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9, 2015

可嘆的小學術科教育

開學後的一個下午,我牽著小P的手,經過科學小學的籃球場,準備去接小J。那時一群學生正在籃球場上玩遊戲。我停下來看了一會,沒看到老師,只看到穿著紅色背心的Yard Duty,就是學生家長擔任的校園督導,確認學生安全的人。想起小J有天跟我說,班導師教他們做瑜珈,心想,難道他們的術科也是班導師教的?後來接了小J後,就問他新學校有沒有體育課。他說有,但是不像原本的學校,新學校沒有專門的體育老師,只有校園督導會在體育課時看著他們。

那音樂課呢?我又問。小J說,沒有音樂課。我聽了很失望,原本的學校每兩週有一次音樂課,只有半小時,雖然很短,但起碼他們有音樂教育。沒想到新學校居然沒有。

美術課不用問,我很清楚,這學區的美術課都是義工媽媽負責教的,我在兩間學校的美術課都當義工,小J班上是我教的,我也在小P班上幫忙。這學區每個學校的美術課次數不一樣,本來按照舊計畫,科學小學今年有九次美術課,小P的學校有六次,山上的小學有八次。但是十一月初的時候,我收到通知,科學小學美術課的負責人說,跟校長談過之後,把九次刪減成六次,因為老師紛紛反應課教不完,希望能刪減美術課時數。所以我們家兩個小孩念的兩間小學這一整年都只有六堂美術課。

我記得小J剛念幼稚園時,一個小孩念比較遠的領導力小學的台灣媽媽跟我說,現在的小學教育好可憐,音樂課要額外付錢才有。我聽了一頭霧水,因為每個學校做法不一樣,那時我們的學校還沒要我們交錢,第二年就要求每個家庭(不論有幾個小孩在這學校)交40元。也許家長交錢狀況不太理想,第三年就沒要求我們交錢,而是某次募款的項目中,經費挹注項目包括音樂課,那時音樂課就變成兩週一次了。

對面從東岸搬來三年的台灣媽媽因此很嫌棄我們這裡的學校。她們家大女兒的幼稚園在美東念的,她說,那是間鄉下學校,學校經費很拮据,但是七拼八湊,也都讓音樂、美術和體育課有正規的專門老師。她們剛搬來南加時,租屋住在鄰城,那一帶房價高,有錢人多,小孩上的學校經費相對充足,但學校還是要求家長交200元做為術科費用,所以他們的術科也沒問題。可是搬到這一帶,小孩轉到附近的小學後,她才發現這裡的術科教育如此貧乏。

不比較不知道,一比才知道,科學小學的科學教育雖然好,其他術科教育只能以「乏善可陳」四字帶過,沒有一科有專門的老師。我想起我國中念美術班時,一週有四堂美術課,所以我們沒有音樂課,只有國二那年短暫有過一年的音樂課。可是那畢竟是升學主義下的台灣發生的事,誰會想到台灣人以為很輕鬆的美國小學教育居然不是人人都有音樂、美術和體育課的?

兩個學校的美術課雖然都是義工媽媽教,但是帶義工媽媽的人不一樣。原本的學校找了一位美術老師來,一個月有一次義工訓練,然後學校會安排美術集會時間,所有的學生會去多功能廳(相當於台灣的「禮堂」)聽老師講當月習作的藝術家生平和作品特色。科學小學則是家長會的兩位媽媽當義工領導人,她們也許都是學美術的,但是有些課程是從網路上找來的,所以每次我要備課時,就去Pinterest和Youtube找資料。

美術課由媽媽義工教,有壞處嗎?當然有,最大的壞處就是無法累積。如果學校只有一位美術老師,他教了幾個班之後,也許會發現當次的教材哪裡有問題,或學生對哪個部份特別無法處理,在接下來的班級,就可以有所修正。但媽媽義工往往只教自己小孩的班,就算發覺教材有問題,也無法把經驗傳遞到別班去,因為學校沒有建立這方面的管道。除非有一些媽媽比較熟,自己針對美術課進行交流。

