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30, 2022

華盛頓不曾砍倒櫻桃樹

小P好幾個月前三不五時他可以從哪拿到多少錢,問了才知道,他想湊錢買一副同學也有的Pit Viper太陽眼鏡。我本來想利用這個機會激勵他在中文上下點功夫,因為中文學校每年學期末會給每班第一名的學生$25的獎金。沒想到,他爹聽了就當生日禮物送他。我們提醒他,這是讓他打網球戴的,最好不要帶到學校。

但是小孩總不聽老人言。他週五傍晚收到,週一下午我去接他放學時,他居然戴著太陽眼鏡走在路上。週二下午我接他放學,他一上車就報告太陽眼鏡不翼而飛。不到四天,七十幾塊的太陽眼鏡就沒了。

據小P說,他本來沒準備週二要帶去的,但前一天忘記拿出來,到學校才發現。所以某堂課下課,他先把太陽眼鏡放在教室外的窗台旁,跟同學去置物櫃拿東西。當時附近都有同學,所以他覺得沒問題。但等他回來之後,太陽眼鏡已經不見了。他去學校的失物招領找過,也報告給掌管學生事務的副校長,因為那個地方有攝影機。自從校園槍擊案變得頻繁之後,學校的因應之一就是到處裝攝影機。然而,那時辦公室的人都在忙著準備八年級的升級典禮,沒有人有空去看攝影機的錄像。

那是暑假前的最後一週,週五中午放學後就是暑假了。那幾天小P每天都去學校的失物招領看,週三或週四的時候,有同學告訴他,他們看到別班的一個男生拿走他的太陽眼鏡,有人認識他,所以小P知道他的名字後,就去找那個人。那個小孩跟小P說,他拿起來戴一戴,就拿去失物招領了。小P再度衝去失物招領,然而,仍然沒有他的太陽眼鏡。

他回家告訴我那個小孩的名字時,我聽了一驚,因為我知道有兩個小孩都叫那個名字。他跟我說,不是我認識的。剛好他帶著年度紀念冊回家,我要他指給我看是哪一個人。那小孩跟老牌OO7同姓,顯然是英國裔。我心裡稍微鬆了一口氣,一點都不希望是我們認識的人做這種事。

星期五中午接到他時,他仍然沒有太陽眼鏡的下落,我便帶著他去辦公室找副校長。副校長記下小P說的證人和那個小孩的名字,然後問小P他的太陽眼鏡多少錢,跟他說,他不會隨便把七十幾塊的現金隨意放在一旁就走開吧?小P搖頭,副校長說,所以重要的東西要自己看著,不要輕易離開視線。

後來我也問他,最早戴Pit Viper到學校的同學,帶了幾天?小P說他帶去好幾天,那同學還讓他戴過,然後像保鑣一樣在旁邊給他開道,一路相隨。我聽了覺得有點好笑,顯然那同學比他機靈又有頭腦,所以人家的太陽眼鏡都沒掉。

隔週的週二,我收到副校長的語音留言和電子郵件,於是知道副校長已經通知對方家長把太陽眼鏡拿到學校,他說第二天拿到會告訴我,同時希望那個學生能打電話跟小P道歉。但是第二天,副校長又發郵件說要到週四或週五才會到,並沒說原因。

我和某人都覺得很奇怪,小孩拿了別人的東西,要是我們,知道後一定會立刻歸還,為什麼這家人拖拖拉拉?難道是太陽眼鏡已經被搞壞,所以他們買了新的來代替?然而,Pit Viper寄送速度並不快,可以隔天送到的Amazon上的是假貨。於是我列印了收據,以備萬一。而小P之前曾把眼鏡上的序號抄下,所以是不是他的太陽眼鏡,他會知道。

然而,一直到週五傍晚,什麼消息都沒有。某人要我放棄了,他覺得太陽眼鏡回不來了。我其實不願意,因為這實在太沒道理,我說,如果我這時放棄的話,表示這家人的品格無可救藥,我會徹底地看不起他們。

小J說我們可以要求跟對方家長見面,讓那小孩跟小P當面道歉。他要跟對方家長說,他們做的事是養罪犯,現在偷小東西,以後幹大壞事。但我壓根就不想見對方,也不想麻煩副校長做這個安排,畢竟要他們還個東西,他們都可以推三阻四了,要見面就更困難。而且我也不覺得我們需要多說什麼,怎麼教養小孩是他們家的事,我不想跟他們結惡緣,也不想有一面之緣,省得之後出門碰到,心裡不舒服。

這段時間,我曾問過小J,他們高中生是否很多也這樣,看到別人掉的東西,就據為己有?他搖頭,跟我說,高中生好一點,同學在教室撿到別人的airpods,都會交給老師。

又過了一個週末,我忍不住寫信問副校長。副校長回信說,他會要對方家長當天拿到學校,不然他會找警方介入。不過他晚點又告訴我,那個媽媽說要隔天才拿去。週二早上,副校長來電留言說太陽眼鏡到了,我寫信問他太陽眼鏡看起來如何,他說這要小P來決定。當天下午,我帶著小P拿著他抄著序號的紙去學校辦公室。那時副校長已經下班去了,學校的行政人員給我們一副太陽眼鏡。小P對了序號,是他的沒錯。但已經被搞得有點爛了。我們心裡都很不舒服,這家人顯然一點都不在乎,在他們佔有小P眼鏡的這兩週,不知道怎麼使用的,造成鏡框有很嚴重的磨損,而且很髒,顯然不只是試戴一下而已。至於道歉,完全沒收到。

我想起小時候,曾經放學後全班都留下來,因為班上有人掉東西,掉錢還是掉什麼,我一點都沒印象,之後有沒找到,我也不知道。以前我們在台灣都聽過美國有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以為美國小孩都很誠實。不過,我後來才知道,這個故事是假的,現在更清楚的是,美國小孩也有不誠實的,而且學校一點辦法都沒有,甚至有家長對此也毫不在意。

經過這件事之後,我難過了很多天,情緒非常低落,對美國的教育和社會感到失望,只能希望小孩從這個事件學到經驗,而且知道有些人不需要認識。

由 Debby 發表於 02:03 AM | 迴響 (0)

December 20, 2021

TikTok是校園版末日機器

十幾年前來美國後,我對美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這裡的人上廁所比較有人權,顯然基本生活水準較高。這麼多年來,除了兩隻手可以數出來的有限次數,絕大數的廁所,不管是在高檔的百貨公司裡,還是在深山裡,都提供廁紙、坐墊紙、洗手皂、擦手紙或烘手機。前年回台灣,看到國立大學的廁所依舊沒有廁紙和洗手皂,遑論坐墊紙、擦手紙等,仍然感覺有差。

不過,最近有天我突然想到問我家的高中生:「現在學校的廁所有洗手皂和廁紙了嗎?」他答說沒有。並不是一直都這樣,而是幾個月前抖音(TikTok)造成的風潮遺留的後果。

去年秋天剛開學不久,抖音就出現一堆造成校園風暴的挑戰貼文,都是要人搞破壞的。我們的高中自然也不例外,一開始我聽到廁紙被偷,後來就越來越誇張,小J很體貼地沒有多說噁心的部分,因為他自己想到就想吐,還告訴我說,有同學連續幾天上完第一堂課想上大號,但是因為廁所狀況太差,導致他要媽媽來接他回家上廁所,之後的兩堂課就請假不上。有天放學後接到小J,他一上車就跟我說,他的一個亞裔同學去偷給皂機,當場被逮到。後來追蹤狀況,他說那同學並沒有拍下來貼到抖音上,他只是覺得好玩而已。我挑挑眉毛,好玩?我不覺得,一般人做事往往都有目的,他把學校廁所的給皂機偷走,讓大家上完廁所洗手沒有肥皂用,很不衛生,哪裡好玩?我記得那個男生是跟著媽媽同住的單親家庭,他媽媽是律師。我問小J,他那同學是想要吸引女生或家長的注意嗎?他的爸媽是不是工作很忙跟他沒什麼互動?小J說他不知道。但是他被學校逮到,我猜學校應該會告知家長,他媽媽應該了解這種行為的可能後果,有點好奇她會怎麼處置。

我在臉書上看到有人說他們高中的校長都直接去廁所站崗,防範未然。這未免也太慘了,校長不是警衛,明明就有別的事要做,卻因為層出不窮的破壞,疲於應付,最後弄到親自站崗。我想這只是一時之計,不可能長久。

沒幾天,小J就說學校把給皂機全拆了,廁紙也不再提供。我和某人聽了面面相覷。我能理解學校不堪損失和困擾,只能出此下策。但是一小群人的破壞行為,導致所有人都不方便,大家都得承擔少數人愚蠢行為的代價,何況現在還是疫情中,用肥皂洗手是很重要的事,這對防止疫情擴散真是太不利了。

學校和學區因此都陸續寫信來要家長跟小孩談抖音上的這類挑戰,因為還有很多。我把其餘的一些挑戰唸出來,六年級生聽了就說真的很蠢。

前年底,在美國政治思想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說臉書是末日機器,開宗明義就說了,末日機器不應該存在,末日機器是一種思想的實驗品,是要摧毀人類的生活。文章中提到臉書不計一切想要擴大規模,所以用演算法紀錄和形塑個人資訊,進而控制使用者。即使臉書雇了一萬五千個審查員來審看那些不可說的黑暗素材,而且自稱價值中立,但審查員能使用的語言有限,數量也不夠,無法一一審查那有如聖經洪水來般的大量垃圾貼文,這使得演算法佔上風,而且扭曲個人的資訊環境。另外,臉書也在未告知的狀況下,對使用者進行一些社會實驗,有如進行數位殖民。美國情報單位早就確認臉書是外國勢力在2016年干預美國大選的戰場,臉書根本無法阻擋他們站上的極端主義、仇恨言論、政治宣傳、假消息和陰謀論。臉書一開始說要讓世界更開放更多連結,如今它的使用者幾乎是是中國人加印度人的總和那麼多,這是一個無疆界的國家,由演算法來秘密統治。

我們家的高中生說,臉書是我們這些年紀比較大的人才用的,年輕人不愛。對他們來說,IG、TikTok、SnapChat等,才是他們活躍的社群媒體。若以傷害性來說,抖音大概就是他們那年紀的末日機器了。美國社會和校園當然免不了有問題和弱點,抖音這些貼文和挑戰顯然就是衝著美國社會的問題來的,把強調責任的美式自由變成惡質玩笑和惡意挑釁。這些貼文根源是否來自美國國內,恐怕要情報人員才知道了。

寒假前倒數第二天,學區來信警告,新聞也警告,抖音上有貼文說隔日是「全國校園槍擊日」,所有老師家長一看到消息都緊張起來,大家想到之前抖音挑戰在校園造成的破壞,不知道多少學生會當真帶槍去學校傷人,都感到擔憂。不同州的家長在新聞下留言說他們那裏也有這風聲,有些家長於是說不讓小孩上學,害怕出事。而學校則說已經查過,尚未查到什麼可疑的證據。不過地方報隔天就報導我們縣的警察分別在不同高中逮捕好幾個人,他們都說是開玩笑。

所幸寒假前的最後一個上學日並沒發生任何悲劇。但我們家兩個小孩的學校都傳出有人誤觸火警,學校都來信解釋,聽起來非常可疑,難道抖音上又有人出招換種方式整學校?

今年已經有太多事讓我對臉書失望,打消原本放棄部落格的念頭,準備減少臉書使用。但小孩的校園生活看來不可避免地受到隨時引爆的抖音破壞性貼文影響。原本社群媒體尚可算是美國領先其他國家的網路成就,如今看來卻是破壞美國自由民主價值的風暴所在,為人民的生活帶來各種看不見的危機。未來會怎樣,只能繼續看下去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3:26 AM | 迴響 (0)

September 20, 2021

把高中當體育班來念

來美國這十幾年來,日常中有些關於高中生的疑惑,一直沒有答案。

像是為什麼有時中午在Trader Joe's買菜時,會突然湧進一大批高中生?好不容易結帳出來,要開車回家時,馬路上都是車,整條馬路都塞滿,本來五分鐘就該到家的,卻要耗費兩倍的時間。難道高中生中午就放學?

還有,為什麼下午接小學和中學回家的路上,總會看到我家去高中的那條馬路旁,會有穿著輕薄短小的高中男生或女生,一群人在跑步?他們似乎分成幾個小隊分開跑。男生夏天時只穿條不比泳褲寬大多少的短褲,上半身赤裸。女生的短褲同樣迷你,上身穿的跟兩截式泳裝上衣很像的Bra Top,露出一截小蠻腰。不管男女,他們的身材都很健美瘦削,簡直就是路邊吸睛的移動風景。

這些疑惑,終於在小J上高中後得到解答。

原來,他們每週三中午12:40提早放學。平常的時候,只有高三和高四生可以出校買中餐。我們這一帶幾個城的高中附近都有Trader Joe's,所以TJ就成為他們買中餐的去處。雖然他們都上過「健康」課,但很多人買的東西其實很不健康。我看過有高中生買飲料和甜食當中餐。不少女生會買沙拉和墨西哥捲餅。

因為有些人家生的小孩多,這裡沒有校車,所以小孩主要是爸媽送去上學的,小學、初中和高中的上下學時間都錯開,提早放學的時間也不一樣。像我們的小學和中學都是週二下午一點半放學。好在高中是星期三,不然真的很累,才剛到家又要出門。

有天下午送小J去練球時,又看到路邊有高中生成隊跑步。我問那是上體育課嗎?他說不是,很多上體育課的人都胖到一跑就氣喘如牛,跑得超慢。那些人是他們學校越野跑(Cross country running)的成員,每天要跑6英哩,一週要練6天,其中一天要練7英哩。他們學校在全美的越野跑拿過很好的成績,所以算是在這項目上有名的學校,訓練非常紮實。他的朋友裡,只有一個朋友有跑越野的能力,但他說每天練長跑太累,高一先不參加。

我一聽到訓練內容,只能肅然起敬。我如果只要接小孩的話,一天差不多就是開6英哩,但我是開車,他們可是用雙腿一步一步地跑6英哩,而且是幾乎每天,難怪他們的身材都很健美,不見一絲贅肉。

美國高中都是分三季,安排不同體育活動。他們學校秋季有:男子和女子越野跑、美式足球、女子高爾夫、女子網球、女子排球、男子水球、男子沙灘排球和啦啦隊。冬季則有:男子和女子籃球、女子和男子足球、女子水球和摔角。春季的運動是:男子棒球、男子高爾夫、男子和女子袋棍球、男子排球、女子壘球、游泳、男子和女子田徑、男子網球和女子沙灘排球。

這些運動的價值其實並不平等,美式足球顯然是重中之重,足球隊教練被學校重視的程度,會排在其他教練之上。小J前幾天去看他們學校足球隊和隔壁高中校隊的足球賽,門票要五元,現場賣的一球冰淇淋和一條熱狗也都是五元。如果他們多走一點路,到附近的Trader Joe's去,那裏一桶冰淇淋不到五元。美式足球簡直就是學校的吸金利器。相形之下,網球大概就排在高中運動金字塔的底層。不過,小J說還有一個地位比網球更差,就是摔角,他運動神經不太發達的印度死黨就準備去參加摔角。不知為何,我們想到那畫面都覺得很有喜感。

小J因為想要明年春天進網球校隊,所以他這學期不修體育課。網球校隊通常只有前兩名或前三名可以打單打,其餘都是雙打。目前我們還不知道訓練時間,不過應該不會是一大清早。想到游泳隊清晨五點半就要練習,等於凌晨四點多就要起床。如果是我要送小孩,我覺得我大概不用睡覺了。還好我們家沒人要去游泳校隊。

不管是哪種運動的校隊,他們練習的時間都讓我覺得簡直就是台灣說的體育班。不過,美國的高中生如果想要進好的大學,成績還是很重要。要讀書,也要運動,壓力並不見得比台灣的高中生輕鬆。

高中生除了訓練,也要參加各種比賽,所以少不了爸爸媽媽開車送來送去。如果是參加人多的運動,幾個人可以開一輛車去。像網球這種運動,就只能自己開來開去了。這四年真是不會太輕鬆。這時只能遙望四年後的半離巢期,咬牙堅持下去。

由 Debby 發表於 01:05 AM | 迴響 (2)

September 09, 2021

高中生的中文課

我家的高一生小J從暑假就開始排他這學期的課,中間跟他爸爸討論過,不過沒告訴我他選了什麼課。開學後,我這個後知後覺的媽媽才知道,他居然選了中文!我知道之後立刻問:「怎麼不選西班牙文?」他說,我以前要他去中文學校時,就說他高中的第二外語課可以選中文,所以他就選中文。我根本就忘了這件事,跟他說學西班牙文比較好,這裡這麼多人會說西班牙文,而且以後我們去墨西哥玩,他可以幫忙我們點菜。他說他這輩子都不要去墨西哥,然後很得意地說他很聰明,因為中文課會很簡單。

我問他其他同學選什麼,他說大部分都選西班牙文,他一個中國大陸第二代同學則選了西班牙文和法文。小J果然是最混的。

他上完第一堂「中文一」之後,跟我說他簡直受不了了,因為班上有21人,老師一整堂課就一個一個地教「你好」、「謝謝」、「再見」之類這些簡單的中文,每個詞他都要聽21次。他跟老師課後談了一下,老師讓他選「中文IB」或「中文三」,但建議他選後者。我說當然選可以抵大學學分的前者,以前小P幼兒園的老師就跟我說這間高中的好處是有IB課程,小孩要是多修一點,未來可以省點大學學費。但很混的小J還是選了「中文三」,理由是他不會簡體中文,老師是中國大陸來的。他上的第一堂是教家庭稱謂,而且老師不會再讓每個人講一遍了。我聽了忍不住翻白眼,稱謂根本就是好幾年前就在中文學校學過的,我才不覺得他沒辦法上「中文IB」。

由於他這學期每天就只有健康、中文三和生物三堂課,除了生物是榮譽課程,其他兩堂課根本就像混時間一樣。他好幾個同學在暑假就把健康修掉了,但他不願意,所以現在就要花一整學期來修別人在暑假花幾天就上完的課。

他在「中文三」是唯一的高一生,其他不是高三就是高四,主要是白人,也有一名黑人學長,和西語裔學姊。就小J的觀察,他們程度不好,但上課也很打混。很多人在上課中都會要求去上廁所一次,甚至有人會去兩次。有名學長因為晚上要打工,總在中文課上寫數學作業。小J說,他現在也會在中文課中間去上廁所,這樣午餐時就不會因為上廁所而占用跟朋友聊天的時間。我聽了忍不住扶額頭,這學習態度太差了吧。

有次他們上課看電影,好些人就用教室裡的微波爐弄爆米花,然後在老師放電影時看IG等社群媒體。我問他電影片名是什麼,他說不知道,是講寄宿學校的事,感覺還滿新的。我好奇他們看得懂嗎,小J說:「有英文字幕啊!」即便如此,他覺得大概沒什麼人在看。這真是社區高中的壞處,每個人的學習態度差很多。

最近他們換新單元,教「寵物」。老師問他們寵物的功能,有人就說:「可以吃!」老師回答:「只有在亞洲。」我在開車時聽到小J這麼說,跟他說老師這樣回答不恰當,他說只是開玩笑。然而,新冠疫情尚未結束,這病毒源頭與動物有關,又被川普說是「中國病毒」,造成美國很多地方都有亞裔被欺負的事情,我在臉書的新聞串下也看過有人說中國人亂吃,我不覺得老師應該把這話題導回亞裔身上,這樣只會加深主要族裔對亞裔的刻板印象,而且這堂課是她給其他族裔一個認識中國文化的好機會,她卻浪費了。更何況,仔細說來,亞裔吃的動物,若是有人養的,叫做家禽和家畜,若沒有人養的,叫做野味,不會是寵物。「寵」就是喜歡得不得了,怎麼會有人要傷害自己喜歡得不得了的動物?老師大可在別的時候開玩笑,跟學生拉近關係,但不是這種話題上。

因為小J的能力明顯比別人好,所以老師要求別人造一個句子,但會要小J造三句。老師經常在聽了小J的造句後,跟其他學生說,因為小J是台灣來的,所以用法不同。小J說聽到老師說「一條狗」時,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都說「一隻狗」。老師說比較大的狗的單位用「條」。我印象中小時候有聽過「一條狗」,但後來就沒聽過了。現在搜尋「一條狗」,第一頁出現的是簡體字的頁面。有個百度頁面提到:「太小的不说条,条是成年的形容。一条大狗,一只大狗,小狗不说条。」我的認知卻是,「條」是指細長的東西,所以「一條臘腸狗」應該是成立的,雖然臘腸狗不大。

前幾天老師要小J造三個句子,他說:「我有一隻狗,我的狗今年三歲,牠每天游來游去。」老師說好,給他一張獎勵卡。但我聽到最後一句就跟他說,魚才游來游去。他說那是教科書上寫的。我感到非常懷疑,有空再拿來看。之後老師點他後面的學長,那學長用四聲不正的洋腔說:「窩(我)有一條貓,窩(我)貓今年三歲,窩(我)貓好吃。」老師說沒那麼好,但還是給他一張獎勵卡。我聽了深感在美國教中文真是非常不容易,忍不住慶幸之前小J的鋼琴老師七年前跟我說這間高中的中文老師快退休,年薪有七萬,可以去考時,我沒有心動。

最近某人教小J「住海邊」和「很機車」這兩個通俗說法,他用得超起勁,不時問他爸還有什麼罵人的話。我一管他,他就說我住海邊。我跟他說,我是他媽,如果我住海邊,我會帶著他一起住海邊,而且他不准去挖沙。因為小J小的時候,聽到我說我老了要去住在靠海的地方,就說他要常常去找我,因為他要挖沙。然後他沒事就說弟弟機車,我禁止他在家人身上練習這些東西,傷害感情。不過都要怪某人,上樑不正下樑歪,亂教這些做什麼。

我認識一個韓國媽媽,她們家在女兒九歲時,因為先生工作的關係,搬到日本,然後在女兒上八年級時,搬到美國。現在她女兒已經從柏克萊加大畢業了,會說韓語、日語、英語和西班牙語。想到這種例子,不免感到洩氣,顯然我們家的小孩達不到這種程度。

不過,小J幾個月前認識的新球友在今年春天才從日本搬來。他是德國出生的,同樣因為爸爸的工作關係,以前還待過泰國,然後搬回日本,今年搬到美國。我們一聽到這麼國際化的經歷,以為這又是一個多語人才。沒想到,他們在德國和泰國都有日本學校可以上,所以他只會日語和一點英語。我聽到對方的媽媽說曼谷有日本學校時,立刻想到Netflix上那部講腦性麻痺代筆漫畫家的自我探索故事37 seconds,女主角的姊姊就在泰國教書。當時我還覺得日本人跑到泰國教書很奇怪,沒想到那裏有日本學校。

所以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夠,同時有夠多外僑可以在國外成立學校時,國民就不必學很多語言了。我只能自我安慰,小J運氣好,英語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他就算只會英語和國語,不會其他語言,也許人生狹隘了點,但不會是什麼問題。

由 Debby 發表於 02:19 AM | 迴響 (2)

June 16, 2021

疫苗時代的升級(畢業)典禮

記得去年暑假,每次看到別人家門口的畢業生插牌,都有種悽慘的感覺。今年春天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疫情的演變,學校依舊準備了草地插牌給畢業生,我們家四月底就領了兩個回來,插在去年底我請園丁重整的前院玫瑰角落。

拜許多人打了疫苗,疫情受到控制,本縣升到最大開放的黃色指標所賜,所以學校都宣布今年會有升級典禮(K-12年級被視為一個階段,所以小學和初中的稱「升級」典禮,只有高中完成才算畢業),這對我們來說,不啻是個好消息,是在家上課一年後的補償,同時能讓小孩見到所有的老師和同學,有重大的意義。

因為疫情顯然沒有結束,仍有很多人沒有打疫苗,所以學校對升級典禮有許多不同以往的規定,以保障所有人的安全。我們小學和初中兩個學校都規定家長一定要事先報名,而且列出完整出席者的姓名,一家最多只能報名四人(不含升級生)。初中甚至事前發放一次性手環,在典禮前幾天先去學校領,屆時憑手環顏色分不同入口入場;小學因為分成早上和下午班兩場,人數較少,所以直接在門口報到。

兩場的場地都在戶外的草地上。所有人必須戴口罩,入場前測量體溫,入場者以家庭為單位,同一家庭成員不需保持社交距離,但不同家庭必須保持六呎以上的距離,座位也是以家庭為單位,所有人必須全程待在自己的家庭區(family pod)。另外,不能與非家庭成員的人握手或擁抱。如果有人生病或抵抗力很弱,學校都說不能到場。

我們家非常幸運,兩場的座位都被排在最前面一排,只是都在舞台的遠西區,有點偏,顯然拍照很難有好的角度。中學的升級生座位就排在自家的最前方,小學升級生則是排在舞台的另一方,面對來賓區。因為學校不允許大家離開座位隨便移動拍照,所以兩場都有專業攝影師拍照,小學在典禮後一週直接送給我們兩張照片:上台和領證書;初中則是賣照片:升級生持證書的獨照。

中學的升級典禮上校長頒獎給GPA 4.0的學生,只有四名,都是女生。升級生致詞代表的也是女生。讓我有點懷疑是不是我家小孩所有的升級和畢業典禮都是女生致詞,不過隔天小學的典禮分三班各選一名學生代表致詞,其中一位是男生,讓我覺得稍微有點平衡。小P事後說,那個同學真會寫,用了很多難字。

有點好笑的是,因為參加升級典禮,我們才知道他們初中的校訓是什麼,好在小P馬上就要接著去念這所學校了,所以以後這項認識還派得上用場。中學典禮的壓軸是本地的高中校長上台致詞,迎接他的2025畢業班。小學倒沒有這種交接儀式。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家小孩都在同一個小學校長任內升級,照原本的規定,他去年就要被調到別的學校去了,因為疫情的關係,所有校長的六年調動全部暫停。我們家非常喜歡這個認真的小學校長,科學小學在他的任內拿到這個學區第二個藍緞帶獎,是這學區第一個公立學校拿到的。中學校長今年倒是結束她的任期,由副校長接任。

話說以前小J小學升級典禮時,我們完全沒經驗,就讓他穿制服去學校,偏偏他當時還負責升旗,我們到場才發現很多人都沒穿制服。這次他要升級前兩天,我才想起,他只有運動服,該不會就穿短褲短袖去參加升級典禮吧?他跟我說,只是初中,以後不會有人特別提起說初中有畢業,不會怎樣。後來他說要穿鋼琴表演的衣服,那沒問題,他們從七歲到十四歲的襯衫和西裝褲我都準備好了,因為每年都要兩次的鋼琴演奏和考級。但我睡前突然想起,等等,去年他們沒出門演奏和考級,只有在家錄影,根本沒有買新的皮鞋!本來要某人在升級典禮前一天帶他去買皮鞋,可是小J鬧脾氣說不需要皮鞋,最後只買了一條卡其褲和皮帶,因為他的印度死黨說要穿卡其褲。沒想到,升級典禮前兩小時,他說他的死黨們都要盛裝,越南死黨要穿西裝。我問,那他的皮鞋呢?小J說他的同學會穿他爸的皮鞋,即使有點小。所以小J也準備要穿小半號的皮鞋出門。然後我只能在配備不齊的狀況下幫忙他打理行頭,我真有種被整到的感覺。

升級典禮後,小J和他一群盛裝打扮的哥們聚在一起拍照。我聽到一個媽媽說:「這是週六的團體吧?」顯然是他最近週六出門一起玩的死黨媽媽。不過小J後來說,其實週六的人沒那麼多,這些一起過來拍照的,都是比較好的同學,全是從小學一起升到中學的同學。這時我很慶幸他小學三年級時幫他轉學,讓他能交到這麼多好朋友;他小學二年級的死黨後來也念這個初中,但兩人的交情不在,形同陌路。

因為哥哥這麼整了一遭,小P第二天就很配合地穿了三件式西裝出門,不過他最後嫌熱,出場時沒穿西裝外套。我本來以為清早會很冷,穿了皮衣外套,結果被熱到。而且連續兩天參加兩場各一小時升級典禮,讓很久沒長時間在外頭的我曬傷額頭,皮膚都曬紅脫皮了,加州的陽光真可怕。

比起哥哥,小P的幾個好朋友要念別的初中,甚至已有搬到別州去了。他因此在升級典禮見到所有同學後,有點感傷,情緒低落了兩天。我只能鼓勵他,總是可以交新的朋友,有時人生最好的朋友不見得是這麼小的時候認識的。

接下來,就是展望下一個階段的學校的新生活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2:55 AM | 迴響 (0)

March 30, 2021

疫情中的校外教學

儘管這個月我們學區的老師開始打新冠疫苗,連在中文學校教才藝課的朋友也打了疫苗,這些都是為所有學生重新回到學校做的準備。但我們學校五年級最重要的Pali三天兩夜戶外教學今年看來仍是不可能成行,小P為此難過得不得了,他說他等了五年,大家都說Pali比六年級的戶外學校棒,而且有他很想喝的特別汽水,為什麼疫情不是在他很小的時候發生,而是在他有重要的校外教學的四五年級時發生?我聽了也覺得很難過,除了流行病學專家,沒什麼人想到這種事會發生。

不過,最近還是有個校外教學,是今年唯一的校外教學,要去他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我們附近的山區種植物。因為現在上課時間分兩梯次,所以校外教學的時段有兩天,從早上排到下午,每次一個半小時,由親子搭檔,每次最多二十人,老師有規定活動時是以家庭為單位,不能太靠近非自己家庭的人以防疫。小P本來說不想去,仍在為不能去Pali而生悶氣。我們跟他說,這是他可以見到其他同學的機會,要他看看已經填選的時段和名單,看看他想見誰。於是我們就選定了原本要上鋼琴課的時間去參加校外教學做義工。

雖然我以前跟過他們去不同的校外教學,但我從來都沒去過附近山區,結果我的車開出去後,根本不知道往哪開。要小P指路的結果,是我開到一條死路,然後他說他不記得在哪,最後還是拿出手機開Google Map找路。開到州立公園停車場後,除了我們只有一輛車,覺得很納悶。我看半天都沒看懂老師寄來的地圖,就交給小P,讓他來帶路。我和小P在山路上走了一陣子後,看到一對健行的母女,忍不住問問她們是否熟悉這一帶,她們跟我說,還有兩個停車場,然後指向遠方的房子。於是小P和我又往停車場飛奔,開向另一個停車場。半路看到兩個人騎著馬走來,這裡有人騎馬來活動,難怪我們一下車就聞到一股臭味,到處都是馬糞。

開到另一個停車場看到那邊果然有很多車,覺得安心點,但我們還是不知道在哪集合。沿路看到不少健行的人,顯然那一帶比我們最早停的地方受歡迎。走了一陣子,終於看到另一班的老師,我們鬆了一口氣,總算找到了。

老師把我簽好的一疊文件交給當地的保育員,就回學校了。保育員看了我們的文件跟我們說,他跟小P同名,只是字尾拼法不同。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後來特別來看小P有沒問題,還跟小P聊了一下。

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種兩種原生種植物。據保育員所述,那些植物是他們從2019年就開始準備,要恢復2018年野火燒毀的生態。我好奇地問他,通常最先長回來的植物,往往是小型的野草,為什麼不種樹呢?他說,他們也有種樹,像橡樹之類,但他們需要顧到全面性,大型和小型的植物都要幫忙回復。

因為當地有地鼠、老鼠等各種會咬食植物根莖的動物,所以我們要用鐵絲網包住植物的根部,然後上下開口要包住,再挖土埋下去。我們所在的種植區,事先已有人用紅色線段圍好種植區,而且已經稍微挖了一下要種的地方,我們只要挖更深更大,把植物埋下去。我們種的兩種植物裡,一種看起來像野草的,就算被踩了也沒事,但另一種看起來會開小花的,比較脆弱,所以還要用鐵絲籠或上方有開口的牛奶盒罩住植物,以防被踩。保育員跟我說,這兩種都是會開花的,像草的會開綠色小花,另一種則視品種,會開紅色或白色小花。

種得差不多之後,有人就來教怎麼澆水。之後小朋友都不種了,都跑去澆水。小P覺得澆水比挖土種植有趣,忙著跟他的朋友提著大水壺往返大水桶和植物區。在那之前,我問保育員,今年很可能有旱災,他們之後會來幫這些植物澆水嗎?他說會,第一年都要特別注意澆水,確定根系發展,之後就不太需要顧了。而且,他們會期待「三月奇蹟」。然而,現在已經是三月底了,氣象預報顯示最近沒有下雨的奇蹟。

我們離開前,我問保育員準備要種多少植物。他說預定要種一千株,當天的親子義工已經種了四百株,第二天預計也能種四百株,所以很快就會完成。他還說,由於我們的幫忙,這個山區也有我們的一部分貢獻,希望大家有空回去看看。

小P回家後就迫不及待告訴他哥我們一開始的迷途記,讓我被小J嘲笑,說我居然不知道他們最常校外教學的地方在哪裡。而太久沒出門運動的我,經歷這兩個多小時,全身痠痛,累到不行,懶得說什麼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1:39 AM | 迴響 (0)

August 28, 2020

一個屋簷下的不同時區

開學後,我們家進入四個不同的時區。雖然當初我們幫兩個小孩都選了早上上學,但因為兩校選擇早上上學的人爆多,學校於是抽籤,讓上午班和下午班的人數能夠平衡,小J就因此被分到下午上學。

開學前的那個週日下午五點多,小P學校的校長曾從學校打電話來,說他注意到小J是下午上學,問我要不要把小P換到下午。我謝謝他的好意,我說沒關係,因為某人在家上班,如果他們三人都是早上上班上學,網路用量太大,網路速度會很慢,所以我覺得一個上午一個下午也好。他聽了就說他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是高中生),也是一個上午和一個下午上學的。

其實我希望打電話來問我的,是小J的校長,但偏偏不是。我們學區的校長平時都是六年一任,我們小學的校長應該今年要換,但因為疫情的關係,今年沒有校長的人事調動,畢竟此時狀況特殊,要新上任的校長在這麼特殊的遠距教學狀況下去了解新學校的狀況,實在太困難了。我們小學校長雖然是男性,但他這麼關心學生,假日在學校加班到那麼晚,不但一一檢視每家學生的相關狀況,細心地發掘可能的需求,且打電話來詢問,讓我覺得很感動。

我們對小J變成下午上學,唯一覺得比較正向的地方,是因為他這幾個月來,作息越來越延後。以前他六點就起床的,我希望他假日多睡點,但他總是這麼早起。現在他有時可以睡到快九點,睡眠時間比以前長一些,可能是他開始要發育了。據他說,他的印度死黨是十二點睡到十二點,那就太誇張了,我們不會接受,因為他們總有一天要恢復正常作息,8:45前到學校上學的。至於他下午上學的壞處,莫過於他很多好班的同學主要在早上上學,造成他的班上主要是普通班的學生,這讓我們有些擔憂。雖然他說老師會輪流教兩邊的學生,但感覺他的實際上課時間和學的東西,就比上上午班的好班同學少了。

這種一上一下的上學時程,也造成兩個小孩活動安排的困難。他們練琴的時間被壓縮,因為小J上學時,他不准弟弟練琴,即使他都躲在樓上房間戴抗噪耳機上課。小J這幾個月,因為有自己電腦可以玩電玩的關係,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一早起來就開始練琴,總要拖拖拉拉到下午才開始練琴,所以主要是小P的時間被卡住,這會影響小P的電視時間,造成兩人的紛爭。

此外,他們本來是下午三點上網球課,但小J下午三點半才放學。教練知道了,問我要不要把小P改成下午上學。但我已經跟校長說不需要了,而且我覺得小P早點上學沒問題,所以就把他們兩人的網球課分開,我有天早上要單獨帶小J去上一對一的網球課。不過,這也是他要的,因為疫期以來,教練沒有安排團體課,就安排他們兩個上兩對一的網球課,小J上了一段時間後,就要求有他自己的一對一網球課,現在因為學校的關係,終於讓他如願。因為教練女兒也是下午上學,在同一天早上上另一個教練的一對一課程,他們兩人之後就有對打的練習。

接了小J回家之後,我要趕著準備中餐,因為小J上學時間是12:50,要讓他在上學前吃完中餐才行。

如此一來,全家最累的就是我,不但要煮飯,還要當司機。某人工作的時候佔據書房和我的座位,然後在家工作後,工時變超長,有時到晚上十點多以後,我才有用電腦的機會,週末假日亦然。當媽媽的都希望有自己的時間,因此我成為最後一個下班的貓頭鷹。全家四人於是各有各的時區。

我忍不住想像自己是個位於宇宙中的太空加油站,隨時等著服務不同時空中飛來的三架太空梭,幫他們提供補給,並且縫合他們之間不同的時空,讓他們在歪斜的時空中,有交會的時刻。而我擁有自己獨特的時區,只是我能關站的時間很短。

卡在這種狀況下,我感覺今年能做的事有限。看來今年就是放掉也忘掉任何充實自我的可能,專心地為家庭奉獻。

由 Debby 發表於 11:50 PM | 迴響 (2)

June 03, 2020

沒有驪歌的畢業季

這是沒有畢業典禮的一年。十二年級的高中畢業生今年沒有畢業舞會,八年級的初中畢業生沒有去華盛頓特區的畢業旅行。對那些畢業生來說,相當於花兒不香,鳥兒不歌唱,人生沒有樂趣的一年。不敢多想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遭遇,他們是最慘的一批人,畢業即失業,前途茫茫。

少了集體的畢業典禮,學校給予的彌補,就是給個草坪上的畢業插牌,上頭顯示學校和年份,讓經過的路人可以知道哪些人家有畢業生。昨天開車帶小J去學校還教科書(不還三本教科書的話,要賠USD$272)和拿放在學校的東西,以做為這學期的了結時,就看到我們社區有好幾個畢業生插牌。我們家右邊的上海鄰居和斜對面的印度鄰居都有一個初中畢業生。再開到遠一點的地方有兩戶有高中畢業生。每看到一個插牌,都在我心中留下一聲無言的嘆息。明年,我們家草地上也會有這種插牌,而且是兩個。

小J這幾個月問過我好多次,明年春天他可以去華盛頓特區吧?我每次都只能回答不知道。我每天觀察和紀錄地區和全國的確診及死亡人數,實在無法對接下來一年感到樂觀。我們剛開始進入居家防疫期時,在南韓的朋友要我忍個五星期,之後確診人數就會少很多。然而,目前是第十二週,我們還在第一波,前幾天洛杉磯才出現單日確診人數的最高峰。南韓似乎進入第二波了,但我們根本第一波都沒結束,而且確診人數似乎增加地更快了。不樂觀,前方迷霧重重,何時是終點,無人知曉。

雖然小P沒有問,但我知道,他沒辦法像哥哥那樣,在五年級的春天可以去山上過三天兩夜的戶外體驗營,而他四年級最重要的國家公園戶外教學,之前因為疫情被取消了,之後六年級的戶外體驗營恐怕也會被影響。根據之前CDC公布的學校重開原則,未來不但沒有戶外教學,家長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大量進入學校當義工,以往有的活動都會大大地減少。即便如此,小孩仍希望能去學校。他們在家過了近三個月沒有上學的日子,接下來暑假仍不能出門,也就不讓人感到欣喜了。然而,我們還沒收到通知,秋季到底會不會開學;若是會,小孩可以去學校幾天,學區和學校會有什麼安全措施和安排。我們一概不知,只能等待與觀望。

在南韓的朋友的大女兒明年也要畢業。她說,女兒還沒上到學,老師已經打來問畢業典禮要訂什麼攝影組合。連同學都還沒見到,留影有何意義?於是我突然想起,小J前不久申請了八年級要上一門叫做「畢業紀念冊」的課,以取代今年讓他上得很煩的「生涯」課,所以跟我要了相機,還問我該怎麼拍照,連我從沒用過的Photoshop軟體都被要走了。如果接下來一年又是在家用Zoom上課,他們的畢業紀念冊會有什麼照片?難道大家各自上傳在家用電腦上課的照片嗎?

