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30, 2010

為什麼不理爺爺?

公婆搬來跟我們住,三代同堂的日子轉眼就超過十天了。小J這些天來,很喜歡去爺爺奶奶房間跟奶奶玩。爺爺因為體諒奶奶身體比較不好、動作比較慢,從很久以前就擔下煮飯等大小事(有時不免覺得,我怎麼沒這麼好命?),來我們家之後,仍會煮他們要吃的素菜,所以奶奶比較有空,能陪小J的時間比爺爺多。小J喜歡新鮮事,眼看著我們的書房變成爺爺奶奶的房間(其實本來是要當他的房間,只是目前暫時變成爺爺奶奶的房間),覺得很特別,再加上他們房間的面紙盒和垃圾桶都在他可以輕易碰觸的位置,於是成天就喜歡跟奶奶玩丟面紙的遊戲。

爺爺在下廚和讀書之餘,有時想跟小J玩,可是這個小孫子怎麼叫都不肯過來,讓爺爺覺得這裡的日子有些無聊。

某人看在眼裡,忍不住數度問我:「小J為什麼都不理爺爺?」其實我也很想知道答案。

小J幾個月大時,看到爺爺會哭。爺爺那時深感無奈。我媽聽了也不太理(諒)解,還跟我說:「怎麼可以這樣!跟他說要尊敬爺爺!」他那時又不是能說理的年紀,我說這些他怎麼懂?而且那時奶奶每次都搶著抱小J,很少讓爺爺抱孫子。好在小J大一些就不會見到爺爺就哭了。小J一歲多的時候回台灣,在從機場回外公外婆家的計程車上被第一次見面的外公抱時,他也沒哭。前幾個月,對面的太太提到他們去年八月出生的兒子也是見了爺爺和外公就哭,但是看到奶奶和外婆不會哭。那時她媽媽和婆婆每天都輪流開車來幫忙照顧小孩,所以小孩比較少看到爺爺和外公。我忍不住跟她說:「那算滿正常的,等小孩大一點就好了,不必擔心。」

至於現在為何小J跟爺爺不親?或許從之前或許就可看出一些端倪。在公婆搬來前,我們讓小J跟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透過skype視訊通話。小J顯然比較喜歡跟在台灣的外公外婆講話,因為我都在場,在外公外婆沒聽懂他說什麼時,會幫忙解釋。而跟爺爺奶奶通話時,由於主導的某人不在家的時間多,比較聽不懂小J的童語,常無法解釋,和小J相處時間更少的爺爺奶奶自然就常聽不懂小J的童言童語了。而且爺爺有重聽的問題,反應不過來的次數更多,這讓小J感到挫折及憤怒,久而久之,於是就比較不喜歡跟爺爺講話。

能聽懂小孩的話,對這階段的小孩來說,顯然很重要。我當然是最能理解小J童語的人,可是他終究有跟其他人溝通的慾望和需求,所以當他發現自己不被理解時,不免感到受挫。這應該是他跟美國小孩沒辦法一起玩,在上課時反應很遲緩的重要原因。這些天以來,他現在就算願意跟奶奶一起玩,可是當他發現奶奶聽不懂他的話時,會突然氣到在地上打滾、尖叫。離開家,經歷類似的狀況時,他沒辦法這樣發洩情緒,於是他的反應就變成木然和退縮。

在外的語言問題,我想他遲早會克服,畢竟他已經開始上單飛班了,開始得進入英語世界。可是,他跟爺爺的相處問題,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公公的聽力問題是我使不上力的,公公不願意戴助聽器(他說沒用),我們得講很大聲,才能讓他聽到。現在的狀況也不是我在旁邊幫忙解釋就可以改善的,因為就像公公觀察到的,小J很敏感,不管聽到什麼,他都會用自己的小腦袋去轉一轉,想出什麼東西,是我們無法知道的。小J顯然很清楚爺爺常聽不懂他的話,所以他如果不是找我,就是去找奶奶。

往好處想,說不定,這又是一個長大一點會改善的狀況。

由 Debby 發表於 10:38 PM | 迴響 (1)

