚的毯子,是某人同事送的。小J床上有好幾條毯子,他就挑上那一條。忘了他多大的時候,他睡覺時,如果毯子搭在床欄,他會自己拉下來蓋 在臉上。他每回累的時候就會尖叫,如果我正在幫他換尿布,有時會從他床上拉過那條毯子放在他身上,他就會拼命聞那條毯子。看他聞得如癡如醉,我卻覺得很煩 惱。

因為那條毯子已經好久沒洗了。想到他容易在夜裡驚醒,再度入睡時,免不了需要那條毯子,我因此沒法下定決心把那條毯子拿去洗。每回在夜裡去看他,他的小手總是緊緊抓著那條毯子,再度確認那是他睡覺時的良伴。

小孩怎麼挑選睡覺良伴?這是個謎。在他還需要抱著睡時,我看到F的小孩會拉著小熊入睡,也買了一隻小熊。我還特地選了一隻有機棉做的閉眼小熊,當時 以為,這樣就可以跟他說:「你看,小熊睡覺了,你也要睡覺囉!」沒想到,他根本不看那隻熊一眼。所以這隻熊現在跑到我們床頭去了。

我弟小時候很喜歡一隻小狗玩偶。那隻小狗也是被他抱到又髒又臭。我媽拿去洗了之後,不幸把小狗的嘴巴洗掉了。他當時哭著說:「怎麼沒有味道了?怎麼變醜了?」我媽跟他說:「有啊!有香香的味道,有太陽的味道!」不過我弟那時年紀已經比較大了,雙方已經可以溝通了。

我記得大黛比提過,她女兒一、兩個月時,女兒的保母要她的衣服,而且是穿過的衣服,因為她女兒吃母奶,喜歡媽媽的味道。但她們的女兒是自己睡,所以保母就把她的衣服放在她女兒床上「騙」她女兒。聽說這招沒用多久就失效了。

因為小J最近幾個月去公婆家時,每回被放到小床就站著狂哭,不肯睡覺,婆婆怪我讓他認床(嬰兒大約四個月左右就會認床)。我查了資料發現,小寶寶睡 覺時需要安全感,不是認床(環境)就是認人。認人比較麻煩,大人要一直陪著。而寶寶認床的表現之一,就是認定床上的某件(些)東西。像生雙胞胎又生六胞胎 的Jon & Kate,出門時,就要把小孩的寢具都打包帶走,這樣小孩在外地聞到自家寢具的氣味,才不至於完全無法入睡。

可是我的問題還是沒解決。今天想到,再去買一條一模一樣的Old Navy毯子,然後跟舊的一起擺在他的小床,累積氣味,這樣過一段時間,我就可以把舊的拿去洗了,不然就太不衛生了。沒想到,我上網一查,發現沒有那款了。真是天不從人願。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T_T

由 Debby 發表於 03:21 PM | 迴響 (1) | 引用

June 21, 2008

熱翻天

這週的天氣異常酷熱,半夜溫度都不降。前些天不查,睡前幫幫小J蓋了毛毯,等我自己鑽進蠶絲被中覺得熱到睡不著時,監聽器也傳來小J睡不好的呢喃聲。這兩、三天清晨六點多的室溫都是華氏75度,差不多到我們冷氣的啟動溫度,所以要是沒把空調關掉,冷氣一大早就啟動了。

原本中午我們都會出去散步,但是一開門就發現一股熱氣直逼而來,趕緊關門,躲在室內避暑(應該超過110度)。我們的原子鐘本來會顯示室內和室外的溫度,但是室外那個感應器恐怕又壞了,在這種特別需要知道室外溫度的時候,就完全無法得知外頭有多熱了。昨天下午仍非常熱,出門見到一堆人穿著熱褲和夾腳拖鞋上超市,我突然覺得應該趁最近的折扣季幫小J添購更涼快的夏裝。

今天下午衝著天氣熱,應該沒有鳥會跑到我們這撒野,因此把曬衣架搬出去曬尿布。曬了兩個小時,就趕緊移進來,以免持續的高溫破壞防水布。平常晾很久才乾的AIO,這樣曬一曬,居然乾得差不多了,可見外頭又乾又熱。

天氣熱,白天只好一直開冷氣,把空調設76度,覺得比較適中。世界日報建議78度,我覺得滿熱的,尤其是二樓。美國的空調很不環保,一開冷氣就是開一整間屋子的空調,母子兩個人就算在同一個房間,還是得讓冷氣充滿整個房子。某人出門前,在短袖POLO衫外加了一件襯衫,他說,夏天的時候公司冷氣開很強,所以很冷;冬天的時候,暖氣開很強,所以很熱。美國人真是超級浪費能源!