相對於小P一週有三天要用Zoom跟老師同學視訊各一小時,未必是上課,小J用Zoom上課的時間似乎沒有更多,且不太固定。他說他們不一定要用Zoom上課,老師可能在網頁上放簡報讓大家看,或有習題讓大家自己做。我感覺他們這幾個月學的東西不多,且簡單化,因為以前小J常問他爸數學問題,現在他都沒有問題。然後這樣再過一年,他們就要畢業了。他不慌,我卻覺得很慌。

記得居家防疫第三週時,在東岸的加拿大朋友在臉書上貼了一張別人寫的圖,上頭說:「你不是有個美好的一天,就是幫忙小孩做數學作業。你不能同時擁有兩者。」然後她寫了:「我們今天會有個美好的一天。」很多人看了都笑了,在壓力這麼大的疫期,還要緊盯著小孩的學習進度,實在太困難了。

退一步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家平安度過這段時間就好,小孩有學點東西比完全沒學到東西好,混到畢業也不是問題,因為這個時候,絕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過的,不用太為難自己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37 PM | 迴響 (0)

December 12, 2019

不一樣的頒獎典禮

將近10:45時,我快步走進小P學校的禮堂,家長席的第一排已經坐滿了,我於是坐進第二排中間的位置,以便拍照。當時小P的班已經坐在前面的地上了,其他四、五年級的五個班都還沒來。跟附近認識的家長打了招呼後,我趕緊把相機換成長鏡頭,然後就瞄到小P回頭舉手跟我致敬,我趕緊回禮。心想,八成是他同學通風報信的。

十天前,我收到老師的通知,說小P今天會領獎,還說是驚喜,想當然爾,就是要我們別跟他說。但小孩都很精,當他們知道要去頒獎典禮時,進了禮堂眼睛就會一直往家長席找自己的爸媽,如果找到了,就代表他們待會可以領獎,因為只有得獎者的家長才會受邀觀禮。

其實我前兩三天給了小P強烈的暗示,因為他星期一回家時聲音沙啞,我提醒他,現在是流感季,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不可以跟同學交換食物,跟生病的同學保持距離,免得生病了不能上學,會錯過重要的活動。他就問我:「什麼活動?」「快放寒假了,老師可能會給你們一些有趣的活動。」我每天接他時,他的上衣到褲子都沾了不少泥巴,問他怎麼弄的,他說是玩足球。昨天晚上,我忍不住問他今天早上十點半下課時,能不玩得那麼瘋嗎?他說不能。算了,我放棄。

以往從幼稚園到三年級,一年三次、每次四種的獎項得獎人都是由老師決定。而四到五年級,老師決定該班獎項後,由小朋友在紙上寫下他們心目中應該得該獎項的同學,最後人選還是由老師定奪。我們家兩個小孩因此覺得,四五年級的得獎名單在某種程度上代表受歡迎度。而幼稚園到三年級,每年級有四班,每班是22人,四和五年級則是三個班,各32人。不管是老師選或同學選,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比以前難。然而,今天校長說,這些得獎者並不代表受歡迎度,因為學生有他們的觀察力,他們真的知道哪些人具有特定特質。而且每個人都是未來的得獎者。

關於獎項,跟台灣非常不同的是,這裡公開頒發的獎,主要是人格特質,而且都有可以努力的目標。像以往有仁慈(Kindness)、好奇(Curiosity)、好公民(Good Citizenship)和學業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獎等。至於學業成績優良的獎,他們有榮譽獎(Honor Roll Award),但那個獎狀會被折成兩半,塞在成績單裡,秘而不宣。而且班上到底有誰、多少人拿到那張榮譽獎獎狀,老師通常不會公開宣布,我們家兩個小孩都是從同學口中知道誰拿過那張獎狀的,讓人覺得好成績似乎在小學裡不是會被表揚的價值。以前小J四年級還五年級時,榮譽獎獎狀後還會附一張可以貼在車子玻璃上貼紙,讓家長可以告訴別人,嘿,我家小孩成績很好。不過今年小P的獎狀上沒被釘那張貼紙,而且他的獎狀是銀色的框和字,他哥哥的則是金色,還多一張金色的貼紙,讓我覺得學校在節省成本。

因為要看小P領獎,同時間我沒法去橋樑課程的結業典禮,老師本來希望我能和其他同學一起參加的。她問我知道小P會領什麼獎嗎?我說老師沒說,但我的確有所猜測。小J從三到五年級都拿好奇獎,小P以前拿過學業成就獎,所以我猜這次也一樣。我其實很希望他們能拿仁慈、好公民獎之類的。但我知道很難,就像我一坐下,左前方一個印度媽媽跟我打招呼,我就知道她兒子應該也是拿學業成就獎的一樣。後來證明我的猜測完全正確。

不過,這次的頒獎典禮在四年級一個老師提議下,有所改變。以往都是校長宣布各獎項的各班得獎人,這次則由各班老師上台,念出各得獎人的名字和獎項,校長在一旁念同學的評語。由於各班老師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班上的獎項,所以名稱會不盡相同。這次的獎項是:仁慈(Kindness)、感謝(Gratitude)、尊重(Respect)、學業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還有一個獎我忘了。小P他們班老師給了六個獎,最後一個是閱讀進步獎,得獎的西語裔小男生的閱讀程度在這學期有長足的進步。四年級另外兩個班老師則給了五個獎,新來的男老師給的獎項名稱跟別班不太一樣,他給了一個創意獎(Creativity),得獎的小女生是今年才轉來的,她是小P三四歲時幼幼班的同學。綜觀四年級三個班,得獎人性別以女生為多,男生較少,小P他們班是最平均的,男女各半。

五年級的獎項跟四年級不太一樣,她們有一個恆毅力和成長心態(grit and growth mindset)獎。我一聽就覺得五年級老師很跟得上時代,她們應該看過Angela Duckworth的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Carol S. Dweck的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心態致勝),以及Annie Brock和Heather Hundley合著的The Growth Mindset Coach: A Teacher's Month-by-Month Handbook for Empowering Students to Achieve(成長性思維: 幫助孩子達成目標,打造心態致勝的實戰教室)等書,知道恆毅力和成長心態對學習的重要性。我有大學同學在北加從事心理和教育工作,最近建立了一個播客,其中一集也在談成長心態。

頒獎典禮在35分鐘內結束。其他四個年級會拆成兩次,分開進行類似的頒獎典禮,這樣學生和家長都不必花太多時間看別人領獎。離開時,女兒領創意獎的約旦媽媽跟我一起走出學校,她很開心看到這樣的頒獎典禮,我也是。與其給學生太多高遠的目標,不如把目標拆成很多小的里程碑,讓他們知道這些都是可達成的,進而會努力去求取進步。我覺得這是教育者在面對有許多不同來源、程度和特質的學生時,能夠做的事。


由 Debby 發表於 10:57 PM | 迴響 (0)

May 20, 2019

每個學生都是明星的頒獎典禮

約莫三週前,我們收到小J學校的信,要我們在五月中的星期四參加六年級頒獎典禮,小J是受獎人之一。信裏附了三張門票,受獎人入場不需要門票。信上說,座位有限,如果我們有多餘的票,請盡快把多出來的票交回辦公室。這時不免慶幸我家只有兩個小孩。

我們勢必要參加頒獎典禮,雖然完全不知道他要領什麼獎。但我頭痛的是當天的行程安排,因為星期四是我們家一週中最忙碌的日子,我要先把兩個小孩送到不同的地方,然後和某人分別接一個小孩回家。

小J說:「不用擔心,領獎的人不會很多,頂多全年級的十分之一,很快就結束了。」希望如此,不然我們可能要弄到八點以後才能吃晚飯了。

我們六點四十幾分趕到,大老遠就看到排隊等著入場的人排成長龍。排在我們之後的,寥寥無幾,因為典禮七點就要開始,我們只能坐到倒數第二排。

坐下後,我打開在門口拿到的得獎名單一看,當場傻眼,密密麻麻一整面,這人數未免太多了吧!一共四排的名字。我算了算,一排有34人,轉頭要旁邊的小P心算34*4是多少。我跟某人說,這絕對不是十分之一。某人說,應該幾乎人人有獎了。事後小J承認他資訊有誤,但不至於到過半的人得獎,他說六年級有四百人。我至今沒有在學校的網站或任何刊物上看到他們列出各年級詳細人數,六年級是否有四百人,我只能暫時接受他的說法。

跟以前小學的頒獎典禮不同。校長先說明他們要頒發的獎項,包括校長獎、各科學業績優獎,以及學業成就獎三項,前兩項基本上都是要成績好才拿得到,但最後一項就是所謂的進步/努力獎,是老師看學生的努力程度而給予的獎項。學校為每位受獎學生做了他們個人的投影片,投影片上會秀出他們學生證上的照片和所領的獎項,受獎人則會上台亮相。師長並不上台,而是在台下念他們的個人資料。他們把這些學生當作校園明星一樣,事先讓學生回答某些問題,輪到他們上台時,老師就會念出來其中兩三項。這些問題包括:最喜歡的書、最喜歡的電影、最喜歡的食物、回家不能沒有的東西、暑假最喜歡的活動、給即將入學的六年級生的建議等。

一百多名學生照姓氏的字母順序出場,所有獎項都被打散。當第一個上台的女生帶著燦爛的笑容、扶著走路輔助器吃力地出現在台上時,我立刻認出那是小J在第一個學校同校過的女生。我記得以前每次看到她媽媽清早把車停在離門口較近的殘障車位,小心地扶她下車時,總覺得我們該為自己的好手好腳慶幸,也該為自己的人生做多些的努力。她拿到的是學業成就獎,每個人應該都會認為這是實至名歸,給她最熱烈的掌聲。

之後大家都在等自己的小孩出場,老師念的那些得獎人看法,間歇給我們一些娛樂。引起最多笑聲的,是一個女生給下一屆六年級的建議。她說,絕對不要聽七年級和八年級的話。大家發笑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知道自家小孩這一年來免不了都有跟高年級生處不來的經驗,這是一句非常有代表性的宣言。回家後小P很犀利地點出她的語境和身份的弔詭之處:當下一屆六年級生入學時,那個女生就是七年級了。如果他們聽了這句話,但因為她到時是七年級生,所以他們不該照做。

上台顯然是件大事。不少女生都盛裝打扮,大部分男生穿著雖然比較普通,也是有一個印度男生穿全套西裝的。我看了不免暗暗捏把冷汗,因為出門前,小J本來堅持要穿襯衫配運動褲,好在某人說服他換成牛仔褲,不然他上台時,我要把眼睛遮起來。

雖然學校把每個上台的學生塑造成明星般對待,但在觀眾可以用自己的標準,在這些明星裡找到最耀眼的。我特別會注意的,是那些投影片上的字特別多的。因為很多人領兩個獎,投影片上會有三行字。校長獎比較長,Principal's Award for Educational Excellence會被拆成兩行。這些人有相當比例的人會再得一個學科的學業績優獎,例如小J拿到的是Academic Excellence in English. 當我看到有人投影片上的字有四行以上時,我就會特別注意。於是看到一個女生拿到三科的學業績優獎,小J以前學校的飛毛腿同學有兩科學業績優獎,其中一項是體育。最厲害的一個女生拿到四科學業績優獎,除了體育以外,她全包了。

後來我們問小J認不認識那兩個女生,他都不認識。他說在普通班要拿好成績比較容易。這倒是。因為這裡的公立初中一樣照程度分班。我們的學校有科學學程,一共四班。像小J這種念科學小學的,可以直接申請進入,念其他小學的就要申請後抽籤。我本來不清楚科學學程除了比較多科學課,以及一年有四次校外教學外,跟其他班有什麼差別。一個女兒念八年級的四川媽媽跟我說:「就是好班啊!」這說明非常直接了當,我立刻就懂了。然而,在科學學程裏,以及在科學學程外,學校依舊會照學生的數學程度分班。如果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成績好,數學和英文都會被分到好班,此外就是普通班。

好班和普通班中間的程度差異不小。小J的越南華裔死黨去年入學後,才發現被分到科學學程外,但他應該是跟小J一樣念科學學程,中間不知道哪裡出錯。他媽媽到處陳情爭取,學校好不容易鬆口,但是科學學程的數學好班已經額滿,他若要進科學學程,就必須待在普通班,若成績夠好,六年級期末經過諮詢和申請,他才能進七年級好班。他媽媽為了讓他回到科學學程,只好勉強同意讓他去普通班。

為此,越南媽媽跟我抱怨好多次,她兒子在普通班上得很痛苦,因為他都會了,他的老師要他先忍耐,因為老師要幫其他同學趕上來,於是他上課都在發呆、放空中度過。越南媽媽說,她兒子都被同學當成電腦,因為覺得他反應很快。照理說,他成績那麼好,應該領個數學績優獎,但是沒有,他只領到一個校長獎。

我們無意中發現,所有的亞裔學生的投影片頂多都只有三行字,就是兩個獎項而已。反而是白人,尤其是女生,在這個學校看起來特別優秀。這是否為事實,個人見解不同。就我們而言,我所知的亞裔家庭對小孩的學業都是很要求的。或許老師有種族偏好,而這種偏好干擾的結果顯然不能反映學生的程度。我對於小J沒拿到體育績優獎有點好奇,因為據說他都是他們班第二名,他每週打好幾次網球,記在額外的月表上,可以拿到額外的分數。他跟我說,他們班的體育老師沒給任何人獎,包括第一名的錢德勒。聽起來就是好班老師對於給獎的標準似乎比其他班的老師高?若是如此,那也沒轍。

無論如何,小孩拿到獎項,都是值得高興的事。學校能一口氣鼓勵那麼多學生,包括體育表現卓越的小孩,也反映美國教育的特點,值得只重視考試科目的台灣教育借鏡。


由 Debby 發表於 12:52 AM | 迴響 (0)

October 21, 2018

我聽不懂你的英文

上週五,是這學期我第二次去小P班上的畫畫課幫忙。這學期我們很幸運,全校美術課負責人的小孩跟小P同班,她本身就是另一所小學的美術教師,由她來教當然最好,我樂得當助手。她最近一年多都會先把課程設計好後,把簡報檔放上網,讓我們事先下載、動手做過後,再到課堂裡教小朋友。據說她的課程在網上賣的還不錯,看來很多學校都需要這方面的資源。

這次的課程是運用輻射對稱概念的羅盤玫瑰。其實他們一年級時,就做過一次輻射對稱的設計,那次用的是咖啡濾紙,然後用油粉彩上色,最後可以貼在玻璃上,看起來有點像教堂的彩色玻璃。不過,事隔兩年,小朋友顯然都忘了什麼是輻射對稱,小P一直抱怨很難,他不會,弄得下課時間還在教室裡畫,全班都出去了,就只剩他。圖型設計好之後,他們要用水彩上色。

每年我們幫小朋友上美術課時,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小朋友不愛惜他們的工具。學期初總有一大批新購置的美術用品,但沒多久,很多都被摧殘到很難用。水彩筆是被摧殘的最嚴重的一種,刷毛沒被洗乾淨、刷毛被插在水中過久導致整個筆頭變形,因為刷毛變形、被凌虐,之後他們想畫較細緻的線條時,往往都有困難。我們有時花很多時間,都找不到幾隻狀態較好的畫筆。所以,教他們怎樣正確使用是水彩課的一部分。不管他們聽不聽得進去,該講的還是要講。

這次美術媽媽在講怎樣正確使用水彩筆時,我注意到一個小男生不但不聽不看,反而專心地用兩手使勁地把刷毛往左右邊拔,我於是過去阻止他。他停下來不到一分鐘,就開始把筆頭向下,用刷毛用力戳桌子。我於是又過去阻止他。他看著我,跟我說:「我聽不懂妳的英文。」我說:「真的嗎?」他甚至說:「妳說的是日文嗎?」我回答:「不是。」然後就離開他那桌。

他從第一次就顯現不是很喜歡美術課的感覺,每次都做得很隨便,沒有照美術媽媽的指示做到某些該有的東西。雖然美術可以很自由,但每個課程有一些要求,他完全沒理會。他很快地畫完後,開始玩水。我過去跟他確認他畫完後,就把他的水彩工具全收走,然後給他一張紙巾擦桌子。老師一會也過去問他是否完成了,他說是。老師瞄一眼他的畫,也只能給我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

後來回家後,我問小P那是誰。原來那就是小P從開學以來,一直跟我抱怨的他們班新來的bully。小P說他都不聽老師講解,什麼都亂搞,弄得老師在他桌上貼他應該要遵循的規範(我對此有印象,我第一次去幫忙時看到就很意外),還貼了兩張,全班就只有他被貼。我突然很能理解小P的感受,因為我也被他欺負了。他居然看我一眼,就能針對我的弱點,講話傷害我,這是什麼能力啊(暈眩)。我花時間花力氣去幫忙,居然被小孩欺負,讓我好心酸。這是我當學校義工六年來,最負面的經驗。而且我自認我現在的英文已經比五六年前好了。

我忍不住問兩個小孩,他們有沒碰到同學抱怨聽不懂我的英文?因為我各教過他們班一年的畫畫課。他們都說沒有。某人聽了說這小孩就是不好心,我雖然有口音,但一般人不太可能聽不懂。有朋友看了我的描述,也安慰我說,他應該是誰的英文都聽不懂吧。

本來我應該立刻跟老師說此事的,不過我每天都很忙,還好這週就是老師和學生家長一對一會談的師長會議週,我就在會談時跟老師提了此事。通常這種會談都只有老師和家長,但老師這次說希望小孩也能參與,所以小P也在一旁。老師顯然有些話不能說,她先說問題不在我,然後跟我說我應該當場跟她說的,因為那個小孩有「特別需求」,隔那麼久再問他,他會忘了他當時說了什麼,他也不知道說那些有什麼錯。老師邊說還邊跟我眨眼,後來還是讓小P先出去。老師再次強調這小孩有「特別需求」,她會去跟他的(專案?)人員說發生這個狀況。

後來我就想起小J在前一個學校也有個同學有「特別需求」。他們一年級時同班,小J有天回家提到那同學在課堂上跟老師說:「妳恨我!」老師說:「我沒有!」然後老師和他就吵了起來,全班就看著他們吵,直到老師受不了了,讓他去校長室。這種狀況三不五時就發生,讓我覺得他們班的教學品質不是太好。有個月我在他們去圖書館時值勤,幫忙他們借還書。我第二次去時,他曾因為不聽圖書館員指示,又被送到校長室了。曾經有一度他們傳說這個小孩要轉到我們現在的小學,可能因為每個家長都要簽保證書,承諾每個月至少當義工三小時,所以他後來還是在原本的學校,反倒是小J在三年級轉來了。

雖然他常干擾全班上課秩序,導致小J三不五時抱怨他,但我跟小J說,他其實也有優點。我去幫忙時,圖書館員要他們跟我說謝謝,他也笑咪咪地和大家一起跟我說謝謝。有次清早,我帶著當時才三歲的小P送小J上學,在學校等鐘響進教室時,那個男生吃著Oreo餅乾當早餐,他看到小P,就給了他一片。所以我跟小J說,他對小小孩挺友善的。只是我對他吃超甜的餅乾當早餐一事,覺得很不好。小J當時跟我說,他爸不吃早餐。有次我送完小J,打鐘後牽著小P要回家,才看到那小孩的爸爸穿著睡衣送小孩上學。讓我覺得那個家長似乎不是很照顧自己的孩子。有些小孩的問題,可能是家庭問題的一種轉移。

最近我問小J,他是不是也在同一個中學?小J說是;而且他的置物櫃就在小J的上面,所以兩人常有機會遇見對方。小J說,他還是易怒,不過已經比以前好很多了。剛開學時,他因為不太會用那個號碼鎖(我們領到時,有善心人提醒要在家多練幾次),一直打不開,最後好不容易開了,他就不願意鎖,然後說東西掉了他也不管。有次又打不開,他就很生氣地又跳又叫,最後向後摔跤撞上垃圾桶。聽起來真是個戲劇王。

所以我想小P的同學能那麼輕易地讓我一刀致命,他那種殺人於無形的話術,應該也是在家練的。小P說從沒見過那同學的爸媽,他放學都是去課後班等家長下班後來接。也許他的家庭是有點狀況的,所以老師一再跟我說他有「特別需求」。

不過,他那句「我聽不懂妳的英文」真的好傷人,讓我覺得有必要去尋求正義。後來我去上課時,跟老師提到此事。老師說,既然他有「特別需求」,那也沒辦法。不過,可以跟他說聽不懂就要更專心聽。老師說我的英文很清楚,秘魯男同學的英文她才聽不懂,所以每次她都要他再講一次,甚至要他改講西語,她才能懂。我點頭,我也是特別專心聽,才能邊聽邊猜他講的是什麼。這國家有那麼多移民,我們碰到有不同口音的人,有時就是需要多聽一遍,或者更努力地去聽去猜,才能溝通交流。

雖然有點受挫,我想我應該對自己的英語能力有點自信。原本打算明年回去上畫畫課,碰到此事後,我想還是繼續上兩個月的發音班,讓自己的發音更標準一點。以後碰到有人說這種話,我就知道問題不在我。有句英文俗諺說:"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 給我點時間,讓我把這個讓我感覺挫傷的酸檸檬,變成未來會感覺清涼好喝的檸檬水。

由 Debby 發表於 10:34 PM | 迴響 (0)

September 19, 2018

全校學生被宣告將被懲戒的17分鐘

開學第四週了,小J依舊相信「在初中沒被留堂察看,就表示混不好」的謠言。他甚至說,如果到八年級還沒被老師說要留堂察看,他就要自己去爭取一次。真是個笨小孩(扶額)。

這週一,我們收到學校通知他將在週二午餐時間被留堂察看,他真的沒白混!(咬牙)

事情發生在這週一下午五點多,學校來了電話,因為我正在廚房忙著煮飯,便要小J去聽留言。學校電話通常是電腦系統撥出,所以都會留言。小J聽了之後喊了一句話,我沒聽清楚,心想應該沒那麼重要,晚點再聽好了。除了電話,學校同時會發送電子郵件給家長,告知電話中的訊息。過了十幾分鐘,學校又來電話了。我還在忙,依舊沒理。

等他們三人吃了飯,出門去下棋後,我才有空拿起手機。這才發現,第一通電話是學校通知我們:「貴子弟由於違規,於是予以留堂察看處份。30分鐘的留堂查看會在明天中午午餐時間執行。」然後我想起出門前,聽到某人問小J是怎麼一回事,但我沒聽到小J的回答。

緊接著17分鐘後的訊息來自校長:「今天傍晚本校電話和電子郵件告訴全校家長關於留堂查看的事,乃系統錯誤造成。貴子弟明天並無留堂察看的狀況。對於系統錯誤造成的狀況,我深感抱歉,我們正在嘗試彌補。」

這真是有點扯的狀況啊。好在我很忙沒聽到也沒看到,某人也很鎮靜地先問小J。不知道別家有沒因此發生家庭悲劇?

沒想到第二天小J回家之後,告訴我們真有同學因此被罵。受災戶就是他的越南死黨。他越南同學的媽媽接到電話後,把他同學罵了一頓,尤其他越南同學先前入學時有點狀況,讓他媽規定他的考試成績一定要在95分以上,否則要被轉到私立學校去,行為問題更是不被接受。他媽媽在17分鐘後接了校長的澄清電話後,覺得很抱歉,就讓小孩吃了冰淇淋做為彌補。這下子,讓小J非常羨慕,一直問我:「如果妳罵錯了,我會有什麼?」然後希望學校再來一次這種烏龍。明明我們家什麼狀況都沒有好嗎?這都什麼無厘頭的期盼?學校真是害人不淺啊(哭)。連小孩都知道冤屈被賠償的好處,所有以正義之名的各種賠償,不能不特別謹慎啊。


由 Debby 發表於 01:47 PM | 迴響 (0)

August 22, 2018

各自單飛的三學年

開學前一天,帶小P去看分班結果。看到他被分到某個傳聞中三年級最受歡迎的老師班上,我覺得很開心。但是看看他同學的名單,好幾個跟他同班兩年的女生又跟他同班了,而他的好朋友一個都沒跟他同班,他就哭喪著臉,一直抱怨。我跟他說,他會交別的好朋友。他跟我說不會,然後很羨慕那些被分到哥哥以前老師班上的同學。

以前我們學校的規矩是,同一家的小孩在同一年級的老師都一樣。但從去年起,這個規矩被打破了,我聽到很多家長訝異地說,她們家較小的小孩被分到跟大小孩不同的老師班上。我想這是因為學校回歸常態分班法,這樣比較方便,不需要先把所有有哥哥姐姐的小孩拉出來分到他們哥哥姐姐以前的班上,對家長來說,我們也可以和不同老師合作。有家長說,如果不喜歡一個老師,每個小孩在那個年級時都要跟那個老師合作,簡直太痛苦了。顯然常態分班法就可以避免這種問題。

小J當初轉到這學校時是三年級,他並不喜歡他的三年級老師,因為他說老師脾氣不好,罵人的聲音連對面的四年級都聽得到。有趣的是,到五年級時,他經常跑去三年級老師班上幫忙,有時放學時我要接他,他還要先去跟三年級老師打招呼。因為他說那個老師的作業最少,所以個性有點懶的小P就想去那個老師的班上。

但是小P三年級的老師完全不同,除了學生口碑很好,似乎也很受家長的歡迎。我記得每次看下學期學校的拍賣活動裏,跟這個老師吃披薩或做一些事的活動,都會標到很高的金額,是全校老師裏可以排上前三名熱門的。那個老師想必有過人之處。而且那個老師是三年級老師裏最時髦的,也許小P會漸漸喜歡她?

過去兩年,小P在學校裏有個綽號是「迷你小J」,因為很多人覺得他跟哥哥長得很像,雖然他哥沒特別罩他或照顧他,但他交了好幾個朋友是哥哥同一年級的。他在才藝活動表演完時,我聽到有其他小孩大喊「迷你小J」,想必是他認識的高年級小孩。不過從今年開始,他再也沒也這種待遇了,因為小J去中學了,而且小P從最高年級的學弟(small buddy),變成最低年級的學長(big buddy)。人生總是要學著成長的,而單獨面對未來三學年,就是他要學著成長的重要時刻。

小J換學校,表示我的好日子結束了。以前放學時間,我頂多花四十分鐘就可以解決接小孩回家。今天我提早在放學時間二十分鐘前到小學,附近的車位都沒有,我停得有點遠,都快到小J的學校去了。接了小P之後,在小J學校後門外等了二十五分鐘才接到人,之後就陷在車陣裏。平常開不到十分鐘的路程,今天花了十五分鐘,而且剎車卡在上坡上好一段時間,看到另一方向一排長長的車龍,頭皮就發麻。這學校的問題,就是停車位太少,腹地太小,上下學時間交通容易堵塞。

偏偏這種放學接人很辛苦的日子,我要過三到六年。因為小J去念高中後,小P就進初中了。我要跟這初中的交通耗六年。想到就覺得累。

小J是個適應力比較差的小孩。昨天他跟我說,他覺得自己不會喜歡這個學校。我說,同樣的話他三年前也講過,後來不是覺得自己轉學過來是個正確的選擇嗎?值得慶幸的是,他今天一上車就說他碰到有史以來的最好的老師,因為那個老師一直講笑話。但他之後又說,他也碰到有史以來最差的老師,因為那個老師很兇。

年初在填中學志願表前,小J越南死黨的媽媽本來希望我能讓小J去念山上的學校,這樣她就可以說服自己的小孩去念那個學校。我興趣缺缺,因為那是豪宅區的學校,學校經費非常充裕,家長捐款也多很多,因為那裏超過八成五的房子現在都是超過百萬的價格。那裏有很多中國大陸人和韓國人,某人很多中國大陸同事就住那區。中國人喜歡比較,之前因為學校不同,才能讓我們家小孩免於被他們比來比去,我不想為了學校的一點點好處,把孩子送到一個人比人氣死人的環境裏,好不容易到美國了,何必把小孩弄到充滿負面競爭的亞洲氛圍的學校去?而且那裏很多小孩仗著家裏有錢,狗眼看人低。小J去練網球時,就聽到那學校的小孩說念我們這個中學的都是輸家。這年紀哪有什麼贏家輸家?比的不過就是家裡的財產房子車子,但那是他們爸爸媽媽的,又不是他們的。我不喜歡那種自以為是的富二代心態,所以希望小孩離那種環境遠一點。

越南媽媽希望小孩去那學校的理由,是因為她的朋友的小孩念了我們這區中學後,成績從A掉到C。我聽了就覺得很像我媽當年規定我北聯的志願上沒有中山女中的理由,因為她同事女兒和我表姐念了中山之後都重考。當一個人只拿到片面的資訊後,解讀往往很有限。更何況,書讀得好不好,不是學校的責任。每個學校都有成功的案例,當然也有失敗的案例。然而那都是別人的,跟自己無關。另一個讓她遲疑的理由,是我們的台灣鄰居大女兒曾因為在課堂上說女同學的傳聞,所以被副校長罵到哭,讓她不想上學。但我們鄰居把這事講得很模糊,我無從判斷誰是誰非,再加上那個副校長現在是某小學校長,所以我覺得此事可略過不理。越南媽媽後來打聽到她鄰居的大兒子初中念我們這區的學校,後來大學申請到史丹福,再加上我們家小孩不去山上的學校,所以她最後也讓小孩念我們這區的學校。

我其實在網路上搜尋過我們這區所有初中的評價,大都不太好。也許是因為年紀(青春期)和課業環境轉換的差異,初中感覺就是鬥獸場,或甚至監獄先修班,因為裏頭有很多麻煩。小J去打網球時,有個今年上高中的球友跟他說,六年級就是專門被欺負的,因為年紀最小。小J便覺得他一去學校就會被打得遍體麟傷。這種錯誤的資訊和傳說很多,他還聽同學說,如果在中學三年沒被留校查看,那表示混得不好。我真訝異這些美國小孩會這樣想,他們到底把學校當作什麼地方了?

我記得作家古蒙仁,或是哪個男作家,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到他家兩個小孩(似乎也都是兒子)差三歲,給父母的課題就是,大小孩剛經歷完某個階段後,小小孩就立刻進入那個階段,沒有停歇,讓做父母的非常不輕鬆。我們家兩個小孩也是差三歲,看來就要進入他所說的那個充滿挑戰的階段了。

小孩各自單飛的三年,他們要各自學習,我們同樣也要面對各種新的挑戰,學習去面對。

由 Debby 發表於 04:14 PM | 迴響 (0)

January 29, 2018

白字大王

小P五歲時鬧過認錯英文字的笑話。這兩年來,他的英文閱讀能力突飛猛進,他現在的Lexile已經有863,比他哥三年級下學期還高,不會再鬧這類笑話了。但是,他的中文閱讀程度很差,可能只是台灣小學一年級生的程度而已。

他們升上中文學校二年級時,老師換成一個同學的媽媽。這個老師在台灣是念師範學校畢業的,教過小學,所以我們覺得很幸運,有這種有學歷和經驗的老師,比只有熱忱而沒有經驗的老師來的好。從老師給的資料可以看出,她很有想法,而且能融合美國小學的做法到中文教學上。像這一帶小學的一年級通常會有計時閱讀,所以從上學期開始,小P他們每週都有一份計時閱讀的作業。前幾個月都是林良寫的短文或小詩,上週開始,他們要念較長的故事了。

這週他們的計時閱讀作業是「狼來了」的故事。因為這些教材都是老師自己找的,她要自己打字,然後加上注音。為了鍛鍊小朋友認字,有些學過的字,她就不加注音。像標題那三個字,是沒有注音的。

小P中文程度迫切需要加強,因為他居然把「狼來了」這三個字念成:「很來子」。豬隊友(他爸)就在旁邊說:「我可以寫個故事嗎?有人在山上大喊:『很來子!很來子!』哈哈哈!」小J在旁邊聽了也跟著哈哈笑。然後小P就很生氣地拿著那張作業走了。我打完豬隊友,叫了半天都沒法把小P叫回來,於是要豬隊友自己收拾局面,我去洗碗了。

每次在臉書上看到別人貼五六歲小孩認字的成果,都覺得我們實在太忙了,都沒花時間和心思盯兩個小孩的中文學習。不過,被笑一次,應該會讓記性很差的小P記得「狼來了」這三個字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0:34 PM | 迴響 (0)

October 24, 2017

學習差異這回事

今年兩個小孩都沒被分到他們心儀老師的班。他們喜歡年輕(貌美)點的老師,但他們的老師都是老太太。我本來有點擔心。忘了聽誰說,小孩要先喜歡他們的老師,學東西才學得快。到目前為止,似乎都還好。

上週是例行的老師家長會議週(conference week),老師會和每個學生家長各別談小孩開學一個多月來的學習狀況和整體問題。某人回來後告訴我,他很喜歡小J的老師。

往年這場合,小孩都不能跟著家長去。但小J很早就說他要去,因為老師在課堂說,五年級的學生年紀已經夠大了,希望他們屆時也能在場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

因為我們家有兩個小孩,所以兩個班的老師就把時間安排在一前一後。某人先去小P的班上,據說老師都講好話。老師注意到小P覺得目前教的數學太簡單了,別的小朋友都規規矩矩地做老師講的頁數時,他一下就做完,然後一直往前做。老師發現了,跟他說不能往前做,然後他就無聊了。所以老師想知道我們是否教他乘法。某人說我們沒教,大概是他哥教的。老師便說之後會給小P比較符合他程度的習題。

我後來聽到時,跟某人說,其實不是小J教的,是之前他上珠心算課時,學了一些。但他的最後一堂課是七月,之後就沒上了,他是自己看台灣帶回來的墊板上的乘法表背的。小J有時嫌他弟九九乘法背得慢,他以為自己一年級就背完了。實際上,他到二年級以後才背完的。我記得我小時候是三年級才背,所以我沒要他那麼早開始背乘法,當年是某人讓小J在二年級時背的。

說到二年級數學,小J那年還在我們的學區小學,二年級數學和一年級數學的差距感覺不大,依舊在做一位數和兩位數的加法。某人在開學兩三週後的家長之夜問老師:之後數學的難度會不會慢慢增加?那年小J的班有兩個老師,其中一個老師就不悅地回答不會。那個老師是我們最不喜歡的老師,也是把我氣到決定讓小J去抽現在學校的關鍵。轉學之後一比,現在的老師感覺比以前學校的老師有責任感多了。他們都會注意到學生的學習差異。

會談後的第二天,小P跟我說他可以升級到做乘法了,但他不要升級,因為他會喪失若干積分和若干寶物。我一聽就知道,這是說他們用來練習數學的電腦遊戲。我跟他說,如果開學不到兩個月,你就能拿到那麼多積分,那從現在到明年五六月,你可以累積到的積分會更多。而且明年之前遲早得升級,早點升級就早點開始累計,會有較長的時間可以累計之後的積分。他馬上就明白了,跟我說,媽媽,我明天就去升級。他說他們班就他跟另一個爸爸是土耳其裔的男生最快升級到做乘法。

最初我不知道,原來美國小學有在同一個班裏,依據小孩不同的程度,給予不同的習題的做法。小J第一年轉進來時,上海媽媽的小孩還沒轉進來,她跟我打聽這件事,說從另一個南京媽媽那聽來的。南京媽媽的小孩比小J低兩級,據說閱讀和數學都被分到最好的組,家長就覺得壓力很大。但我當時壓根就不知道他們有能力分組。後來去問越南媽媽,她也說有。既然小J都不知道,也不覺得有甚麼壓力,那我也就沒管,不想庸人自擾。他到幾個月後,才跟我說他的數學被分到最好的那一組,但他的閱讀只排到他們班第六。

小P去年轉進來後,很快就跟我說他的閱讀和數學都在最好的那一組。我聽了就很驚訝,原來一年級就開始分組。小P的閱讀在他們班排第三,比他厲害的是一個白人女生和一個印度男生。我覺得這已經很好了,因為我們家是講華語的,他學英文的起點比別人晚。然而,他跟哥哥不一樣,他進幼稚園大班時,同樣因為母語不是英文,所以考了英文能力檢定,檢定證明他的英文程度很好,不需要像哥哥那樣上ESL課程。雖然因為發音不清楚,他也上了發音矯正,不過一年學校就認定他可以不用上了,小J以前好像上了兩年。

幾個月前,臉書跳出一則我在六年前寫的動態。當時因為小P比哥哥還要晚才會走路,一般小孩在十到十七個半月間會走路,但他卻拖到十八個月才走,差點把我急死。我便在一次門診中請教醫生:老二不是通常發展比較快?

