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5, 2020

少了一味的肉燥

這幾週因為在網路上訂食物不容易,為了湊免運費,不得已買一些我從沒買過的食物。收到之後,就進入被考驗的狀態。因為最近看了很多食物因為供需不良而導致浪費的新聞,偏偏有些地方饑饉在即,做為一個在農家長大的小孩,我不允許自己浪費食物。

還好,我們生活在一個網路發達、資訊充足的時代,不知道怎麼處理、料理食物,上網查詢即可。只要會讀食譜,照本演練,如果沒有八九分,五六分應該也能拿到。

有天收到一批看起來肥滋滋的五花肉,就決定做我這輩子還沒做過的有五花肉的肉燥(以前都只有豬絞肉)。

查了幾個肉燥食譜後,我把我手邊有的香料等,都排列出來:五香粉、八角、花椒、白胡椒和油蔥酥等。想到小J不吃肥肉,於是我把同時間收到的豬絞肉和鹵豆乾也都加進去。在台灣花個新台幣50元可以吃的肉燥飯,在我這因此變得成本很高。五花肉丁 2 磅 $14.99 + 凍豬絞肉 2 磅 $9.99 + 古早味 台灣鹵豆乾 1 磅 $13.99= $38.97。這還不算我付的小費、還有其他佐料、花椒、胡椒、八角、五香粉等等。在台灣吃個滷肉,一般應該不會花到$1200的。此時家裡醬油只剩最後一瓶。這鍋滷肉顯得特別珍貴,因為我用掉好多醬油來成就它。

站在爐台旁炒肉時,在回憶裡苦苦搜尋,我沒印象小時候在家裡吃肉燥飯,我覺得那是閩南人的食物。我有印象的是阿婆做的客家封肉,我最喜歡最上面那層咖啡色帶著些許油光,一咬就覺得軟嫩帶有彈性的質地,我不喜歡下面那層軟綿綿的肥肉,更不喜歡最下面那層硬硬的瘦肉。然而,那不是一道經常上桌的菜,我記憶裡只吃過兩回。我媽大概因為怕胖,同時覺得阿婆之所以後來中風,跟她愛吃這些高膽固醇的食物有關,我回到爸媽家後,就沒機會吃客家封肉了,也沒有滷肉這種食物。

阿婆沒讀過書,也不識字,但她的腦子裡記了很多食譜。我媽買過一些食譜,真正用到的機會不多,她比阿婆幸運的是,不用做很多大菜應付逢年過節祭祖拜神請客的需求。當然,最幸運的還是我,我比家裡的人學歷高,但很少記食譜,因為我有食譜書,可以上網查了印出來,或者進廚房前看過別人的影片,靠著大致的印象自由發揮。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免不了有許多家庭味永遠地遺失了。

那天肉燥上桌後,我本以為小J會把肥肉挑掉,但他沒有,只是抱怨肥肉太大,說在台南吃的肉燥肥肉沒那麼大。後來我在網路上找個圖給他看,並沒有特別大。那次因為我沒把香料用藥材包包起來,兩個小孩抱怨吃到花椒粒和白胡椒粒的感覺很難過。

隔了幾天,我發現同一批收到的兩磅烤肉專用五花肉薄片還是很肥,最後切丁,再做一次肉燥,然後加了八個蛋一起滷。這次我把香料都放到藥材包。但是小J還是抱怨,因為我切了薑進去。這回因為我買到一罐台灣黑龍鹵肉醬,號稱「只需一種調料就可以做出地道台灣鹵肉飯」,配料就跟上次有點不一樣,老抽醬油加的比較少,顏色似乎淡了點。做一鍋滷肉,至少可以吃了兩三頓,第一頓配飯,當晚餐;第二頓配五木油麵,當午餐。

但是我吃著覺得少了一味,想了很久都沒想到。一直到那天睡前才想起來,我忘記加油蔥酥了,那個鹹湯圓裡的油蔥酥、貢丸湯裡的油蔥酥、蘿蔔糕湯裡的油蔥酥,我記憶裡帶著客家味的油蔥酥,而我卻在不經意間忘了它。

由 Debby 發表於 11:36 PM | 迴響 (0)

January 06, 2019

便當菜

這週一去Trader Joe's買菜,找來找去,都找不到煮過又去殼的栗子。一問之下,原來是這季節性商品已經賣完,不補貨了。頓時好沮喪。因為從去年秋天發現這商品開始,我大概每週都會做一次栗子雞。原因要繼續倒回到前年秋天。

當時我們附近的中餐館有三道新菜:乾鍋白花菜五花肉、乾鍋蓮藕五花肉和栗子雞。最難點的是栗子雞,因為他們一天只做兩份,有時我們去晚了,就點不到。去年秋天時,我再度問起這道菜,我們熟識的服務生說老闆娘不做了。

所以當我發現可以買到煮熟去殼的栗子時,立刻決定要自己做栗子雞。沒有他們用的那種鍋子沒關係,我在Amazon Prime Day左右用特價買了一個9吋的Lodge小鑄鐵鍋,不能很大氣地翻炒,但就食物的份量來說,剛剛好。

網路上的食譜提到加冰糖,但我沒加。因為餐館的山東老闆用紅棗代替,所以我也用紅棗代替。至於料酒,雖然也有人用米酒,但我覺得用紹興酒的味道更搭,自然用紹興酒。至於佐料,經過一位專家解說,我才知道台菜做法是用醬油膏增加黏稠感,江浙菜則是加醬油後,用大火燒的方式,使水分蒸發,達到醬汁濃稠的效果。我們的爐火不可能像台灣的瓦斯爐那麼旺,從來都沒把水份燒乾過,所以只好加點醬油,又加點醬油膏,悶過確定全熟,再開鍋燒一下,姑且折衷兩者的做法。

第一次做好之後,覺得很開心,原來這麼簡單!而且已經處理好的栗子,讓我省事很多,只要沖洗一下、稍微分開就可以下鍋。雖然在餐館吃不到栗子雞,可是可以在家裡做。小孩每週吃,倒也沒吃膩,而且味道夠,正好可以當某人的便當菜。

某人去年底突然想帶便當。所以週間日要準備幾個比較下飯的便當菜。小孩的便當可以不準備,因為學校有午餐可以買。某人雖然公司也有餐廳,但他中午有時要開會,或者忙於公事,經常沒吃中餐,導致下班回家後,像怪獸一樣亂吃一通。而且他們公司一頓飯要八到十元,抵兩個小孩買中餐的錢,所以我二話不說,幫他做了一陣子的便當。只要他連續帶五天的便當,存下的錢就可以讓我們上館子吃一頓。也因為他要帶便當,我每次洗的米,從兩杯增加到兩杯半。這對很多人家來說,應該算很少的。可是我們家之前很多年都是只煮一杯半的米,而且吃不完呢。最近半年改成兩杯米,是因為小孩食量增加的關係。

另一個便當菜,是麻婆豆腐。以前某人老愛買日本的麻婆豆腐醬料包。因為很方便,所以我用了很多年,也就懶得去研究麻婆豆腐的做法了。有天準備晚餐時,我把材料都準備好了,打開食物櫃找半天,才發現我早就把醬料包用完了,只好開冰箱拿豆瓣醬,加了兩匙,也加了點花椒。以前在台灣時,我沒吃過花椒,到了加州才有機會吃,我才知道正宗川味少不了的花椒是什麼味道。現在我們家也有花椒,以備不時之需。前不久有大學同學去重慶,她貼出來的菜都是紅色基調的,連冰淇淋也澆了辣椒。她說弄得一身花椒味,噴香水都遮不住,顯然非常入境隨俗。我們家沒四川血統,但湖南血統的公公小時候在四川待過,江浙血統的婆婆也會說四川話,所以我們吃有點川味的菜也不是沒淵源的。

愛吃辣的小J後來一嚐我急中生智改造的麻婆豆腐,連說比以前的好吃,添了好多飯吃了不少麻婆豆腐,從此我們就不買日本醬料包了。這樣也好,不但做法比較接近正統的麻婆豆腐,還可以自己調整口味、避免日本醬料包裡的一些添加物。某人對於這道便當菜也很捧場,覺得這種天氣吃這種油鹹辣味皆足的菜,十分下飯。

沒有栗子雞後,我稍微神傷兩天,另一個做便當菜的好料就隨著團購的蔬菜送到了,就是筍乾。從紙箱一拿出那盒筍乾,我就要把臉別開,免得被那股味道薰到昏過去,然後用塑膠袋包好送進冰箱。筍乾聞著讓人很難過,但筍乾燒肉,就是會讓某人吃不停的菜。這也是去年秋天我才嘗試的,以前我從沒買過筍乾。偶然間我跟蔬菜團購下單,買了一包。煮筍乾的時候,小孩一直抱怨,那味道我也很受不了。我在網路上查了好些食譜,都沒看到合適的,因為很多材料買不到,最後也不想做太難的,就做筍乾燒肉。沒有紅燒肉、五花肉,也沒有梅花肉,我就用這裡最好買的里肌肉代替。把里肌肉切條醃了,用薑絲和辣椒去炒肉條,再加筍乾去燒。小孩不愛吃豬肉,但我們兩個大人都覺得滿好吃的,好有台味。上次那包筍乾,讓我做三次筍乾燒肉,這次比照辦理。

過一陣子要再去超市看看有什麼食材可以開發新菜色,免得食材缺乏時,沒法供應便當。


由 Debby 發表於 11:15 PM | 迴響 (0)

September 25, 2017

久違的鮮竹筍

在臉書訂閱很多東西的好處,就是宅在家不出門,也能知天下事。但是暑假有天看臉書時,看到前中時美食記者王瑞瑤的臉書介紹要如何煮筍才好吃,我腦中平息已久的饞蟲立刻復活,突然好想好想吃涼拌筍。我有許多年的時間都把筍列為不可及、不可吃的範圍裡,已經很久都不敢肖想吃筍了。剛好某人說要去遙遠的大華買菜,我便趕緊要他幫我買竹筍,還說最好買五個十個回來,才夠吃。

某人果真買了五個回來。只是,看起來都不怎麼新鮮,我忍不住嘆氣,這要是我都不會選啊。他說他沒買過筍,而且大華的筍不多,根本沒什麼可以挑的。嫌歸嫌,通通丟掉我又捨不得,煮完之後切了又切,切掉好多,剩下的做涼拌。小孩從沒吃過涼拌筍,因為有點苦味,他們並不捧場。我倒是獨自吃掉大半碗,邊吃邊想念台灣夏天的涼拌筍。

之後不免在臉書上哀嘆一番。然後立刻被兩個住在附近的台灣朋友刺激。一個說她阿姨就種筍,她媽每次都用真空包裝帶好多筍來看她,有時還吃不完。另一個說她前不久回台灣時,吃超多的,全都補回來。這兩位真的很過份,刺激一個上次在台灣吃筍是十多年前的事的人。

飽受刺激之餘,我就做了件不太理智的事:上本地的蔬果團訂購鮮竹筍。這裡的竹筍的價格簡直就是台灣有非常嚴重的颱風之後的超超超貴菜價。2.5磅(1.1公斤)完整的帶殼筍,要價美金25元。剝完殼之後,有沒有1.25磅,我都要好奇了,總之非常小。

因為有朋友說,這麼貴的鮮竹筍拿來涼拌可惜了,拿來煮湯就很鮮。正好我那時買了Whole Foods的有機雞腿,便先拿去煮雞湯,雞腿另外做蔥油雞,然後把雞湯加香菇和竹筍繼續煮成香菇竹筍湯。的確跟涼拌筍的風味不同。平時不愛喝湯,尤其排斥吃雞的某人,第一晚就居然呼嚕呼嚕地喝掉五碗。剩下的要不是小J和我說想喝,他大概也可以通通喝掉。

喝完這鍋竹筍湯之後,我把饞蟲弄昏了。到下次回台灣解饞之前,我可以繼續平心靜氣地過日子。


由 Debby 發表於 10:27 PM | 迴響 (0)

July 27, 2015

九層塔湯

上週某天的晚餐時,小P突然福至心靈,跟我說:「我要喝九層塔湯!」我聽了很訝異,他從來不是特別喜歡九層塔的人,我好幾週沒買九層塔了,他怎會突然想喝九層塔湯?我問:「九層塔沒辦法單獨煮湯,是跟什麼一起煮的九層塔湯?」他說不出所以然,只是再次強調:「我要喝九層塔湯!」第二天晚餐時,他又說了一次:「我要喝九層塔湯!」

我能想到的九層塔湯,大概有三種。西式的九層塔湯,多半有蕃茄,但是我不適合吃蕃茄,某人也不喜歡味道酸酸的蕃茄。泰式的九層塔湯也是酸酸辣辣的,我也喝不慣。我唯一想喝的九層塔湯,是客家式的九層塔里肌肉片湯。

說到這湯,不免想起以前獨自住在南港時,跟中研市場的某個菜販有點交情。有個星期天,我買完菜之後,問她能不能給我一點九層塔。她問我要怎麼煮,我說我想煮九層塔肉片湯。她一聽就用有點閩南腔的國語說,那不好吃,九層塔要煮三杯雞、三杯蛤蠣、三杯花枝等。總之,都是一些重口味的菜。不過她後來還是給我一點九層塔,讓我憑著記憶和我媽的電話口授,煮了我想喝的九層塔肉片湯。後來我告訴我媽這菜販的話,她聽了就笑,要我告訴那菜販:「那是客家人的做法。」我想我媽沒搞懂,那菜販不是想知道那做法是哪來的,她只是單純地覺得不搭。

對我來說,有些食物不見得是對其他人來說好吃的,只是因為小時候常吃,於是有了感情,在記憶裡盤旋不去,久久不吃,會突然在行走間或若有所思間想起。尤其移居美國這麼多年,不免不時想起以前在台灣吃過的某些食物,即使不是孕婦,偶爾也會想某道菜想到心慌。

