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時代不明的奇幻小說裡,英雄的最大任務,常是尋龍、屠龍這類虛幻、艱鉅的任務。完成之後,並不是故事的終點,因為他們得面對另一個前所未見的大魔王,那是他們自己,基於過去的習慣、性格和歷史造就的敵人。過去有多成功,魔王就有多厲害,因為那些都是幻象。這是人生的雙面性。就連《魔戒》裡的小小哈比人勇士也是如此,不管別人再怎麼看輕他,如果戴上魔戒,他可以是世界巨人。讓世界毀滅與否,一切就在於他怎麼看自己。
到了現代,講究科學與事實,雖然沒有龍可以屠,故事的主角,在每日的種種挑戰裡,終究無法迴避認識自己的課題,不管曾經立下怎樣的豐功偉業或建立個人聲望,不管曾是大人物或小老百姓。《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講的就是這種現代心靈奇幻故事。
這個書名很有趣,讓我玩味再三。看到「蘇格拉底」四字,讓我想起以前念西洋思想史時,屢次被那些雅典先聖先賢的思想所挫敗的往事。這並不表示我不能夠欣賞蘇格拉底的智慧,多年後,當我看到另一位老師的教材,才發現問題出在當年那個老師的教法不能引起我的興趣。好在我沒因書名裡的「蘇格拉底」四字而嚇退,看了韓良露有趣的〈推薦序:答案在風中〉,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跟著主角丹‧米爾曼的經歷心緒起伏的過程,不免羨慕他,在人生那麼早的階段,能夠碰上這麼一位心靈導師,因材施教。有多少人資質不差,到處衝撞半輩子,弄得頭破血流,也未必有人加以指點。當然,受心靈導師指點的當事人一開始未必能感到這是天賜的恩惠,因為導師不免要強制立下規範,這讓許多豪放不羈的年輕小夥子,總是想要反抗,但導師還是要這麼做,等待有天,駑鈍的學生頓悟了,就會知道導師當年的用意了。
故事的主角不是別人,正是從作者丹‧米爾曼的經歷脫出的人物。二十出頭就獲得世界彈簧床錦標賽冠軍殊榮的人物,是小說主角也是作者,這增添讀者對想像力,以及故事給讀者的可信力及衝擊。
對於這樣的人物,中國人常說:「少年得志大不幸」。這句話可以有很多的解釋。
▲解釋一,一般人要攀爬十幾年的高峰,可能三、四十歲才到達的成就,讓讓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站上去,那這個年輕人可能很難找到下一個目標,未來的日子可能渾渾噩噩度過。
▲解釋二,得志者常同時被成功和小人圍繞,年輕有為的人,若因此被灌迷湯灌昏頭,接下來可能不進反退,下一次考驗來臨,可能面臨大挫敗,成功與小人皆散,往昔的得志者很快就面臨人生的寒冬。
▲解釋三,天妒英才,這種人往往活不長。……
當然還可以有很多解釋,不論是哪一種,主角在人生看似順遂的時候,內心卻覺得並不如意。幸運的是,他的心靈導師適時出現。
讀畢全書,我其實很想改書名和那個心靈導師的代號,我覺得他比較像奧修之類的人物,而不是蘇格拉底,所以書名應該是《深夜加油站遇見奧修》。書裡的「蘇格拉底」,引用的故事和話頭,許多是來自東方思想體系,那是常看心靈類書籍的人知悉的,甚至有很多是一般人知道的。例如塞翁失馬、和尚抱女人過溪的故事等。奧修在他的談話裡,也常引用中國的經典論述。至於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我就不認為他那麼熟悉東方思想了。
雖然很多片段是我已經看過或知道的,但《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的精彩,在於它是一個近似真實的故事,在主角碰到人生危機時,心靈導師適時地說出對的故事,或指點正確的通路。平常人知道的事,若不能在適當發揮作用,啟發人的心智,恐怕也是枉然。對那些不熟悉精神領域的人,這本書倒是很好的入門書。
二十出頭的丹‧米爾曼,荷爾蒙正旺盛。校園明星總有女生自動送上門,但他被規定:「在你沒有充分成熟以前,請把你那話兒保留在褲檔裡。」理由是:「反正你必須在新鮮的空氣、新鮮的食物、新鮮的水、新鮮的覺察力和陽光當中,找到未來將令你震撼的事物。」(P.148)丹‧米爾曼遵守地很痛苦,因為他不能吃那些不健康的速食,導致他和同儕的距離越拉越遠,同年紀的女生覺得他是怪人。
這片段可以給那些不斷碰上爛桃花或碰不到合適對象的人做參考。要擋爛桃花,不是靠戴眼鏡把自己變醜,而是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把自己的磁場和能量調整過來,那些不合適的人自然不再靠近,合適的人就會陸續出現。
