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3, 2008

挑動美國人神經的歐裔家族故事——斷線

fault_lines.jpg

信仰美國價值,會為一個人帶來什麼樣的世界觀?南希‧休絲頓新近出版的小說《斷線》,對美國價值有尖銳的批評。


我和本書第一個出場的六歲男孩索爾一樣,目前生活於「全球首富之國的首富之州」。雖然我不全然接受美國價值,依舊從索爾的言行,感受那種反挫的力道。因為,想到我目前稚幼的兒子,如果未來變成像索爾那樣,僅六歲就放縱狂妄,藉著Google變成布希和上帝,我大概會崩潰。


這個叫索爾的男孩這麼說的:「我的雙親曾達成這一點共識:誰也不能揍我、打我屁股或是把其他形式的體罰加諸在我身上。因為他們從許多書上得知,被體罰的小孩會變成殘暴的父母、被猥褻的小孩會變成戀童癖,被強姦的小孩會變成妓女或妓男。因此他們認為溝通很重要,要不斷的溝通、溝通再溝通,詢問小孩他們犯錯的動機,先讓小孩自己解釋,然後再溫和地告訴小孩,下次如何做比較恰當的行為,但是絕對不能打小孩。我覺得這個原則很好。耶穌的理念裡,我最不能認同的就是當別人打你耳光時,你不能還手,還得把另一邊臉頰迎上。……這個錯誤導致他直接被釘到十字架上受苦受難。」

諸如此類的片段,令我讀了五味雜陳,因為有許多是我正在接觸的觀念。而這些觀念的確可能造就狂妄的小孩,而不是懂事有禮的孩子。但索爾不是美國兒童的樣版。

作者南希‧休絲頓讓讀者感覺五味雜陳的地方,不只這些。索爾的故事,是這本小說的一個片段而已。這本小說基本上由四代四個主角六歲時的故事組成,雖不是推理小說,讀者仍得從每一段故事的片段中,去拼湊索爾的曾祖母的身世。而每一段故事,雖由兒童之口陳述,卻包含小到家庭、教育,大到種族衝突、戰爭等政治環境。

Fault_lines2.jpg美國表面上是個兼容並蓄的國家,這裡有來自各國的人,因為婚姻等各種關係重新組合,變成一個新的民族熔爐。實際上,這熔爐底下多的是危險、相衝突的成分。《斷線》以美國做開端,拉回納粹時代的德國,並非沒有原由。納粹時的德國,強調亞利安人優於其他人種,對猶太、吉普賽等人種趕盡殺絕,同時以類似「種馬」的方式,企圖大量生產亞利安人。執行這計畫的總指揮嫌這種方式太慢,因此從其他國家偷來外貌符合亞利安人的幼童,讓他們「變成」德國人。


二次大戰結束至今,已有六十餘年,世人仍譴責納粹的惡行。納粹消失了,但那種劣行並非全然從這地球上消失。表面上宣揚自由、民主,總以「侵犯人權」譴責他國的美國,在中東的行為,跟納粹德國其實相似。六歲的索爾喜歡戰爭、色情等事物,所以他從美軍性侵阿拉伯人的事蹟裡,找到快感。而他的父親,則在六歲時,因為索爾祖母要去研究索爾增祖母的故事,搬到以色列,並且因為認識和愛上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女孩,體會了種族衝突這件事。


說到種族衝突,這個家族的成分,本身就有相當的衝突性。索爾的曾祖母艾禾曾被當作德國人(亞利安人)來養,她後來一度和猶太人結婚,讓女兒莎荻在知道自己的身世時,覺得很痛苦。而莎荻的丈夫,也是猶太人,莎荻因此順理成章變成猶太教徒。但索爾的父親覺得猶太人的身份一方面讓他覺得有負擔(過去在他內心造成陰影),另一方面索爾的母親是不能避孕的天主教徒,所以他們改信基督教,以便避孕。這家族的每一代,都從上一代造成的陰影中,重新創造自己的出路,不管那些出路是好或壞。因為如此,這些軌跡讓這個家族的故事變得曲折,下一代甚至難以尋得上一代、上上一代的故事全貌。


從索爾的狂妄,我想起去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Doris Lessing,她曾在她的小說鉅作《金色筆記》中,提到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以為自己瘋了,求助精神科醫生。醫生診斷之後,覺得他很正常。醫生後來陸續診斷那個年輕人的其他家族成員,最後發現,其實精神有問題的,是這家族中最年長的那位女性。《斷線》在某種程度上,像是這樣。


艾禾的行為,曾一度讓年幼的莎荻感覺痛苦、震驚、不解和遭背叛。跟《達文西密碼》中的蘇菲看到至親的祖父讓她不解的一面一樣,她們因此變成私家偵探,那晚看到的東西在她心裡打了死結,往後的日子就得為打開這個結而努力。而莎荻一生的努力,無疑地影響她往後的兩代子孫。


南希最想要陳述的故事,是艾禾。艾禾六歲時的世界,雖然窮困,除了姊姊不喜歡她之外,大體還像樣,比她女兒六歲時的精神世界好一些。然而,自從她多了一個沒有血緣的哥哥之後,她的世界就變得很詭異。我最不喜歡此書的地方,莫過於南希‧休絲頓把六歲時索爾和艾禾(尤其是後者)寫得太超齡、難以想像的早熟。用兒童的口吻來描述故事,的確有限制,但是不該因為想要陳述某些東西,就把六歲的兒童寫成十歲那樣。兒童的心智發展是循序漸進的,要讀者接受這個家族出了兩個天才,很困難。

此書已發行二十國版本。作者明明是加拿大人,加拿大版本卻比法文版晚許多出版。而美國版,就更慢了,今年十月才要出版。為何這麼慢?原因是出版商覺得南希‧休絲頓在此書對美國的描述會觸怒美國人,希望她加以修改。崇尚自由民主的美國人會像他們動輒批評搞恐怖主義的中東人那樣對南希趕盡殺絕嗎?至少出版商就是其中一個提著書要作者改稿的美國人了。有消息提到,出版商說她只會更動「四個句子」。到底是哪四句讓美國人受不了?有興趣的人,得自行閱讀此書,然後猜一猜,等美國版問世時,才能得到答案了。



斷線 Lignes de Faille

作者:南希.休絲頓(Nancy Huston)
譯者:陳蓁美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5日


註:我看的是「未完整校訂編輯」的「先讀版」,引述內容可能與正式版本有出入。
上面的書封是中文版,下面的書封是尚未發行的美國版。

由 Debby 發表於 June 13, 2008 03:40 PM | 引用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