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滷味是美國留學生常提到的中餐館。除了好吃以外,免不了提到這家餐館的老闆很有個性,若有客人跟他吵架,他會把客人趕出去。不過,因為都是道聽途說,免不了想要眼見為憑、口嘗為憑,因此有天我們便特地趨車前往天普市,只為吃頓午餐。
還好,大和滷味不難找。我們把車停在附近的時候,我瞥見店裡滿滿都是人。因為正門有指標要人從側門進入,走進去時,正好有一桌空位。我們才坐下,後面又有人進來,他們便得等了。生意真好,這是我對大和的第一個印象。正因為如此,所以牆上有個小告示牌:「店小請勿在此看書報」。想必之前有人在此看書報久留,阻礙大和其他的上門生意,所以才有這塊牌子的吧!
我們坐下一會,有個像是老闆娘的女性,拿著一本拍紙本到我們桌前,她沒抬頭看我們,盯著她手上的本子問道:「點個雞湯麵嗎?」我們很錯愕,我回答:「我們還沒看到菜單啊!」這名女性很快地離開,然後穿著北臉牌(The North Face)背心、戴個棒球帽的老闆很快地移位接手,跟我們說:「菜單就在前面牆上,要吃什麼?」我的座位正好在角落,便跑到櫃臺前看。他們的食物只有少少幾樣,因此簡單地列在牆上。就在此時,他問某人:「吃不吃辣?」某人便回答說:「我點辣牛肉麵!」我跑回座位跟他說我要點雞湯麵。我們兩人點的東西,似乎正好是他們夫妻暗示的,於是老闆很滿意地離開。
由於此店名為「滷味」,我便在他們的小菜區看了一陣。老闆也沒特別招呼,跟我說都在這,然後我選了此店招牌「雙拼」,自己端上桌。
「雙拼」標明是豆乾和辣牛腱。看到「辣」,我本來很猶豫,也不太敢動。但是某人吃了之後,跟我說不辣,我便好奇地嘗試。的確不辣,但味道不覺得特別好,就是一般的水準吧!而且辣油加太多,雖然不辣,卻非常油膩。而且,這一小盤就要九塊美金,比我點的雞湯麵(六塊多)和某人點的牛肉麵(八塊多)還貴!
雞湯麵和牛肉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類型。此店似乎以「辣」出名,雞湯麵大概是其中極少數絕對不辣的。雞湯麵裡有一根雞腿、兩三朵香菇,味道清淡,湯裡有挺濃的香菇味。
至於辣牛肉麵,某人覺得初入口時有點怪,但是後來覺得很好吃,連湯都喝得差不多。我吃了一塊他麵裡的牛肉、喝了一點湯,跟他說,吃起來很像台灣那種有附牛肉料理包的昂貴牛肉麵泡麵的味道。他說這是貶,而不是褒了。之後我們在別的地方吃牛肉麵,他都說沒有大和的好吃,因為大和的牛肉麵比較辣、比較夠勁,他喜歡吃辣味的。聽說很多人喜歡這裡的擔擔麵,應該也是喜歡那股辣勁吧!
這裡的價錢比別人貴許多,牛肉麵差不多比其他餐館貴個三、四塊,讓我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還是九塊錢的雙拼。至於服務,不冷不熱,雖然老闆娘讓我們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但態度也不壞。另外,從小菜要自取、老闆自己跑堂這點來看,應該不用給他們太多小費,因為小費是給服務生,不是給店老闆的。
大和應該是我們至今在美國看到最乾淨的中餐館。收拾餐桌的是墨西哥人,他會用塑膠盆接住從桌上掃出來的食物殘渣等,不像金世界廣場的永和豆漿店的服務生,居然通通掃到地上。除此之外,他們的廁所也很乾淨。
某人覺得大和的老闆說不定是軍人或眷村出身的,因為眷村裡的小店,賣的東西往往不多,而且軍人出身的老闆,通常比較性格,這點從逯耀東筆下或許多人的親身經驗都可得知。
就我們當時所見,這裡的客人幾乎都是台灣來的,只有一、兩個是大陸人。從生意這麼好的狀況來看,大和不僅在食物,也在環境條件上,滿足在美台灣人的需求吧!
大和滷味
地址:9148 Las Tunas Dr. Temple City, CA 91780
電話:626-291-2295
意外地在Scifi台看到久違的The X-files。不過,現在對於恐怖、殘忍、懸疑的承受度降低,還沒看到那集利用聖誕老人做偽裝,以殺害兒童的男子有什麼下場,我就趕緊轉台。
雖然沒往下看,不知道影集的下文如何,然而,照過去看美國新聞的經驗,可以推測,在實際生活中,若有人在美國犯這種罪,免不了會被判上百年的徒刑,此後的一輩子都得吃牢飯了。
我曾在某本書中看到有人說胡適曾引述一位朋友的話說:「你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閒暇時間。」如果胡適真說過這段話,我猜來源可能是杜威。而這段話不折不扣地反應美歐的狀況。
今年一月,一名在佛羅里達州的台灣留學生,因為架設色情網站,被判了十二年七個月的有期徒刑,刑期結束後還得接受2年的監管期和一項特別評估。他算是「幸運」的,因為另一名經營兒童色情網站兼賣成人色情光碟的男子,被判了一百五十年。去年中,一名美國公務員因為下載兒童色情圖片,被判刑十五年。
這兩個例子只是利用電腦意淫兒童,就被判這麼重,更別說對兒童進行實際犯罪行為。一名偽裝成國中生性侵害數名兒童的男子,被判了五百多年。我甚至看過有判八百多年的。這表示,永遠都不可能踏出監牢了。因為服刑期間表現良好,獲得減刑而得以出獄?門都沒有。
反觀台灣,因為這類犯罪而被判刑的,刑期都很短。至於經營兒童色情網站或下載兒童色情圖片而遭判刑,同時丟工作的案例,我似乎沒看過。
這兩天台灣就有一則「中和放學之狼」的新聞,讓我覺得離譜。一名去年因為性侵三名女童的男子,居然在過年前得以交保,然後又繼續性侵其他無辜的女童。根據新聞,這名男子收藏有大量兒童色情圖片,過去在美國生活,後來找理由獨自返台。如果這個人在美國的時候,犯下這樣的罪,同時被查出收藏大量色情圖片,他的餘生都不可能出獄。但是在台灣,法律居然這麼「仁慈」。
我不相信一個會犯這種罪的成年人可能悔改。與其給他們機會,我認為應該給那些無辜及受害的兒童更多不必害怕的機會才對。但台灣現行的法律根本就是倒過來。上次看到一則父親性侵女兒的案例,也只有判七年而已,跟美國不能比。
另外,台灣的執法人員也離譜的很。上次一名警察居然在警察局裡,穿著制服性侵他取締檳榔攤而帶回警局的十七歲檳榔西施,他最後只被判刑一年十個月。這麼短的徒刑,應該要怪罪法律和法官,使得這種惡人根本不會知道悔改。
或許也因為這種欠缺素質、行為不檢的執法人員太多,法律也沒有好好規範,台灣人似乎不怎麼尊重公權力。上次看到一則新聞,警察在取締違規停車時,居然有人以肉身保車,然後一堆人在旁邊指指點點,對警察開不開單提供一堆「意見」。這種行徑在歷史中可尋。在一般人最熟悉的二二八事件版本裡,警察一開始取締私煙時,一堆人在旁邊觀看、出意見或煽風點火,後來演變成官民對立。所以,台灣是法治社會嗎?我每次看到這些例子,都覺得沒法肯定。
在美國,政府人員執行公權力時,若有人指指點點,或阻撓的話,肯定有苦頭吃的。執行公權力的,不只是警察而已。像是屬於聯邦政府的郵差送信時,若有人沒管好自家的狗,讓狗咬了郵差,郵差可以拒送這一戶的信,所以讓狗咬郵差的後果得自負。當救護車要過街時,有人開車不讓路,救護車上的人可以把該車車牌記下,若那輛救護車上的人有三長兩短,家屬可找那名車主負責。美國人對這類人員持一種敬畏的態度(「畏」可能多一點),就連警車只是在公路上開過而已,都沒有車敢任意開快或不規矩,就是怕碰到狀況。美國人的守法,或許也是嚴刑峻法訓練出來的,畢竟沒有人天生懂得守法。
