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9, 2013

用臉書打造私人報

來美國這麼多年, 我其實還保有以前在台灣工作時的習慣, 每天輪流在各新聞網站瞄一遍. 不過, 在中國時報被旺旺收購, 新聞標準改變, 以及被水果日報連續好多天的淫魔頭條氣到後, 我開始覺得應該改變自己的習慣和資訊來源了. 住在紐澤西的國中同學說, 看那些台灣新聞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我仔細想想, 其實也沒錯. 台灣現在的新聞多半以八卦和娛樂價值掛帥, 那些守望, 傳遞知識等老派新聞價值所剩不多了. 對我們住在國外的人來說, 看那些八卦新聞的確只是浪費生命而已. 雖然聯合報是唯一比較多美國新聞的媒體, 但是聯合報的美國政治新聞立場跟我們不合, 而且聯合報有時刊登的是美國八卦媒體的報導, 不看也罷.

有天在臉書上看到有人說他的消息來源就是臉書. 不過, 若是從臉書上我的台灣朋友提供的消息來看, 其實是很單一的. 有一陣子大家都貼士林文林苑的消息, 然後有一陣大家都貼核四的消息, 然後最近不少人都在養菇. 這些是我需要的消息嗎? 知道這些對我的生活和人生有任何幫助嗎? 我想我需要的不是這些.

有陣子訂閱我當時注意的兩位健康書籍作者的臉書頁, 所以固定從他們那接收一些健康資訊. 我有天突然想到, 我也可以從臉書接收其他我想知道的媒體消息. 所以開始搜查各大媒體的臉書頁, 一一訂閱, 同時也搜尋我有興趣的一些主題. 我陸續訂了三百多個網頁, 目前分屬十八類.

現在每次上臉書, 粉絲專頁動態總有很多東西可以讀.我覺得這讓我感覺回到以前工作時, 每次一開信箱都會收到一大堆資訊的情形. 但是現在跟以前有個很大的差異, 就是現在我訂的是我想看的資訊, 以前收到的都是別人想餵給我的資訊, 其實都沒有價值, 99.9%都會被我捨棄. 以前臉書的"發現粉絲專頁"都是台灣的網頁, 自從我訂閱很多美國的網頁後, 現在點進去都是美國的網頁, 臉書總算知道我想要什麼了. 訂這麼多訊息的壞處則是, 老是開太多網頁, 不但看不完, 還讓firefox當掉.

當然啦, 除了那些知識性網站, 我也需要一些eye candy. 那些美美的設計類雜誌和網站都有我喜歡的眼睛和心情調劑畫面.

或許也有人好奇我到底訂閱了什麼網頁, 所以野人現曝, 分享一些私房名單. 為了節省時間, 我不加連結, 有興趣的人複製後貼到臉書的搜尋列輸入即可找到.

親職類: Waldorf Early Childhood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Living Montessori Now, Waldorf education, Conscious Parenting, 親子天下, Natural Parents Network

健康類: Sara的食食課課, 樓中亮_樓氏古中醫, 康健雜誌, Just Eat Real Food, 100 Days of Real Food, Everyday Paleo, Vegetarian Times, Delight Gluten Free Magazine, Natural News 中文網, 上下游 News&Market, Herbs & Oils World

反基改類:Food Inc, Gmo Inside, Non-GMO Project, Millions Against Monsanto by OrganicConsumers.org, Occupy Monsanto, The Cornucopia Institute, Eat Local Grown, I Support Farmers Markets, Grass-Fed Revolution

園藝類: "Grow Food, Not Lawns", "Growing Organic, Eating Organic", Mother Earth News Magazine, Horticulture: The Art & Science of Smart Gardening , GRIT Magazine, VegetableGardener.com, Birds & Blooms Magazine

媒體類: Los Angeles Times, NPR, Wired, WIRED.tw, Washington Post,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New Yorker, CNN, The Economist, 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中文网, BBC World News,

設計類: Design Museum, Design*Sponge, Architectural Digest, Art & Interior Design, Interior Design Photos, California Home & Design, House of Turquoise, House Beautiful Magazine, Traditional Home, Domino Magazine, ELLE DECOR, Interior Design Inspirations