丹‧米爾曼並不是一開始就達到這樣艱難的目標。他在蘇格拉底身旁認識一個合適的女生,但蘇格拉底認為他的道路過於狹窄,不適合她,兩人無法交往。另外一個讓他感受到強烈性吸引力的女人,後來成了他的妻子,但是結婚滿一年,老婆就說要去看婚姻諮商師,後來有了外遇,兩人終究走上離婚一途。簡單地說,蘇格拉底指引了一條路給米爾曼,米爾曼仍得自己去體會摸索走上正確道路的感覺,並不是在碰到蘇格拉底以後,就可以隨心所欲,好運用不完。
除此之外,蘇格拉底還在知識、飲食、專注等各方面,加以指導。
關於知識,「盡量使用你擁有的任何知識,可是要看出它們的限制。光有知識還不夠,知識沒有心。再多的知識也不能滋養或支撐你的心靈,它永遠也無法帶給你終極的幸福或平靜。生命所需要的不僅是知識而已,還得有熱烈的感情感覺和源源不絕持續不斷的能量。生命必須採取正確的行動,才能夠讓知識活過來。」(P.36)
關於飲食,「你必須戒掉精製糖、精製麵粉、肉類、咖啡、酒精、煙草和各種毒品,只能吃新鮮水果、蔬菜、未精製的五穀雜糧和豆類。…你的早餐應該吃新鮮水果,偶爾可以加點優酪;午餐是主要的一餐,應該吃生菜沙拉、烤或蒸的馬鈴薯,還有全麥麵包或煮熟的五穀雜糧;等到晚餐時,也是吃生菜沙拉,偶爾吃稍微清蒸過的蔬菜。每一餐都要善加利用沒有加鹽的生種籽和堅果。」(P.148)這根本就是最近流行的樂活主義(Lohas)嘛!但這本書可是1980年出版的,比現在的樂活早了二十多年。可見有些真理,不管隔多久,還是不變的。對於一個求道的人,飲食的準則大抵如此。
他也鼓勵靜坐:「靜坐是初入門者的修煉。末了,你會學到在每一項行動中都有所冥想。靜坐是一種儀式,靜坐時,你練習平衡、放鬆和神聖的超脫。你必須先掌握好這種儀式,接著才能擴大內觀,在日常生活中徹底放下。」(P.115)當然還要練腹式呼吸。
有趣的是,蘇格拉底不但是忍者,他還用氣功幫生病的米爾曼灌氣:「我剛才灌了一點氣到你的身體裡,份量比你所習慣的多了一點。這會加速你的痊癒,它只會在有腫塊的部位燃燒,只要你擺脫障礙,只要你的心智清明,心靈開放,身體不再緊張,你就會體驗到這股氣是一種無法言傳的快感,比性更美好。」(p.135)看,這個蘇格拉底有十足的東方味。
唯一跟東方思想不合的,大概是他對「中庸之道」嗤之以鼻:「什麼中庸呀,根本是偽裝過的平庸、恐懼和迷惑,它是魔鬼的雙關語法,它不是做,也不是不做,而是搖擺不定的妥協,不能使任何人快樂。中庸之道只適合平凡無奇的人、覺得歉疚的人,還有不敢採取立場的騎牆派份子。中庸之道是給怕哭又怕笑,怕活又怕死的人。中庸之道哪,是半冷不熱的茶,專給魔鬼喝的!」(P.168)不知為何,我突然想起陳水編當年選舉時,取法「第三條路」而弄的「新中間路線」。如今回頭一看,果真是魔鬼的雙關語法。
關於習慣,蘇格拉底的看法是:「不論哪種下意識的、不由自主的儀式行為,都會造成問題;然而特定的行動,比如抽煙、喝酒、吸毒、吃甜食或問愚蠢的問題,卻是有好有壞。每一行動都有它的代價和歡樂之處。你如果兩面都有所體會,就會變得既合乎實際,又能為你的行為負責。唯有如此,你才能自由並有意識地做出勇士的選擇,也就是:去做,還是不去做。」(P.167)
關於肌肉,最好的狀態是「捏起來像貓咪的一樣,感覺像結實的果凍」,因為僵硬的肌肉是心緒緊繃的反應:「憂慮、焦灼和其他的心智殘渣經過多年的累積,形成慢性的緊張狀態。」解決之道其一是正確地按摩,「受傷的部位尤其需要多按摩按摩」(P.188)。
至於快樂,蘇格拉底有個公式:「快樂=滿足÷慾望」。「和平勇士有洞見和戒律,因而得以選擇簡單的生活,得以明白需求跟欲求的不同。我們只有很少的基本需求,確有無窮盡的欲求。全神貫注於每一時刻,就是我的喜樂。全神貫注用不著花錢,你唯一的投資就是修煉。……要知道,快樂的秘密並不在於更多想要的,而是在於培養少欲的能力。」(P.213)「別受華而不實的事物所矇騙,勇士所能仰賴的,只有愛、仁慈與服務的力量,還有快樂的力量。你無法得到快樂,而是快樂得到你,可是,只有在你放棄其他一切以後,快樂才會上門來。」(P.236)
關於人的弱點,「不論我們看來有多堅強,每個人都有隱藏起來的弱點,這個弱點說不定就是我們的致命傷。以下是門規:每一種力量都有相對應的弱點,每一個弱點都有相對應的力量。」
蘇格拉底說米爾曼的弱點是「尚未向人生、向每一分每一秒完完全全敞開你的心」,這恐怕也是許多人的「心病」:「所謂的和平勇士之道並不是說,人在面對世界、生命和你所感覺到的『靈』的時候,好像身披鐵甲金冑,刀槍不入,而是徹底的脆弱、容易受到傷害。……勇士的生命與想像中的完美或勝利無關,而是與愛有關。愛就是勇士的劍,劍揮向哪裡,就把生命,而非死亡帶到哪裡。」,至於愛,「愛不是需要瞭解的事,愛只能體會。」(P.232)
這本書多年前由遠流出版過,中文書名跟英文一樣,就叫《和平戰士的旅程》,我比較喜歡心靈工坊版的書名。究竟和平戰士為何,蘇格拉底是這麼說的:「你始終在為一些新的體能技巧而沾沾自喜,如果有哪天練得不順,就又悶悶不樂。不過,一旦你超越了修煉,集中心思盡最大的努力,卻對結果沒有執念,那時你就會瞭解和平勇士之道。」(P.202)
