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7, 2013

黑暗童書裡的幽默

最近陸續從圖書館借了些得到凱迪克獎〔Caldecott Award〕的童書回家,於是看了三十二歲的加拿大繪本作家Jon Klassen的幾本童書,包括《This is not my hat》、《Extra Yarn》、《I Want My Hat Back 》和《The Dark 》。

Jon Klassen的繪本風格算得上獨樹一幟,他的這幾本書用的都是彩度較低的顏色,而且背景常有大片黑或白,這點在童書裡比較不常見。其實我覺得他的書比較適合大一點的小孩,甚至是成人,因為裡頭有許多幽微的訊息,大一點的小孩或大人比較能理解或判斷。或許因為他在動畫業工作過,他的繪本跟別的童書畫家不同的地方在於,有時故事的訊息在圖畫裡,而不在文字裡,從《This is not my hat》和《I Want My Hat Back 》來看尤其明顯。

第一次看《This is not my hat》時,我邊念給六歲的小J聽,心裡暗想這書還有點像電影。不過看到結尾時,文字沒說出的訊息讓我愣了好一會。小J一開始並不懂,他也沒注意那隻螃蟹的動作透露出的訊息,還是我特別指點,他才明白的。後來念給三歲的小P聽,他也跟哥哥一樣,沒注意到圖畫透露的意思。說不定觀察力和社交力較佳六歲的女生可以掌握書裡的額外訊息,我們家的兩個小男生在這方面可能落後些。很多人說這是開放性結局,不過如果往回看了Jon Klassen的第一本繪本《I Want My Hat Back 》,就會知道結局應該是大魚把小魚吃了。這角色的安排和可能的結局,就算從現實考量,都算合理。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乃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不管小魚是否做了甚麼激怒大魚的事,就算無辜地被吃掉都是海裡無時不刻上演的故事。反過來呢,就不可能了。小魚的帽子如果被大魚偷了,他去討帽子的結果就是自尋死路。

如果《This is not my hat》因為含有說謊的訊息而備受爭議,那《I Want My Hat Back 》更有問題了。這本書描述一隻熊到處打聽他的帽子的下落,沒有一個小動物表示看到或知道他的帽子在哪。但是後來因為一隻麋鹿反問他的帽子是怎樣的,他突然發現他在一個小兔子頭上看到他的帽子,而且那隻兔子還騙他。於是他回頭去找那隻兔子,但是之後發生甚麼事,作者並沒說。倒是接下來他頭上的帽子,以及他在回答詢問兔子下落的松鼠問題時,我們可以猜到,兔子被吃了!因為熊說謊的方式,跟之前兔子說謊的方式一模一樣。

這兩本書在Amazon上都有兩極的評價,很多人欣賞這兩本書,但也有家長對書裡透露的訊息感到不舒服。有人說這書並不企圖教小孩關於道德的事,只是顯示幽默。但美國是個這麼大的國家,每個人所受的文化和教育並不相同,某些文化會欣賞的特質,在另一個文化裡並不見得是甚麼優點。這書讀來幽不幽默,要看各人的文化裡對甚麼樣的事情會覺得有意思或好笑。在一個種族各異的教室裡講笑話,有些人聽了會笑,有些人聽了反而覺得被激怒。這不代表被激怒的那個人有錯,只是他接收到的訊息在他的文化裡是不被接受的。所以到底能不能感受到這些童書裡的幽默,就要看讀者是否對應到作者的頻率。我看完這兩本書都有很複雜的感覺,也許是我想的比較多,雖然我不會擔心小孩看了就怎樣,但我並不覺得有那麼好笑。而且我同意某些家長的看法,就算它得獎,不代表它一定好看,或一定適合你的小孩。

雖然我們家兩個小孩是在美國生長的,他們看完這本書的反應也沒像一個美國圖書館員說的一樣,覺得很好笑。他們的反應讓我們省了一筆錢,既然看過了,那就好了,不需要買。

相較之下《Extra Yarn》沒那麼爭議,雖然有些小部分,例如小男生在路上嘲笑小女生和她的狗、老師在課堂上的反應,以及大公的詛咒,讓我心裡有那麼多想一下,不過裡頭關於分享的訊息還是足以蓋過其他。《The Dark 》講的是一個怕黑的小男孩被躲藏在地下室的黑暗呼喚,去地下室探險後,就不再怕黑的故事。這本是Jon Klassen這四本裡最平淡的故事,我覺得它對那個最關鍵的轉折的描述不夠,對我們家怕黑的小孩沒甚麼幫助。有些事情小孩也許不需要太多文字就能體會,但有些東西,小孩還是需要多一點的說明才能理解。

