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8, 2010

睡眠考驗來臨

在醫院的時候,小P弟弟因為太愛被抱,被抱了又要找奶頭,於是他在半夜被護士塞了奶嘴。某人來看我們時,發現小P會含奶嘴,感到很高興。因為當初小J從在醫院時,就不喜歡奶嘴。回家後,我們試了好幾種奶嘴,好不容易找到特大、圓圓的奶嘴(我媽說我小時候專門吸這種,一路吃到快四歲!),他稍微願意吸兩口,最後還是吐出來。我們於是輪流硬塞奶嘴給不肯睡覺的小J吃,塞到他眼角泛著淚光地拒絕,我們也沒力了,算了,不吃奶嘴就不吃!這回,我們因此以為小P狀況會好一點,他可能比較好帶。

這樣想是有來由的。很多人不都說,第一個孩子難帶,第二個就會比較好帶。如果第一個好帶,第二個就可能比較難帶。小J當初實在不好帶,風水應該輪流轉,小P會跟哥哥不一樣吧?

小P在前幾個禮拜被放在一樓的客廳睡覺,因為照顧他的月嫂在一樓做事,這樣比較容易顧到他。一樓噪音比較多,門開開關關不說,還有月嫂大嗓門地講手機聲、在廚房弄出的各種聲響等。儘管身處的環境不佳,小P照睡不誤。然而,小J嬰兒時期必須睡在黑暗和安靜的房間,一有聲響,他很容易醒來。某人更以為小P比哥哥好帶。

可是,隨著種種跡象證明,喜歡被抱著睡的小P不是那種吃飽睡、睡飽吃的好帶小孩,他不是Tracy Hogg說的天使型或教科書型寶寶,他比較像是spirited baby,小J當時則是touchy baby。

其實新生兒一開始在什麼環境都能睡(小J一開始也是睡在客廳的),因為他們需要十六個小時以上的睡眠。等到大一點以後,情況就不是這樣了。前幾天,月嫂抱著小P哄睡時,我開前門拿包裹,關門之後,月嫂就跟我說小P聽到聲音,而且驚動到。所以他不是可以完全忍受噪音的。小兒睡眠專科醫生Marc Weissbluth在《Healthy Sleep Habits, Happy Child》也提到,第二個月以後,光線、聲音和震動等,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他還提到,嬰兒初期睡哪都可以,可是兩、三個月以後,就會開始認環境,不再是到處都能睡了。

嬰兒睡覺,不是認人就是認床。需要人抱著睡、跟父母同睡、需要媽媽奶睡的,都是認人,因為陪睡的人也是他認知的睡眠環境的一部份。我不想讓小P認人,否則,等他大一點,可以睡過夜時,我要是還繼續陪他睡,什麼事都不能做了。我知道幾個從嬰兒期就「認人」的例子都是小孩兩、三歲了,媽媽仍得陪睡。認人的孩子,有個好處是,只要媽媽在旁邊,去哪都可以睡。認床的嬰兒就不太容易在陌生的環境睡覺。小J就是認床的小孩,他兩個月以後,我們就沒在公婆家過夜了。婆婆因此曾經板著臉訓我,說我不應該讓小J認床,應該像某人表妹的小孩那樣認人(這樣我們就可以讓小J在他們家過夜)。可是我又不像某人表妹,媽媽常常會到家裡來幫忙。我們家的事都是我在做,要是我去陪睡,誰幫我做家事?現在回頭看,要是時光倒轉,要我重新選擇,我仍會讓孩子認床,而不是認人。

愛人抱的小P本來晚上睡在他的嬰兒床,可是最近一兩週變成睡到月嫂床上去了,因為他不肯自己睡。白天習慣被抱了,晚上也要人抱。月嫂於是把他帶到床上去一起睡。月嫂跟我說,小P在她床上可以睡很久。我知道啊,因為白天我抱著他睡在我的床上時,他也睡很久。只是,我的右臂接連被他當枕頭,昨天去針灸時,針灸師一拔罐,就發現我的右臂有問題,看來我不該繼續摟著小P睡。

所以等月嫂離開後,我的第一步就是把小P的睡眠環境移回他的房間。睡眠訓練的第一步就是固定睡眠場所。按照Gina Ford和Tracy Hogg兩位英國保母的看法,嬰兒睡覺就是要在他自己的床上。之前我也花了一些時間讓小J習慣他的床,這次我得做同樣的事。

台灣有些資訊提到,嬰兒達5公斤以後,比較容易睡一整夜。小J的小兒科醫生則說嬰兒體重達15磅(6.8公斤)以後,就有能力睡一整夜了。現在小P已經有11.5磅,超過5公斤了。他喝了配方奶以後,晚上最長可以睡5小時。我還不知道如果改成喝母奶,他會睡多久?我現在的奶量忽多忽少,可能睡前給他配方奶,會比較保險,省得性急的小P喝不夠奶大哭,吵到爸爸和哥哥。

