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很多寶寶第一個吃的肉類,是刎仔魚。但是我在美國超市沒看過刎仔魚。我猜或許因為美國簽了某種漁業協定,所以不捕捉這種小魚。就環保的角度來看,吃小魚,可能造成某些魚類絕跡,也會導致魚類減少。我愛吃魚,為了有足夠的魚吃,我不希望家人吃刎仔魚。
這裡比較小的魚,應該是亞洲超市賣的日本小魚乾。但是,日本有過那麼多怪病,我不覺得那種魚乾適合給幼兒吃。
附近的洋超市Albertsons只賣魚片,我從沒在那裡看過有完整魚形的魚。比較合適的,大概是鮭魚、鱈魚之類。貓魚和吳郭魚有點臭,暫時不考慮。新鮮的活魚?Albertsons也沒有。我一直不懂,加州海岸線這麼長,為何這裡吃海鮮的風氣不怎麼盛?我只在舊金山、聖塔芭芭拉這種觀光區看過有人賣比較平價的海鮮。否則,在加州吃海鮮,得去高檔的海鮮餐廳才行。
至於要買活魚,得去遙遠的大華買。可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大華,除了華人,還有一大堆西語裔擠在生鮮區等著買魚,所以負責買菜的某人懶得排隊,就沒買了。
再來就是雞肉了。我們自己吃雞肉,總會用各種調味料去掉那股雞臊味。但是給小J吃的,我就不敢用米酒去腥,也不敢加醬油、鹽什麼的。水煮的結果,是滿屋子雞臊味。水煮的雞肉端到小J面前,他聞一聞,就轉頭不吃。小J面對新食物,總會聞一聞,有時鼻子甚至貼到食物了,他還在聞。飼料雞實在不好聞,所以他不愛吃。
聽說朋友總去Whole Foods買有機雞肉。我想,Albertsons沒道理沒有啊。但是找了好幾回,都沒找到。前幾天,我看到店員正在把一些肉上架,便趨前問道,這裡有沒有有機雞肉或土雞(free ranch chicken)?他便引我到一區。我抬頭一看,原來他們列為wild harvest。那區有雞、有牛,以後就去買那區的肉好了。那種雞肉的盒子上寫著,這種雞不打抗生素、不打賀爾蒙、吃蔬菜。聽起來合乎我的需求。我們讓小J那麼晚才接觸肉類,其中一個考量,是現在的家禽家畜都打了生長激素。我們不希望小J也吸收到那些不健康的東西。
美國的雞腿比雞胸肉便宜許多。某人認為,這跟美國人認為雞腿是黑人吃的有關。雞胸肉因為脂肪少,所以被當作比較好的肉類。但是小寶寶生長需要熱量,有篇文章提到,不需要特別減少他們吸收的卡路里。而且雞腿肉比雞胸肉滑嫩,比較好入口。所以我就買了雞腿。這回照樣水煮一下,然後燜熟。吃飼料跟不吃飼料的雞,煮起來真的有差,wild harvest的雞肉就不會讓滿室都是恐怖的雞臊味了。
雞肉吃過了,接下來要吃豬還是牛肉?某人總說豬肉比較髒,回教徒都不吃豬肉。好吧,那就先試牛肉。昨天在Costco找不到有機的雞肉,便買了有機的牛絞肉回來。沒想到,今天就在世界日報讀到「狂牛病毒潛伏期長 有人謹慎」: 「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師說,狂牛病毒可在神經系統隱藏很久,有可能二、三十年後才發作。這類病毒用高溫烹煮也殺不了,因此他不吃牛肉、只吃豬肉。豬肉基本上 沒有『狂牛病』,雖比牛肉更易感染幽門桿菌、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等,但只要用高溫烹煮就能讓它們無所遁形。」然後某人又跟我說,牛絞肉是把肉跟骨頭一起打 碎,而狂牛症是透過腦髓和骨髓傳染。我一聽,便決定不讓小J吃這次的牛絞肉了。
至於豬肉,前陣子台灣新聞提到美國進口豬肉含有瘦肉精。至於美國本土豬肉有沒有瘦肉精,我就不知情了,但心裡多多少少對豬肉的安全性打個問號。
S跟我提到,應該買有機跟kosher肉類。kosher指的是符合猶太教規範的。話說我之前坐新航到美國時,在網路上點餐,一度不慎點到kosher meal,因為好奇那是什麼。到航空公司櫃臺報到時,櫃臺人員跟我說:「妳點的好特別!」那時我已經知道那是什麼,為了避免被當作嫁給或跟猶太人交往的華人,趕緊請她幫忙取消。kosher meat的處理比其他肉類嚴格,所以S說那種比較好。因為她這樣說,我才知道原來她是猶太人。我問她哪裡可以買,她說Trader Joe's。下次有機會再去看看了。
某人和我最後決定,暫時只讓小J吃雞肉和魚肉就好。畢竟,吃肉是讓他得到足夠的蛋白質和鐵質。我們希望他吃好一點的肉類,能夠健康的成長,而不是滿足口腹之慾,卻更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