看這本書的過程,我多次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後來上網一查,發現自己其實看過Dan Millman的書,那大約是三、四年前的事了。只是,當時的我,很不喜歡「和平戰士」這個詞,如今看完這本算Dan Miilman半自傳色彩的小說,能夠理解「平和戰士」的來由。但是就中文來說,我會傾向當「和平修士」,而不是「和平戰士」,即使都是要揮除內心的幻象,看清實相。
查了一下imdb的資料,發現由這本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Peaceful Warrior」,已經殺青,由新生代小生Scott Mechlowicz擔綱演出Dan Millman。這部片預計暑期上映,到時會跟「達文西密碼」等大片撞在一起。然而,至今遲遲不想看《達文西密碼》的我,將會忽略那些大片,專心等候「和平戰士」的上映。
◆延伸閱讀:042306氣功課後記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a book that changes lives
作者: 丹.米爾曼
譯者: 韓良憶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06 年 01 月 12 日
接連多天的春雨,弄得好心煩,每天都不知道該穿什麼出門。唯有看到樹木花草的蓬勃生長,才讓人稍微平心靜氣。
前兩週,隔壁兩戶鄰居門口的那棵樹,只不過長出一點點的新葉。白天走過,總會抬頭看看它們可愛的嫩綠色。一點一點的新綠,向上生長的姿態,像是氣功裡,向上天吸取精華的樣貌。
沒想到,接連下好多天的雨,讓我撐傘匆匆走過,沒注意它們的變化。有天抬頭一看,啊,葉子已經比我的巴掌還要大了!一陣驚喜,這是春天的喜訊。
有個週末,踱步去上器功課,卻連老師都沒見到。百般無聊,在一邊玩鳳仙花的果實。找到肥碩的果實,手指輕輕一碰,小種子便散開來。玩著玩著,看到一株鳳仙花被人連根拔起丟在一旁,便把它帶回家種在花盆裡,順便灑了一點其他的小種子,也不知道會不會發芽,每天照樣澆水。
就在晚上,等著開水燒滾時,去陽台探一探,意外地看到花盆裡冒出不少嫩芽。看來春天真是種花的季節,發芽之後,可以期待,接下來將有一個花意盎然的夏天。
用過台製IBM ThinkPad的人應該知道,IBM NB的LCD狀況頗多,主機內部接頭品質差,經常接觸不良,不是一直閃就是整片漆黑,據說s31、s30、T40和X31都有這類現象。在保固期還好,反正就送修,只是可能碰上缺料。最怕就是過保固。而我,終於碰上最令IBM ThinkPad user害怕的事。
話說上週某天晚上,December螢幕突然閃了一陣,讓我每天帶她去上班時,都覺得怕怕的,怕她有天眼睛再也睜不開了。就在週五,我一邊跟同事講公事,一邊開機,開了老半天,都沒看見半個字。硬是關機重開數次,結果都一樣,讓我在螢幕前像阿里巴巴一樣,試著不同的方式,想要把門喚開。結果卻是徒勞無功,一整天下來,心情沮喪,想到硬碟裡的東西完全沒備份,若是送修,有人跟我說一萬跑不掉,而且沒辦法把檔案蓋起來,送修之後,隱私沒保障。還有人說,送修划不來,乾脆買新的吧!聽了更是心亂如麻,接連碰上破財事件,又要花錢買NB,實在很煩。但是現在已經到了沒NB就沒辦法工作的地步,叫我寫字代替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這事勢必解決不可。
好心的資訊長把我的NB帶回去,試著拆硬碟下來備份,據說他在假日花了14小時,才把我的資料搬完。今早帶來給我,我試著開機,驚喜地發現,耶! December張開眼睛了!我不再必像瞎子摸象一樣趴在螢幕前尋找我的資料!資訊長說他把每個零件都按一按,怕有的地方接觸不良。看來問題大抵如此。高興沒多久,幾個小時後,螢幕快速閃爍,簡直就像快爆炸一樣,嚇得我趕緊關機。
煩惱再次回來。大概還是會把December送修看看,如果報價太貴,也就只能忍痛放棄她,另買新機。可是如果買體積較小、較輕的機種,由於越小越貴,所以四、五萬跑不掉,甚至要到六、七萬,但是只能用個三年多,想了想,不免大呼買NB真不划算。
而且要買新機,要買什麼牌呢?國產的,我不想買。據說最好的ASUS,帶給我的,是過燙與過重的回憶,我不願意再次溫習,而且ASUS價格也很硬,不如買舶來品。舶來品裡,HP可以直接刪掉,IBM由於賣給聯想,又讓人猶豫不決,雖然有三年保固……蘋果因為系統的關係,暫時沒法考慮。日系的Sony、 Fuji有型,價格也貴在這。Toshiba小又貴,雖然很輕曾令我心動,但是聽說此牌與軟體相容度差,易當機,看來也不是好選擇……有人說挑NB的心態,可以看出一個人挑男人的心態,我大概沒辦法把外表拋之一旁吧,NB的外表還是很重要的。只是,這個重要性,究竟值多少錢?