回到胡適引述的那段話,除了小孩,我覺得女人在美國的生活,也受到較多的保障。例如高速公路收費站收費員的工作,通常不給年輕女性,因為考量到她們要撫育下一代,因此多半是年紀較大的人在做。雖說也有人年紀很大才生小孩,但那總是特例。規定是要照顧一般的狀況,而非特例。
台灣需要改善的事還很多。可惜現在的執政者忙著搞選舉、搞文革,根本不顧人民實際的生活素質。想要過更文明的生活,實在沒法期待這樣的政府。
今年2月18日是中國的農曆新年,這點連洋超市都知道。上週Albertsons超市送來的廣告單,裡頭就有個「豬」字,表示豬年要到了。中國人過新年,免不了要在家裡放點鮮花,妝點一些新鮮的氣氛。Albertsons剛好有黃水仙(daffodi),我便買了一盆放在(裝飾性的)壁爐上。
黃水仙的顏色鮮嫩,讓我每回坐在客廳,便忍不住盯著那盆水仙看,越看越喜歡。只是,大概因為黃水仙的花期短,再加上我擺放的位置沒有陽光,才兩、三天,黃水仙的葉子紛紛變成倒栽蔥,垂頭喪氣地倒了下來。
婆婆知道了,便跟我說,趕快拿到院子裡種,讓黃水仙曬太陽。因為水仙需要陽光。
公婆家前任的屋主在向陽的位置,種了一排白色的水仙花。而且每到農曆新年,水仙花就開了。婆婆說,水仙喜歡陽光,不需要太多水,只要曬夠太陽,次年時間一到,自然就會開花。
沒種過水仙的我,只好依樣畫葫蘆。在院子裡選了一個一定照得到太陽的位置,種下有點東倒西歪的水仙,然後許下我的願望,希望黃水仙能在此地好好地吸收養分、好好成長,好讓我在明年的新年,能夠再度看見它美麗的花朵。
由於親戚間的一陣風起,我們家最近的大事,莫過於公公在過年前買了萬利達的歌王DVD(Malata MDVD-6618)。根據「源頭」的說法,萬利達的歌王DVD收錄了一萬兩千(Malata MDVD-6618)或兩萬首歌(Malata MDVD-6619),而且比台灣產品價格便宜許多。吸引公公去買的原因,或許是親戚每回提到有了這台歌王DVD的生活,似乎增色不少,這讓有買新科技產品習慣的公公,忍不住也加入他們的行列。
自從這個消息傳出,許多人聽了就大笑,像是公公的姊姊,以及公公的大學同學兼婆婆的前同事S伯伯。
S伯伯在除夕那天來訪,一聽公公口沫橫飛地講他的新玩具,便笑說:「我以為你們是讀書人,怎麼買起這種東西?」就是因為我們家四個人平時都是書蟲,所以這消息才顯得特別。倒是在教會裡擔任唱詩班一員的S伯母聽了,非常有興趣,立刻大顯身手。
公公前一天開封這個機器,初步使用的結果,是發現這機器很難討好,每次得到的分數都是低空飛過。而且,他唱沒多久,就累得等不及吃晚飯,一口氣睡了幾小時。我之前看到一則新聞,提醒老人每天唱歌不要超過兩小時,每唱半小時就要休息十五分鐘,看來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唱歌的確需要大量的氧氣,效果跟緩和運動差不多。
S伯母一開始的分數也很低,只有二十幾分。這讓平時有唱歌習慣的她不服氣,此時婆婆提供她的觀察心得,她說公公唱得比較大聲時,分數會比較高。這是一項重要資訊,S伯母立刻提高音量唱了起來。評分時刻一到,果然,分數立刻往上衝個一、二十分。此時要感謝美國地廣,不然要是在台灣這樣唱,左鄰右舍立刻敲門抗議或打電話報警。原本說要回家的S伯母,一開唱就欲罷不能,比她說要離開的時間,延遲了半小時才走。S伯伯在一旁聽了,半玩笑地說,從沒聽到S伯母有這麼低沈(迷人)的聲音。
後來親戚到我們家過年,年夜飯後,又是歌唱大賽。來者是高手,唱了節奏很快的英文歌,雖然有四十年沒唱了,但歌王DVD非常賞臉地給了第一個60 分!有運動習慣的高手因此公布他的秘訣,在於用丹田發聲,鼓勵我們練腹式呼吸。真正讓我們跌破眼鏡的,是婆婆,她一唱完「康定情歌」,歌王DVD給了74 分加一句評語:「你具有一定的歌唱素質!」來客立刻開玩笑說:「啊,那我們還是走吧!」
最好笑的是某人。當客人不在時,他一個人在歌王DVD前唱個不停,公公偷偷地跟我說:「妳看,他今天忙到沒講幾句話!」雖然這台大陸產品有大量歌頌「毛主席」、「共產黨」、「勞動」之類的歌曲,然而港台流行歌風靡大陸不少年,因此我們還是可以找到我們熟悉的歌曲,只是,有時調子好像不太一樣。
某人後來還發現讓歌王DVD評高分秘訣,他因此連著拿到90、91、95分加評語:「閃亮歌唱巨星登場!」不過,公公把這個秘訣列入家傳之密,不對外宣傳。
至於我嘛,一唱就被發現肺活量太小,公公因此說我要吃黃耆補氣。用卡拉OK唱歌果然是在家檢查身體狀況的簡易好方法。
對了,這台歌王DVD的美國價錢比中國大陸價錢貴四倍,所以有機會去中國大陸的人,可以考慮買這個「土產」回來玩玩。
?在Project Runway的第一和第三季,最後一輪的三人競賽都有一名黑人入選。我看了不免疑惑,這是主辦單位為了表示平衡種族發展、避免爭議,有意無意做的選擇嗎?但美國的少數族裔那麼多,為何總是黑人出線?不過,第二季總算不一樣了,這回是亞洲人和兩名白人進入決選,而且那名亞洲女生Chole原是寮國難民,有七個姊妹!她的獲勝,再次證明了「美國夢」。
這一次最年輕的決選競賽者是24歲的Daniel,他跟第三季那個Jeffrey一樣,都說自己的設計受到日本文化的啟發。
又是受到日本啟發,為什麼?每次看到這種回答,我就想大聲地問:「Why Japan (AGAIN)?」
日本在八○年代經濟崛起時,日本文化大量且廣泛地被美國人接受。現在日本經濟力雖不如以往,但日本的美學似乎還是受到歐美人的喜愛。講到亞洲的好東西,洋人似乎最先想到日本。就連日本的次文化,也有不少歐美洋人喜歡。上次去義大利時,在佛羅倫斯的一家餐館,就聽到一位年輕的義大利侍者說他非常喜歡日本漫畫。他因為誤以為我們是日本人(有位同伴的打扮是典型的哈日族),所以熱切地告訴我們他對日本文化的喜愛。
相對於日本文化,中國文化似乎不被洋人那樣推崇,即使我們可以在日本文化中找到中國文化的底蘊。有回Top Design節目中,運用中式家具做室內設計的那一組,被評審告知:「We love Chinese restaurant rather than inner sanctum.」於是那一組慘遭淘汰。然而,另一組卻被評審大大稱讚,還說有日本文化的精簡味。這兩個評價,真是讓我五味雜陳。
到底日本文化被洋人喜歡的原因何在?我想到這跟日本從沒有過平民革命有關。日本歷史中,只有貴族戰爭,平民可能因為奴性重或其他原因,從來沒有反抗過。在這種情形下,他們比較容易發展精緻文化,因為貴族是最主要的買家,他們只要好東西。
反觀中國,近百年經濟不舉,國力衰頹,歷經多次戰爭,被列強侵略,接著是平民革命、文化大革命等,沒有時間和土壤好好發展精緻文化。昔日的中華文化有精緻的根基,但是我們需要時間從老祖先傳承下來的土壤裡更新、精鍊、和融合新元素,以發展新一代的精緻文化。早一點走上繁榮之路的台灣原本有機會,但現在經濟走下坡,而且在中國大陸之後搞起文化大革命,看來是不可能了。現在能夠期待的,大概是二、三十年後的中國大陸,或者是處於中西和南洋文化之交的新加坡吧!