因為小P的那句「我要喝九層塔湯」,昨天去農夫市場,我買了一大把九層塔。我很喜歡九層塔的香氣,只是最近週一到週四傍晚帶小孩上游泳課,回到家都六點多了,實在沒太多時間做菜,不想做要切肉的三杯雞、九層塔炒肉片等。早上去買肉時,便想好了,要省時間的話,買里肌肉就只能做西式的蜂蜜奶油里肌肉,這樣就不必切肉,而且小孩很捧場,每次都可以把一整條里肌肉吃完。要是用中式做法,很辛苦地至少切個二十分鐘,不但要醃,還要切做料,要弄很久,小孩等很久才能吃,也不見得捧場。但是為了做九層塔肉片湯,我還是需要一條里肌肉,於是買了兩條。這樣切其中一條的部分做湯,其他通通拿去做蜂蜜奶油里肌肉。

另外把昨天從COSTCO買的蛤蠣和絲瓜做了蛤蠣絲瓜。某人居然從沒吃過這道菜,問我是不是客家菜,這明明就是很常見的台菜。小孩也是第一次吃這道菜,因為以往我沒同時買過這兩種食材,雖然每次煮絲瓜的時候都想著:「如果現在有蛤蠣,該有多好!」昨天在COSTCO正巧看到兩盒蛤蠣,雖然不是在台灣看過的那些種類,還是拿了其中一盒,下午便先把其中一半泡到鹽水裡吐沙,晚餐才能用。兩個小孩看到蛤蠣絲瓜上桌,爆出一聲歡呼,因為他們喜歡這兩種食材,於是嚷著今晚的每一道菜都是他們愛吃的,小J還說他今晚已經吃了兩碗飯。

在開車十二趟接送小孩上下課之後,我能煮完這些菜,得到小孩歡心,真是不容易啊。在美國這種速食國度,每天自己做飯的意義,除了打造健康的飲食,不過就是維繫記憶、注入家族口味。也許他們長大之後,會跟朋友和未來的配偶一起吃美式食物,但這些幼年的飲食經驗,總有一天會讓他們試圖找回自己的味蕾記憶。

晚餐的最後,我喝了為小P煮的、好多年沒喝的九層塔肉片湯,感覺心裡某片毛燥的角落,慢慢地被熨平。我滿足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3:23 PM | 迴響 (0)

January 26, 2013

在家包餃子

上週日帶小J去鄰城參加他同學的慶生會。小孩歡樂地在巨大的充氣溜滑梯上享受速度和快感,我們就在一旁看著他們聊天。我問他「京生」同學的媽媽,知不知道那間中東人開的超市在哪。 我們久聞那間超市的蔬果特別便宜,但從沒開那麼遠去過。既然到了那個城,倒是可以去看看。

「京生」的媽媽說,那裡的蔬果便宜是便宜,但是都不太好,不如去Sprouts。倒是那裡的茴香都一大把一大把地賣,比別的超市便宜很多,她都拿來做茴香豬肉餃子,他們夫妻都很愛。我便問,是說fennel嗎?納悶她用的是葉子還是球莖。但她說是dill。那我知道是什麼了,那一般譯做時蘿,不是茴香。dill是煮魚時用的香料,我沒想到也可以配豬肉。她說她都取嫩葉,切碎後和豬絞肉。聽起來她們還滿常吃的,於是好奇問她上哪買餃子皮。她說都自己桿,還說她桿得不如她奶奶好。聽來桿麵真是北方人的家傳絕活,我小時候好像沒看過家裡的長輩自己桿麵的。她這麼一說,倒是讓我想起,我們曾在一間叫「北京園」的小館子看到他們賣冷凍的茴香餃子。當時本來想買,但是不巧身上沒現金,沒買成,因此至今沒嘗過茴香餃子的味道。回家上網一查,茴香餃子果真是北京人的食物。可能因為南方不產茴香,我在台灣並沒看過這種蔬菜,也沒吃過。

像我這種充滿好奇的人,知道一種新食物,就想要找機會吃吃看。不過要小孩吃這種這種香氣獨特的蔬菜很冒險,小J不愛香菜、芹菜、巴西利等氣味重的菜,他很可能也不喜歡時蘿或茴香餃子,所以某人要我別整小孩了。如果要大家都接受,那就只能吃最普通的青江菜豬肉水餃了。我還沒動力挑戰桿餃子皮,去Arcadia吃鼎泰豐後,在光華超市買了兩包牌子不同的餃子皮,準備自己包水餃。

上回包水餃,是小P出生前的那個冬天的一個週末。當時的小J跟現在的小P差不多大。我因為忙著準備各項材料,便跟小J說,他不睡午覺沒關係,自己玩就好。他很樂地上下樓到處玩,等我們包好餃子才想起很久沒聽到他的聲音。上樓查看,我才發現他自己跑到床上睡著了,心裡忍不住偷笑, 如果他每天都能這樣,該有多好!

這回沒那麼容易。現在有兩個精力旺盛的小孩,而且某人病了。我手忙腳亂地一個人開始包餃子,兩個小孩就搬椅子站在我旁邊看,小P為了卡位而被哥哥痛斥。我才包完一兩個,兩歲半的小P就吵著要吃,後來還伸手摸了餃子一下,然後被他哥哥罵。因為後來某人也加以我的包餃子陣容,他們兩個對包餃子更是好奇地不得了,小P饞得口水流滿地,小J則說他可以吃十個(平時他吃三四個就說吃飽了)。

邊包餃子,我們跟他們稍微介紹吃餃子的傳統,雖然我們家算吃米食的南方人。不過餃子在美國是被視做華人的食物,總是要讓他們認識。有住在美東的朋友讓女兒請同學到家裡包餃子過農曆新年,頗受其他族裔歡迎(要注意是否有不吃豬肉的族裔就是了,不然雞肉是所有非素食宗教都能接受的肉類)。所以小孩大一點之後,要教他們包餃子,以後可以傳播中華飲食文化。

等熱騰騰的餃子上桌後,小J熱切地吃了七個,算是他難得的新記錄,這是讓小孩看食物從自家產出的好處。他邊吃邊跟他爹抗議:「我吃一個,爸爸就吃了十個!」自己包水餃跟買冷凍水餃的差異之一是,自家現貨可以邊煮邊吃,吃不夠,後頭還有,再煮的話,耗時也不多;冷凍水餃就是一包煮完就沒了,除非冰箱還有存貨。不過他們還不懂,畢竟他已經想不起來上回我們包餃子的事了。這讓我有點慚愧,我的腦海裡還有阿婆的廚房逢年過節長時間飄出各種熱騰騰食物氣味的回憶,他們未來大概很難對媽媽有這種印象。比起小J,平時胃口比哥哥好的小P只顧著用湯匙喝醬油,總共吃了四個餃子。也許他又有嗝讓他連兩餐都吃不多。睡前他才好不容易打了一個嗝出來。

因為用了兩個牌子的餃子皮,煮的時候才發現「香港」牌偏黃,某人認為是用玉米粉。我回頭看成分說明,裡頭的確含玉米成分,也就是說這含有基因改造成分。不過黃色應該是加蛋的緣故。看來以後還是要學著桿餃子皮,這樣原料到成品都比較能控管,才不會吃到不好的東西。等我學會桿餃子皮,咱家要吃餃子就應該更容易了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0:14 PM | 迴響 (0)

January 08, 2013

廚房裡的新歡--象印壓力電子鍋

久聞"深夜食堂"的熱銷, 卻一直沒機會看這套書. 前不久在Youtube找到兩個有中文字幕的深夜食堂影片來看(這個這個). 裡面一貫的日本影劇手法, 就是把小事說得好像很棒. 這似乎也是日本人的性格使然, 劇裡那些女食客, 連別人的久別重逢都可以讚嘆成那樣, 如果是我, 大概就只會回個"喔"一字吧. 播到一半時, 小店主人打開電子鍋盛飯, 我眼睛一亮, 那看起來好像是象印的耶! 因為我前不久買的廚房新寶, 就是象印的壓力飯鍋.

我看完之後立刻把此片轉給比我還哈日的某人看. 不過某人很冷淡地問我:" 這有什麼嗎?" 一點都沒被吸引的樣子. 我問他會想吃劇裡的"牛油拌飯"嗎? 他說就是奶油拌飯嘛. 我說是啊, 現在我們有象印電子鍋, 冰箱裡也有奶油, 他也可以這樣吃. 不過他斷然拒絕, 說不覺得這有多好吃. 某人覺得日本人很會製造集體氣氛. 這話倒不假, 就像我以前看完吹捧拉麵的電視劇, 就跑去吃拉麵, 吃完大腦就醒了, 沒那麼好吃吧. 說真的, 如果缺乏那種有特定氣氛的環境, 缺乏那種容易被別人說動的個性, 又沒比較過好壞的差異, 很多東西是一百個人說好, 你也不會有感覺的.

不過之前我會買象印壓力飯鍋, 也是看到幾個在美國的台灣人說煮出來的飯好吃. 我剛來美國時, 都用在台灣學的水米比例. 但是煮出來的飯都很乾, 糙米的米心甚至還是硬的. 後來總要加很多水才行, 但白米和糙米的口感還是不一致. 而我們家都是吃白米和糙米混煮的飯, 把口感和營養做個折衷.

聖誕節前, Amazon寄來九折的coupon code. 我趕緊要某人把公司給他的獎金換成amazon的禮物卡來買象印的壓力飯鍋, 因為機會難得. 這樣買下來, 剛好把稅金抵消, 而且加州每年都會調消費稅, 越早買越好.

這個比大同電鍋看來要高科技得多的壓力飯鍋的確沒讓我失望, 白米和糙米都很軟Q好吃, 最重要的是兩種米的口感一致. 如果花那麼多錢還讓人失望的話, 就太說不過去了. 兩個小孩都很捧場地說飯好吃. 本來不以為然的某人也說比大同電鍋煮的飯好吃. 好笑的是小P居然問我:" 為什麼換新的飯桶勒?" 我在網路上查到有人說象印電子鍋比大同電鍋好看, 沒想到我們家小孩居然把它說成飯桶, 這二字傳遞的造型感覺就不優了.

從朋友那發現老一輩往往堅持大同電鍋最好, 猛烈抵抗電子鍋這種東西. 我們家也有類似的狀況. 因為公婆家都吃糙米飯, 而且水放得很少, 煮出來的飯乾硬難吃. 我每次在他們家都吃得很痛苦. 所以之前跟他們推薦這個產品. 婆婆毫不考慮地說她們家不用日貨. 某人趕緊指著他們的象印熱水瓶說那就是日貨. 婆婆說那是某人買的. 某人則說是他們要他買的. 身為半個外人, 此時沉默是金. 不過前幾天發現他們居然換了新款的象印熱水瓶, 而且比我們家的好, 瓶身不透熱, 斷電後能保溫數小時, 以達到節能目的. 公公說那是在amazon買的, 因為舊的已經用十幾年了.

所以某人邊吃象印煮出來的飯, 邊說我之前應該不要告訴他們我們買新的電子鍋, 直接把煮好的飯拿去給他們吃, 他們就可能會買了. 現在拿去的話, 婆婆已經會做好準備, 說不好吃之類. 某人說的沒錯, 之前他們就是喝了我用Blendtec打的豆漿, 才買一樣的果汁機的. 不然照他們的個性, 通常都買便宜的東西.

不過象印壓力飯鍋的規矩很多, 不能加濃湯塊, 豆類和小米等小顆粒的東西到米裡煮. 這點大同電鍋就隨和多了, 根本就是來者不拒! 各種加料的飯, 雞湯, 紅豆湯等, 任君煮(煮出來的成果好吃與否是另一回事). 所以象印的確就只是飯鍋而已.

象印壓力飯鍋比沒有壓力的同牌其他款飯鍋多了一百美金, 到底值不值得多花這一百美金去買個壓力的功能? 《小野二郎:壽司夢 (Jiro Dreams of Sushi)》裡有一幕是壽司店的學徒示範他們怎麼煮好吃的壽司飯, 秘訣之一就是用很重的東西壓在蓋子上. 大同電鍋的鍋蓋總在蒸氣充足時一直浮起來, 煮出來的飯就遜色很多. 所以飯鍋有加壓力應該是會幫飯加分的吧!

現在有工具煮好白飯, 之後我就可以挑戰糯米飯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45 PM | 迴響 (0)

November 05, 2009

做炒飯要用再來米

年初,因為看了陳月卿的食譜,決定做蘿蔔糕。因為不知美國哪裡有再來米,我心想,再來米既然黏性較差,那用泰國米、印度米代替也可以吧?於是我在洋超市買了一小包的泰國Jasmine Rice。

雖然Jasmine Rice黏度不佳,不代表它的含水量跟再來米相似。Jasmine Rice的含水量可能比再來米高,所以那次做的蘿蔔糕太過濕軟。後來,我在華人超市找到泰國在來米粉,那包泰國米就被打入冷宮。

直到幾個月前,我在聯副讀了焦桐寫的〈論炒飯〉,看到他提到:「一盤高明的炒飯絕不能馬虎將就,從米的選擇、淘洗即須講究。蓬萊米黏、軟的質地不合適炒飯,最好選用再來米,取其黏性小、顆粒分明;其次如印度、泰國的長米也行。」我心想,看來那包還有八成的Jasmine Rice就全留著做炒飯了。

今天下午,附近的Albertsons超市有八小時的特賣,特賣內容包括各式火腿。我買了各一磅的honey smoked ham和genoa salami,一磅的份量對我們兩大一小的三口之家來說,其實挺多的。我準備拿後者來加到蘿蔔糕裡,前者則可以拿來做火腿蛋炒飯。

因為冰箱裡的剩飯不多,所以在炒飯前,我煮了Jasmine Rice。煮好之後,拿出來用飯匙將飯翻一下降溫。然後炒其他的配料。

以前我都是先炒洋蔥、冷凍蔬菜,加飯,然後跟焦桐說的一樣,再加蛋汁。可是因為油下得不夠,加了蛋汁的飯很快就黏成一大塊,鍋底也沾了一堆飯,變得很難炒。那時用的是平常吃的的蓬萊米,照焦桐所說,是個錯誤。

昨晚我隨手查英文食譜,查到一個火腿炒飯(stir fried rice with ham)的食譜。那個食譜的做法是:先炒蛋,炒好盛起;再炒蔬菜和火腿,炒好盛起;最後炒飯,然後加回火腿和蔬菜,再加回炒蛋,起鍋前加蔥花。

這個做法顯然簡易許多,新手比較好上手(老饕焦桐不見得會欣賞這種做法)。不然,照逯耀東的說法,炒飯是很考驗廚藝的。以前大戶人家要試廚子手藝,就讓廚子做蛋炒飯和青椒炒牛肉絲(唐魯孫家就這樣)。

這種蛋炒飯應該都會加胡椒。我和某人偏好加白胡椒,但是小J的嘴很刁,不管我加再少,他都吃得出來,嫌辣(即使我一點都不覺得)就不吃了。我因此得省略,添到飯碗之後,再加白胡椒。

前幾天,我做腰果雞丁,難得加了一小條辣椒,我不覺得辣,倒是小J吃幾口就說:「好辣!」拼命喝杏仁奶,然後就不肯吃了。看來小孩的味覺比較敏感啊。家裡有這種挑嘴小孩,調味就很令人傷神。太淡,他不吃;辣,他不吃;酸,他不吃;苦,他不吃;太鹹,我不想給他吃;太甜,我不想給他吃……

我本來預備要留一份當明天中午我和小J的中餐,不過主顧客很捧場,全都吃光了。也好,蛋炒飯蒸過就沒那麼好吃了。要吃的時候再炒吧。


延伸閱讀:
焦桐〈論炒飯〉(上)
焦桐〈論炒飯〉(下)

由 Debby 發表於 10:50 PM | 迴響 (0)

August 12, 2009

蕃茄盛產中

我們家的蕃茄已經摘了超過20顆蕃茄了。還有差不多40顆等著收成。我有點煩惱,這麼多蕃茄要做什麼才好?