當時我是這麼寫的:「 醫生說她女兒十八個月大才會走路(如果我沒記錯,可能是不到三十週就緊急剖腹出生的早產兒),現在她念柏克萊加大。走路早晚跟智力發展沒關係。走路早是先發展運動神經,走路晚的小孩先發展語言。

小P九個月時,醫生就說他的肢體發展是男生的平均值,但是語言發展比較好(因為會發出各種音。不過嬰兒發展會變化,那時他發的一些音,例如爸爸媽媽,後來就不再講了),像女寶寶(語言發展較早)。」

所以從九個月大起,我們家兩個小孩就有發展差異,他們的語言和運動能力非常不同,這應是打從娘胎就有的差異,即使爸爸媽媽是一樣的。小P一年級下學期測的閱讀程度超過他哥二年級上學期的程度,最近做的閱讀能力檢定顯示,他已經超過他哥三年級的程度了,所以他期待著隨時追上他哥的閱讀能力。我並沒有特別針對他們的閱讀做甚麼,唯一做的,就是每週帶他們去圖書館一次。但是小P的運動神經真不行,他哥上兩期就過的游泳班,他上了八期才過,簡直天差地遠。

回到小J這邊,他現在的老師,也是隔壁高他一級的上海學姐的導師,同樣是我們社區一對高他兩級的四川雙胞胎學姐的導師。可能因為教過不少華人學生,這位來自烏拉圭的老太太老師,是唯一能正確念出我們姓氏的老師。

暑假的時候,隔壁的上海太太跟我閒聊時提到,她女兒在五年級時是她們班僅有的三名可以超前學六年級數學的學生之一,進中學前考過一個數學考試,所以六年級時可以繼續跳級上七年級數學。雖然小J數學也不差,他在同一老師班裏沒有此等待遇。他爹帶他去跟老師會談時,老師問他最喜歡哪科,他說科學。然後問他最不喜歡哪科,他說數學,因為很無聊。老師便問他,如果他覺得數學太簡單、太無聊的話,為什麼他的每次考試沒法拿到滿分呢?這真是一針見血的問題,因為他就是那種漫不經心的學生,經常犯粗心的錯,偏偏不愛檢查考卷。某人因為老師這段犀利的觀察,十分欣賞這位老師。

因為要讓他們提早準備明年的中學生活(本地小學只到五年級),所以五年級學生依據數學程度,分成三個班,每到數學課,他們就要換教室上課。小J被分到進階班,據說中級班人數最多,另有初級班,他們還有同學仍在上三年級的數學,所以程度差異很大。小J今天回來說,現在輪到今年新來的老師帶進階班,偏偏她一直教錯,於是他跟越南同學決定之後的習題都要做錯來抵制這個老師。我聽了就覺得頭痛,碰到這情形應該是去請教自己班的老師,而不是私下抵制老師吧。算了,這年紀小孩需要爸爸來管,等他爹回家時再讓他們去談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2:31 AM | 迴響 (0)

August 24, 2017

快被消滅的正體中文班

中文學校開學了。小J的班第一天只有三個人來上課,應該是最少人的班級。他們班差點開不了,因為開班下限是五個人,而他們班連五個人都差點湊不了。要不是四年級的老師到處打電話拜託、遊說想要放棄的學生家長,今年被消滅的正體班,就是他們了。而去年被消滅的,是七年級的正體班,那是中學階段,他們的課業比小學時期重,雖然可惜,但情有可原。五年級還是小學階段,就有那麼多人上不下去了,這正體班的前景堪憂。小P班上有位家長今年去教六年級正體班,她因此問我:「如果他們(小J的班)明年開不了班,那老師怎麼辦?」我說,可能會被調到別的年級去吧,因為每年都有老師不教。

小P的班今年有十一人,目前沒有問題,但是到五年級也很難說。因為當初小J的班從最早的幼稚園班時,有十二人。因為學校宣布要正體班放棄注音改用拼音,所以他們班第一名的那個男生就不來了。之後每升一年級,就至少一兩個人放棄,而且經常是女生,這點讓我很納悶,因為女生不是應該學語文比較容易嗎?為何會覺得學不下去就不上了?雖然不是每個小孩都像小J一樣,爸媽都是在台灣從小念書念到大的,但起碼她們家都有一個大人在台灣念過很多年書,聽說讀寫都沒問題。要不是二三年級時有兩三個人插班進來,他們班早就開不了了。

今年小P的班沒有加任何人,反而比去年少兩個人。如果每年也是少兩個人的話,到五六年級同樣會面臨開不了班的問題。他們班最特別的同學是美國和印尼混血的女生,小女生的媽媽雖是印尼華僑,但是只在小時候學過一點中文,因為印尼排華,他們只有在家裡請家教學中文,學習時間不是很長,而且從沒學過注音。於是那個印尼媽媽經常要用網路聯繫小女生在印尼的外婆,要外婆越洋幫忙授課兼翻譯。印尼媽媽當初讓女兒上中文學校,是因為這裡的第三堂課外活動課有珠心算。印尼媽媽的外甥女在印尼拿過珠心算獎項,所以她也想讓女兒學珠心算。沒想到這一學,小女生反而對中文學出興趣,所以今年還繼續上。我曾跟她說,這裡有外國人班,用的是簡體字。印尼媽媽立刻眼睛一亮:「那就比較簡單囉?」然而她至今還在正體班,沒轉到簡體班去。

相形之下,小J班上那些有完全或一半台灣血統的女生,學三四年就紛紛放棄,真是很可惜,明明學習條件比那個美國印尼混血的女生好啊。

差點忘了還有一個特例,像前年小J班上來了一個父母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小孩。因為那個爸爸曾被派到台灣去工作,全家都在台灣生活了幾年,小孩因此學會了正體字。他前年回美國來時,要升四年級,他媽媽卻怕他程度不夠,幫他報了三年級正體中文班。但是我們這裡的程度怎能跟台灣比呢?我們的三年級中文說不定頂多是台灣二年級上學期前幾課的程度而已。那個中國大陸第二代不久後考了跳級考,去上四年級正體班了。去年他因為去踢足球,沒來上中文學校,小J的老師因此特別拜託他媽媽,讓他到小J的班上湊人數。後來終於湊到六個人,於是他再度去考跳級考,然後改上六年級正體班去了。

相較正體班的艱難,簡體班完全沒有開班問題,他們人很多,而且可以開兩、三個班,每班都有一、二十來人。畢竟現在美國的華人新移民,以來自中國大陸的佔大宗。我們這裡不是華人區,生態仍跟其他地方一樣,台灣來的人很少,十個華人裡,能有一個是台灣人,就算不錯了。這種情形因此反映在中文學校裡。

所以如果我們小孩的正體班被消滅了,有個可能就是他們會被放到簡體班去。但這個方案我們不會考慮,因為正體班和簡體班有如兩個世界,文化和觀念差太多,雖然我看得懂簡體字,我們不想讓小孩學簡體字。

另一個方案則是讓小孩考跳級考,考過他就能去上一級的正體班。他們上下級的人都還夠多,開到六七年級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四年級老師說,這樣會有個問題,因為十年級才能考AP,他如果早一年準備卻沒得考,那就可惜了。所以,比較可能考慮的方案是,讓他降級。如果他前一年學得不夠紮實,那就有機會再次補強。如果他覺得同樣的東西上第二次,已經很熟了,那我可以幫他們加強別的東西。跟語文有關的東西,從來不嫌多,多的是各種教材可以用。這樣我們就不需要開車開很久去上別區的中文學校,同時還能在正體中文的學習環境裡。

當然,我們還是很希望兩個小孩的班都能原班原馬一路上到十年級去,不必動用到我們的備用方案。每年看到正體班有被消減的可能,做為來自台灣的家長,心裡難免感到悵然失落。拜託命運之神能助我們一臂之力!


由 Debby 發表於 10:39 PM | 迴響 (0)

August 13, 2017

暑假作業這回事

今天晚上照例收到小J的暑假作業報告。報告顯示,截至本週,他已經完成28個作業,還有4個沒做,平均成績是96分。這是本學區今年開始的暑期數學作業,本來是設計給三到九年級的資優生。不過,暑假前我們收到通知,一般學生家長也可以報名參加,可以選一般程度或資優程度,我們家小孩都還沒去考資優生考試,所以我就選一般程度。這為期八週的線上暑假作業並非免費,我們得付工本費十五元,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學習也一樣。於是小J這暑假除了中文作業,還有數學作業。

以前我們拿到紙本作業時,通常有幾種人,一種是暑假一開始就做很多,剩下的就慢慢寫;有一種是等到暑假快過完才開始趕工;還有一種是暑假之初就通通做完。小J的線上數學作業,完全不允許這幾種情況,因為是線上的,所以他們已經設計好,時間到了才能做,一週只開四個檔案給學生做,他們希望學生一週做四天數學練習。每份作業只有十題,所費時間不多。小J通常是週六做那週的四個作業,一共四十題,他不到十五分鐘就做完了。

我覺得每週按時寄送成績和進度報告,是個很好的機制。有週我收到報告,上頭顯示他的平均成績只有89分。於是我問他怎麼一回事?這才發現他有作業只拿到60分,因為他忘記面積怎麼算,於是某人重新幫他複習那個部分。所以看起來很簡單的數學作業,是有作用的。

學會之後,他可以把那份作業重新做一遍,分數會從新計算,之後就回到平均九十幾分,雖然我和某人不是很滿意,但還可以接受。所以我不需要盯著他做作業,也不用幫他檢查,每週只要看報告,我就可以大致掌握他做作業的進度。

去年台北市取消暑假作業,網路上一片討論之聲,贊成似乎多於反對,當中還有一些關於美國中小學生沒有暑假作業的宣傳文。其實美國每個學區做法都不同,光南加就這麼多學區,很難用自己的學區做法,判斷其他學區是否有類似的方式。我記得似乎聽過東岸一帶有學區有數學暑假作業,用來保持學生的程度,免得小孩放九或十週的暑假回來,甚麼都忘光光。後來一查,就看到紐澤西州Jefferson Township學區有閱讀和數學暑假作業,另外中學以上有暑假作業的(連結中的是紐澤西州的另一學區),更不讓人意外。這次看了小J的暑假作業後,我覺得其實重點不在於有沒有暑假作業,而在於如何設計暑假作業。如果學生每次只要做一點點作業,沒有壓力的複習和回顧,並非不好。但是每個人是否都能用線上的方式完成作業,這就很難說了。小J上四年級這年有很多作業都需要用電腦完成,老師曾發過信給所有人,如果家長有困難,無法提供電腦給小孩做作業,可以告訴她,再看看該怎麼辦。

至於中文作業,寫國字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這些美國華裔第二代加強記憶,所以他們還是寫在紙上,打字練習只有平常上學時有,一週一次。小J四年級的中文老師出的作業很活,其中有一項是親子一起做中國童玩,簡直考倒我了。查了半天,也許就做個簡單的竹蜻蜓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1:56 AM | 迴響 (0)

July 22, 2017

加州某公立小學的二手制服交換及廉賣會

上週六是小孩學校的二手制服交換及廉賣會,我雖連續兩年都有捐衣物,今年才有空參加。去年因為剛好碰到某人表妹的婚禮,只好請隔壁的上海鄰居幫我去挑一些衣物回來,她帶回來的衣服裡,有一半都是女生的衣服(褲子內側是粉紅色的,上衣標籤附近有蝴蝶結或點點點標記),於是今年我又捐回去,再加上一些小P穿不下的短褲、毛衣等,我這次有三十點可以用,等於可以挑三十件二手衣。

這個活動向來是家長會所辦。在放暑假前一週,小朋友就可以不穿制服上學,有幾天是主題日,例如運動服日、夏威夷日等,可以穿特別的衣服上學。而那一週開始,到放暑假後一週,我們就可以把洗乾淨的制服整理好,連同登記好件數和個人資料的紙片包在一起,放在學校辦公室外,家長會的人會收走,然後檢查登記。如果是狀況太差的衣物,她們不算點數,會放在二手交換及廉賣會門外的免費區讓人挑選,通過檢核的二手衣才能算點數。在二手交換會前,她們會一一發送電子郵件,通知所得的點數。

二手交換及廉賣會的時間是兩小時,第一個小時,只有捐衣物的人能入場,如果挑選的衣物多於本身所有的點數,就要付錢,都是一件一美元。第二小時才全面開放,沒有捐衣物的人才能入場。我這次比開放時間早幾分鐘到,門口已經排了二十位左右的家長,大部分都是媽媽,也有幾位爸爸。入場時,她們會給一張有名字和點數的小紙片,最後會根據上頭的點數來結算。

據校長說,這學校的學生講22種不同語言。我在場內看到的家長,多半是白人,甚至連小J的四年級導師都在裏頭幫她的兩個女兒挑衣服,她還跟別人說,她的大女兒有很多別人給她的二手洋裝。亞裔媽媽很少,除了我,就是另一個帶著混血女兒的媽媽。令人意外的是,平常學校有甚麼好康都會大批出現的印度人,一個也沒有。難道他們認為穿別人的二手衣不好?

家長會早將所有衣服初步分類整理過,把長袖上衣、短袖上衣、裙子、洋裝、長褲和短褲等,分開放在不同的長條桌上,在連著長條桌的長板凳上列有大致的尺寸。

挑衣服時,我才發現,這學校學生穿的制服來源真多,有些牌子我聽都沒聽過,也不知道從哪來。我比較喜歡和信賴的制服牌子是Land's End,品質較好,長褲的膝蓋內側都有多縫一塊,比較不容易破。我買過其他家的長褲,多數沒有在膝蓋內側多縫一塊。男生都很粗魯,玩起球類運動時,膝蓋經常在地上磨,很容易磨破。我每次看到破掉的褲子,忍不住嘆氣時,小J說:「媽,我只是小孩!」好啦,我知道,只是少一條褲子又要補貨就很煩,因為Land's End要買到50元才能免運費,我不想付運費,也不想多買其他有的沒的。

我找了半天,Land's End的衣服很有限,大部分都是我沒聽過的牌子,甚至很多褲子的款式都不合學校規定。因為學校的制服規定,長褲和短褲前面都要打摺,很多場內的褲子都是沒打摺的,我甚至看到有工作褲,更不像制服,質料也很粗糙,光摸就不舒服。我勉強幫他們挑了幾件短褲備用,因為他們整年穿短褲的時間不過兩個多月,小J明年五年級畢業前,大概也只有今年九、十月會穿到短褲,而他目前有的八歲短褲還穿得下,狀況也好很多,可以繼續穿。要穿七個多月的長褲,我會另外買,在二手拍賣挑的幾件長褲只是因應不時之需。我意外撿到一件全新的長褲,上頭還有展示用的尺寸貼紙,但看起來寬了些,只能先放著。

雖然這些衣服被檢查過,但有些深綠色的制服上衣還是有明顯褪色的痕跡,所以我多半挑白色的制服上衣,準備自己買深綠色的上衣。因為白色很容易洗,就算有點黃漬,用漂白水就能弄掉。綠色制服褪色就沒辦法了。有回我看到上海鄰居的女兒的綠制服都沒褪色,好奇問他們用甚麼洗衣精,上海太太說就是最普通的Tide啊。我一聽就放棄了,我們家已經好久不用那種洗衣精了,自從小J一歲左右用布尿布開始,我們都用環保清潔劑,像是Planet、Seven Generation等,這些都不會加太多添加物,難免把衣服顏色洗掉,尤其是領子,褪色最嚴重。有天我拿到一包新上市的大眾洗衣精試用包,於是用來洗他們的書包和環保購物袋等。洗完之後,我一打開洗衣機蓋子,小J沒多久就打了好幾個噴嚏。我雖然沒打噴嚏,同樣受不了那種洗衣精所用的強烈香料,每次經過他們的書包附近,都覺得鼻子好難過。

我當時一個人去,所以沒辦法找小孩試衣服。有些帶小孩同去的家長,邊挑就邊在小孩身上比一比。我甚至看到有家的姐妹,就在角落裡,一件一件地把她們媽媽挑出來的衣服當場試穿。我想到現在對自己身體很保護的小J,他絕對不會在外頭做這種事的,就連我在家裡要他試衣服,他都要躲到沒人看到的地方去換才行。

我本來以為30點很多,我會用不完。沒想到東挑西挑之後,我還是用完了。扛著兩大包衣服回家後,又開始忙著洗衣服。等哪天有空了,再來規劃開學前要補買哪些制服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01 PM | 迴響 (0)

February 23, 2017

你想扮演哪個美國名人?

今天是小P班上和隔壁班的「美國活歷史」聯合表演,我因為昨天不幸被病毒襲擊,上吐下瀉,早上起不來,硬生生錯過這場老師說是一年級最有看頭的秀。

從上個月,他們就開始準備這個秀。首先他們要寫兩個想要扮演的角色,讓老師批準,同樣角色頂多有兩個人,先選者先得,多人同時選同一角的話,由老師決定(別以為美國自由到什麼都是小孩決定,這年紀還沒到)。然後他們要根據扮演角色寫台詞讓老師核准,然後開始背台詞。小P第二天才想到要當美國鷹或喬治華盛頓,但是兩隻美國鷹的角色被他們班兩位印度同學拿走了,他就只好當喬治華盛頓。雖然我心裡叨念:「讓亞洲人假裝白人好嗎?」但是上網買服裝時,看到琳琅滿目的選擇,還是很慶幸他選了這個角色,不管怎樣,服裝很好買啊,能交差就好了,他要是當美國鷹,我搞不好還要頭大怎麼把他弄成鳥的樣子。

今晚隨口問一下他的同學都表演哪些角色,其實我比較好奇女生有哪些角色,於是聽到像第一個開飛機橫越大西洋的Amelia Earhart、Michelle Obama和自由女神像等。後來聽到他們班居然有女生當國旗和自由鐘,他還說:「那個鐘的服裝很大,要有很大的空間!」我很吃驚:「為什麼那麼可愛的女生要當這些角色?」小J跑來解答:「因為美國歷史上都是男人,如果她們不想當那些男人,就只能當鐘這種東西。」哀,是啊是啊。希望美國趕快有女總統出現,讓小女生在美國歷史裡,能找到讓她們認同的人物。

由 Debby 發表於 10:02 PM | 迴響 (0)

August 29, 2016

小兒上學去

從昨晚開始,看到很多朋友紛紛貼出第一個或第二個小孩上小學一年級的照片。台灣的小學一年級生有很多的儀式,例如敲狀元鼓等。美國的就簡單多了,因為進入小學的第一年是幼稚園大班,而不是一年級,所以我們的小一生上學不會有太多花招,頂多是媽媽給小孩一個牌子或一張紙寫"First Day of School",而我只是幫兩個小孩各拍一張照充數。我轉念一想,我們家也有一個小學一年級生啊。而且他今年轉學,轉到跟哥哥同一個學校,算是我們家小一生比較特別的事。

暑假快過完時,我終於繳完所有夏令營的錢了,稍微喘口氣,緊接著又趕快張羅他們的制服。雖然七月時,託鄰居用我之前捐制服的點數,在學校的二手制服交換會上,找了一些制服給我們小孩,但數量不夠,還是得買。下單前看了好幾家網站,因為有些尺碼已經缺貨,卡其褲比我想像地搶手。拖到這個時候,沒法等更多的優惠了,因為怕夜長夢多,之後就算有折扣,但是想買的尺碼沒了,那也沒轍。

開學前,小孩就說好了,早上要讓爸爸送,因為某人順路。而且小J去年就是他爸爸送的,他喜歡早點到學校玩,如果我送的話,就會晚點出門。我聽了,樂得輕鬆。不過某人覺得那我豈不是會睡到日上三竿?我說怎麼可能,我豈是那種沒寄託之人?我之後有四天早上要去上畫畫課,有一天沒排課,是因為要留著去他們學校參加美術課義工訓練。要不是他們不願意參加學校放學後的活動,我本來準備有天排兩堂課的,但是考量到我會來不及接小孩或太趕,就只好作罷。

之前都是某人負責小孩的便當。小孩都說不想再吃麵包之類的東西了,吃膩了爸爸準備的午餐。某人便要我送飯,他說小時候最想媽媽做的事,就是媽媽中午親自送飯到學校。我點點頭,我小時候也這樣想。大概家有職業媽媽的小孩,很多都有這種期盼吧。所以某人便把這件事交給我。而我頂多只能送兩週,之後開課了,我早上就沒空了。

於是現在吃完早餐休息一下,十點半就要準備午餐,然後十一點半送便當去。兩個小孩的午餐時間不一樣,一年級會先吃中餐,四年級比一年級晚半小時吃午餐,所以我沒法像越南朋友一樣,固定時間在側門遞便當給小孩。不過她有次晚了十分鐘,小孩就說不要等媽媽的便當,要吃學校的午餐。這學區的午餐幾乎是垃圾食物,朋友聽了便有點傷心,小孩居然捨棄她做的新鮮美味便當,要吃垃圾食物,不過她最後還是聽從其他人在臉書上給的意見,讓小孩吃學校的午餐。人畢竟是習慣的動物,她的小孩吃沒幾天就求媽媽繼續做便當給他們吃,因為學校的食物太難吃了。

我聽了倒是笑。學校的食物是我們家小孩認識墨西哥食物的起點。之前去墨西哥餐廳吃飯,小J判斷食物好不好吃的標準是:「跟學校cafeteria的味道差不多!」我聽了只能慶幸,好在我們平日主要是吃中菜,希望他們對中式食物有品味些,不要用學校的Orange chicken來比才好。

送便當時,我看到很多家長在側門外看學校裡,搞不清楚他們看什麼,我心裡納悶,難道是幼稚園生的家長?因為那時是幼稚園生的午餐時間,但是從側門基本上看不到午餐區的。我送便當的時候都是他們上課時間,門窗緊閉,什麼都看不到,我放了便當就離開了,不太掛念。相較幾年前小J剛入學時,我在家裡有點心神不寧,這次我倒不太緊張。因為小P有充分換學校的經驗,他念過三個preschool,過去幾年差不多是每年都換學校,而且他的一年級班上有個preschool同學,他的個性也比哥哥外向,英語也沒問題,對新事物接受的速度很快,所以不太讓我操心。

放學時間後,在教室外等他們出來時,碰到小P的preschool同學媽媽。她說兩年前她的大兒子轉來這學校念一年級時,也在這間教室,由這個老師教。今年她就沒像當年那麼緊張了,還說這個老師非常好,她很喜歡這個老師。後來聽小P說,小J班導師的小女兒就在她班上。看來小P的確在一個不錯的班,希望他的規矩比去年好。

小P的preschool同學媽媽臨走前跟我說,這週應該有功課了,上週剛開學沒功課,這週就要回到現實了。回家一看,兩個小孩都有功課沒錯,但是都簡單得不得了,根本不像是這個年級的作業,反倒像前一年的作業。也許這是老師讓大家從「假期腦」慢慢恢復到「學期腦」的一種方式。希望下週作業會正常一點。

由 Debby 發表於 04:24 PM | 迴響 (0)

June 11, 2016

誰跑在前面?

三月的一個下午,我帶小P進房間去睡午覺,無意間瞄到牆上的軟木板上多了一張小紙片,上頭寫著:"I love my mom",下頭還畫了鉛筆和一堆圓形。自從年初幫他們各買一塊軟木板釘在牆上後,他們經常自己在上頭釘他們的畫或勞作。我看了之後問他:「這幾個字是你寫的?誰教你的?」他很得意地跟我說:「對!我自己寫的。我還沒學love和mom,但是我會寫。」

時間往前倒兩個月。一月初的某天晚上,他拿了一本書給他爸爸說:「這是The turtle book.」某人低頭一看,指著當中的字跟他說:「這個字不是turtle,這是The thinking book.」本來想討摸摸和稱讚的小P只好去旁邊療傷。我們則暗想:文盲真可憐!然後又自我安慰:至少他認得the。

相比之下,我一位在德州的同學的女兒比他厲害多了。據我同學說,她們幼稚園(大班)的作業很多,而且老師會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分組,每九週就測量一次。每週要念完兩三本故事書,然後寫作業,重新把故事說一遍,或者加以改編。這年紀寫的字比較少,所以主要用畫圖代替。她還說她們那裏不是德州最好的學區。她好些台灣朋友看了都表示焦慮,覺得台灣小孩的能力差很多。

另一個在北卡的同學看了就說,她們鄉下地方每週只有三本薄薄的書,會讀就好。在加州的幾個人一直沉默不發言,不過我後來忍不住問在北卡的同學,她所謂「薄薄的書」是多薄?像我們的一週就只拿一兩張紙回來,上面除了一個標題,就只有四個很短的句子,而且後面的句子多半只是改主詞而已,非常簡單。沒想到,北卡的同學說,她們的書大概不到十頁,每頁只有一兩句話而已。

然後北加的兩個同學都表示她們那裏的幼稚園沒作業。她們一個在加州首府一帶,另一個在北加Los Altos,房價在加州排得到前五,競爭非常激烈,那裏是非常好的學區,據說高中生壓力也很大,自殺率很高。大家發表完之後,讓我有一種「加州小學比較混」的感覺。同樣是公立學校,所在地區不同,學的差很多。

不過,幾個月前,我在臉書上常看到美國人分享一篇報導:"Finnish Kids Don’t Learn To Read In Kindergarten. They Turn Out Great Anyway."文中指出,美國的幼稚園生被期待能識字,但芬蘭的幼稚園小孩在學校裡只是玩,他們日後反而在閱讀上超越群倫。"The Joyful, Illiterate Kindergartners of Finland"則指出,現在美國的幼稚園生比起以往,被要求學很多跟學業有關的東西。

我看了就想到,中國大陸這方面的問題,比美國嚴重多了。記得小J不到兩歲時,我們帶他去某人的浙江同事家玩。主人的大女兒比小J小七個月,當時才一歲多。但是他們家到處都貼了各種數字、國字等圖片,我看了都覺得壓力很大。某人的浙江同事還說:「國內對於兒童智力的開發特別早!」事隔七年,我仍記得他當時講這句話的情形。之後我也看著他們是怎麼推著女兒的成長:早早就帶女兒去學跳舞、游泳等,各種學習活動排得滿滿。就連我們家小J學琴,還是他們推薦老師的,他們女兒那時已經學了一兩年了。

此後我認識一些中國大陸來的媽媽,每個都是有一個或兩個女兒的,經常說她們女兒卓越的成就。相比之下,我們家小孩真是遜咖。不過男生發展本來就比較慢,我也沒空整天盯著,只是要他們學期末要比學期初時進步就好了。

牛牽到廣東,還是牛。這些中國大陸來的家長,可能從小習於競爭,所以到哪都會這樣要求小孩的。據在芬蘭的朋友說,她在當地認識的中國大陸媽媽,也是早早就帶小孩學這學那,她的芬蘭先生覺得不需要急,她就覺得先生不注重教育,即使當地的教育理念跟她的背道而馳。

後來偶然間碰到某人高中同學的太太,她在德州的一所大學任教。因為當時小J上的珠算班有很多中國大陸第二代,他們的作弊風氣很盛,而且是陪同上課的家長幫忙作弊。所以我便問她,她碰過學生作弊嗎?她說她允許學生帶書到考場,但是題目很大很難,如果考試的時候再翻書找,一定會來不及,非得事先熟讀才行。又跟我說,她認識一個中國大陸來的醫學院學生,在東岸有名的醫學院就讀,因為看到中國大陸很多小孩從小被父母逼著唸書、學習,到高中大學,父母沒辦法幫忙時,不是精神出問題,就是行為出問題,整個垮掉,所以他攻讀的是精神醫學,希望有天能夠幫助這些垮掉的年輕人。這讓我想到洪蘭在「寧可輸在起跑點」、「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誰的小孩輸在起跑點?」、「別叫孩子圓你的夢」等文宣傳的「水到渠成」理念。

想到小J當初跟弟弟念同樣的幼稚園,到二年級時,他已經是班上閱讀量最大的小孩之一,所以雖然我們幼稚園的課程似乎比較寬鬆,我對此並不著急,他們遲早會趕上,加州小孩不比德州小孩差。

大概是四月底或五月初某天,我帶著小P去Trader Joe's買菜。從停車場往TJ門口走時,小P突然念起門上紅布條的字:"The flyer has landed." 我很驚訝地跟小P說:「你看得懂啊?」他點點頭:「對!」從那之後,他經常拿著簡單的書唸,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雖然他從一歲多就在看書,但我都覺得他只是看圖而已。同樣是男生,他跟哥哥很不同的是,他很愛聽故事CD。我去圖書館幫小J借小說,他就自己去拿故事CD。回到家,他自己放CD,然後打開書邊聽邊看。他四五歲時,拿著The Magic Tree House要某人唸,他自己先唸了開頭一小部分。某人嚇一跳,以為他看得懂。我說不是,他是用背的,那CD已經被他反覆聽很多次了,他都記得裡面的內容了。相比之下,小J對聽CD就有沒那麼大的興趣,他也就沒辦法用這方式來學習。

總而言之,學習是場耐力賽。一開始沒必要跑太快,只要讓小孩調整好自己的腳步,穩健地前進,總是會到達目的地的。


由 Debby 發表於 03:01 PM | 迴響 (0)

June 04, 2016

該讓美國出生的小孩學中文嗎?

今天是中文學校這學年的最後一天。在大禮堂頒獎時,本地華人組織的會長說,她有三個女兒。她們小的時候,都不愛上中文學校,都是被她拖著上學的。但是現在,她們都成人了,都很感謝她,過去盯著她們學中文。

原因是,她們發現在美國會多一種語言很有用。她的大女兒的男朋友會五種語言,能夠流利地使用其中三種。小女兒的男朋友則曾花一年時間到北京學中文。

聽了我便想到,之前聽了一個雙語小孩的播客,有個受訪的媽媽是俄國人,她和丈夫很喜歡學語言,曾經在小孩很小的時候搬到德國住了幾年,讓小孩念當地的學校學德語。她的大女兒會三種語言,小女兒會兩種語言。在孩子小的時候,有人聽了她們家的故事,覺得她們對小孩很壞。但是孩子大了之後,有人羨慕她們的多語能力,便認為她們很幸運,有過在不同國家住過、學習不同語言的經驗和能力。看來許多人都有一種傾向,就是把別人的成就歸功於運氣,而不細究別人曾經付出的努力。

這種家庭在美國應該不少,不然那位華人協會會長的三個女兒,不至於到有兩個都交到會至少兩種語言的男朋友。小P班上有個女生會德語,她暑假馬上就要搬回瑞士了。她們家有三個女生,一直都是跟媽媽講德語的。小P還有很多印度同學,都在家講他們自己的印度語言(印度有二三十種不同的語言)。某人有個印度同事,把小孩送去學講他們語言的傳統印度歌謠,據說老師非常嚴格,一次沒上課,或者在家沒練習,就會被老師趕走,所以他們一直戰戰兢兢地讓小孩練習,每週準時去上課。雖然大人小孩受到的壓力都很大,他們還是一直讓小孩學。

我想起小J很小的時候,某人曾排拒讓小J上中文學校的事。他說:「美國出生的華人小孩,最痛恨的事就是星期六上中文學校。」一直到小J五歲多,我們在朋友家做客時,偶然看到朋友的三年級小孩要寫中文作文。某人便覺得,如果上中文學校可以學到有作文能力的話,他願意讓小J去上中文學校。於是小J開始上起中文學校,雖然那時已經是十月,開學一個多月了,小J很多注音符號沒學到,但總是進入那個環境了。

學語言和任何東西一樣,都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有時有很多壓力,甚至要犧牲很多娛樂。周末有很多活動,我們這四年從來都沒甚麼機會參加,就為了上中文學校。但這是必須花的代價。我在大學一年級時,在學校不需要上大一英文,於是選修法文。因為覺得在學校上三小時不太夠,在周末時,又在一個語言補習班繼續上課。大一的學生有很多活動,我為了學法文,都沒得去。我平常已經沒和同班同學一起上大一英文了,周末又不能參加同學的活動,常常覺得跟同學因此有隔閡,所以學了一年就沒繼續。但是後來回想起來,覺得好可惜,人的緣分來來去去,娛樂可有可無,但語言能力增加了,可以讓人開一扇窗,若學的是強勢語言,開的窗會特別大,能讓人看到特別不同的景色。

我們其實不必考慮中國未來強不強,來決定是否讓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學中文。中文就是我們的母語,在家講中文是很自然的事。有這麼好的條件,理所當然得讓孩子學中文。此地這間中文學校從幼稚園中班一直開到十年級,過了八年級,人數就大為減少。據說很多人考完AP就不上了。我和某人都覺得這樣太功利了,我們會想辦法讓小孩一路上到十年級。

前不久小P在學校課後上了八堂西班牙文課。雖然他能記得的字彙不多,但有機會時,我還是會鼓勵他再去學西語。畢竟加州有那麼多的西語人口,加州的南邊就是墨西哥,更南邊是廣大的南美洲,有更多的西語人口。如果他長大了要當背包客,往南走的話,非用西語不可。

我們不該覺得學習辛苦,就不讓孩子學習。因為父母不能一輩子為孩子準備魚吃,讓孩子學習語言,就像鍛鍊他們的釣魚能力。當他們能熟練釣魚的技巧時,我們就不必擔心他們會餓肚子。

由 Debby 發表於 09:29 PM | 迴響 (0)

May 06, 2016

夙願得償

前陣子帶著小P在小J的學校門口等放學時,碰到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中國媽媽,她問我收到通知了嗎,小P明年能進科學小學嗎?我說還沒收到,據說是四月底會通知。她說已經四月底了(那時是21日左右),她要升六年級的女兒已經收到分發中學的通知了。我說轉升一年級的可能要等名額先空出來吧,我也希望趕快收到,不然一顆心總是懸著。小P的preschool同學媽媽也問我同樣問題,她因為大兒子先抽到,所以小兒子直接就進科學小學就讀,是被其他同學媽媽羨慕的對象。她說:「今年應該沒理由不讓小P進來吧?」我說:「希望如此啊!」不只是我,同樣在等通知的,還有好多人。

最後知道通知來了,還是上海媽媽打電話跟我說,她明年要念幼稚園大班的小女兒抽中了,要升三年級的大女兒是候補六號。我聽了趕緊去開信箱拿信,我們家的通知果然來了。

戰戰兢兢拆開信封,看到上頭出現"Congratulations!"時,心上的大石頭終於落下。總算,明年可以輕鬆一點了。因為只有半個月的時間辦理手續,逾期就算棄權,所以那天去接小J時,就去辦手續了。完成之後才想起,我應該複印那封信的,因為全家只有我看到。雖說辦了手續也就不需要那張紙了,可是好歹可以留念。

不過這就像放榜一樣,這個通知讓幾家歡樂幾家愁。雖然幼稚園名額最多,一般都說最容易抽,但我們對面的台灣鄰居的小女兒就沒抽到。小P的印度preschool同學是候補六號,也許還可能排到;有非裔血統的另一個preschool同學甚至候補四十八,一點希望都沒有。小P現在的一個同班同學則是候補四十號,她媽說看到通知時,難過地哭了,然後追問我小P呢,聽到小P得以進去時,她說那代表是有名額的。我心想,這壓力也太大了,我們家兩個去年沒抽到時,我只是心情不太好,還不至於到要哭的地步。我安慰她說,可以繼續抽,到高年級會容易一點。一年級恐怕是最難的,因為了不起開出十個名額,可是要抽的人至少有五十個。因為這學校太難抽了,頭一兩年比較多人會想試,試幾次都不成功後,很多人就放棄了;而且念幾年之後,很多小孩不願意離開已經習慣的學校和朋友,就算抽到也不想去,這樣就算候補也有機會排到。

後來聽中國媽媽說,某公司的小孩有優先權,因為家長一旦捐款,公司會捐同等金額,這對學校有很大幫住。我聽了很驚訝,有嗎?如果有的話,怎麼我們家兩個當初抽幼稚園時,都沒抽到,候補次序還很後面。某人聽到了,就說應該沒這回事,因為申請表上沒有填家長職業的地方。說起來,我還是覺得手足優先權最好用,不然我們家的人籤運都很差,小P若沒有這個優先權,恐怕還是進不了哥哥的學校。

當天告訴小P這消息後,他很高興。四月的一個週五,我要指導小J班上做資源回收勞作,然後又趕到小P班上幫忙他們的美術課。因為兩個班的時間相連,我開車趕到小P學校時,免不了遲到了。據說老師稍早問小P,媽媽怎麼沒來。所以小P後來就跟我說,如果他跟哥哥念同個學校的話,我只要跑到他的教室就好,不需要開車趕去。我說是啊,希望你們能早點在同一個學校。

不過,過幾天,我牽著小P的手去接小J時,小P突然發脾氣:「為什麼要轉到這裡?我比較喜歡現在的學校。」我扶著額頭,心想,唉,歷史又重演了。他兩歲多時,整天盼著去上哥哥的preschool,後來他進preschool時,有三天去哥哥的preschool,另外兩天去山上的另一間preschool。他上學沒幾天後,跟我說他比較喜歡山上的,只要念那間就好。可是又過幾天,他說不喜歡山上的學校,比較喜歡哥哥念過的那間。小P就是小孩子心性,整天反反覆覆。但是學校不可能讓人這樣折騰,沒人三天兩頭無緣無故一直換學校的。給小孩太多選擇,真是個問題。所以也就只能好好地跟他說,現在學校很好,不能隨便換學校。反正距離八月底的開學,還有幾個月,有的是時間可以說服他。