最近小P的美術課是效仿賽尚的靜物,要用各種色紙去剪水果,然後貼在一起。有天我問這社區的上海媽媽,小孩上過美術課了嗎?她說二年級的老大上過,TK的小女兒還沒。我又問,那他們用的色紙跟我們是受訓時,是一樣的tissue paper嗎?因為小P班上的被換成厚色紙,要折一兩次再剪時,很多小朋友都剪不下去,圓形都剪的不成樣子。她說二年級用的是tissue paper。我想那可能有人覺得幼稚園小孩沒法用這麼薄的紙,因為薄膠一刷,小朋友要是技巧不夠,tissue paper會爛成一團,甚至破掉。我還跟她說,幼稚園小孩沒有畫面裡的空間概念,我們希望他們把水果貼在碗裡和(想像的)桌上,有些小孩就可以貼成水果從天而降的奇幻畫面。她聽了就笑,說要帶水果和碗去小女兒的班上,當場擺給他們看,免得他們貼出更異想天開的畫面。

小J班上則是另一類的問題。小J班上的美術義工一共四個,也許是當初我跟老師說雖然英文不是我的母語,但我會盡力,結果她指定我當這個班的美術義工領導人。我看到那封email時整個人都傻了,因為小孩才剛轉到這學校,我還不知道以前的人怎麼上呢。所以每次要幫他們上美術課前,我都去圖書館借一堆書先看當月藝術家的各種書。上個月教的是畢卡索的立體主義,資料不少,而且有點繁複,我花了不少時間讀,再把資料簡化很多,免得小朋友聽不懂。就算這樣,講到一半時還是被老師打斷,她怕講解時間太長,會耽誤後面的習作時間。即使我已經按照家長會美術領導人講的時間拿捏介紹藝術家生平的時間長度了。

其他幾個義工也有點「既然這是該做的事,那我們趕快完成就好」的心態。她們似乎只是想著完成這件事,而不是像我一樣,希望孩子能學點什麼。最近一次做的是吹墨畫,先用水彩打底畫天空,然後用吸管沾深色水彩低在紙上,再吹成樹的樣子。第一步要用水把水彩紙打濕。但其他義工怕打濕延緩水彩乾燥的時間,便在底下要學生不用打濕。但是這樣就難達到水彩的效果了。我還在指導幾個學生完成時,一個義工奶奶突然要大家把沒乾的水彩紙拿起來揮,還說要運用他們之前學的運動原理,加速乾燥時間。我簡直就傻眼了,濕的水彩紙很脆弱,這樣揮會造成皺痕,甚至弄破,會影響之後上色的效果。但我不想拆她的台。之後果然看到很多張紙都快破了。我除了在心裡大嘆一口氣,也沒其他辦法。

另外一個問題是,義工媽媽畢竟不是老師,在學生不接受指導時,沒有任何要求的空間。有個學生每次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打從第一次上課,我就見識到他的固執。四個義工媽媽\奶奶(其中一個是全校的美術課負責人)都跟他說要用三種暖色系的顏色搭配三種冷色系的顏色,但他堅持要用灰色,不屬於我們要用的顏色。我最後只好請老師幫忙,老師便要他坐到旁邊,重新再講一遍,他雖然勉強畫了一部分,但最後他的作品並沒完成。義工媽媽畢竟不是專門學教育的,這個時候既沒有適當的身分立場,也沒有合適的教育理念或工具來解決這種問題。

教畢卡索立體主義那次,有幾個小女生沒辦法接受在臉上製造色塊的畫法,她們覺得很醜,依舊用比較傳統的畫法完成作品。這讓我疑惑,究竟小學階段集體的美術課,我們要讓小孩發揮自己的創意,有超出教學範圍的空間,還是在遵照教法的範圍內,發揮自己的特色?這些問題也許要找有美術教育背景的媽媽來聊會比較好。

在升學主義下的台灣,術科被忽視是完全可以預料的事。但在教育相對自由的美國,因為政府經費不足,導致小學的術科教育缺乏,就是件可悲可嘆的事。良好而豐富的音樂、美術和體育教育未必可以讓學生未來可以進好的大學,但我認為這是讓學生未來有美好健康人生的基礎。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懂得欣賞音樂和美術,可以讓身體強健、心靈富足,出了社會以後,也許很多人會把從學科中學的東西都忘了,但從音樂、美術和體育裡培養出來的嗜好,可以陪人走過長長的一生。

在學校體制缺乏術科教育的情形下,我們能做的,也就是讓孩子在課後補強這些術科。現在小J每週有半小時鋼琴、一小時美術、一小時網球和一小時空手道課程。我們家沒有特別良好的音樂、美術和體育細胞,不會強求他在這些方面都做到最好,只是希望他能培養廣泛的藝術興趣和運動習慣,未來能當個懂得尋找樂趣和排遣寂寞的人。

IMG_6863

由 Debby 發表於 November 29, 2015 03:41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