我本來以為也可以在google+上如法炮製一番. 可是不知道是我被臉書制約了, 還是google+真的比較複雜, 比較少人用, 我很難找到類似的頁面訂閱, 而且很難分類, 每次在google+查一陣都落荒而逃. 所以暫時就在臉書上打造我的私人報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36 PM | 迴響 (0)

January 28, 2013

家裡有兩個小孩的真實寫照

好不容易把老大吐了一地的東西清乾淨, 讓老大躺上床, 準備好毛巾和垃圾桶在床邊. 吆喝老二進房間睡覺, 把裝滿擦了嘔吐物的紙巾和臭尿布的垃圾拿去丟時, 突然發現家裡彌漫一股火燒的煙味, 衝去查看才發現老二不知何時開了壁爐, 熊熊大火燒了好一會, 所幸總算在把壁爐前的塑膠玩具燒壞前及時關掉.

(以上是通通處理完, 喘了一口氣之後寫的. 一小時之後才能再進一步寫下面這段)

我們的壁爐前有一層玻璃, 雖然不會直接燒到, 但那層玻璃會非常燙. 不知道是哪一個小孩把塑膠玩具和紙盒推到貼在壁爐的玻璃前, 那些東西都不耐熱, 釋放出好多有害氣體(臭得不得了). 看來是進一步淘汰塑膠玩具的時候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3:41 PM | 迴響 (0)

January 26, 2013

在家包餃子

上週日帶小J去鄰城參加他同學的慶生會。小孩歡樂地在巨大的充氣溜滑梯上享受速度和快感,我們就在一旁看著他們聊天。我問他「京生」同學的媽媽,知不知道那間中東人開的超市在哪。 我們久聞那間超市的蔬果特別便宜,但從沒開那麼遠去過。既然到了那個城,倒是可以去看看。

「京生」的媽媽說,那裡的蔬果便宜是便宜,但是都不太好,不如去Sprouts。倒是那裡的茴香都一大把一大把地賣,比別的超市便宜很多,她都拿來做茴香豬肉餃子,他們夫妻都很愛。我便問,是說fennel嗎?納悶她用的是葉子還是球莖。但她說是dill。那我知道是什麼了,那一般譯做時蘿,不是茴香。dill是煮魚時用的香料,我沒想到也可以配豬肉。她說她都取嫩葉,切碎後和豬絞肉。聽起來她們還滿常吃的,於是好奇問她上哪買餃子皮。她說都自己桿,還說她桿得不如她奶奶好。聽來桿麵真是北方人的家傳絕活,我小時候好像沒看過家裡的長輩自己桿麵的。她這麼一說,倒是讓我想起,我們曾在一間叫「北京園」的小館子看到他們賣冷凍的茴香餃子。當時本來想買,但是不巧身上沒現金,沒買成,因此至今沒嘗過茴香餃子的味道。回家上網一查,茴香餃子果真是北京人的食物。可能因為南方不產茴香,我在台灣並沒看過這種蔬菜,也沒吃過。

像我這種充滿好奇的人,知道一種新食物,就想要找機會吃吃看。不過要小孩吃這種這種香氣獨特的蔬菜很冒險,小J不愛香菜、芹菜、巴西利等氣味重的菜,他很可能也不喜歡時蘿或茴香餃子,所以某人要我別整小孩了。如果要大家都接受,那就只能吃最普通的青江菜豬肉水餃了。我還沒動力挑戰桿餃子皮,去Arcadia吃鼎泰豐後,在光華超市買了兩包牌子不同的餃子皮,準備自己包水餃。

上回包水餃,是小P出生前的那個冬天的一個週末。當時的小J跟現在的小P差不多大。我因為忙著準備各項材料,便跟小J說,他不睡午覺沒關係,自己玩就好。他很樂地上下樓到處玩,等我們包好餃子才想起很久沒聽到他的聲音。上樓查看,我才發現他自己跑到床上睡著了,心裡忍不住偷笑, 如果他每天都能這樣,該有多好!