小P目前的記憶不長,希望我能用不到一週的時間,讓他習慣他的床。然後在他兩個月到四個月大期間開始讓他自行入睡,等他可以睡一整夜,我就可以輕鬆一點點。

由 Debby 發表於 09:37 PM | 迴響 (0)

June 26, 2010

天下大亂期

去年秋天,當我跟我爹娘說,我又懷孕時,我爹很高興地說:「那小J要不要帶回來給我們帶?」我想,嗄,開玩笑吧,小J會習慣台灣的環境嗎?他跟外公外婆沒熟到可以沒有爸媽在身邊吧。而且,我小時候經歷過隔代教養,深知把小孩交給祖父母輩帶,不是好事。後來,婆婆也有意願要帶小J,我仍不同意。有次去某人阿姨家,某人阿姨還當說客,某人表妹也說,她生完老二兒子的那一個月,完全沒管大女兒的事,都是她媽在照顧。我心想,媽媽和婆婆可是不一樣的。如果非把小孩交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不可,我寧可把小J交給後者。因為婆婆在我生完小J後,住在我們家一週,完全沒幫任何忙,只是姿態甚高地指指點點,只要我跟她當年的做法不同,她都有意見,弄到我有產後憂鬱症,差點以為自己是代理孕母。我從那時起,就暗自發誓不要讓她插手小J的事,也拒絕生第二胎,省得她又來當司令官。

今年初,因為公婆買賣房子間有時間落差,他們住在我們家近兩個月,不只是我不習慣,某人也不習慣,讓我覺得只生一個小孩的婆婆獨佔兒子的心理實在很可怕。所以,產前我其實滿慶幸我還是生了第二胎,否則,我很可能以後變成婆婆那樣的超級控制狂。身為獨子的某人更是一再跟我強調,只生一個小孩,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生產前兩週去針灸時,針灸師跟我說,既然不再生了,這次坐月子一定要坐好,寶寶睡覺,我就跟著睡覺,千萬不要把自己累垮,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老大就交給公婆帶吧。我一聽,面有難色。她開導我說,男孩需要磨練,要讓他適應不同的環境,而且公婆就算衛生標準達不到我的要求,可是不會有事的。就算小J被慣得有些不好的習慣,之後帶回來慢慢導正就好了,就像小樹要變成大樹前,需要修剪,讓它有型。孩子最終是跟父母最親的。

在那之前,小兒科醫生要我們不要再餵小J吃飯了,否則,我以後要照顧嬰兒,又要餵小J吃飯,我哪有那麼多時間?於是,產前我們緊鑼密鼓地訓練小J自己吃飯。其實他大致上可以自己吃,只是會灑出來。我在這過程中,只是要控制自己不要又去抓他的湯匙……於是,我發現自己多少也有控制狂的傾向。

大概只有一個小孩的母親,多少都是這樣的。當妳全神關注在孩子身上時,孩子的世界就幾乎是母親的全部。只有一個兒子的琦君,在《桂花雨》中寫了一些埋怨他兒子的文章。在我們看來,她不滿的其實都是小事,說不定只是她兒子神經大條,沒注意到,然後就被琦君為文記錄下來。忘了是哪部連續劇看來或誰說的,夾在母親和妻子間的男人,並不會因為母親愛他而滿足,他要的是妻子愛他;夾在丈夫和兒子間的女人,並不會因為丈夫愛她而滿足,她要的是兒子愛她。這話大致上不假。

小J在公婆住在我們家期間,跟奶奶培養出良好的感情。婆婆雖然跟我說:「對兒子要嚴厲點。」她三不五時就對公公和某人發脾氣,對我擺臉色,但她對小J倒是非常有耐心。公公以前跟我說過:「小孩非常聰明,父母在管教上一定要一致,否則小孩就倒到比較軟的那邊去了。」這話一點都沒錯。身為爸媽的我們會管教小J,而爺爺奶奶從不會罵他,所以小J很快就知道他的避難所在哪了。

這次我又經歷一次剖腹產,產後初期恢復較慢,所以我決定再也不當超級媽媽了,能不管的事,我就不管了。如果小J的事,能交給某人,那就讓某人處理,如果某人無法處理,那就請公婆幫忙好了。小J很快就發現媽媽如果不是躺在床上,下床了就是要吃東西(坐月子要吃四、五餐)或者餵弟弟吃奶,所以他乾脆每天像上班一樣,一早就去爺爺奶奶家報到,傍晚等下班的爸爸來接他回家。

雖是第二胎,該經歷的,我們應該都經歷過了。可是這次我們還是手忙腳亂,因為以前只有一個嬰兒,這次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小孩。每次我生完小孩,某人工作都特別繁重,讓我們覺得壓力很大。他現在下班後得接小J,然後回來得面對不睡午覺、過累的小J亂發脾氣,忙到這個月幾乎沒抱幾次弟弟。月嫂今天跟我說,她這個月來,只有昨天才看到某人抱弟弟。然而上回,某人不但抱小J,還餵小J喝奶。有些事,真的不能比。時間是流動的,很多事事過境遷,就不可能重來。我不能對弟弟說,爸爸比較不愛你,因為爸爸只是比較忙。我也不能對現在的小J說,媽媽比較不愛你,因為媽媽非得去餵弟弟不可,等月嫂走了,這工作就只有媽媽能做了。