March 26, 2010

第一堂畫畫課

這週小J開始上春季課程。原本我以為他一週要上四堂課。如果我的身體狀況不錯,本來應該沒有問題。可是我從二月咳嗽至今,不但沒好轉,還被醫生說是肺炎,所以少出門吹風似乎對我較好。在幾堂課之間取捨,我本來想幫他退掉畫畫課,可是問了小J,他說要上。既然公婆在這,我不能出門的時候,他們可以帶小J上課,所以還是去上吧。

第一堂課上課時間過了兩分鐘,我們才趕到。推開門一看,裡面好少人!除了黛比老師,就只有三對母子而已。其中一對是唱遊課的西語裔同學母子檔。另外兩個媽媽,出乎我意料之外,居然都是黑頭髮黃皮膚的亞洲人。我本來以為都是中國人,不過後來發現其中一位媽媽不說中文,從長相判斷,可能是韓國人。

課程的開始是故事時間。老師拿著一隻黑耳朵的白狗布偶,說小狗SPLAT的故事。在書裡,SPLAT不見了,找到最後,原來牠去畫畫去了。故事講完才是畫畫時間。

小朋友得先穿上含袖套的圍兜,然後坐在桌子前。媽媽都坐在小朋友的後面。根據老師發的家長守則,這堂課的設計是包含好幾項有趣的活動,因為這階段(一歲半到三歲)的小孩注意力有限。這堂課強調的是小朋友能享受其中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希望小朋友自己動手(同時因為這階段的小孩開始發展他們的獨立性),不要家長為了求好心切而插手。這堂課用的都是可以水洗的東西,所以小朋友要是弄髒了,家長也不必太緊張。另外,這堂課也企圖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所以老師會帶著小朋友講顏色、形狀和活動的名稱,家長也要配合。

這次小J又是班上年紀最大的小孩,應該也是唯一不會講英文的,我照例得在旁邊充當翻譯。第一個動手做的項目,是用水彩畫在鋁箔紙上。另外三個小孩都在畫線條,也不知道要洗筆再沾別的顏色,所以最後鋁箔紙上都是顏色混濁的線條。小J前陣子在Ms Tia的課堂上開始畫點點點,脫離畫線條的階段,這次他仍畫點點,而且他對那一小盆水很有興趣,一直問我那是什麼,於是我讓他三不五時就洗筆,他畫出來的顏色也就比較純粹。

畫完之後,老師拿出印了畫框的白紙,要小朋友把白紙蓋在鋁箔紙上,把先前畫的東西印到白紙上。課程的最後,老師會拿出每個人的畫作讓其他人欣賞,然後拍手表示讚賞。

完成之後,大家移到另外一張桌子去。先是玩跟色彩、形狀等有關的拼圖(就是Melissa & Doug 4 Puzzle Pack with Storage Case),然後玩play-doh。桌上同時有彩色筆和紙,所以小J很忙,他既想玩黏土,又想玩那幾個圓圓胖胖的彩色筆(類似Crayola Beginnings TaDoodles First Marks BUV)。老師讓每個小朋友用play-doh剪刀剪黏土,不過小J還不太會用剪刀,之後還有七堂課可以練。這次玩的黏土是黃色,老師因此要每個小朋友輪流說yellow。

這堂課只有45分鐘,所以這幾個活動輪流進行,一下就下課了。其實上課不到五分鐘,小J看到老師很陌生,就嚷著要回家,我跟他說上完課有貼紙,他才勉強留下來的。可是課後老師並沒發貼紙,其他人很快就走了。我繳材料費給老師時,跟老師說:「小J上完別堂課,都有貼紙或印章,所以他以為這堂課也有。」老師才說:「喔,我有貼紙,我忘了!」然後才拿出小狗腳印形狀的貼紙,讓小J選了兩個,在左右手的手背各貼一個。所以他是唯一拿到貼紙的小朋友。

上完課後,小J這幾天都要我拿play-doh出來讓他玩,對於畫畫似乎沒那麼多興趣。看來重頭戲反而沒激起他的興趣,反而是課餘活動比較吸引他?


由 Debby 發表於 10:36 PM | 迴響 (0)

March 23, 2010

看看妹妹在哪裡?