之所以說二、三十年後的中國大陸,是因為中國大陸才初嘗富庶的滋味,目前很多方面看來都像是暴發戶,需要多一點的時間使品味變得有內涵。美國雖講機會平等,但是美國人一有機會躋身名流、富豪之列,學習的對象,往往是歐洲的貴族,所以像黃色新聞大王赫斯特那種人,發財之後才會拼命買歐洲古董往家裡填。如果要有點東方感,他們很自然地想到日本文化。有了錢,就想要有文化,即使是花錢買文化,他們也甘願。雖然現在舉世都說要學漢語,但這僅止於經濟目標,洋人學漢語是為了到中國大陸淘金,他們有興趣的,還不及中國文化。
我希望我的預測是錯的,中國文化的崛起,最好比我的預測快一點。不管怎麼樣,總是需要時間來驗證。
這兩部電影,一是1951年的「橫財過眼(The Lavender Hill Mob)」,另一部則是1989年的「鋼木蘭(Steel Magnolias)。
看「橫財過眼」時,片頭的主要演員,沒有奧黛莉‧赫本,這讓我感到疑惑,因為有個「奧黛莉‧赫本作品集」,將此片和「羅馬假期」、「第凡內早餐」和「戰爭與和平」等大大有名的電影放在一起,理當表示奧黛莉‧赫本在這片也是主角。但是,看了半天,才瞄到奧黛莉‧赫本的身影。她出現的時間只有幾十秒,台詞不到三句,一直到全片結束,只出現過一次,分明是個跑龍套的角色。
後來一查,她那年才出道當電影演員,這應該是她那年的第四部作品(依殺青上映時間來算)。她是靠「羅馬假期」走紅的,而那是1953年的事了。所以這時她只是個小牌演員,只能跑跑龍套。
反觀茱莉亞‧羅伯茲在「鋼木蘭」中的情形,比在「橫財過眼」中的奧黛莉‧赫本好多了。有些資訊因為茱莉亞‧羅伯茲現在有名,因此講得好像她是「鋼木蘭」的女主角。但是,女主角如果死了,女配角們怎可能繼續演一大段戲呢?而且,如果她是主角的話,這部電影顯得主軸不清楚、架構零散。事實上,她在此片擔任的是女配角,戲份不少,她演糖尿病患者發病的那一幕應該算挺逼真的,其他主角和配角的因應措施,也提供一些協助糖尿病患者的資訊,有教育意義。她因此片,被提名為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據說她也因為此片,因此得以主演「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an)」,而她當時才出道不到兩年。
這兩個大明星在這兩部電影的表現,告訴我們,萬丈高樓平地起,大明星沒紅前,得把跑龍套的角色掌握好,才有發紅發紫的機會。
現在是美西時間的2月16日早晨。往常這個時候,我還在睡夢中,不過現在,我已經起床一個多小時。起得早,是因為清晨突然想到,2/16是博客來任選三本498元第三波活動的最後一天,而我還沒買。
於是趕著在台灣時間2月16日的最後幾分鐘上網。發現我想買的書,有一兩本已經賣完,正在猶豫時,灰姑娘變身公主的時間結束,台灣的午夜十二點已到,沒得買了。
好吧,那就等第四波活動網頁吧!
但是等了半小時左右,第四波三本498的網頁才出現。點進去一看,我失望了。沒有一本吸引我的。
博客來推這種活動,有他的邏輯。作為購買者,我也有我的邏輯。如果有兩本書非常吸引我,看在498元的份上,我無論如何都會湊到第三本,然後下單。如果只有一本,那就算了,有機會的時候再買吧!前兩次(我錯過第一波活動)都有兩本到三本吸引我,所以覺得這麼優惠的價格,非買不可。
當然,這個時候也會參考書價。像前幾波有高價彩色書,就算沒有非常喜歡那個主題,看在價格的份上,還是會下手。不然,放幾本平時幾乎不打折或折扣很少的香港三聯書店的書也好(最好是季羨林的書,我一定買:b)。在平時,我不太願意以超過75折的價錢,至於在書展期間,一堆出版社甚至喊出69折,所以7折左右,是比較吸引我的折扣。
如果三本總價是498元,代表一本書是166元,如果是七折以下,表示原價是237元以上。精打細算的買書人如我,看好價格後,再來看書的主題。只是,看來看去,這一波的主題,不論在文學性、實用性和生活性上,都沒有讓我想下手的書。
唉,這表示博客來要我省錢嗎?這樣也好。只是,早知道就不用這麼早起了,現在去睡回籠覺,恐怕太遲了。:(
這個年紀的果戈理已開始厭惡人們問起他的名字,厭惡一天到晚必須囉哩囉唆地解釋,一天到晚得告訴旁人這名字在印度文裡沒有任何意義。……他厭惡自己的名字既古怪又罕見,與他這個人一點干係也沒有,既不是印度文,也不是英文,卻是全不相干的俄文。……就他對俄國作家的少許瞭解而言,他父母竟然從中挑了個至為怪誕的名字給他,很是令他不快。李奧或安東他都可以接受,如果是亞歷山大,可以縮短成亞歷,更就更好了。然而果戈理三個字聽來荒謬滑稽,毫無莊重沈穩可言。而最令他不快的是,作家果戈理和他一點干係也沒有。……那個作家,他的名字的來源,並不是名叫果戈理。果戈理是他的姓,他的名字是尼可萊。果戈理‧甘谷里的名字不但是乳名變成了學名,而且還是姓變成了名。於是他想到,這個世界上他所知道的任何人,無論是俄國人、印度人、美國人,還是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沒有人有和他相同的名字。就連他命名的源由,也和他不同名。
~~鍾芭‧拉希莉(Jhumpa Lahiri)《同名之人(The Namesake)》
印裔美籍作家鍾芭‧拉希莉在《同名之人》中,寫出兩代孟加拉移民在美國的生活。他們與美國社會,有不同的疏離。第一代的疏離,與生活方式、食物、習俗等,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第二代的疏離,從主人翁果戈理身上,主要是透過他對於來自俄文名字的內在疙瘩表現。
然而,拉希莉在這個故事點出一件東方人在西方世界非常容易碰到的事:失去名字的脈絡。
某人的白人同事對於我用英文名字,曾表示過他的不解,因為某人用的是中文名字,只是用英文呈現,發音還是很接近中文。但是我的名字沒辦法。中文名字改成英文時,台灣慣用hyphen(-)連接,但是洋人都只會叫第一個字。當我聽到洋人是怎麼念我的名字時,當下便決定,還是讓他們叫我的英文名字吧!不然我可能聽不出來那是叫我。別說洋人,就連中國人看到我的名字的英文拼法,都不知道該怎麼念。像某人的名字是寫成英文,都很好發音的,自然可以考慮以中文本名在西方世界使用。
如此一來,過去那個用中文名字的我,似乎在這個西方世界被抹去了。這是亞洲人會碰到的問題,大概只有日本人比較幸運,他們的名字很輕易就可以轉換成英文,而且容易發音。
取洋名,不是簡單的事。《同名之人》主角果戈理的父親,在幫他取名字時,正在麻省理工電機系攻讀博士,後來在電機系任教。他是個高級知識份子,而且從小喜歡讀各種書,所以幫小孩命名時,才會想到他年少時最喜歡的俄國作家。只是很不幸,他用來幫小孩取名的,是個姓,而且是被改過的姓。所以美籍印度青年果戈理年少時期知道「果戈理」是怎麼一回事時,難受地不得了,後來便跑去改名。
如果一個高級知識份子都很容易犯這種錯,更別說是一般人了。
東方人在西方世界碰到這種問題,機率非常大。畢竟,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在這個世界,本來就有許多文化脈絡,無法很快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不需要看什麼命名書,就知道哪些名字該避免,哪些事情要注意。但是在西方,除非找到適當的書籍,否則我們很容易重複美籍印度青年果戈理的命運。
我還記得我的第一個英文名字是怎麼來的。那是小學的事,我不知為何在台灣學英文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擁有一個英文名字。總之,英文老師放了兩堆紙團,一堆是女生的名字,一堆是男生的名字,要大家自行抽選。我當時抽到的名字是Rose,這名字雖然現在聽來有點老氣,但不失為一個可行的名字。但是大家都是剛學英文,自然用中文去理解,於是某個淘氣的男生便喊我:「肉絲!」這麼一來,我無論如何都不想用這個名字。
我曾是空中英語教室多年的訂戶,因此一度收到空中英語教室寄來的洋名小冊。但那本薄薄的小冊寫的也很簡略,不太能參考。