唉,如果當初不買NB,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多煩惱了?
接連上了兩天氣功課,每次都覺得場地很重要,在家的時候,「氣」就是沒練功的地方好啊!但師姐說不要拘泥於此,有些人練氣功還看方位、時辰,甚至三更半夜跑到墳場去練。呃,我居然想起《帕格尼尼的詛咒》裡,帕格尼尼曾經在墳場拉奏小提琴的事,要是有人當時在一旁練氣功,感覺不知如何,畫面很怪就是。我說的氣場很重要,也不至於像這個例子那麼極端,其實只是要一個讓自己感覺舒服的地方而已。
一位比我晚入門的大姐把功譜印好,分我一份。師姐說,這下我就沒理由說忘記招式,又沒有功譜,不在家練習了。可是、可是……
雖然師姐說練好一式再練別的,我還是很不聽話地跟著其他師兄師姐和二師伯學新招。練到後來,我的雙腿不由自主地開始走動,二師伯說我的氣來了,正在幫我調下盤。
我在練功時,聽到師伯跟一位師兄談他的親戚。那人跟他一樣六十六歲,卻罹癌,而且是末期。雖然氣功可以治病,碰到這樣的例子時,二師伯說,他應該放下。我在一旁很有感觸,家族裡那些生重病的長輩,若能放下,也就不至於在家、急診室和病房三處往返多次,連帶使家人疲於奔命了。尤其想到最近一件事,更是只能嘆氣,畢竟小輩不宜置喙。
上次師父說過,他當初是因為覺得好玩,才學氣功。第一批跟他學的人,也都是因為好奇、想來一探氣功的奧妙,之後都是為了治病。那個師兄之前似乎也是,照他的太太(另一位師姐)的說法,似乎是肝曾經有狀況。上次另外的師姐和師兄透視過,說他的肝很有能量,好得很!
師兄跟我說,許多人一開始來學是為了治病,那麼,光是練功還不夠,還要從飲食、作息和心性來調養。終極目標是幫助別人。我聽了點點頭,這番話跟前一天看完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說的一些事,不謀而合。大抵世間有個正道,不管從什麼角度切入,都是一樣的。過去我總仗著自己年輕,弄到凌晨四、五點才睡,不知道作息日夜顛倒的殺傷力有多大,現在知道了,說什麼都要在凌晨一點前就寢,而且應該更早睡才對。
每次上完氣功課,都覺得氣暢通多了,整個人也舒服多了!雖然因此放棄玩樂的機會,還是很值得。畢竟有捨才有得,沒有人可以全部都得到。就像《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作者Dan Millman說的:「快樂無法從物質享受中求得,卻能在減少需求中細細品味。」
這陣子看民燼黨的貪污弊案發展,簡直就跟看連續劇差不多。今天邱毅爆料,指出馬永成和蔡明忠、林明成在八王子談成暗盤交易。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八王子的確像是政商勾結劇情發生的聚會場所,因為,它是做高檔懷石料理生意,尤其在牡丹園還沒開之前,八王子就已經宣稱可以依據多金客人的需求,提供高檔食材,也的確有很多有錢的客人進出。
八王子系統,共有三家餐廳:八王子、三四味屋(Sashi miya)和牡丹園。八王子和另一家名流會去的日本料理—沐蘭,都由原相建築師事務所的吳建德所打造內部空間,經營出一種具有現代和風,同時幽微又吸引人的氣氛。
我一直很想去八王子看看,但太忙了,只去過另外兩家。稍早在越洋電話裡問起某人:「你記不記得三四味屋?」「就是在二樓,東西都很小一盤,很貴,服務態度又不好的那家嘛!」BINGO!