「看看妹妹」在去年底從小J口中冒出後,這陣子變成他形影不離的虛構玩伴。他整天跟「看看妹妹」玩的遊戲,一開始不外乎:看看妹妹拿折價券來、看看妹妹跟他一起推垃圾桶,以及看看妹妹去買大馬拉糕(或小馬拉糕或芝麻包等等)。光是這三件事,他就可以講一整天,講到後來,情節也越來越複雜。所以上週五公婆住在我們家之後,聽多了看看妹妹的事情,婆婆便說小J以後可以當小說家。

週日我們出門,留小J跟公婆待在家裡。他們去院子看過垃圾桶(現在垃圾桶等於垃圾車的分身,看不到垃圾車的時候,看垃圾桶也能讓小J過癮半天)後,婆婆要小J帶她去找看看妹妹,祖孫便在社區裡走了老半天,最後小J宣告找不到,他們才回家。

婆婆後來跟我說,她認為看看妹妹就是我的替代,因為小J說看看妹妹做的事,很像是我做的事。事實上,我認為那是小J自己的分身,代替他做他想做卻無法做的事。

例如他最近會說:「小J去上班!」我問他上班做什麼?他便說:「吃麵包!」天底下有這麼好的事就好了。幼兒想像的世界真是充滿玫瑰色彩。他會這樣想,其實是因為我讓某人把我們吃剩的自製麵包帶去公司吃,他便以為爸爸上班就是去吃麵包(其實他跟某人去公司時,某人都把他丟在一旁玩字紙簍或門,然後埋首於工作中)。或許在他眼裡,「上班」就是這麼輕鬆愉快的事,所以他有時會跟我說:「媽媽妳去上班!」今天他還跟早就退休的奶奶說:「奶奶妳去上班!」如果上班就是吃麵包,孩子,我就找人照顧你,自己去上班了!

他後來又說:「看看妹妹去上班!」我問他:「看看妹妹年紀這麼小(他都說看看妹妹屬小老鼠),上班做什麼?」他的答案更令我噴飯:「玩玩具!」我說:「嗄,有這麼好的工作,誰付錢給看看妹妹上班玩玩具?」他說:「是看看伯伯的公司!」好吧,這也有道理,家族企業嘛,富爸爸要付錢給女兒玩玩具,別人管得著嗎?看看伯伯的角色因此出現,可是原型是誰?我猜不到。

這幾天,看看家族又變大了。因為連「看看爺爺」都冒出來了。這個家族在小J口中真是枝繁葉茂。

我曾企圖瞭解這個家族的背景,可是徒勞無功。因為連「看看妹妹」的真實身份都撲朔迷離,雌雄莫辨。在同一天之內,小J一下跟我說:「看看妹妹是男生!」一下又說:「看看妹妹就是小J!」後來跟我說:「看看妹妹推垃圾桶的這邊,小J推另外一邊。」我便問他:「看看妹妹是你的女朋友嗎?」他表示肯定:「是!」這叫我怎麼解開看看妹妹之謎呢?

他今天居然跟我說:「看看妹妹住在台灣。台灣的小朋友都戴眼鏡。看看妹妹戴眼鏡!」我說:「看看妹妹這麼可憐啊,才一兩歲就戴眼鏡?」他笑咪咪地說是。

住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看看妹妹居然能每天跟小J一起玩?我只能說,幼兒的想像力真是無遠弗屆,能跨越一切界線,到達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

由 Debby 發表於 09:31 PM | 迴響 (3)

March 18, 2010

疫苗是必要之惡?

咳了一個月,婦產科醫生在週一的產檢時,表示他聽不到我的肺,要我去照X光。這一照,不得了,我居然得了肺炎!醫生說每年冬天都有孕婦得肺炎,這樣有早產的危險。於是之前不願意吃藥的我開始服用抗生素,然後早晚吸一種治療氣喘的類固醇藥粉(可是每次噴完都咳得更厲害)。

慌忙之際,我便想到,是否當初打流感疫苗,這一切就不會發生?S不以為然,她說我很可能是感染鼻病毒(Rhinovirus)而變成肺炎,這是沒有疫苗的。但是醫生根本沒有驗我到底是感染什麼病毒,反正抗生素一下去,什麼菌都殺就是了。既然什麼菌都殺,這樣吃益生菌還有用嗎?某人說他也不知道。

要是在台灣,我早就去看中醫了。之前我媽一直要我吃百合固金湯,我查了半天,覺得症狀不太對,就沒吃了。現在這裡要看中醫,都只能找不知有沒用的針灸師。而且定咳穴在背後,我大著肚子,能趴著針灸嗎?