許多人取洋名,在洋人看來,恐怕難以理解。因為中文世界有些不好的洋名書,直接把洋名翻譯成中文(就跟我在舊金山Chinatown看到的洋名名牌一樣),一些人覺得某個名字翻譯不錯,就選了。但是很不幸,那些名字在英語世界其實與「性」有關,例如,女性名字的Fanny指的是女性陰部, Cherry指的是處女;男性名字的Dick、Woody等指的是男性陰莖。我認識的台灣女生的確有叫Fanny、Cherry的……
另外是名字的簡化形式(暱稱)。像Debby是Deborah的暱稱、Cathy是Catherine的暱稱,這種都很容易辨識。但是Dick是Richard、Bob是Robert的簡稱等,就不是每個學過英文的東方人都知道的。
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闢有「英美姓名學」的朱若絲曾提到,因為「Dick在俚語中指男性生殖器,因此有人遂開玩笑說:『生了兒子千萬別取名 Richard,免得有人叫他小Dick。』」不過這說法待商榷,因為洋人基本上很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如果Richard本人和家人都沒用Dick這個暱稱,那外人自然也不該叫他Dick,不然就顯得過於輕佻粗俗。在《同名之人》中,有一段是果戈理上幼稚園時,他父親要校長叫他的學名倪克熙爾,但他堅持要叫「果戈理」,於是他從此成了果戈理,直到他改名。
英文名字的來源有許多語文,而且各有各的意義。許多英文名字都來自聖經,像Deborah就是,而且有本書提到,以前希伯萊人有位女先知就叫 Deborah。但是掌權的男性認為女人不該擁有知識和權勢,因此這個名字曾經遭到貶抑。我們的朋友的小孩,有兩個叫做Jerome,這是來自拉丁文的名字(更早也是來自聖經),表示「holy name」,但我想他們的爹娘可能不是很清楚吧!許多東方人取英文名字,有時只是因為某個名字好叫、好聽而已。
這些關於洋名的點點滴滴,都是隱藏在西方文化的不顯眼角落。因此,在文化交接初期,東方人的取洋名方式往往令洋人不解。我記得以前有人曾跟我說,他在大陸分公司的員工,取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怪洋名,畢竟外資在大陸設立公司,是近十年的事,而且他們不是生活在西方的文化脈絡下。例如一位姓白的女生,英文名字是Snow,自稱Snow White。眾所皆知,大大有名的Snow White,就是童話裡的白雪公主。童話裡的名字並非不能取,像Wendy這名字就是來自J. M. Barrie的小說《彼得潘》。只是,用一個大家都有特定印象的名字,結果可能跟《同名之人》裡的果戈理一樣吧。
台灣早期也有人用姓名的意譯,而非音譯。例如聽起來很怪的Snow Red,就是在北京過世的台灣共產黨名女人謝雪紅的英文名字。至於這是時代雜誌幫她取的(1974年4月的報導),還是她自己取的,我就不清楚了。
這讓我想到,中國人剛到美國時,把中國食物都用意譯,例如豆腐就叫bean curd。不過,後來日本人成功地打入美國社會,他們叫豆腐Tofu,一下就讓洋人都明白這是什麼東西,也吃起豆腐來了。現在在美國的中國人要買豆腐,可是容易得很,洋超市就有,不知道該不該感謝日本人。可是這個曲折,讓在美國發展許久的中國人想起來難免覺得有點心酸哪。
前些時候,為了區別中國龍跟西方的惡龍dragon不同,一度有人主張「廢龍」,不要「龍」做為中國人的形象了,但也有大陸人主張,用loong稱呼龍,而不用dragon,以便與西方惡龍區別。這作法聽來跟日本人把麒麟直接譯做Kirin是一樣的,的確比較好記。
就符號學來看,符號是符徵和符旨的合一。做為西方文化的outsider,在取洋名時,必須想盡辦法找到相關的資料、資源,以理解相關的符旨,以免在西方世界取了一個怪異的洋名,失去名字的脈絡。
又是盯著Bravo台看Project Runway的日子。每到週三,我就變成沙發馬鈴薯。
今天的節目依舊精彩有趣。雖然不是那一行的人,但是這節目讓人發現,不同的行業,仍有一些共通點;相同的年紀,都有類似的歷練。最相同的,是我們都必須面對人際政治的挑戰。
這是今天的挑戰者——來自維吉尼亞州的39歲女性Wendy給我的感想。
Wendy給人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但她可怕的地方,在於善於玩弄別人的情感,尤其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知道如何把其他人鬥掉,讓自己順利晉級。例如,在團隊合作時,她表面上跟領導者合作,但是在裁判詢問大家對領導者的感受時,她兩度都用最激烈的言詞批評領導者的領導無方,讓那兩位領導者差點在台上氣到說不出話來,只能睜大眼睛怒視著她。Wendy這種人,不管是做為同事、上司,甚至下屬,都是很難應付的。
當她和其他兩名有天分的設計師進入最後一輪決賽時,因為她在前一輪選了跟黑人女性Kara相近的顏色做服裝主色,使Kara覺得她故意這樣做,於是在Wendy把他們認為應該一起進入最後一輪決賽的Austin擠掉後,便決定不理她,甚至不願意跟她睡同一個房間,而搬到客廳去(參賽者住在同一個地方,男女不同房)。Wendy看到另兩人談得很愉快,卻不理她,便指責她們。她甚至說,如果Kara那麼有才華,何必要這樣對她?
我過去跟Kara持相同的態度,競爭策略就是依賴自己的能力和天分,而不是玩人際政治,因此看不起Wendy那種人,甚至就跟Kara一樣,好惡就寫在臉上,不願意多跟這種人打交道。
不過,看了Jay對於Wendy和Kara起口角的反應,居然是暗爽他可以漁翁得利(他跟Kara表面上的交情很好),讓我不免覺得,或許真正的狠角色,是Jay這種人。Wendy型的人,遲早會碰到死路,即使裁判沒有說她的個性在這個業界有問題;但是碰到Jay那種人,那就像抓泥鰍一樣,你不會知道下一分鐘會面臨什麼狀況,即使這一刻還算順利。
昨天(我是指美國時間的2/12)Jim O'connor在food channel的「Romantic Treats」節目中提到,能促進情慾的食物,包括:巧克力、牡蠣、蛤蜊、蝦、葡萄、草莓、石榴、朝鮮薊和洋蔥等。這節目當然是為了眼前的情人節而製作的。
洋蔥居然也是,這叫人有點意外。不過,從洋蔥那種眾所皆知的刺激性來看,是可以理解。
洋蔥和洋芹、胡蘿蔔,應該是food channel那些電視名廚的冰箱必備菜吧!他們動不動這用這三種菜做底調味。
我原本很不喜歡洋蔥,但是看到這些人用得如此頻繁,再加上美國超市裡的洋蔥種類比在台灣看到的多,總想試試看各種洋蔥的味道,以及在subway買潛艇堡時,洋蔥使得肉類更美味,我因此也慢慢接受洋蔥了。
例如,利用華人超市買回來的現成蛋餅皮做蛋餅時,加入一點洋蔥(生熟皆可)和香菜,味道會變得很好。如果量加得適當,吃的人未必察覺裡頭到底有哪些東西,只知道「很好吃」。
於是,做肉類料理、煮湯,我從此少不了洋蔥。
對於過了鈣質吸收高峰期的人來說,洋蔥有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鈣質的吸收。從各種角度來看,洋蔥的確值得當作家庭必備菜啊。
至於情人節要用洋蔥做什麼料理嗎?嗯,再看看囉!*_^
對於喜歡海洋相關事物的人來說,沿著舊金山漁人碼頭一帶散步,可以看到許多相關的東西。若想買點紀念品回家,也有許多選擇。
我們在四十多號碼頭一帶,看到一棟白底藍邊的建築物。由於顏色鮮明,於是吸引我駐足。抬頭一看,原來這是Dolphin Club,由喜歡划船和游泳的人成立的,因此標誌上就有兩把船漿。
這是由德國移民成立的俱樂部,成立至今,成員有不少破紀錄的事蹟。例如1911年,海豚俱樂部成員Hazel Langenour是第一個游過金門大橋的女性。
這個俱樂部成立的時間,就寫在建築物上:「Established 1877」,所以已經有130年的歷史了。
他們紀錄年代的方式,跟其他企業大同小異。就連超市裡,都有麵包在包裝上註明這個品牌是since 19xx年的。
這讓我不免想起台灣那些自稱「三十年老店」的商家。
美國是個歷史很短的國家,但他們對歷史還算注重,就算是個巧克力廠商,都有自己的歷史可說。當然,成立時間越久的,越多故事可說。他們從不說自己是個「老」品牌,只是註明哪一年成立。至於他們成立多久,就讓注意到成立年份的人,自行加減算一算囉!
