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30, 2010

必也正名乎!

從好幾個月前開始,每當我們問小J:「你叫什麼名字?」他都答以:「掰掰!」再問他:「你姓什麼?」他千篇一律回答:「嗚嗚喂(狗)!」如果有人再問他:「你爸姓什麼?」他照答:「嗚嗚喂!」

慘遭兒子「認父為狗」的某人,前幾天決定要好好教小子說說正確的答案。

幫小J洗澡向來是某人的工作,我只有在某人出差時幫小J洗澡,或者在某人趁小J洗澡時去院子丟尿布的時候幫忙看一下。所以某人在小J洗澡時,一面幫小J洗臉,一面問他:「你叫什麼名字?」答案當然是:「掰掰!」某人說:「好,那再洗臉!」然後又問一次:「你叫什麼名字?」答案依舊是:「掰掰!」某人又說:「再洗臉!」向來痛恨洗臉的小J因此被多把好幾次臉。我在浴室外聽到,趕緊跟小J說:「你說『小J』就不用再洗臉了!」小J又答錯一次,然後才終於講對了。這時他不知道被某人抹了幾把。

第二天早上,我幫他洗臉時,也問他叫什麼名字,他這次轉比較快了,不過還是讓我洗了三次左右。那個晚上,他還是被某人洗了好幾次的臉。第三天早上,他仍答錯,可是,他說的是:「掰掰!晚上再洗臉!」擺明是故意的,明知道會被多洗幾次臉,可是還是要答錯。

不過,今晚,他總算第一次就答對了。某人很得意,小J終於會講正確答案了!

至於現在小J會認為他姓什麼,我想他還需要多洗幾次臉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由 Debby 發表於 11:09 PM | 迴響 (4)

January 28, 2010

幼兒管教問題又一章

上週下了幾乎一整週的大雨,我們沒法出門,差點把小J悶壞了。這週終於可以恢復正常,去上該上的課。

比起其他同學,小J還是很怕生,但是如果我要他跟別的小朋友一樣去拿東西,他會走出去,只是看到一群小朋友搶東西,他就手足無措,不敢伸手向前。就連上完課,我要他去找老師蓋印章或拿貼紙,他也會走到一半就繞回來,跟我說:「沒看到貼紙!」之類的,直到我把他再次推出去。

小J一位印度同學妮蒂的媽媽,跟我說,她準備幫已經滿三歲的女兒報名下一期的單飛課,因為妮蒂已經上過三次Ms Tia的課,認識也喜歡Ms Tia。我說我也想幫小J報名,到時他們可以一起去上課。其實小J跟妮蒂不熟,只是妮蒂也比較內向,有時會坐在小J旁邊畫畫,其他小朋友則跑來跑去滿場玩。不過,妮蒂比小J好一點,她會說一些簡單的英文單字,聽得懂基本的命令,據說她是朵拉迷,靠看電視學了ABC。看來小J也到了要看電視學英文的年紀。

這週Ms Tia的講題是兩歲的問題。部分內容我在上一期已經聽過了。她說,幼兒跟青少年很像,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父母的限度,但是父母無論如何都要拿出一套標準來,不能輕易動搖。如果父母能在幼兒時期掌握好這項原則,當小孩進入青春期時,他們就會知道哪些事是行不通的。不過,因為這個班是兩歲到三歲半的班,所以部分有所延伸。我因此聽到她說,「如果你的小孩在兩歲時還算乖巧,你可能會在他36到46個月時,發現他變得特別難搞。因為他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技巧都大有進步,而且個性很強烈。」她說的顯然是有些美國家長提到的"terrible three"。後來我便請教她一個問題。

我得先記錄一下這個問題的背景。

自從S生了第二胎又搬到我們家附近(理由是,她希望小孩能就近跟我們學中文)後,小J這幾個月常跟阿D兄弟一起玩。S家的作息非常亂,對我們產生一些困擾,可是再怎麼樣,都比不上阿D行為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因為阿D年紀比小J稍大,語言能力比小J好很多,懂的東西也不少,S常要他在我們面前表演,我會稱讚阿D,所以小J或多或少會模仿阿D。可是越接近三歲,阿D的行為越來越頑皮。他本來就是比較自我的小孩,或說,S本身比較少去約束他,阿D常用狂哭等各種方式得到他想要的玩具、搶母奶喝等。一個多月前,我碰到阿D的爸爸,他就提到阿D越大越讓他頭大。據S說,阿D的爸爸前不久被阿D氣到抓著阿D的腳,把阿D整個人倒過來。看來是氣到已經不知道該對這個兒子做什麼才好的地步了。