回到疫苗的問題。我和某人都覺得美國人很誇張,防治一堆不致命的病都喜歡靠打疫苗,例如德國麻疹、水痘等。可是打疫苗真的好嗎?前陣子我在琉璃光看到〈自閉症、腦炎和疫苗注射〉,很快便想起一位中國大陸來的媽媽在〈從懷孕到出生,從COLIC,GERD,到AUTISM〉寫到她那個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的兒子被驗出「汞,铅,砒霜超標」。她說是制酸劑所致,但我想或許疫苗有相當的貢獻,因為美國的疫苗含汞的佔多數。某人說,那這樣嬰兒可以去驗,應該就有答案。可是我想每個小孩受到的影響不會一樣,畢竟嬰兒的體重、出生週數等有很大的差異,同樣的劑量在不同磅數的嬰兒身上的作用應該不同。

某人的印度同事卡錫克(也是化學博士)說,以前他們的父母聽到哪家有小孩得德國麻疹、水痘等,都叫他們趕快去被傳染一下,這樣就可以終生免疫。可是美國小孩都是年紀小小就打了一堆疫苗。他的大兒子以前都打了,至於不到六個月的小兒子到時要不要打,他還要再考慮考慮,因為不覺得有必要。

我覺得很有道理,跟某人說,弟弟以後也不要打那些非致命病的疫苗好了。不過,後來想到,在美國這種醫療不便(有時根本就是落後)的國家,疫苗或許是必要之惡。四月號的Parents雜誌有一篇〈The Pediatrician shortage〉就用一張有點搞笑但其實不好笑的照片:The Doctor will see you in 5 months。文中更指出美國很多州缺乏很多專門的小兒科醫生。要看一般的小兒科醫生,排隊排很久更是常有的事。

美國醫療當然有好的地方。一個病患待一個候診室,保有隱私,醫生會輪流去不同的候診室問診。但是,在美國不可能像台灣那樣,一天看幾百個病人,早上去掛號,中午就可以看完醫生拿完藥離開診所或醫院。美國的醫療費用也比台灣高得多。美國每年因為感冒死掉的人恐怕比台灣多(就人口比例來算)。所以如果小病能用疫苗防治,或許在症狀出現時,就不必因為要等很多天而耽誤病情。

可是,我們究竟要容忍多少的疫苗之惡?我找不到答案。


由 Debby 發表於 10:31 PM | 迴響 (2)

March 15, 2010

小偷在我家門口!

某人昨天下午跟房地產經紀人出去幫公婆看房子時,不但沒關車庫門(怕吵到正在睡午覺的小J),連車庫通往房子的內門都沒鎖。我發現之後,趕緊在附近坐鎮,不然平時我就去睡午覺了。某人回來後,聽到我的顧慮,便說:「如果有人敢在這裡偷東西,我頭給妳!」

不出24小時,就發生一件他得把頭給我的事。

因為公婆打算搬到這,所以把房子賣了,可是他們還沒找到合意的房子,週五就會搬過來。今早公公雇人把他們的房、五斗櫃等先運過來。因為醫生要我去照X光,檢查我有沒有肺炎,所以我們打了照面就出門了。

就在他們把床搬上樓組裝後,再下樓準備把放在門外的五斗櫃搬進來,這才發現,五斗櫃不翼而飛!

這一帶平日是治安良好的社區。某人阿姨曾看過報導,說我們居住的城市是全美名列前茅的治安良好區。而我們的社區多半是中產階級居住,白天要上班的人很多,在家的多半是主婦、幼兒和老人,應該也沒什麼人會偷東西。

今早唯一的狀況是,隔壁的新屋主搬來了。搬家公司的大貨櫃車就在公公抵達前先到了。所以我們猜,是搬家公司的工人把那個五斗櫃搬走,因為他們有人、有工具,也有車,而且時機拿捏地很好,一下就把車開走,我們根本找不到他們。

我們曾想過報警,可是當事人是公公,他得做筆錄才行。公公的英文能力已經退化不少,他就算氣到不行,也不想跟警察講英文。更何況,這裡的警察才不會把這種小事放在眼裡。某人同事去年在租屋處被偷不少東西(案發時是半夜,他們全家都在屋裡睡覺!),至今沒破案。

某人因此對搬家(運)公司工人的感覺很差。因為幾年前,他也碰過這行的小偷。他從東岸搬過來時,把車子交給托運公司,自己坐飛機飛過來。車子到手一個禮拜,他才發現車上有些零件被掉包,有的東西被偷,最貴的原廠零件要價1400美金,損失不小。此外,他的家當也在搬家過程中少了一些,他至今找不到幾幅畫。

話說回來,搬家時兵荒馬亂,東西那麼多,很難有人一下就清點東西是否短少。所以找搬家公司來幫忙搬家,就算是引狼入室,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啊!

