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學第一週終於完成暑假的統計。這次特別注意暑假開車的里程數,暑假第一天我就先記下當時的里程數,暑假最後一天再來比對。於是發現,這個暑假,我開了2274英哩,相當於3659.6公里。加州的南北距離是780英哩,我可說是在加州從南開到北開了2.9次。而台灣的環島周長是1139公里,那我相當於這個十週的暑假繞了台灣3.2圈!當媽媽牌司機真是好辛苦。
從2014年開始,我都有做暑假課程表,順便記錄一下他們的暑期教育開支。相對於早先幾年的活動大雜燴,去年已經縮減成運動、鋼琴、下棋和寫作了,經過數年的嘗試,我已經知道哪些活動是浪費錢、可以跳過的了。今年也是延續去年的狀況,但開支大幅提高的原因是,在小孩連續學了幾年同樣的活動後,今年不可避免地到了換老師或教練,以及開始一對一課程,甚至參加比賽的時候了。
為了專心當司機,我自己的學習都停頓了。如果花那麼多時間做同樣的事有什麼收穫的話,那也只有對某些路特別熟悉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雖然那條路在我早些年開車時,是我最不喜歡開的路,因為過了某個路衝,車流量增多不說,路突然變窄又連續彎曲,如果前面不幸有會擋住視線的大車,有時大車突然閃開後,我才會驚覺前面有危險。這暑假那條路一直在修路,就發生過這種狀況,有次我差點撞上一個放了右線封閉的電子看板的卡車,嚇得我冒了一身汗。
平常開車開太累,週末我只想耍廢,待在家裡不想動。偶爾有興致想去哪,例如暑假開始時,我問小孩要不要去採櫻桃,之前缺水時沒櫻桃,冬天下太多雨時也沒櫻桃,今年應該還好,我也在還沒錯過的時候想到了這件事,偏偏小孩不捧場,覺得去那麼遠的地方採櫻桃沒意思,因為店裡就可以買,頂多去附近的農場採藍莓。說到採藍莓的農場,去年我們有家庭會員時,都沒空或沒興趣去,偶爾去一次,卻碰到連會員都要收費的時候,讓我再也不想辦會員,也就更不會去了。反正小孩大了,寧可打球也不要採水果,這種錢就可以省下來了。
暑假最賣命的一次,莫過於陪小孩去六旗魔術山樂園坐雲霄飛車。坐了兩個雲霄飛車之後,我就覺得脖子被甩壞了,不能再坐了。然後又碰到百度高溫,每個熱門設施排隊的人還是很多,我們沒玩幾個就直接回家,然後打電話約整脊師。像我們這種老骨頭,真是不能折騰。以後小孩說想去這種地方,就等他們上高中大學時,自己跟朋友去吧。恕不奉陪了。
同樣辛苦的,是在冰河國家公園那幾天。我們家每次去國家公園,一定會去走步道走到鐵腿為止。大人平均兩萬步是一定有的,所以小孩比我們走得更多。小J認為他上三小時網球時也可以走到兩萬步,因為一直跑來跑去的。不過我們沒給他們fitbit之類的計步器,所以尚未證實他的說法。有平板腳的小J曾經一度走不動,坐在路旁唉唉叫,反而是小P慢慢地走到山頂。八歲小孩人生的第一次攻頂,就在冰河國家公園Two Medicines的山上!希望我們在走那麼多山路的同時,也吸了不少芬多精,可以增加我們的免疫力。
今年他們都不參加小鐵人三項競賽,用來終結暑假的,是西洋棋競賽。小J聽教練的話,選了一個比他的積分高很多的組,弟弟則參加跟他的程度差不多的那一組。兩人都有所收穫,於是讓我可以輕鬆一下,因為又有理由去外頭吃一頓啦。
希望下個暑假,我只需要從南加開到北加一兩次就好,開到快三次,實在多了點。