阿D從弟弟小楷出生前,就不是對弟弟友善的哥哥。弟弟出生後,他不但不肯讓弟弟吃母奶,還打弟弟打到媽媽帶著弟弟在屋子裡到處逃,想盡辦法把弟弟安置在阿D打不到的地方,因為小楷沒滿月,就曾被阿D用電話在頭上敲出一個大包(還好沒打到要害),後來還是靠他們奶奶的藥酒才讓紅腫消退的。我們一起去公園時,他也是常欺負弟弟。小楷的發展較早,五個多月就會爬,所以每次去公園,S就把小楷放在地上。小楷跟其他嬰兒一樣,喜歡抓東西放嘴裡,阿D就故意拿不該給小楷的東西丟到小楷面前,讓小楷放到嘴裡,或者把他的髒手塞進小楷嘴裡。有次他拿著一節尖尖的樹枝衝到小楷面前,我怕他弄傷小楷,立刻就近制止。所以,後來當我跟S提到,小J會學阿D一些不好的行為時,S居然說,阿D在家其實沒那麼壞,他只是因為在我們面前時,會得到我的注意,所以做那些事。

我的反應是:這是在怪我阻止妳的小孩做壞事嗎?如果這樣,那我下次就乾脆完全不要理妳的小孩好了。

S還說,等小J上學,他會從別的孩子身上學到更多不好的行為。不過,她也提到,阿D跟她另一個朋友的四歲多兒子賽巴斯汀一起玩時,總是玩得非常野,讓她很猶豫還要不要讓他們一起玩。賽巴斯汀跟阿D一樣吃母奶吃超久,吃到四歲半才停。而且他媽媽也採homeschooling的方式,讓小孩在家受教育,而不是上學。

我概略跟Ms Tia提到這個狀況,問她的意見。她說,我能做的,就是每當小J出現模仿別的小孩的負面行為時,跟他說,我們不喜歡他這樣。既然我沒法給朋友意見,那就只能管自己的小孩。久而久之,小J會判斷阿D不是一個好玩伴,爸爸媽媽不喜歡他學阿D的行為。

Ms Tia認為,幼兒的負面行為,多半會在上學後,透過團體的拘束力而受到糾正。她觀察那些在團體裡,要以負面行為吸引別人注意的小孩,多半是那種在家可以得到他想要一切的小孩。換句話說,他們的父母沒有設定適當的界線約束小孩的行為。我說,不巧他就是不會上學的小孩,他會在家受教育。Ms Tia說,那就在朋友的聚會時,可以看出那個小朋友的行為遠離一般正常規範,如果父母夠警覺,就得趕緊糾正。

這差不多是我和某人討論之後的結論。因為S主見很強,她連小兒科醫生和婦產科醫生的話都不想聽,我的非專業意見也很少被她接受,她以前聽到我讓小J罰站時,覺得不能接受,她唯一能接受的,是沒收玩具,而且放在小孩看得到的地方那一招。所以我不會再跟她討論管教的問題。現在小J每週要上課兩天,跟阿D的接觸自然大為減少,也就省得我在他們一起玩之後,花很多力氣糾正小J的行為。不然,我們可能需要搬家,我也得學孟母了(嘆)。

由 Debby 發表於 10:30 PM | 迴響 (0)

January 23, 2010

兩歲男生的想像遊戲

小J兩歲多之後,開始多了許多想像遊戲。例如,當他跟我一起看食譜時,他看到好吃的食物,會伸手過去,在圖片上抓一把,然後假裝放到嘴巴裡吃。他看到我做一些菜或一些點心時,也會跑到他的小爐子旁,假裝在煮或烤同樣的食物。他最常做給我吃的,是布丁。我吃了之後,他會跟我說謝謝。有時他會宣稱要去拿信,然後跑到電視機旁邊假裝開信箱,然後假裝拿了一堆信給我,我趕緊收下,然後跟他說謝謝。

當他才一歲多時,我曾奇怪他怎麼不會玩扮家家酒,後來才發現這些憂慮是多餘的。因為孩子的心智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太年幼的孩子不懂的事情自然很多。

跟一些朋友的女兒不同,小J從沒上演過要餵娃娃吃東西、照顧娃娃或扮裝成另一個人等情節。他的想像遊戲裡,還是以開車的情節居多。

他最喜歡學垃圾車的司機,不是開著他的小卡車去倒垃圾,就是開著他的小火車去收垃圾。再要不然,就是開他的卡車去大華買小馬拉糕、芋頭包、芝麻包、豆沙包和牛蒡包。買完之後,他開車開到餐廳的角落,表示他回來了,就下車把包子放到冰箱裡。

最近小J因為愛吃花枝,偏偏我們常沒空去W城的農夫市場買花枝,他便想要自己買。過去一週整天下大雨,我們沒法出門,連買菜都懶得去買,只靠冰箱的存貨打發三餐。沒有花枝可以吃的小J,有天就說要去買花枝。

他開著卡車去買花枝,開到一半,他下車跑來跟我說:「小J不要買了!車上有羊大便收錢!」我聽了一陣錯愕:「嗄?羊大便收錢?」怎麼這麼奇怪,車上不但冒出羊大便,還會收錢?我跟他確認好幾次,覺得我應該沒聽錯。他後來改開火車去買花枝,也是開一下就跑來跟我說,火車上面有羊大便收錢。我問他是誰說的,他說是爸爸說的。打電話問某人,某人也聽不懂,而且表示絕對沒有跟小J說過這種話。