上週六去公婆家。公公已經摘了好多蕃茄,問我要不要。我不敢拿,因為自家的已經多到用不完了。我才種一棵就產了這麼多蕃茄,公公種了兩種(兩棵)蕃茄呢。

公公說,他把蕃茄放到冷凍庫保存。如果是煮湯,直接拿出來煮就好了,沒有差,風味不變,也不酸。後來我就試著煮湯,除了蕃茄,還加了黑木耳、兩根洋芹,一點點西洋菜,煮好再加一點點香油。本來還要加胡蘿蔔,可是來不及,就省略了。某人添第二碗時,特地問我沒加別的肉湯嗎?我說沒有,只用鹽調味。其實這樣就還不錯了,口感清爽,適合夏天。當然也可以加牛肉湯底,味道應該更好。只是我們很久不吃牛肉了,若要找罐頭牛肉湯來用,我難免有點猶豫。

如果是炒來吃,例如蕃茄炒蛋等做法,我們都覺得太酸了,對我的胃不太好(最近胃炎症狀又變嚴重了)。小J不喜歡吃酸的食物,根本不肯吃這種做法的蕃茄。生吃蕃茄比較不酸(茄紅素也少一點)。把蕃茄切丁和同樣切丁的紫洋蔥混一下,加入千島沙拉醬,口感還不錯,小J願意吃。這做法也很省事省時。

看了水果籃裡的蕃茄,我還得繼續尋找方便省事又不酸的做法。


相關:
蕃茄收成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0:49 PM | 迴響 (2)

May 16, 2009

長牙幼兒也愛吃的chicken confit

偶然間在別的部落格發現「油封雞(chicken confit)」這道看來很簡單的菜,因為有一大群部落格都貼過這道菜,於是我循線找到最早做這道菜的部落格,然後動手跟著做這道菜。

因為沒有確切的材料用量,於是通通隨便加。我當時用食鹽抹雞腿,而不是海鹽。醃了一天之後,我拿出來看一看,又自作主張再抹一點鹽。前後在冰箱冰了兩天。至於放進烤箱的鍋子,因為我只用五隻小雞腿(chicken drumsticks),所以用Le Creuset 2.5-Qt Covered Oval Cassoulet。因為鍋子小,才不必加太多橄欖油了。因為我不準備事後用煎的,所以用華氏220度烤了2小時40分鐘。

烤出來是這樣:
剛出爐的chicken confit

放了一夜之後,變成這樣:
放了一整夜的chicken confit

要上桌前,我用華氏400度烤了20分鐘。出爐的成果,雞腿的顏色並不像許多部落格呈現的那樣焦黃。不過,味道還不錯,平常討厭吃雞腿的某人連啃兩隻,在此之前,要他吃一根雞腿他都吃得很勉強。一歲多的小J也很捧場。

只是,這道菜非常鹹,給幼兒吃那麼鹹,對他幼小的腎臟是很大的負擔。

另外,用兩大顆對半切開的大蒜,對我這個不喜歡大蒜的人來說,實在太多了。烤箱散發的大蒜味,令我聞了頭暈。我於是想要找其他的食譜來看。

雖說chicken confit是法國菜,但是美國也有很多大廚會做。我查了一下,很快就在food channel的網站找到Emeril Lagasse在2005年公布的食譜。我還在一個美國賓州的部落客的部落格裡找到另一個食譜

兩相對照,我比較明白這道菜要怎麼做了。由於我不知道上哪找後者提到的juniper berries,我也不喜歡丁香,於是我決定用Emeril Lagasse的材料。

他們都用不含碘的kosher salt,而我決定這次改用海鹽。kosher salt和海鹽的顆粒都比食鹽大,所以如果用同樣的用量,抹食鹽會比較鹹。

這兩個食譜用的都是完整的雞腿(chicken leg portions),但是我這裡的超市只買得到有機小雞腿,有機雞肉的大腿肉都被切掉另外賣了。再加上做chicken confit,要在烤箱裡以較低的溫度長時間烘烤,非常費電,所以我決定一次買兩盒小雞腿,一盒五隻,一共是十隻,這樣就可以吃兩餐。雖然一盒只有0.5磅左右,加起來不到Emeril Lagasse說的兩磅,但我仍決定採用他的調味用量。chicken confit烤完之後,可以在冰箱裡放一個月,所以留著吃兩餐不是問題。

Emeril Lagasse的做法是醃12小時,然後烤12到14小時。而另一個食譜則是醃到隔夜,最多醃48小時,然後烤6到10小時。

烤12到14小時,對我來說,不太方便,因為我不希望在大家睡夢中烤東西,這樣爐子要是出事我都不曉得,我們家的烤箱已經是該換掉的那一種,所以烤太久不保險。但是某人要我最好照食譜,他認為醃的時間和烤的時間長度相關,這樣才能使雞肉充分脫水。所以我決定採用後者的時間版本。這次我決定照Emeril Lagasse說的,用鑄鐵鍋來烤,我們家有一個staub的鑄鐵鍋(enameled cast iron pot),5-quart應該夠大吧。鍋子夠大,才不會因為雞腿疊得較高而得加比較多的橄欖油。

藍色的staub cocotte

上超市採買也花了一些時日,因為月桂葉(bay leaves)缺貨好一陣子。好不容易,我終於買到月桂葉和百里香之後,就開始動手做這道菜。

以下是這次的做法:
材料:
10隻小雞腿(原始版本是四隻大雞腿,一共2磅重。雞脂肪要先切下來保留)
1大匙與1/8茶匙的海鹽(或kosher salt)
1/2茶匙現磨黑胡椒
10瓣大蒜
4片月桂葉
4支新鮮的百里香
1又1/2茶匙的黑胡椒粒
1/2茶匙食鹽
4杯橄欖油

做法:
把五或六隻雞腿(視容器大小)置於大碗公中,皮朝下。
灑上1大匙的海鹽和1/2茶匙現磨黑胡椒,擺上大蒜、月桂葉和百里香。
再把剩下的五或四隻雞腿擺上去,肉對肉(也就是說,上層的雞腿是皮朝上)。
再灑上1/8茶匙的海鹽(Emeril Lagasse還說要擺上之前切下的雞脂肪)。
放到冰箱中,我這次冰了33小時(最多48小時)。

冰過之後,預熱烤箱到華氏200度。
從冰箱取出醃過的雞肉,拿掉上面的大蒜、月桂葉、百里香(和雞脂肪)。
把雞腿用冷水把上面殘餘的海鹽和黑胡椒沖掉,用紙巾擦乾。
取出鑄鐵鍋,把大蒜、月桂葉、百里香(和雞脂肪)放在鍋底,均勻灑上黑胡椒粒和食鹽,然後擺上雞腿。皮朝下。
加橄欖油淹過雞腿。蓋上鍋蓋,放到烤箱開始烤。
我這次烤了6小時(可以烤6到10小時)。

烤完之後,把鍋子取出,等涼了之後,連油帶雞再放入冰箱。
(鑄鐵鍋很重,不適合放冰箱,所以我會裝到另外的容器裡。)

要吃的時候,要提早數小時把雞腿從冰箱取出,讓油軟化,以便取出雞腿,然後用華氏425度烤15到20分鐘,烤到皮變得酥脆。

這次的做法果然比第一次好多了,不但沒有散發令我頭暈的大蒜味,也不會過鹹,而且更好吃。以後就照這個做法了。

正值長牙期的小J非常挑剔,常常把食物吐出來。但他對這道chicken confit非常捧場,連吃了兩根,還吵著要吃。他再吃就把我的份都吃了,所以沒讓他吃第三根。下次再多做一點吧。

烤過雞腿的橄欖油含有雞的油脂,很適合再用來做chicken confit。因為chicken confit或duck confit本來就需要用雞油或鴨油去醃、烤的,有些人甚至會事先儲存這些動物性脂肪來做這道菜。這些油可以放到密封罐裡,然後放到冰箱儲藏,也可以拿來炒菜或做其他料理。Emeril Lagasse說,他用這個帶有雞味的油烤馬鈴薯、料理豆子或者煎小牛排,風味絕佳!

(第二次做的沒有相片,因為忙著伺候小少爺,沒時間拍照。囧)

由 Debby 發表於 01:34 PM | 迴響 (0)

May 03, 2009

廚房硬體設備該更新了

今天去Costco時,買了一本消費者報導(ConsumerReport)出的Kitchen planning & buying guide 2009。我本來以為裡頭主要是說哪種鍋子、小工具好用,沒想到,大部分都講大型硬體,例如洗碗機、瓦斯爐、冰箱等。

我覺得我們家的應該還不用換吧。但是翻到28頁,下方有個表repair or replace timelines,我稍微看了一下,看了就大驚。因為我們家的房子已經進入第九年,照這圖表的說法,爐灶在第六年、洗碗機在第六年、微波爐在第五年、烤箱在第六年以後都該換新的,而我們家的這些硬體設備通通沒換過。

其他的或許可以暫時不考慮,但是那個Maytag洗碗機的確該換了。裡頭多處生鏽不說,連清潔劑都洗不掉。小J才幾個月大時,我們用洗碗機洗奶瓶,然後烘乾。剛開始我沒發現,過了一兩天,才看到奶瓶裡有白色的清潔劑殘留,哭死我也。後來某人買了一瓶藍色液狀的洗碗精,照樣殘留。因為水倒進去非常容易起泡。後來換了7th generation的洗碗精,仍是如此。想到小J吃了好多清潔劑,不知道環境荷爾蒙對他的大腦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就不寒而慄。儘管學化學的某人認為清潔 劑不過是活化劑,醫生也說沒關係,我還是非常在意。從那之後,我們再也沒用洗碗機洗碗。現在我都是洗完小J的奶瓶(用來熱鮮奶而已)、杯子等用具後,再放 進去用清水再沖一下,然後烘乾。

原來,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年限到了,應該換新的了!

我查了一下,當初這社區建設商採用的Maytag品牌算是比較低階的牌子。而消費者報導評比之後,排名最前面的,是Kenmore(Sears)和Bosch。想到 Maytag的洗碗機很吵,我屬意號稱安靜的Bosch。但是某人覺得找Sears最方便可靠,因為這一帶Bosch的經銷商是我們聽都沒聽過的店家Pacific Sales。看來還有得傷腦筋了。

至於這本消費者報導的評比是否公允屬實?我查了幾項產品的使用者評價。例如麵包機,他們推薦15美金的Proctor Silex Cool-touch 22450,而不推薦價格過高(220美金)的Dualit Varil。但是amazon有個使用者根據消費者報導的推薦買到Proctor Silex Cool-touch 22450的麵包機之後,發現根本沒那麼好用。我本來有意要訂這份刊物的,但是看到一名經銷商說消費者報導的評比偏好Kenmore的產品,而且有很多盲點,其他人也抱怨評比不全面。我於是打消訂閱的念頭。

雖然消費者報導的推薦不見得完全可信,可是今年大概免不了要為這房子大失血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1:25 PM | 迴響 (0)

April 19, 2009

[實驗]用blendtec做南瓜派和南瓜麵包

收到Blendtec時,同時收到一本厚厚的精美食譜。食譜包羅萬象,不只是果汁、冰沙、濃湯等飲料而已,還有各種點心。我一直想買麵包機,但是至今仍因沒看到理想價錢而遲遲沒下手。於是,當我看到Blendtec的食譜裡,居然有麵包時,我便想要試試看用Blendtec替代麵包機或攪拌機。

上週正好碰到超市因為復活節,而將多項烘焙用品打折。我便買了現成的派皮和煉乳。家裡已經有南瓜了,所以我就沒照食譜用罐頭南瓜。


用雙人牌菜刀把南瓜剖開(我們家其他的菜刀都砍不動),拿去蒸熟之後,就照著食譜,把南瓜、蛋、糖、鹽、肉桂、丁香、薑粉和煉乳加到Blendtec中打成南瓜糊,然後倒入派皮。


按照Blendtec的食譜,用華氏350度烤60分鐘。不過,為了省能源,我參考另一本食譜,先用425度烤10分鐘,再用375度烤30分鐘。然後就出爐了。
用blendtec做的南瓜派


食譜指示,最後一步是在派上面抹一層鮮奶油。可是為了避免攝取過多熱量,我就跳過這一步了。


至於成果,我們畢竟不是洋人,不習慣那股強烈的肉桂和丁香味,所以下次要把這兩個香料減量。


因為我用了一顆南瓜,所以還剩一些南瓜糊。如果要照Blendtec的食譜做南瓜麵包,我少了小蘇打。最後參考全麥麵包的做法,先把酵母調入溫糖水中,然後加入剩下的南瓜糊和全麥麵粉,用Blendtec打成麵糰。