每次民進黨上台後,在文化上都不遺餘力地去中國化,國文和歷史課綱因此都是他們下手的目標。昨天看到有認同去中國化史綱的朋友在臉書上說:「歷史應該跟生活有連結,少讀中國史不會怎樣,背很多條約有什麼用?」
我想起幾個月前寫台灣茶史論文的經驗,如果不是國高中時期學過那些複雜的清代與外國列強簽訂的條約,我還真沒法寫那篇論文。因為台灣之所以能在清末外銷茶葉,跟清代的積弱、被迫簽訂喪權辱國條約有相當大的關係。沒有清代與列強的條約,就沒有台灣的開港,更別說台灣的國際貿易。做為中國邊陲的一部分,在母國有難時,台灣免不了成為被開放、被割讓的部分。如果我只讀過台獨觀點的台灣史,要我回溯清代這段歷史,大概會覺得要爆炸了,因為資訊實在太多了,而且可能還有觀點不同而產生的情緒。我很慶幸自己為了寫那篇論文,讀了很多相關歷史,對台灣的國際環境,有更多的理解和認識,當中免不了有和中國關係密切的部分。
我對於台灣近年改課綱聲浪中,有個主流聲音強調國民教育要生活化,感到不解。所謂的受教育,相對於文盲,就是要學習各種知識。而知識,不見得是隨時都用得到的常識或技能。就算是學技能,例如去烹飪班,大廚教了十種煮法,因為時間、材料和個人的掌握和選擇,學生最後只把七種派上用場,但也沒有人會跑去跟大廚吵:「我有三種不會用,退錢!」沒有一個老師和一份教材能打包票自己的東西一定能在生活上派上用場。這種強調「生活化」態度和認知不是正常國家對待國民教育和知識的方式。知識是種潛在的能量,一個人能儲備多少能量,能否在必要時刻從腦中尋找及轉換必要的知識,是個人本事,這不是教育者能強求的。但是國民應該有的基本知識和態度,因為政黨輪替而被打壓、消滅或貶抑,是一個國家的悲哀。如果生活化等同於去中國化,因為現今執政者連中華民國四字都顯少使用,更別說是中國二字,他們進而以生活化為藉口,做為去中國化的手段,那更是悲哀中的悲哀。
此外,誰來界定和詮釋生活化的範圍?對台北和台東的人來說,生活化的範圍一樣嗎?對中產階級和清貧家庭的學子來說,生活化的範圍一樣嗎?對芋頭番薯和新台灣之子來說,生活化的範圍一樣嗎?多久以前開始的歷史才叫生活化?多大地區範圍的歷史才是生活化的歷史?哪些國際事件跟台灣有關係?這是一個爭議且模糊的標準,「生活化的歷史課綱」遲早落入話柄。
我並非對以前的歷史課本完全沒意見。以前對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一事,並沒有特別感覺。直到幾個月前聽到印尼同學講她的印尼香料報告,她講到荷蘭人早期對印尼的控制歷史時,我突然驚覺:怎麼聽起來和台灣好像!後來看到范疇寫這段:「近兩年網上出現一個笑問,而那肯定出自台灣年輕人的創意;該則網上瘋傳的笑話,首先例數今日荷蘭社會的經濟發達、福利豐厚、低工時,然後最後一句問到:當年鄭成功為什麼要把荷蘭人趕跑啊?感到好玩,我也將此無奈的黑色幽默轉傳諸友,多皆哈哈,只有一位學識豐富的老友冷冷的回了一句:如果荷蘭人沒走,台灣就會是印尼。」我點頭如搗蒜,不能再同意。但我高中時根本沒想那麼深遠,即使我當時是歷史科負責人,我的歷史成績在全校是前面1%的。我相信當年的歷史課本有稍微提到鄭成功該舉的重要性,但我們沒把世界歷史或區域史串起來,沒有比較,就不知道重要性。
歷史課本最難的是怎樣帶出歷史意義和價值。這是認知和解讀問題,同時是個寫作難題。我想,可能只有超級大神級的史學家才能寫出一個串連世界局勢和台灣情境,同時帶出意義與歷史分量,又能讓國高中生讀起來不枯燥的歷史課文。然而,新課綱在某些事件上陳述後,不做解讀,甚至留下問號。問題是,歷史知識那麼有限的國高中生,他們要怎樣詮釋當中的意義?