三四味屋價格昂貴,但還比不上牡丹園吧!開在信義路五段、HP隔壁的牡丹園,大門不是透明的,讓人搞不清楚到底開了沒。記得我第一次走到牡丹園門前,正望著門上的巨大牡丹圖形納悶,營業時間到了,為何還不開門?門就一聲不響地開了。這門的設計,給人一種距離感,像是深宅大戶的前門,站在門前有種壓迫感,似乎要趕走閒雜人等似的。
或許不讓閒雜人等進入,是他們的用意。畢竟,這是許多大老闆會進出的餐廳之一。即使設立許多包廂,還是要阻擋一些探聽的眼光,尤其是狗仔的攝影機。
既然設定是高檔的客人,食材的要求,也到一定程度。不可否認,這裡的菜都弄得很特別,價格當然不斐,不多帶幾張千元大鈔或信用卡,恐怕沒法離開。
店裡用許多牡丹的名稱來命名包廂,四處可見昂貴的奇石,散發出一種闊氣。嚴格地說,像是暴發戶玩石的品味。比起附近大方鐵板燒的裝潢,顯得比較俗氣。如果未來全面開放大陸客來台觀光,我會認為這是適合推薦給那些錢多沒處花,又想見識台北有什麼的大陸客的餐廳。
牡丹園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服務很好。據說,入行時間不夠的服務生,不能到第一線直接服務客人。所以牡丹園的服務生,不但會解說、協助客人用餐,還會細心地看客人需要,提供相關服務。隱約記得牡丹園要求的工作經驗年限挺長的,這點大概連王品集團都做不到。
帶著這裡的用餐記憶,到了把頂好戲院改裝過的三四味屋,得到是相當挫敗的經驗。
進入三四味屋的電梯間,感覺並不舒服就算了,畢竟不是他們的問題。最令我們不舒服的,莫過於服務生的態度。大概是我們的做位就位於服務生Stand by的地方附近,看到他們晾在那邊,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外,還有一種輕忽的態度,實在令人不快。上菜時,也是盤子一丟就要趕快走人的樣子,讓我們屢次中斷手邊的動作,奇怪地看著剛走掉的服務生背影。
至於份量,的確不多。三四味屋的定位是居酒屋,所以像是下酒菜。要當作正餐吃的話,免不了要多花些錢,多點幾道。
三四味屋的空間維持八王子系統一貫的要求,算是有特色。只是,這個特色能否讓客人一再上門,恐怕還是要回到餐飲業的本質:菜色和服務。
三四味屋劇院創作料理
02-87734888
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26巷1號3樓
牡丹園日本料理
02-87805757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106號1樓
Ps.以下照片是牡丹園(前六張)和三四味屋的縮小圖,點選即可看大圖。
昨晚突如其來地發燒。一開始是覺得冷,冷到整個人在顫抖。大概是白血球出來發揮作用,之後就發燒了,虛弱到什麼事都不能做。今早醒來,仍虛弱無比。想了想,最後還是慢慢走出門上課。
師伯沒出現,由師姐帶我們練十八羅漢功第一式。她覺得我是好奇寶寶,什麼新招式都想學一下,告誡我貪多嚼不爛,所以還是練第一式,她說女生練這個就很夠用了。
身體狀況不佳,一練功就知道,全身僵硬酸痛,三兩下就覺得累,不像上次腳底發熱,承接地氣。但是多練幾次之後,狀況稍微好一點。
原本身體狀況差的師姐,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們生病時,可以用逆時針的方式慢慢轉動身體,越慢越好,午時和子時不要做。像她會轉動腰部轉個半小時,想著:「排出病氣」,用意念將體內的廢氣排出,再轉順時針方向,吸天地之氣。她說轉完之後喝溫開水去睡覺,醒來之後病就好了。聽起來挺神奇的。
課後仍沒胃口,爬上床睡了一覺,醒來之後,似乎稍微好一點。生病的時候,似乎更應該運動,讓體內氣血運行通暢,病氣大概就慢慢去除了吧。
某人有天說我都看無趣的法國片,我很快地在腦海裡掃一遍,一時想不起有哪部法國片是有趣的,便問他有什麼法國片是有趣的?他說,有啊,粉紅豹!
但他指的不是卡通,而是1963年的法國偵探片。
過了幾天,他從Sam's Club買了Pink Panther的DVD回來。這個就是我們小時候在無線電視上看到的粉紅豹卡通了。
印象中,十歲以後就沒看過這部卡通了,所以是溫故知新。溫故,是指重新看一遍以前看過的故事。知新,則是驚訝地發覺,粉紅豹卡通裡充滿冷戰思維!
看了數個片段,逐漸發覺粉紅豹有幾個模式。其中充滿諜對諜的情節,粉紅豹穿著長大衣神秘兮兮地想要得到情報,但屢次被另一方的間諜修理。還有與鄰居交惡,互相拿武器攻擊對方 ,武器越換越大,根本就是美蘇軍備競賽的翻版。這類的對抗思維在粉紅豹卡通裡可說是主流模式,雙方一旦不合,往往要惡整對方,而不是共同思考解決之道,和平處理問題。看來,當時的政治思考,在這種給小孩看的卡通裡,很完整地上演一遍,只是我長大以後才驚覺當年接收什麼東西。
另外,裡頭的家具、電器,也都是美式產品的卡通代言者。上回去Disney Land,在Mickey Mouse的房子裡看到從前面開的洗衣機時,便跟某人說,這就是典型的美式洗衣機啊!以前看美國卡通,常覺得納悶,為何洗衣機長那樣?台灣的洗衣機都是從上方開啟的。直到近年,以小女孩從洗衣機正面拉出大白熊的廣告一炮而紅,因而打響名號的韓國洗衣機提升銷售量,台灣洗衣機市場才算出現新形式的洗衣機。
卡通真的是很好的宣傳,用輕鬆、不正面說教的方式,把特定價值觀傳達給最大多數的人。日本人就聰明地利用這點,用卜派吃波菜的畫面,不斷教育美國人吃波菜的好處,以便賣波菜到美國去,而且能提升銷量。現在去美國超市,袋裝波菜常有卜派的圖示,就是要再次提醒美國消費者,卜派吃了波菜變成大力士,好處很多,你也來吃波菜吧!