斜對面的印度太太的兩胎相差六年。她生女兒時,大兒子六歲。雖然她的爸媽專程從印度來這裡照顧她兒子半年,她的兒子仍感失落。六歲孩子的表達能力比兩三歲的小孩好很多,所以他後來跟他媽媽說,他那段期間感到難過,媽媽都不能陪他。小J雖然現在話講得不錯,但他的表達能力仍有限。他類似的感受有天於是變成:「討厭媽媽!」這話是他跟某人出門時,跟某人說的。他後來還說:「喜歡奶奶!」某人帶他回家後,要他自己跟我講,小J一個字都不吭。小J心理上期待的落差,還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公婆用寵溺獨生子的方式對他(他們對待小J的方式,跟他們要我們做的,基本上是兩套),但是回到家,他不再是獨生子了。感覺失落的小J前幾天甚至在爺爺奶奶家待到抗拒回家,某人要把他帶離爺爺奶奶家時,小J哭鬧著不肯離開,最後爺爺上車,跟著他們一起回來。

兩歲兒有個習性,是知道爸媽哪一個沒空,就偏要找沒空的那個。剛滿三歲的小J依舊有這習慣。不過,現在他也知道我常不能理他,所以很黏爸爸。偏偏某人是工作狂,假日照舊去辦公室加班,就算不加班,他也習慣一個人出門辦事,不肯帶小J出門。有回某人一出門,小J就衝進客廳狂哭。本來還算習慣在噪音中睡覺的弟弟(可能滿月以後就不是這樣了),立刻被嚇醒大哭。唉,真是天下大亂。

其實小J對弟弟還算好,雖然他有時會說要把弟弟的東西弄壞,可是他看到弟弟都還算不錯,想摸弟弟的手、跟弟弟一直說嗨、想跟弟弟靠近。某人因此一再提醒我,要多注意小J一點。小J現在吸引我的注意力的方式,就是來亂的。他明知道我不喜歡他把髒衣服以外的東西丟到洗衣籃,他可以把小馬桶、玩具、陪他睡覺的布偶、袋子、書等丟進去,讓我在打開他的洗衣籃時火冒三丈。我跟他說過一百次不要這樣做,他依舊丟了第一百零一次。現在我的因應之道,就是不把這當一回事,希望他覺得沒趣,就不來這招了。

生產前一週,我在公園碰到久違的L。她的大兒子比小J小幾個月,二女兒已經八個月了。她說她可以幫忙看小J,我以為她說的是我去醫院生產的那幾天。沒想到,她說:「妳生完小孩的前三個月都需要別人幫忙!」她真是過來人啊!我很感動也很感激,她有兩個小孩要帶,還願意幫我看小J。現在頭一個月已近尾聲,按照Marc Weissbluth醫生在《Healthy Sleep Habits, Happy Child》的說法,接下來的第五、六週才是最棘手的。希望那時小J不要再給不知該拿弟弟怎麼辦的睡眠不足的我出難題。睡眠不足的媽,是不可能有足夠的精力和注意力的。


(希望之後沒有同標題的續集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14 PM | 迴響 (7)

June 25, 2010

鮭魚王子

懷孕期間,我們家吃的魚類,只剩下野生鮭魚一種。因為野生鮭魚的含汞量較低,吃起來對胎兒和幼兒都比較安全。小J吃多了鮭魚,對白色的魚片興趣不大,他只喜歡粉紅色的魚。

大約是產前一個月。有回我帶小J去附近的Albertsons超市買魚。那天肉品區的店員跟我說:「都賣光了!」他說倒是有一整包的冷凍野生鮭魚,問我要不要。我想,與其空手而返,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買一整包的吧。本來我還擔心很貴,沒想到,收銀員一刷,螢幕上跳出的數字讓我覺得真是便宜,才7.99!

回家後拆開一看,裡面有10片,這樣算來,不僅是便宜,簡直就是便宜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因為超市肉櫃中的野生鮭魚,平時都是一磅9.99,特價時8.99,我最後一次去買時,不知何故,漲價漲到我差點買不下去,一磅19.99。所以平時一片都要4美金以上。單價0.79的野生鮭魚,在此之前,我從沒遇過。

我於是把包裝上的資訊瞄了一遍,然後看到一行小字:Product of China。居然是中國來的野生鮭魚,早知道我就不買了。那包鮭魚還標榜無皮無骨,拿出來時,我覺得這鮭魚片長得有點奇怪,可是沒多想什麼。

平時吃鮭魚吃到我得阻止(他可以把整條魚吃光而不吃飯)的小J,那天非常不捧場,只吃了一兩口,然後就不吃了,改吃他本來沒那麼喜歡吃的蒸蛋。我吃了那盤鮭魚,也覺得不好吃,那是我吃過肉質最差的野生鮭魚。我猜那是等級較差的貨色,仍沒有多想。

過了幾天,我又從那袋拿一片中國野生鮭魚出來清蒸,小J還是不怎麼想吃。以往都把鮭魚讓給我們吃的某人,那天因此動筷子吃鮭魚。他邊吃邊問我:「這鮭魚哪來的?」我便跟他說是附近的超市買的,還是中國貨勒!某人一聽,停下筷子追問:「中國產鮭魚啊?」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中國出口鮭魚嗎?我以為鮭魚主要產在北美哩!既然美國有鮭魚,為何美國人要吃中國鮭魚?