明天(週六)才是夏至,新聞說海風會開始增強,所以23日起南加州的溫度會開始下降了。看來得再忍幾天了。我不喜歡太熱的天氣啊。

由 Debby 發表於 03:14 PM | 迴響 (0) | 引用

June 18, 2008

丟丟樂

先前為了讓小J練習用拇指和食指抓東西,甚至讓他學著抓東西放到嘴裡,所以每次把他放到餐椅上時,我都會倒一堆cheerios在他面前。不過,這些天頂 多倒個三、四顆,不能多,因為他現在喜歡丟東西,總是若無其事地抓起一個或好幾個cheerios,左手伸到餐椅左邊扔,右手伸到餐椅右邊扔。要是他發現 我的手在底下準備接住,他還會把手縮回來,換另一隻手扔。這半個月,Costco買來的超大包Cheerios因此去掉2/3,大部分都是被他扔到地上而 糟蹋,而不是被他吃掉的。某人有時還會撿起地上的cheerios吃,不過我都是撿起來丟掉。畢竟這房子的地毯幾年來從來沒洗過啊(這是我超頭痛的問 題),而且美國人都是穿鞋子踩在地毯上的,說有多髒,就有多髒。

除了在餐椅上玩丟丟樂,小J每次被放到床上換尿布時,也會來這一招。他總是很快地翻身,然後抓住一個東西(乳液、音響遙控器、尿布或小時鐘),然後 匍匐前進。看他那麼賣力的樣子,總是讓我想到在槍林彈雨中戴著鋼盔奮勇前進的阿兵哥。猜猜看他要做什麼?他爬到床邊之後,立刻把手一伸,然後鬆手,東西就 掉下床去了。然後他會再找下一個目標。每次東西落地,他就趴在那欣賞自己努力的成果。之前還一度把自己頭下腳上扔下床去,現在好一點,會像下樓那樣,腳先 下去。但是美國標準的床都很高。床墊底下還有一塊墊子,再下去是床架。看他這樣亂來一通,我覺得這小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要不是我們在一旁把他抓住,早就 跌得鼻青臉腫了。

出門在外,他照樣玩他的丟丟樂。如果頭上戴著帽子,他就抓起帽子,往外一扔。如果坐在推車上時,他穿著襪子,他就把襪子扯掉,然後若無其事地丟掉。 有次在Mall裡,要下樓時,我才發現他腳上的襪子少了一隻,趕緊回頭去找,好在沒走太遠就找到了。至於鞋子,他有雙Robeez是他脫不掉的,但是那雙 6-12月的鞋子鬆緊帶太緊了,現在就沒讓他穿。而同牌12-18個月的又太大了,所以還得物色新的鞋子。這是另一個令我頭痛的問題。

我有回看一個育兒討論區,有個媽媽提到她的小孩會把碗倒扣,她因此想問有沒有把碗吸住的東西。有個醫生回答,那種把碗吸住的東西大概沒用,等這段時 間過了就好了。小J因為沒有自己拿碗(通常拿給他,下場也是被扔掉),所以目前我還沒想到要解決這問題,但他也會把碗倒扣,通常發生在大人吃飯,他在一旁 吵鬧,然後被抱上餐桌後,他就會抓著碗倒過來。

唉,我不懂他這些把戲的樂趣,現在只能希望他趕快厭倦了,讓我們度過這個丟丟樂的階段!

 

由 Debby 發表於 04:34 PM | 迴響 (0) | 引用

June 14, 2008

天下大亂

小J進入搗蛋期,老是把家裡弄得天下大亂。


他現在每天早晨起床之後,就在二樓亂闖,最喜歡玩我收集的一堆目錄、滑鼠和監聽器。他有時會爬進書房,站在電腦前,倒著拿滑鼠,然後左右手亂按一通。看那架勢,挺像打電動的。再要不然,就是跑到我們房間抓起地上的監聽器,同樣是用左右手按著上面的聲音調整鍵,弄得監聽器發出「嗶!嗶!」的聲音。某人說,他那樣子好像是打電報跟外星人聯絡。

這個小傢伙也喜歡玩電話。一坐到沙發上,就立刻爬去按電話。他總是按「5555555…」,好在這一帶沒這號碼,不然我們整天要跟別人道歉說打錯了。有天某人抱他在廚房逛一圈,指著冰箱上那個中毒專線跟他說,要是媽媽喝綠色的清潔劑昏倒了,就打那個電話,不要按5,要按2111……。他應該沒那麼聰明吧?(黑)