有警覺的人,應該注意自己從媒體吸收了什麼,就算是卡通,也有它要灌輸的價值。
今天有事找J,在電話裡聊半天。我大約半年跟她通一次電話,每次她都有東西讓我覺得被刺一下。被刺的感覺不是痛,而是有收穫。
說起來,她真是個奇人。我因為工作,認識的人不少。若要將獨特性排名,她應該可以排到前三名。
J成立一個人公司,去年一年只有個位數(<5)產品,但是這╳個產品可以讓她吃好幾年。我說她是全台灣產值最高的□□人,她也不推辭,說應該是吧。
忘了是哪個名人說,最難的,不是學新東西,而是放棄舊經驗和舊習慣。J厲害之處,就在於每次都可以看產品的特性,發展出不同的模式。她不像那些媒體所謂的成功□□人,三不五十套用過去的模式,希望複製過去的成功經驗。
別看她在家工作,她對外界的動態,可真是瞭若指掌。這真的是個性使然。有些人就算在媒體工作,感覺卻像很久不跟人打交道一樣。所以她可以做出這麼成功的商品,不是沒有道理的。
她可以說是我見過把八二法則發揮到最好的人吧。她很清楚自己的利基是什麼,將之發揮到最大。所以工作時間不長,卻能過得隨心所欲。比起那些在大公司掛「董」、「總」頭銜的人,她真的聰明多了。
聊到網路,許多人以為資金的門檻不高,所以進入障礙小,她說,其實網路是進入門檻很高的,必須達到相當「獨特」才行。善哉此言!這真是許多網路或Blog行銷都忽略的。太多人只注意到平台或機制,卻忽略內容的經營。而且任何事都講究專業,「進入」跟「能夠藉以賺大錢」,中間是隔很遠的。
跟她聊天真是一種樂趣和挑戰。雖然很久才通話一次,但每次都會讓我期待下次的激盪。
?
Originally uploaded by debbychen.
天氣劇烈變化,不過是這半個月的事。
一開始是綿延的雨天。每天出門前開除濕機,回來就得把裝滿水箱的積水倒掉。心情跟著濕漉漉的,像是隨時可以擰出水來。
忘了在哪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提到在希臘時,有回聞到一陣花香,她循著香氣尋找源頭,最後找到一戶當地人家曬的衣服。主人說他沒加什麼芳香劑,那是太陽曬出來的天然味道。
那陣子最期盼的,就是陽光。我也想洗、曬出有自然香味的衣服啊!
盼著盼著,陽光果然來了。只是,它不來則矣,一來又過量!溫度直線上升到接近三十度,四月初卻熱得像七月天!上班時走在陽光底下,差點中暑。
進了超高玻璃帷幕大樓,變成進入急凍箱,冷得我接連幾天都穿羊毛厚外套,走在街上覺得自己太誇張。但是這樣還不夠,我冷得不時停下工作擤鼻涕。去看中醫,中醫說妳的鼻子要治兩個月!當場傻眼,我才冷到幾天,居然要治兩個月!上氣功課時,師伯聽了就說是我的體質太寒所致。唉。
那幾個晴天,空氣其實很糟。
第一次在這個超高玻璃帷幕大樓鳥瞰台北市後,跟同事說:「台北也可以有類似曼哈頓的景色,只要夠高就可以!」過一陣子,他親自看過之後,跟我說:「台北空氣太髒,看起來像上海!」
我後來看到的,的確是上海的景致,而不是曼哈頓。而且陰天的傍晚,可以看到北部的摩天輪。上海級晴天的傍晚,卻因為煙霧,看不到不時變色的巨輪。
緊接著,在我才趁不下雨的天氣,洗完衣服、被單、床單之後,很快又進入雷電交加的雨天。別說是半個月了,一天之內,天氣就可以劇烈變化到讓人不知該怎麼穿衣。
話說節氣常有預估天氣的作用。清明節那天是晴天,湖南人說:「清明暖,寒露寒」,等到寒露(今年是10月8日)那天,記得看看冷不冷。本來「清明難得晴」,今年卻是難得之年,接下來恐怕要擔心夏季缺水。想到2002年夏天分區限水的痛苦,似乎應該希望雨多下一點,但是再想到雨天出門的難受,又開始猶豫了……哎,還是讓老天決定這變化多端的天氣吧!