某人越吃越覺得古怪,他說味道不像鮭魚,像別的魚。吃了半天,他說像鯰魚(catfish)。然後跟我說,不要吃,剩下的都丟掉。因為他怕那包是假鮭魚,中國製造的假貨,用染色的方式把便宜的鯰魚變成比較昂貴的野生鮭魚。他擔心不肖的中國商人用低劣的色素,這對我們母子都不好。

後來我上網一查,果然看到其他人買到類似的產品,而且懷疑那是別的魚,不是野生鮭魚:
Wild Salmon Fillets from Walmart are nasty! (are they even salmon?)(這個部落格還附了照片)
How safe is wild salmon from China?

原來這種包裝的野生鮭魚在Walmart也買得到。看來美國不少地方都有這種假鮭魚。這下子,我對美國的食品業,更加沒信心。

我對鮭魚的疑問還有一個。

當初之所以會從吃養殖鮭魚到野生鮭魚,是因為一個在兒童醫院當護士的朋友跟我說,養殖鮭魚有色素,她都去Whole Foods買野生鮭魚給女兒吃。奇怪的是,Albertsons賣的野生鮭魚顏色比養殖鮭魚深。而農夫市場賣的野生鮭魚(價錢比Albertsons貴很多)顏色則跟超市的養殖鮭魚差不多。到底誰是真的野生鮭魚?

吃起來,農夫市場的野生鮭魚口感最細嫩。超市的野生鮭魚則嫌老了些。小J對最貴的前者最捧場。一吃就不停口,不斷說:「還要魚!」

自從發現中國來的野生鮭魚應該是假鮭魚後,我跟某人說:「原來小J是鮭魚王子啊!」豌豆公主抱怨40層床單底下有個小豌豆讓她睡不好,於是證明她是真公主,得以嫁給王子。而小J發現便宜的鮭魚吃起來跟以往的鮭魚相距甚遠,於是不吃,讓我們發現買到假貨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20 PM | 迴響 (0)

June 22, 2010

主婦的難題

比我早幾天生老二的朋友本來打算訂月子餐,準備在小孩滿月、離開月子中心後吃,可是因為破水,還沒訂成就進醫院了。她說吃飯問題不大,可以讓另一半去買便當。我看了好羨慕,真希望這裡是到處都買得到中式便當的地方。

話說上次坐月子時,某人每週都要帶月嫂跑一趟遙遠的大華。可是這回不一樣。第一個週末他們從大華回來時,某人闖黃燈時,燈號快速變成紅燈,然後一陣閃光,某人暗叫不妙,被照相了。過不久,他就收到一張要價近五百美金的罰單,所以,他就不想再開車去大華了。

沒去大華,我坐月子的食物怎麼辦?好在第一週要吃的豬肝、第二週的腰花等已經買過了,接下來的麻油雞週,就比較容易解決。這附近的洋超市都買得到雞腿,也有半雞。Albertsons和Whole Foods都有麻油,Whole Foods還有澳洲來的麵線和日本紅豆(說不定Albertsons的異國區也有,只是我現在還沒出關,無法查證)。至於青菜,本來本地的農夫市場有個西語裔的攤位可以買到華人會吃的青菜,可是連續兩週他們都沒出現,恐怕是移去Pasadena,不來我們這了。現在我們只能去W城跟苗族姑娘買地瓜葉等,這攤是我們的次級選擇,因為他們的菜太乾了,品質沒有西語裔那攤好。

坐月子期間不上華人超市,問題比較大的,大概是沒法買魚和米。這裡沒有連頭帶尾的魚,某人只能買魚片回來。至於魚片湯和完整的魚湯,哪個發奶效果較好,這我就無從比較了。因為某人買了昂貴的生魚片等級的野生鮭魚回來後,月嫂居然拿去煎(有時煎過焦,有時中間沒煎熟),真是可惜了。後來她拿去用大同電鍋蒸,把肉質細嫩的鮭魚蒸得過乾,讓我吃得好心疼。除了鮭魚,能買的大概就是tilapia(吳郭魚)、cod(肉質比不上台灣吃到的鱈魚好吃的鱈魚)等,其他的不是難吃(catfish),就是有含汞量過高的問題。至於米,尤其是坐月子要吃的糯米,大概就只能去華人超市買了。