由 Debby 發表於 09:41 PM | 迴響 (0)

March 12, 2010

愛上五十年前的老歌

最近小J一上車就指定要聽音樂。他的「聽音樂」可不是指任何的一首歌或曲子,他現在喜歡說:「這個不好聽!媽媽關掉!」他只要聽有「繃繃繃繃繃~」的Mr. Sandman,1954年由四個女生組成的The Chordettes合唱團(應該算當時的美女組合吧)所唱,是當時的熱門歌曲。後繼者翻唱的大有人在,不過我們家小子只聽原唱的版本。

大概是去年六、七月,他聽了這首曲子後,忍不住要學那個「繃繃繃繃繃~」,於是
難得地跟著出聲:「背背背背背~」。小J在幾個月後從我拍的短片中看到他當時的反應,此後就說要聽那首歌。

於是,我們現在上車就要反覆聽這首老歌,聽到肚子裡的弟弟也忍不住拼命踢我的肚皮。究竟弟弟是因為也喜歡這首歌,還是覺得太單調了,想要聽別的,所以一直踢我?

後來某人聽了同個樂團唱的Never On Sunday,覺得小J應該也會喜歡。因為我們聽的那首Mr. Sandman是在一張1950年代的合輯裡,所以我乾脆去買一張The Chordettes的精選集,這樣小J在家也可以聽。

沒想到,小J聽了之後,對Never On Sunday不敢興趣,反而喜歡Lollipop。現在他想聽這首歌,就跟我說:「要聽另外一個背背背背背~」這樣我就知道他想聽Lollipop了,然後我們得開始忍受反覆聽幾十遍的同一首歌……

至於他什麼時候會唱?我想可能要很久很久以後吧,不要讓我們等五十年就好了。



由 Debby 發表於 11:44 PM | 迴響 (4)

March 07, 2010

你吃了毒魚油嗎?

美國的醫生大概因為參加各科學會的關係,同科的醫生對許多事情的說法,都相當一致。例如,小兒科醫生都主張嬰兒的前三到四個月需要被包巾包著,都不贊成趴睡(現在恐怕沒有幾個美國小兒科醫生會支持《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的說法);自從(新)流感奪走許多人命後,婦產科醫生都主張孕婦要打流感疫苗、新流感疫苗(只是我對疫苗的安全性存疑,至今沒打)。

跟上一次懷孕不同的是,這一次懷孕,我看了兩個婦產科醫生,他們都說要吃魚油,以前懷小J時,醫生可沒這樣跟我強調魚油的重要性。剛懷孕時就從醫生那聽到這個訊息,我問醫生:「胎兒的腦部發育不是中後期的事,需要那麼早就吃嗎?」

他說:「妳聽我的沒錯。很多西語裔(他的病人以西語裔為主)都說怎麼越晚生的小孩越聰明,她們都很感激我要她們吃魚油。」我心想,排行越後面的小孩,發展可能比排行老大的早很多,可是那跟媽媽懷孕時吃不吃魚油不見得有很大的關係,而是小孩跟小孩學東西,本來就比較快,弟弟妹妹有兄姊的刺激,許多方面的發展通常都比較早。至於這種發展的差異,能解釋為「比較聰明」嗎?我不太相信。

就跟Dr. Sear在《The Baby Book》說的一樣,發展早晚有時是代表不同的個性。有些比較謹慎的小孩,走路走得晚,可是一走就走得滿穩的。有些小孩爬不久就開始急著要走,其實代表他們個性比較莽撞,所以會走得跌跌撞撞。