台灣的歷史更短。這或許是許多商家成立三十年,就稱自己是「老店」的緣故。然而,商家或公司等商業機構,只要透過經營權合理地轉讓,生命比人類本身還容易延續。人的平均壽命,現在是七十到八十歲左右。但是活到三十歲時,除非想要跟年紀更小的人說教或倚老賣老,沒有人會說自己是老人。在職涯可以不斷延長的現代,就算是五、六十歲,有些人仍覺得自己一如青壯年,不願意被稱「老」。
那麼為何一堆商家才三十年,就以為自己是「老店」了?我每次看到這種招牌,不免心想,人一生要歷經「生、老、病、死」四階段,如果自稱老,那很快就要經歷病和死兩階段。這個店家可能很快就會碰到經營困難的問題,或者倒閉,這麼看來,跟他們買東西是沒有保障的。因此我不太願意去那些「三十年老店」消費。至於那些經營順利的企業,不管有多少年歷史,從沒看到他們用「老」做訴求。對我來說,那種「三十年老店」的標榜,完全是失敗的,顯示經營者的心態和用字不嚴謹。
不過,在「三隻小豬」都變成教育部部訂辭典中的「成語」的時代,「三十年老店」也沒什麼錯的,就看顧客買不買帳了。
在舊金山照了一千張左右的照片,至今一個半月,還沒整理完。我看到有人說他一趟出去就可以照個7~8G的相片(而且這是好久以前看到的,後來不知有沒有變更多),不知道是怎麼達成,以及要如何整理?
以下是目前稍微整理過的:
今年是書奴第二年沒去台北國際書展。雖然人在國外,不過,在這段期間花在買書上的錢,不比往年少。說來慚愧,書奴一時手癢,或者說看到平日折扣很硬的出版社,突然將一批書打了五折,細看書目,裡頭一堆書奴先前想買、想看,卻因為折扣太硬而沒買的書。還等什麼呢?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書奴連著幾天,便興奮地在電腦前透過網路下單,然後請在台灣的家人幫忙到便利商店付款、取貨,然後扛書回家。
書奴心知這種行為不太好,書已經那麼多了,還拼命買、買、買。更何況,不但沒把書連人一起帶出國,還繼續買書,讓家人像蟑螂一樣在書堆的夾縫中求生存。可是、可是,那麼冷門、那麼好的書,書奴不買,還有多少人會買呢?如果冷門、經典的書都賣不出去,以後肯定沒有出版社願意花錢買版權、翻譯成正體中文書的。書奴一副「捨我其誰」的態度,為自己的買書癮找藉口。終歸是書奴一名。
然而,書奴狂買之後,卻看到新聞,書展的景氣是一年不如一年。書奴除了為那些在出版界打拼的朋友感到悲哀,不免心想,啊,那豈不是更多好書的折扣都掉到不下手對不起自己的地步嗎?但是,人在國外,書奴對於未能前去流血戰場狂掃一批戰利品回家,只能抱憾。
買完之後,書奴的頭痛問題又來了。返台時,如何把那些像座小山的中文書運出國呢?怎麼算,都覺得是一大筆錢,換成買書的預算,又可以買不少了。只是,人終究不在台灣,勢必得把書運出國才行。接下來,恐怕得真的開始停止買書,存錢運書了。否則,乾脆當台灣出版社的遙控工讀生,賺點小錢,繼續積累買書資金。
出外旅遊,最大一筆經費,往往是住宿費,其次是交通費。在舊金山這種物價很高的城市,想要削減住宿經費,旅遊書的建議是:找Motel、B&B、民宿或自助式公寓(self-catering apartments)。但是廉價旅館的缺點是,地理位置不佳;民宿或自助式公寓的麻煩是,有時會有額外的規矩要配合,我甚至看過有人提到,他已經抵達舊金山,卻被告知一週後才拿得到公寓鑰匙的麻煩事。
某人不想為了省一點錢,而忍受囉哩八唆的規矩,於是直接上網訂旅館。由於他之前住過Hilton,感覺不夠好,所以這次訂了Crowne Plaza Hotel,而且為了有好一點的房間視野,加錢升等到24樓。這麼一來,每晚的房價遠超過DK旅遊書說的平均120美元。
Crowne Plaza Hotel位於繁華的Union Square的地理位置,讓我們很方便,就算再晚回去,還是有cable car可坐,而且那一帶很熱鬧,不必擔心治安太差會遭搶之類的問題。同時,走路即可到Chinatown。
房間的視野也很好。當時是聖誕節前,我們要出去逛逛時,櫃臺服務人員推薦我們到百貨公司區去,在Macy's百貨前面,有一棵四層樓高的聖誕樹。我們逛完回到房間一看,哈,居然看得到那棵樹的頂端,高處的視野果真不一樣。
最令我滿意的,還是他們的床。
在Crowne Plaza Hotel的一樓,有海報說明他們對旅客睡眠品質的重視:「Sleep Better at Crowne Plaza.」上面說,他們換了舒適的新床,有七個枕頭,而且有相關設施。所謂相關設施,就是床頭放了一台Sony的CD player,裡面有張教人放鬆以入睡的催眠CD。他們也送每個房間的房客一份耳塞和枕頭芳香噴劑等。
那些東西我都沒用到。在走了一整天(而且很多路是有坡度的)之後,用熱水泡腳,以及用浴室的三段式按摩蓮蓬頭幫腿部馬殺雞之後,倒在那張舒適的king size大床上,我睡得比在家還要好。
因為在Crowne Plaza的好眠,從舊金山回來之後,我們換掉先前讓我們睡得腰酸背痛的床墊。不過,新床墊還是沒有Crowne Plaza的好睡,下次有機會再住Crowne Plaza,一定要問問,他們的床墊到底是哪一牌、哪一款的。
?說到毒舌派節目,很多台灣人都會想到曾上社會新聞的「快樂星期天」。因為小松、小柏、巫啟賢和黃舒駿等人在「藝能歌喉戰」單元擔任評審,屢次將參賽者批評得一無是處,有人當場落淚,更有藝人的兒子在上了這個節目後,傳出精神失常,評審之一則遭到不明人士毆打……這點點滴滴,讓許多人對這類節目反感透頂。
我到美國後,才看到這類節目仿效的原型節目——American Idol。看了不免感嘆,台灣的綜藝節目幾十年來似乎都沒什麼創意,不是抄襲日本,就是抄襲美國,偏偏都只抄到皮毛,所以跟原型節目的精神相距甚遠。
?其實這類節目在美國,應該歸類為淘汰秀,除了Fox的American Idol,還有NBC的「 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Bravo的「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主廚大決戰(Top Chef)」和「頂尖設計(Top Design)」。在台灣最有名的,可能是川普(Donald Trump)的「 誰是接班人?」吧,所以除了同名書之外,還有一大堆書籍都嵌入「接班人」三個字,跟《達文西密碼》當紅時,一堆書的書名都有「密碼」二字,是一樣的。我因為之前看了《川普致富術》,對於川普本身的格調和賺錢的理念無法認同,因此對他的節目不感興趣。
我最喜歡看的,是Bravo的「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今天下午接連看了幾小時,讓我大呼過癮。