我們之前去大華,幾乎都不買肉的,尤其在小J吃副食品之後。因為從那時起,我對肉類的來源比較注意,之前我們連韓國超市醃好的牛肉都照買不誤(這種肉通常都是不新鮮的肉,第二天就壞了)。大華賣的肉讓我們有新鮮度和荷爾蒙含量等顧慮,所以我們不買。坐月子的時候更要注意食物,沒理由去吃之前不吃的東西。某人說不去大華,我沒意見,比較頭大的是,有些調味料(蒸魚豉汁、甜辣醬等)就沒得用了。

這陣子,因為有人幫忙,所以晚餐時間往前挪到五、六點間。之後少了幫手,做晚餐外,我還得顧兩個小孩,不知道以後晚餐會多晚吃?而且我會面臨要吃什麼的難題。得做小J和某人會吃的菜(他們的喜好不太一樣,一個不吃豬肉,一個不吃雞肉),還得顧到我要餵奶的營養和發奶需求,最好不必花太多時間,這樣的話,我可以做什麼???此時真希望我們家在華人區或在大台北地區,這樣我就不必傷這個腦筋啦。

由 Debby 發表於 10:49 PM | 迴響 (6)

June 14, 2010

黏人精

雖然同樣都從我肚子裡出生,弟弟跟小J非常不一樣。弟弟一出生,對外界的刺激就非常有反應。他離開我的肚子後,幾分鐘之內,就被打了一針,他立刻哇哇大哭。我們在恢復室時,他就睜著眼睛看來看去,一趴在我的胸部,就很快地正確吸吮。第二天被帶去做聽力檢查,他很快就過關,然後被推回我的房間。當初比較早出生的小J可不是這樣。他出生後就一直睡,不怎麼哭,打針沒什麼反應,聽力測驗也是做了好一陣子才過,吃母奶也不太會吃。

後來,我在《坐月子常識與新生兒保健》看到一段關於未成熟兒或早產兒的描述,完全就是小J當時的寫照:「新生兒越不成熟,活動力越差,哭聲越輕,對外界反應也越小,經常處於抑制狀態,不易覺醒,經很強的刺激才能引起很遲鈍的動作反應,或很弱的哭聲。……未成熟兒的吸吮力弱或無,吞嚥反射亦不健全,易嗆奶、吐奶,容易發生消化不良,進而發展為營養不良。」

不過,他們倒有個共通點,就是都是黏人精。

小J這點特質比較晚才讓我們發覺,弟弟則是出生幾小時後就讓我察覺了。弟弟非常喜歡被抱,他不喜歡單獨睡在小床裡,就算包著也不行。在醫院的第一個晚上,護士夜裡為了讓我休息,於是把他帶走。我真是感激涕臨,因為當天凌晨五點我就起床,我的剖腹手術是一大早,之後我都沒有睡。我稍微睡了兩三小時,護士在凌晨五點左右把弟弟帶回來。她一臉疲憊地告訴我,他喜歡被抱,所以她一直抱著他睡。第二個晚上,另外一名護士也把他推走。凌晨四點多,她把他帶回來,語氣無奈地說,她們餵了奶,可是他還是不肯睡,最後只好抱他,他才睡著。我在醫院時,因此都是抱著他睡的。

某人的阿姨來探望我們時,看到弟弟睡在我身上,便搖頭說:「以後妳會很辛苦!」回到家,我告訴幫我坐月子的月嫂,她也說:「如果讓他一定要抱著睡,我走了之後,妳會很慘!」

我的腦海裡,很快地浮現幾個當年小J剛出生後的片段。那時我看了Tracy Hogg的書,記著Tracy Hogg的警告,要當時的月嫂不要抱著小J睡。她跟我說:「書上寫的是一回事,有時不管用!」有次我們睡午覺醒來,她抱著眼睛睜很大的小J跟我們說:「他一直不睡!」後來好像是她抱著小J躺在床上,小J才睡著。月嫂離開後,小J有時哭鬧不肯入睡時,如果某人用Moby Wrap把小J包在身上,小J很快就會睡著,而且睡得很香,就算四周很吵也無所謂,不然,他很容易被吵醒。不過,婆婆發現這玩意後,要某人別用,因為擔心背巾傷害小J的脊椎,我們因此得另覓他途。(基本上,我不相信背巾會傷害寶寶的脊椎。否則,在美國這個動輒告上法庭的國家,這個產品早就下市了,不會持續熱賣。但是我不適合用這個背巾,因為太長了,綁不緊。一位朋友借去用之後,認為這個背巾比較適合新生兒用,寶寶比較大了之後,因為布料太有彈性了,走路時會感覺背巾裡的寶寶往下沈。她後來改用昂貴的德國背巾Didymos Baby Carrier。)