我後來問他:「哪裡來的羊?是我們家的,還是別人家的?」他說是別人家的。我要他把羊趕走,叫羊回家去。他就去趕羊了。可是之後他還是不肯買花枝,我問他那沒花枝怎麼辦?他說等爸爸回家,叫爸爸去買。他之所以不肯去買,是因為兩部車上都有羊大便。我要他去洗車,他便拉著水管去沖水。洗完之後,我說可以開了。可是他還是拒絕:「上面有羊大便!」我問他:「怎麼那麼多羊大便?羊怎麼又來了?」他說是,然後低頭不語。我一度笑到肚子都快笑破,不知道他這些話素是從哪來的,只能猜想他暫時不想開車,所以說車上有羊大便。

隨著生活經驗的增加,我相信小J未來的想像遊戲一定會更豐富。

由 Debby 發表於 10:40 PM | 迴響 (0)

January 17, 2010

有穿著主張的兩歲兒

小J還是嬰兒時,我就聽朋友說,到了一兩歲,小朋友開始會對衣著或尿布上的花色有偏好。小J的語言發展較晚,兩歲左右時,他的表達能力還很有限。可是,他的確會開始顯現他的衣著喜好。每次我們跟他說要出門了,他就衝去他的房間,打開衣櫃,把一件吊帶短褲拉出來。那件短褲是我幫小J買過最貴的衣服(換季時半價折扣22元),所以他要常穿,我也就順著他。只是,若要去公園等地,為了避免他的膝蓋受傷,我們通常會制止他穿短褲。

再要不然,他就要穿一件充滿星星的上衣。可是那件上衣是長袖,而且挺厚的。為了避免他在天熱的時候還硬是要穿那件衣服,後來我只得在他不注意時,把衣服收起來。

那件充滿星星的上衣其實來自台灣,不過是個不知名的品牌,而且是二手衣,所以無法從原品牌找類似的上衣。我試圖找其他有星星圖案的衣服來取代那件上衣。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連在美國國慶前後找都沒找到。我以為國慶前後會有很多類似美國國旗圖案的上衣,可是大概童裝品牌都不想太愛國,沒有推出這類的款式。我其實也不希望小J太愛國,可是後來覺得他根本不懂那麼多,只認得星星,所以能找到這種衣服也算交差。只是天不從人願,至今沒看到。

後來隨著他長高,上述兩件衣服就陸續收起來。每次有新衣服要試穿時,小J都非常興奮。誰說只有女人喜歡新衣服?

昨天突然想起,好像很久沒幫小J量身高了,於是把他叫到身高表前。一量,我才發現他現在居然有38吋(97公分),已經可以穿三歲的衣服了,難怪他穿兩歲的衣服看來都很短。今天我於是把那些兩歲的衣服收起來。他看著我用力把他的衣服收進大塑膠袋裡,脫口而出:「好多衣服!」是啊,他的衣服的確比我們要多,誰叫他是小孩,長個不停。

一兩個月前,我看到朋友提到,她把女兒兩歲的衣服早就收起來了,部分三歲也收起來,因為她女兒已經穿到四歲的衣服了。她的女兒比小J大近兩個月,去年四月我碰到她們時,她女兒已經穿三歲的上衣了。比起來,小J好像長得慢,他到快兩歲半才穿兩歲的長褲而不顯長。

可是,前陣子,我碰到她們,小J和朋友的女兒、阿D一比,居然是最高的,而小J年紀比他們小一些,出生週數也比他們早。看來早睡對小J的長高真的滿有幫助,因為那兩個哥哥姊姊都跟大人睡,所以比較晚睡,睡覺時間也不太固定。我們同時發現,原來美國男女童裝的大小是有差距的,男生平均身高應該還是高一點。

小J現在不只是對自己的穿著有主張,連對我的打扮也有意見。他特別喜歡我穿一件淺紫色的孕婦上衣,常要我穿那件上衣。他不喜歡看到我紮馬尾,一看到就說:「媽媽不要綁頭髮!」我煮飯時,穿一件某人以前買的墨綠色圍裙,我不喜歡那件圍裙的顏色和款式,可是沒空去找合意的。小J看到我穿那件圍裙,反應比我激烈:「那個圍裙不好看!媽媽脫掉!」他還喜歡我一件有蝴蝶的上衣和有花的牛仔褲,可是那都不適合孕婦,他只好接受我穿了,我和弟弟會不舒服的事實。不過,他偶爾還是會冒出:「弟弟妹妹穿蝴蝶!」我只得跟他解釋:「你沒有妹妹。弟弟不穿蝴蝶的衣服,跟你一樣穿車子的衣服。」他的意見真是不少。

值得慶幸的是,小J現在喜歡穿固定幾件,從沒嫌衣服太少。要是他變成朋友青春期的女兒那樣,一口氣買時幾件還嫌找不到衣服穿,我才要頭痛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1:54 PM | 迴響 (0)

January 16, 2010

買菜雜記

上回遠赴Monterey Park去吃港式點心後,我們去附近的大華買菜。我們其實不喜歡去大華超市,因為交通比較擁擠,不守秩序、亂開車的人較多,超難停車(停車位小且車子超多),治安也較差(大華停車場傳出過好幾次有人遭搶的傳聞。某人有次也在大華買完菜,卸貨時,被扒走手機),購物推車髒又爛,也不像洋超市會提供殺菌濕紙巾擦拭,店員的服務態度也比不上洋超市。那次某人便催著我趕快買完趕快走,他怕一旦有人在停車場撞了他的車,肇事者不留聯絡方式就跑了。