昨天下午我去整脊,他在某人辦公室又搗蛋。某人撥電話給公婆,小J跑去亂按電話,然後就把電話切掉,之後仍亂按一通,這回按到重撥鍵,於是電話又撥通了……


今天在公婆家,某人抱著他到電腦前。小J又在鍵盤上亂敲一通,不知怎麼的,叫出瀏覽器程式中的一個.txt檔,然後他繼續亂敲,於是改了那個程式。之後又存檔開新的記事本……幾個小時後,我要開瀏覽器查東西。我正準備在網址列輸入東西,瀏覽器就跳掉,連續多次都這樣,看來小J把程式搞壞了。最後公公只好讓電腦回到昨天的狀態。


真是傷腦筋啊,真不明白小J為何那麼喜歡這些有按鍵的東西。可是給他有按鍵的玩具,他不要,他比較喜歡玩我們用的東西。不知道他這種對按鍵東西的熱愛,要持續到何時?-_-;


由 Debby 發表於 02:49 PM | 迴響 (0) | 引用

June 13, 2008

挑動美國人神經的歐裔家族故事——斷線

fault_lines.jpg

信仰美國價值,會為一個人帶來什麼樣的世界觀?南希‧休絲頓新近出版的小說《斷線》,對美國價值有尖銳的批評。


我和本書第一個出場的六歲男孩索爾一樣,目前生活於「全球首富之國的首富之州」。雖然我不全然接受美國價值,依舊從索爾的言行,感受那種反挫的力道。因為,想到我目前稚幼的兒子,如果未來變成像索爾那樣,僅六歲就放縱狂妄,藉著Google變成布希和上帝,我大概會崩潰。


這個叫索爾的男孩這麼說的:「我的雙親曾達成這一點共識:誰也不能揍我、打我屁股或是把其他形式的體罰加諸在我身上。因為他們從許多書上得知,被體罰的小孩會變成殘暴的父母、被猥褻的小孩會變成戀童癖,被強姦的小孩會變成妓女或妓男。因此他們認為溝通很重要,要不斷的溝通、溝通再溝通,詢問小孩他們犯錯的動機,先讓小孩自己解釋,然後再溫和地告訴小孩,下次如何做比較恰當的行為,但是絕對不能打小孩。我覺得這個原則很好。耶穌的理念裡,我最不能認同的就是當別人打你耳光時,你不能還手,還得把另一邊臉頰迎上。……這個錯誤導致他直接被釘到十字架上受苦受難。」

諸如此類的片段,令我讀了五味雜陳,因為有許多是我正在接觸的觀念。而這些觀念的確可能造就狂妄的小孩,而不是懂事有禮的孩子。但索爾不是美國兒童的樣版。

作者南希‧休絲頓讓讀者感覺五味雜陳的地方,不只這些。索爾的故事,是這本小說的一個片段而已。這本小說基本上由四代四個主角六歲時的故事組成,雖不是推理小說,讀者仍得從每一段故事的片段中,去拼湊索爾的曾祖母的身世。而每一段故事,雖由兒童之口陳述,卻包含小到家庭、教育,大到種族衝突、戰爭等政治環境。

Fault_lines2.jpg美國表面上是個兼容並蓄的國家,這裡有來自各國的人,因為婚姻等各種關係重新組合,變成一個新的民族熔爐。實際上,這熔爐底下多的是危險、相衝突的成分。《斷線》以美國做開端,拉回納粹時代的德國,並非沒有原由。納粹時的德國,強調亞利安人優於其他人種,對猶太、吉普賽等人種趕盡殺絕,同時以類似「種馬」的方式,企圖大量生產亞利安人。執行這計畫的總指揮嫌這種方式太慢,因此從其他國家偷來外貌符合亞利安人的幼童,讓他們「變成」德國人。


二次大戰結束至今,已有六十餘年,世人仍譴責納粹的惡行。納粹消失了,但那種劣行並非全然從這地球上消失。表面上宣揚自由、民主,總以「侵犯人權」譴責他國的美國,在中東的行為,跟納粹德國其實相似。六歲的索爾喜歡戰爭、色情等事物,所以他從美軍性侵阿拉伯人的事蹟裡,找到快感。而他的父親,則在六歲時,因為索爾祖母要去研究索爾增祖母的故事,搬到以色列,並且因為認識和愛上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女孩,體會了種族衝突這件事。


說到種族衝突,這個家族的成分,本身就有相當的衝突性。索爾的曾祖母艾禾曾被當作德國人(亞利安人)來養,她後來一度和猶太人結婚,讓女兒莎荻在知道自己的身世時,覺得很痛苦。而莎荻的丈夫,也是猶太人,莎荻因此順理成章變成猶太教徒。但索爾的父親覺得猶太人的身份一方面讓他覺得有負擔(過去在他內心造成陰影),另一方面索爾的母親是不能避孕的天主教徒,所以他們改信基督教,以便避孕。這家族的每一代,都從上一代造成的陰影中,重新創造自己的出路,不管那些出路是好或壞。因為如此,這些軌跡讓這個家族的故事變得曲折,下一代甚至難以尋得上一代、上上一代的故事全貌。