生產前,我們看了Harvey Karp《The 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 The New Way to Calm Crying and Help Your Newborn Baby Sleep Longer》,覺得搖椅(Swing)很好用,某人當時還說要考慮買兩張。可是,看了Tracy Hogg的書後,我們很少用搖椅,就怕小J非搖不可,否則就沒法睡。可是他的前幾個月還是很難自己入睡,我偶爾還是會抱著他一起睡。婆婆看到了,也警告我:「不要抱著他睡,不然以後妳會很慘!」

我們因此在陪睡與不陪睡中掙扎,然後我試Tracy Hogg的方法企圖讓小J自己入睡試到差點崩潰。直到小J四個月左右,有回我哄他哄不睡,快要發瘋時,某人把我帶離小J房間,跟我說沒有小孩可以不睡覺的。等我們再回到他房間時,耶,小J睡著了!那時我在床邊一直拍小J時,我發現他入睡前會舔自己的嘴唇,看來是試圖安撫自己,滿符合書上說的:四個月左右開始發展自己入睡的能力。之後他都是自己睡,偶爾夜裡因為胃不舒服而哭醒,大部分的時候,他晚上都睡得不錯。一直到幾個月前,他才會開口要求我們在旁邊的床上陪睡,我們偶爾陪他,多數的時候都是要他自己睡。

我一直無法釐清的是,如果當年前兩、三個月,我們都是抱著小J入睡,或是讓他在搖椅、背巾中入睡,等到他四個月左右時,再開始訓練他自己睡,結果會有差別嗎?

這次發現弟弟喜歡被抱著入睡後,我問了小兒科醫生。她說,新生兒喜歡被抱著睡是很正常的,也許到兩、三個月大以後,他會慢慢發展自己入睡能力,但是現在還太小了。

我查了幾個英文論壇,發現有類似困擾的家長不少。有些人說,頭幾個月比較辛苦,這種需要抱的時間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有人說為期三個月,有人說四個月,也有人說六個月。當然也有人說可以利用一些東西幫忙,例如汽車座椅、搖椅、背巾等。

本來跟我說:「餵完奶、拍完嗝,就可以放下去。以前我們要做很多事,哪有一直抱的?」的月嫂,發現弟弟沒人抱就會哭(他的哭聲非常宏亮)之後,用印尼背巾把他背在身上做事,直到要拿熱的東西時,才把他放到小床。昨天半晚,弟弟又不肯睡,於是月嫂把他抱去跟她一起睡,她說弟弟因此睡得很久。

唉,我也知道抱著寶寶睡不好。尤其這次醫生還跟我說,我不能拿超過十磅的東西,否則對我的傷口和子宮復原不利。眼看弟弟體重已經有九磅多,很快就會超過十磅了,我也不想抱著他入睡。可是,如果他還沒有自己入睡的能力,又用哭聲堅持他想要被抱,做完月子,我能不抱他入睡嗎?


相關:
我被天才保母害慘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01 PM | 迴響 (2)

June 10, 2010

two in diapers

美國人有時會用"I have two in diapers"形容家有兩個年紀很小的嬰幼兒。我們家兩個小男生雖然相隔三歲,可是他們現在都在穿尿布,I have two in diapers too.

這實在很難說出口。因為小J明明都三歲了,可是還拒絕自己上廁所。我從他不到兩歲開始斷斷續續地嘗試帶他去上廁所,各種利誘也試過,至今尚未成功。

剛剛過去的週六,某人實在受不了了,決定不管怎樣,都要讓小J學會上廁所,於是把他的學習紙尿布(pull-ups)脫掉,改讓他穿內褲。因為穿著紙尿布,小J是不會去上廁所的。

接下來,小J發生一連串尿濕褲子的意料中狀況。其實他有時還是會試圖控制。像他曾在爺爺奶奶家幾小時都不肯上廁所,在回家的路上說想尿尿,然後一到家,某人抱著他衝到馬桶前,我就聽到他小便的聲音。他算是成功了一次。不過,也就那一次而已。之後他說什麼都不肯及早告訴我們。更令人頭大的,是他三不五時放假警報,讓某人疲於奔命,還在抱著小J跑上樓的時候傷了背部。去爺爺奶奶家時,他則是尿了爺爺一身,因為爺爺怕一動,讓他把尿憋回去,這樣對他更不好,於是爺爺動也不動地,讓他尿在自己身上。

據說某人表妹的一女一子都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成功。我們聽到更多的,是長子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完成訓練。男生比女生在許多方面發展慢許多,這方面也是。

幫我坐月子的月嫂實在看不下去。她是印尼華僑,有六個小孩,已經七十出頭了。她說她那年代沒有小孩那麼大還不會上廁所的。所以她現在開始幫才一週大的弟弟訓練。她在洗澡時間前,把弟弟放在毛巾上,在屁股底下墊紙巾,然後開始大聲地說:「噗~噗~」,然後弟弟就真的大出來了……

相形之下,小J的訓練真的太晚了。美國那些「太早訓練會導致幼兒產生心理陰影,導致小孩日後容易到很大還尿床」等讓家長延遲訓練的說法,恐怕是紙尿布商的陰謀,而不是真正對孩子及家長好的說法。