這回沒那麼容易。現在有兩個精力旺盛的小孩,而且某人病了。我手忙腳亂地一個人開始包餃子,兩個小孩就搬椅子站在我旁邊看,小P為了卡位而被哥哥痛斥。我才包完一兩個,兩歲半的小P就吵著要吃,後來還伸手摸了餃子一下,然後被他哥哥罵。因為後來某人也加以我的包餃子陣容,他們兩個對包餃子更是好奇地不得了,小P饞得口水流滿地,小J則說他可以吃十個(平時他吃三四個就說吃飽了)。

邊包餃子,我們跟他們稍微介紹吃餃子的傳統,雖然我們家算吃米食的南方人。不過餃子在美國是被視做華人的食物,總是要讓他們認識。有住在美東的朋友讓女兒請同學到家裡包餃子過農曆新年,頗受其他族裔歡迎(要注意是否有不吃豬肉的族裔就是了,不然雞肉是所有非素食宗教都能接受的肉類)。所以小孩大一點之後,要教他們包餃子,以後可以傳播中華飲食文化。

等熱騰騰的餃子上桌後,小J熱切地吃了七個,算是他難得的新記錄,這是讓小孩看食物從自家產出的好處。他邊吃邊跟他爹抗議:「我吃一個,爸爸就吃了十個!」自己包水餃跟買冷凍水餃的差異之一是,自家現貨可以邊煮邊吃,吃不夠,後頭還有,再煮的話,耗時也不多;冷凍水餃就是一包煮完就沒了,除非冰箱還有存貨。不過他們還不懂,畢竟他已經想不起來上回我們包餃子的事了。這讓我有點慚愧,我的腦海裡還有阿婆的廚房逢年過節長時間飄出各種熱騰騰食物氣味的回憶,他們未來大概很難對媽媽有這種印象。比起小J,平時胃口比哥哥好的小P只顧著用湯匙喝醬油,總共吃了四個餃子。也許他又有嗝讓他連兩餐都吃不多。睡前他才好不容易打了一個嗝出來。

因為用了兩個牌子的餃子皮,煮的時候才發現「香港」牌偏黃,某人認為是用玉米粉。我回頭看成分說明,裡頭的確含玉米成分,也就是說這含有基因改造成分。不過黃色應該是加蛋的緣故。看來以後還是要學著桿餃子皮,這樣原料到成品都比較能控管,才不會吃到不好的東西。等我學會桿餃子皮,咱家要吃餃子就應該更容易了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0:14 PM | 迴響 (0)

January 23, 2013

痛苦並快樂著

今天親子課的團體討論時, 有個韓裔媽媽說她以前一直說不要有小孩, 最後還是生了. 有小孩後, 覺得有小孩真是很棒的事. 雖然當媽也很困難, 但她仔細想想, 之前做的工作也沒簡單過. 而且感覺有小孩很棒和感覺養小孩很困難是並存的. 她以前看到別人帶穿睡衣的小孩出門, 認為很不可取, 如果是她, 絕對不會允許小孩這樣出門. 沒想到, 她女兒現在常穿睡衣出門. 她說要選真正需要花精力的焦點(pick up your battle), 那些小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是有小孩的人才真正能體會的一段話啊.

由 Debby 發表於 04:43 PM | 迴響 (0)

January 18, 2013

一歲以後的胃食道逆流兒

往回翻一下, 發現我在小孩大一點之後, 就沒記錄他們胃食道逆流的情形了. 當年醫生總說大一點會比較好, 書上則說嬰胃食道逆流通常發生的時間是幾個月到一歲半左右. 我仔細想一下, 小J將近一歲半的時候, 我就不再幫他拍嗝了. 這不代表他就沒有消化的問題了. 小P嬰兒時期吐奶情形不像他哥哥那麼嚴重, 可是胃食道逆流依舊困擾他好一段時間. 我沒辦法明確地說, 他們到一歲半就完全沒胃食道逆流問題了. 跟別的小孩比起來, 他們食欲沒那麼好, 體重一直偏輕.