從索爾的狂妄,我想起去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Doris Lessing,她曾在她的小說鉅作《金色筆記》中,提到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以為自己瘋了,求助精神科醫生。醫生診斷之後,覺得他很正常。醫生後來陸續診斷那個年輕人的其他家族成員,最後發現,其實精神有問題的,是這家族中最年長的那位女性。《斷線》在某種程度上,像是這樣。


艾禾的行為,曾一度讓年幼的莎荻感覺痛苦、震驚、不解和遭背叛。跟《達文西密碼》中的蘇菲看到至親的祖父讓她不解的一面一樣,她們因此變成私家偵探,那晚看到的東西在她心裡打了死結,往後的日子就得為打開這個結而努力。而莎荻一生的努力,無疑地影響她往後的兩代子孫。


南希最想要陳述的故事,是艾禾。艾禾六歲時的世界,雖然窮困,除了姊姊不喜歡她之外,大體還像樣,比她女兒六歲時的精神世界好一些。然而,自從她多了一個沒有血緣的哥哥之後,她的世界就變得很詭異。我最不喜歡此書的地方,莫過於南希‧休絲頓把六歲時索爾和艾禾(尤其是後者)寫得太超齡、難以想像的早熟。用兒童的口吻來描述故事,的確有限制,但是不該因為想要陳述某些東西,就把六歲的兒童寫成十歲那樣。兒童的心智發展是循序漸進的,要讀者接受這個家族出了兩個天才,很困難。

此書已發行二十國版本。作者明明是加拿大人,加拿大版本卻比法文版晚許多出版。而美國版,就更慢了,今年十月才要出版。為何這麼慢?原因是出版商覺得南希‧休絲頓在此書對美國的描述會觸怒美國人,希望她加以修改。崇尚自由民主的美國人會像他們動輒批評搞恐怖主義的中東人那樣對南希趕盡殺絕嗎?至少出版商就是其中一個提著書要作者改稿的美國人了。有消息提到,出版商說她只會更動「四個句子」。到底是哪四句讓美國人受不了?有興趣的人,得自行閱讀此書,然後猜一猜,等美國版問世時,才能得到答案了。



斷線 Lignes de Faille

作者:南希.休絲頓(Nancy Huston)
譯者:陳蓁美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5日


註:我看的是「未完整校訂編輯」的「先讀版」,引述內容可能與正式版本有出入。
上面的書封是中文版,下面的書封是尚未發行的美國版。

由 Debby 發表於 03:40 PM | 迴響 (0) | 引用

關於尿布的一些瑣事

傍晚去曬尿布時,赫然發現曬衣架上有黑黑的東西。而且不只一根有。我抬頭看看上方,又低頭看看地上,看到地上有一堆……鳥屎,就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了(黑線條)。八成是討厭的烏鴉做的壞事。真可惡。看來以後可能要把曬衣架搬到儲藏室了。

雖然加州的陽光不若台灣強,曬衣服或尿布不會曬出一股特殊的陽光味。但我還是喜歡在室外曬衣服,因為覺得陽光可以幫助殺菌,對尿布好處多多。

之前我還跟某人說,再買一個曬衣架好了,這樣就可以順便曬小J的衣服。反正夏天不會下雨,這樣就可以少用烘衣機,省電、省瓦斯又省錢。

可是,現在有鳥搗亂我的計畫。曬衣架甭買了。

目前依舊是隔一天洗一次尿布,先洗冷水,再洗熱水或溫水。為了省電、省水、省錢,洗冷水時,順便洗小J的衣服。如果洗衣機還有很多空間,那就把我們的衣服也丟進洗衣機一起洗。洗溫、熱水時,則洗毛巾、浴巾等耐熱的東西。

上回看小兒科醫生時,跟她說我們現在用尿布。她說:「那就要常洗衣服。」的確如此。

最近我甚至考慮每天洗尿布,因為尿布不夠用了。

在Blueberry特賣之後,本來是夠用的。不幸的是,最近小杰的大腿根部有擦傷,我研究半天,發現是Blueberry和BumGenius內 側的laundry tab肇禍。某人因此要我別用尿布了。可是,只是魔鬼沾的會造成擦傷,按扣款不會啊。於是現在都只能用按扣款,偏偏我之前嫌按扣太花時間,買的不多,所以 現在有時會面臨不夠用的窘境。