更何況,很多事若只寫表面,跟實際狀況可能是兩回事。日本人在日據時代對台灣做了不少基礎建設,光這樣陳述似乎不錯。但那不是對台灣人好,而是因為他們把台灣當金母雞,要從台灣運樟腦、糖、米、茶和水果等東西去日本給他們自己人或者運到別國賣。就跟荷蘭人在東印度健鐵路,好把印度的橡膠、煙草和礦等運出去一樣,那些建設是為了榨乾殖民地、餵養母國用的。日本人在二次大戰期間,之所以能在中國橫行無阻,繼而把東南亞各國打敗,順利建立東亞共榮圈,多虧台灣幫忙賺了不少錢,不斷挹注軍費,又出了不少力,包括幫忙打仗和當間諜。後者因為在中國和東南亞,日本人的臉容易被辨識,台灣人的血緣就是中國人,混進中國人裡看不出來,而且日本人不屑做的事,讓他們瞧不起的台灣殖民地的人去做就是了。當然,這段涉及台灣人恥辱的部分必須刪掉,最好被遺忘,否則在反中的情況下,執政者沒法抱日本大腿。
去年是蘆溝橋事變八十週年,台灣都沒什麼慶祝,似乎覺得這件事跟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然而,如果沒有蘆溝橋事變引發中日全面戰爭,加上共產黨扯後腿,讓國民黨軍陷入苦戰,日本軍控制區域擴大,後來甚至佔領東南亞,使他們夢想的東亞共榮圈成真,他們應該不會狂妄到去轟炸珍珠港,弄到本來不想參戰的美國終於出來跟同盟國聯手,最後炸了廣島、長崎,逼日本投降,那今天的台灣說不定還是日本殖民地,過著苦哈哈的被勞役日子,哪有自由民主可言?所以,哪些事件符合當權者認定跟台灣有關,又生活化的條件?從這幾年當權者的言論來看,我想答案應該很爭議,或許到時又可以收到他們的幹話錄裡。
民進黨在近二十年來已經潛移默化為台灣人做了不少思想汰舊換新的事。現在台灣人不太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即使我們的國號是中華民國。「日據時代」被改成「日治時代」,感覺台灣是個海上強權各自憑本事爭奪的無主荒島。我輩已至中年,有朋友認為台灣菜跟中國菜沒關,但台灣菜明明就是中國菜的延續、混合和創新啊。台灣菜絕不是日本菜,也稱不上是印尼(或南島)菜。原住民雖是台灣的重要族群,但我真想不到台菜裡有什麼大家耳熟能詳的菜是源自原住民的。台菜跟菲律賓、印尼菜還是關係比較遠的,然而,印尼菜裡也有些中菜,畢竟印尼華人也不少。
雖然台灣和中國大陸政治立場對立,但歷史和文化淵源來自中國,距離又那麼近,就算站在「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戰略立場,我們對中國的過去和未來應該瞭若指掌。相反地,我們對中國的歷史不聽不問、一無所知的話,是對我們自己危險。更何況,歷史可以讓人借鏡,在這麼豐富的歷史大河裡,我們只選擇一條小小的涓涓細流,可以取材和借鏡的素材,不就少了很多嗎?