說來說去,這個好消息來的正是時候。因為在兩個學校間趕來趕去,實在讓人力不從心。這兩個學校每次有活動,時間都是一樣的。兩校在五月都有個開放日,讓家長帶著小孩到學校看他們這一年的學習成果。兩校的教室開放時間都是六點半到七點半。小J學校展示的東西特別多,老師花很多心思布置他們的教室,也希望家長好好看,甚至設計導引問卷,讓家長跟著指示完成參觀過程。這導致我們趕到小P學校時,剩不到十分鐘了,小P的老師差點以為我們不去,時間快結束時,全班就剩他的檔案夾還在桌上。所以我們只能走馬看花就走了。

年初看今年的星座運勢時,其中有一條似乎是:「小孩的問題,得以解決。」想來想去,應該就是這件事吧。再撐一下,到九月以後,兩個小孩都念同一個學校了,我就可以好過一點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03 PM | 迴響 (0)

March 21, 2016

念附近小學的好處

「我之前見過妳」。今天到小P學校的圖書館當義工,幫其中一個有義大利名字的金髮小男生G登錄他要借的書時,他這麼跟我說。這個小男生似乎很喜歡跟我聊天,上週五我在他們班的美術課幫忙時,他也在我巡他們那桌時,這樣跟我說。之前幾次到他們班幫忙時,他只要碰到我,都會跟我說這句話。

我們當然見過了。有回我送完小P上學,在回家的路上,他正好往學校方向走去,看到我便大喊:「小P的媽媽!」。還有前不久,有天晚上我們從外頭回到家時,他跟他推著嬰兒推車的爸爸正好從我們家旁邊經過,小P聽到我說看到他同學,便降下窗戶開心地大叫。G聽到聲音認出我們,便指著前方跟我們說他們家在前頭。說巧還真是巧,他們班一共20人,有4個人就住在我們家這條街上。小P因此說他比他的另一個同學幸運,因為另一個同學家附近沒有其他同齡、上同一個學校的小孩。以前都不知道我們這條說長不長的街道有這麼多同齡的小孩。所以G說的見過我,也許是他們上學前的事,畢竟我們家在街口,他們要進出,都會經過我們家前面。

記得小J念幼稚園時,有天我們才到家,下了車,有輛車突然停在我們家車庫前,後座有個小女生開車窗招手大喊小J的名字。仔細一看,原來是他們班的同學。她就住在我們這條街的轉角處。那時就覺得好巧喔,居然有小朋友住在我們家附近。沒想到,類似的事情在小P上幼稚園後重演,這次不只一個在我們這條街,而是三個。

差點忘了,還有一個隔壁班的小男生就住在我們家對面,他因為在夏天出生,所以他媽媽讓他晚一年上學。有回他媽還跟我說,我們應該讓小孩輪流共乘,就不必每次上下學都每家開一輛車出去,明明目的地和終點是差不多的地方。這點子不錯,只是目前執行有困難,因為這階段的小孩還是要用五點式汽車座椅比較安全,我的車上只有一個五點式安全座椅,因為小J已經改用一般的安全帶了。也許大一點要讓他們共乘比較容易。對面的太太有回談到為何沒讓小孩抽科學小學時,她的理由就是:「那間小學的學生都住得比較遠,小孩很難一起玩」。

這倒是個考量點。有天幫忙小P跟爸爸出去練習騎腳踏車,經過這條街的上坡轉角處時,正好碰到他們班兩個女同學在前院玩,兩個同學的媽媽還幫他加油。後來我才知道,她們每天傍晚都在前院一起玩,有次全班走路去Trader Joe's參觀的路上,其中一個女生的媽媽還說小P也可以過去跟她們玩。當時她也跟我提了一下她們三個人家的大致位置。

這次G借書時也來跟我解釋他們家的位置。他講了半天,我還是不清楚,索性問他:「你們家的門牌是幾號?」他說:「我不知道,下次我會抄下來,再告訴妳。」我笑著跟著他說:「好,謝謝!」

這就是念附近小學的好處。等到小P轉去哥哥的學校,就很難在這一帶碰到同齡的校友了。小J轉到科學小學後,我只有去Trader Joe's買東西時,才偶爾碰到他同學和同學的媽媽,知道原來他們也住在本地,而不是鄰城。彼此間的實體距離就比較大了。但是這件事沒有讓我惆悵的餘地。

我前不久在YMCA碰到一個曾經天天在接送小孩時打照面的印度媽媽,一聊才發現她們搬離我們社區,現在住在山上,大女兒轉到那邊的五年級了,小女兒現在在小P的學校念TK(算幼稚園中班,不是每間小學都有),明年會轉回山上小學。她說我們這個小學的低年級很好,高年級很差。她們搬家主要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我記得她一年多年說這間小學很好的。沒想到過了一年,她的說法完全不一樣。其實我完全能理解她的想法,因為小J念二年級前,我也沒有動過讓他轉學的想法。說到底,小孩碰到不好的老師,家長有時比小孩還痛苦,畢竟付那麼高的房屋稅,就是想讓小孩受好一點的教育,如果教育品質不理想,感覺就是把錢往水裡丟。那麼辛苦背房債,何苦來哉?在不增加搬家麻煩、不付更高房屋稅的狀況下,能用抽籤的方式轉到一個較好的學校,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了。至於在家附近有同齡小孩一起玩的事,就只能暫時放到一邊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58 PM | 迴響 (0)

March 01, 2016

轉學這回事

一月中的時候,收到學區辦公室貼心的通知:二月開始就可以遞交轉學申請。雖然小P這次因為小J的關係,申請科學小學時,有手足優先權。只要缺額多於有手足優先權的人數,應該就沒問題,不然就得抽籤。但是,誰知道今年念幼稚園的小朋友,有多少個在升一年級時會轉學呢?我們也不知道全校有多少小孩的幼稚園弟妹今年在其他學校,明年會想要入學。而且我聽到好幾個認識的媽媽說,都幫小孩交表,想抽科學小學。感覺競爭非常激烈啊。

於是我問小J,如果弟弟沒抽到,他要不要轉回原本的學校。因為我明年不可能同時接送兩個,兩個人的上下學時間一模一樣,而且小J去年剛知道要轉學時,非常生氣,說他只要念一年就要轉回原本學校。但這次他跟我說,我可以先接弟弟,他在學校多待一會沒關係,他不想轉回原本的學校了。

於是不免想起去年八月中知道他可以轉學以後,我們為了他轉學,付出了不少精神。剛收到通知那天下午,我跟他一講完要轉學的事,他立刻哭倒在地上,說他沒有跟原本的同學告別,他們不知道云云。我解釋了好久,說得我口乾舌燥,覺得很累,所以先去睡一會午覺,順便讓他自己想一想。等我一覺起來,他說他同意去念新學校了。這轉變快得超乎我的預期。

但是他的情緒還是在不高興與勉強同意間來回擺盪,動輒為此跟我生氣。科學小學沒有新生座談會,只在開學前一天有全校性活動。我們便全家都出動。跟原本學校很不一樣的是,那天我們就知道放學後學校有哪些活動可以參加,學校中庭有一個一個的攤位,讓學生可以過去了解,感覺很像高中或大學才有的活動。那天學校為了讓學生盡可能了解各種活動,有抽獎券,必須在每個攤位蓋章,把所有的章蓋滿,才能參加抽獎。小J很抗拒新事物,他從沒接觸這樣的形式,一看就說他不喜歡,一直臭著臉,催著我們離開。

那天從分班表裡,我們看到他一個在更早一年就轉過來的一年級同班同學的名字,跟他正好同班,再加上另一個以前中文學校的同班同學,我跟他說至少認識兩個人,他不是完全誰都不認識的。而且還有以前preschool的同學在這。

沒想到,開學第一天,他的一年級同學沒來。第二天,依舊沒來。第三天,他說那個同學不念了,轉走了。於是第四天,是個週一,又轉來一個新同學。而且那個比他還晚被通知的同學一來就穿全套制服,我忍不住暗讚那個小孩的媽媽,動作真快,我可是花了兩三個禮拜才陸續把他的基本制服買完的。

我很好奇他的一年級同學轉到哪。而且每年換一個學校,適應得了嗎?那個小男生的媽媽是小學老師,不知道她怎麼考量這件事。我更覺得有意思的是開學三天才被通知候補上的那個小男生,他比小J更措手不及才是,原本的學校都開學,還上了三天了,然後就轉學。我私下跟某人說,這學校有這麼熱門嗎?都開學了,還是有人願意來。

小J上學的頭幾天,我在家都有點坐立難安。第一天放學後,他說交了一個新朋友。那個朋友帶他去某個地方「看女生」。我聽了覺得不太對,但是又不想讓他太挫折,便提醒他不要跑去不該去的地方看。之後每天他都陸續交了幾個朋友,我便覺得比較安心了。過一陣子,他跟我說他和第一個認識的男生不再是朋友了,雖然不太懂這年紀男孩的友誼是怎麼一回事,不過他起碼有其他人可以一起玩正常點的遊戲,我就比較放心了。他們班22人,有5個轉學生,算是轉學比例挺高的。

不過轉學一兩週後,他因為不可抗力之因素,某天必須請假。那天原本要考試,老師便說他前一天留下來先考完再走,要我晚一小時接他。但是當天我按照和老師約定的時間到時,小J卻坐在校門口的台階上,還跟我說他等很久了。我問不是要考試?他說老師讓他在課堂中間的下課時間考完了,因為老師的兩歲女兒發燒,她放學後立刻就走了。而我的手機此時已經裝了好多個學校秘書的留言,還有很多未接電話,包括某人和婆婆的。因為秘書以為我忘記接小孩,就把我們家的連絡電話通通打一遍,於是某人和婆婆都以為我忘記接小孩了。我對老師不太諒解,我不在意她要先走,我能理解單親媽媽的壓力比較大,但既然跟我說好了多留小J一會,而且是前一天才說好的,難道不能在計畫變動、離開學校之前,讓祕書打個電話通知我提早接小孩,這比讓祕書花幾十分鐘打幾十個電話找我們好吧。更何況小J才剛到這學校沒幾天,這環境對他來說很陌生,讓他一個人在空曠的校園裡,實在讓人不能安心。

我本來想跟老師溝通此事的,但某人說算了。因為她才剛剛改回娘家的姓,顯示剛離婚,也許她的心情比較混亂,有些事就顧不到。不過我還是挺擔心的,之前的老師都沒有這種狀況,不知道她要花多少時間調整自己。前兩週小J班上去Getty Museum時,我也跟著去當義工。去程的車上,我跟老師隔著走道聊了一陣子。她倒是挺坦然自己離婚的事,還說雖然跟前夫不能在一起,前夫也不想看女兒了,但女兒既然有一半對方的血統,她還是希望女兒有天能去前夫的故鄉看看、了解當地的文化。我感覺她比去年九月時的心態好很多,也許比較沒問題了。

跟小J二年級的老師比起來,她花了不少心思解決學生的問題。小J是個整天都有各種問題想問的小孩,據說他可以在老師講數學講到一半時,問老師下午有沒某個活動。老師於是要他把問題用便利貼貼在桌上,而且分成兩類:「我想問的」和「我需要問的」。然後老師會在有空時,回答他的問題。有天我去找老師時,老師便讓我看他的桌子,當時貼了至少十幾張的便利貼,老師說她已經有些落後,來不及回答他的問題。我覺得挺有意思,因為他的二年級老師會做的事,就是把我找去,告訴我小J太多話造成他的困擾。而三年級這個老師,卻試圖尋找一個平衡,讓小J學習耐心的同時,讓他分辨哪些事非問不可,哪些事要等有機會才問。

頭幾個月,小J三不五時就抱怨轉學。我說他念preschool時也轉學,他剛開始不高興,後來習慣點就很喜歡新學校了。他跟我抗議,說他那時年紀小,現在他年紀比較大了,要適應新學校沒那麼容易。關於這點,我跟幾個有女兒轉學的媽媽聊了,她們都說女兒很快就適應新學校了。或許男生不見得適應力較差,問題是小J的個性是那種比較固著於原本事物的小孩,所以要花的時間比別人久。

擔心了好幾個月,去年十二月時,小J不知何故,突然說:「媽媽總是對的。媽媽以前說,我會喜歡我的新學校,而我真的喜歡我的學校。」我聽了很開心,總算可以放下一顆懸著的心。

在此之前,小J的心理變化也跟原本的同學有關。他轉學後,陸續寫了三封信給以前的同學。先是交代他轉學的事,之後又陸續寫了一些其他的。每次都是我送完小P到學校後,再繞到三年級的教室去,趁他們排隊進教室前,交給跟他同班很多年的印度同學。小J如此迫切地讓老同學知道他的訊息,他同樣也想知道他們的近況,於是寫了地址,希望他們能回信。但一直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十二月時,我們去Discovery Cube玩,正好碰到他那位印度同學。這兩個小男生很奇怪,每次在校外碰到都特別彆扭,一副我不認識你,你不認識我的樣子。小J用手遮著嘴,偷偷地跟他爸說,他看到那個印度同學了,還說想問印度同學為何不回信。兩對父子檔在玩的途中一度打了照面,兩個小孩相對無言,倒是兩個大人聊了起來。連小J同學的爸爸都知道小J轉學的事。至於他到底問印度同學話了沒,我當時不在場不得而知。然而,從那次起,小J就徹底收心了,再也不寫信給以前的同學,也不再談以前同學的事,他的重心真正轉到新學校去。所以我問他要轉回原本學校嗎?他說那他會想念新學校的12個朋友,而他在原本學校較要好的,不過7個。因為原本的學校陰盛陽衰,全班有12個女生,只有7個男生。而現在班上的男生有13個男生,9個女生。

以前某人反對小J轉學的,但既然小J已經轉了,他也希望小P也能轉過去,畢竟這大半年來,我們覺得新學校的老師和校長都比較認真,小孩的確學得比較多。前不久我交轉學表時,學區辦公室的門關著,只得照門上布告指示,塞到門下。為了確認對方收到,事後打電話想問,電話卻沒人接。某人趕緊在截止日前幫我跑一趟,確認他們收到了。

據規定,科學小學的手足優先權只有在四年級以下有效。希望明年小P就能跟哥哥上同一個學校。這樣我可以統一接送,學校規定的義工時間也比較容易安排,跟老師的面談時間也可以一併處理,捐款也不必弄兩份,可以比小孩分別念兩個學校時,省下很多時間和金錢。

靠著處理小J轉學心情的經驗,明年處理小P的轉學事宜,應該會比今年好才是。


相關:
小孩分念兩間小學之苦命人生


由 Debby 發表於 09:50 PM | 迴響 (0)

November 29, 2015

可嘆的小學術科教育

開學後的一個下午,我牽著小P的手,經過科學小學的籃球場,準備去接小J。那時一群學生正在籃球場上玩遊戲。我停下來看了一會,沒看到老師,只看到穿著紅色背心的Yard Duty,就是學生家長擔任的校園督導,確認學生安全的人。想起小J有天跟我說,班導師教他們做瑜珈,心想,難道他們的術科也是班導師教的?後來接了小J後,就問他新學校有沒有體育課。他說有,但是不像原本的學校,新學校沒有專門的體育老師,只有校園督導會在體育課時看著他們。

那音樂課呢?我又問。小J說,沒有音樂課。我聽了很失望,原本的學校每兩週有一次音樂課,只有半小時,雖然很短,但起碼他們有音樂教育。沒想到新學校居然沒有。

美術課不用問,我很清楚,這學區的美術課都是義工媽媽負責教的,我在兩間學校的美術課都當義工,小J班上是我教的,我也在小P班上幫忙。這學區每個學校的美術課次數不一樣,本來按照舊計畫,科學小學今年有九次美術課,小P的學校有六次,山上的小學有八次。但是十一月初的時候,我收到通知,科學小學美術課的負責人說,跟校長談過之後,把九次刪減成六次,因為老師紛紛反應課教不完,希望能刪減美術課時數。所以我們家兩個小孩念的兩間小學這一整年都只有六堂美術課。

我記得小J剛念幼稚園時,一個小孩念比較遠的領導力小學的台灣媽媽跟我說,現在的小學教育好可憐,音樂課要額外付錢才有。我聽了一頭霧水,因為每個學校做法不一樣,那時我們的學校還沒要我們交錢,第二年就要求每個家庭(不論有幾個小孩在這學校)交40元。也許家長交錢狀況不太理想,第三年就沒要求我們交錢,而是某次募款的項目中,經費挹注項目包括音樂課,那時音樂課就變成兩週一次了。

對面從東岸搬來三年的台灣媽媽因此很嫌棄我們這裡的學校。她們家大女兒的幼稚園在美東念的,她說,那是間鄉下學校,學校經費很拮据,但是七拼八湊,也都讓音樂、美術和體育課有正規的專門老師。她們剛搬來南加時,租屋住在鄰城,那一帶房價高,有錢人多,小孩上的學校經費相對充足,但學校還是要求家長交200元做為術科費用,所以他們的術科也沒問題。可是搬到這一帶,小孩轉到附近的小學後,她才發現這裡的術科教育如此貧乏。

不比較不知道,一比才知道,科學小學的科學教育雖然好,其他術科教育只能以「乏善可陳」四字帶過,沒有一科有專門的老師。我想起我國中念美術班時,一週有四堂美術課,所以我們沒有音樂課,只有國二那年短暫有過一年的音樂課。可是那畢竟是升學主義下的台灣發生的事,誰會想到台灣人以為很輕鬆的美國小學教育居然不是人人都有音樂、美術和體育課的?

兩個學校的美術課雖然都是義工媽媽教,但是帶義工媽媽的人不一樣。原本的學校找了一位美術老師來,一個月有一次義工訓練,然後學校會安排美術集會時間,所有的學生會去多功能廳(相當於台灣的「禮堂」)聽老師講當月習作的藝術家生平和作品特色。科學小學則是家長會的兩位媽媽當義工領導人,她們也許都是學美術的,但是有些課程是從網路上找來的,所以每次我要備課時,就去Pinterest和Youtube找資料。

美術課由媽媽義工教,有壞處嗎?當然有,最大的壞處就是無法累積。如果學校只有一位美術老師,他教了幾個班之後,也許會發現當次的教材哪裡有問題,或學生對哪個部份特別無法處理,在接下來的班級,就可以有所修正。但媽媽義工往往只教自己小孩的班,就算發覺教材有問題,也無法把經驗傳遞到別班去,因為學校沒有建立這方面的管道。除非有一些媽媽比較熟,自己針對美術課進行交流。

最近小P的美術課是效仿賽尚的靜物,要用各種色紙去剪水果,然後貼在一起。有天我問這社區的上海媽媽,小孩上過美術課了嗎?她說二年級的老大上過,TK的小女兒還沒。我又問,那他們用的色紙跟我們是受訓時,是一樣的tissue paper嗎?因為小P班上的被換成厚色紙,要折一兩次再剪時,很多小朋友都剪不下去,圓形都剪的不成樣子。她說二年級用的是tissue paper。我想那可能有人覺得幼稚園小孩沒法用這麼薄的紙,因為薄膠一刷,小朋友要是技巧不夠,tissue paper會爛成一團,甚至破掉。我還跟她說,幼稚園小孩沒有畫面裡的空間概念,我們希望他們把水果貼在碗裡和(想像的)桌上,有些小孩就可以貼成水果從天而降的奇幻畫面。她聽了就笑,說要帶水果和碗去小女兒的班上,當場擺給他們看,免得他們貼出更異想天開的畫面。

小J班上則是另一類的問題。小J班上的美術義工一共四個,也許是當初我跟老師說雖然英文不是我的母語,但我會盡力,結果她指定我當這個班的美術義工領導人。我看到那封email時整個人都傻了,因為小孩才剛轉到這學校,我還不知道以前的人怎麼上呢。所以每次要幫他們上美術課前,我都去圖書館借一堆書先看當月藝術家的各種書。上個月教的是畢卡索的立體主義,資料不少,而且有點繁複,我花了不少時間讀,再把資料簡化很多,免得小朋友聽不懂。就算這樣,講到一半時還是被老師打斷,她怕講解時間太長,會耽誤後面的習作時間。即使我已經按照家長會美術領導人講的時間拿捏介紹藝術家生平的時間長度了。

其他幾個義工也有點「既然這是該做的事,那我們趕快完成就好」的心態。她們似乎只是想著完成這件事,而不是像我一樣,希望孩子能學點什麼。最近一次做的是吹墨畫,先用水彩打底畫天空,然後用吸管沾深色水彩低在紙上,再吹成樹的樣子。第一步要用水把水彩紙打濕。但其他義工怕打濕延緩水彩乾燥的時間,便在底下要學生不用打濕。但是這樣就難達到水彩的效果了。我還在指導幾個學生完成時,一個義工奶奶突然要大家把沒乾的水彩紙拿起來揮,還說要運用他們之前學的運動原理,加速乾燥時間。我簡直就傻眼了,濕的水彩紙很脆弱,這樣揮會造成皺痕,甚至弄破,會影響之後上色的效果。但我不想拆她的台。之後果然看到很多張紙都快破了。我除了在心裡大嘆一口氣,也沒其他辦法。

另外一個問題是,義工媽媽畢竟不是老師,在學生不接受指導時,沒有任何要求的空間。有個學生每次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打從第一次上課,我就見識到他的固執。四個義工媽媽\奶奶(其中一個是全校的美術課負責人)都跟他說要用三種暖色系的顏色搭配三種冷色系的顏色,但他堅持要用灰色,不屬於我們要用的顏色。我最後只好請老師幫忙,老師便要他坐到旁邊,重新再講一遍,他雖然勉強畫了一部分,但最後他的作品並沒完成。義工媽媽畢竟不是專門學教育的,這個時候既沒有適當的身分立場,也沒有合適的教育理念或工具來解決這種問題。

教畢卡索立體主義那次,有幾個小女生沒辦法接受在臉上製造色塊的畫法,她們覺得很醜,依舊用比較傳統的畫法完成作品。這讓我疑惑,究竟小學階段集體的美術課,我們要讓小孩發揮自己的創意,有超出教學範圍的空間,還是在遵照教法的範圍內,發揮自己的特色?這些問題也許要找有美術教育背景的媽媽來聊會比較好。

在升學主義下的台灣,術科被忽視是完全可以預料的事。但在教育相對自由的美國,因為政府經費不足,導致小學的術科教育缺乏,就是件可悲可嘆的事。良好而豐富的音樂、美術和體育教育未必可以讓學生未來可以進好的大學,但我認為這是讓學生未來有美好健康人生的基礎。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懂得欣賞音樂和美術,可以讓身體強健、心靈富足,出了社會以後,也許很多人會把從學科中學的東西都忘了,但從音樂、美術和體育裡培養出來的嗜好,可以陪人走過長長的一生。

在學校體制缺乏術科教育的情形下,我們能做的,也就是讓孩子在課後補強這些術科。現在小J每週有半小時鋼琴、一小時美術、一小時網球和一小時空手道課程。我們家沒有特別良好的音樂、美術和體育細胞,不會強求他在這些方面都做到最好,只是希望他能培養廣泛的藝術興趣和運動習慣,未來能當個懂得尋找樂趣和排遣寂寞的人。

IMG_6863

由 Debby 發表於 03:41 PM | 迴響 (0)

October 21, 2015

家長參與的學業

前不久去小J學校參加美術課講師訓練時,聽到一個西語裔媽媽說她那八年級的女兒參加附近國中的科學課程。凡是科學小學畢業的學生,可以直接加入那個科學課程,其他學校畢業的,則要抽籤。她說,科學課程裡的小孩程度不一,他們有分不同的難度,若要小孩學得好,家長要多參與才行。她不是這個地區長大的,所以盡最大能力幫小孩。她的弦外之音,似乎是幫得有點吃力?那我們這些在國外長大的父母怎麼辦?

緊接著那天下午我發現自己不會做小J的數學。

小J拿著他的數學習題給我看,說他都不會。那是一份六或八題的選擇題,要挑錯的。我看了半天,看不出差異,只好要他晚點問爸爸。後來問某人,那是甚麼?某人說是交換律。我根本忘了這個詞。某人嘆氣說,他有個高中同學說過,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媽媽就沒辦法教他數學了。而那個同學的媽媽還是師專畢業的小學老師。

這我不意外。我五年級學代數開始,我爸也沒辦法教我數學。我拿那本很難的優等數學去問師大教育系畢業的男導師,他看了半天,說他只會用國高中生的方式解,要第二天才能告訴我怎樣用小學生的方式解。也許是從這個時候起,能得到的幫助有限,我的數學能力開始走下坡。

我一直覺得家庭資源在小孩的學習上很重要。國二做水彩作業,大二做專業科目的寫作時,我都忍不住哀嘆家裡沒一個人能指導我,偏偏我又欠點天份,做這些作業花了很多時間,修改多次,痛苦地不得了。

當初把小J送到科學小學,其實也是仗著家裡有點資源。公婆和某人,兩個學物理,一個學化學,要應付小學生的科學,應該綽綽有餘吧。小J最近拿回來的科學作業,我也沒辦法幫他。既然是跟重力、磁力有關,正好可以問公婆。某人出差時,就是靠婆婆幫忙小J完成重力作業的。最近他學牛頓三大定律,某人解釋到一半,也得先打電話問婆婆確認,才能繼續教小J。某人和我很納悶,科學小學裡的每個家庭都可以這樣教小孩嗎?而且我記得牛頓三大定律是我在小學五、六年級才學的,科學小學三年級就教這些,會不會太難了?我上網查了他們學校的科學課程介紹,三年級應該是天文學,二年級才學動能。也許二年級的動能沒學完,所以三年級繼續學?如此看來,越晚轉進來的小孩,如果家裡沒辦法幫忙,也許會覺得學得很辛苦,因為別人學過的,自己都不知道,畢竟一般小學的課程大綱沒這部分,不會學這些。

比較起來,科學小學的科學習題比較活,他們要能解釋原理。我記得小時候學的自然科學課程可以用背誦解決,理解和應用的成分較小。因為他們不像我們小時候有課本和補充教材,我能做的事,只是去圖書館借幾本相關的書回來讓他參考。

最近幫小J報名學校的科學競賽團隊。這活動是學生家長當教練,學生在放學後留校參與討論,要提出一個題目,然後想辦法解決,之後會和別的學校競賽,據說往常北加學生的表現比南加好。在科學小學的少數族裔裡,印度學生特別熱衷參加這個活動,我參加家長說明會時,印度家長佔一半。我其實不確定小J剛上這學校,就把他放進這種活動裡,是不是一個好主意。當初衝著老師說這可以提升小孩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想要試試看。目前的團隊主要是三到五年級參加,三年級是最小的,科學程度比其他兩個年級低,小J應該只有學習的份。無論如何,多個學習機會總是好的,反正且走且瞧,小J有爺爺奶奶和爸爸做靠山,總能學點東西的。

由 Debby 發表於 10:11 AM | 迴響 (0)

September 09, 2015

量化的閱讀測驗

二年級的最後幾個月,小J很熱衷做閱讀測驗〔Reading Counts〕 ,增加他的閱讀積分。他的主要對手是班上一個很愛看書的男生,有時早上我送他上學時,會看到那個男生坐在地上看書,附近有很多小孩大聲玩耍、踢球等,絲毫都不影響他的興致。據說他比小J厲害很多,可以看三年級的書,也常看很厚的書。

我並不清楚那個閱讀測驗的內容和形式,倒是聽小J說,他可以根據每一本書來回答電腦上的閱讀測驗,以累積積分。每一本書的難度不同,因此可以拿到的積分也不一樣。他們兩人的差距本來有一截,小J說那個男生可以看三、四年級程度的書,而他還在看一、二年級程度的書。小J最早的閱讀積分在班上排行第三,可是在他每週都完成好幾個測驗的情況下,他沒多久就超過原本排行第二名的女同學,最後甚至小勝原本第一名的那個男生,因此拿到一個小獎品。

為了做這個測驗,他趕進度似的看了很多書。弟弟還不會認字,但是看哥哥整天都在看故事書,於是每次都去圖書館借很多小J看的那種故事書的有聲CD來聽。小J原本不聽這種有聲書的,為了做閱讀測驗,他也跟著弟弟一起聽,隔天便去學校做閱讀測驗。我很納悶,讀書和聽書畢竟是不太一樣的,聽書之後做的閱讀測驗,還能稱為「閱讀」測驗嗎?

這個月換了新學校,進入新學年,老師又讓他們做了一次閱讀測驗。小J拿到的閱讀積分居然比二年紀最後測的還低三十個點左右。他在新班級還是排第二,排第一名的仍然是個男生。這讓我很納悶,以前看的教養書都說女生的閱讀能力比較好,他讀的這兩個班怎麼都不是?我本以為新學校的學生程度比較好,可是從前幾名學生的閱讀積分來看,兩者似乎也差不多。

偶然跟附近的北京媽媽聊起這事,她說她女兒二年級時都是七百多,近日轉到山上學校做測驗後,已經有八百出頭了。雖然老師沒公布全班成績,但她女兒知道班上有個印度男生拿到一千一百多分。天啊!這成績真是好得要爆表了。我特地查了一下閱讀積分和年級的程度對照表,一千一百多分是程度很好的八年級或較差的九年級的積分範圍。雖然不知道他們學校三年級裡有幾個這種閱讀能力超齡許多的人物,無論如何,這證明山上的學校比較好,難怪她們的學校是十分,我們的是九分。

據小J說,老師表示過了一個暑假後,閱讀能力稍微退步是很正常的。我聽了其實很不滿意。別的小孩可以這樣說,但小J不應該拿這當退步的藉口。因為我每週都會去圖書館幫他借至少十本書回來,暑假更是頻繁,一週帶他們去兩次圖書館是常有的事。我和兩個小孩都有借書證,每張可以借五十本書,暑假期間,至少有一張到兩張卡用度是額滿,也就是說,我們家至少有一百多本圖書館借來的書。而小J每天號稱閱讀時間至少一百分鐘,跟別人家沒書可讀,或者不想讀書的情形差很多。

我能想到的原因,就是他讀書方法錯誤,因為他總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碰到不懂的地方不查字典也不問。長久下來,對他的閱讀能力自然沒有幫助。他的北京同學暑假幾乎在北京渡過,就只帶幾本英文書回去。過了一個暑假,閱讀照樣有進步,顯見把書讀懂比念的書多重要多了。另一個原因是,他總是讀太簡單的書。我借過好幾本三年級程度的書,他不是嫌太厚、內容無聊,就是嫌太難。而且他很固執,認定怎樣就怎樣,我說破嘴也沒用。所以期待他在學習方面有很大的進展,不太容易。

今天他從學校借了一本書回來,他給我看,上頭有顯示積分程度。原來不只是每個人有閱讀積分來顯示閱讀程度的差異,連書也有。他說老師建議他們讀積分比他們程度稍高的書。我說這是我一直跟他說的事。唉,到了這年紀,爸爸媽媽講的話都沒有價值,老師講的話比較有用。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把閱讀量化這件事有點奇怪。不過閱讀測驗講究的是對書內容的理解,所以這年紀只要讀懂書裡的現實就好,畢竟閱讀測驗不講究個人的閱讀感受。英文的結構也比較容易做這件事,中文書要做量化的閱讀測驗,恐怕很難。

既然連書都有積分,那我要幫他找書,或許會容易一點。不過還是要在去圖書館前先查好別人的評價。暑假時跟小J中文學校班上的一個媽媽聊到,這年紀看的故事書常有粗話或罵人的話,我們家兩個看(聽)了Magic Tree House之後,就像書裡那對兄妹一樣整天鬥嘴,互罵對方笨。她說她都會先看過,把不該給小孩看的部分用黑筆塗掉。我很訝異,這是在家裡施行圖書審查制?那得每本書都用買的才行,總不能畫圖書館借來的書。我很好奇,有些小孩會不會一看到黑的部分,就把書放到燈光下,把紙透光看半天,研究媽媽塗掉的到底是什麼?這說不定會造成反效果。

曾在Amazon上看到一個爸爸說,小孩看書自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許他的小孩在這方面不讓他操心,但我們家小孩多次證明他在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升。在小J的閱讀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讓我操心之前,事先了解書的內容恐怕還是我得做的事。


由 Debby 發表於 08:54 PM | 迴響 (0)

September 01, 2015

公立小學的制服

八月中突然接獲學區辦公室通知,說小J候補到科學小學了。然後我一邊忙著接送他們上最後的暑期活動,一邊研究新學校的規定。最麻煩的莫過於制服了,男生的上衣、褲子、毛衣和外套,女生的上衣、裙子、洋裝、毛衣和外套,不管顏色和款式,學校通通都有規定。規定是規定,實際穿著的變化挺多的。男生沒甚麼特別,綠色或白色長袖或短袖,下搭卡其短褲或長褲。女生變化就多了,白上衣或綠上衣,再加摺裙或A字裙或帶花邊的片裙或背心裙,又或者穿長褲,也有人穿綠色POLO洋裝。看了她們的 穿著,我才知道原來卡其制服裙有這麼多款式。所以雖然規定要穿制服,女生還是可以穿出很多變化,跟台灣那種每間學校同一性別只有一套制服的情形很不一樣。做為男生的媽,我 只有羨慕的份。

公公剛開始以為這間學校是私立的,因為他們要穿制服。然而不是,這間學校是公立的,只是規矩比較多。

記得以前在台灣念書時,每到新學校,買制服總要花一大筆錢。念私立小學和國中時,制服的費用似乎超過六千元以上。美國的制服也不會便宜到哪,我只買了一部分,已經花超過兩百美金了。想到八歲之後的尺寸是十歲,也許這年紀的制服可以穿兩年,那也還好,不算太昂貴。我倒是對他們的鞋子規定特定顏色感到很煩,因為運動鞋單色的不多,要買到小孩喜歡、價錢合理和符合規定的,不太容易,挑到眼睛快脫窗。好在後來有中國大陸媽媽跟我說,他們對鞋子沒管那麼嚴,那我就挑上頭有學校指定顏色的鞋子就行了。

但是這間學校畢竟不是私立的,有些抽籤進來的小孩出身低於中產的家庭,或者不想花那麼多錢買制服的家庭,他們該拿制服怎麼辦?學校考量到這些人,有個特別的做法。暑假中有一天,校內有買二手制服日,家長可以用一件不到五塊美金的代價,買別家小孩穿過的二手制服。我們接獲通知的時間很晚,早就錯過那個日子。但是偶然問起同社區的一個大陸媽媽這學校的情形,她沒兩天就給我一袋二手上衣,那是之前她幫她去年轉進去的雙胞胎女兒買的。她的女兒要上五年級〔本地小學的最後一年〕,但這些尺寸為十到十二歲的上衣都太大了,所以她乾脆都給我,還說,如果我不要的話,明年七月買二手制服日時,可以拿去學校,我能用這些看起來還可以的衣服換點數買其他的衣服。這做法對那些家境不好的人家是個利多,不至於因為小孩念這所學校而負擔太重。當然,如果能買新制服,沒人想給小孩穿二手制服,畢竟男生都很粗魯,免不了把髒東西弄到衣服上,即使衣服是深綠色的,仔細看還是看得出來上頭有污漬。

小J上學第一天,回來就跟我說:「男生大部分穿深綠色上衣,女生大部分穿白色。」我當初也問過他要穿綠色或白色,他選了綠色,我也同意,因為綠色弄髒比較不明顯。但如果我有女兒,我會幫她選白色,深綠色實在不適合黃種人,不襯膚色。皮膚白皙的人穿大地色系才會好看。

除了上衣,下身的卡其褲或卡其裙也是我不喜歡的。這大概是以前高中時穿的卡其軍訓裝給我的怨念太深,顏色難看,剪裁也不適合好動的學生,唯一的好處大概是風大時不會被吹起來。我的步長並不大,穿了軍訓窄裙,總覺得很難走快,上下學都要比往常多幾分鐘,快遲到時很要命。不知道是甚麼人設計這種功能性很差的軍訓裝,穿了之後跑都跑不快,在戰場上只有當砲灰的份;做後勤嘛,腿部活動那麼不方便,能做的事也有限,穿了這種衣服被叫花瓶簡直就是倒楣。難怪學校裡的女教官大部分時候都穿長褲。

想到以前的經驗,收到卡其制服長褲後,我讓小J穿著蹲下,他說不能蹲太低,褲子很緊。所以我很好奇,他們冬天穿著卡其長褲怎麼上體育課?小J的體重百分比只有15%,也就是說一百個人裡,85%的人都比他重。連他都說褲子緊了,其他人怎麼辦?我想到小學時,每次週會要蹲下〔不是中國大陸人那種蹲法〕時,那些胖的同學總蹲得特別高,其實是半跪著。後來我才發現他們因為腿粗,褲子繃很緊,所以沒法蹲下去。昨天小J說他們班跑步,他跑第二。他以前在班上最好不過跑到第六。我們家體育細胞不強,身高也不算特別高,腿不是最長的,他能跑到第二,我總覺得跟他們的服裝不適合運動有很大的關係。偏偏他們學校沒有運動服,幾乎沒有不穿制服的日子,所以可以想見他們的體育活動會受到制服的限制。

早上聽北京來的媽媽說,她剛轉到山上小學的女兒,近日對上學的穿著往往有很多的意見,她先生便說:「如果能穿制服就好了!」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凡事都有好有壞,我們還是往好的那一面看,日子比較過得下去。


由 Debby 發表於 10:13 PM | 迴響 (0)

June 10, 2015

睡衣日和運動服日

早上開車到小J的學校附近後,沒立刻下車。張望一陣附近往學校走的小孩裝扮,覺得好像沒甚麼人穿睡衣。回頭問小J:「你確定今天是睡衣日(Pajama Day)?老師昨天有這樣說嗎?」小J說是。我便下車幫他們開門。走到學校大門前,看到電子佈告欄不斷出現一行前所未有的熱烈告白:「莫,莫,我們這麼愛妳。」突然想起小J之前說,在這個學校工作十六年的職員莫要退休了,她最喜歡的服裝是睡衣,所以有一天大家要穿睡衣上學,然後歡送莫。進校門後,終於看到一些小孩穿睡衣,我才鬆了一口氣。