小P的出生體重比哥哥多兩磅, 但是他四個月到一歲半的體重, 都跟哥哥差不多, 好幾次甚至比哥哥少一點. 這讓我覺得自己很不會養小孩, 同時覺得自己的奶不夠. 因為小J打從一開始就始母奶和配方奶混餵, 小P則因為睡眠一直太短, 到五個月左右, 我才確認自己的奶不夠, 開始幫他補充配方奶.

雖然他們都是母奶和配方奶混餵到九個月, 體重也幾乎相近到一歲半. 可是一歲半之後, 小P的體重增長比哥哥好, 他兩歲半的體重終於有三十磅, 比哥哥三歲的體重還多一點(二十九磅). 我猜想有兩個因素造成後來的差異.

一個是我幫小P拍嗝拍到兩歲五個月. 這真的是很長的時間. 很多媽媽頂多拍到八九個月就不拍了, 因為寶寶自己會打嗝, 而且他們那時會爬很愛動, 不好拍. 但是小P一有嗝就睡不好, 甚至影響下一餐, 所以我說什麼都要把我抓回來拍嗝. 過了那個階段, 他後來都會很認份地坐在小椅子上讓我幫他拍嗝. 他很清楚打嗝之後, 就會舒服很多. 兩歲多時, 有時我拍半天拍不出來, 要他來來回回跑一跑, 他也很聽話地跑來跑去. 這時的拍嗝就不像嬰兒期那樣讓人覺得辛苦了. 小J當年沒拍嗝後, 就算感覺食物卡在食道裡, 讓他不舒服, 因為語言能力的限制, 他沒辦法表達. 唯一能做的, 只是表示他不想吃. 我們如果拿甜食誘惑他吃更多正餐, 其實只是讓他更難消化, 更不舒服而已.

第二個原因是喝水. 比起來, 小P比哥哥愛喝水, 吃東西吃太多卡住食道的時候, 他知道要喝水, 平常他也會自己喝水, 喝完會要我幫他加水. 可是小J到現在五歲多, 一直都不愛喝水, 一整天下來, 如果我沒有注意, 他常喝不完八盎司的水, 所以他上廁所的次數很少, 容易便秘, 也常流鼻血(照中醫說法, 小兒流鼻血就是散熱, 既然他不排尿, 就只能這樣排熱), 讓我很頭痛. 老一輩的就覺得讓他喝湯喝果汁等代替, 但是(純)水很重要, 不是任何東西可以代替的.

看了美國營養師賴宇凡下面影片(6:50開始)後, 我覺得應該讓他們從兩三個月大就開始喝水, 從吃副食品時才讓他們喝水, 就有點晚了, 他們往往不喜歡沒味道的水. 尤其小J嬰兒期喝很濃稠的防吐奶配方奶(Enfamil A.R.)的時候, 如果喝完奶之後喝水, 就能沖淡他食道中的澱粉, 空氣比較容易出來, 消化會容易些, 他也比較不會便秘.

我當年餵母奶期可能也是水喝太少了, 所以奶量不足, 而且容易得乳腺炎. 喝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事, 對餵母奶的媽媽尤其是. 現在才知道這些有點晚了, 寫在這是希望給有類似問題的人一點參考, 不用再走我走過的冤枉路.


由 Debby 發表於 10:10 PM | 迴響 (0)

January 11, 2013

迎接最冷的冬天

早上八點送小孩上學時, 冷到覺得耳朵快掉下來了. 停在戶外的車上都結了一層霜, 草地上也是一層白色的霜. 把車停在路邊後, 我一邊推小P的推車, 一邊要小J跟我一起跑,不然實在受不了. 到校門口時, 抬頭看到學校的溫度計顯示是華氏33度, 再少一度就到冰點了. 難怪前不久新聞說LA某城(不是山上喔)下雪了. 這個冬天南加異常地冷, 我想全美各地皆如此. 昨天CNN的新聞圖表顯示, 目前全美各地得流感的人非常多, 加州算比較少的州. 看來跟氣候還是有點關係吧.

因為這陣子溫度太低, 牛仔褲實在不能禦寒, 於是到處打聽別人穿什麼褲子, 因為上半身有羽毛外套, 沒有問題. 小J同學的北京媽媽說, 他們在北京的厚褲子沒帶來, 本覺得南加沒那麼冷. 不過這幾天她在長褲裡加一件跟T-shirt同材質的"秋褲". 我聽了恍然大悟, 應該就是台灣人說的"衛生褲"吧.

