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還是別本談內向外向性格的書提過,美國人多半外向。我對這認識比較深刻,是從我開始花很多時間在前院工作開始。
疫情期間,我多半在後院開墾。有天難得出門,突然發現很多人都把前院改造了。某人說:「當然啊!前院是門面。」一語驚醒夢中人。之後因為乾旱,政府鼓勵大家去掉草坪,改種省水植物。所以2022年2月,在加州連續幾年大旱的最後一年,我請園丁把我們前院沿著門廊的草坪去掉三呎寬,左右兩塊草坪也都去除。
不過,我沒打算種省水植物。因為不管是多肉、仙人掌或加州原生種植物,在我看來,都不夠美觀。加州原生種植物多半在春雨後開花,之後就醜醜的。仙人掌或多肉,也許春天會開花,其他時候就一個樣。其他植物如果能撐過前三年,其實也就不會需要那麼多水。
問題是,我就在大旱最嚴重的時候,而且政府開始限水的時候開工。為了讓植物能深入土壤好好紮根,以便省水,我花很多時間整土。於是發現這些原本是草坪的地區,底下有挖不完的石頭,偶爾還有奇怪的建築廢物,像是生鏽的鐵釘、玻璃、瓦片、地磚等。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廢棄物的數量遠遠比不上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的「大祕寶」棒球場,不然我肯定會想告建商。有時我挖完了,準備第二天要種植物,卻在第二天發現,底下還是很多石頭,不由得懷疑,地母是不是把地心的石頭都推到我家來了?讓我不得像薛西佛斯一般,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工作。我挖到都懷疑人生了,而且覺得我可能要挖好幾年才挖得完。望著那麼大片已經沒有草的土地,欲哭無淚。
要命的是,經過我家前院的遛狗、散步的人們,不管認不認識,經常會來聊天。美國人真是太愛聊天了。有時聊完天,天都黑了,我只能很沮喪地收拾工具,進屋去煮飯,晚上紀錄一下當日工作進度為零或幾乎為零。
有天碰到住在這條街上以往很少打照面的浙江先生。他是第一代屋主,而且從這地區開始預售的時候,就來看過了,所以跟我講了不少本地的歷史。原來,這一帶以前是低窪地,一下雨就淹水。後來有建商圈地要蓋房子,就把這區填起來。一般來說,政府鼓勵建造只有一層樓的平房,因為老年人需要。但我們社區不但完全沒有一層樓的房子,連一樓都沒有臥室,倒是在廚房旁邊有個小房間,這是附近其他社區都沒有的狀況。那個小房間為了避免被當臥室,所以沒有冷暖氣出口,大部分的人都用來當書房或儲藏室。這是因為當時建商認為一樓可能有沼氣,為了避免影響健康,所以只蓋了兩層樓的房子。
這完全解釋了為何我會挖出這麼大量石頭,而且土質都這麼爛的原因。為了省錢,建商肯定先填大量石頭在房子周遭,再填大量的沙,最後在最表層鋪一層土,這樣就可以交屋了。之後屋主要種什麼,除非換土,否則自求多福。因為以這樣大量的爛土+沙+石頭的結構,大概只有仙人掌、多肉植物和野草不在乎。
有次看一個來加州不到十年,就因為在前院種了一排很漂亮的玫瑰而成為網紅的YouTuber說,加州的土很適合種玫瑰,往下挖,都是沙。我看了忍不住嘆口氣,那不是加州全州的土壤結構啊,那是建商填的便宜材料。另外有次在園藝群組看到在德國的台灣人抱怨,他們買了新成屋,本想在院子裡好好種些植物,一挖才發現,底下都是石頭和沙。看來很多地方的建商都用差不多的招數啊。
總之,不要是什麼有害廢物就好。附近的長輩前些年跟我說,上世紀這裡曾有間化工廠,後來老闆要退休,就把工廠收了。他們那時把化學廢棄物丟到某一區。幾十年後,政府評估那區已符合安全條件,就允許建商蓋了商業區,然後她的保險經紀人就在那租了一間辦公室。我聽了很意外,如果不是在一個地方待很久的本地人,或者很懂著查詢歷史資料的人,根本很難知道這種歷史,那就可能買到或租到條件沒那麼好的房子。
這種時候該換個角度想,美國人這麼愛聊天是有用的,這樣就可以聽到平時都不會接觸到的消息。
由 Debby 發表於 June 10, 2024 10:4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