我大概是少數不好此道(魚油)的人。根據Michael Pollen在《食物無罪(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的說法,含Omega-3的產品現在在美國是當紅炸子雞,再加上婦產科醫生的大力背書,現在幾乎所有的孕期維他命都號稱加了Omega-3。我的第一個婦產科醫生認為那還不夠,需要額外補充。在眾多魚油裡,他推薦COSTCO牌的魚油。因為他說看過一份報告,很多魚油,包括CVS出的,都含有汞。在沒有汞的魚油裡,身為COSTCO愛好者的醫生就只記住COSTCO牌的魚油沒有汞。

COSTCO賣的魚油,除了COSTCO牌,還有Nature Made。前陣子COSTCO寄來的折價券裡,就有Nature Made的營養品,所以我們家兩種魚油都有。營養學的說法,總是過一陣子就改變,魚油能讓胎兒聰明的說法,大概也是十年河東,我沒有很相信,我比較相信智商跟遺傳有關。我按照醫生的指示,如果記得要吃魚油,就只吃COSTCO牌的。超大罐的Nature Made,就只能留給某人。至於小J,他吃的是L'il Critters Omega-3 Gummy Fish。這種兒童吃的魚油魚(也有一些魚油星星)味道比起Gummy Bear,真的難吃多了,魚油味很重,網路上的評價很差。

今天我在看新聞時,看到含有「多氯聯苯化合物」(PCB)的毒魚油的相關報導,而Nature Made赫然就在被環保團體的控告名單之列。現在只能慶幸醫生當初多聊幾句時,他給我一個正確的訊息,否則,我現在大概恨不得把吃進去的魚油都吐出來吧!


相關新聞:
十種魚油疑含毒 環保團體訴訟
Lawsuit claims PCBs found in 10 fish oil supplements; product labeling sought
How safe is the fish oil you're giving your kids?


由 Debby 發表於 10:48 PM | 迴響 (2)

March 06, 2010

「有沒有嗚嗚喂\嘎嘎?」

小J最近常問我:「我們家沒有嗚嗚喂?」我跟他說:「你有一隻小的、可以拉著走的小嗚嗚喂(其實是木頭狗啦)!」他又問:「我們家沒有大嗚嗚喂?」我說對。他自己就會接下去:「(大嗚嗚喂)太貴了!」

今天才發現,從有沒養狗一事來看,我們的確生活在美國的邊緣,典型的美國生活似乎少不了狗。因為公婆要搬到這一帶,所以我們今天帶著小J跟著去看房子。扣掉都已經搬空的,只有兩戶人家沒養狗。難怪每天傍晚,小J都可以透過窗戶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在遛狗。

賣主有沒有狗,變成小J願不願意跟我們一起看房子的重要原因。否則,他就會覺得太無聊,而一直吵著要回家。在沒養狗的人家裡,其中一戶前後院都有水池,而且在水池裡放了戴墨鏡的塑膠鴨子,讓也很喜歡鴨子的小J流連忘返,一直跑去看水池。那兩隻塑膠鴨子讓他印象深刻,下午到圖書館看書時,他看到書上有真正鴨子的照片,還問我:「這個嘎嘎沒有帶太陽眼鏡?」孩子,戴太陽眼鏡的可不是真的鴨子啊!那個房子弄得滿氣派漂亮的,可惜的是,那個房子附近是主要幹道,車輛來往的噪音挺大的,所以屋主用水池、風鈴和雙層玻璃來減低噪音。更糟的是,那個房子附近住了四、五個有性犯罪前科的人,這讓我們舉足不前,畢竟要考慮到小孩的安全。

我們家既沒養狗,也沒鴨子,我只能帶小J去外頭看狗和鴨子。到公園就可以看到別人遛狗。至於鴨子,在去社區活動中心的路上,會經過一段旁邊有小溪(或是大水溝)的路,那裡常有成雙成對的鴨子,偶爾甚至會看到一隻水鳥覓食。小J自從看到那裡有鴨子後,就算我們從不同方向開車經過,他一定會問:「有沒有嘎嘎?」那一帶是十字路口,但是小J從不會弄錯方向,總是指著正確的方向問這問題。

前陣子常下雨時,我們沒法去看鴨子,小J每天不斷問我:「嘎嘎有沒有出來游泳?」問到我跟某人說:「是不是要找個有鴨子的農場,帶小J去看鴨子?」好在最近雨少一點,我們去上課的路上看到鴨子,小J就比較不會一再拿這問題來轟炸我。

聽說三歲是喜歡問「為什麼」的階段。從小J現在就有問不完的「嗚嗚喂\嘎嘎」問題來看,他到時一定是標準的「問題兒童」!