今晚看到誠品書店把《This is not my hat》列為【大人都不懂,這本最好看】童書首選,廣告裡那些行銷人員還說「讓孩子可以更懂得去學習生活上的一些經驗」、「這本書就是小孩看了很開心,大人看了也會很開心喔!」,突然疑惑起來:你們看的跟我們看的是同一本書嗎? XD

由 Debby 發表於 09:39 PM | 迴響 (0)

February 20, 2013

最近讀的英文童書(二)奇怪的故事

最近讀到一些奇怪的童書, 讓我覺得不能太相信網路上的評論. 買書前, 最好先去圖書館或書店把書看一遍, 再決定要不要買比較保險.

The Story of Babar
By Jean de Brunhoff

有天某人帶著小孩念這本書, 唸沒幾句, 他就很生氣地丟下書, 說要換一本. 之後我拿來一看, 喔, 這是講一個叫Babar的小象的故事, 才到第二頁, Babar的媽媽就被獵人殺了, 所以某人不想講給小孩聽. 這本充滿法國情調的大象故事讀來很奇怪. 失去母親的小象Babar為了躲避獵人, 誤闖到城市裡, 牠看到人們, 產生想穿好衣服的欲望(完全忘記牠的媽媽就是被穿衣服的人類殺害的). 很幸運地, 有個老貴婦給牠錢包,讓牠去置裝還拍照留念(過程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 他跟貴婦住在一起, 每天早上跟貴婦一起運動, 洗澡, 開車出門, 還跟教授上課, 晚上則跟貴婦的客人說牠在森林的生活. 讀到這裡, 我的腦海裡浮出的字眼就是"殖民"和"文化侵略". Babar 不覺得牠被當作一個展示品嗎?

雖然Babar很想念牠在森林裡的童年和母親, 但有天牠和貴婦散步時, 看到兩隻沒穿衣服的小象, 牠的反應是很驚訝, 認出是牠的表弟妹後, 牠趕緊把牠們帶去買衣服, 然後吃蛋糕. 此時象族四處尋找這兩隻小象, 牠們的媽媽因為鸛鳥的線報, 終於找到牠們. Babar決定跟牠們回去. 因為車上坐不下, 所以小象的媽媽就在車後面跑. 差不多同時, 象王因為誤食毒魔菇而死, 三隻象長老需要找一個新王. Babar正好開車回到. 象群奔過去稱讚她們的衣著和車子的美好, 然後老象決定選Babar為新王, 因為牠在大城市待過, 跟人類學了這麼多. 然後Babar說, 在接受這份殊榮之前, 牠必須讓大家知道, 就在回森林的路上, 牠跟表妹已經訂親了, 如果牠是王, 牠表妹會是皇后. 然後她們舉行盛大的婚禮, 穿著從大城市買的禮服的象王和象后搭著黃色熱氣球去度蜜月了.

這個1933年寫成的故事充滿我不敢苟同的情節. 身為亞洲人, 我不想讓小孩聽這故事, 這讓我想起那些被殖民還被殖民者洗腦的人. Babar和貴婦的權力關係也不怎麼符合當代所需. 也許別人喜歡, 但我們不喜歡這個故事. 好在某人唸到第二頁就放棄了.

The Boy Who Hated Valentine's Day
By Sally Wittman & Chaya M. Burstein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讓我覺得還有點意思, 因為提到小孩的人際關係, 但是後面情節交代得不清不楚, 虎頭蛇尾, 沒把故事講好.

這是說一個叫班的小男生本來很喜歡情人節的, 但七歲那年, 有同學作弄他說:"只有嬰兒才喜歡情人節!", 他受此刺激, 便當眾表示他討厭情人節, 結果那年情人節時, 他一張卡片都沒收到, 讓他很傷心. 為了避免再度碰到這難堪的場面, 他第二年便決定暗地裡假藉同學名義送自己卡片, 一共二十張. 為此偷學全班同學的簽名, 一度因而被同學誤會, 他只好說白色的謊言.

可是就在活動當天, 班無意中發現新來一週的亨利一張卡都沒有. 他想亨利一定會像他自己去年那樣難過, 於是偷偷地把他自己盒子的全部卡片送給亨利. 事後他問亨利有收到卡嗎? 亨利說他收到四十張, 幾乎每個人都送他兩張. 亨利沒說的是, 有兩張寫的是他自己的名字. 班則說他收到一樣的數量. 他們從此成為最好的朋友. 而且每年情人節, 亨利都準備兩張卡片送給班.

