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的前兩天,小J學校有媽媽茶會。那天早上我送他上學時,問了老師,原來只有半小時。回家後,趕緊把小P餵飽、拍嗝,送他上床,然後公婆來我們家坐陣,我就出門了。
那是我第一次參加小孩學校的活動,事先不知道會見到什麼樣的場面,也不知道活動內容。車開到停車場時,我發現平時上下學時間都有很多空位的停車場幾乎停滿。到了教室外的遊樂區,小孩歡笑著,跟他們盛裝打扮的媽媽(敝人穿蕾絲襯衫和牛仔褲算很樸素了)在一起。小J呢?我找了一會,才看到他坐在角落的一張桌子旁玩積木。我叫他,他一臉緊張問我幹嘛,以為我要帶他回家,他說他中午要去爺爺奶奶家。我跟他說,我不是要帶他回家,今天有媽媽茶會,大家都跟媽媽在一起。他才心不甘情不願地跨過長椅出來。這時小孩都準備排隊進教室了,小J卻說他要上廁所,我只得趕緊帶他去。
等他進教室,其他人已經坐著聽老師講一本「媽媽愛你」的書了。我要他過去坐著,然後跟其他媽媽一樣站在教室後面看他們。遲到的小J就在中間的位置坐了下來。
之後他們站起來開始唱I'm a Little Teapot 。
除了我和一位奶奶,大部分的媽媽都拿出手機來拍照,只有兩三位拿相機。我居然因為出門時太匆忙,沒帶到相機。正在懊惱時,我卻發現小J一個字都沒唱,而且一臉很難過的表情。更不幸的是,他就站在第一排的正中央,面對著眾多的手機和相機,一副快要哭的樣子。雖然也有一兩個站在角落的男生似乎不是很會唱,但他們起碼會跟著同學做動作,偶爾嘴巴也張開唱幾句,只有小J是從頭到尾不唱也不動的小孩。我看了好難過,眼淚差點掉下來,很想衝過去把他抱走。當下只能慶幸,還好我沒帶相機,這一刻不需要記錄!我不要他以後看到自己這麼難堪的過往。
唱完之後,就是自由活動。教室的角落有冰茶、草莓、杯子蛋糕和小黃瓜三明治,老師請媽媽和小朋友一起吃。這時小J倒是恢復活力了,一直問我怎麼有這些東西,因為跟平常點心時間的東西不太一樣。坐在我們斜對面的是之前對小J很友善、常常會主動帶小J去玩的可愛西語裔女生瑪雅。瑪雅的媽媽看來有點像亞洲人,不過她跟瑪雅說英文。瑪雅那時正熟練地玩她媽媽的手機,手指頭在螢幕上揮來揮去看相片。我突然覺得自己變成被時代淘汰的三葉蟲,因為我不但不常用手機,也沒有那麼炫的手機,只能阿Q地自我安慰:這樣小J就不會那麼早接觸科技產品了。
吃完點心後,我帶他在教室看一圈。我發現有面牆上貼了兩首童謠歌詞,一首是Itsy Bitsy Spider,另一首正是他們表演的I'm a Little Teapot 。前者小J很熟悉,因為以前上親子班時,下課前老師都會帶大家唱Humpty Dumpty和Itsy Bitsy Spider,難怪最近小J常在家裡唱這首歌,只是他的發音完全不準,美國小孩一定聽不懂。另外一張圖是小朋友想跟媽媽做的事,我找到小J的名字,上面寫的赫然是:「種花」。所以後來母親節那天下午我就帶著小J去院子裡種蕃茄苗。
之後我和老師稍微聊幾句。她說小J每天都需要暖身時間,才能融入其他小朋友。他現在慢慢也會叫其他小朋友名字了,那些小孩聽到都很高興。因為老師之前要其他小朋友教小J講他們的名字。
茶會結束後,我跟某人談起這茶會令我心碎的情景。小J回應環境變化的速度之慢,慢到讓人覺得他可能有問題。他做三歲時檢查時,醫生曾開單子要我們帶他去Regional Center評估。我們一直拖著沒去,因為實在沒時間。前陣子我覺得非去評估不可,打電話問,對方卻說他們不做三歲以上的,我問那三歲以上能問誰,電話轉了一下,到一位男性那邊。他說他們只收自閉症等幾個比較嚴重症狀的,跟我稍微聊幾句,他判斷小J的問題是他不會英文。很多人都說這年紀小孩學語言很快,可是小J已經上學幾個月了,他的英語進展依舊非常慢。
幾個朋友的小孩比較早上學,很快就學會英文,同時也開始不太說中文了。我不知道該不該慶幸小J現在還說中文。跟那些十幾歲才來美國的小孩相比,小J的語言撞牆期應該比較短,但是他忘記母語的機率也比較大。這可能還要加入他的個性因素。他本來就是比較內向的小孩,學語言可能因此沒那麼快。小J的第一個老師就曾說過,他如果中文能力很好,就減弱他想增進英語能力的動機,同時因為他比較內向,所以學習時間會比較長,我們應該至少有一個人在家跟他講英語。不過我不想跟他講英語,他爹覺得他都沒反應,也不想講。我們基本上讓他在家庭以外的環境學英語,只是他的進展很有限。