開學前一天,帶小P去看分班結果。看到他被分到某個傳聞中三年級最受歡迎的老師班上,我覺得很開心。但是看看他同學的名單,好幾個跟他同班兩年的女生又跟他同班了,而他的好朋友一個都沒跟他同班,他就哭喪著臉,一直抱怨。我跟他說,他會交別的好朋友。他跟我說不會,然後很羨慕那些被分到哥哥以前老師班上的同學。
以前我們學校的規矩是,同一家的小孩在同一年級的老師都一樣。但從去年起,這個規矩被打破了,我聽到很多家長訝異地說,她們家較小的小孩被分到跟大小孩不同的老師班上。我想這是因為學校回歸常態分班法,這樣比較方便,不需要先把所有有哥哥姐姐的小孩拉出來分到他們哥哥姐姐以前的班上,對家長來說,我們也可以和不同老師合作。有家長說,如果不喜歡一個老師,每個小孩在那個年級時都要跟那個老師合作,簡直太痛苦了。顯然常態分班法就可以避免這種問題。
小J當初轉到這學校時是三年級,他並不喜歡他的三年級老師,因為他說老師脾氣不好,罵人的聲音連對面的四年級都聽得到。有趣的是,到五年級時,他經常跑去三年級老師班上幫忙,有時放學時我要接他,他還要先去跟三年級老師打招呼。因為他說那個老師的作業最少,所以個性有點懶的小P就想去那個老師的班上。
但是小P三年級的老師完全不同,除了學生口碑很好,似乎也很受家長的歡迎。我記得每次看下學期學校的拍賣活動裏,跟這個老師吃披薩或做一些事的活動,都會標到很高的金額,是全校老師裏可以排上前三名熱門的。那個老師想必有過人之處。而且那個老師是三年級老師裏最時髦的,也許小P會漸漸喜歡她?
過去兩年,小P在學校裏有個綽號是「迷你小J」,因為很多人覺得他跟哥哥長得很像,雖然他哥沒特別罩他或照顧他,但他交了好幾個朋友是哥哥同一年級的。他在才藝活動表演完時,我聽到有其他小孩大喊「迷你小J」,想必是他認識的高年級小孩。不過從今年開始,他再也沒也這種待遇了,因為小J去中學了,而且小P從最高年級的學弟(small buddy),變成最低年級的學長(big buddy)。人生總是要學著成長的,而單獨面對未來三學年,就是他要學著成長的重要時刻。
小J換學校,表示我的好日子結束了。以前放學時間,我頂多花四十分鐘就可以解決接小孩回家。今天我提早在放學時間二十分鐘前到小學,附近的車位都沒有,我停得有點遠,都快到小J的學校去了。接了小P之後,在小J學校後門外等了二十五分鐘才接到人,之後就陷在車陣裏。平常開不到十分鐘的路程,今天花了十五分鐘,而且剎車卡在上坡上好一段時間,看到另一方向一排長長的車龍,頭皮就發麻。這學校的問題,就是停車位太少,腹地太小,上下學時間交通容易堵塞。
偏偏這種放學接人很辛苦的日子,我要過三到六年。因為小J去念高中後,小P就進初中了。我要跟這初中的交通耗六年。想到就覺得累。
小J是個適應力比較差的小孩。昨天他跟我說,他覺得自己不會喜歡這個學校。我說,同樣的話他三年前也講過,後來不是覺得自己轉學過來是個正確的選擇嗎?值得慶幸的是,他今天一上車就說他碰到有史以來的最好的老師,因為那個老師一直講笑話。但他之後又說,他也碰到有史以來最差的老師,因為那個老師很兇。
年初在填中學志願表前,小J越南死黨的媽媽本來希望我能讓小J去念山上的學校,這樣她就可以說服自己的小孩去念那個學校。我興趣缺缺,因為那是豪宅區的學校,學校經費非常充裕,家長捐款也多很多,因為那裏超過八成五的房子現在都是超過百萬的價格。那裏有很多中國大陸人和韓國人,某人很多中國大陸同事就住那區。中國人喜歡比較,之前因為學校不同,才能讓我們家小孩免於被他們比來比去,我不想為了學校的一點點好處,把孩子送到一個人比人氣死人的環境裏,好不容易到美國了,何必把小孩弄到充滿負面競爭的亞洲氛圍的學校去?而且那裏很多小孩仗著家裏有錢,狗眼看人低。小J去練網球時,就聽到那學校的小孩說念我們這個中學的都是輸家。這年紀哪有什麼贏家輸家?比的不過就是家裡的財產房子車子,但那是他們爸爸媽媽的,又不是他們的。我不喜歡那種自以為是的富二代心態,所以希望小孩離那種環境遠一點。