我跟某人討論半天, 為什麼亨利收到的是四十張卡, 而班也說他收到四十張卡? 最後某人重讀半天終於想到, 他們班同學這次都給了班卡片, 所以班除了自己偽造的二十張, 還有同學給的二十張. 這就是為什麼亨利會收到兩張他自己送的卡片, 因為一張是他送給班的, 一張是班偽造的. 而這四十張裡, 完全沒有來自班的卡. 故事結局暗示亨利最後知道班做的事, 所以他才每年給班兩張卡. 這最後兩頁的情節居然讓我們想這麼久, 真懷疑小學生看不看得懂.

這並不算皆大歡喜的結局. 因為同學都送了班卡片, 但班都沒送他們卡片. 同學都沒送亨利卡片, 但他們都收到亨利的卡片. 我不懂為何他們的老師沒有注意到這點. 小J班上在情人節前一兩週, 突然來了位轉學生. 所以老師特別在週一給家長的備忘錄上提到, 現在班上人數是二十一人, 請準備足夠的卡片, 老師還強調她不想傷任何人的心,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份. 我想其他學校的老師應該也如此. 所以雖然這故事的前半段有不少佈局, 最後卻沒把這些細節處理好.

還有, 大部分的家長應該都不會希望小孩偷學別人的簽名, 這有觸法的危險, 而且不誠實. 或許這也是這本書乏人問津的原因.

Grumpy Bird
By Jeremy Tankard

有隻小鳥某天早上有嚴重的起床氣, 所以牠不想飛也不覓食, 牠決定走路. 牠一路上碰到好幾隻動物問牠再做甚麼, 牠先沒好氣地回答說"走路", 後來牠發飆說:"為什麼每個動物都要問這問題?" 每個動物問過之後都決定走在牠後面, 之後便排了一列. 壞脾氣的小鳥回頭看, 牠停下來, 後面的動物也停下來; 牠跑, 其他動物也跑; 牠單腳站立, 其他動物也單腳站立(包括那些四隻腳的). 壞脾氣的小鳥(像褒姒一樣)終於笑了, 牠就飛到樹上, 要大家上去讓牠請客. 結局就是其他的動物都到了樹枝上, 準備吃小鳥準備的蟲蟲.

雖然我幫小孩講這故事時, 加上動作, 讓他們覺得很有趣. 可是我心裡其實很不以為然. 憑什麼大家要理一個壞脾氣的小鳥? 而且牠一開始對其他動物一點都不友善. 這不是我們該教小孩的事吧! 我還是相信: 當你笑, 全世界都跟你笑; 當你哭, 這世界只有你一個人哭. 所以也不會有人要理壞脾氣的小孩. 雖然結局有點好笑, 但是給小孩一種錯誤的暗示. 這不是我想給小孩看的書.

由 Debby 發表於 10:53 PM | 迴響 (0)

February 07, 2013

最近讀的英文童書(一)玩具的故事

以下是最近讀的英文童書. 我無意中發現都是跟玩具有關的故事, 而且主要是玩具歷險記.

The winter Bear
By Ruth Craft & Erik Blegvad

在蕭瑟的北國冬天和稚齡的小孩讀這本書, 有種溫馨的感覺. 故事敘述三個小孩在蕭瑟的寒冬出門散步, 其中一個發現樹上掛著一隻棕色針織的熊, 三個小孩便很開心地帶著熊跑回家. 然後把小熊弄乾, 找衣服給小熊穿, 然後把它安置妥當. 最後一頁的小熊圖, 讓人看了忍不住要微笑, 因為那隻穿著衣服長褲的小熊右手臂被包紮好吊起來, 好像脫臼似的. 有媽媽說這是她小時候讀過最甜美的書, 因為她媽媽一直都收得好好的, 所以她現在可以跟小孩一起讀這本書.

這本1974年出版的書已經絕版了, 只能在圖書館找, 或買高價的二手書.

My Little Train
By Satomi Ichikawa

我們家兩個小男生最近非常喜歡的書, 我也很喜歡的, 內容好玩歡樂又溫馨, 插圖也可愛. 這是玩具們自己找樂子的故事. 火車在客廳裡相繼送鴨子, 綿羊, 猴子和小熊等動物去他們要去的地方, 以為乘客都下車時, 才發現還有一個偷溜上車的小袋鼠, 於是小火車和小袋鼠便一同去兜風, 火車從懸崖(沙發邊)掉下去時, 小袋鼠還幫忙把火車恢復原狀. 這本書給小孩一些玩火車和其他玩具的點子, 還可以讓稚齡的小孩讀完之後, 從頭開始找離開媽媽, 偷溜上車的小袋鼠.