會遭遇類似問題的移民家長很多,不限學經歷。台灣一些媒體說那些新新台灣之子的父母國語講得很差,他們的小孩因此上學有困難,這根本就是胡扯。某人博士班的指導教授的父親是早年中國出身的知名科學家,他太太學歷好,英文也很好,可是他們第一個小孩上學時也經歷一段痛苦的語言轉換期,這導致他們決定不教第二個小孩說中文,所以某人的ABC老師不會講中文,某人以前常幫他的老師翻譯中國同學講的跛腳英文。
事後,一位住在隔壁州的朋友跟我說,她住在美國的叔叔都跟小孩講中文,可是她堂兄弟上學後只跟爸媽講英文。她同時告訴我,她有同事準備在小孩滿五歲時,去中國的工作,在那邊待八年,讓小孩學中文。學第二語言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好吧!那我們就繼續撐下去,還是在家跟小J講中文,讓他在學校學英文。如果有天他回家開始只跟我們講英文,我就當他是空氣,等他講中文再回應他。
雖然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
但如果是我的話
既然去了美國 就不會再教小孩中文
因為小孩就是實實在在的美國人啊
如果要學中文 那以後再學就好啦
「blossom where you are planted」
讓小孩趕快從自己所在的土地上攫取生命力
茁壯
我想是比父母自己的國族認同還要重要吧
讓小孩學中文不是強迫他接受我們的國族認同。讓他學中文,其實是文化傳承,那是父母能給子女最好的禮物之一。他小的時候或許不會體會,但是到一定年紀,人都會想要知道自己上一代,以及更久遠的過去。他必須要有路徑,才看得到我們一路走來的痕跡。
未來的事很難說。也許有一天他和我們會回亞洲,從小就開始說中文,會比以後才很痛苦的學要好,畢竟現在學語言會比長大學語言容易得多。
由 Debby 發表於 May 22, 2011 12:44 PMDebby 的心情我可以體會。我家臭皮還在幼稚園時,每年聖誕節,各班都有表演。K2時,他怕我們走,黏在媽媽身邊哭,硬是不肯上台。K3時,千叮嚀萬囑咐,要勇敢,爸嗶媽咪不會走,結果臨時在隊伍裡跟同學起了摩擦,心情受損,加上怕我們走,最後在台上哭著表演完(錄影還錄到一旁的中國家長說:欸那小男孩兒怎麼在哭呢?)。K4時,皮終於在面色有些凝重下,勇敢撐過三首歌。等畢業表演時,也許觀禮的同班家長都是熟面孔,他不再害怕,居然會在自己樂器的空檔,雞婆糾正另一組的人鈴鼓打錯。前天小學週會,他已經可以在老師選定與安排下(二十個同學選六個),拿麥克風講話請所有小朋友起立唱校歌。回顧他三年多以來,在台上面對群眾的能力,確實成長許多。
臭皮在兩歲時的發展評估,也被認定有語言發展上的問題,我們還因此寧可信其有的,先去醫院做專業的聽力測試,確認各種與聽力相關的認知能力正常,再上了幾堂語言治療與促進他開口說話的課。現在他五歲多快六歲,在家講中文,在學校講英文,中英文書都看。我因此相信,家中與外面雙語的環境,確實讓孩子需要一段比較長的適應/學習/轉換期。
第二語言的學習,從來不是 1+1=2 那樣簡單。母語與外語間的距離,學習者的年紀、環境、天份等等,每個因素都很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影響學習成果。當然一樓的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想法,但實際面對起來,有沒有辦法,或有沒有需要,與父母的根斬得這樣乾淨俐落不再藕斷絲連,可能又是另一番考量。我是覺得小時候胖不是胖,如果放眼習得一個語言的好處,相對於起步時暫時性的困難與遲滯,我個人認為這種委屈是可以,也必定會承受的。
由 阿威 發表於 May 22, 2011 01:43 PM我在想, 你家小J才上學幾個月已經可以聽懂老師指令並表達種花意願, 他看起來並無英語溝通能力問題啊!我自己有3個男孩, 他們每一個初進小學都各有不同面貌的故事,孩子本身的資質與個性沒有完全一樣的, 加上遭遇的環境也不同, 這造就了他們各自的彩色人生. 但我可以告訴你, 我也有一個從小就拒絕配合團體唱跳表演的孩子, 希望你可以不再那麼心碎,希望你以後回首前塵時發現那只是個有點令你揪心但不失其天然稚子心的可愛故事.