由 Debby 發表於 09:31 PM | 迴響 (0)

March 03, 2010

上學事大(二)

今天是我和小J最後一次一起上Ms Tia的課。三週後,他就要自己上單飛班了,我於是跟他再次提到這件事,然後說:「到時Ms Tia會在那邊,媽媽不在那邊,你跟小朋友一起玩,Ms Tia要你們做什麼就做什麼,你會跟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做勞作和吃點心,可以出去玩的時候就和小朋友一起出去。」小J本來說還要跟我一起上課,後來便很認真地問我到時他一個人上課的細節,主要是過程。其實我也不知道,因為考量他不會英文,事先讓他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較好,我便跟他說,我會去問Ms Tia。

今天Ms Tia跟媽媽們談的是幼兒班(preschool)。她極力推薦鄰近社區活動中心附屬的幼兒班,因為師資很好,學費又相對低廉。很多幼兒班一個月就要三、四百美金(某人公司附屬的更貴,一個月七百多美金,差別是時間較長,符合雙薪家庭的需要),一週不過上課三天,每次三小時而已。四月下旬全面開放的註冊日是很好的機會,因為一般幼兒班都先把名額保留給舊生和舊生的弟妹,剩下的名額就得看登記順序了。她說,很多昂貴的幼兒班不見得是最好的,要看家長和小孩的需要。在她看來,這年紀其實不需要學什麼東西,去幼兒班就是跟別的小孩一起玩,學習分享和參與共同的活動,這樣就差不多了。

我對幼兒班的期待也差不多就是如此。我不認為小J現在需要學什麼英文字母、西班牙文等等(朋友小孩去的私立基督教幼稚園據說會教西班牙文,W城的一所蒙特梭利幼兒班則號稱有法文和中文課,一週一次)。能學很多語言當然很好,Ms Tia也提到只會一種語言的是美國人(這源自一個嘲笑美國人的笑話),但是她很努力地學了西班牙文好幾年,還曾在西語裔很多的環境工作過,可是她現在只會說hola(就是英文的hello),所以學語言需要持續、專注和動機。現在英文幾乎是零的小J,在五歲前把中英文說好就好了,等他自己想學西班牙文的時候,再讓他學。畢竟這裡是加州,要學西班牙文不難。

Ms Tia還提到,有的媽媽在把小孩送去上學,回歸職場後,變成更好的媽媽,因為與外界接觸後,找到生活的重心,比較快樂。可惜現階段的我不可能如此,把小J送去上學,是為了照顧他的弟弟,而不是擁有更多個人時間。這也是公主的外婆之前跟我說,小孩的年紀不要差太多的原因。她認識一個媽媽,老大都已經十歲了,可是老三才兩歲,所以得一直待在家裡,沒辦法出去工作。

其實滿三歲卻還沒送去上學的小孩多的是,要不是又懷孕了,小J也可以待在家裡,一週頂多上幾堂課就好。我帶小J去洗手時,碰到一位應該是中國大陸來的媽媽。她說她送三歲女兒來上蘇珊老師的單飛班,老二才三個月,在家由她爸媽帶。之所以沒報Ms Tia的單飛班,是因為都額滿了,沒法報名。看來小J還算幸運,卡到一個位子。

上完課後,我便問Ms Tia關於單飛班上課流程的問題。她一開始以為我們沒報名到,說這期額滿,下一期五月才開始。我說小J已經註冊了。她於是問我,我到時是要直接離開,讓她試著安撫小J,或者採用「媽媽席」的方式,我只是坐在角落裡,讓小J知道我在而不害怕?她說她希望小J感到安全自在,他符合幾個她會採用「媽媽席」方式的特徵:害羞、保守內向和獨生子。我說前幾週我可以坐媽媽席。她便同意。因為有的媽媽不想坐媽媽席。這期第三或第四堂課時多了兩個三歲的印度女孩,原本是單飛班的,她們那時都哭得很厲害,其中一個還哭到嘔吐,偏偏她們的媽媽不肯坐媽媽席。可是情況一直沒改善,Ms Tia便告訴她們的媽媽,小孩還沒準備好上單飛班,先跟媽媽一起上課比較好,所以她們才轉過來的。難怪,我本來還奇怪,這堂課不是額滿?怎麼中間又多了兩對印度母女檔,使得這堂課的印度母子檔高達五對。