上氣功課的次數越多,越覺得氣功的博大精深。
今日師伯教師兄、師姐透視人體器官。聽她們閉眼描述器官的顏色變化,像是看彩色X光片,只是,她們用氣功取代上百萬的精密儀器,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更神奇的是,一個有色盲的師兄表示,他看到的顏色更加鮮明,不受眼睛條件的限制。聽到這樣的應用,就不必意外有人利用氣功的功能拍照,看照出來的人體是什麼顏色,來瞭解一個人的哪種五行元素較多。
我做為白老鼠,便讓她們看到病弱的部位。師伯一灌氣,她們就說看到一片亮光像水彩一樣渲染開來,取代原來的暗黑色。著實神奇,我恐怕還要練好久,才能到這種地步。
這次被師伯灌氣,不像前兩次那樣,以腰部在原地旋轉。這次是不由自主地走動,後來還甩起手來。正在練自發功的師兄見了,便說我正在調氣。我後來感覺腳底濕熱,她們說是排濕氣,以及接地氣。我這種體質,很適合練接天地之氣的十八羅漢功,當然重點在於持之以恆。師姐交代,「每天十分鐘,十年不得了」。這對我這種懶人來說,真是當頭棒喝。
上回一個師姐說,回家練的時候,若拉起來的氣不對,就不要練。今天另一個師姐聽了,便用氣功大師李鳳山的說法,告訴我,只要練久了,就能突破環境的侷限。
李鳳山是台大教授兼校長李嗣涔研究氣功的對象。因為見到台灣整體的氣不好,導致社會亂象層出不窮,因此推廣平甩功,讓不懂氣功的人,也能以簡單的方式練氣,從個人逐步調整社會之氣。後來上網一查,《李鳳山平甩功》是去年的暢銷書呢。
師伯幫我測試體質的寒\熱、乾\濕,是在我的側面比畫,看我前傾或後傾來判斷。這麼一來,我突然想起台灣花精的測試,也是以身體前傾或後傾的程度,來決定跟一種花精的相吸或相斥程度。原來都是利用磁場的原理啊!
所以也就不意外,從氣功或中醫的角度來看,所有的疾病都是心因性,跟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有關。難怪她們聽到我之前的工作,都皺眉頭。對這些人來說,選擇高壓緊張的工作,等於選擇不健康或致癌的身體,遲早會出問題。前公司那種講求個人競爭力的方式,其實是非常致命的生活方式。若我不是經歷一場大病,恐怕至今還執迷不悟吧。
人生許多事需要機緣。這樣的機緣,讓我逐漸清楚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也因為這樣的過程,讓我明白,自己需要的是慢下來、定心的運動,而不是講究速度和爆發力的運動。畢竟,A型人需要的是學習放鬆,而不是讓自己更緊張。
身在國外的某人說,工作單位的「自強活動」應該是台灣跟日本的特產,因為美國人根本沒聽過這東西。出去玩當然是跟家人,跟同事有什麼好玩的?
不過,拜自強活動之賜,媽媽重回三十多年前,她和爸爸度蜜月的阿里山。暌違多年,媽媽對於這趟,大感失望。她說,阿里山過於商業化,到處都是攤販或人工的痕跡,早年美麗的自然面貌,不復存在。
若問有什麼比較特別的,大概是她買了山葵回來吧!
現在各種假貨充斥,我問她,這是真的嗎?她說是同事跟一位認識的原住民買的。呃,這也不能保證是真的呀!誰能保證熟人的朋友,說的話一定是真的呢?
畢竟是植物,要弄假貨,可能也不易,姑且相信吧。
吃了那麼多年的芥末,從來不知山葵長什麼樣。媽媽從袋子裡拿出來,我忍不住驚奇。山葵頭部有點像蘿蔔的莖,身子是深色的,長了許多毛,表面凹凸不平。聽說莖也可以磨成芥末,但是光磨山葵的身體就夠費力了,所以暫時不處理莖部。
媽媽才磨一會,便發覺異狀,拿起來聞,說似乎壞了。平均一根新台幣五十元,切除壞掉的部分,所剩也不多。觀光客果然是沒法識貨的,連要怎麼挑好貨、新鮮貨,都有困難。
更可憐的是,媽媽一邊磨,一邊流眼淚、鼻水,她說比洋蔥還嗆人,我便在一旁拿衛生紙擦她的臉。
老爹經過,看了一會,結論是:那麼麻煩!而且一條五十元,份量大概用兩次,算起來,不如買日本進口的綠色牙膏狀芥末哩!
這話雖沒錯,但娘聽來覺得很挫敗,大老遠買這麼貴的東西回來,得到的卻是「以後不要再買」的教訓。
至於味道,我用蝦子沾了好幾次,每次都覺得不辣,初入口似乎有點芝麻的味道。媽媽的同事在阿里山試吃時,都說不辣,她一吃,卻說好辣!真是太奇怪了,同樣的東西,為何有這麼大的落差?而且我平常是吃不得辣的人,對於辣味其實很敏感。
最後一次,終於嘗到一點辣味,但是很快就消失了。這讓人非常疑惑,為何牙膏狀芥末可以辣到持續好一陣,甚至燻出我的眼淚,新鮮的芥末卻不能?