剛開始,不免覺得這類節目的評審講話真是不留情面,但是仔細看,就明白他們的毒舌,其實跟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那種做人身攻擊的毒舌,並不一樣。這類節目都是要選出某種專業的頂尖好手,請來了業界的名人來當評審,因此評審的尖銳,都是針對參賽者的專業。如果是服裝設計,就是針對做出來的衣服成品;如果是廚藝,則是針對他們做出來的食物。
對於一心想要進入這些領域的人,以及相關領域的學子,我想這些節目是很好的借鏡,從這些參賽者的概念到作品,以及評審的看法,可以瞭解這一行的需要。許多參賽者都是抱著必勝的決心前來,因為最後獲勝者可以獲得高額獎金,以及新秀求之若渴的主流媒體曝光機會。他們都認為自己才華洋溢,但是他們的才能究竟與業界的高標到底距離多遠,從評審給他們的評語,就可以知道。
這並不是說這類節目從沒有人身攻擊。相對於台灣MTV女主持人批評某位模特兒屁股太扁之類的,我曾看過American Idol的評審之一,問一個體重過重的女生:「妳認為妳可以成為美國偶像明星嗎?」那個女生顯然不是很有自信,在體重問題上也自覺該減重,因此評審即使沒有說出「妳這種肥胖的身材,想當American Idol簡直就是腦筋壞掉」這類刻薄的話,參賽者和觀眾也明白體重的確是那名參賽者最主要的致命傷(歌喉不好是其次),因為,的確沒有一個偶像明星是大胖子。適當的身材是那個領域的現實條件,評審自有責任點出。
Bravo台節目評審的講話方式,有時會讓人心臟病發。例如,在Project Runway中,主持人Heidi說A和B中,有一個人會出局。然後她說:「A, you look ridiculous. But, B, you are out.」聽他們講話可是要全神貫注,而且不要以為點名的次序代表什麼。
這種節目很重要的特點,是真人秀。這部分台灣的綜藝節目就沒做到,顯然是跟預算有很大的關係。這些參賽者都住到主辦單位安排好的房子,不管是準備作品時,或者是被評審講評後,甚至被淘汰時,都可能秀出一段他們自己的生活片段或說法。而台灣的綜藝節目,似乎常用第三人旁白代替參賽者的親身說法(不管是當時或事後錄影)。
這個真人秀,有時很感人,有激勵的作用。像Project Runway的參賽者,最後剩下四名。其中一名龐克族,年輕時曾經嗑藥,甚至自殺,但是被救回來。後來跟另一名女龐克在一起後,很快有了小孩(製作單位到他家去拍攝他的女友和小孩),讓他感嘆怎會有人希望孩子受到毒癮的傷害。而他的發憤向上,他說不但是為了個人,也是為了家庭。另一名出身東德的女生 Uly,表示來到美國,給她很不一樣的生活。在這個國家,即使前一刻沒沒無名,但是一有機會,馬上就讓舉世皆知,這種事在東德不會發生,因此她喜歡這個地方。表現美國精神,我想是這類節目的另一種意義。
至於被淘汰者的怨憤或感想,它們也有帶到。像Top Chef節目中,兩隊競賽,一隊輸了,幾個人坐在一起開始指責別人的不是,評審看了也都加以參考。評審認為,Top Chef應該要有氣度,因此一碰到挫折就怪別人的,不可能是Top Chef。這的確很有道理,領導者是要有比屬下更多的氣魄。而Project Runway曾讓兩名被淘汰的參賽者在第三輪重新加入,但是這一輪原本要淘汰一人,因為加了兩人,因此要淘汰三人。結果,當初被淘汰的兩人,依舊被評審刷掉,這下他們只能心服口服,不能說之前的失敗,是因為一些小問題,或者評審一時沒認出他們的才華。其中一名參賽者年紀不小,約四十多歲,他說他是辭職來參加這個比賽,這對他是很大的賭注,也影響他的401k(退休金),但他即使落敗,並不後悔來此一遭。
Project Runway節目到最後一輪競賽時,有四名參賽者參加Olympus Fashion Week,他們先各自在家中準備,然後再如往常一起聚在同一個工作室準備。有經驗的Laura注意到Jeffrey的異常狀況,於是跟主辦單位Tim說,她認為他找了外面的人幫他縫衣服,因為他在大家都幹活時,都沒縫衣服,然後說他在家期間弄工作室很辛苦云云。然後她當著其他兩位參賽者的面,跟 Jeffrey說她做了什麼事。之後Tim查明真相,還Jeffrey清白,只是Jeffrey的單據有點問題,無法報銷。這件事落幕,大家都鬆了一口氣,而Laura也說,她並不想以此擊敗Jeffrey,她只是希望比賽能公平,她要在伸展台上擊敗Jeffrey。而Jeffrey也接受這一切。這個插曲讓我訝異,這是文化差異嗎?這整個的過程,似乎不曾在亞洲文化中見聞過。
最令我詫異的,是最後的贏家,居然是Jeffrey!畢竟,他有很好的原創概念和美感,因此獲得評審的認可。他就是那個年輕時曾嗑藥的設計師,有過年少輕狂的人,看到他的例子,可能也覺得「浪子回頭金不換」吧。看到最後一幕,我也像評審一樣,感動地流淚。綜藝節目居然會讓人流淚,這可是我以前沒有的經驗啊!
Top Design是一群室內設計師的競賽,我也很有興趣,很好奇二十幾歲的學生和近五十歲的室內設計師在一起,會有什麼火花。不過,今天看電視已經看太久了,該休息了。
某人吃晚餐吃到一半,突然問我:「哪裡買的筍?」他奇怪菜裡面為何出現竹筍。
我說,那是冷凍蔬菜包裡頭的。前些天買了一包C&W的The Ultimate Stir Fry。這個產品顯然是針對亞洲人的,因為裡頭的蔬菜包括:花椰菜Broccoli、胡蘿蔔carrots、甜豌豆Sugar Snap peas、荸薺water chestnuts、小玉米baby cob corn、紅色甜椒sweet red peppers、切片的蘑菇sliced mushrooms、洋蔥條onion strips和竹筍bamboo shoots。
我本來是打算一個人吃飯時用那包冷凍蔬菜的,不過剛好做晚餐時沒菜,就用上了。
雖然竹筍在美國很稀奇,價錢因此也比較高,但說實話,那個筍一點都不好吃,讓我更懷念台北的竹筍了。
還在台北時,我常跟熟識的菜販買竹筍,而且為了買到較新鮮、較好的筍而早起。我總是挑比較小、筍頭沒有綠色的,這樣的竹筍比較嫩,也不會有苦味。
懶人的吃筍法,就是做成涼拌筍。作法十分簡單,先把竹筍洗淨,削除竹筍底部不乾淨、變乾的部分,然後放到電鍋,外鍋放一杯水去蒸。蒸好之後放涼,連同蒸出來的水分,用塑膠袋包好(如果分批吃,就分批裝),然後放到冰箱。等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切成薄片,沾美乃滋吃。吃減肥餐的時候,就不加美乃滋,只吃原味的竹筍,這樣可以直接吃到新鮮竹筍的原始甜味。
但是,不是每個地方的竹筍都好吃。我娘就認為,新竹的竹筍沒什麼水分、吃起來乾乾老老的,沒有台北木柵、南港一帶的竹筍好吃。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南港、木柵多雨,濕度勝於新竹,竹筍當然比較嫩。
美國的華人超市雖然偶爾也有竹筍,但我從來不買,因為聽說不好吃了。淮橘為枳,美國的濕度比新竹更低,而且超市賣的都是冷凍竹筍,怎可能比得上台北市場賣的新鮮竹筍呢?