Come Fly With Me
By Satomi Ichikawa

跟前一本書同樣的作者, 這本書是玩具離家找樂子的故事. 玩具飛機待在玩具間待到受不了, 填充狗便把飛機推到陽台, 幫飛機上發條後, 一起飛出去探險. 經過暴風的考驗後, 終於到了他們一直想去的白色圓頂, 還看到美麗的彩虹. 得償所願後, 他們決定回家把冒險經歷和朋友分享.

住在巴黎超過三十年的的日裔作家Satomi Ichikawa說這是她自己的想像故事. 她身邊就有木頭玩具飛機和填充狗等陪伴, 她的窗口看出去就有個白色圓頂, 所以這故事可說是她想像的抒發. 這本書也適合童心未泯的大人.

Toy Boat
By Randall de Seve & Loren Long

這是我們家兩歲兒最近每天都要聽的故事. 這也算玩具出門歷險記. 故事中的玩具船是他的主人利用廢物做成的玩具, 小男生非常喜歡這個自己做的玩具, 睡覺洗澡都跟它在一起. 可是有天他在湖邊玩船時, 天色不佳, 媽媽很著急地把他拎回家, 他拉玩具船的線就鬆開了, 小男生傷心地看著心愛的玩具遠去. 倒是玩具船終於得到它嚮往已久的遠行機會, 只是, 它太小了, 經過風浪與被大船睥睨後, 它還是期待回到主人身邊, 最終也如願了.

對還很黏媽媽和非常喜歡特定玩具的兩歲兒來說, 這些玩具會自己找樂子, 有了豐富經歷後, 會自己想辦法回家的故事, 真是正中他的下懷, 而且也給他許多有趣的遊戲素材. 不過, 他還不懂什麼叫心願, 我指的是那種可以充實人生, 打破過去經驗的心願. 他現在的願望就是生日時大人送他Thomas卡通裡的Spencer等火車頭罷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40 PM | 迴響 (0)

December 13, 2009

書裡的三人世界

多大的小孩會有家庭觀念?正確的答案我並不清楚,但是從小J身上,我認為至少一歲多的小孩就有家庭觀念。

小J最早開始認識所有家庭成員的書,是《Peekaboo, I Love You》。那本書裡的角色,除了小男孩(主角)以外,還有爸爸、媽媽、姊姊、爺爺、奶奶和小貓、小狗。我們可以忽視小貓和小狗,但是每回講到姊姊,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說,因為小J沒有姊姊。但是他還是很喜歡這本布書,從嬰兒時期看到現在。這本書裡的爺爺奶奶並不是三代同堂的大家長角色,而是跟小J的爺爺奶奶一樣,是住在不同的地方,所以在這本書裡,爺爺奶奶在門口按鈴,然後小男孩去開門。有一陣子,小J喜歡爺爺奶奶來的時候按門鈴,而不是從車庫直接進來,這樣他就可以跟書中的主角一樣去開門。

他真正有認同感的書,應該是法國歐茉若(Jan Ormerod)的《爸爸and媽媽and我》。

這本書是小J一歲多時,他的爺爺奶奶從我的台灣書堆裡挑出來帶回來的。我有好多童書,可惜都在遙遠的台灣。爺爺奶奶帶回來之後,我本來很擔心小J正值破壞力強盛的階段,這本硬皮紙本書要是給他看,內頁八成會被撕爛。不過,情況比我想的好,更令我意外的是,他很喜歡這本書,會看著封面說:「爸爸媽媽」。

我和某人也滿喜歡這本書的,裡頭的氛圍好輕鬆愜意啊!不像我經歷的日子,總是疲憊和忙碌。某人則說:「為什麼這個寶寶這麼乖?」因為裡頭的爸爸在看書,寶寶只是在旁邊鑽來鑽去,最後爬到爸爸身上跟爸爸一起看書,不像小J總是在爸爸看書時,把書搶走不給爸爸看。裡頭的媽媽後來挺著一個大肚子編織玩具,寶寶也只是在旁邊玩來玩去。原來有些人有寶寶之後,照樣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真是我們夢想的境界啊。