由 Dolly 發表於 May 24, 2011 08:50 AM謝謝阿威跟我分享皮皮的成長故事。如果有天小J能像皮皮那樣上台拿麥克風面對所有人,我說不定會喜極而泣。
請問阿威,皮皮既然會看中文書,那他會認中文嗎?你們怎麼教?
To Dolly:那個「種花」應該是老師幫他填上的,他不會講「種花」的英文。他不太會跟老師表達他的意思,就連老師忘記他應該洗手,他也不知道怎麼辦,結果弄到生病。。。
我難過的不是他不願意表演,而是他面對這一切,表現跟別的小孩很不一樣,不樂在其中,似乎滿痛苦的,我看得也很難過。
謝謝妳的安慰。
由 Debby 發表於 May 24, 2011 02:19 PMDear Debby,
我想我很能體會你看到自己的小寶貝表現那麼與眾不同的心情, 而且, 老實說, 我至今也不覺得已經熬出頭了, 只是我相信與其聽說我兒子的特異故事,你更需要一些鼓勵,嗯, 像你這麼用心的媽媽一定能漸漸引導你的孩子更適應學校生活的.
當年我兒子唸的小學有ESL的program, 老大是一進幼稚園就不知為何自動合乎資格的每天20分鐘1對1英文教學, 就我看來老二老三其實更需要, 可是學校評估的結果是英文夠好(他們其實只是reading ok)而不能享有這特別服務. 也許你可以看看是否有esl可以幫助小J, 加油 and good luck :)
由 Dolly 發表於 May 26, 2011 01:43 PM啊!真是歹勢, 我看另一篇印度人那個, 才恍然大悟你的寶貝兒才上Preschool! 我不知道為什麼一看到"上學", 就認定是小學!所以以為是小學的幼稚園哩! 由此我也再次體認到我是很混的媽, 基本上我覺得去preschool只是去跟很多小朋友玩耍的....真的很失禮, 完全狀況外, sorry~
由 Dolly 發表於 May 26, 2011 02:47 PM皮今年八月會滿六歲,現在還沒讓他寫中文,仍停在以目識字的階段。英數字母、注音符號倒是都會寫了(雖然寫很醜,跟他爹一樣),畢竟加一加也只一百個左右,重點是符號的筆劃比較簡單好學,作為學習的工具這些需要先學先用。真正的國字書寫,我們會等他的運筆更順暢時再教吧!