唉,尿布真的是用過才知道。尿布跟衣服一樣,有版型的問題。不是所有的寶寶用這兩個牌子都會有擦傷,有的會,有的不會。小J不巧是會的那種,他的身體跟它們的版型不合。

我們還有一款尿布同樣是用魔鬼沾的,但沒產生問題,是Thirsties Pocket AIO。我觀察很久,發現這款之所以不會產生擦傷,是因為包起來之後,laundy tab剛好被腹部那塊布蓋住。

可是這款尿布吸水力似不夠。我已經多加一條小的吸水墊了,大腿內側照樣漏尿,令人困擾。

S提議,我可以把那些魔鬼沾的尿布拿去賣,這樣我就有點錢可以再去買按扣款的尿布。可是二手賣出,還是會有所損失啊。我到現在還沒下定決心要把那些有問題的尿布賣掉。

下次若要買尿布,或許我會買有口袋的學習褲,這樣就可以讓小J站著穿尿布。現在每次穿尿布,都要追著他,很花時間。

前陣子買到Starbunz的小豬款,同時也買了Starbunz的麻質吸水墊,日用和夜用的都買了。我原本用別牌的microfleece的吸水 墊,但是S總主張麻比較好,不會讓敏感的寶寶過敏或不舒服,而且薄。所以我以為Starbunz的吸水墊搭他們自家的尿布,效果最好。沒想到,完全跟我的 預期相反。

小J剛開始穿塞了Starbunz吸水墊的Starbunz尿布的時候,不太習慣。我沒讓他在晚上也穿尿布,所以我把夜用的吸水墊,在他白天小睡的 時候先用看看。結果,不管是活動時或小睡時,小J只要穿Starbunz就不舒服、不肯睡覺。某人有次幫他把Starbunz脫掉,小J不到一分鐘就尿在 地毯上,而尿布是乾的。我研究半天才發現,Starbunz的口袋太小,而吸水墊太大又厚,於是塞進去之後,一點都不合身,甚至會擠壓到寶寶的器官。如果 用的是L號的尿布,應該要買M號的吸水墊較合,買L號的吸水墊就會發生我們家的狀況。

最後還是S幫我解決問題。她把三片的夜用吸水墊拆開,我就可以一次只用一片,這樣小J就好過多了。

現在夏天到了,用麻的吸水墊感覺比microfleece的透氣,尿布也比較「小包」些,寶寶會比較舒服。

現在用尿布的時間比以前長,都是因為「隔離紙(Flushable Liners)」的關係。朋友從加拿大寄了一包Imse Vimse Flushable Liners給我,讓我放在尿布上,這樣小J便便時,我就可以輕易地把這紙連同便便弄到馬桶裡。

那包兩百張的隔離紙前陣子用完了。我上網買的時候,看到其他家長在amazon留言(這些留言不見了!amazon會刪留言耶)說這款會讓寶寶覺得癢,而且尺寸不合,比尿布大。於是我買了當時評價較好的Bummis Bio Soft Liners(小號的)

沒想到,Bummis Bio Soft Liners雖然軟,但是容易移位,老是皺成一團,在緊要關頭,發揮不了太多功能,我最後還是得費力地清尿布。看來以後若不是大號的Bummis Bio Soft Liners,就是繼續用Imse Vimse Flushable Liners。

amazon賣的尿布不多,相關東西也不多,沒有折扣,但它賣的洗尿布清潔劑Planet比Whole Foods便宜,而且免運費!在高油價時代,算起來真的很划算。唯一的缺點是,一次得買四大瓶。好在清潔劑不會壞,就堆在倉庫吧。

用尿布,很多事情完全得靠個人體驗。別人合用的,自己未必合用,有時你看到一百個人說某牌很好,一個人說不好,因此以為你跟那一百個人一樣喜歡,沒想到用了之後,才發現你跟那一個人同一陣線。這是我最近和小J學到的事。當然,不合用的時候,小J受苦比我多。

 

相關文章:

踏進五彩繽紛的布尿布世界裡
賣到十個國家的Starbunz布尿布
半價的Blueberry尿布
特價流彈到處竄(有關尿布的瑣事II)
吸水墊至關緊要(有關尿布的瑣事III))
怎麼洗尿布?——前置式洗衣機與尿布
腸胃不適時的清理尿布救星
Wonderoos尿布特價消息與使用心得

由 Debby 發表於 02:16 AM | 迴響 (0) | 引用

June 10, 2008

吃肉問題大

organic-chickens.jpg
雖說照醫生的建議,小J在八個月時,應該就可以吃雞肉。但是一直到十一個月,他才正式開葷。原因是,某人每次幫小J清便便,就嫌臭,想到吃肉的話,便便就更臭,所以他說先不要讓小J吃肉。再加上有次中午我吃飯時,小J爬到我身邊要吃我碗裡的東西,我餵他一些沙茶雞肉,讓他後來不舒服,我便拖了好一陣子,才讓他吃雞肉。