越南媽媽希望小孩去那學校的理由,是因為她的朋友的小孩念了我們這區中學後,成績從A掉到C。我聽了就覺得很像我媽當年規定我北聯的志願上沒有中山女中的理由,因為她同事女兒和我表姐念了中山之後都重考。當一個人只拿到片面的資訊後,解讀往往很有限。更何況,書讀得好不好,不是學校的責任。每個學校都有成功的案例,當然也有失敗的案例。然而那都是別人的,跟自己無關。另一個讓她遲疑的理由,是我們的台灣鄰居大女兒曾因為在課堂上說女同學的傳聞,所以被副校長罵到哭,讓她不想上學。但我們鄰居把這事講得很模糊,我無從判斷誰是誰非,再加上那個副校長現在是某小學校長,所以我覺得此事可略過不理。越南媽媽後來打聽到她鄰居的大兒子初中念我們這區的學校,後來大學申請到史丹福,再加上我們家小孩不去山上的學校,所以她最後也讓小孩念我們這區的學校。
我其實在網路上搜尋過我們這區所有初中的評價,大都不太好。也許是因為年紀(青春期)和課業環境轉換的差異,初中感覺就是鬥獸場,或甚至監獄先修班,因為裏頭有很多麻煩。小J去打網球時,有個今年上高中的球友跟他說,六年級就是專門被欺負的,因為年紀最小。小J便覺得他一去學校就會被打得遍體麟傷。這種錯誤的資訊和傳說很多,他還聽同學說,如果在中學三年沒被留校查看,那表示混得不好。我真訝異這些美國小孩會這樣想,他們到底把學校當作什麼地方了?
我記得作家古蒙仁,或是哪個男作家,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到他家兩個小孩(似乎也都是兒子)差三歲,給父母的課題就是,大小孩剛經歷完某個階段後,小小孩就立刻進入那個階段,沒有停歇,讓做父母的非常不輕鬆。我們家兩個小孩也是差三歲,看來就要進入他所說的那個充滿挑戰的階段了。
小孩各自單飛的三年,他們要各自學習,我們同樣也要面對各種新的挑戰,學習去面對。
據說最近星象大兇,不止水星逆行,而是六星逆行。對我這種在數顆星逆行期間出生的人來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雖不敢說在逆境中成長,但不如意就是我們生活的必然。何況我之前看到暑假最後兩週的行程,就已經崩潰過,我不至於大膽地跟命運之神說:「放馬過來吧!」但起碼做好了生活和心情要被碾壓的準備。
可是,當我在上上週日載老大去上網球課路上,發現我每天要開五、六次,而且沒法閃掉的路段居然要在這段期間挖掉路面,重鋪柏油時,我內心又崩潰了一次:為什麼早不鋪,晚不鋪,而是這個節骨眼鋪呢?(翻桌)
第一天車子在開完至少一英哩的爛路面後,胎壓燈亮了,而兩天前那才亮過一次,我才去修車店打氣過。只好再去一次,都是爛路害的!我憤憤地想。然後在修車店等有人幫我打氣時,又碰到上次幫我找到輪胎上戳著一根螺絲釘的中東人。他笑瞇瞇地問我這次需要什麼,然後聽到又是一樣的問題,他打完氣之後,便主動幫我看輪胎的狀況。他說沒看到上頭有什麼東西,但我的兩個前輪這幾個月該換了,因為胎紋不夠深。然後我問了一下可能的價錢,就先回家了。