在這本書之後,因為《Goodnight Moon》裡頭有幅畫是三隻熊坐在椅子上,某人說那幅畫應該是畫《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三隻熊。我隱約記得自己看過這個故事,上網一查,查到很多版本,因為這個有名的故事年代久遠,沒有著作權問題,所以誰都可以出版。我買了Byron Barton的《The Three Bears》,因為這個畫風看來是幼兒應該會喜歡的,評價不錯,而且這是厚紙板書,比較不會被弄壞。不過,這個版本跟原始的《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有點出入,以後還是得找完整版的來看。

在《The Three Bears》裡,有三碗粥、三張搖椅、三張床。我們家的餐桌上,通常都是三個碗,所以小J對三碗粥的那一頁最有感覺,常拿那一頁給我看。這本書是我們家「三隻熊」(算是「三人世界」的延伸)故事書的開端,之後,我們又多了兩本「三隻熊」的故事書。

前不久,我們在週末去圖書館還書時,正好碰到圖書館辦二手書出清。我還完書就衝去看有什麼童書。可惜那時接近中午,剩下的書不多,所以我只挑了三本跟聖誕節有關的童書:《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Mummford's Great Christmas Trree Adventure》和《The Sweet Smell of Christmas》。這三本書裡,前兩本書況較佳,第一本還是某個祖母在2006年送給孫子朋友的聖誕禮物,只是不知為何被扔到圖書館拍賣;第二本是講兩隻企鵝去世界各地找聖誕樹的過程,他們還跑到中國吃了蘑菇雞片(Moo goo gai pan,也有人說是冬菇雞)。第三本書況最舊,畫風看來也最舊式,我後來一查,這本書已有四十年的歷史了!可是令我驚訝的是,小J居然只對這本有興趣!他喜歡到會拿著書坐在沙發上前後踢著兩條腿說:「喜歡這本書!喜歡這本書!」

在某人念給小J聽之後,小J對熊爸爸抽煙斗很感興趣,自己翻來看的時候,還會一直找抽煙斗的熊爸爸,他也喜歡熊媽媽目送熊爸爸和熊寶寶出門去砍聖誕樹的那一頁,他會對著小熊說:"Bye Bye!",書裡的情節也幫助他建立美國人過聖誕節的概念。某人看了這本書之後,記憶之潮湧了上來。他想到他兩三歲在美國時,他爸媽曾在Garage sale時,買了好幾本藍燈書屋a little golden book系列(這系列已有65年的歷史)給他看,其中一本也是三隻熊的,熊爸爸把應該睡覺的小熊放在肩膀上,假裝不知道小熊在那,在屋子裡到處找小熊的故事。

某人在網路上查了查,於是查到那本是《Good Night, Little Bear》,在amazon上屬於買三送一的商品,於是我們一口氣買了四本a little golden book。這系列書是硬皮軟頁書,好在小J現在比較不會破壞書了,否則我不放心讓他看。

這本講不想睡覺的頑皮小熊書也挺得小J歡心。他看了會自己說:「小熊偷笑!」他甚至想跟小熊一樣吃巧克力蛋糕。我因此買了Pillsbury的速成巧克力布朗尼料理包來做巧克力布朗尼給他吃,他雖然很愛,可是每吃就拉肚子,我只好狠心拒絕小J再吃巧克力蛋糕的要求了。

不知不覺,我們就多了那麼多有關三個家庭成員的書。想起來,小J對家庭的概念就是三個人,所以他對這幾本書的認同感很高。他也從這幾本書裡得到一些其他的概念,學會喜歡書(而且是跟車子無關的書),不斷反覆看書,算是好事一樁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1:21 PM | 迴響 (0)

April 28, 2009

移民兒童觀點的《My Chinatown》


my chinatown
幾週前,公主的外婆邀我們一起上圖書館。在圖書館的時候,公主自個在書架瀏覽一下,就拿了一本《My Chinatown:One Year in Poems》給我。我看了書名,楞了一下,我本以為是她外婆拿給她,她再拿給我的。但是,她的外婆在另外一端,所以是公主自己找到的沒錯。她怎麼會找到這本書,而且覺得應該拿給我,我覺得是個謎。因為就這麼巧,我們正好是華人,跟此書的作者一樣。

翻開第一頁,讀了之後,我就決定借這本書回家看。即使我不是那種從小移民來美國的人,不是香港來的,也未曾住在Chinatown。

我試著翻譯第一頁,如下:

「在我的家鄉香港,現在是新年。
爸爸說,我們在這裡過新年。在美國的中國城。
媽媽說,就跟在香港的家一樣。
可是,這裡不是我的家。
即使鞭炮整夜嘶嘶作響,然後爆裂,以驅逐這世上的妖魔鬼怪。
到了早上,我一個人出門,去踢那些飄在空中的碎紅紙。
也許在某處,會有一個完整的鞭炮等著我。
可是,我怎麼都找不到。
即使在空中飄著、象徵好運的紅紙多的跟雪一樣。
那一定是別人的好運,不是我的。」

讀了前面幾頁之後,我的心都揪在一起。如果這是一個小學生的作文,那必定是個成熟又敏感的孩子啊。

這裡有華人及第二代離鄉背井的離愁,也有老人面對子女離鄉背井的悲哀:
But she(mama) doesn't know how to pickle them(kumquats).
Grandmother wouldn't tell her.
"If I told you, you'd never come to see me again!"
She said, and winked.(p.3)

But I don't want to go to school,
where the English words
taste like metal in my mouth.(p.7)

When we left Hong Kong,
we had to pack quick.
So many things got left behind--
a country
a language
a grandmother
and my animal chess game.(p.11)

不過,到了後面幾頁,主人翁慢慢找到中國城有意思的地方,即使中國城整體的生活水準未必如意。所以到了最後一頁,又是新年了,在觀看舞龍舞獅,小主角似乎已經接受這塊所在了。依照《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The Nature Assumption:Why Children Turn Out the Way They Do)》的說法,一年正好是移民兒童適應新環境的時間。

雖然作者描寫的地域與場景,有許多讓我感到陌生,畢竟台灣和香港、美國的中國城還是有很大差異,但這不妨礙我感受此書中的豐富文化和感情體會。

這本繪本因為字數多,再加上感情、文化描寫,適合小學二到四年級的學童,並不適合年幼的小J,他只是看著圖認一些圖案,例如:鞋子、魚。倒是我一個人讀得很有感觸。

後來忍不住查了一下此書作者。麥錦鴻(Kam Mak)於1971年9歲時移民美國,目前任教於紐約曼哈坦流行技術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y Chinatown》是他最著名的書,的確是出自他童年的親身經歷與記憶。此書曾被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選為2002年最佳童書。麥錦鴻還曾經為美國美國郵政總局設計十二生肖郵票。

看完這些之後,我決定下回再去圖書館把他的其他幾本書借回來看。台灣可於誠品書店購得《My Chinatown》。


相關資料:
郵票裏的中國新年

由 Debby 發表於 12:11 PM | 迴響 (0)

January 21, 2009

可愛的環保童書

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Fun and Easy Eco-Tips小J的玩伴之一即將在下週過兩歲生日。慶生會邀請函的末段,壽星的媽媽寫了:"If you would like to give a gift, please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 and choose a book or toy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看完之後,我有種被考倒的感覺。有什麼玩具或書是用再生資源做的?

在網海中到處搜尋,我終於找到了一本可愛的童書:《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Fun and Easy Eco-Tips》,不但主題是具有環保概念的,書也是用回收紙製作的。amazon目前只有一個讀者評論,應該是個幼教老師留的,她說這本書屬於每一間教室,她給這本書五顆星的評價。
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Fun and Easy Eco-Tips

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Fun and Easy Eco-Tips

昨天書終於送到了。我反覆讀了好幾遍,愛不釋手。此書不但內容簡單易懂,圖案也生動有趣,說不定過一陣子我會再買一本給小J。這本書的書背雖註明適合三到六歲的小孩,但兩歲上下的小孩應該也可以瞭解一點點,隨著他們成長,他們對書中的內容就會越來越明白。

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Fun and Easy Eco-Tips

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Fun and Easy Eco-Tips

台灣前不久出了中譯版,書名是《10件事我做了,世界會更好》,由青林國際出版,譯者是青林國際的總編輯林朱綺。我想她很喜歡這本書吧,因此願意自己翻譯。我看了青林網頁上的部分譯文之後,覺得台版的譯文似乎比原文更簡略,沒有完全傳達原文的意思,有點可惜。例如「我享受用舊紙箱做玩具的樂趣。」原文其實是"I enjoy making toys from things around the house."而且中文書名翻得有點生硬拗口。這本書的台灣翻譯版比美國的定價便宜多了。而且台版跟英文版一樣,由100%再生材料印製。撇開譯文的小遺憾,仍值得推薦給關心環保的家長。

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Fun and Easy Eco-Tips

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Fun and Easy Eco-Tips

由 Debby 發表於 01:06 AM | 迴響 (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