至於怎麼教,可能有點職業病,我很難簡短回答(所以後面好長一串)。回顧起來,其實是個長期不斷變化的過程,各種方法會以不同的比重混合,以他當時能接受為原則來調整,維持在「有難度但做得到」的程度。最開始的時候(約一歲半吧)我們用功文事業的「國字卡」跟他玩,開始時一次一張,手指著字(手指著字是重點,不管進行什麼活動,放諸四海皆準)告訴他這是什麼。因為圖畫比較鮮明,小孩很自然會自己看,但文字一定要特別指著,孩子才會把注意力分一點過去,把字型、字音、圖像與概念都一起整合放進腦袋。不過一張字卡很快就膩了,所以接下來可以三五張一次排開,問他「XX在哪裡?把XX拿給爸嗶」。只要選對了,一樣手指著字再唸一次,然後換下一張。選錯了也無所謂,拿出正確的字卡,手指著字唸給他聽。這遊戲可以玩一兩年,從不會講話玩到會講話;難度也可以一直提昇,像最後我們都是玩四五十張字卡全部排開(數量端看當時地板凌亂的極限在哪)然後要皮一次找出所有具備某種「共同性質」的字卡,例如「把所有的水果/可以吃的/公園有的/四隻腳的動物拿給媽咪」。靠這樣的方式,我想皮應該打下了幾百個常用國字的基礎。
再說基本的英數與注音符號。等他會拿筆亂畫的時候,我們就常握著著他的手,在紙上寫這些結構簡單的符號。小孩記憶力絕佳,就算不會表達,其實很容易就把這些符號,一股腦兒通通塞進腦袋。但是學這些符號很無聊,因為本身不具意義,所以國字可以趁機亂入幾個以增添樂趣,像是他的名字、親人稱謂、還有他喜歡吃的東西或玩具(所以皮最早學會的複雜國字一定是「湯瑪士」「詹姆士」「培西」什麼的)總之他最有興趣,而不是我們覺得最有用的,一定最快學會。這種寫字遊戲,除了紙上,還可以在畫板、外面餐廳的紙桌布、甚至洗完澡後起霧的鏡子上玩。字寫大一點他才好認,如果能畫個簡圖就更佳了(是的我因此很悲哀的學會畫好幾台火車的臉T_T)。相比之下,英文字母比較好學,因為生活中處處可見;注音符號就顯得抽象些,最好輔以他有興趣的國字,也就可以練練拼音。
講到拼音,這需要晚一點教,我們大概是四歲半五歲才開始吧,會比較需要孩子的悟性與家長的耐心。例如ㄅㄞ要唸掰,可是剛開始時,孩子總是 ㄅ ㄞ ㄅ ㄞ 就掰不下去了。我們的作法是放慢語速並秀出語音變化的過程,從 ㄅ 的音慢慢轉換到 ㄞ 的音,多放慢轉換幾次,孩子就會逐漸抓到訣竅。語文中音素的結合,是很自然的現象,就像「諸」是「之於」的連讀,「就醬」的道理。所以次數多了,他們就能多掌握到一點拼音的過程與感覺。至於聲調,最好是結合具體的詞語讓孩子體悟,例如「bye bye 的掰」「白色的白」「擺動的擺」「敗家的敗」。我這個例子舉得有些隨性,並不全是小孩的詞彙,但基本原則是這樣,聲調要誇張展現,並以他們懂得的詞彙來強化。
碰到三個注音符號構成的字該怎麼辦?從後面,也就是韻母,開始教。例如「軍」是個不好發的音,由ㄐㄩㄣ三個音構成,如果孩子沒法一次拼出來,那先拼後面的ㄩㄣ暈,此時可輔以一個「頭暈的暈」讓他瞭解先拼了什麼,接著再加上ㄐ變成軍,最後再強調聲調。其實同樣的原則,用在學習長的英文單字也通,方法是一樣的,從後面開始比較容易掌握。
教注音還有一個重點:相似的音不用一起教。「把類似的東西一起教,我們才好區辨」這是傳統語言教育的盲點。打個比方好了:一次認識一對雙胞胎很難分,可是如果先熟識其中一個,再接觸另一個,那一些固有的差異反而不言自明——刻意指出更容易適得其反,越描越黑。所以令人生畏的 ㄓㄔㄕㄖ,不需要繞口令似的放在一起搞死孩子(還有自己),用樹ㄓ、ㄔ東西、ㄕˋ不ㄕˋ、ㄖˋ曆這些具體而熟識的東西強化,等到混淆出現再糾正即可。
講到糾正,不需要太拘泥於孩子拼不出來的音,一下子無法複述或舉一反三就算了,下次再來就是。學習語言就是這樣,一點子音母音或聲調上的變化,都可以讓人困惑。所以會拼「ㄐㄩㄣ軍」了,但碰到「ㄐㄩㄥˇ冏」卻窘了。有時也許自己心急,恨鐵不成鋼,口氣不耐煩而兇了,那時反而收到反效果。其實想想,看到這裡也許不過五分多鐘,但上述所有的學習,實際執行的過程三四年有餘,每次還可能從數十秒到卅分鐘不等,至今也還在繼續摸索。所以這次音發不出來,下次再說,有的是機會。機會的教育,遠比特別安排時間做的刻板學習來得有效,因為前者是真實的語境,後者僅是虛擬的。