可是,他一旦開葷,我就頭大了。光是「要吃什麼肉」,就讓我傷神許久。

台灣很多寶寶第一個吃的肉類,是刎仔魚。但是我在美國超市沒看過刎仔魚。我猜或許因為美國簽了某種漁業協定,所以不捕捉這種小魚。就環保的角度來看,吃小魚,可能造成某些魚類絕跡,也會導致魚類減少。我愛吃魚,為了有足夠的魚吃,我不希望家人吃刎仔魚。

這裡比較小的魚,應該是亞洲超市賣的日本小魚乾。但是,日本有過那麼多怪病,我不覺得那種魚乾適合給幼兒吃。

附近的洋超市Albertsons只賣魚片,我從沒在那裡看過有完整魚形的魚。比較合適的,大概是鮭魚、鱈魚之類。貓魚和吳郭魚有點臭,暫時不考慮。新鮮的活魚?Albertsons也沒有。我一直不懂,加州海岸線這麼長,為何這裡吃海鮮的風氣不怎麼盛?我只在舊金山、聖塔芭芭拉這種觀光區看過有人賣比較平價的海鮮。否則,在加州吃海鮮,得去高檔的海鮮餐廳才行。

至於要買活魚,得去遙遠的大華買。可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大華,除了華人,還有一大堆西語裔擠在生鮮區等著買魚,所以負責買菜的某人懶得排隊,就沒買了。

再來就是雞肉了。我們自己吃雞肉,總會用各種調味料去掉那股雞臊味。但是給小J吃的,我就不敢用米酒去腥,也不敢加醬油、鹽什麼的。水煮的結果,是滿屋子雞臊味。水煮的雞肉端到小J面前,他聞一聞,就轉頭不吃。小J面對新食物,總會聞一聞,有時鼻子甚至貼到食物了,他還在聞。飼料雞實在不好聞,所以他不愛吃。

聽說朋友總去Whole Foods買有機雞肉。我想,Albertsons沒道理沒有啊。但是找了好幾回,都沒找到。前幾天,我看到店員正在把一些肉上架,便趨前問道,這裡有沒有有機雞肉或土雞(free ranch chicken)?他便引我到一區。我抬頭一看,原來他們列為wild harvest。那區有雞、有牛,以後就去買那區的肉好了。那種雞肉的盒子上寫著,這種雞不打抗生素、不打賀爾蒙、吃蔬菜。聽起來合乎我的需求。我們讓小J那麼晚才接觸肉類,其中一個考量,是現在的家禽家畜都打了生長激素。我們不希望小J也吸收到那些不健康的東西。

美國的雞腿比雞胸肉便宜許多。某人認為,這跟美國人認為雞腿是黑人吃的有關。雞胸肉因為脂肪少,所以被當作比較好的肉類。但是小寶寶生長需要熱量,有篇文章提到,不需要特別減少他們吸收的卡路里。而且雞腿肉比雞胸肉滑嫩,比較好入口。所以我就買了雞腿。這回照樣水煮一下,然後燜熟。吃飼料跟不吃飼料的雞,煮起來真的有差,wild harvest的雞肉就不會讓滿室都是恐怖的雞臊味了。

雞肉吃過了,接下來要吃豬還是牛肉?某人總說豬肉比較髒,回教徒都不吃豬肉。好吧,那就先試牛肉。昨天在Costco找不到有機的雞肉,便買了有機的牛絞肉回來。沒想到,今天就在世界日報讀到「狂牛病毒潛伏期長 有人謹慎」: 「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師說,狂牛病毒可在神經系統隱藏很久,有可能二、三十年後才發作。這類病毒用高溫烹煮也殺不了,因此他不吃牛肉、只吃豬肉。豬肉基本上 沒有『狂牛病』,雖比牛肉更易感染幽門桿菌、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等,但只要用高溫烹煮就能讓它們無所遁形。」然後某人又跟我說,牛絞肉是把肉跟骨頭一起打 碎,而狂牛症是透過腦髓和骨髓傳染。我一聽,便決定不讓小J吃這次的牛絞肉了。