我之前試了一些燈芯絨(Corduroy)的長褲, 但是覺得都滿薄的. 而且這冬天流行貼腿的低腰窄管褲, 我實在穿不慣. 至於牛仔褲, 現在很多美國牛仔褲都做輕磅的, 也不像我們小時候穿的那樣厚重了, 所以一點都不保暖.

我們家兩個男生穿的都是Microfleece的長褲, 頗能擋寒風. 我想找這種材質的長褲, 但是找半天都沒找到, 好像小尺寸的都很快賣完. 就連雪褲也很難找到petite的最小尺寸, 現在尺寸齊的都要一兩百塊, 實在下不了手. 從美國中西部搬到北加的同學說, 只要穿羽絨外套, 下面穿什麼都不會太冷. 偏偏我就是那種穿羽絨外套, 腿上穿牛仔褲還覺得冷的人.

另一個在北加的同學則說, 他們也是穿牛仔褲和棉質長褲過冬, 外頭還有很多人穿短群呢. 這個我從來都比不過人, 國中時我還穿過八九件衣服呢. 兩週前在下雪的大熊湖全副武裝的時候, 我們看到一個年輕女生居然只穿短袖上衣, 小孩吃驚地一直看她. 她八成是北極來的, 我心想.

前不久在《下半身決定你的健康》裡讀到, 女性最好在冬天要注意下半身的保暖, 不要穿裙子. 像我這種體質不佳的人, 就更要注意了.

某人晚上就很虛弱地回來, 說他生病了. 看來就是冷出病的.更加強我要趕緊找到能讓我順利過完這個冬天的衣物.

以前在台灣買的衣服陸續淘汰不少, 畢竟我來美國也很多年了, 穿都穿舊了,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材質不夠保暖. 看來還是要買cashmere的衣服才行. 過去抗拒cashmere和絲質這類昂貴的材質很多年, 因為cashmere的衣物如果不送乾洗, 就得手洗. 我要花那麼多時間照顧小孩和料理三餐等事, 實在沒時間慢慢手洗那種寶貴的衣物. 不過現在小P兩歲多了, 也許我可以挑戰偶爾手洗一兩件羊毛衣吧.

此外, 我也照樓中亮中醫說的, 加強頭部和腳的保暖, 準備好帽子和毛襪. 我這陣子真的深感頭和腳是兩個最容易感受寒氣的地方, 所以帽子和襪子都準備好了. 套頭上衣也是我冬天的制服. 因為懷小P的那個春天病了兩個月, 從支氣管炎惡化成肺炎, 我一度以為要早產了. 這種回憶讓我對冬天和春天充滿恐懼, 要好好防備才行.

希望這個冬天和春天我們都不要生病, 如果生病了, 也不要拖太久. 如果能順利過冬, 就是今年的一大進展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1:37 PM | 迴響 (0)

January 08, 2013

廚房裡的新歡--象印壓力電子鍋

久聞"深夜食堂"的熱銷, 卻一直沒機會看這套書. 前不久在Youtube找到兩個有中文字幕的深夜食堂影片來看(這個這個). 裡面一貫的日本影劇手法, 就是把小事說得好像很棒. 這似乎也是日本人的性格使然, 劇裡那些女食客, 連別人的久別重逢都可以讚嘆成那樣, 如果是我, 大概就只會回個"喔"一字吧. 播到一半時, 小店主人打開電子鍋盛飯, 我眼睛一亮, 那看起來好像是象印的耶! 因為我前不久買的廚房新寶, 就是象印的壓力飯鍋.