食譜指示,按Pulse鍵,然後放開,重複20次。用橡皮刮鏟把角落的麵糰刮出來,抹到刀片上的麵糰裡,然後再度按Pulse鍵,放開,重複15到20次。這個步驟會發出可怕的聲音,熱得冒煙,以及散發臭臭的塑膠味。實驗之後,我決定再也不用Blendtec替代mixer了,我很怕這樣會減短Blendtec的壽命。等我有預算再去買KitchenAid 6-Quart的mixer好了。

用blendtec做的南瓜麵包(進烤箱前)


把打好的麵糰倒入麵包盤之後,先讓麵糰發酵10分鐘,再放到烤箱用350度烤35到40分鐘。出爐之後,我覺得太焦了,我們烤箱的溫度可能比較高,下次烤30到35分鐘就好。

用blendtec做的南瓜麵包(烤完了)


這個麵包吃起來有點硬,不知道是不是攪拌不夠,以及沒加小蘇打?因為不想再用Blendtec打麵糰,所以我暫時不會知道答案。


如果要常常做麵包,我還是需要mixer或麵包機吧(肖想中)。


由 Debby 發表於 12:49 PM | 迴響 (2)

April 13, 2009

難以重來的買肉經驗

這幾天的午晚餐非常不順利,小J幾乎不肯吃,頂多吃一點酪梨,弄得我們兩個大人也沒什麼胃口。

今早我便說要去Whole Foods market。因為上回我們去買了兩磅的豬絞肉,之後我照陳月卿《全食物密碼》的食譜做了「什錦肉燥」,以及照別的食譜做了獅子頭。之前常抗拒吃豬肉的小J非常捧場,因為絞肉比較軟,容易入口。而且那個什錦肉燥做法健康又好吃,我們連續吃了一個禮拜。沒辦法,兩磅的肉,對我們兩大一小的三口家庭而言,實在太多了。

今天因此決定只買一磅。店員秤肉時,我臨時又請他再加半磅,於是買了一磅半。

今晚仍舊看了同一個食譜,用同樣的材料,做了同一道菜。但是,小J仍舊不肯吃,連某人都嫌聞起來不香、沒味道,逼得我只好回鍋再加醬油。即使我加了比食譜要求的量多了數倍許多,這道肉燥,依舊淡而無味,讓我為之氣結。

回想起來,這次買肉的經驗,跟上回非常不同。

上回我在肉櫃看了半天,看到好幾種牛絞肉,就是沒看到豬絞肉。我問店員,他問我要多少,然後點點頭,要我等一等。之後我便看到另一個店員拿出一盤肉,然後把肉放到機器裡,當場絞肉給我。所以那次的肉非常新鮮。我很滿意那批絞肉的品質,因為完全沒有豬臊味。小J的捧場,讓我更滿意了。

但是,這回不同。這回肉櫃裡大約有兩、三磅的豬絞肉,所以店員只是從那些絞肉中,分一些我要的量給我。這批絞肉比起來,新鮮度沒那麼好。而且,油脂含量遠低於上次那一批,所以做肉燥,就沒那麼香。

某人問,上回買的豬絞肉,是哪個部位的肉?我完全不知。所以要是下次再去買肉,也沒辦法請店員幫我用同一部位的肉弄成絞肉給我。唉,怎麼辦呢?難道好吃的什錦肉燥就只能做一回?

由 Debby 發表於 02:02 PM | 迴響 (1)

January 05, 2009

美國鱈魚之謎

鱈魚是我在台灣時,喜歡吃的魚。但是,到美國後,我卻很難吃到像台灣的那種鱈魚。台灣的鱈魚是稍厚的魚片,中央有塊十字形的魚骨。在美國買鱈魚,我都買cod。cod是白色的魚片,但是不帶骨,最重要的是,cod有股奇怪的味道。

小J第一次吃鱈魚,之後一整天,尿液都帶有魚腥味。我媽說那是鱈魚不新鮮。於是我到處找新鮮的鱈魚(cod)。Albertsons超市的冷凍櫃有冷凍鱈魚片,生鮮區則有放在冰上的解凍鱈魚片。我本來以為生鮮區的比較新鮮,但是賣魚的店員跟我說,都一樣,都是冷凍的。幾個月前,大概是鱈魚的銷路不好,他們不在生鮮區賣鱈魚了,只能往冷凍櫃找。

後來,我一度在costco的冷凍櫃找到一大包的鱈魚。同樣是冷凍魚片,我以為Costco的可能比Albertsons的新鮮。但是一吃,並沒有,仍有那股奇怪的魚味。

前陣子回台灣,幾乎每天桌上都有鱈魚,每回我都覺得比美國的鱈魚好吃多了。

回到美國後,我要某人到大華超市幫我買鱈魚,因為大華的魚種比較多。某人買了魚,跟我說,他買「日本白鱈魚」,英文並不是cod,而是turbot。大華有好幾種鱈魚,每種鱈魚的英文名稱都不一樣。我解開包裝時,則看到標籤上寫的是turbot halibut。halibut是比目魚,先前我們查魚類含汞量時,我注意過,這種魚的含汞量比鮭魚和鱈魚(cod)高。

我們吃了日本白鱈魚後,發現這種魚的味道似乎比cod更接近在台灣吃的鱈魚。當時我們兩人便疑惑,美國鱈魚跟台灣鱈魚是不是不同的魚?

有天為了買黃豆,我們去whole foods超市。我忍不住又跑去生鮮區一探。我意外地發現,這間超市的魚比Albertsons的多許多,這裡有那種完整的魚。在Albertsons,都只有魚片而已,你看不到任何一條帶有魚形的魚。賣魚的店員笑瞇瞇地說,有問題的話,他可以幫忙解答。我便指著sea bass和halibut問他,哪種比較適合幼兒吃?他推薦的是一磅25元的Chilean sea bass。這魚的單價實在太高,我請他拿一片,然後切2/3給我,這樣仍要19美元,這是我在美國買過最貴的魚了。

回家之後,上網一查,赫然發現有人說這就是「智利圓鱈」。原來,台灣的鱈魚是一種統稱,指好幾種不同的魚類呀!用中文去認識事物,看來會漏掉很多東西。以前我當sea bass是鱸魚,但是這種鱸魚吃起來,跟台灣那種給病人吃的鱸魚,完全不同。

Whole Foods賣的Chilean sea bass同樣是事前解凍的。既然不是新鮮的魚片,我就用烤的。這種魚肉的確好吃,肉質肥嫩。cod就顯得清淡許多,因為油脂少。可是,Chilean sea bass育種的速度緩慢,又被人類大量捕捉,瀕臨絕種。為了保育,這魚還是少吃為上。

前天我們在公婆家附近的一間台灣人開的餐廳吃飯。我點了一道清蒸鱈魚。點菜前,我看了中文之後,又看了一眼英文名稱。他們寫的是steamed sea bass。再次證實台灣人口中的「鱈魚」是一種統稱。

既然cod不好吃,或許下回我會買halibut,只是,考量到含汞量,吃這種魚的間隔要拉長一點就是了。不然,就只能吃野生的鮭魚了。


4/19/2017補記:

去年本地的台灣小吃團購時,我訂了台灣來的冷凍鱈魚片。包裝正面寫的是「格陵蘭鱈魚」,背面的英文寫的則是Greenland Halibut。而且看起來和吃起來就是我們在台灣吃的那種鱈魚。所以台灣鱈魚就是Halibut無誤。

台灣鱈魚就是halibut

台灣鱈魚就是halibut

由 Debby 發表於 01:31 AM | 迴響 (14)

November 05, 2008

切瓜記

acorn squash最近是吃瓜類的季節。前陣子趁著特價,各買了一顆Acorn squash和butternut squash。

買瓜容易,吃瓜難。因為這類瓜實在太硬了,而我們家的菜刀又不夠利。上回要吃acorn squash時,我拿菜刀切半天,只是在瓜的表皮留下一點切痕,卻切不下去。最後只好照瓜上面的貼紙說明,把整顆瓜送進烤箱。烤完再切開去籽。

後來,我在Ruelala.com看到雙人牌菜刀特賣,便上去買菜刀。這個需要邀請函的名牌特賣網站,原來不只是賣名牌包、衣服、皮鞋等,偶爾也賣一些不錯的廚具。

我本來打算買Henckels Twin Cuisine 8" Chef's Knife ,但是在瀏覽其他商品時瞄到Henckels Twin 8" Chinese Vegetable Cleaver,心想,後者應該才是「菜刀」,便買了。

昨晚把買回來至少有三週的butternut squash放到砧板上,然後拿出雙人牌菜刀開始切瓜。這次在瓜面留下的刀痕比上次深,可是我還是切不下去。索性拿刀用力往下一甩,哈哈,終於切開了,只是切面不平整。我終於知道為何菜刀的刀體比肉刀大了,就是要應付這種時刻。

butternut squash

但是這瓜還是很硬。烤完45分鐘後,用湯匙挖,還是很費勁。Costco賣一整包切好的butternut squash,我記得是六塊多,挺貴的。可是看在瓜都切成小塊的份上,或許也不算貴,總比我花很多時間和力氣跟那顆瓜搏鬥,說不定還弄到受傷要好。

youtube有個洋人示範切butternut squash的短片:

她是先把兩頭切掉(橫切),而我嘗試的切法是直切。不知道橫切會不會比較容易?不過我暫時不想再買這種瓜了。有機會再嘗試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1:57 PM | 迴響 (2)

September 25, 2008

WMF stepped wok當炸鍋

昨天我買了帶骨的里肌肉,為了嘗試不同的做法,也因為切肉丁太花時間,於是決定做炸豬排。在此之前,我從沒炸過任何一種食物,因為油炸物不適合胃不好的人,年輕一點時,一吃油炸物,我就會因為上火而長痘子。

決定了烹飪方式,我們很快就想到WMF stepped wok。既然那個鍋子有兩層,底層又比較小,好像很適合拿來油炸?

在炸豬排前,我又用stepped wok煮了蠔油芥蘭的蠔油汁。這導致稍後油炸時,鍋底殘餘的蠔油變黑,然後變硬黏在鍋底。吃完晚餐之後,我刷了很久,才總算把那層黑色的東西刷掉。

選擇帶骨豬排作為油炸入門,顯然錯了。因為豬排並不容易炸熟,尤其是骨頭附近的肉,所以我當初應該選不帶骨又特薄的里肌肉來炸。豬肉無論如何都得煮熟,才能滅菌,所以兩塊豬排起鍋之後,切開發現沒熟,只好再度下鍋。這導致沾了地瓜粉的外皮顏色變深。我想日式料理餐廳賣的日式炸豬排,一定有專門的油炸工具,否則,怎能炸出外皮顏色淺又酥脆的豬排?

炸豬排時,油爆強烈,大概因為我們沒把豬排上的水分吸乾。好在這個鍋蓋是透明的,用鍋蓋當盾牌阻擋飛濺的油時,我們可以透過玻璃看到豬排的狀況。當初WMF送的五支工具中,有一支是夾子,很適合在這個熱油飛濺的時刻派上用場,因為手要是太靠近鍋子,就會被油燙到。可是我事先忘了拿出來洗,只好用筷子了。後來查到,在測試油溫時,最好不要用筷子,因為竹筷上面的細渣如果進入熱油中,會使油變質。
25折WMF stepped wok開箱後

其實我們家不適合做油炸的食物,因為全家的胃都不好,而且幼兒適合吃清蒸和煮的食物,最好避免油炸和煎。再加上美國的排油煙機不像台灣的那樣吸力強大,就算開到最大,有抽跟沒抽一樣。炸完豬排後一小時,我們帶小J上樓洗澡、睡覺。然後發現二樓都可以聞到很重的油炸味。更慘的是,今早下樓,油炸味還在,於是讓我一進廚房就頻頻打噴嚏。

最重要的原因,讓我決定以後還是避免油炸的,莫過於小J根本不捧場。肉放到他嘴裡,他嘗一下就張嘴吐出來,倒是某人很愛這道豬排。沒辦法,我們家的食物必須以小的需求為主,所以要跟油炸物告別,stepped wok的炸鍋測試只能這樣草草結束。


相關:
WMF stepped wok當蒸鍋
WMF stepped wok第一週使用記

由 Debby 發表於 10:13 AM | 迴響 (5)

September 24, 2008

食物櫃大整理

好一陣子沒整理食物櫃了。由於在10月號的Parenting雜誌看到〈Is it still good?〉,文中指出乾貨和罐頭等都有一定的保存期限,開封跟未開封的保存期限不同。再加上毒奶粉事件,乾脆把食物櫃整理一下,看看我們家有沒有毒奶粉的蹤跡。

以下是Parenting雜誌的食物保存列表:(我不會表格的html語法,暫時這樣了)

種類 未開封 以開封
小蘇打 18個月 6個月

高酸性罐頭食品 12~18個月 改裝到非金屬容器,在冰箱保存2-4天
(例如蕃茄)

低酸性罐頭食品 2~5年 改裝到非金屬容器,在冰箱保存2-4天
(例如豆子)

白麵粉 6~12個月 6~8個月

義大利麵 2年 1年

美乃滋 1年 在冰箱保存2~3個月

糖漿/蜂蜜 1年 1年


我因此發現蜂蜜、日式咖哩塊、麵粉等該丟了。自從小J出生後,我忙到沒食慾,很多東西也不能吃,自然也沒有用。不知不覺,這些乾貨就過了保存期限。如果蜂蜜和糖漿那麼容易過期,我們應該買最小瓶的就好。

我還找出很多中國大陸來的榨菜、黑白木耳、金針等,都是公婆給的。他們尤其喜愛那種一小盒裝的黑木耳,一泡水就會漲大。我在台灣沒見過這種木耳。或許木耳還可以留著,我則準備把金針扔了,畢竟那上面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可疑添加物。現在小J跟我們一起吃三餐,我們不可能吃這種東西。

最可能有毒奶粉的,莫過於旺旺的旺仔小饅頭。這是小J開始試著自己拿東西吃,而且喜歡吃小餅乾時,我要某人買的。他當時找了很久才買到。但是我看到成分有蛋,一直沒讓小J吃。現在更不可能讓小J吃了。而且這上面沒有製造日期和保存期限,不知何時過期。我查了半天,沒有人提到旺旺的產品跟毒奶粉有關,我倒是查到旺旺要回台上市的新聞。