昨晚小J睡前,我幫他準備第二天上學用的衣服時,某人問我:「要不要多帶一套衣服?如果發現不是睡衣日時,可以換過來。」我想的倒是另一件事,夏天的小孩睡衣多半都是緊身的,這樣未免太曲線畢露,如果小孩發育了,穿這樣的衣服上學似乎不太妥。某人便問:「高中生還有睡衣日嗎?」這我就不知,就算有也不算甚麼,美國人就是喜歡把睡衣日當個有趣活動。

睡衣日不表示可以直接把前一晚睡覺的睡衣穿到學校去。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和禮儀,一般都會在早上換一套乾淨的。因為晚上穿的睡衣經過一夜睡眠,或有皺褶,或有體味,都不適合穿出去了。

在學校裡看到一些比較大的女孩穿的是冬天那種寬鬆的絨毛睡衣,心想她們也許就是想避免穿緊身的棉質睡衣的問題吧。有些小孩甚至抱著絨毛玩具到學校。送完小J要離開學校的路上,碰到小J北京同學的媽媽。她問我說:「怎麼一年有兩次睡衣日?」我說,都是學期末辦的,一學期一次,所以一年就兩次了。

睡衣日通常伴隨的活動是看電視、吃爆米花。我一直不懂睡衣日這活動的價值和目的,穿睡衣、看電視、吃爆米花不是應該在家做的事嗎?為什麼要弄到學校這種教育場所去?偏偏這就是美國學校的傳統。這真是我最不喜歡的美國學校活動。

小孩的學校有睡衣日也就罷了。以前帶小P上親子學校時,有天老師說某天是睡衣日時,我也煩惱了好一陣。因為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出門一定穿外出服,不能隨便穿家裡的衣服出門。而且親子學校頗遠,我通常都會在回程的路上去一間超市採買。如果穿了睡衣,那天我絕對不可能去超市的。而且穿著睡衣再穿一般的鞋子出門,怎樣都覺得不倫不類,讓人全身不對勁。

我當時很煩惱地把這件事寫在臉書上。沒想到,一堆朋友都炸開了,很興奮地留言問會不會有媽媽穿性感睡衣去,以為是性感睡衣派對(lingerie party),嚷著說要看照片。我很無言,這裡是美國,不是中國大陸。想看女人穿薄紗睡衣逛大街,請去中國大陸。美國人是很注重隱私的,在學校的睡衣日絕對不會有那種性感睡衣的,至少我沒見過。這裡的大人如果不是穿上衣是襯衫式的整套睡衣,就是穿睡袍加圓領上衣和長褲那種,都是不透明的寬鬆款式。性感睡衣派對只會在私人場合,不然恐怕有法律問題了。

後來為了幫小J交午餐錢,去了一趟辦公室。正好看到莫和校長,她們都穿著有很多可愛圖案的襯衫式睡衣。辦公室門口還貼著張海報:「今天不是星期三,而是屬於莫的日子。」看來小J傳達的訊息沒錯。

相對於哥哥的睡衣日,小P昨天說今天是他們的運動服日,早早就決定他要帶騎腳踏車時帶的安全帽去學校。早上要他穿鞋出門時,他自己從腳踏車上拿了安全帽就上車,迫不及待地問我:「妳要我現在就戴好,還是下車再戴?」我說到學校再戴吧。

進了教室,他看到好幾個同學都穿棒球裝、戴棒球帽,立刻把安全帽從我手上拿走,自己戴著起來,戴了一半發現戴反,自己轉過來重新戴上,我不禁想起小J每次都把安全帽戴反的事,小P在這方面似乎比哥哥靈活點。他的同學看到他的裝扮不同,跑過來看他。他一點都不覺得有甚麼異樣,然後就去玩了。三個半小時後,我去接他時,他還是戴著安全帽在玩。我暗暗訝異,他真戴得住,一點都不熱嗎?他之前嫌那頂安全帽太小,會讓他頭痛,難道今天都不痛?我趕緊幫他卸下,他有點不情願,有個同學還來問我他的腳踏車在哪。本來還擔心他戴安全帽會被同學笑,不過看來沒事。反正這都是他們自己決定的,如果真被笑,下次就換一套好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46 PM | 迴響 (0)

May 13, 2015

從年度才藝表演思考台、美小孩表演風範

小J的學校每年春天都有才藝表演〔talent show〕。這個活動是讓學生家長報名,而不是像台灣那樣,由老師挑選。前兩年小J都沒參加這個活動,班上的同學也幾乎沒參加這活動。他念幼稚園時,班上只有一個男生去表演魔術。今年因為他已經學鋼琴半年多了,所以我問他要不要參加,他同意。至於曲目,則請鋼琴老師幫忙挑選。我們家附近有兩個比他高一年級的印度和中國女生,都比他早開始學鋼琴(五歲),她們低年級時也都曾在這活動裡登台表演。不知何故,也許已經有舞台經驗,再加上學得比較久了,現在附近這些中高年級的女生都不再參加這活動。

表演時間是一個週五的晚上。去年學校收門票,入場費一人一塊錢,表演者會得到表演光碟一張。也許是因為去年觀眾少,今年學校取消門票制,免費入場,不過表演者就沒有光碟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啊。畢竟這個學校的學生才三百二十幾人,學生已經夠少了,設太多門檻,願意參加活動的人更少了。

根據學校規定,每個人的表演長度須在兩分鐘以內。小J的曲子很短,兩首曲子加起來不過30秒,後來換了一首比較長的曲子,也不過多十幾秒而已。

表演前,學校安排三次的排演,表演者可以自行參加一次到兩次的排演。我問了小J的鋼琴老師,她說小孩的記性不好,所以挑最接近表演時間的排演,於是我們就照辦,幫他報名第二和第三次的排演。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後來發生人力不可抗拒之事件,導致小J無法登台表演,他很失望,我們也很遺憾。拜他那唯一一次的排演所賜,讓我看到他們學校的才藝表演。

其實那天學校不打算讓家長看排練。他們一點半放學,表演者一點四十分前到禮堂集合,學校貼了告示要家長兩點四十分來接小孩。我看了只好牽著小P帶著小J的書包先回家。等我兩點四十分到禮堂,準備接人時,他們的排演居然沒結束,而且進度嚴重落後,才表演六組,而小J的序號是十二,還在等。一個工作人員跟我說,她之前要等著上台的小孩先把功課拿出來寫時,小J找半天找不到他的書包,可憐兮兮地跟她說他沒辦法寫。不過他倒是挺乖的,就坐在他的位置上安靜地等。

參加才藝表演的多半是女生,男生只有八組,女生是兩倍有餘。從總數來看,比我想像地多,美國小孩對這種活動挺熱衷的。只是,從小J念這學校開始,我就納悶這學校的男生究竟課後參加甚麼活動,他們連對參加才藝表演都這麼不捧場,讓我無跡可尋,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這學校的女生很活潑,在台下彼此交談熱烈,對台上的表演也很有反應,大聲歡呼叫囂,小J便皺著眉頭跟我說:「女生都很吵。」我失笑。

我看到的表演,不是唱歌就是跳流行舞。二年級有個女生的歌聲真不錯。我聽了差點要以為美國人很會唱歌,直到聽到一個高年級的女生唱歌,才打消這念頭。小J班上一個女生跟另一個班的女生組成二人拍檔,一起跳熱舞。不過,另一個女生跳得比較好,小J的同學似乎常忘記動作,總要看她的同伴,因此老是慢半拍。他們的水準當然不能跟「中國好舞蹈」裡那幾個每週要練好幾個小時的不到十歲的小舞棍比。這些美國小孩秀的是興趣,既然參加的是talent show,那每個人的天賦〔talent〕有高有低,表演水準自然不同。

我問小J有沒看到有人彈琴,他說有,隔壁班有個女生也是彈琴,但彈得很爛。我跟他說,有自信很好,但不要隨便批評別人,也許她學的時間很短。等了四五十分鐘,好不容易等到小J上台。司儀報了他的曲名後,他很平穩地上台,走到鋼琴前就開始彈,不到一分鐘就彈完,然後下台一鞠躬。這比他參加鋼琴老師安排的學生演奏會還簡單,因為在演奏會上,他得自我介紹和報曲名,比較容易有舞台恐懼。不過,他這兩次上台都算不錯,我們都覺得很開心。

後來表演當天我們沒辦法參加,但事後工作人員覺得這次演出很棒,所以後來在上學時間安排一個時段,讓所有演出者再表演一次給全校師生看,小J便看了全部的演出。他看完之後對自己沒辦法參加頗有怨言,但我們真沒辦法,只好盡力安慰,以後還有很多機會。

從這些場合,讓我有機會比較美國小孩和台灣小孩的差異。之前看了一些人談論為何美國人上台總能落落大方的文章,我覺得他們沒講到重點。台灣小孩參加表演,通常都是老師挑選和指派,權威主義在其中有很大的成分。沒有機會上台的小孩,免不了有羨慕、嫉妒、恨等負面情緒。所以能上台表演的小孩心理壓力很大,若表演不好,一怕被老師責罵,二怕被同學嘲笑,很難拋開這些牽掛,以致他們無法全心享受表演、享受舞台。對美國小孩來說,參加這些活動主要是自願的〔亞裔小孩則不一定〕,所以目標都是自己的,老師和家長是走向目標道路上的輔助角色,而不是權威的指導角色,所以他們的心理壓力不會那麼大。他們的心理壓力是自己求好心切的壓力,那是正面的力量,有助於自我成長。

如果小表演者上台失常,美國人的表現也很寬容。2003年13歲女孩Natalie Gilbert在一場籃球賽前唱美國國歌,唱到At the twilight's last gleaming她就忘詞,頓時不知道該怎麼辦,此時,達拉斯小牛隊的教練Mo Cheeks快步走到她身邊,提示歌詞,並且陪她一起唱完國歌。她們唱完之後,全場起立歡呼。八年後,Natalie Gilbert接受採訪,採訪她的人很毒地說,覺得Mo Cheeks當時有意搶走她的光芒,她說並沒有,相反地,她很感謝Mo Cheeks的舉動。她還說,本來以為此後無法再表演了,不過在這之後,她仍有許多登台機會。

許多人和我一樣,看過這個表演片段都很感動,有人認為他是美國人的典範,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好領導者的典範,而我認為他拯救了一個表演者、為怎樣安撫和鼓勵表演者做了很好的示範。如果台灣社會也能對每個學習表演的小孩多一點鼓勵和讚美,對上台表演失常的人多一點寬容和鼓勵,而不是以毒舌和批評伺候,也許台灣小孩未來也能慢慢地像美國小孩一樣落落大方。

由 Debby 發表於 08:20 PM | 迴響 (0)

April 28, 2015

叫「小熊」的毛毛蟲

中午去preschool接小P回家時,老師趕緊叫住我,問我:「osito是甚麼意思?是中文嗎?」她說,今天她們幫帝王斑蝶的毛毛蟲取名字,小P就提議osito,最後大家投票通過。但是老師沒聽過osito,不知道是甚麼意思,特地問我。

我聽了就想笑。前陣子開始,小P跟他哥沒事就osito來osito去,我問那是什麼?小J說是西班牙文的小熊,他從書上看的。可是看他笑到不行的樣子,我半信半疑,不過一直忘記去查。沒想到小P居然會在班上取毛毛蟲名字時講這個字。我告訴老師來由之後,老師便趕緊用手機查,我回家之後也查了,真的是西班牙文的小熊。

但是google發音的osito跟兩個小孩的發音不一樣,我便要某人問問他會西班牙文的同事。得到的回音是跟小孩的發音一樣,他同事還說,osito是個好名字。所以某人回家後就要小孩以後彼此打招呼時說:"Hi, osito!" 我覺得既然要用西班牙文,那就通通用西班牙文,應該是:"Hola, osito!"

但是,等等,我說,我們明明是華人,為甚麼不用自己的語言?小P應該選個中文字去命名那隻毛毛蟲,而不是講個西班牙文的字。雖說加州每四個小孩就有一個會講西班牙文,但小P和小J班上都沒有,所以才會弄到大家都不知道osito是甚麼意思。說到外語,小P倒是有同學家裡講德語,幾個月前教過他們用德文唸數字,小P也要我用中文寫數字拿去班上,他用中文教同學唸數字。中文顯然比德文難多了,他們有同學因此學會一點德文,但是沒人學會中文。

小P回家的路上跟我說,其他人提議的名字還有rosy〔玫瑰色〕和what's up〔發生甚麼事〕,他提議的osito有七票,連老師都舉手選osito。帝王斑蝶是橘黃色帶黑色線條的蝴蝶,what's up不適合當名字,如果只有這幾個選擇的話,我也選osito,因為其他兩者在可以理解的語言範圍內都被排除了。

但是確認osito是小熊之後,我現在一想到那隻毛毛蟲,就有一種奇怪的衝突感。希望它好好吃好好長,之後變成一隻壯麗的帝王斑蝶,有點小熊的氣勢。


由 Debby 發表於 08:56 PM | 迴響 (0)

April 22, 2015

好學校的標準

轉眼今年秋天小P就要進幼稚園了。二月的時候,我幫兩個小孩填好報名表,送去學區辦公室抽這一帶的科學小學。一直等到上週,才收到兩封令人失望的通知,他們都沒抽到,小J候補第11名,小P候補第81名。

之前曾有個媽媽跟我說,一年級以上會比較好抽,因為很多人不喜歡小孩轉學,抽的人比第一年少。但是第二年以後,相對名額也少,除非有小孩轉學,否則根本不可能有空缺的機會。有個越南朋友就說,她先生去灣區工作後,她們對於要不要搬家猶豫不決,就要人要她趕快決定,因為他們家兩個小孩都念這所科學小學,有很多人排隊等著念,巴不得他們家兩個名額能空出來。她說,她們學校每週都有校外教學,活動很多。另一個當過小學老師的美國奶奶也說這學校教得好,她的外孫女現在念三年級,作文寫得很好。不過,等了這麼久,我放了兩個名額去抽,一個小孩都沒抽到,候補順序那麼後面,今年就甚麼都別想了。

這週跟小P班上一個印度媽媽一聊才知道,科學小學收四班,每班22人。也就是說,幾乎要全部的人都不念,小P才有機會。算一算,大概至少有兩百人左右去抽。因為小P的印度同學候補89名,她們還知道有人是候補103名。

小P的老師倒是說,這小學剛開始的時候,本地的家長都趨之若鶩。他們不過就是有很多園藝課程,這種活動在自家進行就可,不需要特別去上這間小學。而且這間小學周圍很難停車,每逢上下學,家長要花很多時間。某人聽了很同意。家長能做的當然很多,有人乾脆自己教小孩,沒讓小孩上學了。但我覺得小孩上學學的東西就算跟家裡學的一樣,可能在學校學的成效比較好,畢竟有同儕的陪伴和競爭,感覺不一樣。既然現在沒這個機會,也就只能想自己能做什麼了。

印度媽媽的女兒也要念我們這間小學,於是跟我打聽這間學校的狀況。他們的學區本來是另一間學校,但那間學校不好,所以他們選了我們這所。小P的老師和他們班另一個媽媽都曾說過我們這間學校很好。在小J上二年級之前,我會同意這學校還不錯。但今年小J的班導師有兩名,各來兩天和三天。她們都有比較小的小孩,也許沒那麼多時間花在教學上,兩個人的銜接也不是很好,小J的作業有錯,她們從來不改,讓我覺得很失望。再加上他的同學常說一些不好的話,小J耳濡目染也學了不少,讓我受不了,想到孟母三遷的故事,於是想要讓他轉學。我曾在網上查這間學校的評價,有個家長說,如果你的小孩遇到好老師,你會覺得這所學校很好;反之,則不然。真是一點都沒錯。

前不久跟對面的太太聊天。她是鄰城的小學二年級老師,她也跟另一個老師合教一個班。她說,她的夥伴很有創意,她自己沒那麼有創意,但她很會教作文,所以兩人可以互補。她們班在她們學校還挺熱門,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小孩去她們班上。她所任職的小學是鄰城一所學生表現很好的學校,因為位在高房價區,學校經費相對充足。據小孩念過該校的一位台灣媽媽說,她們學校一開學,家長就要捐兩百元到美術、音樂和體育課去。而我們這間小學則是很辛苦地辦各種活動募捐,成效不見得顯著。對面的太太聽了就說,她們的學校有很有錢的家長,也有不有錢的家長,有錢的家長很熱心地捐款挹注學校的課程,幫助很大。

她的大兒子比小P大了九個月,其實去年就可以進幼稚園,但她說小孩的月份墊底,覺得小孩不夠成熟,所以讓小孩多念一年preschool,今年秋天才要跟小P一起上幼稚園。她並沒有準備把小孩送到自己任教的學校,也沒讓小孩抽科學小學,就準備讓小孩上我們這附近的小學。她說問過我們社區另一頭把小孩送到科學小學的媽媽,科學小學雖然在我們這個城,但有很多小孩是從其他城來的,所以小孩若想跟同學玩,都要跑比較遠。而且她和她先生都工作,靠她媽和婆婆幫忙帶小孩,念這附近的小學,她就不用趕著開車接送,她媽和婆婆都可以走路去接小孩。我們這附近的小孩也都是念這間學校的,和鄰居小孩念一樣的學校,感覺比較緊密。

她還跟我說,我們這間小學的API表現很好,在這個學區算表現很好的。我聽了便上網查,我們的小學在本城排第三。第一名是山上的小學,第二名是科學小學。看了第一名的族群分析,我覺得小孩表現的確跟家長有很大關係。山上小學有七成是白人,兩成是亞裔,這兩者加起來的比重遠超過其他學校。更關鍵的是,這所學校的家長有56%是研究所以上學歷,36%是大學畢業,這兩者比例是這一區最高的。虎父無犬子,這應該可以說明這學校的表現為何最佳。不過,這間學校有相對嚴重的恃強凌弱問題。除了網路上有家長提過校方忽視這問題,隔壁的上海太太就說她女兒在這間學校參加暑期活動時,碰到問題:「那些有錢的小孩喜歡欺負人。」衝著這點,某人便覺得這種學校不值得念,即使他很多中國大陸來的同事都對這學校趨之若鶩,不少人都住在這區。

我們在找學校時,能看的往往是學校過去的表現,最無法掌控的就是小孩會碰到的老師和同學。有時影響小孩最多的,正是我們無法掌握的因素。不管學校再好,如果小孩碰到嚴重的強欺弱問題,那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念下去的。

我想了想,既然小J到目前為止都算喜歡他的學校,那就安心好好念吧。他們兩個聽到都沒抽到科學小學,樂得大聲歡呼。算啦,我做了我該做的,兒孫自有兒孫福,今年秋天就帶他們走路上學去。

由 Debby 發表於 07:34 PM | 迴響 (0)

July 18, 2014

突飛猛進的閱讀力

前年九月小J進幼稚園時,婆婆要我去學校做義工,就近觀察小孩的學習狀況。不過當時小P才兩歲多,平日還跟著我,我們也沒有保姆,又不能拖著小的去學校幫忙,只好算了。去年秋天小P進了preschool,雖然每天只上兩個半小時,但我總算能抽點空,於是在填義工表時,選了圖書館的工作。不過選這項的人似乎多了點,一直到今年三月,才總算輪到我在他們每週一次,每次半小時的圖書館時間去幫忙。工作內容很簡單,就是幫忙處理小J班上借書還書的狀況,然後修補損壞的書。

這看似簡單的工作讓我發現他們的閱讀程度差異好大。小J有些同學還在看我認為是preschool小孩看的書,但也有同學已經開始讀最簡單的小說(chapter books)了。那兩個讀小說的男生都在家裡排行老二,其中一個讀「The Magic Tree House」(台灣翻譯版《神奇樹屋》由小天下出版)男生的媽媽是小學二年級的老師。我不禁好奇,是不是因為老大念書時有經驗了,這幾個小孩的爸媽在這方面就比較清楚可以給小孩甚麼程度的東西,不然平時老師並沒提供建議閱讀清單,像我們這種小孩初次就學,而且本身不是在美國長大的家長,都不知道該給小孩念甚麼書。

不過在這之前,我已經知道「The Magic Tree House」系列了。去年聖誕節後,小J中文學校同學的外婆找我們去玩。我注意到小J同學的十歲姊姊捧著Kindle一直看,後來她的媽媽就介紹小J看「The Magic Tree House」。我剛開始看這麼厚一本,懷疑小J是否有能力讀,但小J同學的醫生媽媽肯定地說可以。於是一月多的時候我就去圖書館借。這套書非常熱門,每冊有六到七本,但通常至少四本都被借走了,有時甚至全都被借走了,於是要先預約。

剛開始小J看到這麼厚的書,叫苦連天,要他念出來,都斷斷續續地不成句子。從他讀過的部分問他幾個書裡提到的東西,他也答不出來。總而言之,就是程度不夠。

三月我當了第一次圖書館義工後,回家跟他說:「威廉好厲害,他已經念到第十九本The Magic Tree House了。」小J向來聽不得我們稱讚別人,有時他聽到弟弟被稱讚,會大發脾氣,我完全沒想到他對同學也會吃味。

從那之後至少兩週,他開始飆車似地發奮看「The Magic Tree House」,在家看就算了,連在學校的下課時間也看,頂多兩天就看完一本。我後來在去圖書館當義工時,圖書館管理員就跟我說他下課時經常去看書。我擔心他一直看書眼睛沒有適度調劑,容易導致近視,所以跟他說最好下課還是去操場玩。之前他同學的媽媽說女兒看書會看到放不下來,不肯睡覺時,我不覺得有甚麼問題,跟她說:「只要愛看書,都不會有甚麼問題。」但是真正碰到小孩看書看不停時,多少還是覺得該適可而止。所幸這種高速運轉的興致沒有維持太久,兩三週之後,他終於在下課時間回到操場上了。

因為看小J這麼喜歡看這類的書,婆婆有次去COSTCO買了「Diary of a Wimpy Kid」〔台灣翻譯版《遜咖日記》由博識圖書出版〕中的某一本,後來某人拿來看,發現都是講一個小男生做的一些可笑的事,經常笑得樂不可支,還要我幫他到圖書館借幾本。小J看到他爹看得這麼樂,也想看,但我不同意,因為他已經比以前頑皮許多,我可不希望他從書裡學更多的頑皮招式,讓我應接不暇。小J是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小孩,還是吵著要看「Diary of a Wimpy Kid」。最後我給他一個條件,先把「The Magic Tree House」看完至少五十本再說。

不過他還沒看完「The Magic Tree House」,這個暑假開始,我去圖書館借了「Judy Moody & Stink」系列,這是一對姊弟檔的生活和學校趣事,用字跟「The Magic Tree House」一樣都算簡單,所以小J看得很快。

平心而論,這些小說雖然厚,但是用字淺白,內容深度也不夠,比起一些繪本,小孩能學到的東西可能很有限。「The Magic Tree House」目前有五十二本,小J已經讀完四十三本。這暑假他讀完的其他系列小說也有十多本。至於他是否都讀懂了,我沒測試他,不得而知。然而,從閱讀數量來看,小J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不只一次跟我說,chapter books應該是二年級才念的,但是他一年級就念了。這話甚麼意思,我當然很清楚,就順水推舟鼓勵他念其他的小說。

不過找到合適的書還真是一門學問。這年紀的小男生似乎對那種頑皮故事特別有興趣,我們家兩個小男生喜歡學書裡那些讓人頭痛的話。如果可以,我會傾向找那種正面有幽默感的故事,不要有搗蛋情節的。等他大一點,有足夠判斷能力明白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話不該講的時候,我就不會有這些顧慮了。

之前看到親子天下有篇文章提到,美國出版商Scholastic鼓勵學生暑假至少讀完十一本書。因為這些簡單版小說,放暑假至今五週,小J讀完五十五本書,已經遠遠超過Scholastic訂的低標。現在要小J看書,已經不是個難事了。雖然我在心裡遺憾他的中文閱讀能力比不上他的英文閱讀能力,可是我也清楚人不能要求太多,一切都要慢慢來。


由 Debby 發表於 07:51 PM | 迴響 (0)

April 13, 2014

重新思考注音的重要性和寫字的必要性

自從去年七月接到小J的中文學校幼稚園班老師的通知,說從新學期開始,正體班要廢注音改拼音後,我就一直注意和觀察小J的學習狀況。原本老師是說他們會在一年級下學期或二年級上學期學拼音,一直到最近,我才在他的功課夾裡看到一張注音和拼音的對照表,但是聽說老師沒教。一年級正體班的老師不但沒教拼音,甚至要學生家長連署,希望校方能夠恢復注音。

我聽了覺得很奇怪,去年那個廢注音的決議是如何做成的?我記得幼稚園班老師提到往年反對改拼音最力的就是現在這位一年級正體班的老師,我當時問幼稚園老師,那一年級老師不反對了嗎?幼稚園老師沒正面回答這問題,只說在她和另一名人士合作下通過這項決議。這讓我以為其他一二三年級正體班的老師被說服了。但是一年級的老師要家長連署要求換回注音時說,她去年暑假時回台灣了,根本沒出席那個會議,而且她還是不贊同這項改變。所以這項重大教改就這樣倉促決定。而且當初開教改這一槍的幼稚園班老師教到這學期就不教了,要專心從事她的本業去。所以這項教改沒有共識、缺乏配套、教員換人,無論身為正體班的小孩或家長都會面臨何去何從的局面。

另一件我最近才知道的事是,此間中文學校的教師並不需要華語教師資格。像幼稚園班的老師本身也不是學教育或中文的。一年級班的老師以前在台灣是教專科的,有點老師的架子,曾經因為家長在教室後面聊天太大聲或吃零食而當眾講過家長,而讓一些家長對她有所不滿,但大家都不否認,小孩念了一年級班後,中文都變好了。以前幼稚園班的老師常說一年級班老師很嚴,怕小孩升上一年級後會受不了或趕不上,目前看來,小J班上同學似乎沒這狀況。

回顧一下這一年多小J的中文學習。教材方面,幼稚園班的老師自己選用【ㄅㄆㄇ數來寶】。我們家的大人都不喜歡這套教材,因為用字文句不好,既不押韻,也沒邏輯,怎麼聽都覺得彆扭。偏偏那時老師要小朋友背,我們常常得聽那張CD。最重要的是,小孩也沒因此比較容易學會注音符號。而且那時老師把注音符號的順序打散來教,我沒看出這樣教的好處,小J當時也常弄不清楚哪些教過,哪些還沒教。如果以後要自己教注音,我還是覺得照順序教比較好。

一年級的老師用的則是【美洲華語】第一冊。照目前進度看來,應該教的完。也許是因為加州不下雪,不會因為暴風雪而停課,所以偶爾進度比較快的時候,老師會加一點課外教材。【美洲華語】課文是國字和注音、拼音並列,不過我們都很自然地略過拼音部分。小J班上有個女生家裡平日還請了中文家教,因此學會了拼音。美國小孩通常會先會看英文的部分,所以那個小女生碰到不會念的字就去看拼音。但是她的發音很容易變成Phonics的發音法,畢竟平日接觸Phonics時間長。所以她媽媽後來就把拼音的部分遮住,只讓她看注音,這樣她就不會發錯音了。她媽媽因此強烈支持注音,還曾經因為中文學校不教注音而考慮不讓小孩念中文學校了。

注音符號推行之初就是為了推行國語而用。而注音符號是用章太炎的記音字母做藍本。這套記音字母基本上是從國字的一些筆畫來的,所以學注音符號不只是學發音,更是學寫國字的基礎。就像字母是英文字的基礎一樣,注音符號就是國字的基礎。五歲的小孩手部肌肉還不發達,不適合學寫字,但是寫相對簡單多的注音符號,練習一些筆畫,可以幫助他們日後學寫國字。

其實美國小孩在五歲學注音符號是合適的階段。因為在學校學的是Phonics,如果學注音符號,用的是不同的符號系統,不會弄混。而且幼稚園是最輕鬆的階段,公立學校的小孩花十分鐘就可以把一整個禮拜要寫的作業寫完,閒暇時間很多。上了一年級以後,功課的份量多很多,到時如果再學注音符號,負擔會更重。

如果有家長擔心小孩用一年的時間還是學不來。那我建議,不妨按照美國小孩學字母的方式,拉長學習時間。雖然美國小孩到五歲才正式受教育,但他們很早就開始接觸字母了。每個中產階級的家庭應該都有很多跟字母有關的書和玩具。在學校裡,一兩歲的親子班就唱字母歌,三歲的preschool就開始教字母,四歲的Pre-K班就讓小孩學寫字母,但是不用鉛筆,主要用蠟筆和彩色筆之類較粗的筆。所以注音符號的學習也可以從一兩歲開始,只是我不清楚台灣是否有類似Fisher-Price、LeapFrog、VTech之類的玩具公司,生產會講注音符號或注音符號歌(用字母歌的旋律)的玩具或有聲產品,這樣可以幫助很多海外的家庭。

另外,我並不贊同幼稚園老師說的,以後用電腦,現在就不必學寫字,只要認字就好。因為「聽、說、讀、寫」四項並進才是完整的語文學習。在這四項能力裡,聽和說應該在合適的語言環境裡習得,而難以在學校得到太多進展。讀和寫才是在學校主要學得的能力。文盲可以聽也可以說,但他們不會讀、不會寫,所以各國政府要掃盲,就是把文盲送進學校。如果照這項教改發展下去,這裡正體中文班的小孩未來都是半文盲,他們也許可以讀一些簡單的中文,但是不會寫字。

寫字其實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寫字可以增進語文能力,也可以幫助記憶。像我們這些慣用電腦的成人,以前雖然都會寫字,但是太久沒寫,有時會想不起來某些字應該怎麼寫,甚至在電腦選字時也不太能確定到底是哪個字。如果不寫只認,也許前幾百個字還記得住,但是學到成千上萬的字的時候,不寫是很難記的。因為中國字有太多長得很相像,像「天」、「夫」、「夭」等,又如「日」和「曰」,以及「刀」和「力」等。剛開始學寫字的小孩都不知道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道理。有沒有點、筆畫出頭不出頭、胖一點或瘦一點等,經常是關係他們到底有沒有寫對字的關鍵。小J的生字練習簿一行有十二格,我寫一個字在第一格,要他寫其他十一個字。他有時前兩個字寫對,後面九個寫錯,通常是錯在勾錯邊或少一畫這類細節上。學寫國字需要很大的耐心,而且中國字比英文字母更講究布局和均衡,對六歲小孩來說,的確很難。但這就是訓練耐心和增加語言能力的過程,沒辦法略過。

美國學校應該是全世界各國裡,電腦普及率前幾名的國家。但連美國都不曾主張小孩不需要寫字母,只要會認字、會用電腦輸入就好,為何中文學習要跳過書寫的學習過程?我認為不要求寫字能力的中文教育是殘缺的。

我也不贊同幼稚園老師所說,讓小孩在中文學校裡培養聽說能力。因為一週兩小時的中文課,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聽說環境。一個平時在家都不講中文的小孩,怎可能因為這兩小時就會中文了?最好的例證就是我們在台灣的英語學習。大多數人經過六年中學教育下來,都能讀也能寫英文,但是聽說能力未必有相對的進展。一旦出國,常常鴨子聽雷。像我兩次聯考英文都是超高標,因此可以免修大一英文,但是我的英語聽說能力並不如我的讀寫能力。我記得剛開始到美國時,在超市結帳時被問簡單的問題都要隔好久才反應過來。因為過去沒有置身在合適的語言環境,會不熟悉該有的腔調和慣用法。有回在一個聚會聽到一個美國人用中文提到他對台灣女友一見鍾情的場景,他講了一句中文,乍聽之下很怪,我後來想到他把英文的用法直接翻成中文了。所以要陪養好的聽說能力,一定要在充滿那種語言的環境裡。

小J班上第一名的男生出身在一個醫生世家,爺爺、外公、爸爸和媽媽都是醫生。由於爺爺和外公那代就移民了,所以爸爸媽媽都是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爸爸完全不講中文,媽媽會講但是有英語腔,所以他在家都講英文。小男生的外公和外婆都很注重他和他姊姊的中文教育,主要是他們帶去上課的。小男生去踢足球不來上中文課時,他外婆就坐在第一排做筆記,回家再教外孫(每個媽媽都佩服地五體投地啊)。他外婆發現班上就只有小J在下課時間會講中文,其他小孩都很快切回英語頻道去後,經常找小J去他們家玩,希望藉此能讓他多講中文。可惜這兩個小孩個性差太多,目前為止好像玩不太起來。

有些人說小孩會聽,只是不講。以我的經驗來看,說比聽困難。我記得小時候我會講兩種客家話,還能幫我媽和我奶奶翻譯,因為她們講的是不一樣的,彼此常聽不懂。但是當我上小學以後,我媽都跟我說國語,我在家很少講客家話,就越來越不會說了。到我高中大學時,就算勉強能講幾句,我媽聽了都搖頭,說很像外國人講的,腔很怪。所以無論如何,海外的父母要鼓勵小孩多講。我每天早上送小J上學時,常聽到一些不是英文的語言,這裡講母語的家庭多的是。如果不下點功夫,好好學中文,這些在海外長大的小孩未來在語言方面沒有甚麼優勢。

至於電腦輸入的部分,我認為正體班的小孩到三四年級再學漢語拼音就可以了。到那個階段,他們的注音符號和Phonics都應該夠熟了,不會隨便搞混,而且只要有一張對照表,花點時間,他們就可以很輕易的背起來。而且年紀太小的時候不適合用電腦,太早對電腦上癮,對腦部發展、視力、脊椎等都不好,所以不必太早就未雨綢繆。讓小孩先把發音能力和基本的國字能力練好,應該比電腦輸入更重要。

我認為海外的中文老師應該努力嘗試把教學活潑化,但是學生和家長要努力的部分更多。就像大家都知道要學好鋼琴、小提琴等,必須每天練習,下苦功才能有所成。那中文的學習也一樣。我不能接受小孩學得很辛苦,就把這部分省略、那部分省略的說法。音樂的世界裡,的確有簡譜,但真正學鋼琴的人不用簡譜。學任何東西本來就要花時間多加練習,在小孩沒有定性前,怎樣讓小孩坐下來專心練習,那就是家長得費心的部分了。


相關:
棄注音學拼音是趨勢?


由 Debby 發表於 03:31 PM | 迴響 (0)

January 13, 2014

學習後遺症

美國小學沒有課本。平時很難知道小孩究竟在學校學甚麼,只有從他們的作業可以窺知一二,不過僅是語文和數學部分而已。好在小J偶爾會回家講一些,像幼稚園的下學期,他們開始認識昆蟲和動物,還觀察了小雞從雞蛋破殼後的狀態;而上學期將盡時他們學的是關於美國總統的歷史。這個寒假,他老問我們第幾任總統是誰,我索性從wikipedia上幫他印一份美國總統列表。他整天拿著看,連我們出去玩,他也帶著,那幾張紙都快被他看爛了,然後不到兩週他就背完了。這讓我很慚愧,雖然我念政治,卻沒法說出超過二十個美國總統,看來要趕緊找時間背了,免得老被他考倒。

上週一他說要學天氣和美國原住民,要我去圖書館幫他借書。我說,喔,就是印第安人啊。他爹說我用的詞不夠政治正確,於是我趕緊改過來。上週四幫他借了一堆書之後,覺得他們從小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方式還不錯,只要夠主動,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且可以凸顯自己的差異和成就,因為每個人學的不盡相同,講出來關於同個主題的東西就會不一樣。只是初期家長也要花不少時間就是了。

相較於我都幫他借兒童版的歷史、科學書,婆婆讓小J直接讀百科全書上的條目。公婆家有一套幾十年前在台灣時向進口書商買的大美百科,年代是舊了點,不過雷根之前的總統都有條目,還能應付他的需求。不過百科全書究竟是給成人看的,對六歲的小J來說,很多東西超過他的常識和理解範圍,最重要的是,他還不太能判斷想像和現實的差距。

他剛看完林肯條目的那天,害怕到不敢睡覺,因為知道林肯被暗殺後,他怕自己也被暗殺。我們花了點時間跟他解釋,通常只有大人物會被暗殺。像總統之類的大人物,因為掌有權勢,可以左右國家政策,影響一些人的財富和權力,所以才有人要找他們麻煩。至於像我們這樣平凡的人,跟任何人沒有強大的利益衝突,通常不會有人要找我們麻煩。講完之後,突然覺得我們需要一本兒童基礎政治學,可以幫忙解決這年紀小孩的疑惑和焦慮。

他這段時間仍三不五時在奶奶家看關於總統的條目,他讀了好幾則之後,發現美國初期多位總統都滿早死的,而且是病死。最倒楣的莫過於第九任的William Henry Harrison,他在天寒地凍的時候在戶外發表長長的就職演說,之後得急性肺炎死了,幾乎沒當到總統。再來是十二任的Zachary Taylor,因為吃錯東西而病死,任期只有一年多。十八、十九世紀的醫藥衛生條件不若現在,很多人的經濟條件也不好,衣物和柴火如果不能應付嚴冬,一般人恐怕也很容易受寒傷風而死了。但是小J的理解沒那麼廣泛,他讀了這些之後很恐懼,深怕自己跟那些總統一樣突然死掉。他前幾天突然問我:「如果我死了怎麼辦?」我根本沒準備要讓他接觸生死學的議題,聽到這問題,完全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只能艱難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也許你會到天堂去。」他不知道想到哪,居然問:「那會有警察嗎?」我說:「警察如果死了,他就不是警察了。天堂應該沒有特別的職業。」他又問:「那會有壞人嗎?」我說:「應該沒有吧,壞人不能去天堂,他們會去別的地方。」他聽到這,似乎稍微安心點。

不過沒多久,他問某人:「要是你們死掉怎麼辦?」某人便跟他說:「我們都死的話,你還有你太太會陪你。」超級容易擔心大王小J哭著說:「我怕我找不到太太。」某人跟他說:「不用擔心,我會幫你找個太太。你有考慮過『京生』嗎?」小J也許還在傷心,沒有回答。

後來據婆婆說,小J仍然擔心自己找不到太太,於是想去問「京生」同學要不要當他的太太。婆婆覺得不妥,問小J甚麼時候要去問同學。小J說:「我以後會問她。」婆婆便鬆了一口氣。

這些事讓我很頭大,想不到學個關於總統的知識,六歲小孩居然會衍生出這麼多恐懼和問題,也許我們還是要慎選題材才是,不是甚麼東西都可以往小孩腦子裡倒的。

由 Debby 發表於 09:58 PM | 迴響 (0)

October 09, 2012

便宜童書淘寶去!