小J不知何時才會自己上廁所。希望弟弟在這方面會早一點。

由 Debby 發表於 08:21 PM | 迴響 (4)

June 08, 2010

不一樣的剖腹產經驗

在美國,一般來說,懷孕超過32週以後,就很難換婦產科醫生。一位醫生跟我們說,因為同地區的醫生會認識同行的其他醫生,不願意搶別人的生意(病人),而且他們賺的錢主要來自產檢,超過32週以後,會做的產檢次數很有限,能賺到的錢不多(即使病人採剖腹產)。在懷孕38週時決定不繼續看原本的婦產科醫生後,我們因此一度擔心找不到好的醫生幫我接生。不過,還算幸運,我找到兩個醫生。

一位比較爭議的醫生是兩位朋友的醫生。他的爭議之處在於他的私生活,他的兩位前妻都是他的病人,而且曾與剛生產完的病人發生不當關係。但是在專業上,他算是很有經驗,而且比較接近我想要的自然派,也願意跟我們討論、解釋許多細節,比我之前的婦產科醫生好多了。只是,他無法做VBAC,他只能幫我做剖腹產。

另一位做VBAC的醫生非常年輕,只有八年經驗,連當藥劑師的朋友都有點擔心這個人選。我們之前不會考慮這個醫生,可是當時情況特殊,所以也去看了。看了之後,我們都覺得他的態度很好,而且他提到可以去一間較遠的醫院生產。那間醫院比我們原本要去的醫院有彈性,對病人也比較友善,如果在那裡做剖腹產,不需要住到四天以上(我上次住院五天)才能出院,他有病人兩天就出院了。這對家有另一名幼兒的我們來說,真是很大的誘因。他也主動提到,如果我們跟他排定要剖腹產,在手術前他經由超音波發現胎兒的頭轉下來了,他會讓我回家,等陣痛再去醫院自然產。於是,我們最後決定找這個醫生了。

一次門診後,醫生安排我們去參觀那間醫院的產房。那時產房和產後病房都沒人,一名護士便帶我們到處參觀。那個護士一聽到VBAC就臉色一變,慎重地跟我們說,千萬不要VBAC,她當生產護士十二年,見過許多慘烈的案例,她不希望我們碰到那種事。既然寶寶胎位不正,那就跟醫生排定剖腹產吧。我們才發現原來那間醫院是不能做VBAC的,醫生好像不太清楚此事。

此外,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她提到胎兒經由剖腹產出生後,會跟媽媽一起到恢復室,爸爸也會到恢復室陪妻兒。而我上次的經驗不是如此。上次我在一間天主教醫院剖腹產後,一個人待在恢復室好幾個小時(而且因為麻醉藥而覺得全身癢得要命,偏偏又沒法抓),小J出生後,被抱到我面前,讓我看一眼,然後就被抱走,直到我離開恢復室,到了產後病房後,護士才把他推進來跟我相聚。醫生聽了我的經驗,表示這不太尋常。他太太兩胎都是剖腹產,第一胎是緊急剖腹產,第二胎則是事前規劃的剖腹產。他跟我表示,我這次的剖腹產經驗會比上次美好。

我不是美國人,不可能覺得開刀會有多美好,我不懂為何那麼多人沒狀況卻要剖腹產。照針灸師的說法,一旦剖腹,氣走了,血也走了,非常傷身體。如果非得剖腹不可,我的確希望寶寶在我身邊久一點。

到了排定的剖腹產那天凌晨,我開始感覺數次子宮收縮的痛。在這之前,肚裡的寶寶很聽話,一點產兆都沒有。從產房光腳走到手術室的途中,我因為強烈的宮縮不得不停下來。醫生剖腹後,說我的子宮頸變薄,我的身體當時算進入生產程序。

我在孕期有兩個希望。一是能夠自然產(VBAC),二是寶寶這次能待夠久,到預產期左右再出生。如果要剖腹產,我們原本希望等到陣痛再剖腹,只是後來還是跟醫生敲了一個日期。希望一沒辦法實現,希望二倒是實現了。所以這次也不算太遺憾。某人帶寶寶在出院後兩天去小兒科做檢查時,那個很喜歡小孩的小兒科醫生聽到我想要VBAC,便說她當初也想要VBAC,只是她的小孩在二十九週就早產了。比起來,我還算幸運。

這次剖腹的時間比我預期的長。打麻藥時,我痛到差點以為自己撐不下去了。我兩度感覺麻藥竄到左腳,右腳卻沒有類似的感覺。之後麻藥還在左腳產生副作用,難過到讓我在夜裡無法入睡。出院多天後,我的左腳仍會抽筋。那間手術室為了減菌,所以設定的溫度很低,我冷得一直發抖,而且很想睡。某人抓著我的手,一再提醒我不能睡,小孩就要出生了。有人因為前次剖腹產導致沾黏而大出血,我還好,沾黏不多。大概因為胎兒胎位不正,又比較大,所以醫生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寶寶整個拿出來。寶寶出生後,她們讓我抱一下,然後就帶去恢復室等我,某人也跟著先去恢復室了。