我應該每三個月或四個月把食物櫃整理一次,這樣就知道哪些東西要趕快吃、哪些要丟了。不然廢物塞在櫃子裡,浪費空間。

由 Debby 發表於 02:07 PM | 迴響 (2)

September 21, 2008

廚房比人行道還髒

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很喜歡看food channel,那時還沒發現Project Runway,整天都窩在電視前看food channel。因為美國的超市裡有太多我不認識的菜,我也不知道要處理、怎麼吃。有回我因為好奇,買了紅色的瑞士甜菜。回家後,查了食譜,做成了湯。沒想到,某人回家看到,跟我說那是「月經湯」,令我噴淚。看food channel,多少可以避免這種噴淚的場面。

最近我在看Project Runway的空檔,發現food channel有個有趣的新節目:"Food Detectives"。主持人是Ted Allen,他曾是「酷男的異想世界(Queer Eye,原名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的主持人,有人稱他為"food and wine guru",指他很懂食物和酒。

這個節目的拍攝手法,讓我想到同頻道另一個主持人Alton Brown的節目,他們都喜歡把節目弄的很怪、很有趣,鏡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有時小題大作,增加看頭。例如在"The 5-Second Rule"這集中,他們做個實驗,把蝦放在人行道上,看看蝦會沾上多上髒東西。其實隨便的人穿任何衣服都可以完成這件事,但他們派了兩個人穿了實驗室或太空人的特殊服裝,然後很謹慎地用夾子把蝦放在人行道上。

這集讓我注意,是因為他提到一個架設:有人(大概是美國流傳的說法)說,如果食物掉到地上,只要在五秒鐘之內撿起來,就可以吃,不必擔心有細菌之類的問題。他因此請人來做實驗,把糖果、薯條和蝦都弄到地上,看看哪個沾到的細菌最多。結果是:薯條>蝦>糖果。然後再把蝦丟在廚房和人行道上,看看哪一邊比較髒。令人意外地是,掉到廚房的那隻蝦有比較多的細菌。他因此做結,那個五秒法則是錯誤的,只要食物掉到盤子以外,都不要吃。

這個對我真是很受用。因為小J每次坐在餐椅上,都會因為手亂揮而把食物弄到地毯上或桌上。某人覺得很浪費,便會撿起來吃。我嫌髒,他卻依然故我,因為他跟公公都主張「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偏偏他又整天鬧肚子,而我都沒事。要說服這種頑固的科學家,要靠數據,但是我又不可能做實驗。這個節目因此幫我一個大忙。

這集還有一個實驗,吃了很辣的食物之後,喝什麼有助於減低口中炙熱的辣感?結果是牛奶,包括各類奶製品。至於水,是完全沒用的。

由 Debby 發表於 10:50 AM | 迴響 (0)

September 13, 2008

WMF stepped wok當蒸鍋

大黛比跟我說,大華有一種素的米血糕,很好吃,她每次去大華,都會買。前不久,我們去大華,我在冷凍水餃附近找到她說的米血糕,於是買了一片回來。

有天晚餐前,我把米血糕從冷凍庫拿出來,準備放到電鍋蒸。沒想到,那塊米血糕太大,而我們的迷你電鍋太小,硬梆梆的米血糕卡在電鍋上方,放不下去。

要是以前,我大概會很頭痛,包裝都已經拆開了,該怎麼辦?這回,我很快地把WMF Stepped wok裝點水(大約兩、三公分高),然後放到瓦斯爐上燒水。

水沒多久就燒開了。然後放上WMF的洞洞不鏽鋼片,再放上大同電鍋送的扁平上層鍋,把米血糕放進去,蓋上鍋蓋,開始蒸那片米血糕。

大約十分鐘後,開鍋取出米血糕。因為鍋子大,用夾子一下就把內鍋夾出了。把米血糕放涼一下再切開。很好,完全蒸熟了。加點醬就可以吃了,如果有香菜和花生粉更好。

經過這次試驗,證明WMF Stepped wok蒸東西也很方便,未來要蒸條大魚,應該沒有問題。想到之前發現電鍋放不下後,得匆匆忙忙在湯鍋中放蒸籠,然後又要找適當的容器放在蒸籠中。有時連蒸籠都嫌太小,只好改變烹調方式……現在回想那些時候,還真是狼狽。現在有了好的烹飪工具,總算可以跟那些狼狽告別了。

對了,Amazon又降價了,這組鍋具現在變成USD$76.78。

由 Debby 發表於 11:23 PM | 迴響 (2)

September 02, 2008

WMF stepped wok第一週使用記

開箱取出閃亮的WMF stepped wok後,我用雙手捧著那個鍋,很快地想起一個造型跟這種鍋相似的東西。那是長輩逢年過節祭祖時,用來裝肉類、祭品的紅色盤子,跟stepped wok一樣,都有一個很大的廣口盤,底座則小許多。這麼想來,這個鍋子的造型其實很東方,但它是德國人的產品。

至於為何要把鍋子設計成這種形狀?這跟他們理解炒菜鍋的原理有關。

從小就看圓弧形的炒菜鍋長年出現在家中的廚房中,我卻從沒想過為何炒菜鍋要長那樣。直到有一天,偶然轉到food channel時,看到那個被我當作廚房怪傑的Alton Brown在介紹炒菜鍋(wok)。他說,圓弧造型的鍋子,可以讓食物在處理之後,推到鍋壁上,而不是留在鍋底,這樣就可以避免讓食物過熟。而我在看WMF stepped wok時,也看到他們提到,這個鍋的兩層設計,就是要讓處理過的食物可以放在較高的那一層,以避免過熟。

聽來很有道理啊。每次要炒一大堆肉時,我總是要把還見紅、帶血的肉往底下推,然後把稍微熟的往上撥。這個兩層設計的鍋子似乎可以讓人輕鬆一點地進行這件事?因為把處理過的食物放到不會往下滑的地方,就游刃有餘,可以有較多空間讓生肉貼在鍋底那層加熱。

實際操作之後,我注意到這鍋子有個麻煩之處。因為兩層都要用來處理食物,所以兩層的表面都應該有油,否則,炒好的肉要是貼到沒有油的較高那層,立刻會黏鍋,而且可能會濺油,讓鍋前的人燙到。如果炒菜用醬油等深色調味料,噴到沒有油的鍋面時,還會留下很難洗的痕跡。所以開火前,必須多花點時間讓兩層表面都沾過油。

我媽之前跟我說,用完鍋子之後要立刻洗。我是懶人,很少在做完菜之後立刻洗鍋子,頂多把鍋子泡水,然後就去吃飯了。這作法在用Calphalon時沒出什麼太大問題,因為難洗的東西,泡過水,再用3M的菜瓜布刷一刷,都可以清掉。但是WMF的說明書提醒,用完要立刻洗。這個說明不可忽視,因為這個鍋子跟我先前擁有的那個雖然同為不鏽鋼材質,但是表面是很亮的那種電鍍過的材質,不耐刷,又容易殘留食物的痕跡。我第一次用這個鍋,是用來煮蠔油芥蘭的蠔油汁。當時沒立刻洗,事後再怎麼泡熱水,那些黑點都很難弄掉,直到我用3M的菜瓜布刷刷刷,才好不容易把它刷掉。刷的時候記得不要太用力,否則會在光亮的表面留下刷痕,很醜。

WMF說這個鍋子傳熱快。我沒有仔細比較我擁有的兩只不鏽鋼鍋,看哪個比較快熱。我照說明書,把新鍋子用熱水洗過之後,用賣鍋子的人教我爸媽的方法,煮了半加侖的全脂鮮奶。大概十分鐘就煮到沸。照我媽說的那個方法,把鮮奶煮滾之後,轉小火繼續煮半小時,然後關火讓鮮奶變冷再倒掉,這樣鍋子會比較好用,炒起來不會澀、容易沾鍋。不過,如果有人要用這方法,我會建議在鮮奶還有點溫的時候就倒掉,不然等到冷了之後,鍋面會有一層白色的脂肪,而且一顆一顆的,不太容易洗。

有玻璃蓋的鍋子,在amazon往往會得到一項好評,就是可以透過透明鍋蓋看到食物加熱的狀況。這個鍋子也擁有這項優點。

至於重量,它比我想像地輕,也比Calphalon那只輕,而且有兩個把手,比較好拿。amazon標示這個鍋的運送重量是10磅,但是實際上沒那麼重。

這個鍋附贈的鍋鏟等工具,我都還沒用,依舊用原本的木鏟。而我之前看重的「蒸」的功能,目前還沒有機會測試。

其餘的,等有更多的使用心得再寫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1:08 PM | 迴響 (0)

August 31, 2008

WMF stepped wok購買記

25折WMF stepped wok開箱後先前淘汰鍋底受傷的平底鍋時,我就在amazon.com看到這只WMF stepped wok。不過,199美元的價錢令我退卻,實在太貴了。於是最後買了99.99元的Calphalon Contemporary Stainless 13-Inch Flat-Bottom Wok

可是Calphalon那只鍋子很重,別說我了,某人用單手拿起來時,也嫌吃力。再加上這只鍋費油,沒法煎我們愛吃的蛋餅,所以我還是得找一個平底鍋。

就在我三不五時到處看看有沒好鍋子的時候,我突然在smartbargins.com看到WMF stepped wok出現,而且才69.99元!換算成台幣(我偶爾還是需要換算成台幣,感覺到底有多貴,畢竟我的價值觀是從台幣建立的),才兩千出頭,只是一般鍋子的價錢!

這個WMF stepped wok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牌子、價錢,還有它能蒸,是個多用途鍋,湯鍋不夠時,用來煮東西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家的大同電鍋是某人在單身漢時期買的最小的那一種,所以大一點的魚或份量多一點的食物,都放不進去。而這個Stepped wok號稱14吋,顯然大多了。

之前有人說WMF鍋子很好時,我曾上WMF的美國網站去查,發現這是他們在美國賣的唯一一款炒菜鍋(wok)。說實在的,我很懷疑什麼人會買這款鍋。理由有幾點:第一,炒菜鍋多半是亞洲人用,亞洲人習慣的炒菜鍋不是長成這樣;二、美國人不像亞洲人那樣迷WMF;三、這鍋太新奇,價錢又高,中規中矩、沒興趣研究或實驗、喜歡價錢低一點的人,大概都不會考慮。所以,在美國不景氣的折扣季,這個鍋出現三折的價格,沒那麼令我意外。

除此之外,我在台灣的討論區看到有人說WMF的鍋子因為材質,不是那麼好。可是,如果真有那麼完美的鍋子,也不是100美金以下買得到的吧!

就在我貨比三家的時候,我發現amazon也有特價組,不只是鍋子,還送了五支工具。當時是83元。到底要不要為了那幾支工具多花13元?光為了這個,我就想了好幾天。這期間,smartbargins.com的價格有變動,我購物車中的那只Stepped wok曾顯示54元。看到這種價錢,我覺得不買很可惜:b

想來想去,我最後還是在amazon買了有附工具的那一組。因為我查過,WMF的不鏽鋼鍋鏟一支要17元,所以那幾支就算合計30美元,還算可以接受。另一方面,amazon不需要加運費。於是我把訂單送出。

鍋子還沒送到,我就發現,那組附工具的特價鍋組,居然又降價成72元!當場嘔到不行。去smartbargins看到他們漲價成99元,稍微覺得安慰一點。不過,我很快地想起,前陣子曾在一則amazon使用者留言看到,如果在30天內amazon降價或同樣的東西比別家貴,可以跟amazon要差價。當時晚了,我準備第二天再寫信給amazon。

可是,第二天再看同一個網頁,我傻眼了,又漲了一點,變成78元。我心想,如果這時寫信去,好像要到的錢比較少,再等一下好了。於是又隔一天左右,我看到最低價:68元!這次二話不說,立刻寫信去要差價,然後上網告知大家這個好康。

有個朋友第二天在辦公室看到我寫的好康快報,準備回家問我有多大,再決定下單。沒想到,她回家後上網一看,居然漲價成112美元(至今仍是這個價錢)!美國的網路購物比台灣的刺激,由此可見一斑。

現在smartbargins.com還是69.99元,如果有人不想等amazon降價,也不覺得會用到多餘的那幾支工具的話,也可以考慮花個9塊多的運費在smartbargins下單,網站上顯示只剩四只,賣完就沒了,通常在短期內不會進貨。但是我覺得在amazon下單還是比較划算。因為之後30天內如果有降價,就可以跟amazon把差價要回來。我還沒看到smartbargins有這套refund制度。amazon這個退差價制度真的很好,他們回信告訴我,如果在這30天內,我看到他們列出更低的價格,我還可以跟他們要差價。意思是,這差價不是只能要一次。可是,如果amazon在這30天內沒降價的話……嗯,其實還是沒虧太多,因為這個鍋子原價是199元,你只是多花一點(或說少省一點),你仍得到大家夢寐以求的WMF。

由 Debby 發表於 08:20 PM | 迴響 (6)

August 06, 2008

好苦的蒲公英

Dandelion_Greens.jpg最近決定一個月只去大華一次到兩次。但是大華的菜很容易爛,買了要趕快吃,也不能買多。中間的空檔,就只能去附近的Albertsons買菜。

其實我吃不慣洋人的青菜。到了Albertsons,常不知道該買哪種青菜。買了小J要吃的青江菜之後,我繼續找,看有沒有適合快炒的青菜。於是就找到葉片邊緣呈鋸齒狀的Dandelion Greens。可是這是什麼菜?雖然從外觀來看,我好似看過,可是一時半載間,我完全想不出這是什麼。最後還是買回家。

我本想回家查一查Dandelion Greens的食譜,可是太忙了,今晚就直接下鍋,用快炒的方式上桌。

某人吃了之後,跟我說,這菜好苦!我嘗了一口,的確很苦。可是想到現在的菜不便宜,物價拼命漲,荷包縮水,兩人只好繼續悶頭吃。某人還說,三十年前,他絕對不會吃這種菜,但是這菜現在是他的銀子換來的,所以要吃。