自從小J進社區活動中心的preschool, 以及我和弟弟上成人學校的親子班後, 每個月都會拿到一份scholastic的書單, 因為他們年紀不同, 所以拿到的不太一樣. 不過我從沒買過, 因為我們家有好多書了, 而且我喜歡的書, 不見得是書單上有的. 直到參加小J幼稚園的家長會, 本來說不要買書的某人覺得買點scholastic的書好了, 感覺學校很鼓勵家長多買, 因為這樣書商會回饋學校. 所以我看著那份書單時, 第一個冒出來的念頭是: 出版社想賺錢的話, 就做這種中小學的生意. 出社會後的美國人不太看書, 但是大學以下的小孩為了前途, 非多方閱讀不可.

之前沒注意, 仔細比價才發現scholastic不少書比amazon便宜. 不過scholastic賣的是平裝本. 這樣也好, 一本不到五美元, 有時甚至附CD的書, 家長比較買得下去, 就算小孩弄壞了, 也不太心疼. 畢竟對這些年紀較小的小孩來說, 書跟衣服一樣是消耗品. 不過更適合買這種消耗品的地方是圖書館.

我們這裡的圖書館, 一年有兩次二手書特賣. 二手書來源可能是: 圖書館本身不要的書, 讀者捐的書, 以及本地學校淘汰的書. 雖然很多是被淘汰的書, 但是書況不差, 有些甚至比amazon標示書況良好的書還好. amazon也賣一些二手書, 但是書況的部分不值得完全信賴. 有次我就買了一本標示Good的二手書, 結果收到一本威斯康辛州某圖書館淘汰的書, 書況不算太好.

上上週末, 我們這裡的圖書館就辦了今年第二次的二手書拍賣. 週五晚上六到八點半就開始了, 這時段我不可能去, 放棄. 第二個時段是週六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 就是我去的時段. 這裡的書都很便宜, 平裝本童書0.5美元, 精裝本從1元到3元不等. 成人的平裝書好像也是1美元. 我的目標當然是童書. 入口的一側就是精裝本童書, 不過沒挑到幾本. 後來才發現他們把平裝本童書放在最後面的角落, 那區大得多, 我大概從那區拿了十來本書. 如果看到兩個小男生最喜歡的湯瑪士火車和維尼熊故事書, 我會毫不猶豫下手, 就算事後發現有家長抱怨某幾個故事寫得不好, 也無所謂, 反正才0.5美元, 給他們看圖也好. 還在努力淘寶時, 突然聽到旁邊有人用開心的聲音說:" Calliou的書耶!" 我聽了在心裡暗叫一聲, 動作太慢, 還沒看到那區. 兩個男生要是聽到媽媽沒買到Calliou的書, 一定會大叫. 千萬不能讓他們知道有人買到Calliou的書.

這時候最適合買一些經典故事書, 因為以後他們都會念到. 所以我買了綠野仙蹤, 一零一忠狗, 木偶奇遇記等. 由於我們沒那麼喜歡迪士尼的故事, 在我還有選擇權時, 我希望他們能讀些迪士尼以外的故事, 所以只拿了一零一忠狗. 這裡還有好多有基督教精神的故事書, 我只拿了一本, 那是little golden book裡的Inspirational Tales, 這本合集收的不全是宗教故事, 而宗教的部分, 就是教小朋友祈禱, 以及諾亞方舟, 這些對非基督教徒來說, 應該算基礎知識, 認識一下無妨. 我還滿喜歡little golden book系列, 雖然很老了, 但是就像台灣的中華兒童叢書一樣, 有一定的水準.

這場合照例有一些外文書. 忘了是在去年還前年的圖書館特賣時, 我看到民國六十幾年台灣出版的華語教本. 裡頭描寫旅美華僑回台灣, 看到圓山飯店和十大建設, 覺得台灣也進步很多了. 裡頭還談到當時的平均年收入, 依現在標準來看, 低到不行. 總之, 在美國圖書館裡看到這樣一本書, 讓我有很強烈的時空錯置感. 本來想買來當古董收藏, 但是想到還沒當成古董拿去拍賣前, 就很可能被某人丟掉, 於是作罷. 這次倒是買到一本二魚文化出的"玩出小天才", 書況很好, 跟書店買來的差不多.

還有一個分類值得去挖寶, 就是英語學習. 我在那區幫自己買了本文法書, 還有一本Think in English. 也有一些是小朋友的英語學習書, 我挑了兩本.

除了書之外, 還有VHS錄影帶, DVD, CD等. 不過這些就比較冒險, 因為沒看過其他人評論, 不知道好壞, 最怕的是碟片有問題, 把機器弄壞.

上回挑了一些園藝書. 不過後來覺得去圖書館借就好, 因為圖書館每年會買更新的園藝書. 而且這些書都是精裝本, 佔空間, 很重又比較貴. 聽說很多人去那買言情小說, 看完就再捐回去. 可惜我沒美國時間看那些大部頭, 也許過幾年就可以了, 不過那時我應該會想用電子裝置看小說.

這次買了二十八本書, 一共花了二十二美金. 值得! 小J這個月的唸書基本額從上個月的十六本, 增加到二十一本. 現在多了很多新書可以讓他慢慢念了.

以前在台灣工作時, 曾經每週都會收到很多出版社贈書, 雖然很多都留在辦公室, 不過一陣子之後, 我住和工作的地方都書滿為患. 我於是去問台北市立圖書館, 我能否捐書? 但是被拒絕, 圖書館員說他們的書太多了. 我問, 不淘汰書嗎? 我看到很多書都破舊不堪了. 對方搖頭說他們不能淘汰書. 跟美國的圖書館比起來, 這真是缺乏管理的做法. 美國圖書館就是因為定時淘汰書, 才有空間容納新書. 更何況, 淘汰的書可以拿去賣, 讓更多人可以看書, 擁有書, 然後圖書館有更多經費可以買書, 更新設備, 絕對是好事. 我們這裡的圖書館在室外的還書箱旁, 放了一個跟還書箱一樣大的捐書箱, 讓民眾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捐書. 我曾問這裡的圖書館員, 中文書的來源是什麼? 她說有些是圖書館買的, 有些是民眾捐的, 民眾也可以推薦書. 我覺得這裡比較受歡迎的中文書是文史類, 所以我才會在拍賣會買到教養書. 其實這間圖書館的中文書水準不高, 大概有八成的中文書是以前會被我和上司捨棄的. 不過我的藏書大都在太平洋的另一邊, 偶爾借一兩本來看還可以.

前不久我偶然間從圖書館員那得知, 他們已經淘汰所有附卡帶的童書了, 所以現在只有一小部分童書附CD. 難怪我怎樣都沒找到那些有卡帶的書. 可是他們是什麼時候賣掉那批卡帶書的? 今年三月那次特賣我沒去, 恐怕就是那時賣掉的. 真叫我遺憾啊, 不然就可以常放有聲書給小孩聽了. 我們家還有可以放卡帶的機器.

看來以後要好好把圖書館特賣的時間記好, 因為每次都可以挖到不同的寶.

由 Debby 發表於 08:50 PM | 迴響 (0)

October 03, 2012

國際走路上學日

自從小J開學後, 非假日的晚上七點, 我們常會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 沒空的時候不接也知道是學校的留言, 裡頭是學校要提醒家長注意的事項, 因為這裡沒有連絡簿, 年紀小的學生可能分不清事情的重要性, 忘了轉達, 所以學校就用這種方式傳達訊息.

前兩天, 學校特別打來提醒今天是國際走路上學日, 鼓勵家長帶小孩走路上學. 我小時候都是走路上學的, 我家到學校只要走五分鐘. 上大學後, 我也曾經走半小時到學校去. 現在我們家離這個學區的小學也不算遠, 我沒實際走過, 住在斜對面的印度太太說要十多分鐘. 光大人都要走那麼久, 我一點都沒把握小J要走多久. 小J有個北京出生的同學, 住得比我們靠近學校點, 她跟媽媽每天走路上學, 都是打鐘前一兩分鐘才到. 那個媽媽說她們大概走十一二分鐘, 因為不算短, 對五歲小孩來說有點勉強, 她覺得從我們家走可能就太遠了. 再想到我還要帶個小的, 走路上學的時間可能要再多加幾分鐘.

其實以前我總覺得很多美國人太懶, 明明就是走路可到的地方, 卻要開車去, 難怪這國家的人普遍過胖. 那時我就想以後一定要讓小孩像我以前那樣, 走路上學. 不過一個月了, 還沒執行過. 因為我的生理時鐘還沒調過來. 小J學校敲鐘時間是八點十五分, 比附近一些小學早半小時. 某人說這裡是K-12, 遲到記錄會一直留到很大以後, 在我們可以掌控的時候, 千萬不能讓他遲到. 所以每天早上我都在戰鬥狀態(慚愧啊), 八點就匆匆開車帶他們出門. 今天既然是走路日, 又為了避免小J走太慢而遲到, 今天決定開車到我們家和學校中間的公園入口旁, 停車後走過去.

車才開到下一條路口, 我就看到有大一點的小孩穿著學校的橘色上衣跟媽媽一起往學校方向走, 再往前一點, 就看到更多人在走路了. 我停好車把弟弟放上推車後, 小J就邊跑邊走. 快到校門口時, 遠遠地看到那裡好多人好熱鬧啊. 除了走路, 當然也有很多人騎腳踏車或滑板車上學, 那種小型代步車的停車區都要停滿了. 上週五的七點半, 學校有腳踏車游行, 聽說也很熱鬧, 我看到有認識的媽媽用有推把的三輪車把兩歲女兒推著陪大兒子上學.

再靠近一點, 就看到學校的代表物--老虎--站在校門口. 我當然說的不是真的老虎, 是有人穿著老虎的毛毛裝跟小朋友打招呼. 我突然好後悔沒帶相機在身上, 我們家的小虎弟可以和哥哥一起跟這隻大虎合照. 老虎旁邊還有好幾名戴著墨鏡的警察(戴墨鏡不是耍酷, 這裡早上的陽光就很刺眼. 我也是戴著墨鏡開車的), 他們發有警察標誌的金色貼紙給小朋友, 坐在推車上的弟弟也拿到一張. 他們的警車就停在校門口前.

我們家兩個小男生之前也拿過這貼紙. 今年六月父親節的那個週末, 這一帶有個活動中心有摸大車的活動(Touch a truck day), 現場有各種他們平日只能遠遠看著的車輛, 包括警車, 救護車, 裝甲車等, 那天連直昇機都來了. 這些都可以讓小孩上去坐坐, 那些平常執行工作的專業人員就跟小朋友解說, 然後合照. 很多警察當天就在那發貼紙給小朋友. 這是美國警察展現親民的一面. 不同的單位發不同的貼紙, 消防隊發的貼紙雖然也是金色的, 但是圖形不同.

進了校門之後,發現學校準備了一大張寫了國際走路日的海報紙, 讓小朋友可以在上頭簽名. 好多人都圍在那張桌子的周邊簽名. 練習自己名字很久的小J也很高興地去簽了.小J很珍惜地把警察給他的貼紙收到背包的小袋裡, 不過我看到他的同學都貼在身上.

小J進教室後, 我推著弟弟離開學校, 還看到那些警察在門口, 心想下次碰到這種活動一定要記得帶相機出門. 另外一件事就是, 似乎該幫小J買輛新的滑板車. 因為他的滑板車是二到五歲幼兒剛開始學用滑板車的初階產品Radio Flyer My 1st Scooter, 溜不快. 他們學校的學生幾乎都用Razor的滑板車, 據台灣商周報導, Razor是台灣久鼎金屬推出的產品, 只是不確定是中國大陸產, 還是台灣產的. 雖然Razor很多款滑板車在amazon上都獲得四星半的好評價, 然而看了那些只給一顆星評價的部分, 發現還是有些安全問題, 就不免讓人有些猶豫.

我們最近每隔一週就帶他們到附近去爬山. 剛開始他們都走不遠, 尤其像剛過掉的週日有熱浪, 土地都發燙, 他們走沒多久就哭喊要回家. 這只是剛開始. 希望走久了, 體力鍛鍊好, 以後走路上學就是"一片蛋糕"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8:51 PM | 迴響 (0)

September 29, 2012

上學的頭一個月及第一個獎賞

不知不覺小J上幼稚園滿一個月了. 九月上學的最後一天正逢週五, 照慣例要交當週作業和當月的功課月曆, 以及當月的閱讀清單. 他們的作業都是週一發一整週的份. 每天該完成的項目, 老師在當月一開始的時候, 就發了一個月曆, 上面按日子填了當天該完成的項目. 美國是基督教國家, 週六週日是休閒和上教堂的日子, 大人不工作, 小孩也不必做功課. 所以功課只在週一到週五做. 就這一點來看, 美國小孩比台灣小孩輕鬆點, 假日時可以好好地玩, 到週日晚上不必擔心明天要上學了, 功課還沒做完.

剛過掉的週四晚上, 某人拿出小J的閱讀清單, 發現他們只念了十四本, 還不到老師規定可以拿到披薩店折價卷的十六本門檻, 趕緊帶著他唸完兩本比較短的書. 某人說, 明明他們每天都很認真地唸, 怎麼會這麼少? 我想是因為他們念了幾本我從圖書館借來的合輯書, 那一大本裡頭有收集了好幾本原本各自獨立的書.

週五晚上, 小J告訴我, 他拿到披薩店折價卷, 還說他們班最高的那個男生陪他去學校辦公室拿獎勵. 我問他很多人都拿到嗎? 他說沒有, 他們班只有他. 我又問, 有多少人唸完十六本書? 他說不少, 還有人唸二十幾本. 我很納悶地要他把那張折價卷拿給我看. 一看才發現他弄錯了, 他領的是暑假閱讀競賽的獎勵, 他得到Barnes & Noble的十元禮卡. 那是暑假期間我偶然連上他們學校網站, 看到首頁列了一個閱讀競賽的辦法, 裡頭說到, 小朋友暑假每看完一本書, 可以把書名, 作者, 頁數和簡短的心得寫在索引卡上, 然後寄到學校, 或者開學後拿到學校辦公室, 可以參加抽獎, 讀的越多, 抽到的機率越大, 獎品是書店的禮卡, 讓小朋友可以去買更多的書. 幼稚園的新生因為還不會寫字, 爸媽可以代勞把心得以外的項目, 寫在索引卡上交回. 這個很簡單, 我們本來就會幫他唸故事, 只要記得登錄書籍資料就好. 開學一週後, 我才趕緊把索引卡交到學校辦公室, 本來以為太晚交, 沒機會了, 沒想到他居然真的拿到禮卡.

聽說學校在類似週會的場合, 表揚在暑期閱讀競賽表現不錯的小朋友. 小J說幼稚園生最早被叫到, 他是他們班唯一站起來的. 我不知道他到底懂不懂這是被表揚, 他講得挺雲淡風清的.

他發現那不是披薩店折價卷後, 一直追問那折價卷呢? 我們說大概下週才會給他們吧, 老師才剛收到作業, 需要點時間看. 感覺他比較在意那個折價券. 不過當我要把禮卡收起來時, 他又很捨不得, 因為那是"他的東西".

他上學一個月後, 最令我吃驚的是, 他會背效忠美國的誓詞(Pledge of Allegiance)了:
"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我宣誓為美國國旗和它代表的共和國效忠. 在這上帝庇佑的統一國家, 人人享有自由和正義.)

美國這種帶有宗教色彩的愛國教育紮根地真早, 而小J像張白紙般很快地把這些吸收起來了. 還記得我念小學一年級時, 有天在朝會唱完國歌, 旁邊的A同學指著B同學大聲地說:" 她剛剛唱晚餐!" A同學顯然是指B同學把"貫徹始終"的"貫徹"唱錯了. 我們那時七歲, 把國歌唱成大人聽不懂的歌曲. 現在五歲的小J倒是把誓詞背得挺好的.

此外, 我覺得他也開始一點一滴地吸收美國文化. 像上週有個作業是列出五個蘋果做的食物. 典型的美國小孩一定一下就可以說一大串: 蘋果派, 蘋果泥, 蘋果汁, 蘋果西打, 蘋果蛋糕, apple cobbler, candy apple等. 不過蘋果不是台灣盛產的水果, 台灣沒有這種烘焙水果的傳統, 我們小時候不吃這類食物, 我們家現在過節的時候也不太會吃這種美國食物, 他要想出五種蘋果做的食物, 需要大人的引導. 因為在學校的經驗, 接下來他會開始要媽媽做或買這些美國食物給他們吃, 小J很快就會進入文化fusion的歷程.

我想我得做好心理準備, 往後從小J那裡得到的文化震撼, 可能會比我自己親身經歷的多.

由 Debby 發表於 08:34 PM | 迴響 (0)

September 05, 2012

上學第一週

小J的幼稚園開學滿一週了. 剛開始我很擔心, 怕他又在教室門口上演大哭不讓我走的戲碼. 不過還好沒發生. 大概是因為他期待上學很久了, 所以很認真地接受眼前的一切. 頭兩天倒是有個個子很大的男生哭個不停, 從一到學校開始哭, 哭到上課很久還不止.

小J說那男生的哭聲讓他在故事時間聽不到老師的聲音. 我鬆了一口氣, 慶幸那個男生不是我們家的小孩, 不過還是告訴小J說可以找那男生一起玩, 他可能就不哭了. 我說他也許沒上過preschool, 這是他第一次上學, 所以不習慣. 小J完全不能理解, 跟我說:" 哪有小孩不上preschool?"

今天我帶弟弟上親子課時, 告訴K老師上面這段對話, 她說preschool的確幫助孩子慢慢接受並適應團體生活. 小J兩三歲時的親子班T老師曾說過, 一開始讓小孩去preschool上兩個半天, 半年到一年後看狀況可以加一個半天, 然後隔年加到五個半天. 等到要上幼稚園時, 小孩就比較習慣這種生活型態了. 她不太贊成一下就讓小孩在學校待一整天. 全天班對我們來說負擔太重, 雖然弟弟是嬰兒時, 曾想讓小J上全天班, 可是他不肯, 所以他一直上半天的. T老師當時還說對一件事, 一開始的時候, 小J需要花多一點時間適應環境, 難免會哭, 等他大一點, 情形就會改善. 回想起他三歲多自己上單飛班的情形, 到現在這樣, 即使他還是不太會交朋友, 不過已經在許多方面有進步了.

小J上週每天放學後都抱怨老師沒給回家作業, 我總要花很多口舌解釋一開學老師通常不發作業的狀況. 他氣嘟嘟地說:" 我是喜歡做功課的小孩!" 這週二, 老師終於發作業了, 而且一次給一週的. 這週的作業是每天唸一本書, 這個月的唸書基本額是16本, 達成目標會得到pizza店的折價券(垃圾食物的國家就是這樣養成的). 小J還是不高興:" 我想要寫的!" 可是老師才剛教了字母A, 能出什麼作業? 其實要他好好跟著唸書也不輕鬆, 因為他有發音的問題. 我這個新移民媽媽擔心自己發音不標準會誤導他, 暫時把這工作交給某人, 畢業某人在美國比我久, 還上過正音班. 看了老師寫的作業指示, 深感前不久在公園認識的印度媽媽說得沒錯, 這裡的老師的確會有很多方法讓小孩成長. 一個月要唸16本書以上, 幾個月後, 小J的英文程度應該會有所進步.

這作業也表示我們得幫小孩找到16本以上的書, 所以老師還附了一張訂書的單子. 如果家長訂得多, 書商就會回饋給班級. 訂書不是問題, 管理書才是問題. 如果每個月都要16本新書, 那一學年下來, 我們得買多少本書? 如果往後每年都這樣, 那我們家絕對容不了那麼多書的, 就算我沒因為數量失控的書發瘋, 某人絕對會崩潰的. 所以還是去圖書館借好了, 一張證可以借50本, 借一次就可以打發一個月的作業需求. 這也代表我有更多事要忙了. 隔壁一年級生的媽媽說的沒錯:" 小孩開學, 我覺得我也開學了." 我們都得跟小孩一起做功課, 的確有種共同上學的感覺. 希望孩子大一點, 我們就不必那麼辛苦陪讀了(也許那時是沒能力陪讀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28 PM | 迴響 (0)

August 29, 2012

美國的新嬰兒潮世代上學了!

上週三帶小孩在公園玩時, 和一位新認識的印度媽媽聊了才知道, 小J即將去念的學校今年比去年多一個班. 那個媽媽說:"喔,那表示學校經費會比較多,是好事." 在學校經費不斷被縮減的加州, 對學校來說, 每一個學生, 就代表一筆經費.

幸運的是, 今年新入學的人數應該達到新高. 因為2007年美國出生的新生兒有431萬, 追上戰後嬰兒潮的最高紀錄. 當年新生兒數排名全美第一的加州有56萬個寶寶. 就算扣掉一些在家自學的小孩, 今年入學的人數應該非常多. 小J的學校算小的, 只增加一個班, 我看到一則新聞提到, 有學校從十個班擴充到十四個班. 難怪許多零售商都看好這一波的開學生意. 只可惜加州沒有甚麼免稅週, 我們沒省到錢, 好在幼稚園所需的東西也不多就是了.

我查了舊聞才發現原來2007年差不多等於華人區的龍年. 某人聽了便說:" 原來美國人喜歡豬年!" 我回想一下, 2007年應該是加州房價到最高點的一年. 小J出生後, 我們家對面的房子轉手給一對老夫婦, 成交房價之高, 某人當時嚷著: "早知道我也想賣房子!" 附近有個新社區, 我親眼看著那個社區從無到有. 就在小J出生後落成, 並且以飛快的速度賣完. 後來我認識一些那個社區的媽媽, 他們都有2007年出生的小孩. 再回想一下, 醫生把我催生失敗, 我決定剖腹產的那天, 據護士說是她們前所未有, 超級忙碌的一天, 因為有三四個產婦都像我一樣臨時要剖腹產. 我生完之後, 被丟在一個很大的空房間裡, 大半天看不到一個醫護人員, 更看不到我的家人和剛生下的小孩. 這是我第二次被告知要剖腹產時, 去另一間可以讓剖腹產寶寶待在媽媽身邊的醫院的原因.

當時沒有人料到2008年會有金融風暴. 2008年以後的美國嬰兒出生率就節節下挫, 今年到了新低點. 我們家對面的房子在兩個月前轉手給一對台灣來的夫婦, 成交價只有2007年的2/3.

我怎麼也沒想到, 我們家的"加生"一號趕上這股前面五十年沒有, 後面暫時也沒有的新嬰兒潮. 希望他就學期間學校的經費真的會充足一點, 壞處是, 以後要申請大學就很競爭了. 眼前的狀況是, 每天上學時, 我們也要花多點時間找停車位.

相比之下, 我們家在2010年出生的"加生"二號就不會像哥哥碰到那麼多同學了. 希望等他要上preschool時, 我不用像當年為他哥哥排隊報名時那樣早起.


相關舊聞:
’07 U.S. Births Break Baby Boom Record
U.S. birth rate fell in 2008, report finds
養不起娃 美出生率12年新低

由 Debby 發表於 03:11 PM | 迴響 (0)

April 29, 2012

小孩上學,家長更累

住在華盛頓的大學同學前不久家裡添了一個男寶寶。他把大女兒送去上學後,覺得很困擾,因為老師出了一些功課。問題是,做功課的人不是小孩,而是家長。他因此煩到像想要逃課的小孩一樣想跟老師請病假。哈。雖然外人難免覺得好笑,可是我滿能理解也同情他的處境。

因為我也曾經為此哀怨過。小J的大小便訓練拖了很久,他上Preschool的時候,小P當時已經九個月。剛開始我覺得老師沒事要家長準備這個那個,要小孩這樣那樣,簡直就是出功課給我。送小孩上學,好像找自己麻煩。在台灣的國中同學自從兩個女兒上學後,彷彿面臨空巢期,覺得沒事做很空虛。為什麼我的小孩上學後,我不但沒有輕鬆到,沒事還要幫他張羅這個那個?這真是台美文化的差異啊。

記得有回他們學校要小孩穿夏威夷風的衣服上學,有一天是夏威夷日。女生好辦,男生很少有花花的衣服。我找了好多童裝品牌都找不到,最後在amazon找到一間位於夏威夷,賣男女老幼夏威夷衫\裝的網站,於是花了四十多塊買了一件有扶桑花的襯衫。那是我幫小孩買過最貴的上衣,而且只穿過一次就收起來了,因為沒別的場合可以穿,平日穿出去又有點怪,而且料子太硬了。

就連帶小P上成人學校的親子班也要做點事。三不五時就輪到要幫全班準備點心,還有一學期一到兩次的potluck,難免都讓我覺得有點壓力。剛開始朋友在臉書上出主意說要介紹台灣美食,讓我覺得很有頭大,因為要符合學校的標準,堅果類不能用,還要考量有些小孩的咀嚼能力,以及我能找的食材……想的越多就壓力越大。廚房實驗失敗了,就只好去超市找替代品解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而且美國小孩上學時間短,空閒的時間,家長就得妥善安排。我們家的小孩還小,我帶去哪,他們就得去哪。不過將近五歲的小J現在已經很有意見了,經常有他自己的主張。從今年暑假開始,我準備讓他下午去上一點課,這代表我要帶著小P去接送,甚至看他上課(很多媽媽在等小孩的時候,就玩手機。像我這種幾乎不用手機的人,可能要帶本書或想點事來做了)。以上還不包括他們同學慶生會等的社交活動。

在這之前,除了送去Preschool,我幾乎沒讓他學什麼。昨天看到一篇紐約時報關於紐約的家長如何讓小孩補習,以便進入幼稚園資優班的報導〈As Ranks of Gifted Soar in N.Y., Fight Brews for Kindergarten Slots〉,自我反省一下,我好像太混了。然而我不想揠苗助長,如果程度沒到,再怎麼準備也是沒用的。

我們本地讓家長趨之若鶩的是科學實驗小學的幼稚園,採抽籤制。我們之前也讓小J去抽籤抽看看,不過他沒抽到,候補五十號,不可能上的。或許明年再來,不然就是等弟弟上學時再抽了(可是就算抽上,他應該不會想去吧,因為在原本學校都有固定朋友了)。

在南韓育有一個三歲女兒的大學同學看到上面這段訊息,在臉書上跟我說,做家長的也要做很多功課,如果不想做,就不要多想,乖乖把小孩送到公立學校。

不過美國人想法不見得如此。之前我找駕訓班教練陪我練車時,有個女教練就曾沿路跟我介紹私立學校。她說,如果家長有時間陪小孩做功課、學東西,就送公立學校。因為小孩在公立學校,不會學太多。家長必須自己帶著孩子去學。如果家長沒空陪小孩,就只能花多一點錢送私立學校,讓老師幫小孩了。

這跟我爸媽當年送我上私立幼稚園、小學的想法真的不一樣。他們覺得私立小學上課時間長,可以免除他們要送我上安親班的麻煩,而且私立學校教得多,希望我學得更多更好。他們並沒有思考自己在我學習過程中的角色應是如何。

在我讀過的美國教育文章中,家長的角色不斷被強調,而且必須參與孩子的學習(上親子課、做義工、到課堂上介紹自己國家文化等),並不像台灣家長那樣,很多責任都交給學校\老師。這或許是為什麼小孩上學後,我們有很多功課要做的緣故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0:46 PM | 迴響 (0)

February 22, 2012

從遊戲中學習

早上帶小J去活動中心附屬學校上學。進了教室後,我很意外地看到一桌的假人頭(就是美髮院用的那種),旁邊還有梳子、髮捲和髮夾等。較遠的另外一桌則出現大約六隻男人的黑皮鞋,旁邊有刷子(沒注意有沒有鞋油)等。

這不是我第一次發現這間教室的「教材」很特別了。我之前看過的景象包括:一堆小孩圍著一個長型木箱玩裡頭的米、秋天的時候,幾個小孩在教室的角落掃落葉、聖誕節前,有一桌滿了六個小型聖誕樹,旁邊是一堆聖誕樹的裝飾品……

不得不佩服那兩個老師,她們的教材很活,而且想法很大膽。我們這種膽小的父母都沒想到這些東西可以給小孩玩,原來日常生活有那麼多東西可以訓練小孩的手腦,的確像洪蘭說的:「孩子做得多,學得愈多」。

snowmen

我和小J都很喜歡這個學校。它不打什麼教法,但是老師教得東西很生活化,而且融入自然。因為就在公園裡,秋天的時候,老師教他們做松鼠飼料。飼料詳細的內容我不清楚,我猜就是燕麥等食物。老師給他們一個小拉鍊帶,然後告訴他們要幾匙的這個、幾匙的那個,小孩就邊數邊倒那些配方。下課之後,一群孩子就在公園裡找松鼠餵。(不過婆婆和某人聽了都有點擔心小孩被咬,而且美國松鼠可能帶有狂犬病病毒)。聖誕節前,老師則教他們做糜鹿飼料,告訴他們可以倒在窗邊或家旁邊的樹上,因為飼料裡有亮片,會吸引糜鹿載聖誕老公公過來……當然,他們也有拼圖、積木、黏土等比較通俗的教材。這些活動都是讓他們練習用手、鍛鍊肌肉。

gingerbread kids

紙盤做的聖誕節吊飾

紙盤做的聖誕節吊飾

Christmas stockings

他們的教室裡有五張長桌,所以可以同時進行五組不同的活動,基本上都是邊玩邊學習,他們在沒有感受壓力中學東西。有些活動特別熱門,晚去了,就可能因為沒位子而玩不到。所以小J都很期待早點去。因為有時可能會玩得很過頭,老師在開學前先跟家長說,讓小孩穿不怕弄髒、準備淘汰的衣服上學,否則衣服毀了,她們不負責。其實我還是看到一些小女生穿得很漂亮上學。

free play

story time

下午我問小J,他去玩那個梳頭髮的嗎?他說是。平常他們很愛看我梳頭髮,尤其是小P,一看到我梳頭,他也湊過來梳頭,小J一聽,同樣吵著要梳頭。我幫他們用扁平的梳子梳頭,小J比較好打發,小P就不肯了,他一定要用跟我一樣的梳子梳頭,即使他沒有長髮。

我猜小J只是幫假人頭梳頭髮而已,因為他沒看過我用髮夾和髮捲,不知道怎麼用那些東西。另外一起玩的同學是女生,應該就比較懂了。至於皮鞋,他說他沒玩。不過他很興奮地說,老師問他要不要玩肥皂水,然後他就脫鞋脫襪把腳踩進水桶裡。雖然今天的溫度是這陣子最高的,可是一早的水溫還是滿冷的。

這年紀的小孩常說不清楚在學校做的事。老師通常不會交代他們在學校從事的活動,今天比較特別,老師在門上貼了一張說明,提到他們今天曾出校外走走(他們只有一間教室,上課之餘,就是去公園吃點心、玩一玩),然後喝果汁、吃爆米花和看電視。最後面是我比較納悶的,好像不少美國的preschool有這種看電視、吃爆米花的活動,之前小J讀的基督教preschool也有一天是看電視、吃爆米花,那天還是他們的睡衣日,所以師生都穿睡衣到校。

若要說這種教法有什麼問題,那大概是讓小J知道學校有多好玩,如果能一週上五天,甚至七天的話,我想小J不會拒絕。去年九月開始,他原本上的基督教學校來了一個新老師,那個老師也應用很多自然元素在勞作中,會讓他們出去撿樹枝、樹葉和松果等,然後貼在勞作上。不過今年一月換了一個老師,完全不做這種事,做的勞作很普通,此外就是練習寫字而已。這讓小J覺得很沈悶,他因此回家跟我說新老師對小孩很不好。事後我去學校跟老師談了一下,的確感覺新老師差強人意,所以決定讓他上到一月底就不再去基督教學校了。

valentine kids stickers

去年八月底,我告知基督教學校的校長,小J將從上五天改成上兩天。那校長為了挽救生意,講了一些攻擊活動中心附屬學校的話,包括老師學歷較差、學生太多,小J會不適應。如今看來,這些都是無稽之談。老師學歷好不好其實無所謂,只要她們有愛心、對孩子有一套、有經驗,而且穩定,那就好了。基督教學校的老師雖然學歷高一點,可是一下就走人了,而且讓小孩有很大的壓力,好像寫字寫不好,之後上幼稚園就會很慘。相比之下,活動中心附屬學校就給學生和家長很多信心,她們讓小孩做一本ABC書,封面是他們九月畫的自畫像(小J是當時唯一畫不出人形的),裡頭是他們練習字母的作業,只在學校做,不帶回家。老師說,短期看不出小孩的成長,但是透過這本從去年九月到今年六月才完成的ABC書,家長將會知道小孩成長多少。從各種活動,小孩會擴展他們的視野和經驗,我們無須著急。

回頭想想,比起小J,我小時候成長的環境顯得非常純樸。因為爺爺種田、奶奶種菜,我從小就在田野間無所事事,抓昆蟲、玩各種植物、去河裡撈蜆仔等,再加上是九月出生,比同年的人晚一年才在台北上小學,不過我沒什麼太大的學習問題。既然男生早年成長的速度比同齡的女生慢,我想不用急著讓小J在這一年學會所有字母什麼的,反而要讓他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那才是最重要的。

由 Debby 發表於 10:34 PM | 迴響 (0)

January 21, 2012

波折重重的幼兒園生活

去年三月,小J開始去上preschool,選的是他想去的學校,雖然我們一開始壓根沒打算讓他去那間。四月底,我凌晨六點出門,幫他註冊到活動中心附屬的preschool。因為他們最多只有三天班,所以那時的打算是九月開始,小J去新學校三天,原本的學校兩天。不過這當中我其實有點猶豫,因為不確定小J會不會適應不良,活動中心的班大得多,有24人,原本的班上頂多12人。還有一個考量是公婆持反對意見,他們朋友的外孫女兩歲多去上preschool,後來大人幫她轉到另一個新的學校,可是她在原本學校有很好的朋友,所以轉學後很不開心,最後變成兩邊各上幾天。他們有回幫我送小J上學,看到小J進校門後,可愛的小女生瑪雅就過來牽他的手去玩了。兩個老人家很開心地說:「有這麼好的朋友,為什麼要轉學呢?」

不過,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小J的狀況跟公婆朋友的外孫女完全不同。

瑪雅一開始對小J很好沒錯,但是有一陣子她就不理小J了。沒有人一起玩的小J因此有點悶悶不樂。我很疑惑地去問老師,是不是小J做了什麼事,讓瑪雅不想理他?老師說不是,是瑪雅家裡有事(好像是有家人過世),讓她不開心,那一陣子她不跟任何人玩。所以小J後來最好的朋友變成印度小孩何瑞許。

我們一開始聽到何瑞許這名字,差點以為是中國人。後來發現那是一個跟小J生日很接近,同樣在家只講母語的印度小孩。小J或許覺得他們都不會講英文,相濡以沫,所以特別投契。跟何瑞許玩,變成小J上學的動力之一。因為小J適應學校非常慢,學英文的速度也很慢,這是他難以交朋友的原因。相較之下,何瑞許學英文的速度比較快,所以後來他會跟別的小孩玩,這讓在一個階段只交一個朋友的小J很悶。一直到暑假,小J才看來比較適應學校生活。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那時班上人數突然變少了,據園長說,好幾個小孩的媽媽是老師,所以暑假就沒來上學了。

九月之後,他們班上的同學被拆成兩班。園長在八月告訴我的好消息是,何瑞許和小J同班,他們會在一個新老師的班,人數較少,其他大部分的同學會在蘇老師(雖是華裔,但她只會講廣東話,不會講國語)的班上。壞消息則是,何瑞許的爸爸因為工作緣故,決定舉家遷回印度,何瑞許十月就不來了。

老實說,我曾經因為何瑞許的緣故,想讓小J轉學。因為何瑞許是個非常頑皮的小孩,小J跟他學了很多我不喜歡的行為,例如脫褲子。或許何瑞家的爸媽也不太意那麼多?我們經常在放學後,看到何瑞許上車之後,他爸沒幫他綁汽車座椅的帶子,就關了門把車開走,何瑞許還從座椅上跑下來到窗邊跟小J說再見。小J問錯愕的我:「何瑞許怎麼沒綁?」時,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那不是合法也不是安全的行為,我不理解何瑞許的爸爸怎麼這麼大意或不在意。後來想到他就要轉學了,就算了,反正小J九月之後改成只去兩天。反倒是我還頭痛了一陣,不知道何瑞許走了之後,小J會不會很傷心。我因此在amazon買了一本關於小孩轉學的故事書,只是後來沒派上用場。小J事後雖然有點想念何瑞許,倒也不至於改變他的日常作息和心情。

九月和十月間,我多次詢問小J關於他對新學校的兩個老師和原本學校的新老師的看法。他都說很喜歡她們,但是他對新學校的同學不熟。剛開始去新學校時,他早晨都會抗拒,前一兩次在我離開時還哭了一下,不過後來就沒事了,每次放學時都說玩得很開心。但是兩個學校的教法在Pre-K這學年有很大差異,原本學校重視「升學」,開始要他們寫字,這讓小J覺得有壓力。對我們兩個從台灣來的家長來說,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這些小孩才四歲多,需要趕鴨子上架,讓他們超前進度開始寫字嗎?於是我去跟老師談,希望老師不要讓他寫字,老師同意了,我們鬆了一口氣,否則就要考慮讓小J轉學了。