不過,我那次買得滿高興的,因為我發現那間大華的青菜比我們常去的Van Nuys的大華新鮮多了,很多菜都像洋超市一樣堆在貨架上,而不是已經包在塑膠袋裡,讓人無從避免買到爛菜。只是,開去Monterey Park要比開去Van Nuys多花二、三十分鐘。難怪我聽說住在這一帶的人,若要跑那麼遠去買菜,就順道在Monterey Park打打牙祭,因為我們這一代的中餐館都很差,三流水準的都被當作一流,要是看yelp的評價去吃,包準氣死,這裡的華人畢竟是少數。

平時我們很難跑那麼遠去買菜,頂多去附近的農夫市場買菜。本地的農夫市場因為教堂不肯出借停車場,從八月底突然消失後,一直到十二月底才在另一個較遠的地方復活。只是,我常光顧的菜攤,上週居然消失了。而W城的苗族菜販賣的亞洲青菜水準較差,最近只有油菜讓我買得下手。

聖誕節前,我碰到隔壁的上海先生,他說他們都去San Gabriel的大華買菜,因為那裡的東西最好,唯一去Van Nuys的那一次,就碰到我們。他還說他會買大華的鹹水鴨,買回來就放到冷凍庫裡,要吃的時候再解凍加熱,味道還可以。

某人也曾在我坐月子時去San Gabriel的大華買菜。因為我們請了一位四川月婆來幫我坐月子。那個月婆跟她的同伴都不會英文,因為他們沒上工時就住在那一帶,對那間大華最熟悉,所以他們只去那間大華買菜。

今天因為小J要吃的包子快吃光了,得去補貨,所以我要某人讓我去San Gabriel的大華看看。我們以前在那一帶東吃西吃時,曾企圖要去大華買菜,可是沒找到,最後去了順發。順發的青菜比大華新鮮又便宜,得到公婆和某人阿姨姨父的讚賞。可是順發是廣東人開的,台灣來的冷凍食品選擇就少很多了。

這真是個錯誤的決定。因為塞車,我們開了一個半小時才到。到了之後,完全找不到停車位。跟我們一樣繞半天找不到車位的車子多的是。一旦有人要把車開走,眼尖的車主就開始準備搶車位。某人阿姨有次在大華停車場看到有車子要走,於是在旁邊打燈號準備要進去,沒想到,那輛車一走,另一輛順向的車立刻停進去。某人阿姨氣不過,上前去理論。那人卻說:「喔,我以為妳打燈號是讓我!」根本就是胡扯。某人阿姨聽了差點氣炸。某人不喜歡搶車位,一度準備要走,不過我們還是在離開前看到一個車位,得以下車買菜。

我對San Gabriel大華的感覺是:賣比較多零食,居然有三排!Van Nuys或Cerritos的大華似乎都沒這間大華賣的零食多。青菜區的確也比其他間大,大部分的青菜看來都比其他大華好,今天只有大豆苗看起來爛爛的,讓我買不下手。現成食物區的選擇也比較多,因為買菜而耽誤中餐時間的我們,最後就靠這裡的菜肉包、韭菜盒子、咖哩酥、蘿蔔酥等草草打發一餐。

回程又因為塞車,開了一個多小時。這趟總共花了四小時,大人小孩都累得人仰馬翻。以後還是別跑那麼遠買菜了。為了節省體力,以及避免受氣,我們可能得多吃一點美國食物,或者想辦法把洋食物中式化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31 PM | 迴響 (2)

January 12, 2010

幼兒音樂律動班初體驗

自從十一月上完Ms Tia的課之後,中間有兩個月的空檔,小J常不時唸起Ms Tia,經過上課的地點,就以為Ms Tia在裡頭。上個月新一期的課程報名前,我決定要幫小J多報一堂課,因為等他三歲時,我們或許會把他送去上學。我希望在這之前,他能有跟別的小朋友多一點接觸,能夠不那麼怕生。S說她要跟我一起帶小孩去上課,我跟她說,我考慮再報一堂勞作課或幼兒音樂律動班,她說她會選後者。想到公主的外婆對這堂課評價甚高,而且小J的肢體動作的確不夠靈活,於是我們都報了幼兒音樂律動班。

這兩天是新課程的開始,今天是音樂律動班。小J沒聽過也沒上過這堂課,於是跟我說他不喜歡,他要去上Ms Tia的課,「Ms Tia在哪裡?」我說明天才要去上Ms Tia的課,她今天幫弟弟妹妹上課。

找教室時,我瞥見一間教室裡有跟我們一起上過課的媽媽,她說那裡就是音樂律動班。雖然一到教室就看到看過的小朋友,小J並沒有比較開心,因為他本來就很怕那個比他小好幾個月的妹妹,那個妹妹曾經二話不說就把小J手上的玩具搶走。