這菜的湯汁也很苦。所以後來某人不吃了,是我把它吃到見底的。

飯後,我要洗碗,便跟某人說查一下這菜到底是什麼。他查了之後,做嘔吐狀跟我說,是「蒲公英」。

稍後我自己也查了一遍。原來洋人多半把這菜的嫩葉用在沙拉裡,比較大的老葉就得炒了。蒲公英據說有利尿的作用,有人把它用在排毒餐飲中。雖然口感苦,但它是有好處的,良藥苦口嘛!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買到意外的菜了。我剛生產完那幾個月,不常出門,多半是某人去買菜,他兩度買到我和月婆都不知道是什麼的Collards,是種葉子大、不好吃、纖維粗的葉菜,要煮很久才容易入口。後來才知道中文是「羽衣甘藍」。這菜據說有豐富的鈣質和維生素E,但是會導致脹氣,所以後來我就不碰了。

我實在應該把洋超市的那些青菜都拿來查一查,弄清楚它們的名稱和食用方法,不然,在不去華人超市買菜的時候,都不知道該吃什麼青菜啊。

由 Debby 發表於 03:11 PM | 迴響 (2) | 引用

April 16, 2008

九層塔與某市場賣菜大嬸

自從拔了院子裡亂長一通的薄荷之後,紫花九層塔就頭重腳輕地倒在一邊。看來只好趕緊摘去一些九層塔葉,減輕重量,讓它可以再度直立起來。今晚因此做了九 層塔煎蛋。已經記不得多久沒吃這道菜了。小時候家中的餐桌上,常有這道菜。每次媽媽要煎蛋前,就去陽台摘幾片九層塔的葉子。後來九層塔大概枯死了,這道菜 就不再出現在餐桌上。

遠離家園,在異國的廚房,我常想起往日吃的食物。藉由模擬記憶中的食物圖像,重新打造記憶之味,是延長昔日點滴的一種方式。於是,我把九層塔葉切碎,混進打好的蛋液裡,然後下鍋,煎了九層塔蛋(這次等了很久,讓油溫夠高才把蛋液下鍋,總算幾乎沒沾鍋了)。

入口後,九層塔那股獨特的香味散開。啊,這的確是我想念已久的食物啊。一旁的某人說,他到很大的時候才第一次嘗到九層塔,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大抵記憶之味都是來自幼年時期。像公公提到會讓他流口水的擔擔麵,也是十二歲左右在四川嘗的。那些寫吃的作家,常不斷提到小時候的飲食經驗,可見時間拉得越長,某些食物的印象越鮮明。所以家有幼兒的父母,若是常讓小孩吃速食,可能會破壞孩子一輩子的味覺。

洋人也吃九層塔之類的香草。不過,他們吃的叫羅勒,basil。九層塔和羅勒,雖是近親,兩者香味略有不同,我喜歡前者仍遠勝於後者。畢竟我跟羅勒不熟。

說到九層塔,我還想起的一個人,是某市場賣菜的一位大嬸。

那位大嬸是個有趣的人。她相貌普通,不太常笑,但是與我的互動挺有意思的。有回我買菜後,問她能不能給我九層塔。她問我要做什麼。我說要煮(豬)肉片湯。她問我,誰教妳這樣煮的?我答,我媽。她居然說,妳媽亂講,這樣煮不好吃。她開始說哪些菜要用九層塔才好吃,像是三杯雞、炒海瓜子等等,她如數家珍,說了一堆重口味的菜。她不認同拿九層塔煮肉片湯,所以一度說不給我。我沒料到她會有這種反應,因此錯愕地站在原地。

不過,她最後還是給我了。像是很羞恥似的,她拉過我的包包,很快地朝我的包包塞了一把九層塔,完全不管我的包包不是裝菜用的,然後背對著我,一副「我沒看到、我沒給妳、我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當時差不多是中午,接近休市時間,人不多,我完全不懂她為何有此反應,可是心裡覺得挺好笑。後來跟我媽提及此事,她也覺得這位大嬸挺有意思的。

事隔許久,那位大嬸說的菜,我都沒做過。或許有時間,我會慢慢試著做做看吧。然而,最簡單,未來我會常做的,應該還是九層塔煎蛋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3:32 P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09, 2008

大華九九超市(99 Ranch)的爛菜

今晚把一包兩美元的地瓜葉挑到沒剩幾片葉子。上桌時,只有一點點,我和某人各吃不到兩口,就沒了。某人對於他開車近兩小時來回買的菜,剩下這麼一丁 點,感到心痛,因此要我不要挑掉太多。我跟他說,那包幾乎都是黃葉子,按照我媽的標準,早就整包進了廚餘桶。他說,台灣的青菜便宜啊,這裡的菜這麼貴。我 跟他說,實情如此(不到兩口的成本不只兩美金,還要加上昂貴的油錢、時間和體力),但是發黃的青菜沒營養,不值得吃啊。他認為有纖維素。可是,纖維素可以 從別的地方攝取,不需要從黃葉、爛葉中攝取吧!

會有這番討論,都要怪台灣人開的大華九九(99 Ranch)超市賣的菜太爛了!難怪某人的姨父,三不五時在聚會中批評大華超市,然後跟我們說順發(Shun Fat)超市的菜有多好了。

對我們來說,離鄉背井的日子裡,最能讓我們感到愜意的,莫過於與故鄉類似的食物。附近的Albertsons超市也有一些華人吃的青菜,例如豆芽、 青江菜、白菜、苦瓜等。種類實在有限,價格也稍高。距離我們最近的亞洲超市,就只有一家破爛的大華九九,和一家韓國超市。這兩間超市位於同一區,看中文總 比看韓文方便,因此我們總是去大華。

這間大華的東西,比起LA的,新鮮度差一點,環境也比較髒亂,畢竟這一帶華人較LA少。最讓我不喜歡的,莫過於青菜總是用塑膠袋包著。這麼一來,不 但沒法挑,買回來之後,也很容易爛。我後來用我媽的方法,把袋子全部打開,放在室內讓水分減少一點。但是,這會讓廚房變得很亂,要完全變乾也不太容易,一 不小心,就可能太乾了。放進冰箱後,這些菜若不趕快吃,也很容易變黃。同樣是青江菜,Albertsons的就沒那麼快變黃,看來,大華的是次級品。

某人姨父批評大華的原因,也是因為大華的菜總是包起來。他說,像很貴的蓮藕、山藥,買回來一打開,才會發現裡面是爛的。不像香港人開的華王,雖然賣 的蓮藕看起來爛爛的,可是通通都攤在那裡,會挑的人,就可以挑到好貨。而廣東人開的順發,菜新鮮多了,也是不包的。他喜歡芥蘭菜,在很多超市買過,最好的 還是順發。

他說的一點都沒錯。前不久,我要某人買山藥回來。我打開塑膠膜之後,把山藥轉個面,就看到一個大黑洞。百合也有類似的情形,爛的都在看不到的那一面。大華不但做不到童叟無欺,反而是華洋皆欺。偏偏大華是美國最大的華人超市,而順發距離我們太遠了。

大華的爛菜三不五時讓我困擾,我因此覺得在美國想吃的像樣,就得變得洋化,洋人的超市不會搞內外不一的這一套,而且都有專人照顧蔬果區,蔬果保存期也較長。想吃華人的東西,就得忍受次等貨。

大華之前曾登上台灣的新聞版面。原因是,邱毅揭發陳水騙兒子投資大華。大華董事長因此出面懸賞五百萬美金,給能提出證明大華股權轉移給陳致中的個人或團體。

某人阿姨跟我們說,這事件爆發前,LA18台曾訪問大華的管理階層,那人笑笑地說,陳水騙家的確有投資,但是只有一點點。她說,不知道有沒有人錄下來,他們之後居然否認又搞懸賞。

從他們用塑膠膜把爛菜包起來當好菜來賣的方式來看,大華在政治新聞爆發後不誠實,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過了一段時間,某人阿姨跟我們說,大華怕生意受到影響,把部分超市賣給陳水騙家,變成一路發(168)超市。就是位於Alhambra那家。

總之,大部分的華人超市都在San Gabriel那一帶,而我們距離那邊太遠了。如果不去大華買青菜,大概就要去韓國超市了。韓國超市的青菜還不錯,價錢也沒比較貴,只是我想吃的很多青菜,在那邊找不到。至於更高檔的日本超市,距離也很遠。

看來,我們若不在自己的院子種菜,就是得想辦法調整口味。而現階段為了餵小J,洋超市的許多青菜我吃不得。缺乏像樣、可吃青菜的日子要怎麼過?真叫人茫然。

 

由 Debby 發表於 04:17 P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04, 2008

給我一個健康好用的炒菜鍋!

對於每天下廚的人來說,擁有一個以上的好鍋子,是絕對必要的。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鍋子是處理食物的必要工具。但是,我們的鍋子都不好。

我到美國後,煮飯時間變得很長。有回公婆來我們家吃飯,大概是等吃飯等太久,婆婆便說我的動作太慢了。我那時挺著大肚子,燒菜燒很久,比誰都痛苦。我常常還得拉把椅子在瓦斯爐旁坐著,不然,站半天,我的腿很吃力。

我媽來了之後,她在廚房待了半天,我「動作慢」的答案就出來了。她跟我們說,唉,我們的瓦斯爐火力好小,鍋子又好厚,菜煮半天都煮不熟,最後都是燜熟的。BINGO!這就是我們家煮飯煮不快的原因。

瓦斯爐的火力,很難改。但是換鍋子,應該簡單多了吧?

我一開始其實沒想到要換鍋子。直到我住院、做月子後,公婆和幫我做月子的月婆陸續接手廚房的事,我有一段期間沒注意到我們家的鍋子。有天晚上到廚房水槽洗東西,瞥見炒菜鍋上一層黃銹,把我嚇壞了。二話不說,立刻把鍋子放上瓦斯爐,然後倒油,開小火燒鍋子養鍋。

以油養鍋,是我爹娘教我的。他們是很節省的人,但是對於買好鍋,卻從不猶豫。我每次聽到他們買鍋的價錢,常嚇了一跳。我爸有次看電視購物頻道,以為 第一夫人炒菜鍋不是鐵氟龍(Teflon),但是從裡到外都是不沾鍋的材質,於是花了四千多塊買了一個。沒想到,過一、兩年,那個鍋還是變成沾鍋。他們那 次得到的教訓是:絕不能用炒菜鍋煮麵、煮水餃等。因為麵類去油,所以很傷鍋子。這事並非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家的不沾鍋之所以生鏽,就是因為公婆和月婆都拿 去煮麵。鍋子表面的塗料掉了之後,即使再用油養鍋,效果還是有限。

我們那支平底不沾鍋還有個問題,就是很重。婆婆以為這表示那是材質紮實的高價鍋。事實上,那是某人多年前在Bed Bath & Beyond買的9元廉價鐵氟龍鍋。美國居然有這麼便宜的鍋子,不可思議吧!大致上來說,美國的鍋子應該比台灣便宜,畢竟這裡的市場大。

我們去Bed Bath & Beyond尋找另一個炒菜鍋,希望可以在那找到一個理想的鍋子。那裡的鍋子多半是一整組的,這令我感到困擾,因為我不想一口氣花那麼多錢買那麼多鍋子。最後買了一個Joyce Chen 14 Inch Carbon Steel Flat Bottom 4 Piece Wok Set

我們拆開一看,才發現這個鍋子有多麻煩。每次用完後,都要用熱水洗,然後上油養鍋。這個鍋一拿出來,也是有油的。最可怕的,莫過於它很快熱(某人那 次炒的青菜很快就變黑),然後產生大量油煙。美國的抽油煙機不像台灣那樣馬力強,我可不想得肺癌,也不希望滿屋子都是油煙。於是只好用回原本的鐵氟龍鍋。 不過,這個鍋子基本上已經受傷了,不該繼續使用,免得在食物中加入致癌物。但是我們沒空,只好用一天算一天。

某人前不久買了黃魚,親自下廚煎魚,結果把魚煎到脫皮,還有點沒煎熟之後,他也覺得該換鍋了。於是,我只好上網找鍋子,然後打電話回台灣問我媽到底哪種鍋好。我媽說,他們已經改用美國進口的不鏽鋼鍋了,我在美國,應該很好找。

在美國要買到能炒中菜的炒菜鍋(wok),選擇似乎也不是很多。我找了半天,最後在amazon買了Calphalon Contemporary Stainless 13-Inch Flat-Bottom Wok。 今天終於收到。打開一看,咦,沒有鍋蓋(倒)?現在只好暫時把之前那個Joyce Chen的鋁鍋蓋拿來用,勉強可以蓋上。amazon沒賣Calphalon的13吋鍋蓋,看來下次回台灣時,得幫它買個鍋蓋。這個不鏽鋼鍋也挺重的,不 知道裝菜的時候,會不會像以前那樣,讓我的手有快斷掉的感覺。

因為之前沒用過不鏽鋼鍋,只聽說這種鍋得先放油再開火,不能等鍋熱再下油,以及要多一點油比較好炒,所以炒的菜沒辦法少油。查了一下,挺多人用不慣不鏽鋼鍋的。看來,我跟新鍋子得花時間適應彼此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4:45 PM | 迴響 (1) | 引用

May 05, 2007

豆豉臭燻天

昨晚心血來潮,因為冰箱裡剛好有苦瓜和豬肉,便做了一道豆豉苦瓜炒瘦肉。許多人會用醬油去炒豆豉,但我已經用醬油、米酒、糖、黑胡椒等醃過豬肉了,為避免過鹹,把蒜片爆香之後,直接把泡過水的豆豉下鍋。不料,豆豉立刻散發出一股燻天的臭味,我幾乎要暈倒,最後只好捏著鼻子把這道菜做完。還好,並不難吃。

在差點被燻暈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以前我們家附近有鄰居很愛炒豆豉。每回那股臭味飄進我們家,我便覺得一陣噁心,急忙去關窗戶,然後問我娘:「為什麼有人要吃這麼難聞的東西?」沒想到,這麼久之後,我居然在美國的廚房炒出那股臭味,把台灣的回憶帶回來。

 

打電話給我娘時,我提到這件事,她聽了一直笑,跟我說我爹最怕那種味道,所以我們家以前不用豆豉做菜。原來我怕那股豆豉的臭味,是來自家族遺傳。我趕緊追問,如果不用豆豉,要怎麼做苦瓜?這裡沒有梅乾菜。