晴天霹靂發生在十二月初。原本學校突然通知小J的老師不再來了,他們將會物色新老師。小J一再問我為何老師不來了,還說他跟隔壁班的蘇老師比較熟,他喜歡的瑪雅等同學也在那邊,他能不能去蘇老師的班?我卻找不到園長問,因為園長去年四月才生了一個女寶寶,家裡事情比較多,常不在。後來我終於在一個中午碰到園長了,我告訴她,小J很想念他的老師,一直問她為何不來了,而我無法回答。園長一開始不說,後來才說,那老師是好老師,對每個小孩都很好,但她不是好員工,因為她們規定老師從幾點到幾點要在學校,她卻常遲到早退,甚至沒有原因就消失。至於轉班,園長說小J班上每個家長都跟她說一樣的話,雖然他們只有八個人,但是全部轉過去就太多人了。

之後代課的老師是個香港出生的華裔李老師。李老師說她大學時學過國語,小J跟她講國語也通。我每次去接小J,她都跟我說小J需要多練習寫字。於是故事又重來一次,我只好跟她說小J不一定會在次年念幼稚園。十二月的課只有兩週(學費照繳一個月),她在最後一天上課時沒來,所以李老師和我關於小J寫字的對話頂多三次而已。

喜歡的老師在這時節被換掉,對好不容易適應這個學校和老師的小J來說,是一大受傷。最受傷的那一幕發生在他們聖誕晚會的那一天。唱完歌、節目結束後,小朋友都從教堂回到教室裡。這兩個Pre-K的班其實在一個大教室裡,只是中間有布幕隔開。那晚布幕並沒拉上。而且因為代課老師不在,所以大家就跟著蘇老師回教室。教室的桌上堆滿了好多好大的禮物,蘇老師之後便發禮物給小朋友,每個人的禮物都不一樣。等禮物都發完之後,小J沒等到唱名,問我他的禮物呢?我只得去問園長。園長說,喔,李老師之前已經放在他們的櫃子裡。我才想到,早上送他上學時,的確在他櫃子拿到一個細長的小禮物。拆開一看,裡頭是枝鉛筆和柺杖糖。這禮物的尺寸跟蘇老師給的實在差很多,要是我是小J,看著其他人拿著大禮物開心離開,也會覺得難過。

新年假期後,一月第一天上課,依舊是李老師代課。第二次上課,變成新來的潔西卡老師。從那天到這週結束,小J上了五堂潔西卡老師的課。我每次放學去接小J,想問潔西卡老師關於小J上學的情形,她都只說很好,就飄走了,似乎不想跟我多談。這也就罷了。小J這個月開始,每天放學都帶作業回家。活動中心附屬學校的作業主要是著色或者類比能力的作業題,潔西卡老師的作業也有著色,但是主要的是寫字母。雖然之前那位被學校解雇的老師也出這種字母練習的作業,但是潔西卡老師讓小J覺得壓力很大。他昨天跟我說,他不喜歡潔西卡老師,他喜歡以前的老師,因為以前老師會讓他們做好玩的東西(我印象裡有一些跟大自然有關的勞作,比較有意思),潔西卡老師都叫他們寫字,他不會寫。他甚至說:「潔西卡老師對小孩很不好」。今天為了讓他完成那張大小寫H的功課,母子伏案半天還是沒完成,我生氣,他沮喪,最後我把鉛筆拿走,叫他別寫了。小J寫到一半跟我說他不想去上學。對一個四歲的小孩來說,這作業真是難以承受之重。

我想起之前我問過的那位成人學校附屬幼兒學校的資深老師,她說她們從不勉強小孩做不想做的事,而他們那裡出來的小孩從沒有不能勝任幼稚園和小學的。媽呀,我從沒想過我不能完成學校的作業、對學習喪失興趣和熱忱,而我現在卻擔心小J有沒辦法上幼稚園。我覺得小J的能力還沒有到可以寫字的地步,如今要他完成這種作業簡直就是對我們親子的酷刑。我也不想當虎媽。小學一年級時,為了寫出我媽滿意的書法作業,我被迫重寫了無數張,睡覺時間延後,我拼命睜著淚眼和睡眼才寫完我媽要的書法作業。我其實不想小J步上我的後塵,畢竟他的個性跟我不一樣,他可能因此畏於上學。那個給我建議的資深老師當時還要我「傾聽心裡的聲音」。我現在最真實的想法就是,這個潔西卡老師實在不適合小J!其實這學校一開始的那位老師也不適合小J,但是小J一直到前不久才讓我知道他不喜歡那個老師。當初可是他選這學校的,現在孩子有狀況了,做家長的只好設下停損點,我們不能在這學校浪費生命了。回想起來,當初決定讓小J半轉學、去念三天活動中心附屬學校,是我最正確的決定之一。因為這個學校雖然不打什麼教法,但是兩位老師融入自然素材的課程,深得小J和我的心。

我們曾經想過,讓小J多念一年Pre-K再上幼稚園。不過多上一年Pre-K等於一年多六、七千美金的學費支出,這實在不是小數目,還是讓他照常去上幼稚園好了。所以今年九月小J就得去受正式的幼稚園教育了。在這節骨眼讓他再換一個新學校,又要考驗他的適應能力。去年九月我帶小P去上一歲兒親子班時,曾問過小J的第一個老師關於去新學校的事。她說去大一點的班會有比較多的刺激,對小孩比較好,因為每個小孩都有不同個性,太小的班比較沒個性。小J年紀比較大之後,對環境的適應力會比以前好。

上週帶小J去成人學校附屬學校看動物秀,看完之後讓他們在那邊的遊樂區玩。小J邊玩沙邊開心地說他想去那邊上學,因為比較好玩,活動比較多。成人學校附屬的Preschool的確是寓教於樂的,這種取向看來比較適合小J。可是這學校比較遠,想到要花一個半鐘頭開車接送他,然後一週還要花一天做義工(不能帶著另一個幼兒去),我就打退堂鼓。希望接下來能趕快在附近找到比較符合這型態的學校,讓小J脫離要寫字的煉獄學校。

由 Debby 發表於 10:46 PM | 迴響 (3)

October 21, 2011

四歲開始學寫字?

記得今年三月我們幫小J看學校時,我們都會問教不教寫字。有一所學校的校長以為我們希望讓小孩寫字,跟我們說這年紀不學寫字,我們在這一帶要找會教寫字的學校,會失望的。不過,有一所基督教學校的校長明確地告訴我們,四歲的課程會學寫名字。我們最後沒選這間學校,我就把這件事拋到腦後。

今年九月,小J開始去活動中心附屬的preschool上學。在開學前的家長說明會上,老師說他們不會教寫字,但是會讓小朋友畫畫、玩黏土等鍛鍊他們的手部肌肉。這樣到上正式的幼稚園時,他們的手就差不多可以學寫字了。我聽了很放心,但是沒想到,小J原本去的學校居然教小孩寫名字!

八月底的時候,小J原本學校的校長C跟我說,小J原本的班級會被拆成兩班,他會去一個新老師的班。我後來才發現這個班特別迷你,大部分的同學都去一個中國大陸來的資深老師的班。因為小J星期一、三、五去活動中心上課(那邊頂多上三天),只有二、四才去原本的學校。校長C覺得生意被搶走了,於是跟我說,活動中心那邊是兩個老師帶二十四個學生,而這裡是一個老師帶七到九個學生(看是哪一天),而且這裡老師的教育程度比較高,學校甚至付錢讓老師進修。我跟她說活動中心那邊的學費比較便宜後,她甚至願意把小J的學費打折,只要我讓他增加上學天數。不過我還是決定讓小J去活動中心試試看,畢竟那邊的教室就在充滿綠地和大樹的公園裡,比較接近我想要的環境(這裡沒有森林幼稚園或華德福幼稚園)。

很愛公園的小J剛開始在活動中心的學校是有點適應不良,因為一個人都不認識,他不知道要跟誰講話,頭幾天送他上學,他都不讓我走,還會大哭。不過,等他從原本的學校帶「作業」回家後,換我適應不良。我沒想到四歲小孩居然有作業。我們趕緊去買了鉛筆、削鉛筆機和橡皮擦回來。某人本來想買顏色比較深的2B鉛筆,但是Staple沒賣,只好買了比較硬、顏色稍淺的HB鉛筆。

小J的作業是要在有線的紙上寫自己的名字五遍。但是他根本不會握鉛筆,我們抓著他的手寫了數次,他還是沒抓到要領,而且筆畫老是從右到左,感覺像左撇子,但是他明明就是右撇子啊!某人和我都曾為了陪他寫作業而弄到發火,事後覺得真是沒必要。小J除了J,其他的字母他都不太會寫,即使他的名字並不長。嚴格來說,他連J都不是寫得很好,停筆處勾得太高,有時還會拐錯邊。除了寫不好,他自己也不愛寫,要他完成五遍真是難如登天,而且我沒拿橡皮擦把他寫不好的擦掉(我不想當橡皮擦媽媽)。我認為他根本沒準備好要寫字,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上。

小J在活動中心那邊有個中美混血的女同學。那個中國媽媽跟我說,一班二十幾個人學不到什麼東西,所以她送女兒去學寫字,現在中文英文都寫。可是我不是這種媽媽,我不急著要小孩這麼早學寫字,雖然我和某人都是四歲開始認字,我那時看著門口掛著的「鄰長」牌,學寫爺爺的名字。然而,我為太早寫字付出手指彎曲的代價。

接他放學時,我曾經和老師談了兩次關於寫名字這件事。老師說,他們從現在開始練習,到明年上幼稚園了,他們就可以很快地把名字寫好,這是為了上幼稚園的準備。她甚至有回給我看全班(那天不過六個人)在同一張紙上寫名字的成果。除了一個叫凱蒂的小女生,其他人的字都像小J一樣寫不好,很多都像漂浮在空中。老師還說,把作業帶回去給她,她會給小朋友五顆糖。

昨天帶小P去成人學校上親職課,課後我請教那位年紀已經當祖母的老師關於四歲寫字的事。她說通常讓小孩入學前要問學校的教法,對小孩寫字的看法等。我說我們都問過,但是之前沒跟我們說要學寫字,或許是新老師的緣故。她除了建議我照我的直覺和觀察做決定外,還帶我去見該學區負責評估兒童發展的一位老師E,那也是一位祖母級的老師,她已經教了三十五年了。

我跟E說,在台灣,小孩大約六、七歲上小學才開始學寫字。而美國小孩五歲上幼稚園就要寫字,老師希望小孩在四歲就開始為上幼稚園準備,因此讓他們寫名字。但是四歲小孩的手還不太適合握那麼細的鉛筆,更不懂得做功課為何物,他們很難規規矩矩地坐在桌子前面寫字。為了讓他們寫作業,因此用糖果等東西利誘,不是很好且長久的做法。我自己是四歲開始想要寫字,不是出於任何人的要求和逼迫,純粹是自己想寫,但是這造成我的手指彎曲。而小J對寫字毫無興趣,我認為他根本沒準備好。這年紀真的適合學寫字嗎?

E說,寫字要用到七塊骨頭,但是四歲小孩只發展到熟練其中三塊,要等到七歲才真正發展到適合寫字。在此之前,可以透過用彩色筆、蠟筆、水彩筆等來隨意畫畫,玩黏土,把水和沙混在一起捏各種東西等來鍛鍊手部肌肉。小孩做這些事是出自自由意志,他們做起來很開心也不覺拘束,但是被大人要求寫字就是他們不想做的苦差事了。小J班上有一個女生或許準備好寫字,但是不代表其他小孩都準備好了,每個小孩的發展不同。她女兒在五歲時會寫字,但是她不會騎三輪車。原因很簡單,就是她花很多時間在做比較精細的手部工作,比較沒鍛鍊到她的大肌肉。然而,對其他小孩來說,騎三輪車是很簡單的事。她甚至建議我帶小J去成人學校附屬的preschool,因為那邊是讓小孩從遊戲中學習,從不強迫小孩做他們不樂意或沒準備要做的事。

我跟E提到,小J是個非常內向的小孩,他花了半年才熟悉原本的學校,現在要他換學校,可能要適應很久。她說她們會讓這種小孩用自己的步調融入環境,他如果想坐在旁邊看,他可以就坐在那。我說,噢,他可以坐上一個多小時都在那裡。E說,她這麼多年的觀察,特別內向的小孩往往是需要用眼睛把所有的東西都看清楚才行,他要通通弄清楚才會開始進入環境裡,若是突然有人在他們前面講話,可能造成影像模糊,讓他們要花很多時間重新看清楚。我聽了一愣,說不定小J是這種小孩,因為他的第一個老師稱他為「觀察者」,他花很多時間看四周的環境,要熱身很久才能慢慢融入環境。而且他現在雖然聽得懂一些英文了,可是在外頭即使被問「你幾歲」這種簡單問題,他常半天都不回答,眼睛也不知道看哪裡。聽起來,小J的大腦和視覺發展可能還有點落後。

這席話之後,我決定下週去跟老師談談,請老師讓小J做寫字以外的事。如果不行,看來只好再找一個新學校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8:52 PM | 迴響 (2)

September 27, 2011

無止盡的學校捐款

小J三月初開始上preschool。第二天,他的櫃子裡放了張通知,是學校要家長捐款,最後一頁是整面的表格,要填寫捐款人的姓名和捐款金額,顯然是要我們拿給其他人募款。這募款還帶有迷你健行活動,日子剛好是小J不去那天。但我看到捐款表就傻眼,問某人該怎麼辦?

我們在這人面不廣,我的臉皮沒厚到可以跟朋友說這件事,要捐款當然就是自己捐了。但是要捐多少?某人說,我就跟老師說,他才剛去,我們下次再捐。這種話,我根本說不出口。

我很怕不捐的話,小J會受到差別待遇。我小時候念私立學校,學校三不五時就跟家長募捐。我們家境不好,捐個一兩千就很了不起了,更多也捐不出來。好在我成績好,大部分時候碰到的老師還不錯。偏偏我在小學六年級那年碰到一個勢利的老師。雖然畢業考第一名,但是老師給我的獎項卻是第六名的家長會長獎,頒獎前幾天,又多插一個獎,給了另一名成績不如我的同學。而領第一名市長獎的是家長會長的兒子。

這陰影在我看到小J捐款表時浮現。現在當然沒成績的比較,但是小J是很害羞的孩子,我希望老師能多注意他一點。而我不可能像某些華人媽媽那樣,花大錢買名牌零錢包什麼的送老師。我猶豫了很久,又問了某人幾次到底要不要捐、要捐多少等問題,某人要我自己決定。在捐款截止的那天,因為學校在門口貼了佈告聲明這筆款項是要做小朋友尺寸的廁所、洗手臺等之用,這正好是之前我希望、而他們沒有的設備,於是沒經驗的我填了45元的支票交到校長那去。至於迷你健行活動當天,雖然小J沒去,但我看到另外一張表,有家長認領供應或捐冰淇淋、小甜點等項目。

過了不久,學校公布捐款總金額。我算了一下全部的學生人數,平均一人捐三十幾元。看來我們捐多了一點,下次就照平均數捐好了。照這點來看,這學校比我當年在台灣讀的學校好多了,因為以前我的學校從不公布募款款項,難怪後來爆出校長的貪瀆事件。

不過,美國私立學校的捐款活動真的滿多。八月的時候,學校又要家長捐沙子,還說可以抵稅。不過沙太重,我就沒捐了。兩個小孩都上私立學校的朋友說,私立學校本來就這樣,連老師進修都要家長捐款,否則,學校哪有錢?

九月開學以後,小J上兩間學校,小P也去兩個不同的地方上課。上課第一週,我就拿到兩個公立學校的募款單。一間是賣一包六、七元的各種特別形狀的義大利麵,另外一間則是買各種可以貼在學校用品上的標籤和棉衫。這次同樣也是拿到一整頁的表格。既然某人不肯帶去給同事認捐,我也不想拿給認識的人,就自己照心意購買認捐了。

另一位有大一點小孩的朋友說,很多小朋友的課外活動也都要賣糖果餅乾巧克力等東西募款,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家長自己掏腰包吃下來的。這我知道,之前某人就買過女童軍餅乾。來敲門的女童軍的爸爸,就抱著小狗站在不遠處看著。

聽說送小孩參加這些活動都所費不貲,偏偏參加活動後,小孩還要挨家挨戶募款,募不到,就變成家長出錢……說不定這樣訓練出來的美國小孩都有當直銷商的潛力!

除了學校捐款,聽說聖誕節前也得送老師禮物。不過昨天我在世界日報看到一篇〈華人送老師大禮 壞了行情〉,這些海派的華人家長送禮的時機還不少。讀完我只能祈禱兩個小孩求學路上都不要碰到這種同學。不過美國感覺是比較有制度的地方,希望就算有這種同學家長,也不至於讓小孩挨老師的大小眼。

由 Debby 發表於 10:06 PM | 迴響 (0)

August 19, 2011

新學期的忙碌生活

轉眼小J上preschool將近六個月了。下週學校停課,然後下下週一就是新學期。到時他將去兩個學校,一個是附近活動中心附設的pre-K班,一個是現在的preschool。現在學校的校長前幾天發現他將從五個半天要改上兩個半天,於是追問我原因,似乎想要挽救即將流失的客戶。當時我只簡單地說他要去活動中心上三天。

今天中午去接小J,因為到的早,校長看到我,又來跟我談這件事。她說活動中心那邊是24個小孩對2個老師,而這裡是7到9個小孩對1個老師,她認為小J去那裡會不習慣,畢竟他在這裡上得還不錯。我說小J這幾個月是有滿多進步,也交了朋友,可是那邊學費比較便宜,九月以後小P也會去上課,付兩個小孩的學費很貴,所以讓他去那裡對我們來說,負擔比較不重。而且小J喜歡那邊有公園,有接近自然的感覺,不像這裡都是人工化的環境。

然後她就說,那裡的師資學歷沒這邊好,那邊的老師只有大學學歷,而這裡的老師有碩士學歷,學校甚至為老師付學費,這裡的課程比較能讓小孩準備好進幼稚園。我說我並不知道兩邊師資的差異,我會讓他試一陣子看看。

晚上發現收到現在學校寄來的一封信,某人很緊張地說,該不會是小J被開除了吧?其實是校長寄來關於新學期變動的說明,看完我就頭痛了。

信中除了介紹新班級的老師,還有提到新的「健康點心計畫」,這讓我不禁想:難道是因應美國農業部(USDA)6月2日推出「我的餐盤」飲食指南有關?這計畫要家長認養每天早上十點的點心時間,屆時到校提供點心,小孩要幫忙發給同學,學校仍會提供飲料、杯子、餐巾和用具。建議的點心包括:瑪芬、貝果和cream cheese、水果沙拉等(這些列了親子共同做的要點),其他比較方便的偷懶選項包括美國版乖乖(Pirates Booty)、granola bars、起司餅乾等。

我知道美國小孩上學之後,家長並不像台灣的家長那樣輕鬆。一位在台灣朋友的女兒即將上幼稚園,她感傷地像面對子女離巢一樣。相比之下,美國的家長沒辦法像台灣的家長那樣輕鬆,就算小孩上的不是Co-op學校。

前不久碰到一位把小孩送去Co-op學校的朋友,她的老大和小J年紀相仿。她說每週都得去老大的學校輪值一天,為此得把一直自己帶的小女兒送去一個私人的托兒所請人帶。聽來挺麻煩的,當時就想好在沒把小J送去這種學校,沒想到我還是得去學校幫忙。

學校的點心計畫要求跟我之前為小P做的安排有所衝突。我幫小P報了三個課程,兩個課程在活動中心,時間是週二早上。另外一個課程得開車到比較遠的一間成人學校去,時間是週四早上。我之前擔心這兩天趕不及接小J,請婆婆到時幫忙,她答應了。可是現在得在早上十點去小J學校發點心,看來某一天的課沒辦法上,到時還得把小P托給公婆。因為一班只有七到九人,所以輪值的週期滿快的,一個月大概要輪個四次吧!這樣我還能帶小P去上課嗎?:︴

至於活動中心那邊,下週有家長說明會,時間竟是晚餐時間,到時還得想辦法去參加才行。

可以預見八月底開學後,我的生活越來越忙碌啊!


由 Debby 發表於 10:10 PM | 迴響 (0)

July 19, 2011

沒經驗

這兩天小J學校的行事曆寫說要玩水,想到他應該會玩到一身濕,我於是幫他多帶一套衣服去學​校。沒想到,進了校門,我就看到好幾個男生穿那種有防曬係數的特別材質​上衣。到了櫃子前放他的午餐包,我瞥見有人的櫃子裡還有毛巾,我都沒準備,真是沒經驗。

中午去接小J時,他穿的是我之前放在袋子裡的衣服​,看來他玩得很濕。我問老師是否該帶毛巾,老師點頭說是,​她說小J借用他印度同學的毛巾。

小J還說老師幫他換衣服時,要他把鞋子脫掉,因為裡頭也濕了。我想明天讓他穿​Crocs上學好了。其實自從台灣的食物爆發含有塑化劑後,我就不喜歡讓他穿塑膠​鞋,不過目前沒看到更好的選擇,只好將就。

有個家有兩個較大小孩的朋友告訴我,學校應該都要給家長詳細的說明要帶什麼東西去,通常除了大毛巾和換洗衣物以外,還有water shoes和防晒乳液。奇怪了,為何小J學校沒發,老師也沒提醒?讓我這個沒經驗的媽媽覺得讓小孩委屈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04 PM | 迴響 (0)

May 21, 2011

令人難過的媽媽茶會

母親節的前兩天,小J學校有媽媽茶會。那天早上我送他上學時,問了老師,原來只有半小時。回家後,趕緊把小P餵飽、拍嗝,送他上床,然後公婆來我們家坐陣,我就出門了。

那是我第一次參加小孩學校的活動,事先不知道會見到什麼樣的場面,也不知道活動內容。車開到停車場時,我發現平時上下學時間都有很多空位的停車場幾乎停滿。到了教室外的遊樂區,小孩歡笑著,跟他們盛裝打扮的媽媽(敝人穿蕾絲襯衫和牛仔褲算很樸素了)在一起。小J呢?我找了一會,才看到他坐在角落的一張桌子旁玩積木。我叫他,他一臉緊張問我幹嘛,以為我要帶他回家,他說他中午要去爺爺奶奶家。我跟他說,我不是要帶他回家,今天有媽媽茶會,大家都跟媽媽在一起。他才心不甘情不願地跨過長椅出來。這時小孩都準備排隊進教室了,小J卻說他要上廁所,我只得趕緊帶他去。

等他進教室,其他人已經坐著聽老師講一本「媽媽愛你」的書了。我要他過去坐著,然後跟其他媽媽一樣站在教室後面看他們。遲到的小J就在中間的位置坐了下來。

之後他們站起來開始唱I'm a Little Teapot 。

除了我和一位奶奶,大部分的媽媽都拿出手機來拍照,只有兩三位拿相機。我居然因為出門時太匆忙,沒帶到相機。正在懊惱時,我卻發現小J一個字都沒唱,而且一臉很難過的表情。更不幸的是,他就站在第一排的正中央,面對著眾多的手機和相機,一副快要哭的樣子。雖然也有一兩個站在角落的男生似乎不是很會唱,但他們起碼會跟著同學做動作,偶爾嘴巴也張開唱幾句,只有小J是從頭到尾不唱也不動的小孩。我看了好難過,眼淚差點掉下來,很想衝過去把他抱走。當下只能慶幸,還好我沒帶相機,這一刻不需要記錄!我不要他以後看到自己這麼難堪的過往。

唱完之後,就是自由活動。教室的角落有冰茶、草莓、杯子蛋糕和小黃瓜三明治,老師請媽媽和小朋友一起吃。這時小J倒是恢復活力了,一直問我怎麼有這些東西,因為跟平常點心時間的東西不太一樣。坐在我們斜對面的是之前對小J很友善、常常會主動帶小J去玩的可愛西語裔女生瑪雅。瑪雅的媽媽看來有點像亞洲人,不過她跟瑪雅說英文。瑪雅那時正熟練地玩她媽媽的手機,手指頭在螢幕上揮來揮去看相片。我突然覺得自己變成被時代淘汰的三葉蟲,因為我不但不常用手機,也沒有那麼炫的手機,只能阿Q地自我安慰:這樣小J就不會那麼早接觸科技產品了。

吃完點心後,我帶他在教室看一圈。我發現有面牆上貼了兩首童謠歌詞,一首是Itsy Bitsy Spider,另一首正是他們表演的I'm a Little Teapot 。前者小J很熟悉,因為以前上親子班時,下課前老師都會帶大家唱Humpty Dumpty和Itsy Bitsy Spider,難怪最近小J常在家裡唱這首歌,只是他的發音完全不準,美國小孩一定聽不懂。另外一張圖是小朋友想跟媽媽做的事,我找到小J的名字,上面寫的赫然是:「種花」。所以後來母親節那天下午我就帶著小J去院子裡種蕃茄苗。

之後我和老師稍微聊幾句。她說小J每天都需要暖身時間,才能融入其他小朋友。他現在慢慢也會叫其他小朋友名字了,那些小孩聽到都很高興。因為老師之前要其他小朋友教小J講他們的名字。

茶會結束後,我跟某人談起這茶會令我心碎的情景。小J回應環境變化的速度之慢,慢到讓人覺得他可能有問題。他做三歲時檢查時,醫生曾開單子要我們帶他去Regional Center評估。我們一直拖著沒去,因為實在沒時間。前陣子我覺得非去評估不可,打電話問,對方卻說他們不做三歲以上的,我問那三歲以上能問誰,電話轉了一下,到一位男性那邊。他說他們只收自閉症等幾個比較嚴重症狀的,跟我稍微聊幾句,他判斷小J的問題是他不會英文。很多人都說這年紀小孩學語言很快,可是小J已經上學幾個月了,他的英語進展依舊非常慢。

幾個朋友的小孩比較早上學,很快就學會英文,同時也開始不太說中文了。我不知道該不該慶幸小J現在還說中文。跟那些十幾歲才來美國的小孩相比,小J的語言撞牆期應該比較短,但是他忘記母語的機率也比較大。這可能還要加入他的個性因素。他本來就是比較內向的小孩,學語言可能因此沒那麼快。小J的第一個老師就曾說過,他如果中文能力很好,就減弱他想增進英語能力的動機,同時因為他比較內向,所以學習時間會比較長,我們應該至少有一個人在家跟他講英語。不過我不想跟他講英語,他爹覺得他都沒反應,也不想講。我們基本上讓他在家庭以外的環境學英語,只是他的進展很有限。

會遭遇類似問題的移民家長很多,不限學經歷。台灣一些媒體說那些新新台灣之子的父母國語講得很差,他們的小孩因此上學有困難,這根本就是胡扯。某人博士班的指導教授的父親是早年中國出身的知名科學家,他太太學歷好,英文也很好,可是他們第一個小孩上學時也經歷一段痛苦的語言轉換期,這導致他們決定不教第二個小孩說中文,所以某人的ABC老師不會講中文,某人以前常幫他的老師翻譯中國同學講的跛腳英文。

事後,一位住在隔壁州的朋友跟我說,她住在美國的叔叔都跟小孩講中文,可是她堂兄弟上學後只跟爸媽講英文。她同時告訴我,她有同事準備在小孩滿五歲時,去中國的工作,在那邊待八年,讓小孩學中文。學第二語言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好吧!那我們就繼續撐下去,還是在家跟小J講中文,讓他在學校學英文。如果有天他回家開始只跟我們講英文,我就當他是空氣,等他講中文再回應他。


由 Debby 發表於 02:46 PM | 迴響 (11) | 引用

April 17, 2011

大清早排隊搶註冊去

許多人說,台灣人就是一窩蜂。看到有人排隊的東西,就要跟著去排,以為有人大排長龍的,就是好東西。我天性疏懶,從來不想湊這種熱鬧。這導致當年葡式蛋撻熱快退燒時,我才吃過一次。不過,我萬萬沒想到,到了美國之後,我居然會加入早起排隊的人群。

第一次排隊,是前年感恩節後,在黑色星期五時,去Kohl's排隊買東西。那天從十點多排到下午一點多。之後我都沒動力參加這種活動,畢竟家有兩個嬰幼兒,沒辦法站在隊伍裡長時間脫水。第二次,就是前幾天的事了。


四月中是這一帶的活動中心附屬學前班開放註冊的日子。他們先讓舊生及舊生的弟妹報名,剩下的名額才開放給其他人。照小J以前老師的說法,活動中心D比較熱門,名額比較少,要四、五點去排隊才能確保拿到名額。活動中心B好一點,可以六點左右到。不過她建議,在開放名額前幾天先打電話去問清楚到底有幾個名額,再決定幾點到。

我在註冊日前兩、三天打電話去問兩間活動中心學前班的名額。活動中心D大概因為太熱門了,今年開了兩班,一班十二人,一班十四人。活動中心B只有一班,二十人。我本來覺得後者比較保險,後來再想一下,其實前者加起來名額比較多。但是前者上課時間只有兩個半小時,後者三小時,而且小J已經熟悉後者的環境了,所以還是去排活動中心B好了。

我本來準備六點去。後來決定提早到五點多出門,因為不知道七點開始處理時,會花多少時間。某人沒有一早顧兩個小孩的經驗,他也沒餵過小P喝奶,而且他要上班,所以我決定早點去,這樣可以早點回來,並且請公公那天送小J去上學。

說真的,我沒一大早出門排隊的經驗,想到要那麼早起,而且在寒風中出門,我想到就胃痛。我擔心會冷到生病,餓得要命,膀胱爆光……

前一天晚上,我要某人幫我定那個會把全世界叫醒的美國鬧鐘,他聽到我說五點,便說我瘋了。我後來改口說五點半,他還是說我瘋了。之後我還是改成五點多一點,而且用台灣來的小鬧鐘,免得美國鬧鐘把兩個小孩都吵醒,我就出不了門。睡覺前,我把配方奶泡好放冰箱,準備第二天早上某人可以把奶溫一下就餵小P。基於上回在黑色星期五的排隊經驗,這回我準備一個保溫杯裝點開水,免得渴死。還是先問公婆有沒行軍椅,他們說沒有,倒是有張帆布的海灘椅。我想可能用不到,不過後來還是搬上車備用。

凌晨五點十分左右,鬧鐘響兩聲,我就從床上彈起。勉強自己從溫暖的被窩爬起,下樓稍做梳洗,準備小J要帶的點心和水杯,然後就出門了。外頭依舊是漆黑一片。好在這一帶治安不錯,不然這麼早到公園,我也很怕。我的視力在黑暗中不佳,所以開得很慢,開進活動中心停車場時,我看到活動中心前一堆人影,忍不住大笑:哈,我可沒瘋啊!

下車走到隊伍最後方,算了一下,前面有12人。才排一兩分鐘,最前面那位帶大狗來排隊的女性過來說,有人的車燈沒關。我一看,是我的,於是過去關車燈。不到一分鐘,等我回到隊伍時,又多一個人了,她還帶著兩張帆布椅,幫另外一個人佔位子。不過後來她讓我排到她前面。很多人都坐在自備的帆布椅上玩手機。我的手機沒有網路,我又沒隨身聽,本來以為會很無聊的,不過剛好發現以前帶小J上塗鴉課時認識的淡水媽媽在前面,兩人便聊了一陣。她跟我說,第一個人四點半就到了,因為聽說Pre-K只有四個名額。聽起來真是很瘋狂啊!

快六點時,有個女人過來說,她想知道她排不排得到,如果排不到,她不想等。我說有20個名額,應該沒問題,於是她也排在後頭。後來有個穿短袖襯衫的爸爸也加入排隊的行列。這時的溫度應該只有攝氏五、六度而已(抖),因為我七點半回家時,車上的溫度計顯示是八度,那時已經有些許陽光了。

六點多一點,活動中心的人出現,開門讓大家在體育館內等,那裡有椅子可以坐。她們先發表格讓大家填寫,發號碼牌,之後告訴大家有點東西可以吃。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些塗了起司的貝果、沾滿糖粉的donut hole,以及咖啡和柳橙汁。我拿了一些donut hole來吃,因為沒吃過,吃了一口就決定以後不碰這東西了。不過我還是很感激她們的心意。

活動中心的人說,Pre-K一班有七個名額,另一班有九個名額。我本來要幫小J報學前班,聽到有名額,又臨時決定改報Pre-K,而且拿到一週三天那個班的名額之一。

附近的媽媽顯然認識,接下來都在閒聊,後面那個媽媽一度接到她先生或家人的電話,問她說小孩醒了怎麼辦,她說:「叫他們回去睡覺!」做媽出門排隊,還要遙控小孩在家的狀況,真可謂女超人啊。

我問排在前面的媽媽念Pre-K是不是非得念過學前班,之後多聊幾句才知道,她去年就來排過了。因為他們幾個月前搬家,沒幫女兒報春季班,錯失優先報名秋季班的資格。偏偏他們又搬家回來,所以她只得再來排一次。聽來很累啊,搬家累,透早排隊也累。

我本來以為會弄很久的,不過七點十來分抬頭一看,前面少掉十個人。因為兩個人同時處理,還滿快的。所以七點半我就回家了,趕上幫小P餵奶。

雖然好不容易拿到名額,小J也很期待要重回舊地,不過,某人和公婆卻有質疑和意見。某人說,小J現在上的學校是專門辦小孩的課程,活動中心辦學前班,專業嗎?公婆則以他們朋友孫女的經驗,覺得小J在這裡交了朋友,要換個學校會適應不良(可是小J至今不喜歡現在的學校)。而且公公送小J上學時,剛好看到可愛的小女生瑪雅過來牽著小J的手去玩了,公婆更覺得小J交了好朋友,為什麼要換學校呢?其實小J跟以前一樣,還是很被動,瑪雅卻是主動的小女生,顯然滿喜歡小J的,所以常會帶著小J去玩。小J聽不懂英文,沒有那麼喜歡瑪雅。

我跟某人說,再看看吧,反正現在先報名,如果到秋天時,不要讓他上,那只損失五十元註冊費。至少我們現在多一個選擇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2:44 PM | 迴響 (0) | 引用

March 30, 2011

上學第二週

小J上學的第二週,也是他上單飛班的最後一週。他上單飛班差不多近一年了,想到他就要跟他的第一個老師說珍重再見了,他或許還不懂難過,我倒是有幾許惆悵。

星期一,他去上單飛班。我接他時,老師跟我說,他第一次跟著她講英文。所以老師問我:「你們家有誰開始跟他講英文嗎?」我說沒有人,是學校的老師要他重複。老師點點頭,她說無論是重複老師或其他小朋友的話都好,這是好的開始。聽來滿令我欣慰的,畢竟他才上學兩天而已。

星期二和星期三是他上學的日子。適逢夏令時間第一週,我的生理時間還沒調過來,又要餵小P吃母奶,結果小J差點遲到。他沒有在戶外區玩到,因為小朋友都已經排隊,準備要進教室了。我帶他去排隊,就跟他說掰掰。

這些天抱著九個月的小P,接送小J上學,讓我的手臂吃不消。而且每次上下車,要弄兩個小孩上下車,真是很花時間。可是為了我的手臂和腰背著想,我決定多花幾分鐘,下車後,先綁好Ergo carrier,再把小P放到背袋裡,這樣我才覺得省力多了。

中午用背袋裝著小P去接小J時,他們班上全天的同學在教室門口排隊準備要去戶外區玩。排在第一個的金髮小男生盯著我懷裡的小P問我:「那是baby嗎?」我說:「是啊!」他跟小P說:「嗨!baby!」我只好代答:「喔,他太小了,還不會說話。」這小男生還是很認真地跟小P自我介紹:「我四歲!」我繼續代答:「他九個月。」旁邊還有幾個女生也趕緊說她們四歲。這時小J終於從教室裡走出來,老師教他跟擋在前面的同學說:"Excuse me!",才好不容易走到我面前。顯然是小P的關係,這次比較多小朋友跟他說掰掰。他走出學校之後,很開心地問我:「這次怎麼比較多人跟我說掰掰?」這小子似乎也喜歡熱鬧了?

第三天,我以為又要遲到了,不過還好,他還有時間在戶外區玩一下。難怪之前我看到有人提到,那些習慣晚睡的媽媽,到小孩上學時,就會自動調過來,因為早上非起來送小孩出門不可。

中午去接小J時,那幾個對小P還是很感興趣。不過,我們要走之前,他們突然爭相恐後要小J講他們的名字。我猜是老師教他們跟小J講的。

櫃子裡有張字條,學校提醒,星期四是Saint Patrick's Day,請家長給小孩穿綠色的衣服。小J還拿了一個綠色的紙王冠勞作回來。他一路都小心翼翼地,深怕被風吹走。

櫃子裡的另一張通知,是週五有迷你健行兼為學校募捐的活動。這活動通知在他上學第一天就發過了。通知的第二頁是捐款單,上面是整頁的表格,要填捐款人和捐款數目。我看到就嚇到了。我跟某人說:「這不只是我們捐就好,還要找別人捐,可是要找誰啊?」某人一位台灣同事據說碰到小孩學校要捐款時,會跟他們募捐,事後還寫謝卡給捐款的同事。他太太還跟我說,私立學校要家長捐款是很正常的,美國私立學校的老師進修,也要家長出錢。所以某人說,如果哪天我也能做這種事(跟朋友募捐),我就成功地融入美國社會了。

我很頭大,那要捐多少錢?我以前讀私立小學時,學校也三不五時因為要翻新操場、教室等各種原因要我們的父母捐款,每次我的爸媽都很頭大。他們當初以為念私立小學上學時間比較長,不會比送小孩上公立小學加安親班貴多少,所以送我們去念私立學校,即使我們家境不好。可是這種開支實在太多了,讓他們吃不消,了不起捐個一兩千。顯然我有同學每次都捐不少,所以即使我畢業考考了第一名,可是畢業典禮上,我領的是第六名的家長會長獎。畢業典禮前幾天,老師突然又加一個獎在前面,我就變成第七名了。某人聽了,嗤之以鼻:「小學考第一名又怎樣?我每次都考第一名。」第一名與否其實不是我的重點。我想弄清楚的是,家長的捐款,是不是會影響小孩在學校的待遇?小孩因此在學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做為父母的,該怎麼跟他說,是因為我們不富裕或手頭緊或其他因素,沒辦法捐那麼多錢給你的學校,所以導致今天這種不幸的事發生?