後來陸續來了許多小朋友,看來都比小J年紀小。因為阿D在教室外狂哭,沒有進來,所以小J看來是年紀最大,也是最害羞的。這個班依舊是女生居多,男生只有三個。

課程開始前,大家付了55元買回家用的教材。不過是兩張CD、兩個德國製的塑膠口琴和三本薄薄的書,裝在一個車子造型的紙盒裡。算來還真是昂貴。這個課程已經很貴了(一堂課只有45分鐘,15堂課就要155元),教材也這麼貴。小J對那兩支口琴很好奇,一直拿在手上把玩,我跟他說老師要我們收起來,他有點不高興。(說來還真巧,某人上週才要我幫他買口琴,沒想到這週就有口琴到手。只是這個兒童口琴太短了,很多音都沒有。某人晚上還是吹了「甜蜜的家庭」給我們聽,讓小J非常開心,也很想把口琴弄出聲音來。)

這堂課跟Gymboree的DVD或一些兒童CD很像,一開始都是唱歡迎歌。既然是音樂律動課程,自然包括肢體的動作。老師帶著大家對每個小朋友唱個別歡迎歌時,會注意那個小朋友正在做什麼動作,或者想做什麼動作,因為讓大家做同樣的動作。小J不讓我跟老師做一樣的動作,一直抓著我的手,他自己的小手則拘謹地間斷一張一合,於是老師歡迎他的動作就是手一張一合的動作。

中間老師一度發給大家兩個短木棒,讓大家以不同方式敲出聲音。小J對玩這個木棒很有興趣,對跟著老師敲出聲音沒有興趣,還想把我的木棒搶走。後來老師說要收走,兩三個小女生和一個小男生衝去幫忙拿籃子,小J還緊握著他的木棒,不肯交回去。我說要拿回去時,他還發出抗議的聲音。後來老師拿出一塊毯子說是故事毯,她講故事時讓小朋友坐上面。小J本來不肯坐上去,後來老師講完故事,毯子要收起來時,小J又不想讓毯子被收走。這個小朋友好像老是反應慢半拍,我不免思考,是否該開始讓他接觸英文,否則他的反應看來很遲鈍。

這次上課很多音樂和動作是跟火車有關的,我以為小J會喜歡。可是他一來怕生,二來可能聽不懂,我只有偶爾跟他解釋一下,所以等到大家以排成圓圈學火車前進時,他根本不想動。為了避免擋到後面的人,我只好拖著他走,否則就把他拉到旁邊去。

其實別的小朋友也會怕生。那個看似天不怕地不怕的妹妹就哭了好幾回,也有別的弟弟賴在媽媽身上,偶爾也有小朋友倒在地板上一動也不動,可是看來還是小J最怕生。他一度跟我說:「回家!回家!」然後要去穿鞋。我跟他說,再一首才會下課。最後一首是家長搭隧道,小朋友當火車穿過去。他不肯動,我跟另一個媽媽等了一陣,兩人的兒子都不肯過去,我們只好帶著小孩穿過去。之後他又跑去拿鞋,甚至想爬到推車上。我瞥見老師要幫小朋友在手背上蓋章,問他要不要去,他立刻說:「不要!」急著要回家。後來我還是拉著他過去,讓老師幫他蓋一個笑臉在手背上。

我跟老師提到,小J聽不懂英文,他對講英文的人其實很害怕,而且他要花很長的時間才會融入課程。老師很體諒,說沒有關係,我可以翻譯給他聽。然後要我在家多讓他聽CD,複習上課的動作,因為家長是最好的老師。

本來不肯去蓋章的小J,回家的路上不斷看著他手背上的笑臉,覺得很滿意。我跟他說:「洗手可能會洗掉喔!」因為有回一位在Costco門口驗貨的伯伯幫他在手背上畫了笑臉,回家一洗手之後,就沒了。這次因為是油墨,洗了好多回,直到晚上某人回家後,還看得到一些痕跡。眼看笑臉痕跡快要消失,小J說:「還要蓋笑臉!還要蓋笑臉!」我跟他說,下星期上完Mary老師的課,她才會幫你蓋喔!小小的貼紙或印章,或許都可以誘惑這年紀的幼兒去上課。

比較讓我傷腦筋的,是S很快就決定幫阿D退掉這兩堂課。因為阿D一直哭,她把阿D背在背上,阿D仍嚎哭不止,而且不斷往後仰。S胸前已經背了一個超過20磅的小楷了,所以她覺得負荷不了,沒辦法一個人帶兩個小孩去上課(另一個媽媽帶了不到四個月的嬰兒去上課,那個小女嬰從頭到尾都在推車上睡覺,即使老師曾經放了很吵的火車聲音。我因此一度站在一旁仔細研究,那到底是洋娃娃還是嬰兒?)。她說,去上課是她的主意,不是阿D的主意。阿D必須在有人讓他覺得很自在的情況下,才會願意待在一個新環境。我跟她說,阿D之前沒上過這些課,說不定他上了之後,覺得比他想像地好多就不哭了,因為小J之前也沒上過這些課,現在他很喜歡去上Ms Tia的課。S說,他可能哭六堂課(這期應該是十五堂)。我說,那下一期他就不哭了。S說,可是下一期可能換教室、換老師,阿D到時可能又會哭。我聽了就不再說什麼了,因為很難有一個環境符合這麼嚴苛的條件(或許這是S要採homeschooling的原因之一),而且我覺得小孩的適應力比我們想像地好,不該過度保護。說實在的,早上上課不符合他們家的作息。他們家三歲和六個月大的,前一晚都是十二點睡。十點出門時,兩個小孩看來都很累。