我娘問我買不買得到鹹蛋(我說可去華人超市買),然後在電話裡口授苦瓜鹹蛋的做法,還跟我強調,這道菜的重點是鹹蛋黃。從這點來看,綠豆苗的苦瓜鹹蛋完全沒有鹹蛋黃,的確是不及格的。

苦瓜由於比較難熟,油要多一點。在苦瓜入鍋後,再加水,蓋鍋蓋把苦瓜悶到熟軟。快起鍋時(水已收乾),再加入鹹蛋。如果沒加鹽,鹹蛋白可用多一點,如果加了鹽,鹹蛋白可用少量或省略。裝盤時,鹹蛋黃放在最上面。

後來查了一下,發現豆豉不是好東西,容易有黃麴毒素,也容易致癌。所以,又臭又毒的豆豉,少碰比較健康。

 

由 Debby 發表於 03:33 PM | 迴響 (0) | 引用

February 14, 2007

洋蔥是促進情慾的食物

昨天(我是指美國時間的2/12)Jim O'connor在food channel的「Romantic Treats」節目中提到,能促進情慾的食物,包括:巧克力、牡蠣、蛤蜊、蝦、葡萄、草莓、石榴、朝鮮薊和洋蔥等。這節目當然是為了眼前的情人節而製作的。

洋蔥居然也是,這叫人有點意外。不過,從洋蔥那種眾所皆知的刺激性來看,是可以理解。

洋蔥和洋芹、胡蘿蔔,應該是food channel那些電視名廚的冰箱必備菜吧!他們動不動這用這三種菜做底調味。

我原本很不喜歡洋蔥,但是看到這些人用得如此頻繁,再加上美國超市裡的洋蔥種類比在台灣看到的多,總想試試看各種洋蔥的味道,以及在subway買潛艇堡時,洋蔥使得肉類更美味,我因此也慢慢接受洋蔥了。

例如,利用華人超市買回來的現成蛋餅皮做蛋餅時,加入一點洋蔥(生熟皆可)和香菜,味道會變得很好。如果量加得適當,吃的人未必察覺裡頭到底有哪些東西,只知道「很好吃」。

於是,做肉類料理、煮湯,我從此少不了洋蔥。

對於過了鈣質吸收高峰期的人來說,洋蔥有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鈣質的吸收。從各種角度來看,洋蔥的確值得當作家庭必備菜啊。

至於情人節要用洋蔥做什麼料理嗎?嗯,再看看囉!*_^

由 Debby 發表於 03:22 PM | 迴響 (0) | 引用

February 06, 2007

難忘台北筍滋味

某人吃晚餐吃到一半,突然問我:「哪裡買的筍?」他奇怪菜裡面為何出現竹筍。

我說,那是冷凍蔬菜包裡頭的。前些天買了一包C&W的The Ultimate Stir Fry。這個產品顯然是針對亞洲人的,因為裡頭的蔬菜包括:花椰菜Broccoli、胡蘿蔔carrots、甜豌豆Sugar Snap peas、荸薺water chestnuts、小玉米baby cob corn、紅色甜椒sweet red peppers、切片的蘑菇sliced mushrooms、洋蔥條onion strips和竹筍bamboo shoots。

我本來是打算一個人吃飯時用那包冷凍蔬菜的,不過剛好做晚餐時沒菜,就用上了。

雖然竹筍在美國很稀奇,價錢因此也比較高,但說實話,那個筍一點都不好吃,讓我更懷念台北的竹筍了。

還在台北時,我常跟熟識的菜販買竹筍,而且為了買到較新鮮、較好的筍而早起。我總是挑比較小、筍頭沒有綠色的,這樣的竹筍比較嫩,也不會有苦味。

懶人的吃筍法,就是做成涼拌筍。作法十分簡單,先把竹筍洗淨,削除竹筍底部不乾淨、變乾的部分,然後放到電鍋,外鍋放一杯水去蒸。蒸好之後放涼,連同蒸出來的水分,用塑膠袋包好(如果分批吃,就分批裝),然後放到冰箱。等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切成薄片,沾美乃滋吃。吃減肥餐的時候,就不加美乃滋,只吃原味的竹筍,這樣可以直接吃到新鮮竹筍的原始甜味。

但是,不是每個地方的竹筍都好吃。我娘就認為,新竹的竹筍沒什麼水分、吃起來乾乾老老的,沒有台北木柵、南港一帶的竹筍好吃。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南港、木柵多雨,濕度勝於新竹,竹筍當然比較嫩。

美國的華人超市雖然偶爾也有竹筍,但我從來不買,因為聽說不好吃了。淮橘為枳,美國的濕度比新竹更低,而且超市賣的都是冷凍竹筍,怎可能比得上台北市場賣的新鮮竹筍呢?

不只是竹筍,茄子等其他蔬菜也一樣,雖然美國有,但是品種不同,吃起來味道就覺得不太對。

不知不覺,等回台北時準備盡情品嚐的食物,就越列越多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7:13 P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19, 2007

Albertsons請我吃無籽綠葡萄

Whole Foods Market賣的咖啡豆我們在此地的許多台灣朋友,都是Trade Joe's超市的忠實顧客。律克升官請一群朋友到他家吃飯時,Amy從Trade Joe's買了一條比兩歲的傑洛米身高還要長的餅乾帶去。上回H託我們照顧三盆植物,來回都拿了一大堆Trade Joe's的紙袋來。前不久,我們去查爾斯家吃飯(正確地說,應該是我們去China Kitchen買了食物帶去他們家一起吃),他們也說都在Trade Joe's買菜。大黛比說,Trade Joe's的水果很新鮮,買回來就可以吃了。公婆前不久去了Trade Joe's,也說感覺非常好,此後常去買小瓶的脫脂鮮奶。

我們因為距離遠的關係,不去Trade Joe's。我去過跟Trade Joe's有些類似、賣許多有機食物的Whole Foods Market,看到井然有序的各類食物、顏色鮮豔的各種蔬果、種類繁多又衛生的現成食物(Deli),以及香味四溢的各國咖啡豆,心情很好,印象也佳。

不過,因為距離的關係,我們只能是Albertsons的常客。我曾經把Albertsons蔬果區的照片寄給媽媽,她看了也忍不住回信告訴我,看了這些美麗的各色蔬果,讓她感受自然食材的美好。

Whole Foods Market的咖啡機比起亞洲超市,這些洋超市的價格都比較高,但貴得值得。例如蔬果,洋超市的貨色感覺比較新鮮,也很少看到沾有許多泥沙、糜爛的情形,但亞洲超市就會。還有肉類,華人超市的肉類聽說因為冷凍庫溫度不夠,因此新鮮度不若洋超市,加上距離遠,開車一個多小時回來,肉都快壞了,所以我們現在都就近在洋超市購買。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超市本身的管理、制度,乍看之下跟顧客無關,卻因為攸關員工素質和福利,所以間接影響顧客權利。

例如我在韓國超市目睹的員工偷用店內商品事件,在這些洋超市應該比較不會發生。因為東方超市的員工福利(主要是健保)比洋超市差許多,所以在那邊工作的人,可能產生揩老闆油的不良心態,在超市內做偷雞摸狗的事,對顧客的態度也不佳。

今天由於被Albertsons請吃無子綠葡萄,再次由衷地感受到這家洋超市的制度和服務,的確比亞洲人開的超市健全、完善許多。

由於看了數天的新聞,都說前幾天的寒害重創加州的果園,因此下週開始,水果就會調漲。趁著今天雨停了、溫度上升了,我趕緊去Albertsons買水果。

如同美國和台灣的許多商家,Albertsons有自己的信用卡,連帶發行一種Preferred Savings Card,只有信用卡的一半大,可以掛在鑰匙圈上。用Preferred Savings Card,就是享有會員權益,就算付現、用支票都可以。

紫色和黃色花椰菜為了吸引顧客用Preferred Savings Card,Albertsons有許多減價項目,都是用這種卡,才能享有的。所以我通常會先看看現在有哪些東西有折扣,今早便買了原價一磅3.49,現在特價一磅2.99的無子綠葡萄一袋。

但是我回到家一看,收銀員居然算成3.49元一磅的原價,一共兩磅,正好差了一美元。所以我便帶著葡萄去Albertsons服務台說明。

櫃臺的服務人員查明事實後,便將我當初支付的錢退給我,不是只退一元而已,所以等於請我吃那一袋葡萄。

之後又發生一個小插曲。我收了錢之後,就離開,走到一半,想起忘了把葡萄拿走,於是折返。服務人員從垃圾箱撈出那袋葡萄,跟我說,他拿一袋新的給我,原本的被他扔到垃圾桶過。因此他去架上拿了另一袋無子綠葡萄給我。

我拎著葡萄回家的路上,不免讚嘆,這種服務是我在台灣沒碰過的。台灣的商家頂多退顧客多付的錢而已,而且,如果顧客遺忘的葡萄被扔了之後,顧客又回來說要拿,他們可能趁顧客不知道或沒注意,就把從垃圾箱撈出來的那一袋原袋奉還,不會換一袋新的。至於此地的華人超市,我想差不多如此。

這種事,我不是第一次碰到。

剛到美國時,我有次買最便宜的黃洋蔥,一磅0.69元,居然被一位年輕的白人男店員算成最貴的洋蔥,總價要八塊多!換算成台幣,就是兩百多塊,貴到嚇人。我覺得被欺負了,於是跟某人抱怨。他帶著我到Albertsons的服務台詢問,那個服務人員跑去洋蔥區一看,發現那個收銀員錯的離譜,很不意思地吐著舌頭跑回來,然後把八塊多全部退給我。那時,我才發現Albertsons真是一個有制度的超市,而這種對顧客友善的制度,充分保障顧客的權益,申訴過程,顧客也能感受到被尊重。這是我在台灣沒體驗過的。

他們似乎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作法。某人有次買一盒雞蛋,被算成兩盒的價錢。那次Albertsons不是一口氣退兩盒的價錢,只退了一盒的錢。但是某人拿了一張法國麵包兌換券回來,打電話去albertsons的電話調查中心做客戶滿意度調查,就可以取得兌換券上所需的編號,然後就可以換一條 1.29元有大蒜醬的法國麵包回來。

在美國,有許多種商業模式,有各種族裔的商店,經過比較,我認為,亞洲人的商店或服務(除了日本),有許多地方應該向洋人好好學習。

圖說:上、Whole Foods Market的咖啡區。
中、Whole Foods Market咖啡區旁的咖啡機。
下、Albertsons的蔬果區。

02/26/2007補記:
前些天,因為買的蕃茄又被算貴,去退費的時候,注意到服務台有個標示,表示只要是廣告單上的特價項目被算貴,就可享受全額退費。所以,如果不是特價項目,就只有退回多算的金額。

我終於弄懂是怎麼一回事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9:39 A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18, 2007

終於買到荸薺了!

好不容易在華王超市買到的荸薺(water chestnut)在美國買了幾次絞肉,想做獅子頭,但是因為沒買到荸薺,於是屢屢做罷,悵然若失。雖然荸薺不是非用不可,但我喜歡荸薺的口感。加了荸薺的肉團,不管是獅子頭、水餃、包子(還有小籠包)等,吃起來就是不一樣,味道比較有層次。

公公憶起他小時候在四川吃到的超美味紅油抄手,說那個餡非常多,但那時肉類不易買,而且貴,所以主要是菜。他說之後吃過很多紅油抄手,都沒當年的那家好吃,他猜測是加了荸薺。婆婆聽了便說,公公覺得好吃的東西,都說是加了荸薺,包括他後來在北平吃到的小窩窩頭。

不能否認的是,有了荸薺,食物的味道比較引人入勝。

有一天,我在難吃的中餐連鎖店Pick Up Stix的Shrimp with Vegetables中,發現有荸薺,感到非常意外,為何我在超市都沒看過,但這家卻用了荸薺當材料?那荸薺應該不至於在美國買不到才是。

後來,某人為了買恰恰瓜子,跑了一趟香港人開的華王超市(另一家規模更大的華人超市沒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恰恰)。就在我們步出超市時,我瞥見門口有個小攤,一名女性工作人員在請人試吃東西。我問婆婆那是什麼,她說是荸薺。

荸薺?ㄟ,原來華王有啊!

後來再到華王超市,便趕緊在蔬果區鑽來鑽去找荸薺。果然被我找到以紅色網狀塑膠袋裝的荸薺,它的洋名是water chestnut。chestnut是栗子,而板栗現在在華王等華人超市也買得到。wiki說荸薺是用在中餐中的植物,看來洋人不吃這果實,難怪洋超市沒賣。

好不容易買到荸薺,仍沒法做獅子頭,因為沒有絞肉。沒關係,荸薺這種水田裡的植物,洗淨去皮後生、熟食皆可,不一定要加到肉料理中。

我拿了部分來當水果吃,味道脆甜,不過,據說生荸薺性寒,煮熟之後沒那麼寒,所以我不敢吃太多生荸薺。另外還加了一些到泰式紅咖哩牛肉中,味道也挺不錯的。

既然知道哪裡可以買到荸薺,改天就去買絞肉回來做獅子頭吧!

由 Debby 發表於 03:12 PM | 迴響 (0) | 引用

January 04, 2007

八小時的櫻桃趕集

昨天在一堆廣告單中看到Albertsons超市又推出八小時限時特賣的消息,仔細看了一下特賣的項目,發現櫻桃居然降價到1.99元一磅!雖說我才剛以2.99元一磅的價格,買了兩小袋櫻桃,仍決定今天要去趕集!