中午拜訪完客戶,跟老闆走到師大的停車場。我很快地打住正在進行的話題,指著左前方的新建築招牌說:「那個好好笑喔,明明是房子,還叫『師大Blog』,用虛擬空間的用詞指涉實體空間!」我很好奇,「師大網路日誌」的房子,是否每日都會增加一個房間或一個樓層,時間夠久,還會自動產生Archives之類的部分。
印象中,似乎有個建設案叫「╳╳部落閣」之類的。但「閣」的確有建築物的意思,雖然一樓叫「閣」也有點怪。再怎麼說,不像「師大Blog」、「師大.com」之類這麼可笑\好笑。
這大概顯示許多台灣商人的語彙貧乏、創新能力薄弱、行銷無力,只要有個新名詞流行,不管三七二十一,能用就用。所以鴻海被炒股人朗朗上口,公車站牌便出現「鴻海徵信」。等到蘋果日報紅了之後,出現「蘋果徵信」。SKII在百貨公司一樓業績長紅,便出現叫「SK2」的建築案……
未來這些房子蓋完,過個五年、十年後,那些名詞都退燒了,當住戶告訴別人自己住在什麼案子的房子裡時,會不會被嘲笑:「怎麼那麼ㄙㄨㄥˊ?真是落伍!」而且再度印證凡事喜歡「Copy啦!」的台灣文化。
後記:有人在奇摩知識詢問:「請問師大blog(建案)值得買嗎?」我很想上去回應:「看到這麼可笑的建案名稱,你對這個建商蓋的房子有信心嗎?」
早在1998年3月開始寫blog的Jason Kottke,去年2月22日宣布放棄月薪一萬美元的網頁設計工作,開始全職寫部落格,並呼籲支持他的網友捐款給他。Kottke的網誌想必受到許多人的喜愛,1450人以捐款支持他的計畫。他很快地在三週內獲得39,900美元,相當於129萬6千多台幣的捐款,比他原本的年薪還高,的確足以支撐他一整年還不差的生活。(美國人年平均所得約為美金四萬出頭,網友給Kottke的捐款稍少於此數而已。)
這樣的成就,想必讓許多人欣羨。很多部落客在勾勒他們全職寫部落格的夢想時,都會想到他(可以參考他那篇文章裡的159則迴響)。但這個全職寫部落格的生涯,在今年2月底屆滿一年時,他宣布終止,理由是:發現這樣的生活受到侷限,個人成長未如預期(收入也是他的考量)。
不管是不是當初大力捐助他的人,有些覺得被耍了。因為Kottke當時表示全職投入寫blog,將使blog的內容更豐富,但實際狀況並非如此,承諾甚至在一年期滿後軋然而止。
在台灣媒體大力報導那些因為部落格紅翻天,進而出書,書又大賣的例子時,Kottke的經歷倒是值得我們反思:究竟什麼人才能專職寫blog?
一般人的生活經驗有限,語言和視野也有限,很難長期產出精彩絕倫的東西。唯有夠精彩、夠吸引人的東西,才可能談專職或商業化。
就算是每天馬不停蹄、見聞不同的記者,要從比一般人多的經驗裡,來寫部落格,其實也有困難。因為他們必須將工作列為第一優先,在本身從事文字或攝影工作,在部落格上,若從自己的利基來發揮,做的事跟他們的日常工作一樣,有些人會覺得簡直就是多做一份工作,未必會勤於寫部落格,而且這跟他們的日常工作一樣,都是一種消耗的過程,本身必須不斷充實,否則寫久了,內容一樣乏善可陳。若能在不妨礙正職的前提下,有額外的誘因,好比滿足自己的書寫或發表欲、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等,這類人比較容易有長期而且量夠的產出。
當然也有一些「偷吃步」的方法,不用本身有的東西來生產部落格內容。例如每天或定期做網摘,就是一種「偷吃步」,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些文章做連結和註解而已。
回頭看Kottke,他在1998年3月14日的第一篇網誌裡,提到他為何要寫部落格:「I decided I needed to start writing things down. Because I forget. Because I think better and feel better when I write. I used to write often but got away from it. So here it is again. But you ask: "Jason, why not keep a private diary?" Because I'd never keep up a private diary...I need to force myself to write this. So, I made it into content. Since it's content, I feel obligated to keep it up-to-date.」
這跟許多人(包括我)寫部落格的理由一樣,用個方式強迫自己把某些事情紀錄下來。這是所謂的初衷。但時間久了,名氣大了,初衷可能稍微被淡忘或改變,所以他去年說要當全職部落客,要大家捐款,進入商業化(不論商業化程度多寡)階段。
部落格做為個人媒體,終究跟一般媒體有別。一般媒體一日沒出報,或者斷訊一小時,可能就有訂戶抗議,認為有損他們的權益。而全職部落格應該用什麼樣的頻率和內容來滿足客戶,目前還沒有夠好的範例。Kottke是走在前面的人物,但這個例子是不及格的。
部落格的商業化,可能要跟第一波網路公司熱一樣,經歷一些教訓。台灣出版社依據人氣程度,來幫一些聳動的部落格出書,可能未來也會得到一些教訓。因為網路未來可能跟紙本、電視、廣播等媒體的界線變得模糊,最終要考驗的,還是內容的豐富程度,和部落客本身有料與否。
這就像一位長得像劉泰英的老先生在誠品信義店跟一位年輕女生說的一樣:「吳×權的書就不必看了,那種兩個禮拜可以寫一本的,沒什麼好看!」那些看似高人氣(不論是否利用各種增加人氣的手段)實際上沒料的部落格,就算商業化或出書之後,要被越來越大量的部落格讀者考驗。短時間可能因為網路上無聊的人太多,而足以支撐。若想走得久、走得長,最後還是得用實力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