我本來跟小J說阿D會跟他一起去上課,現在阿D不但不去,還是以這麼狼狽的方式收場。當小J問起他的同伴時,我只好跟他說,阿D太累了,沒辦法早起上這麼早的課。以後我們還是跟以前一樣自己去。

比起來,同樣很怕生的小J算是好多了,他雖然想提早走,最後還是上完課,被蓋了一個笑臉。我在這裡是外國人,不會採homeschooling的方式讓小J受教育。不管美國學校教育是好是壞,為了讓小J融入這個社會,我們終究得送他去上學。或許他融入學校的時間會很長,我們無論如何都得陪他走過這一段適應期。希望小J能慢慢從不同的課程開點眼界,知道上課沒什麼大不了,開始喜歡自己融入課程裡,讓我慢慢能從教室離開。到了那一天,我或許會淚流滿面,我的兒子總算長大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20 PM | 迴響 (0)

January 05, 2010

為何男孩像星星一樣多?

自從知道懷孕之後,我們最期待知道的是,莫過於胎兒的性別。因為,我們一直想要一個女兒。雖然某人是獨子,可是既然都在美國,姓氏都變成英文了,那就沒有傳宗接代的壓力。第一個剛好生出兒子,讓我們更期待下一個是妹妹。

在答案揭曉前,每回小J來摸我的肚子,我都要他跟弟弟妹妹問好。可是又怕他以為我肚子裡同時有弟弟和妹妹,還得再說明:「只有弟弟或妹妹!」小J向來虛構的人物都是女生,像是桃桃妹妹、看看妹妹和看看姊姊等,所以他從某天開始就以斬釘截鐵的語氣跟我說:「這個是妹妹!」「你覺得是妹妹嗎?」「對!」「很好,爸爸媽媽也希望是妹妹。」

可是,再過一段時日,某人看著我的臉上痘子狂長,他覺得不妙:「這個八成是男生。」因為據說懷女兒的媽媽,體內充滿女性賀爾蒙,皮膚會變好。我上次懷小J的時候,好像也長了一些痘痘。這兩次懷孕的差別,至今就只有這回懷孕初期我對一些食物特別容易起反感,一聞到大蒜等食物的氣味,就覺得反胃,所以炒菜時,完全不能加大蒜。

最近一次產檢,在我沒有心理準備、護士也沒事先告知的情況下,醫生居然拉過旁邊的機器,幫我照起超音波。我於是順口問小孩是男是女。醫生看了半天(發育初期比較難判斷),然後說:「是個男孩!」他拉我坐起來時,我便問他:「生男孩的機率比生女孩高嗎?」他說沒有,一半一半。某人在旁邊呆了一會,然後說:「好失望!」醫生看我們兩個臉色都不太好看,趕緊說恭喜,然後腳底抹油就趕緊走人。

唉,為何又是男生?我們認識的人裡頭,小孩是單一性別的,比小孩有男有女的多。而前者尤以都生男孩居多數。我想了半天,只想到兩個人家有兩個女兒。有個朋友說,他和親戚生的,全是兒子。他的結論是:「現代人吃肉吃太多,都是酸性體質,比較容易生兒子。」沒想到我們家也變成只有男生的家庭。如果吃素保證可以生女兒,說不定無肉不歡的某人也會改吃素。我安慰一向省儉的某人:「這下可以省很多錢,衣服和玩具都不必重買一套。」不過某人完全沒有被安慰到。反而是我調適地比較快,畢竟不管是男是女,終究是我們的孩子啊。

之後我寫信告訴雙方父母。我媽只有很簡短地說:「生男生女沒得選,平安就好!」。倒是公公回信說:「媽媽和我都覺得男生女生一樣好,不必失望!我們多一個孫子,你們多了一個兒子,小J多了一個弟弟,自然是最高興的大事。最重要的是把他教養成一個有用的人。」還是公公比較會安慰人。

世界日報曾有篇報導,提到美國的華人重男輕女,生兒子的比例比生女兒比例高,似乎暗示華人會去篩選胎兒的性別。根據某人的理解,精蟲分離術是以高速旋轉的方式來分離X和Y精蟲。聽來有違自然,誰知道這樣破壞精子,未來會產生什麼後遺症?

我們家沒做精蟲分離術,我們認識的一些朋友,應該也沒有。可是最後的結果,居然是那麼多人家都有兩個男生。連我在公園碰到的其他美國媽媽,也是以生兒子居多。

前幾天我們去農夫市場買菜。賣菜的西語裔婦人指著我的肚子問道:「妳知道是男是女嗎?」「是男生。」「兩個兒子?」「是的。」她說:「我有三個女兒,我想要兒子!」我說:「我想要女兒。」「我知道,人生就是不公平!」她跟我說,她的三個女兒分別是二十歲、十六歲和四歲半,她媽媽叫她繼續生,可是她自認太老,很難懷孕,因為她已經四十三歲了。呃,我可不要為了想要女兒的夢想而再生一個,畢竟再生到兒子的機率很高,我可受不了。兩個就夠了,即使都是男生。

有個朋友說,以前人類是部落社會,男人出去狩獵覓食,死亡率很高,所以男性出生率比較高,以因應這種狀況。我聽了不解,如果這說法屬實,人類社會的型態已經改變許久了,為何在生男生女的比例上,沒有任何演化?