第二天送小孩的路上,胎壓燈又亮了!這次我直接開去輪胎行,我想這種問題還是找專家吧!沒想到,輪胎行一個像工頭的西語裔大叔跟我說:「妳全部的輪胎都要換了!」他做手勢跟我說,它們的壽命已盡!這麼嚴重?前一天才被說有兩個可以再撐幾個月,隔一天全部都被宣告不治?我又問了一次價錢,這邊比較貴一點,但是有較多的服務,而且換輪胎的時間比較快,畢竟他們是專門處理輪胎的。回家之後,跟某人說這事,他要我趕快換,因為輪胎是很重要的。想到我一天要開那爛路那麼多次,開個破輪胎,要是路上爆胎了,後果真的不堪設想,於是又趕緊開回去換輪胎,然後做四輪定位。
我上一次換輪胎,是2013年的事,在Costco換的。很多人都說Costco最便宜,尤其有折價券時。但我們這一帶的Costco無法做四輪定位,而且他們那裏換胎要兩個小時,甚至更久,更別說等前面顧客接洽的時間。所以這次覺得就近換就好了,而且開到一定里程數,他們會提供某些服務。
時間快到時,他們說我四輪定位的結果,發現後輪偏離很嚴重,前輪稍微好一點,如果不處理,輪胎磨損很快。他們需要某個零件,至少要等到下午才有,而且至少要兩小時,價錢是兩百多塊。在那種情況下,聽到這種價錢,我也只能含淚接受,但我下午行程滿檔,只好約了第二天再去。
所以星期二送完小孩,我又去報到,同時跟他們說,胎壓燈又亮了。對方說沒問題,他們會處理。雖然他們說需要兩小時或更長的時間,要我等有空時再去,我說沒關係,我可以等,因為安全事項一律優先。沒想到一個多小時後,他們就說好了,讓我有點擔心他們是否做得太快而有些東西沒顧到?開回家之後,胎壓燈依舊沒滅,所以之後我又開去一趟請他們打氣,然後再接小J回家。
然而,新胎很快又出問題。星期三送小孩的路上,胎壓燈又亮了!我簡直要捉狂,每天開爛路已經很煩人了,還要一直往輪胎行跑,我都沒法休息了。這次在輪胎行碰到一個前幾天都沒看過的黑人員工,不知為何,他一開始聽不懂我的英語,我也聽不太懂他的英語,不過他聽懂之後,就幫我把右前輪拆下來泡水。最後他發現出問題的是輪胎上的一個小接頭,於是免費幫我換掉。某人說那是車子本身的東西,不是輪胎的。但是那麼久已來,都沒人發現是那個東西有問題,所以年初我換了胎壓燈,然後這兩週又換了四個輪胎,跑了修車行和輪胎行無數次,花了上千元之後,才發現是一個小小的零件出問題......
這個時候,我必須保持正面思考,才不會讓自己覺得無力。如果不是因為做了這麼多,也許這問題根本不會有人發現,哪天可能就引致更大的麻煩。我應該覺得自己頗幸運,而且選對地點換了輪胎,解決了隱形和有形的問題。
接下來幾天,我的新輪胎一邊散發著輪胎的難聞橡膠味,一邊在爛爛的路面上奔跑顛簸,我在車內為新輪胎感到難受,但胎壓燈總算沒再亮過了。
從冰河國家公園回來第二天,小J跟他爹去打網球,回家後就一直嚷著說他生鏽了。我說我們才出門六天,他說他兩天沒打就生鏽。然後隔天他去上了一個半小時的課,之後連上五天三小時的網球營,中間還有一天上了半小時的一對一課程。在上完這十七小時的課程後,他依舊說自己生鏽了,還沒恢復。有個比他大一歲的女生說,多久沒打球,就要用兩倍的練習時間來恢復。所以他說還要一個禮拜,他才能恢復出遠門前的程度。
這不禁叫我擔憂,問他:那我們回台灣時怎麼辦?因為我們通常一回去至少就是兩個禮拜,如果是寒假回去,回來之後就開學了,根本不可能像暑假這樣,還有時間去上密集的網球營。
查了一下,場地不是問題,公婆家那區有好幾個網球場,球拍才是問題。小J便說他到時要帶網球拍回台灣。我不贊成,因為網球拍不能當隨身行李,一定要放行李箱託運。我們每次回台灣都有很多東西,我不太想讓網球拍佔空間。「那我用舅舅的羽毛球拍來練習!」他想了個因應之道。但我覺得不行,因為球拍設計完全不同,重量和目的差很多。小J這暑假從26吋球拍換成27吋的成人球拍,重量只有一點點差異,但球拍的大小和些微的重量差異就讓他花了很多練習時間,才比較適應。如果用設計不同的羽毛球拍練網球,那還不如不要練。