至於豬肉,前陣子台灣新聞提到美國進口豬肉含有瘦肉精。至於美國本土豬肉有沒有瘦肉精,我就不知情了,但心裡多多少少對豬肉的安全性打個問號。

S跟我提到,應該買有機跟kosher肉類。kosher指的是符合猶太教規範的。話說我之前坐新航到美國時,在網路上點餐,一度不慎點到kosher meal,因為好奇那是什麼。到航空公司櫃臺報到時,櫃臺人員跟我說:「妳點的好特別!」那時我已經知道那是什麼,為了避免被當作嫁給或跟猶太人交往的華人,趕緊請她幫忙取消。kosher meat的處理比其他肉類嚴格,所以S說那種比較好。因為她這樣說,我才知道原來她是猶太人。我問她哪裡可以買,她說Trader Joe's。下次有機會再去看看了。

某人和我最後決定,暫時只讓小J吃雞肉和魚肉就好。畢竟,吃肉是讓他得到足夠的蛋白質和鐵質。我們希望他吃好一點的肉類,能夠健康的成長,而不是滿足口腹之慾,卻更不健康。

由 Debby 發表於 02:47 PM | 迴響 (0) | 引用

June 07, 2008

第一個野餐日

上週五和S把週日訂為小J和阿D的遊戲日(play date),希望讓這兩個年齡相近的小孩每週固定一起玩,培養一點社交能力,也讓他們作朋友,而我和S則可以聊聊他們的狀況。

昨晚S說大黛比找我們去野餐。因為大黛比的四歲兒子上的私立基督教幼稚園下週開始放暑假,今天是這學期的最後一天,最後一小時是野餐。聽起來滿有意思的,雖然小J還不到上學的年齡,但是可以讓他看看大孩子的活動。於是,我就答應了。

只是,要帶什麼食物讓小J去野餐?這讓我想到失眠。

最後帶的東西非常簡單:水、米餅、海苔、全麥土司。沒塗果醬的土司是給小J吃的,有覆盆子(raspberry)果醬的,是我要吃的。配方奶就不帶了,小J絕對不會在那場合喝奶的。

小J早上睡了一覺之後,就被匆匆忙忙帶出門了。到了野餐所在地,也就是那所幼稚園的草坪上,小J看著一群大人和小孩,都看呆了。不過,楞了一陣子, 他開始被動地吃起我餵他的海苔包土司。最近他這一頓胃口不是很好,配方奶喝不完,副食品也吃不多。這一回,他沒多久就把一片土司吃完。我原本要讓他吃米 餅,不過他一直拍打我放在毯子上的土司,於是我硬著頭皮餵他吃有覆盆子果醬的土司。

在莓類水果中,藍莓和蔓越莓屬於比較不會導致過敏,而有毛的覆盆子、草莓和黑莓是比較容易誘發過敏的。希望小J吃了覆盆子沒事才好。他第一次吃果醬,大概因為有糖份,胃口不錯,最後是我跟他說換我吃了,我一直餵他,都沒吃東西。

我 吃土司的時候,小J拿起旁邊的杯子,拼命喝水。他喝水喝得津津有味,讓大黛比的兒子傑若米看得很羨慕,也想喝,他因此問我:「那是apple juice嗎?」傑若米最愛喝蘋果汁了,不管去哪,他都說要喝蘋果汁。我說不是,只是水,小J沒喝過蘋果汁。然後他又跟我說:「我也有那個杯子!」「你喜 歡嗎?」「喜歡!」我指指小J:「他也喜歡。」那個有把手的Nuby吸管杯是小J目前唯一會用的杯子,他用其他的杯子,包括各種sippy cup,都喝不到東西,因為他不會把杯子拿高。

這是小J與這學校的大孩子唯一的近距離接觸,畢竟他年紀太小了。他可能是現場最小的小孩吧,而且也是唯一不會走路的。不過,後來到的阿D雖然會走路,也不肯到草地上。阿D被他媽媽放到草地上,就大叫,然後趕快回到毯子上。

這學校的學費不便宜,坐在那個草坪上野餐,多少可以嗅到一點「有錢人」的氣味。坐在我右邊的,是個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的女孩,一看就像華人,但她媽 媽卻是白人。那個媽媽很快就跟我說那是她領養的女兒,她領養那個小女孩時,小孩才一歲。那個媽媽要發女孩原本的中文名字的音,發得很困難,我想那女孩現在 不會中文吧。她除了膚色,以後就是徹底的「白人」了。美國很多這種領養小孩,然後把小孩視為己出的父母,所以花大錢送領養來的小孩上私立學校,不算什麼。 這情形在東亞社會就很少見了。我們聽過的童養媳故事,悲慘居多。我想美國那種情形,跟基督教要求無私奉獻的精神,有很大的關係。

我瞥見一個金髮小女孩的白底紅點洋裝,下緣是不規則剪裁,便跟她媽媽說很漂亮。那個媽媽跟我說是Gymboree的。唉,同樣是Gymboree的衣服,男孩的和女孩就差很多。男孩的就沒那麼特別了了。