雖然我們不住在中國大陸,不免擔心,這樣兒子未來是不是有覓偶的問題?因為我記得美國的男女性別比是104比100,男性稍多。

某人的加拿大同事很快地找到一篇數據,證明這個比例並非不變。一出生的時候,的確是男寶寶較多。可是隨著年紀增長,兩者比例越來越接近。到了25~30歲左右(適婚年齡),就變成一比一。之後男性就比女性少,到了85歲,女性變成男性的兩倍。

原因何在?我想這跟男性的天性有關。男性比較傾向冒險,生活形態也比較不健康;而女性比較注意安全,相對也比較注意飲食等健康要素。就像上回我查到的美國被狗咬死的兒童資料,居然都是男孩。所以懂得明哲保身的男孩,能存活的機率應該就比較大(難道這也是男性領的薪水平均高於女性的原因?)。生到兩個兒子的我們,只好希望小孩都能夠安分守己,不要膽大過人到追求常人不會去尋找的刺激。

不過,今天碰到一個朋友,讓我有感不管生男生女,父母都不免要操心。住在附近豪宅區的朋友L是獨生女,生了兩女一男,大女兒今年十四歲。從她大女兒十三歲開始,當她知道女兒看家庭醫生,她不能陪同在旁時,她就開始擔心女兒會在她不知情的狀況下懷孕。因為她女兒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很多去同學家過夜的邀約,現在更是如此。如今上中學,對外表十分在意,整天嫌衣服不夠,理由是:「沒有人在一個禮拜內重複穿同一件衣服的!」她也不喜歡媽媽幫她置裝,嫌媽媽買的老氣。於是她的大女兒買了十幾件新衣服,可是還是找不到要穿的。大概因為同學稱讚過媽媽買的一件衣服好看,反而變成常穿那件衣服。朋友便說:「那買那麼多衣服做什麼?」此外,L的大女兒三點放學,作業從下午四點寫到晚上十二點還沒寫完。然後五、六點又讓鬧鐘叫她起床,寫一下功課之後,就忙著吹頭髮、找衣服,弄好幾個小時才上學。L於是去問老師,這階段的功課應該寫多久?老師的答案是,應該不超過兩小時。L又去問另一個家有十四歲兒子的朋友,得知那個男生寫作業就是差不多花兩小時,早上也沒那麼早起,有時睡過頭,沒刷牙就去上學。L說,跟大女兒比起來,九歲的兒子就乖多了,從沒去同學家過夜的邀約。所以她說還是生兒子好。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依照許多人家的經驗,老大多半比較保守內向,老二就比較大膽外向。希望弟弟能夠平衡小J太過膽小的個性,可是千萬不要帶著小J做壞事啊。


2009/2/1補記: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在84年 8月 8日發佈的「台灣地區出生嬰兒性比例概況」,民國83年出生的第一胎男女嬰比例是107.8:100。這比例隨著所生胎數而提高,到第五胎是118.6:100。

主計處說明:「就胎次別觀察,第一、二胎出生嬰兒性比例近年來大致在106至108之間,第三胎已超過110,第四胎及第五胎大都超過120,尤以81年之第四胎及第五胎更超過130,已偏離性別結構之均衡,顯示前二胎之性比例,影響後續懷胎意願 ,國人仍存重男輕女偏好。」、
「與各國比較,我國出生嬰兒性比例108.9,較美國104.7(1990年)、日本 105.7(1991年)、英國105.2(1991年)、新加坡106.6(1992年)、香港107.6(1992年)為高,但較韓國112.5(1990年)、大陸111.7(1990年)為低。」

由 Debby 發表於 10:35 PM | 迴響 (2)

January 02, 2010

迎接2010年的挑戰

小J兩歲前後,我開始覺得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雖然他還是有些問題讓我很頭大,例如他的怕生,不肯坐馬桶以及不肯自己吃飯等。但是,他的語言能力逐日增長,尤其在兩歲三個月後突飛猛進,現在已經可以講一大串話,講到有時我覺得他有點吵。就幼兒發展來看,一歲半到三歲是喜歡模仿的階段,美國人有句片語說:"Monkey see, monkey do."可以傳神地描述這階段小孩有樣學樣的行為。一歲半到兩歲間,其實他們能力還很有限。育兒專家說玩家家酒等模仿成人的遊戲,是22個月大以後的事。小J在這方面可能慢一點,我真正感受到他強烈的模仿能力,是他兩歲以後的事。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常被他學起來。這些零零總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趣味。

某人因此在某日清晨,聽到我說夢話:「小J好可愛!」每個為人母的都覺得自己的小孩可愛。現在帶小孩這件事,跟一歲前比起來,在精神和體力上,讓我覺得輕鬆許多,這或許是我不自覺在作夢時,會說小J可愛的原因。