最後講閱讀。念書給臭皮聽,這是從他能翻身坐著,到現在都沒有停過的活動。大約三歲半吧,我們也開始訂巧虎。我雖不認同巧連智對於一些死知識在學前階段的灌輸(e.g. 伯努力原理?),但對於提昇學習動機,還是有些助益,尤其是注音符號。我認為皮把那些抽象的符號,跟聲音真正牢記結合在一起,應是看了巧虎之後的事。而另外一個對認字有明顯幫助的,是雜誌裡那些小故事。他很喜歡那些虛構的人物,配上圖畫,演出的生活小故事,這會讓他很有動力,想要自己再去把故事看一遍。新書拿到,帶著他先看個至少三五遍是一定要的,記得一樣「指著字」把故事讀完。我都會配合角色改變聲音做演出,這樣皮更容易入戲(謎:其實是你自己演得很開心吧?)。他現在都會翻舊的巧虎出來,找他喜歡的故事,講給自己聽(絕對不會是伯努力原理)。遇到不會的字,很自然會去試著拼出來唸。我覺得只要唸得出來,他大概就懂了。但即使如此,我不認為皮現在有能力可以自己看完一本新書,就算不會的字他都能靠注音唸出來,可是這過程太費力了,會讓他失去閱讀的樂趣。所以到目前為止,新書一定還是會先唸給他聽。
撇除聽說,讀寫能力的養成大概就上面這樣。當然這只是臭皮的個案,老二能不能這樣如法炮製還在實驗中,野人獻曝給 Debby 家參考。
由 阿威 發表於 May 27, 2011 12:35 PMTo Dolly:沒關係。妳的小孩讀小學,所以很自然地以為「上學」是指小學。我們家老大是剛上preschool沒錯。
To 阿威:太感謝你這麼詳細的解說!應該比照臉書的方式,給你按個讚!
我們從沒教小J識字,看來比皮皮慢了好幾年了。你們家在這方面真的專業許多,也花不少苦工。在此之前,我也不知道有「國字卡」這種東西。看來要請公婆下次回台灣時幫忙買了。到時才能一起教兩個小男生。
我公公之前跟我說過,某人四歲時喜歡撿一些破紙認上頭的字(我也是四歲左右主動認字的),小J卻對認字一點興趣也沒有,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垃圾車、垃圾桶上了。所以我還得想辦法引起他的興趣才行。
由 Debby 發表於 May 27, 2011 03:04 PM不客氣,能把自己長久的思緒,借這個機會整理出來也是不錯。否則不知何年何月,我才有動力把這些想法具體為文。
以這個年齡的語言學習來說,其實詞彙沒有什麼既定的優先順序,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東西,就可以先教給他們。小J對垃圾車有興趣,那就先學垃圾這兩個字啊!學會了可一點都不是垃圾呢,以成人教育來說,這兩個字難的勒!
我們的孩子都在海外長大,以實際操作而言(相對於學界搖搖擺擺的定義),其實中英文都是他們的母語(第一語言)。我覺得真正難的,是不要讓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因學習動機而有所偏廢。能對兩個語言都保持興趣,製造使用的場合與維持溝通的動力,才是真正需要長期關照努力的難題。
由 阿威 發表於 May 29, 2011 11:18 AMDebby:
我了解妳當初的心情,這幾年來,我也一直在擔心,三語言 (國/德/英)環境,到底對小孩們有幫助,還是造成人際關系及學習上的障礙!
看到自已小孩無法融入,當媽媽的我們,心痛得很,但也請客觀地觀察及評估。
語言學習本來就不容易,多語小孩,在語言上的關鍵過程,本來就會慢一點,但我很堅持多一種語言,是多一種機會,也是為他們多開一門窗。
我家丫頭三歲半,說話時,國/英/德語三語互相參雜,我和學校老師 (Pre School)密切地觀察她的情況,老師說,她的個性比較安靜,但一但有熟悉的朋友,一樣玩得開心,重點是,我一直關心丫頭在學校的情況,重點是玩得開心嗎?!
學字和認字,這倒是其次,我只要求她們能夠溝通,畢竟還小,沒有壓力的過程中,小孩像是吸水綿一樣,快樂地學習及長大!
我說國語,爸爸說英語/德國,晚上念書時,我念英文童書/圖畫書,我相信,慢慢地,一但語言邏輯建立後,三種語言一定能順利替換!
請媽媽持續加油!
由 Jessie 發表於 May 30, 2011 08:24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