或者我們在台灣買個球拍?某人立刻澆我冷水,因為台灣的進口關稅高,小J用的Babolat球拍恐怕會比美國的價格高很多。他說,或許可以請小J的爺爺打聽看看,有沒有從美國回去的人打網球,這樣也許可以借到球拍。
唉,每次回台灣都要幫他們規劃這類的問題。上次我們頭大的是練琴問題。因為上上次回台時,他完全沒碰琴,之後上課,老師就覺得他程度下降了。所以上次回台前,我就到處查台北南區哪裡可以有買時段的鋼琴教室。原本公公說,他之前工作的地方有台鋼琴,是個同事離開時留下的,警衛值班時還會三不五時彈一下。我們聽到就覺得太好了,因為地方近,挺方便的。沒想到,一彈就知道那琴完全不行,因為台北潮濕,鋼琴很久沒調音,琴的聲音完全走調,我們聽得很難過。好在台灣有山葉音樂教室,雖然交通上要花點時間,我們也沒法天天去練,回去三週只能練個七八次還是十次,差不多就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的頻率,但總比完全沒練好。
這次在冰河國家公園,在Glacier Park Lodge、Many Glacier Hotel 和Lake McDonald Lodge都看到老鋼琴,有些甚至有差不多一百歲,因為冰河國家公園是1911年成立的,這幾個老旅館成立的時間都差不多是一世紀,裡面的老東西自然也不少。那個時代會來這裡度假的人都頗有閒情逸致,大廳裡自然少不了有台鋼琴,這樣晚上大家就會坐在大廳裡聽琴師彈鋼琴。除了Glacier Park Lodge的鋼琴不讓人碰,Lake McDonald Lodge的老鋼琴可以讓學過音樂的人彈,Many Glacier Hotel的鋼琴也可以彈,而且Many Glacier Hotel除了大廳有鋼琴,長廊、地下室和餐廳也各有一台。於是小J彈過Many Glacier Hotel大廳和長廊的鋼琴,還有Lake McDonald Lodge的鋼琴,他彈了我們就知道,Many Glacier Hotel長廊的那台鋼琴音色比大廳的好,Lake McDonald Lodge的老鋼琴又比Many Glacier Hotel長廊的鋼琴好。美國人聽到有人彈琴,往往都會很捧場地鼓掌,甚至走過的人會找位子坐下來聽,也算給小朋友一些鼓勵。拜這幾架老鋼琴所賜,小J覺得他那六天也是有彈琴的。真希望以後去哪都會碰到有鋼琴的地方,這樣就不必擔心我們出去玩,小孩都忘記怎麼彈琴了。
除了鋼琴,Lake McDonald Lodge大廳裡也有西洋棋盤。所以我們回家前,小J除了在那彈一下下的琴,還跟弟弟下了一盤棋。這次出門期間唯一沒練到的,大概就是游泳了。不過,小J說,超過一個月沒游,才會覺得游泳的能力生鏽了。
別說小孩了。有時從台灣回來,剛開車的時候都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很怕自己忘了怎麼開車。有些技能真的不能太久沒練,否則就會生鏽了。
才帶著痠痛的身體從冰河國家公園回來一天,小J就說他好希望趕快開學。我深表同意,我也希望小孩趕快恢復上學的日子,我當司機當到快累死了!這個暑假的行程滿得不得了,更別說還碰一堆亂七八糟的事,包括:蜜蜂入侵廚房的排油煙機;車子停在Whole Foods停車場時,被旁邊的車在退車時擦撞,而且對方逃逸,偏偏沒有目擊者,更不幸的是超市沒在停車場裝錄影;然後國慶日時想買新的烤箱,卻一波三折,到現在還沒安裝。在這麼忙碌的情況下,我們還要飛到蒙大拿去待六天五夜拼命健行,因為這是一年前就預訂好的行程。
這個暑假我每天都又忙又累,簡直就想抱頭尖叫了!
