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5, 2020

少了一味的肉燥

這幾週因為在網路上訂食物不容易,為了湊免運費,不得已買一些我從沒買過的食物。收到之後,就進入被考驗的狀態。因為最近看了很多食物因為供需不良而導致浪費的新聞,偏偏有些地方饑饉在即,做為一個在農家長大的小孩,我不允許自己浪費食物。

還好,我們生活在一個網路發達、資訊充足的時代,不知道怎麼處理、料理食物,上網查詢即可。只要會讀食譜,照本演練,如果沒有八九分,五六分應該也能拿到。

有天收到一批看起來肥滋滋的五花肉,就決定做我這輩子還沒做過的有五花肉的肉燥(以前都只有豬絞肉)。

查了幾個肉燥食譜後,我把我手邊有的香料等,都排列出來:五香粉、八角、花椒、白胡椒和油蔥酥等。想到小J不吃肥肉,於是我把同時間收到的豬絞肉和鹵豆乾也都加進去。在台灣花個新台幣50元可以吃的肉燥飯,在我這因此變得成本很高。五花肉丁 2 磅 $14.99 + 凍豬絞肉 2 磅 $9.99 + 古早味 台灣鹵豆乾 1 磅 $13.99= $38.97。這還不算我付的小費、還有其他佐料、花椒、胡椒、八角、五香粉等等。在台灣吃個滷肉,一般應該不會花到$1200的。此時家裡醬油只剩最後一瓶。這鍋滷肉顯得特別珍貴,因為我用掉好多醬油來成就它。

站在爐台旁炒肉時,在回憶裡苦苦搜尋,我沒印象小時候在家裡吃肉燥飯,我覺得那是閩南人的食物。我有印象的是阿婆做的客家封肉,我最喜歡最上面那層咖啡色帶著些許油光,一咬就覺得軟嫩帶有彈性的質地,我不喜歡下面那層軟綿綿的肥肉,更不喜歡最下面那層硬硬的瘦肉。然而,那不是一道經常上桌的菜,我記憶裡只吃過兩回。我媽大概因為怕胖,同時覺得阿婆之所以後來中風,跟她愛吃這些高膽固醇的食物有關,我回到爸媽家後,就沒機會吃客家封肉了,也沒有滷肉這種食物。

阿婆沒讀過書,也不識字,但她的腦子裡記了很多食譜。我媽買過一些食譜,真正用到的機會不多,她比阿婆幸運的是,不用做很多大菜應付逢年過節祭祖拜神請客的需求。當然,最幸運的還是我,我比家裡的人學歷高,但很少記食譜,因為我有食譜書,可以上網查了印出來,或者進廚房前看過別人的影片,靠著大致的印象自由發揮。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免不了有許多家庭味永遠地遺失了。

那天肉燥上桌後,我本以為小J會把肥肉挑掉,但他沒有,只是抱怨肥肉太大,說在台南吃的肉燥肥肉沒那麼大。後來我在網路上找個圖給他看,並沒有特別大。那次因為我沒把香料用藥材包包起來,兩個小孩抱怨吃到花椒粒和白胡椒粒的感覺很難過。

隔了幾天,我發現同一批收到的兩磅烤肉專用五花肉薄片還是很肥,最後切丁,再做一次肉燥,然後加了八個蛋一起滷。這次我把香料都放到藥材包。但是小J還是抱怨,因為我切了薑進去。這回因為我買到一罐台灣黑龍鹵肉醬,號稱「只需一種調料就可以做出地道台灣鹵肉飯」,配料就跟上次有點不一樣,老抽醬油加的比較少,顏色似乎淡了點。做一鍋滷肉,至少可以吃了兩三頓,第一頓配飯,當晚餐;第二頓配五木油麵,當午餐。

但是我吃著覺得少了一味,想了很久都沒想到。一直到那天睡前才想起來,我忘記加油蔥酥了,那個鹹湯圓裡的油蔥酥、貢丸湯裡的油蔥酥、蘿蔔糕湯裡的油蔥酥,我記憶裡帶著客家味的油蔥酥,而我卻在不經意間忘了它。

由 Debby 發表於 April 25, 2020 11:36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