等我的傷口被縫好,被推進恢復室後,護士把寶寶抱到我胸前,讓他練習吃奶。跟小J不一樣,弟弟很快就會正確含住。之後護士把他抱到旁邊去繼續檢查、洗澡等,而我可以在等麻藥退掉的過程中繼續看他。

比起來,這間醫院真的是對產婦親善,也對餵母奶的媽媽算友善許多。小J出生後,不但被抱離我身邊,還被護士灌了兩盎司的配方奶,我當時奶水沒來,一下就要面對兩盎司的差距,覺得壓力很大。

這間醫院的護士會問媽媽要餵什麼奶,在母奶還沒來之前,媽媽就算決定晚上要讓寶寶吃配方奶,護士也不會餵太多。她們說,新生兒的胃像個大理石,非常小,頂多給他15~20CC就好了,連一盎司都不到。

我本來很擔心剖腹產會延遲母奶來臨的時機,但是醫生護士都說沒有影響,只要多讓寶寶吸就好。只是,剖腹產後餵母奶會很痛,因為哺乳會刺激子宮收縮,再加上剖腹產生的各種疼痛,對剖腹產後的媽媽來說,實在很吃力。哺乳資料也鼓勵第一次餵母奶不順的媽媽在第二胎時再試一次,因為乳腺通過一次,第二次可能會比較容易。

這次餵母奶的障礙回家後才浮現。回家後不到一小時,幫我坐月子的月嫂就讓弟弟咕嚕咕嚕灌了近兩盎司的奶,一下就把他的胃撐大,現在只好苦苦追奶了。唉。

如果說那間醫院有什麼缺點,大概是食物太差(而且不像上次那間醫院,也提供給陪產婦的先生一份餐),以及可以三段調整的床非常難睡,讓我覺得脊椎快要躺壞了,非趕快出院不可。

由 Debby 發表於 09:22 PM | 迴響 (2)

June 04, 2010

真的是個大寶寶!

產前九天,我又照了一次超音波,是這個孕程的第八次超音波。這次是由超音波技師負責。他東照西照,記錄了許多東西,跟我說,除了胎位不正,其他都很好。他預估寶寶有三千五百多公克。這次照超音波的結果,讓新的婦產科醫生決定收我這個快臨盆的產婦。因為我的寶寶沒有什麼問題。

一位朋友在孕期被超音波醫生嚇個半死。她被告知寶寶有心臟問題。但是,寶寶出生後,一切都很健康。前陣子我翻了舊的寶寶雜誌,正好翻到一篇跟超音波有關的。那篇文章的作者是個也曾被超音波結果嚇到的媽媽。讀了之後,我才發現,原來美國會用超音波結果來嚇孕婦的醫生或技師還不少。我們倒是滿幸運的,沒碰到這個問題。我怨的,是之前的婦產科醫生早就從超音波知道我的寶寶胎位不正,卻遲遲到38週才告訴我,一併跟我說,我不能做VBAC。

新的婦產科醫生,是個也可以做VBAC的醫生。之前沒找他,是因為覺得他的經驗相對太少。可是,實際談過之後,我們比較喜歡他的態度。因為之前的醫生不但脾氣壞,不會主動跟我們解釋狀況,一旦我們問他問題,他就像被刺到一樣,態度惡劣。聽說也有其他換醫生的孕婦抱怨這狀況。新醫生的說法是,之前那個醫生生意太好,所以用這種方式擺脫一些病人。

氣歸氣,我們覺得這或許是上天的安排。因為寶寶可能不想被那種壞脾氣的醫生接生,所以換個醫生也好。新的醫生會很細心地跟我們討論可能發生的狀況,也同意我可以等到陣痛再剖腹,如果一直沒有陣痛,我也可以等到42週再剖腹。他甚至說,如果安排剖腹,手術前,如果經由超音波發現寶寶的頭轉下了,他會讓我回家,等陣痛再去自然產。

不過,後來因為考量到如果我半夜陣痛,我們會找不到人照顧小J,所以還是跟醫生約了時間剖腹。反正這次我已經撐得夠久,已經超過用超音波算的預產期,胎兒應該夠成熟了。

剖腹手術後,醫生跟我恭喜,說是個大寶寶。我問多大,他說八磅九(3884公克)!我聽了真是大吃一驚,我居然生了這麼大的寶寶!比小J整整多兩磅!之前的中醫、針灸師和超音波都沒錯,我肚裡的胎兒真的很大!另外兩個預產期跟我差不多的朋友都在我之前生產,都生出比第一胎還要大的男寶寶。我猜我們上次生產後子宮都沒收縮得很好,所以這次胎兒一下就長太大了。

醫生說,我的子宮被撐太大了,所以我得用一種束腹,幫助子宮縮回去。然而,剖腹產的傷口還很痛,那種束腹沒用好就拉扯到我的傷口,看來得等幾天再用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8:57 PM | 迴響 (3)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