我開始覺得可以重新恢復我的往日興趣。因此訂了一些想看、與育兒無關的雜誌,花比較多的時間在廚房做想吃的東西等,對於增加不同的生活體驗也充滿興致。我的體重也差不多在小J兩歲前回到接近懷孕前的數字,精神和體態都輕盈許多。雖然不再化妝,可是總覺得可以拋開邋遢的一面。

只是,好景不長。

去年秋天,我發現自己又懷孕了(發現的徵兆之一是,台灣胃的思鄉病老是在夜裡發作)。這對一心只想生一胎的我而言,可說是晴天霹靂。做為獨生子的某人,雖然很期待(他老是說:「就算兄弟鬩牆,也比沒有兄弟好。」),但是他說尊重我的選擇。其實沒有考慮太久,我還是決定讓小J有個手足(後來發現,這裡要墮胎也不是那麼容易)。原因很簡單,我希望弟弟或妹妹能夠讓小J在家裡開始學習與別的小孩相處,克服他在外面見到別的小孩就跑走的心理障礙。

說來真有意思,兩年多前,跟我同樣在2007年生第一個小孩的幾個朋友,前後也傳出懷孕的消息。看來,小孩一、兩歲時,當媽的覺得日子輕鬆一點了,就比較容易懷孕。

不過,想到接下來要面對兩個小孩的生活,尤其其中一個是整天想出去的小孩,另外一個是要不停喝奶、睡覺的嬰兒,我真是頭皮發痲。兩年多前的日子,我已經過得很辛苦了,這次仍沒有助手,而且要面對兩個,我能勝任嗎?

以及,我們以前為小J的胃食道逆流焦頭爛額的情景,仍是一場難忘的夢魘。有次黃醫生提到,有個媽媽的三個兒子全都有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天哪,這真是太可怕了,希望這不要發生在我們家。

再來就是剖腹產。我的婦產科醫生堅持:「一旦剖腹產,此後皆剖腹產」,讓我想到肚皮上又要挨一刀,就覺得害怕。更何況,剖腹產對於傷口的恢復、餵母奶、寶寶的發展來說,都不是好事。

大概是Parents雜誌吧,今年曾有篇文章探討兩個小孩差幾歲的優劣。差三歲被說是兼具最好和最壞的。詳細的要點我忘了,大約是三歲兒已經比較大,媽媽不需要花那麼多力氣照顧,同時三歲的小孩對弟弟妹妹會有點興趣,甚至會想幫忙。但是壞處是,他們其實還是幼兒,需要大人關注,而且仍有執拗的一面,是大人講理講不通的,所以家長有時還是要花不少心力安撫三歲兒。到時我們會面對怎樣的最好和最壞,還真是未知數。

曾有台灣來的朋友說,如果第一胎是男生,當父母的對於要不要生第二胎,就會比較猶豫,因為如果又來一個男生,就很令人頭痛。而且男生比較不會照顧弟弟妹妹。

美國人倒不這樣說。我曾經在公園碰到一個媽媽,她生了三個兒子。我推著一歲多的小J看到他們時,她帶著三個兒子騎腳踏車。我看了真是非常羨慕,那是我想要的生活。她說,她也是最近這幾年才能這樣的,因為最小的已經五歲多了。她的九歲兒子在這些年來,幫了她很大的忙(美國人在這方面是不吝於稱讚小孩的,跟台灣的父母不太一樣)。

公主的外婆生了三個小孩,間隔是三歲和兩歲。她的第一胎是男生,後面兩個都是女生。她說,她的大兒子個性非常溫和,排行老二的女兒六個月大時,她把大兒子放到嬰兒床裡陪妹妹玩,一點問題都沒有。所以公主的外婆不認為老大非要是女生,才會照顧弟弟妹妹或幫媽媽的忙,雖說她自己就是幫忙媽媽照顧四個弟妹的大姊。

其實美國人生三個小孩的很多,而且很多間隔都小於三歲。前不久主動借小J玩具玩的杭特,四月又要新添一個手足了。杭特和他快兩歲的妹妹只差了16個月。我問杭特的媽媽,第二胎剛出生的前幾個月是不是很難熬?她說是,「但是妳一定會熬過去的。」

昨天我在公園碰到一個媽媽,目前兩個兒子差了17個月。我問她:「兩個小孩差那麼近,帶起來會很累嗎?」她有工作,現在也不餵母奶,兩個小孩輪流交給家人和保母帶。她說她很幸運,兩個都很好帶,雖然第二個兒子一出生時因為尿道開口不是在正確的地方(據說這在男嬰身上很常見,醫生建議在一歲前動手術),三週前動了手術,不過現在一切都上軌道了,老二已經睡過夜,發展也很快,一切都很美好。而且她覺得有兩個兒子很好,省很多錢,她除了買兩人座的娃娃車(她強烈推薦我買一台,這樣就可以帶著兩個小孩出門),就不必再買別的東西了。

既然身在美國,希望我能學習美國人的樂觀和勇氣,迎接幾個月後的挑戰。

由 Debby 發表於 10:57 PM | 迴響 (4)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