某人後來要我跟學校說,小J才剛去,所以他不參加這種活動。呃,這種話,我想推某人去講。

星期四,小J上單飛班的倒數第二天,我讓他穿墨綠色長褲和綠、咖啡加白色條紋的毛衣去上課。他們這次的活動是在背面有個綠色幸運草的紙上畫畫。下課時,老師跟他道別,還說:「我明天可能會哭!」小J聽我轉譯之後,不解地問:「為什麼要哭?」

有幾個家長詢問關於社區活動中心附屬學校在四月要開放報名的事。我想,到時我也去早起報名好了,一方面因為這裡的學費比較便宜,二方面是這裡的捐款活動較少吧?

小J到現在都不喜歡他的新學校。星期二上學的途中,他說要去爸爸公司的preschool。我跟他說不行,我們之前問他很多次,他說要來這裡,那就要來這裡上學,不能上一兩天就要換。他後來又說要去單飛班老師的preschool。他不懂的是,單飛班是preschool的準備課程,不是preschool,而且活動中心附設的preschool老師不是單飛班的老師。我想了想,那裡的環境他比較熟悉,如果能排隊報到名,九月就讓他轉一次學,或者只去現在學校兩天就好。

星期五中午,我去接小J的路上碰到以前上親子班的一位媽媽。那個媽媽去年也跟我一樣挺個大肚子。她本來說預產期四月,要生雙胞胎女兒。可是去年九月,我送小J上課碰到她時,我問她雙胞胎女兒呢,她難過地搖搖頭說:「她們走了。」我聽了也很難過,而且覺得很抱歉。這次看到她,她又有點肚子了。我問她是否有喜,她說是,預產期八月。我說那快了,她說太快了。她還說,沒想到小J就要去上學了。的確,時間飛逝啊。

到了教室後,老師當著我的面給小J一張彩色的(自製)結業證書。我趕緊把事先準備好的謝卡拿給小J,讓他交給老師,然後幫他們拍照留念。我跟老師說:「他會想妳的。」老師說:「要回來看我!」然後指著小P說:「反正他夏天要來上課!」咦,我以為是秋天才要開始上課耶。小P到夏天才差不多一歲,那時就去上課,好像太小了。

下週開始,就要完全進入preschool階段了。希望密集地上課,能讓小J更適應新學校。

由 Debby 發表於 02:24 PM | 迴響 (0) | 引用

March 13, 2011

上學第一週

本來應該先寫最後一篇關於找學校的,可是最近實在太忙太累,這幾天又生病了,還是先稍微記一下小J第一週上課的狀況好了。

上課前,我們教他講關於大小便、喝水的英文,不過,要他重複時,他都不肯說。某人覺得小J應該會了,只是他現在喜歡唱反調,故意不講。正好那幾天發生一件事,證實某人的想法。有回我拿了有小J名字的產品,跟他說上面有他的名字,他就問我「上面是不是寫○○○(他一個字一個字唸出來,都沒漏)?」我說他很棒,一點都沒錯,問他是誰教的?他笑咪咪地說:「媽媽!」如果是我的話,那至少是一兩週前的事,而且我頂多跟他講兩三遍而已。好吧,看樣子他應該會講,去上學看看吧!

因為小J單飛班的課到月中才結束,所以前兩週只讓他去兩天,之後才改成一週五天。

第一天,我抱著小P送小J去上學。我們到置物櫃放了午餐包(裝了一瓶鋁箔包果汁、一瓶水和一點餅乾)和外套,我到園長辦公室門口簽到,然後把小J帶到操場,跟他說掰掰。回家之後,我送累壞的小P去睡覺,然後我在電腦前心神不寧,因為以為學校會打電話來要我把小J接回家。我聽過很多小孩第一天上學,都因為哭鬧太嚴重,而早退。不過,我一直等到十二點都沒等到電話,於是十二點多,趕緊把小P弄上車,就去接小J了。

到了教室,老師在門口跟我打招呼,小J則站在教室中央看同學玩。我問老師,小J狀況如何?她問我,他是第一次上學嗎?我說是啊,老師說他不錯啊,他自己跟老師說要小便一次,也沒有哭。雖然沒有跟同學玩,他只是站在一旁看。

還沒回到家,小J就跟我說他不想上學。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喜歡葉子。我問他,是不是葉子沒了(這次去,操場上沒像之前那樣滿地落葉),沒得撿?他說是。而且他覺得時間太長了。這也難怪。他之前頂多上一個半小時的課,這次一待就是三個半小時,時間的確長很多。晚上他還跟某人說,他在教室沒有眼淚地哭。我們聽了無言以對。

他那天沒吃中餐,因為在學校吃太多點心了。他在十點吃了一次學校準備的,在十二點吃了一次我準備的。之後他就沒食慾了。所以照園長說的,若想讓他回家吃中餐的話,就讓他帶點餅乾吃,可能有點失策。可是不讓他帶餅乾要帶什麼?我還沒有主意。平常我不會讓他在早上吃點心,只有下午才讓他吃點水果、自製果汁,頂多一點餅乾。可是上學期間,我只能讓他跟隨學校的作息了。他上單飛班時,有時老師看他帶的點心少,經常主動幫他「補充」,所以回家後,他也常說吃不下飯,讓我很困擾。

第二天上學前,小J叮嚀我不要太晚去接他。我第一天不到十二點半就到了,沒有特別晚啊。而且家長遲到了,每五分鐘就會被罰五美元。我可不想被罰錢。後來再看一次資料,原來十二點十五分就可以接人了。

這次上學前花了特別長的時間,小J出門前扭捏著不肯上廁所,好不容易去了,又把襪子脫掉。我幫小P穿好衣服,問小J襪子呢?他說不知道。最後我看到壁爐附近躺著兩隻花色略微不同的襪子(後來發現他最近喜歡故意穿不同花色的襪子)),那是某人一大早幫他穿的襪子嗎?時間緊迫,雖然襪子不太對,我還是讓他穿上,匆忙帶他出門。這次因為時間太晚,他沒在操場玩到,只能直接排隊進教室了。

中午接他的時候,老師說他上過廁所兩次(小J說只有一次,我比較相信小孩的說法,因為這是他平常上廁所的次數。老師要照顧那麼多小孩,大概也不是記得很清楚),中餐時間前曾一副很難過的樣子。

這次小J在角落玩布偶,他身邊有幾個同學,大家各玩各的。我叫小J名字時,有個女生看我一眼,又回頭看小J,之後我要小J跟同學道別,也只有她有反應。不過我和某人都跟小J說已經不錯了,因為他才去兩天啊。

小J在車上跟我說,他今天哭了,因為以為我不會去接他。啊,怎麼可能?我想他還是很不適應上半天。小J後來說他只想去上單飛班。可是單飛班的設計是只到三歲半,他已經超過三歲半了,不能天長地久地待在那啊。

我後來去問單飛班的老師,她說小孩一開始上學最好上兩天三小時的,不要上全天。這裡很多學校只上半天的。附近的社區活動中心只上兩個半小時,是因為沒有戶外活動時間。因為放學後,家長都會帶小孩在公園玩(社區活動中心在公園裡),所以老師乾脆取消戶外活動時間。她還說花長一點時間讓小孩適應不同的上學型態比較好。所以第三週讓小J上五天,他可能會受不了。可是他一直待在家搗蛋,我也沒辦法(哭)。

由 Debby 發表於 09:38 PM | 迴響 (2)

March 02, 2011

找學校(四)

接下來看的這間學校雖在一間半山腰的教堂底部,但是難得地跟宗教無涉。我用Google查了一下,我們這個小城的教堂至少有十來個,這不包括其他跟基督教有關的聚會所。如果每間教堂都附有一所幼稚園,那這一帶的宗教學校真的很驚人。

我們在細雨中抵達這個學校。這是我在這一帶見到地理條件最不好的學校。因為他們租用教堂底部,偏偏教堂在半山腰,所以教室的一面面對停車場,另一面對著一小塊後院,園長說那是小操場。從小操場旁的走廊往下走幾個階梯,才到大操場。想到小孩很容易推擠,我覺得這裡不太讓我放心。我念小學時,有回遠遠地看到我那個念小學附屬幼稚園大班的弟弟和其他同學排成一列走出來,不知道是哪個小朋友往前一推,或者他不小心滑跤,結果一排的小孩就像骨牌一樣一個接一個倒下去。我走著那幾個水泥台階時,心想,要是走路常不太看路的小J在走下階梯也在不經意中被同學不小心推一把而摔下去,我會很後悔把他送來這。園長說,他們會叫小朋友扶著欄杆慢慢走下去,沒問題的。

走下去一看,大操場真的很不錯,目前名列我的第一名。小J也很愛。

很愛的原因是,這個大操場最接近自然。沙坑很大片,周圍有樹,沒有沙坑的地面鋪著稻草。一端有個涼亭。沙坑上有三個小房子,兩個是塑膠材質,一個是小木屋,都很新,因為這間學校是兩年前成立的。最重要的是,這一帶今天收垃圾,小J看小房子的時候,對街正好有垃圾車經過。我們家的垃圾車迷因此站在那看垃圾車,看到垃圾車走了還不肯走,甚至哭叫著要我陪他,讓我沒法問老師問題。我於是跟某人說,他來這可能會有不肯進教室的問題。大概是場地很大,小孩跑來跑去,非常開心。某人和我都認為這裡的小孩看來最快樂。

我們進教室參觀時,有個看似華人的黑髮黃皮膚小男生跑過來,拿著一個金色塑膠硬幣要給小J,感覺滿友善的。這是我們看好幾個學校後,第一次有小孩主動親近小J。之前看的第四間長老會學校雖然許多條件都不錯,但是小孩看來已經形成一個團體自得其樂,對我們不太注意(即使至少有兩個女生曾經跟小J一起上過單飛班),小J現在去的話,恐怕打不進既有的團體,可能沒有小孩會跟他玩。這裡的種族比例也比較好,不像第二和第四間都太「白」了。

我們跟園長提到小J不會說英文後,她便要我們送小J上學時,告訴老師有關上廁所、喝水等基本需求的中文怎麼講,她說她們有只說德語、印度語、西班牙文和中文的小孩,老師因此學了不同語言。她甚至提到一個四歲半的中國小女生安吉,當初來的時候,也不會英文,安吉的爸爸因此製作一張圖表,上面有基本需求的圖片,老師就可以拿著圖片問安吉要不要上廁所等。現在安吉已經不需要那張圖表了。在長老會學校時,園長也問過我們小便的中文怎麼講,她說她們學了好幾種語言,下次我們可以教他們中文。

這裡的師生比還不錯。那間大教室有兩個班,一個班是兩個老師帶十六個學生,小J去的話會是這一班的學生。另一班年紀較小,三個老師帶十八個學生。他們另外還有一間小教室,給額外花錢上法文、識字課的學生,他們甚至有額外花錢上的烹飪及瑜珈課。園長說,出生到八歲是學語言的黃金期,超過這階段,要學語言就比較難了。或許真的如此,我大一那年學了一整年的法文,現在只記得非常基本的一些單字而已。不過,我很納悶,為何不開西語班?那對加州小孩來說,會比較實用。小J也會想去上。

這間學校是家族企業。創辦人是園長的媽媽。園長說她有十年幼教經驗,而她今年才三十二歲。他們家在附近W城還有另一間學校(這或許是他們有法語班的緣故,W城有錢人多,那邊好幾間私立幼稚園都有法語班)。這裡有三成的學生家長在某公司工作,所以只要家長是某公司員工,學費一律九折。而且他們在七月也會跟某公司一樣放一整個禮拜的假,聽來跟某公司真是關係密切。園長說,某公司的附屬幼兒園額滿時,他們會介紹員工把小孩送到這。難怪。某公司真是支撐本地經濟的一大命脈啊!要是某公司垮了,這個城大概也窮途末路了。

這間學校還有一點讓我覺得不錯的,是他們的時間安排比較好。小J喜歡的信義宗學校下午幾乎都在午睡中度過,因為他們安排的午睡時間長達三小時。可是三、四歲小孩其實快到不需要午睡的年紀,睡那麼長只是延後晚上睡覺的時間。我想這是老師有點偷懶的安排。雖然他們說小孩不睡也可以,只是要安靜地玩。想到小J經常在弟弟睡覺時故意尖叫,我一點都沒把握他在學校會守規矩(當然,這很難講,小孩在學校和家裡的表現是不一樣的)。這裡的午睡時間只有一小時,好多了。而且他們除了全天班和半天班之外,還有中間的選擇,是下午三點下課。我會傾向選這個。但是園長說,他們現在只剩星期二、四的名額了,三到五天的名額最快要到夏天有學生離開時才有。偏偏我就是想送三到五天,看來只好暫時放棄了。

臨走前,我突然想到還沒看到他們的廁所。趕緊跟園長去看一下。因為這裡是租用教堂空間,所以沒有兒童尺寸的馬桶和水槽,他們在一般的馬桶和水槽(有點舊)下加個塑膠椅子,方便兒童使用。稍早在操場時,小J突然說要上廁所,那時園長帶我們去她的辦公室隔壁那間廁所,顯然是她使用,所以當時我得把小J抱上去,為了怕他的小屁股下陷,我在他前面抱著他的身體。事後小J抱怨這間學校的理由,就是馬桶不好,他尿不出來!

看完這間學校之後,我又問小J最喜歡哪間學校,他說是這間。可是後來某人問,他居然說不喜歡。再問他想去哪間,他還是說要去信義宗那間。好吧,那就先送他去他喜歡的,如果不行,就等到秋天時換一個學校吧!

之後便打電話給信義宗的園長,她又請病假。這是我第二次碰到她請病假。那天就在忐忑不安中度過,因為不知道最後一個名額是不是沒了。某人說,如果沒名額了,那就是天意,就讓他去長老會學校吧!

隔天總算跟園長聯絡上,她說沒問題,小J下週二就可以去上課了,要我帶小J再去一趟,讓他跟老師講一下話,然後拿文件回來填。我特別跟園長說,小J很喜歡她,可是她快生產了,所以我們想知道她的產假多久,她會不會回來。她說她的預產期在五週後,她的產假是三個月,所以夏天就會回來。代理她的是另一個老師,園裡的情況不會有太大變化,她請假時還是會在家幫忙處理一些事情(就是她會遙控園裡的狀況吧!)。

我們到了之後,我跟園長講話時,她指示將代理她工作的老師拿泡泡水出來陪小J玩一下,我心想,原來這是她的一百零一招嗎?難怪單飛班的老師說看學校要看三次,免得感覺有變化。

見過老師之後,我們再去看一次教室。我想起上次忘了看廁所,因此說要看一下。這裡也是一般尺寸的馬桶和水槽,地上加個塑膠凳子。我有點遲疑地說,小J會怕掉進去。園長說,不會吧,這裡的小孩都沒這問題,連兩歲半的也都用得好好的。我又問,我能不能跟老師說上廁所、喝水的中文,這樣老師就可以問小J,因為這裡不像小J的單飛班,有集體帶隊去廁所的時間。沒想到,園長斷然拒絕,她說,她們要學德語、西語等,實在太多了,要我們教小J講英文。她說她們有不會英文的韓國女生,也會講pee pee、poo poo等。我覺得不太高興,那為何妳們就可以學其他語言?但我沒有問,畢竟已經把125美金的註冊費給她,小J就要來了。倒是某人在電話裡聽了這情形,就說那放棄註冊費,不要去這間學校了。

我後來想一想,小J遲早都要適應一般尺寸的廁所,也遲早要講英文,他也快四歲了,教他適應這個大環境,是該做的事。兒童尺寸的馬桶、會說中文的老師,對他來說當然比較友善,可是他遲早要進入過渡期。而且他選了這學校,這也是目前唯一有三到五天,甚至全天選擇的學校,就先讓他去吧!我想,最不濟就是今年秋天讓他轉學。

需要再一提的是吸引小J來這所學校的原因。這回小J又跑到他喜歡的小房子去看。一進去,他就說:「咦,葉子怎麼都沒了?」我說,大概被清掉了吧!我終於知道他說的葉子是怎麼一回事了,那是學校外面的葉子,因為風大而吹進來的。我記得沒錯,這裡沒有樹。園長要我們去教室看一下時,小J還想待在小房子裡,她說:「快點來!學校要關囉!」因為這次某人沒有來,沒有人在戶外看著小J,所以我只好把心不甘情不願的小J帶進教室去看一下。現在我不敢再問他還喜不喜歡這個學校了。

單飛班老師知道他即將去上學之後,有點詫異,因為她本來以為小J還要上至少一期她的課,到秋天才入學。她說,現在的小孩已經形成一個團體了,照小J的個性,以及他的語言能力,很難跟別人玩。先讓他試一個月,如果真的不行,他可以再回去上單飛班。好吧,那就先觀察一個月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0:56 PM | 迴響 (0)

March 01, 2011

找學校(三)

第三間是離我們家最近的信義宗的學前班。園長挺著大肚子出來見我們。她說她有十五年的幼教經驗,肚裡卻是第一胎,她的年紀應該不小了。雖然她說她請產假時,會有人來代理她的工作,可是我們事後想來仍有點擔心,不知道之後會不會園裡一陣混亂,因為這是我們看了四間學校之後,小J最喜歡的一間。

跟安息日會學校很不一樣,這間學校的人種分佈比較多,有白人、華人和印度人。有位資深的老師還是廣東人,所以園長說,之前有不會說英文的廣東小孩來上課時,那位老師可以居中擔任翻譯的工作。只是她不太會說國語,不太能幫小J了。

雖說每個園長擔負招生的工作,在家長面前都會秀一手,可是不同的園長還是有不同的本領。這個園長不像其他的只顧跟我們講話,她跟我們講到一半,從辦公室拿出一瓶泡泡,吹了幾個泡泡出來,要小J跟她說bubble,小J便很開心地說了。她後來把泡泡戳破,要小J說pop,小J也照樣說了。她示範給我們看,如何教不會說英文的小孩說英文。其實她的理論以前小J單飛班的老師也跟我說過,只是小J這幾個月來的英語進展仍有限,我們只能猜測是他上課時間太短。

這裡的教室感覺比較擁擠一點,玩具倒是很多,只是比較舊,沒有安息日會的新。園長帶我們進教室參觀時,她要小J去開湯瑪士火車軌道底下的抽屜,拿出一個湯瑪士火車頭,然後要小J說Thomsa,小J又笑著重複。我們事後回想,或許因為這是唯一有人跟他有互動的幼稚園,所以他看完三所之後,便說要來這間。

小J很喜歡這個學校的操場,因為中間有個小房子,他一直很喜歡這種戶外的大型玩具,如今有個就在眼前,所以他一度在那流連,不肯跟著我們去參觀。這後來也變成他指明要去上課的理由。

這間學校有半天和全天班。就算上半天班,學生仍在學校吃完中餐才回家(好像每間半天班都如此),因為用餐時間是重要的社交時間。我聽了很苦惱,如果來這我就要進入準備便當的夢魘了。可是園長說,我可以幫他準備餅乾,等他回家再讓他吃真正的中餐。那聽來就像他去上單飛班的狀況一樣,因為小J在單飛班也是十二點吃點心,有時吃太多就會誤餐。

看完這間後,我們本來決定就要讓小J去了,因為園長說只剩一個名額。這裡的師生比比較高,兩個老師帶十六個小孩。可是某人要我先問單飛班老師的意見。得到的回覆是,這間不錯,但是她更推薦另一個信義宗教會學校,以及一所長老會學校。

我之前問過另一所信義宗學校,他們現在只剩星期二、四的兩天班有名額,我們便決定先去看長老會學校。這一看,果然看到至今看到條件最好的學校。

這間長老會學校規模跟信義宗教會學校差不多,但是教室比較明亮。他們不以年齡分班,而是以上課天數分班。兩天班的人數最少,因為小J怕羞,所以園長建議從兩天班的開始試。最讓我驚喜的是,我們一進教室,我就認出兩個以前跟小J一起上課的女生,園長說,單飛班的老師送了好多小朋友來這裡。我低頭看,小J卻毫無興奮之情。

園長經驗五年,老師經驗更長,最高有十七年的,而且流動率低。缺點則是這間學校太「白」,種族多元性遠遜於信義宗學校。另一個缺點則是他們只有半天班,如果我們想讓小J待久一點,沒有全天班的選擇。

我們在教室時,一名老師也過來稍微聊了一下。她聽到我說小J都和小朋友保持距離,她便說有些小孩是觀察者。以前單飛班的老師也說過。這論點立刻收服某人的心,因為他們不覺得這是小孩有問題,而是小孩的個性使然。

操場滿大的,有比較大型的溜滑梯。除了第一個連鎖幼稚園,第二和第三個都沒有溜滑梯。這裡也有塑膠小房子,還有很大片的沙坑區,以及一點點的花圃。我以為小J會很喜歡,沒想到,出乎我們意料之外,這是唯一一間他說不想去的。我們問他原因何在?他說前一間有小房子,而且葉子比較多。可是這間也有小房子啊!至於葉子,我沒注意到,我的印象是信義宗學校的操場全是人工的,沒有樹啊!

我們現在於是很苦惱,到底該送他去哪一間?我們甚至還出動銅板,銅板說去信義宗那間。可是我們理性的選擇是去長老會那邊。我本來想兩邊都送,可是這樣做不划算(送信義宗學校五天最便宜),而且應該沒有人這樣做的,有礙小孩交朋友及融入團體。某人要我決定,我便決定先讓小J去長老會那邊,至少一個月吧。某人很怕小J心理受傷,畢竟他說過他不想去。我們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同班過的同學讓他不想去,因為他講出來的理由很孩子氣,沒講出來的我們不曉得。真是苦惱。

這兩天因為都是教會學校,吃飯前都要禱告,每週都有一次以上的聖經時間。後者的宗教時間似乎又比前者長一些。

明天和大後天繼續看兩間學校,不知道小J還會不會對別的學校心動?

由 Debby 發表於 10:17 PM | 迴響 (0)

February 25, 2011

找學校(二)

照小J老師的說法,決定讓小孩上特定學校前,最好看過三次:一次是事前約好,一次沒事前約,一次則是他們有活動時。既然都沒看過,照禮貌,我一開始通通都是事先打電話約,順便可以談一下,尤其是針對教會學校,要先問一下他們收不收非教徒。

最先去的是附近一家連鎖幼稚園,除了某人公司的托兒所,這是本地人數最大的幼稚園。這間幼稚園就在去本地活動中心的路上,以前我推小J的推車,走路去活動中心經過時,常在這幼稚園的圍牆外看到地上有一些玩具。我猜是一些挑戰權威的頑皮小孩從幼稚園裡扔出來的。以前我在網路上查這間學校時,查到兩個一顆星的評論,一個說他的小孩在這間幼稚園什麼都沒學到,只是玩而已;另一個則說他們人手不夠,有次他去接小孩時,沒有老師在他的小孩附近。前者對我而言不是問題,因為我就是要找讓小孩玩的幼稚園,後者倒是一個問題。

去之前,我又查到兩個五顆星的評論,那兩個家長說園長和老師很好,讓小孩感覺特別。這幾個網路上的評價真令我不知該如何取決,還是先去看看吧。

到了之後,我們跟園長大致講了一下小J的情形。園長是個英國人。針對小J不跟小朋友玩的狀況,她說,可能跟語言有關。大概因為公婆跟著我們去,她說她注意到,有些英語是第二語言的小孩,因為跟著祖父母在一起,而祖父母又比爸媽不肯放手讓小孩嘗試、學習,於是延遲小孩的語言發展。或許她說的也是事實,因為小J現在上的單飛班,原本老師的用意是家長帶小孩去上課,到教室門口就跟小孩告別,等下課再來接小孩。可是自從我生產完,換婆婆帶小J去上課後,她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那邊等小J。去年底公婆回台灣時,我帶小J去上課,老師便跟我說,我婆婆都坐在小J出教室就看得到的地方,所以有時到了戶外時間,小J並不像別的小孩一樣跑去騎三輪車什麼的,他只是在看奶奶在哪。

在跟園長談之前,小J注意到他們辦公室裡有兩張特別的椅子,一張特別小,我覺得像是給娃娃坐的,另一張椅背則是小熊的臉。他很好奇,這裡坐坐,那裡坐坐。參觀教室時,不同的小孩分別在三張圓桌上進行不同的遊戲,有一組玩粉紅色黏土(我趕緊指給小J看,他有時會跟我說要去上課玩粉紅色黏土),有一組堆積木,還有一組跟老師玩。感覺滿自由的,我很喜歡那種氣氛,當時以為美國幼稚園都這樣,看了別間我才發現並不是如此。

這間有半天和全天,以及不同天數的多種選擇。他們也有中餐可以擇日購買,事先提供家長菜單,這點讓我覺得不錯,因為有些只讓家長準備,我想到每天早上都已經很忙了,還要準備小J的中餐,就覺得頭大。這間也是我們看過最貴的一間,雜費名目不少。

這間最大的缺點是年代比較久遠,設備看起來比較舊。老師給我們的感覺不特別好。事後請教小J單飛班的老師,她搖頭說這間不好,因為人比較多,小J這種喜歡躲在角落的小孩會被忽視。婆婆也跟我們說她聽別人說不好,於是就先按下。倒是小J覺得還不錯,那天傍晚就跟我說他第二天要去早上看的學校上學。

隔了一天,我和某人帶著小P去看一所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辦的學前班。這所學校在半山腰,附屬於本地安息日會小學。我們進了教室之後,有點詫異,因為這間學校只有一個教室,這間教室是我們看過最大的,差不多是台灣小學至少兩間教室那樣大。但是我們只看到五個小孩,男生居多,全是白人。迎接我們的是唯一的老師兼園長。她是我們這陣子見過最胖的幼教老師,我猜她的體重至少有一百公斤。雖然這個教室很大,圖書、玩具應有盡有,可是小孩當時排排坐在看電視。我後來忍不住問他們看電視的頻率,老師說,那是他們那一年第一次看電視,因為下雨,而且我們要去參觀。

我和某人很難接受這個理由。為什麼不能讓小孩做點他們喜歡做的事呢?因為他們明顯不喜歡那部迪士尼狗卡通,有兩三個男生丟毯子丟來丟去,後來還故意踢家具。他們教室裡也很多桌子,玩具這麼多,可以讓他們玩他們想玩的呀。更糟的是,老師一面跟我們講話,一面惡狠狠地出聲制止他們發出聲音,然後回頭跟我們說,他們教室裡裝了分貝警告器,如果他們太吵,警報器就會響。這真是有夠扯的,學校可能不吵嗎?而且是那麼小小孩的教室耶!我們裝煙霧警報器,是因為煙霧有害;在教室裝分貝警報器,是要他們不要講話嗎?某人說,那個老師對小孩沒什麼辦法,所以只能用這招。小孩感覺也不怎麼喜歡這個老師。我們覺得小J來這裡一定會很慘。

這幾個三到六歲混齡的小孩穿著差不多顏色的衣服,老師說他們有規定類似制服的顏色,在秋天開學前,很多牌子都會賣制服,就可以買到。某人事後說,去第一間的時候,有小孩會跑來呆呆地看著我們,但是這間學校的小孩根本不理我們,一點好奇心都沒有,他覺得那個老師的教育有問題。

這間設備明顯比前一間好,雖然教室很大,操場卻很小,而且都是人工的材質,遊戲設施全是塑膠的。老師說很安全。可是我覺得很遺憾,這學校在山上,連個苗圃都沒有,小孩一點都感受不到自然的生命力。老師看來也不太會鼓勵這些男生去消耗體力。

至於中餐,她說家長可以買中餐,她講的聽來都不是健康的食物,例如起司披薩、起司通心粉……

她打電話要資料時,我們站在公佈欄前看一下。我於是發現他們的宗教時間超長!每天一大早都有讚美主時間,每週至少一次聖經時間。我跟某人互相使個眼色,彼此都覺得要趕快閃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20 PM | 迴響 (0)

February 23, 2011

找學校(一)

小J從去年秋天左右,常跟我說他去上課時,有男生欺負他。有時是玩具被搶,有時他被捏一把。我問他,老師有沒有看到?他說沒有。我又問他,有沒有跟奶奶說?他也說沒有。後來我跟送他上學的婆婆提到這件事,她說難怪小J有時不太想去上課。我其實半信半疑,因為他說這些事的次數太頻繁,再加上他這陣子常說謊,做過的事說沒有,沒做的事說有,所以我不急著跟老師談,只是在心裡有點擔心,如果是真的,他該不會變成那種總是被欺負的角色吧?一旦常被欺負,他可能未來求學路上都是這種角色。我記得Parents雜誌曾提到,即使是托兒所小孩,也有恃強凌弱的行為(也就是台灣媒體現在最愛說的「霸凌」。我不想用這詞,因為中文裡明明就有類似的詞彙,不必用外來語)。

一個多月前,他有天下課後說他被一個男生推到積木裡。他這次說老師看到了。我們覺得滿嚴重的,於是後來婆婆就去跟老師談了一下。婆婆那時還跟我們提到,她有回聽到小J的同學跟他奶奶說小J很怪,因為小J都不說話。但是老師說,他應該不至於被欺負。因為單飛班上的小孩都是各玩各的,然而她滿擔心小J的語言發展,他一直不開口說英文,到了學前班(preschool),小孩開始會有小團體,他很可能會被排擠。她建議我們送小J去上時間更長的學前班,她的課只有一個半小時,不足以讓小J長期處於英語環境裡。她甚至建議我們,至少一個人專門跟小J講英文,另一個人講中文。畢竟小J現在的中文說得很好,兩種語言能力比起來,他的英語說得不好,為了避免被嘲笑或不被稱讚,他寧可一直講中文。小J再過幾個月就要四歲了,再過一年多,他就得上義務教育的幼稚園,他非說英語不可。

為了這件事,我們焦頭爛額,四處想辦法。某人跟一些不同國家來的同事交換意見,得到的結論是,小J遲早會開口說英文,可是他那時很有可能不再說中文。所以某人有天試著跟小J講英文,講到他覺得很累,第二天某人就決定算了,還是送小J去上學學英文好了。

之前因為小J非常害羞,再加上語言問題、他沒完成如廁訓練等,我們一直沒有打聽學前班的事,反正單飛班的老師說他可以上到四歲,我又忙著照顧小P,這件事一拖拖了一年多。現在因為小J的語言問題,再加上公婆馬上就要回台灣一個月,我一個人照顧兩個實在沒辦法。三歲小孩需要大量的活動,不然就在家裡搗蛋,我不能讓他一直待在家裡。

問題來了。學前班這麼多,要選哪家?要讓他上幾天?最方便的選擇就是讓他去某人公司的學前班,五個全天,沒有其他選擇。這間風評不錯,老師有耐心和愛心,也不會像別間學前班一樣講究紀律。我們聽說,有些學前班因為小孩太會搗蛋,就把小孩「退學」,因為在美國沒有體罰。這對家長恐怕會是一大困擾,因為很多好學校熱門到要排隊排很久才進得去,好不容易擠進去就被踢出來,接下來要把孩子往哪送?某人公司的學前班據說不會把小孩退學,因為那是員工福利的一環。要是小孩被退學,員工得在家照顧小孩,那怎麼上班?某人的中國同事說,這裡的中餐用鹽非常少,吃慣醬油味的中國小孩不太習慣,我聽了倒覺得不錯。這間的缺點則是學費太貴,通常是雙薪家庭才負擔得起。

為了省錢,我開始展開網路搜索,找出附近的學前班。名單一列出來,我才發現這一帶的學前班以基督教堂附屬的學校居多。離我們家最近的是信義宗(路德會)的學前班,有一間稍遠的是長老會,還有一間更遠的也是信義宗(路德會),然後還有一個循道宗(衛理公會),最遠的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難怪斜對面的印度太太為了避免基督教學校,把女兒送到附近的活動中心附屬的學前班去。那個學前班口碑很好,學費也不貴,只是上課時間甚短,最多只有三天的兩個半小時,而且家長在四月底的報名日得很早去報到。聽說去年第一個報到名的媽媽在凌晨四點帶著睡袋去排隊。四月底的凌晨四點還冷得很,而且我有兩個小孩要顧,沒辦法這麼早出門啊(我已經睡很少了,四點出門去排隊幾小時的話,我很可能會因為心臟負荷不了暴斃)。看來只能找比較貴的私立學前班了。

這時我們得先想想要找哪種學前班。我回想自己的經驗。我去的第一個幼稚園是新竹一個天主教附屬的幼稚園,學校很小。如果我記得沒錯,一開始只有一個混齡班。當時學校裡只有老師一名,司機一名,神父一名和廚房雜工一名。我對這個鄉下學校的印象,是老師在黑板上寫許多不相關的大字讓我們唸;以及午睡時,老師有回讓當時不到五歲的我,拿著一把竹子去打不乖乖睡覺的同學。一開始我們沒有作業,但是我對字很有興趣,自己拿著紙筆去門口看著我們家的地址依樣畫葫蘆。後來有作業之後,我很開心地拼命學寫大字。太愛寫字的後果,就是我的手指發育不良,至今都伸不直。後來上小學時,我因為有之前認字的印象,經常「有邊讀邊,沒邊念中間」。我的第二個幼稚園是台北市一所私立蒙特梭利幼稚園。學校裡有很多教材,但我不記得老師鼓勵我們玩。我比較深刻的印象,是我們排排坐上課時,老師叫一個不肯好好坐、到處遊走的同學為「觀光客」。

總歸我自己的經驗,我不想讓小J上那種教寫字、強調智育發展的學前班,我讓他上學前班,是希望他能在群育和體育上有良好的發展,如果美育上有些進展也不錯。某人也說,他不相信「贏在起跑點」這種論述,他也不要小J去學什麼認字之類的。至於宗教學校,我們兩個都不太排斥,在這個基督教國家,認識一點基督文化,不是什麼壞事。當然啦,基督教徒這麼勤於辦學校,說好聽是傳播福音,說得難聽是洗腦、吸收會眾。而且各派教徒有如井水不犯河水,不會去別的教派的教堂,他們的小孩大概也不會去別的教派辦的學校。我們既然不是教徒,就沒在意那麼多了(我們也不知道有什麼差別)。

既然我們有共識,方向就明確多了。但是我埋頭網海拼命尋找各學校的相關討論時,某人覺得不必麻煩,他認為就在附近挑一間就好,省得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我覺得最好的,沒多久小J被退學,那我一定氣死。人各有命,不必強求。只要幫他找個不差的就好。

我明白某人的意思。天底下哪有完美的學校?就算到處打聽,還是很難找到最合意的學校。每個人的標準、要求和期待不同,別的家長希望的,不見得是我們要的。就算是同一家的孩子在同一個學校,際遇也不會一樣。我相信我爸媽一定認為當年我們念的小學是他們能幫我們找到最好的選擇。我在那裡成績很好,老師都喜歡我;可是我弟就不是如此,他功課不好,常被老師說:「你姊姊功課很好,你也要加油」之類的話,而且他發生過一兩次被同學弄受傷的意外,有回老師不但沒在第一時間及時處理我弟的傷勢,事後還到我們家跟我爸媽說不要要求那個肇事學生的家長賠償……家長能盡力幫小孩找好學校,可是小孩的際遇就是他們自己的造化,家長無法干預。小J單飛班的老師曾說過,小孩平均要換三個學校(她指的是學前班),才會找到合意的。所以就算我們覺得一開始幫他找到最好的學校,也不見得是最適合他的地方。

公婆跟某人的想法可差得遠了。之前有人介紹一間W城的蒙特梭利學校給他們,他們頗屬意那間。但我不想開車開到高速公路上,那間對我而言實在太遠,來回至少半小時,一天光是交通時間就至少去掉一小時,這樣沒法顧到小P正常的作息。公公說,小J跟某人個性很不一樣,他聰明得不得了(這是祖父一廂情願的看法,我不好意思跟他說,某人覺得小J不聰明),記性很好,很敏感,可是個性很彆扭,在找學校這件事上不能馬虎,千萬不能只看學校外觀就決定,一定要找最好的學校,就算我得開車開遠一點也沒關係,再苦也要熬過去。我覺得公公這話顯示他對我一點也不瞭解,我豈是隨便之人?算了,反正某人說這件事我作主。

當然我也注意到小J這幾個月來在一些方面有不錯的發展,雖然他如廁訓練速度很慢,延遲他上學前班的時機,不過看來不是大問題。三歲多的小J比起一兩歲時,現在比較不害羞,雖然他還是喜歡親近大人遠勝過小孩。對於外界的刺激,他的反應沒那麼激烈。他一歲多時,走在馬路上,只要有車在旁邊經過,他會哭叫要我抱,或用雙手遮臉,他現在的反應正常多了。雖然英語學習很慢,但他慢慢吸收一些字彙,偶爾會冒出一兩個字或簡短的句子。

如果可以,其實我很想找間華德福學校,我喜歡那種尊重自然的環境。可惜最近的那間單程至少得開車三、四十分鐘,如果每天來回兩次接送,我一定累垮了。在鄰城有間口碑不錯的學校,老師和家長一起參與小孩的學習,那其實是鄰城的成人學校辦的。家長都是成人學校親子課程的學生,帶著小孩一起上課。好幾個朋友都帶小孩去那邊。可是,我現在有兩個小孩,沒那麼多時間啊。或許未來小P大一點時,我可以帶他去那裡上課。

以目前的狀況,我的確只能就近找一間讓小J去試試看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59 PM | 迴響 (2)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