這裡還有很多小孩穿制服,但是款式不太一樣。女生有白上衣搭藍格子背心裙、白上衣搭卡其窄裙、白上衣搭藍窄裙等。我問大黛比為何傑若米沒有制服,她 說要上幼稚園才能穿,傑若米還差一年(他現在算托兒所階段)。這學校的制服有很多款式,可以選自己喜歡的。不過,不便宜,一套要兩百美金,包括三件 POLO衫、兩件短褲、一件外套,然後衣服上會繡名字。我們聽了便說貴。她說不貴,跟Gymboree的衣服比起來,買制服便宜很多,而且省事,不必每天 費神要讓小孩穿什麼。這倒是。而且,光是繡名字,就值六美金。因為去Pottery Barn Kids買衣服時,它會問要不要繡名字,要的話,得加六美金。

這次野餐時間跟他們的午餐時間一樣,只有一小時。十二點結束時,我看到一堆小孩拉著行李箱式的書包。看來,台灣一堆小學生也用行李箱書包,是跟美國 學的?但是兩國有很大的差異。美國的小孩把行李箱拉到停車場,就讓爸媽提上車帶回家。台灣的路面坑坑洞洞的居多,不但不好拉,若要小孩一路拉回家,豈不很 累?

小J生平第一次的野餐,很快地結束了。因為媽媽在外頭沒法洗手,所以小J回家之後就拉肚子了,算是野餐後遺症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3:33 PM | 迴響 (0) | 引用

June 04, 2008

活在小說的世界裡—Anthropologie

Anthropologie.JPG
今天收到Anthropologie目錄。自從我上網買東西之後,常收到陌生品牌的目錄。對於Anthropologie,我前所未聞。某人把這本目錄擱在廚房邊桌上時,我瞄了一眼封面,就很想打開來仔細翻。這本目錄的美編做得太好了,每一頁都非常有味道。


其實我挺意外怎會收到這本目錄的。因為我買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小J的東西,小傢伙可能是我們家最時髦的人了,他的衣服比我還多哩。翻了前幾頁,看到女人和兩個小男生一起出現,以為這家賣親子服,但是仔細看旁邊的說明,又不是,他們主要賣女裝和寢、家具,因為小朋友的衣服沒有說明,當然也沒有標價了。

我一度以為這是歐洲牌子。上網一查,驗明正身,Anthropologie是不折不扣的美國品牌,Anthropologie來自法文,是「人類學」。難怪這牌子有點不一樣的人文調調。我隨便看了近兩期的目錄,都有跟書相關的部分,前一期還有穿著時髦的女人在路上看書。看來這個牌子挺強調它的知性,而不只是性感而已。

Anthropologie2.JPG
(↑取自May 08期目錄)


不過,這牌子的衣服實在太貴了,大部分的風格不適合我,有小孩之後,太過精緻、有細緻設計或珠珠的衣服,也穿不得了。最便宜的上衣是48、58元,其他洋裝要上百美元,包包也要一、兩百美元。我還瞄到一雙高跟鞋要四百多美元!嚇!

這本充滿懷舊風的目錄裡,讓我特別注意的幾頁,是「Novel Living」。貼滿書頁的房間中,有個米白色、雅致的沙發,沙發上還有本書頁攤開的書。啊,讓我好想坐在那張沙發上看書啊。

Anthropologie.JPG
(↑取自June 08期目錄)


但是我往旁邊的描述一看,那張叫lady chair的沙發居然要價1498美元,還要加收運費和處理費150美元!我差點倒地。

那往後幾頁的構圖,都是牆上貼了書頁,主角則是床或沙發之類的。

我不禁想起,上一回我在牆上貼滿東西,是高三時,為了背三民主義,我在浴室貼滿3M Post-it。因為我覺得不該花完整的塊狀時間在三民主義上,用洗澡和上廁所的時間背一背就好了。

前不久,某人來自無錫的同事,跟我們提到:「國內對於智力開發特別早,我哥哥在家裡到處貼ABC的圖片,讓他小孩學英文字母。」我腦中立刻跳出一幅我們家也貼滿ABC大字報的畫面。然後我很快把那個畫面消掉,因為太醜了。而且,需要那麼急嗎?小J遲早會ABC的,我比較擔心他不會中文,或中文不夠好。

Anthropologie的那幾頁構圖,上道多了。如果仿效Anthropologie,在家裡貼滿小說書頁,走到那,就從牆上扯下來看一段,應該很後現代吧。

至於買Anthropologie那張沙發,可能要等我變成暴發戶吧。(有這一天嗎?)


想飽覽Anthropologie精美雅致目錄的人,請參考這裡

由 Debby 發表於 03:16 PM | 迴響 (0) | 引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