不只是竹筍,茄子等其他蔬菜也一樣,雖然美國有,但是品種不同,吃起來味道就覺得不太對。
不知不覺,等回台北時準備盡情品嚐的食物,就越列越多了……
信義區有許多餐廳的評價好壞分歧很大,尤其是在人多的假日用餐的人,似乎特別不滿。這些好壞難定的餐廳,包括晶華酒店旗下、位於台北101四樓的Wasabi。
有次曾聽說從德國返台度假的小阿姨,對wasabi的自助餐區印象不錯,因為價錢不貴(800左右),什麼都有。然而,我對晶華酒店的buffet沒那麼有信心,因為很久很久以前對晶華B3的義大利餐廳感覺不錯,後來又去了兩次,卻跟第一次的經驗有很大的差別,不再覺得那麼好了,也就對晶華的buffet失去興趣。
真正到Wasabi用餐,是因為有人請客的關係。
台北101四樓的wasabi有兩區,一塊是自助餐區,一塊是點餐區。我原本想去自助餐區,看看跟小阿姨說的是否相似。我們到的早,在門口張望半天,都沒有人來招呼我們,反而是點餐區已經有個彪形大漢站在入口處微笑了。這還用選嗎?當然就去點餐區囉!
wasabi點餐區的裝潢走日式禪風,挺雅致的。至於餐飲價錢,當時(非假日中午)最便宜的從580元(時令特餐)起跳,然後是880元的超值特餐。我選了後者,隔壁的飯友選了前者。
剛開始幾道,我們還沒發覺這三百元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一開始的東西都差不多,都有沙拉、生魚片,超值特餐會多一點小東西,像醃漬小菜、翹尾巴的蝦等。不過,飯友的主菜很快就上了(蒲燒鰻+魚卵飯+蒸蛋+味增湯,沒有意外驚喜。畢竟只有580嘛,沒法期待太多。請看左圖。),有人戲稱時令特餐的那份蒲燒鰻看起來像牛舌餅,據說味道也不怎樣。飯友吃得差不多時,我這邊好像還在上前菜,而且上桌的菜看起來都很精緻,像是鱈魚山藥、軟殼蟹、日式燒烤、鮭魚等,讓他嫉妒到快要捉狂,不但搶走我吃不完的食物(邊吃鼻子邊冒煙),後來還在一旁耍低級,說那個被我稱讚「造型可愛」的牛奶壺是「夜壺」-_____-;;
這個經驗教我一件很重要的事:到這種有氣氛的高級餐廳吃飯,一定要慎選飯友,否則有礙食慾和健康。
總體而言,超值特餐的菜都可以,但在我心目中的得分不算高,就只是及格,軟殼蟹沒有A-Plus的好(在A-Plus吃軟殼蟹加其他有的沒的,一定破千,這是必須同時附帶說明的),日式燒烤也輸給很多日本料理。我比較欣賞的是鮭魚捲醋飯。一般而言,在這麼後面才上鮭魚,若調味失當,鮭魚會讓人覺得很膩,甚至反胃。還好,他們用的是半生的鮭魚,做成一個鮭魚捲,上面有幾顆鮭魚卵,放在一團壽司飯(醋飯)上。份量不大,視覺效果也還可以刺激胃口。令我失望的是,鮭魚卵味道不吸引人。
不過,wasabi點餐區的菜會隨時令而更換,這一套超值特餐,應該已經被換掉了。
至於附餐的飲料,就不用太多期待,因為它的作用像是想要趕快打發人離開,味道實在不怎樣。只有器皿比較吸引人。
至於下次再來的意願,嗯,非假日的午餐時間可以考慮,其他時間就算了。價錢可以打折,但我不喜歡打折的服務和餐飲內容。
以下是這頓飯的照片,點入小圖可看大圖及說明:
Wasabi 101 Dinning Bar
地址:台北市市府路45號(台北101)4樓
電話:8101-8166
昨天早上看到Google氣象預報說本地氣溫是華氏51度(攝氏10~11度),於是穿著毛衣出門。沒想到,在車上差點中暑,抬頭看一眼溫度計,居然是77度(攝氏25度)!!!
到了公婆家,婆婆看著門外的樹,說那棵之前因為凍害使得葉子乾枯的樹已經發嫩芽了,「春天來了!」
在美國,想知道春天來了沒有,民間氣象指標是問土撥鼠。土撥鼠的預報,有點像中國人用冬至那天的天氣,以推測正月初一的天氣。不過,在台灣的時候,我都是看植物生長的狀況,好比發芽、開花等,得知春天的訊息。
美國人傳說,二月二日的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最有名的那隻賓州土撥鼠菲爾(Phil)會出洞探視一下天氣。如果當天是晴天,牠被自己的影子嚇到,奔回自己的洞裡,那麼冬天就要延長六週。反之,如果牠沒看到自己的影子,那春天就已經到了。
今年的土撥鼠日,不只菲爾,還有紐約的恰克(Chuck),都出洞,而且沒看到牠們的影子,所以支持土撥鼠氣象預報的人都說春天來了。
這個節日據說已經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融合印地安傳說和基督教的色彩。不過,菲爾顯然沒那麼長壽,土撥鼠的平均壽命才十五年。要說這個節日是人為的,也可以。土撥鼠俱樂部的FAQ說菲爾每年都會喝萬靈藥(elixir of life)以延長壽命。我不免猜想,這是指土撥鼠俱樂部養了好幾隻土撥鼠,隨時接替上一代菲爾的壽命吧?