我本來擔心小J到時會一直跑來找我,Ms Tia說沒關係,我到時不能參與他們的活動,他要玩玩具、做勞作、出去玩等,都得離開我才行。我就像背景人物一樣,可以跟他說話,但是不參與實際的活動。他會觀察,覺得那些事物吸引他,就會決定要不要參與。有些小孩一開始都坐在角落,坐好幾個禮拜,不參與任何活動,那都沒關係。她有個學生的媽媽坐在媽媽席坐了整整兩期,小孩才放得開。但是她預估小J不需要那麼久,畢竟他和我上過兩期課,已經認識她,所以應該到五月就會融入單飛班了。

上次做勞作時,小J一直跑來找我,獨自坐在那時,大概看到別的小孩經過,就怕得哭了起來。我在家跟他說了好幾次,要他坐在位子上,等我拿材料回來,這樣他才能趕快做好勞作出去玩。今天他果然乖乖地坐在位子上,讓我鬆了一口氣。可是,上完課,他跟別的小孩一起去找Ms Tia拿貼紙(這次發的通通是Dr. Seuss的紅白條紋帽子貼紙,沒得選。聽說Dr. Seuss非常紅,美國小孩和家長都知道。可是我不喜歡他的畫風,沒看過那系列的書)時,他看到一堆小孩擠過去,居然差點哭出來。Ms Tia說這沒關係,他可以感覺害怕、挫折等,也可以哭,都是很正常的。單飛班到時人比較少,她可以比較容易控制場面,可是還是會有比較粗魯的小孩,小J必須學會自己去面對處理被推擠等的狀況,我沒法幫他。

Ms Tia還說,小J很像她的第二個兒子,非常害羞內向,直到兩歲才開口講話(小J的確也是講話比較晚的小孩)。他們雖然都在角落裡默默地看著,跟那些玩得很瘋的小孩不一樣的是,他們可以詳細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小J是這樣沒錯,到了晚上,他都會迫不及待地跟爸爸說他的見聞),而那些橫衝直撞的小孩不見得記得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她的老二直到六歲才去念幼稚園,比別人晚一年,而且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肯跟老師說話。她是為了這個兒子,才變成幼教老師的。因為就算沒有在同一個教室裡,她的兒子知道她在附近,就會比較有安全感、比較穩定,而他們從沒逼他做什麼。她的兒子現在已經很有自信了,可以從容不迫地面對很多事。她強調,其實只要一年,小孩就有很大的進步。到十歲時,小孩根本不會記得現在經歷的事,反而是我要調適、面對的比較多。

我知道小J在我身邊時,比較穩定、有安全感,跟他一起上課時,我也看得到他的改變。可是他終究得面對自己和環境的變遷,拿捏出自己的生存之道。以前上幼兒音樂律動班,小J只要看到有別的小孩在旁邊,他就不敢去拿老師放在盒子裡的東西,這週他居然伸手拿一個妹妹手上的樂器,那個妹妹抓得緊緊的,沒讓小J搶走,還回頭看小J一眼。我趕緊要他拿盒子裡的,不要拿別人手上的,這個快要進入非常三歲時期的小子居然嘴硬:「還要拿別人手上的!」他最好不要再來一次,否則在學校被排擠,回家又被處罰。

Ms Tia照例在最後一堂課請小朋友吃蛋糕,還送小朋友一個氣球。我問小J要什麼顏色的氣球,他說要粉紅色的。我說他昨天已經在Trader Joe's拿過一個粉紅色的氣球了。就在我們討論時,兩個粉紅色氣球分別被一個男生(正是Ms Tia說的會穿粉紅色衣服的雙胞胎男生之一)和一個女生拿走。小J改口說要紫色,然後我們又眼睜睜看著兩個紫色氣球被兩個女生拿走,最後小J帶回家的是紅色氣球。

Ms Tia說的果然沒錯,男生在這階段也會喜歡粉紅色!希望她說小J到五月就可以適應單飛班的預測也正確無誤,這樣小J九月就可以去上幼兒班了。


相關:
上學事大(一)

由 Debby 發表於 11:38 PM | 迴響 (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