這次的八小時特賣,從下午一點到晚上九點。我一點多走路過去,已經看到不少人了。平常這時的人都很少,顯然這些採買者多半是來趕集的。

除了限定項目外,其他的東西沒什麼特價,畢竟聖誕節過了。所以我直接去找櫻桃。而櫻桃區早已有數個人,每個人都是拿三袋離開,我也不例外。為了讓後面的人也買得到,不時有墨西哥工人來補貨。我結帳時,後面的那位高大男士,看著我放在籃子中的櫻桃,便說我也是來趕集的,我瞄一眼他買的東西,哈,他也是!許多人似乎都衝著櫻桃前來,不然,這麼冷的天氣,大家都躲在屋裡不出門。

櫻桃大約是在聖誕節前左右上市的。我們剛從舊金山回來時,我就在這個超市買了一袋舊金山產的櫻桃,不過那時是3.99元一磅。這次特價的櫻桃,似乎是智利或其他南美國家進口的。在收據上,有一行字說明櫻桃原本一磅5.99元,若是這麼貴的原價,我不敢買。

小時候,我沒見過新鮮的櫻桃,只有吃蛋糕上的罐頭櫻桃的份。前些年櫻桃大批進口台灣,許多人都是集結辦公室等團體之力,購買一整箱櫻桃,以便買到比超市價更便宜的櫻桃。那時我才算吃到真正的櫻桃,但是要吃真正新鮮的櫻桃,恐怕還是要去美國或南美的產地了。所幸,加州是農業州,各種蔬果都有,就算沒有或產量少,進口的速度也很快。像現在這個季節,居然還有芒果可以買,真叫我意外。

聖誕節前,我買了一盒Russell Stover的櫻桃巧克力給嗜吃甜食的公公吃。那盒巧克力裡的櫻桃,可能是製作過程中沒處理好,居然有紅色的果漿流出來。

不過,櫻桃本是漿果類,很容易碰壞。好在這個洋人超市裡的顧客都比華人超市裡的華人顧客有格調,選購時,只會拿起來看一看,不要的話,就輕輕地放回去,不像華人,不要的水果,就用丟的、重摔,一副我不要的都是爛東西,誰在我後面買到這些爛東西,算他倒楣!

把買回來的櫻桃放在鹽水中浸洗一陣,待會就可以吃富含鐵質、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B2、C的櫻桃了!記得吃多少洗多少,泡過水的櫻桃要盡早吃完,否則會發霉爛掉,那就可惜了。

由 Debby 發表於 03:04 P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12, 2006

少了Alfredo的克難白醬龍蝦麵

有天在food channel看到一個有趣的龍蝦廣告,男主角收到冷凍龍蝦包裹後,把龍蝦放進烤箱。然後在煙霧瀰漫的廚房,拿出鋸子使勁地鋸龍蝦,想吃龍蝦肉,卻先得大費周章。廣告商因此說,找他們,不必這麼辛苦,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龍蝦。

我突然想起,媽媽多年前提到,在歐洲某航空公司任職的小阿姨,有次在龍蝦盛產的季節飛到紐約,買了好幾隻一美元一隻的龍蝦,用水煮熟後,沾了wasabi就吃,非常美味。

我因此歪在沙發上唸著:「我想吃龍蝦!」某人則在一旁承諾:「我做龍蝦麵給妳吃!」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周日吃過早午餐,我便提醒某人該去中國人開的Costco買朱鎔基了……,喔,不對,是豬龍雞,「豬」肉、「龍」蝦和「雞」肉。

Costco沒有完整的龍蝦,大概是因為這種食物都要秤重,加上頭和大螯,重量會增加許多,價格也會跟著上升。而我們才買兩條龍蝦尾,就花去將近22元(約為新台幣715元)了,買整隻說不定就要超過新台幣一千元。我們沒有小阿姨的好運,不知一元的新鮮龍蝦何處可尋。

買了龍蝦和干貝回來之後,我們以為事前的準備已經完成大半,直到準備開火前,才發現不對:其他材料呢?然而,外頭正下著大雨,沒有人想在又濕又冷的天氣出門。

我翻箱倒櫃,在現有的材料中,找出義大利麵。沒有蘆筍,只好用甘藍菜和黃甜椒入麵。最重要的是,白醬呢?

之前我們有一罐味道挺好的creamy Alfredo sauce。只是,那罐過期又疑似出現霉菌,扔掉之後,我們忘了再買一瓶。沒有重要的配料,這怎麼是好?雖然有蕃茄醬,但那會遮掉龍蝦的味道,當然不用。

我在最後一刻找到救星:康寶(Campbell)的蘑菇濃湯(Cream of Mushroom)罐頭!

兩人鬆了一口氣,總算有辦法做我們的龍蝦麵了:

1、先把水燒開,加入一點米酒和黑醋,把龍蝦和干貝放入滾水中煮熟。
2、把甜椒和甘藍菜略炒,同時把義大利麵煮好,澆上冷水備用。
3、另起一鍋,倒入橄欖油,然後加入義大利麵,挖一點康寶的Cream of Mushroom和在麵裡,緊接著加上甜椒和甘藍菜,最後再加龍蝦和干貝,炒一炒之後,就可以準備上桌。
4、剩下的Cream of Mushroom,還夠煮兩人份的湯,一點都不浪費。

把麵盛在漂亮的盤子裡後,某人開了一瓶口感略甜的德國葡萄酒和蔓越莓蘋果西打,再放馬友友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CD。我嘗了一口剛上桌的龍蝦麵,雖然材料有點克難,但味道挺好的!

少了Alfredo sauce的克難白醬龍蝦麵,材料豐富,置換一些元素,還是可以擁有美味。廚房的樂趣之一,大概就是這種組合元素的變換吧!

 

由 Debby 發表於 11:55 PM | 迴響 (0)

December 07, 2006

蘿蔔菜的家鄉味

照公公口授的方法,炒了一盤蘿蔔(葉)菜。上桌後,某人吃了半天,忍不住問我這是什麼菜,我說,就是那天去韓國超市買的蘿蔔菜啊!他的感覺陌生,但這是公公念念不忘的家鄉菜。公公一提到韓國超市,就跟我說:「韓國超市有蘿蔔菜,別的超市沒有!」既然如此,我就跟著買一把回來吃吃看。

不只是公公難忘蘿蔔菜,他的許多同輩外省朋友,也到處尋找蘿蔔菜,因此很羨慕他在美國的韓國超市找到蘿蔔菜。

然而,十二歲離開中國大陸的公公,同時提到他小時候很討厭吃蘿蔔葉,因為這種菜當時很普遍,他總被逼著吃。吃多了,就不喜歡。類似的情形,大概是媽媽在煮飯時加入地瓜,在我們家有兩極反應。因為地瓜比白米甜,我們吃得很開心,爸爸卻不怎麼吃。媽媽便說爸爸小時候吃蕃薯簽,吃到怕,長大以後,對地瓜就不願意多看一眼,自然也不肯碰。不過,他後來發現現在的地瓜品種跟他小時候吃的不同,像改良過的台農五十七號(黃心地瓜)和六十六號(紅心地瓜),都挺好吃的,所以不再排斥。這種經驗,大抵每個人都有,像我至今仍厭惡小時候被逼著吃的胡蘿蔔。

與爸爸不同,公公離鄉多年,時移事往,對於昔日的一切,難免有幾分眷戀之情,往日對蘿蔔葉的排斥,自然消去不少。

這種由鄉愁帶動的飲食,普遍存在人類的各角落。我清楚記得,擅吃擅寫的史學家逯耀東曾提過,有人跟他說,他寫的某些餐館的菜不好吃!他這麼解釋:「我沒說那個好吃,我說那是『家鄉味』!」我們的味蕾本來就是由過去的記憶構築各種好吃與難吃的數據和資料。我相信,像逯耀東這類擅寫的飲食能手,必定在他的文章中灌注許多美好的記憶,才會使許多理解力、生活體驗稍弱的人,誤解他的意思,以為他推薦的都該是公認的天下第一美味,而不明白他寫的都是個人經驗出發。既然個人的味蕾經驗無法悉數與他人共享,所推薦的美食,也就不是每人吃每人愛了。這是「家鄉味」的奧義。

在台灣出生的某人,少了與父親共同的經驗,自然不覺得蘿蔔菜有什麼好吃。更何況,蘿蔔葉有些微的苦味,和肉類一起炒,比較可口。

我曾看過有人提及櫻桃蘿蔔的好,好處在於全株可食,因此一度收集數把櫻桃蘿蔔的葉子,然後炒來吃。沒想到,櫻桃蘿蔔葉的苦味更明顯,不甚美味。我們在韓國超市買的蘿蔔葉,苦味不若櫻桃蘿蔔葉,菜葉底下有不比小拇指大的白蘿蔔,可以去鬚和菜葉一起炒,白色點綴綠葉,能豐富視覺。

據公公說,有些蘿蔔很會長葉子,所以蘿蔔小;有的不太會長葉子,所以蘿蔔比較大。蘿蔔菜有好幾種,我們吃的只是其中一種,而這種也可以做成雪裡蕻。韓國人喜歡做泡菜,再加上天寒地凍,能長的菜葉不多,所以種蘿蔔、吃蘿蔔,也吃蘿蔔葉。聽起來真的一點都不浪費!

至於公公口授的簡單作法,就是把蘿蔔菜(連同底下的小蘿蔔)切碎,因為蘿蔔葉性寒,因此加一點薑,然後加鹽快炒,即可上桌。這是素食者的作法,至於吃葷的人,也可以加肉絲去炒,味道會比較好。


延伸:蘿蔔葉的營養秘密及健康食譜

消息:主婦聯盟共同消費合作社可買到蘿蔔葉(2005)(冬天才有)

由 Debby 發表於 09:43 AM | 迴響 (0) | 引用

December 01, 2006

洋娃娃尺寸的青江菜

弟弟在email中問我,要不要寄青江菜來?我看了就忍不住失笑,回信跟他說,這裡有啊,雖然比較貴,也比較胖,但總比他寄到時,青江菜變成昂貴的青江菜乾要好。

他會這麼問,我猜跟我之前在越洋電話裡跟媽媽講的話有關。

青江菜雖是中國人吃的菜,但是洋超市也買得到,就叫「Baby Bok Choy」。不過呢,他們定義的baby尺寸,還是比台灣的青江菜肥碩多了,總讓我想到拉斐爾畫筆下那些特別肥胖、不知道吃了什麼補品的嬰孩。

至於長成的「Bok Choy」,居然就是白菜!可是這兩種菜分明不同。然而,「Bok Choy」是廣東話的「白菜」。我猜想,這是因為當初青江菜進口前,必須有個名稱,而報關的是廣東人,就隨便把大白菜安個「Bok Choy」上去,青江菜有點像白菜,只是尺寸較小,乾脆叫「Baby Bok Choy」。這種中英名稱不太搭的例子很多,像薺菜包的包裝上,就說薺菜是「Chinese spinach」,中國菠菜。如果沒有中文,我真的會想很久,什麼菜是中國菠菜?

「Baby Bok Choy」也比「Bok Choy」貴多了。四把「Baby Bok Choy」,居然要花去三塊多美金,就是一百多元台幣。但是在台灣,應該只要一半,甚至更少的價錢就可以買到。幾次下來學到的因應之道,大抵是在洋超市買洋人吃的青菜,要買中國人吃的青菜,就去亞洲人開的超市買。

如果想看看洋人眼中的青江菜料理,倒是可以參考此篇

由 Debby 發表於 11:17 PM | 迴響 (0) | 引用

November 13, 2006

新玩具:salad spinner

El Nino之前造成南加州異常地酷熱,上週左右,逐漸恢復正常。據說,今年天氣過熱,造成某些農產品減產,像是我愛吃的酪梨等。這可能也造成食物容易出問題,所以陸續發生幾件蔬菜遭污染的事件。

隨著天氣變冷,我想,應該可以稍微放心地在家弄生菜沙拉吃了。如果為了安心,自己買生菜回來清洗的話,會碰到一個問題:濕答答的生菜如何弄乾?如果不弄乾,沙拉醬淋上去,會被稀釋,而且我不想吃濕答答的生菜沙拉,感覺很糟。

salad spinner我想起媽媽有次告訴我,歐洲有一種把沙拉弄乾的工具,她那時還叮嚀我:「下次去歐洲可以買一個回來!」那是她讀報時,在一位旅歐作家的文章中看到,因此轉述給我聽。

我便問某人,美國有沒有那種工具?他很快就知道我講的是什麼,所以帶我去Bed Bath & Beyond找。我們很快就找到兩種salad spinner。(媽,不用到歐洲買啦,美國就有了。)

我比較了一下,最後挑了OXO牌的,24.99元。或許別的地方有更便宜的價格,因為我們看到前一週在Costco買的80元cuisinart的果菜汁處理機,在那邊的標價竟是109元。

這玩意看來像個洗菜籃,但是有兩層,裡頭一層像網狀,把要濾乾的生菜或berry放在內層,然後蓋上蓋子。然後把蓋子上的按鈕按下去,裡頭的網狀盆會快速旋轉,把水都甩到外層去。要打開蓋子前,再按另一個按鈕,會使瘋狂旋轉的盆子煞車停住,然後就可以把裡頭的盆子拿出來,把水倒掉。如果不夠乾,再多弄幾次就是。

這個東西很方便,food channel有個女廚師在做沙拉前,也會用同一個salad spinner處理洗過的生菜。

它的材質完全是塑膠,而且不插電,居然可以賣到這麼貴,就在於它的創意和用途,突破過去的想像吧!

有了這個新玩具,就可以開心地去超市買Roman Lettuce、凱薩沙拉醬、起司粉等材料回來弄我的沙拉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1:59 PM | 迴響 (0) | 引用

April 12, 2003

可食用的石蓮花

有天去信義路四段一家叫「蓮池閣」的吃到飽素食餐館(晚上398,中午358),不但發現有素食的生魚片(第一口吃起來真像,而且照樣有芥末醬),還有石蓮花

小學上自然課時,有次好像需要用到石蓮花,因為石蓮只需要一整片葉子,種在潮濕的地方,就會不斷地長出新芽。算是很好養的植物,但我始終不知道這是可以吃的。一直以為它只是觀賞用植物而已。

當下便覺得很有趣,拿了一片,然後拿了梅子粉灑點在上頭。

抱著冒險的心情,吃了第一口,咦,還算不難吃,水分很多,軟綿綿的。於是後來又拿了一片來吃。

後來查了一陣,發現石蓮的確可以吃,但低血壓的人一天不能吃超過三片,所以我算是沒造成自己的麻煩。石蓮被說是有助於美容養顏,就像蘆薈一樣,可內服外用,甚至被說是武俠小說中的名藥!所以現在三峽、中南部滿多大規模種植的石蓮田,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由 Debby 發表於 02:58 PM | 迴響 (2) | 引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