看土撥鼠節的影片,更容易發現這個預測的人為成分。剛聽到這傳說,我覺得有幾分童話色彩。沒想到,我卻在影片裡,看到穿大衣、戴帽子的男人,敲菲爾的門,然後把牠抱出來,接著是一陣鎂光燈閃個不停。這些完全破壞我的童話想像,唉。菲爾在這種情形下,要看到自己的影子,應該很困難吧?牠被抱得緊緊的,更別說被影子嚇到逃回自己的洞裡了。在菲爾還被拍個不停時,然後另一個男人拿出一張紙來念菲爾預測的結果,更讓我想到「假傳聖旨」、「挾天子以令諸侯」……呃,不是,應該是「挾土撥鼠以預測天氣」。
不過,喜歡這個節日和活動的人,還是很多,每年都有許多人為了一睹菲爾預測,而來到牠居住的賓州小鎮Punxsutawney。
這個節日在美、加兩國都有,各自有自己的土撥鼠,加拿大的土撥鼠是安大略的威利(Willie)、亞伯達的比利(Billy)等。但土撥鼠俱樂部堅稱,只有菲爾是正統,其他都是騙子。咳,這說法果然很像基督教徒的話。
其他沒那麼有名的土撥鼠,也有預測冬天還有六週的。從實際的溫度來看,加州的春天應該比其他州來得早,該準備把厚重的毛衣收起來了。
相關:
wiki—Groundhog Day
電影:Groundhog Day(台譯:今天暫時停止)
朋友找我們週五晚上一起看電影,候選的電影是The Queen(台灣好似譯做「黛妃與女皇」,但黛妃從頭到尾只在電視紀錄片中出現)和另一部與CIA有關的影片。由於這兩部電影在美國都上映多時,輪到我們附近的電影院時,距離首映已隔了好幾個月,因此可以看到別人的評論與評分,兩片的口碑都不錯。後者片長達兩個多小時,因此我們最後選了前者。
進入電影院前,我忍不住好奇,究竟導演Stephen Frears會怎麼詮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黛安娜過世至今將滿十年,一般而言,她的形象比女王和藹可親,甚至更得民意與仰慕。英國王室在黛安娜與查爾斯親王離婚後出事身亡,是怎麼看待黛安娜的,雖然也值得尋味,但我認為,從黛安娜的角度切入,似乎比較討好。
正因為這部片的角度不在於討好大眾,題材不落入俗套,而是探討問題,難度顯得更高。令人意外地,這部片不但不煽情,而且比我想像地更有張力,同時充分表現英國女王那種自制、有尊嚴的態度。飾演女王的Helen Mirren,演技真是了得!此片入圍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服裝設計等多項提名,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入圍最佳女主角的五部電影中,我只看過The Devil Wears Prada和這部,不過我認為Helen Mirren的演技比Meryl Streep更勝一籌。她已在前幾天得到金球獎影后,可說是實至名歸。
除了英國皇室外,這部電影的另一個重要角度,是首相布萊爾和女王的互動。這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女王就給布萊爾下馬威,而布萊爾的律師妻子雪莉,還有幕僚,都是不喜歡皇室,甚至希望廢除皇室的人,然而,布萊爾卻在黛安娜身亡後,協助英國王室面對、處理這一事件,甚至企圖拉近女王與人民的距離。
英國王室怎麼看黛安娜的?從片中(2002年過世的)伊麗莎白王太后和菲立普親王的態度來看,他們都不喜歡黛安娜(一般多認為是黛安娜的前婆婆伊麗莎白女王不喜歡她)。我們不可否認人的多面性,或許黛安娜在世人面前表現美麗、優雅、親和的一面,但在家中、在王室成員面前,可能未必盡如外人所見。所以菲力普親王看到黛安娜死後,電視台如何反覆播放、再現黛安娜美麗親和的形象時,他就受不了了。
外界對王室此時有一些期盼,後來轉變成要求。王太后聽了,每每做出讓觀眾大笑的反駁,像是批評外界的無知,諸如喪禮的規格、白金漢宮降半旗等。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覺此片拉出一條軸,是探討媒體與民意和王室的互動。媒體與民意,此刻是合一的。中外皆同,媒體對美麗的女人有較多的好感。這可以想見,為何不美的卡蜜拉始終得不到媒體的青睞。前幾個月,我甚至看到美國八卦媒體以封面斥責查爾斯的現任妻子卡蜜拉是小偷,因為她用了黛安娜穿戴過的衣飾。
民眾與王室對立的端點之一,是白金漢宮為何不降半旗?這是在白金漢宮前哀悼黛安娜的民眾引發的議題之一。然而,事實是,白金漢宮的旗,是代表女王本人。而黛安娜當時不是王室成員,就算是,女王的旗也不會為她降半旗,因為女王的位階遠比黛安娜高。白金漢宮是英國國王的代表,伊麗莎白二世在父親過世、接任王位時,也沒降過半旗,當時理所當然不降半旗,甚至覺得外界的要求是對她侮辱。(白金漢宮最近一次降半旗,是去年十二月底,美國前總統福特過世時。)
然而,媒體與民眾並不理會白金漢宮的歷史與規章。媒體甚至發表一項民調,表示越來越多的民眾認為應該廢除王室,以及女王沒處理好黛安娜過世一事。布萊爾曾試圖力挽狂瀾,但是沒有媒體要理他,只有衛報刊登他的說法。
套一位傳播學者的話,媒體要的是戲劇性,以及能賣錢的題材,所以就算他們炒的議題再蠢,也無所謂,反正只要許多人看、許多人支持,就可以了。這是現代民主與嚴肅議題面臨的危機。
另一個隱藏的焦點是黛安娜前夫查爾斯的態度。他看到母親被輿論奚落,居然有些幸災樂禍,他的反應讓布萊爾忍不住要說:「真是奇怪的家庭!」原因何在?當女王看到媒體輿論一面倒地支持黛安娜、斥責她時,一度傷心地向她的母親表示想要退位。導演給我們的暗示,至此可以猜出幾分,查爾斯在意的就是繼承王位!如果伊麗莎白二世跟她的母親一樣活到101歲,那查爾斯接任國王時,已經79歲,可說是垂垂老矣!當時49歲的查爾斯,恐怕也不願意那麼老才當國王吧!
此片有一個值得玩味的隱喻。菲立普親王在狩獵過程中見到一隻公鹿,他很想打下。女王有次一個人跑出去,車子爆胎,她停在溪流中時,便看見那隻公鹿,讓她讚嘆真美!在聽到人聲時,她要牠趕快走!沒想到,菲立普親王後來還是憾恨地跟她說,那隻鹿被(王室外的)人打死了。女王後來便一聲不響地,隻身探視那個已經被宰殺的公鹿。
這頭公鹿,就跟她想要維持的王室尊嚴一樣,是不能親易現身在大眾面前的,否則很容易被獵殺。女王後來接受布萊爾的建議,帶領王室成員到白金漢宮外看民眾為黛安娜留下的鮮花、紀念品等。然而,她看到的卻是許多咒罵英國王室的字句,讓她後來向布萊爾表示受到羞辱,她在現場卻面無表情,沒有任何失態。當時觀看的民眾安靜地看她們走過,甚至在女王走到面前時,仍執屈膝禮,表示尊敬,與前些天的喧鬧成強烈反比。導演Stephen Frears曾在一個訪問中提到,很多英國人不喜歡英國王室,但是承認現任女王很了不起。這片段,應該就是要強調這一點吧!
這個經驗顯然重擊女王的標準與原則,她知道時不我與了,過去的方式,已經不被大眾接受,人們要的是黛安娜那一套。她與黛安娜的不同,在她最後與布萊爾說的話中清晰可辨。她說,她永遠是責任第一,個人第二。這可以想見,為何黛安娜不被英國王室所喜愛了。
此片在本地戲院的票房很好,座位幾乎坐滿,令我意外的,多數是中老年人,不像台灣,會到戲院看電影的多以年輕人居多。
看了前同事的超級熱門部落格。觸動我的,不是她那些日常生活所感,而是她提到當初為何會寫部落格,以及當時有多麼不快樂。
後者,恐怕是我們(那批人)共同的心聲吧!我選擇退出那種生活,即使當初是多麼努力爭取進入那個世界,畢竟那是我進入前十年的夢想。夢想來的不易,破碎的速度遠比我想像地快。我也沒也想到,自己會成了落跑的一員,而不是堅持到最後一刻的勇士。
我以為我忘了那些日子,但是沒有。
在飛美國的華航班機上,由於影視系統大半時間都故障(這已經是第二次碰到這種事了,第一次是馬航),在那短暫的修復期間,我只看到一部電影,就是「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同名小說出版時,我的手邊有書,卻怎麼也不想看,因為那陣子老是聽人喊名牌、名模、時尚等,次數多到足以使我反胃,看到類似的字眼,理所當然地以為就跟那些陳腔濫調一樣沒意思,自動轉開注意力。
然而,看了電影,才發現跟我的設想完全不同。那部電影使我的記憶排山倒海般地席捲而來,我把自己塞在狹窄的座椅中,幾乎不能動彈。那一刻,全機艙的人幾乎都睡了,我卻覺得自己清醒到不能再清醒了。這種感覺,就跟那段時間差不多。
每個人看到的重點不一樣,對我來說,那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初出茅廬、充滿理想的菜鳥,如何被歷練的過程。而我在女主角的故事中,找到與我過去相仿的元素。
我不想把那些元素列出來,畢竟它們只該存在我的心底。我反覆回味的是,在許多渾沌的時刻,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直到最後一刻才發現自己是顆棋子。那麼,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是生命或生存的問題,受限於權力、資訊、智慧、運氣等等。那部電影安排了一個玫瑰色的結局,那是我沒有得到的。我體會的世界,遠比電影中顯現的冷酷。
我知道有些事,是我永遠學不會的,或者說,抗拒去學會。女主角亦然。然而,我們的命運不同。
唯一可以慶幸的,大概是,好歹活過來了吧!
The Devil Wears Prada
導演:David Frankel
編劇:Aline Brosh McKenna、Don Roos
演員: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安娜海瑟威 Anne Hathaway、史丹利杜奇 Stanley Tucci、賽門貝克 Simon Baker、安德烈葛納 Adrian Grenier、艾蜜莉邦特 Emily Bl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