往年四五月左右,我就把小孩的暑假行程規劃好了。但今年因為之前忙著上課,四月底才報名了暑假前兩期的游泳課,否則就報不到了;然後五月下旬報了第三期,沒想到後來因為某人想讓他們去游泳學校上課,所以第三期後來退掉,損失了一點錢。今年前兩期的游泳課地點特別遠,因為本區高中游泳池施工維修,所以他們把課程移到鄰城大學和高中去,於是我那四週每天都要開車四十分鐘接送他們上游泳課,若在本地高中,則只要十分鐘。長時間開車造成我腰痛,痛到晚上睡不著,白天送完他們就趕快回家補眠。
往年他們除了星期一到四要游泳,週六也要游泳。今年我一開始想輕鬆一點,就不幫他們安排活動。沒想到,某人居然幫他們安排了西洋棋課!小J目標是一週打至少十小時的網球,所以他照常去上週日下午的網球課。這樣下來,一週七天,他們每天都有課。然後我們還有個一年前就排好的六天行程,偏偏超貴的游泳隊不能補課,所以兩個小孩一共損失六堂課的費用,簡直就是失血嚴重。
小J很早就說這個暑假只上網球營,我要他上一期寫作營,他勉強答應。今年因為小P要升三年級了,所以他們兩個可以一起去上寫作營,我可以輕鬆一點點。不然他們上網球營時,我其實很累,因為他們程度不同,在兩個不同的地點上課,所以他們上三小時的課,我卻要花近兩小時在開車上,然後每天還要做兩頓飯、洗碗洗衣等各種家務。而且他們對吃的意見很多,不能隨便打發他們。當媽真的好累,暑假讓人厭世。 T_T
小P雖然喜歡跟哥哥一起做同樣的活動,但他畢竟也有自己的喜好,他想上足球和棒球等,都被我拒絕了,因為我只有一個人,沒辦法送兩個小孩去相距那麼遠的地方,所以我最後勉強答應他去上一個他去過兩次的綜合活動夏令營,活動地點就在小J上網球營的那個私立大學裡,只是時間和地點不同。本來這樣的安排已經讓我很累了,七月初那週,某人讓他們去游泳學校試游給教練看,然後他們進了游泳隊,然後我的噩夢就來了。
下一週他們的行程不但密集,而且會重疊。小J的網球營是九到十二點,小P的夏令營卻是九點半到三點半。但他們有三天下午三點半到四點十五要去游泳隊,而且週一下午五點他們還要去上一對一的網球課,傍晚六點半小J則要去chess club下棋,因為可能下到八點,所以最好出門前能吃點晚餐;然後週二下午三點則有鋼琴課,週五下午三點半則是西洋棋課。每個地點和下一站間都有段不短的距離,一點都不近。光想到下週每天我要花多少時間在開車上,我就覺得自己活不了了。跟他們三人說我快不行了,結果卻是某人怪我答應讓小P去只是玩的夏令營,小J怪弟弟為何要參加那個夏令營......不是我要偏袒,小P不過八歲,去玩一週不是問題,小J當初參加那個夏令營時,也是八歲;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活動行程有嚴重衝突。通通滿足他們的下場就是爸爸的荷包大失血,媽媽的體力和精神負荷不了。
之前聽原本住在對面的台灣太太說,她女兒升四年級時,她把女兒送去一個要住一週還兩週的夏令營,讓她過了一陣子的輕鬆好時光。不知道小J下個暑假會不會對這種住在外頭的夏令營有興趣,我也想要有個輕鬆的暑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