我看完之後立刻把此片轉給比我還哈日的某人看. 不過某人很冷淡地問我:" 這有什麼嗎?" 一點都沒被吸引的樣子. 我問他會想吃劇裡的"牛油拌飯"嗎? 他說就是奶油拌飯嘛. 我說是啊, 現在我們有象印電子鍋, 冰箱裡也有奶油, 他也可以這樣吃. 不過他斷然拒絕, 說不覺得這有多好吃. 某人覺得日本人很會製造集體氣氛. 這話倒不假, 就像我以前看完吹捧拉麵的電視劇, 就跑去吃拉麵, 吃完大腦就醒了, 沒那麼好吃吧. 說真的, 如果缺乏那種有特定氣氛的環境, 缺乏那種容易被別人說動的個性, 又沒比較過好壞的差異, 很多東西是一百個人說好, 你也不會有感覺的.

不過之前我會買象印壓力飯鍋, 也是看到幾個在美國的台灣人說煮出來的飯好吃. 我剛來美國時, 都用在台灣學的水米比例. 但是煮出來的飯都很乾, 糙米的米心甚至還是硬的. 後來總要加很多水才行, 但白米和糙米的口感還是不一致. 而我們家都是吃白米和糙米混煮的飯, 把口感和營養做個折衷.

聖誕節前, Amazon寄來九折的coupon code. 我趕緊要某人把公司給他的獎金換成amazon的禮物卡來買象印的壓力飯鍋, 因為機會難得. 這樣買下來, 剛好把稅金抵消, 而且加州每年都會調消費稅, 越早買越好.

這個比大同電鍋看來要高科技得多的壓力飯鍋的確沒讓我失望, 白米和糙米都很軟Q好吃, 最重要的是兩種米的口感一致. 如果花那麼多錢還讓人失望的話, 就太說不過去了. 兩個小孩都很捧場地說飯好吃. 本來不以為然的某人也說比大同電鍋煮的飯好吃. 好笑的是小P居然問我:" 為什麼換新的飯桶勒?" 我在網路上查到有人說象印電子鍋比大同電鍋好看, 沒想到我們家小孩居然把它說成飯桶, 這二字傳遞的造型感覺就不優了.

從朋友那發現老一輩往往堅持大同電鍋最好, 猛烈抵抗電子鍋這種東西. 我們家也有類似的狀況. 因為公婆家都吃糙米飯, 而且水放得很少, 煮出來的飯乾硬難吃. 我每次在他們家都吃得很痛苦. 所以之前跟他們推薦這個產品. 婆婆毫不考慮地說她們家不用日貨. 某人趕緊指著他們的象印熱水瓶說那就是日貨. 婆婆說那是某人買的. 某人則說是他們要他買的. 身為半個外人, 此時沉默是金. 不過前幾天發現他們居然換了新款的象印熱水瓶, 而且比我們家的好, 瓶身不透熱, 斷電後能保溫數小時, 以達到節能目的. 公公說那是在amazon買的, 因為舊的已經用十幾年了.

所以某人邊吃象印煮出來的飯, 邊說我之前應該不要告訴他們我們買新的電子鍋, 直接把煮好的飯拿去給他們吃, 他們就可能會買了. 現在拿去的話, 婆婆已經會做好準備, 說不好吃之類. 某人說的沒錯, 之前他們就是喝了我用Blendtec打的豆漿, 才買一樣的果汁機的. 不然照他們的個性, 通常都買便宜的東西.

不過象印壓力飯鍋的規矩很多, 不能加濃湯塊, 豆類和小米等小顆粒的東西到米裡煮. 這點大同電鍋就隨和多了, 根本就是來者不拒! 各種加料的飯, 雞湯, 紅豆湯等, 任君煮(煮出來的成果好吃與否是另一回事). 所以象印的確就只是飯鍋而已.

象印壓力飯鍋比沒有壓力的同牌其他款飯鍋多了一百美金, 到底值不值得多花這一百美金去買個壓力的功能? 《小野二郎:壽司夢 (Jiro Dreams of Sushi)》裡有一幕是壽司店的學徒示範他們怎麼煮好吃的壽司飯, 秘訣之一就是用很重的東西壓在蓋子上. 大同電鍋的鍋蓋總在蒸氣充足時一直浮起來, 煮出來的飯就遜色很多. 所以飯鍋有加壓力應該是會幫飯加分的吧!

現在有工具煮好白飯, 之後我就可以挑戰糯米飯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45 PM | 迴響 (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