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見過妳」。今天到小P學校的圖書館當義工,幫其中一個有義大利名字的金髮小男生G登錄他要借的書時,他這麼跟我說。這個小男生似乎很喜歡跟我聊天,上週五我在他們班的美術課幫忙時,他也在我巡他們那桌時,這樣跟我說。之前幾次到他們班幫忙時,他只要碰到我,都會跟我說這句話。
我們當然見過了。有回我送完小P上學,在回家的路上,他正好往學校方向走去,看到我便大喊:「小P的媽媽!」。還有前不久,有天晚上我們從外頭回到家時,他跟他推著嬰兒推車的爸爸正好從我們家旁邊經過,小P聽到我說看到他同學,便降下窗戶開心地大叫。G聽到聲音認出我們,便指著前方跟我們說他們家在前頭。說巧還真是巧,他們班一共20人,有4個人就住在我們家這條街上。小P因此說他比他的另一個同學幸運,因為另一個同學家附近沒有其他同齡、上同一個學校的小孩。以前都不知道我們這條說長不長的街道有這麼多同齡的小孩。所以G說的見過我,也許是他們上學前的事,畢竟我們家在街口,他們要進出,都會經過我們家前面。
記得小J念幼稚園時,有天我們才到家,下了車,有輛車突然停在我們家車庫前,後座有個小女生開車窗招手大喊小J的名字。仔細一看,原來是他們班的同學。她就住在我們這條街的轉角處。那時就覺得好巧喔,居然有小朋友住在我們家附近。沒想到,類似的事情在小P上幼稚園後重演,這次不只一個在我們這條街,而是三個。
差點忘了,還有一個隔壁班的小男生就住在我們家對面,他因為在夏天出生,所以他媽媽讓他晚一年上學。有回他媽還跟我說,我們應該讓小孩輪流共乘,就不必每次上下學都每家開一輛車出去,明明目的地和終點是差不多的地方。這點子不錯,只是目前執行有困難,因為這階段的小孩還是要用五點式汽車座椅比較安全,我的車上只有一個五點式安全座椅,因為小J已經改用一般的安全帶了。也許大一點要讓他們共乘比較容易。對面的太太有回談到為何沒讓小孩抽科學小學時,她的理由就是:「那間小學的學生都住得比較遠,小孩很難一起玩」。
這倒是個考量點。有天幫忙小P跟爸爸出去練習騎腳踏車,經過這條街的上坡轉角處時,正好碰到他們班兩個女同學在前院玩,兩個同學的媽媽還幫他加油。後來我才知道,她們每天傍晚都在前院一起玩,有次全班走路去Trader Joe's參觀的路上,其中一個女生的媽媽還說小P也可以過去跟她們玩。當時她也跟我提了一下她們三個人家的大致位置。
這次G借書時也來跟我解釋他們家的位置。他講了半天,我還是不清楚,索性問他:「你們家的門牌是幾號?」他說:「我不知道,下次我會抄下來,再告訴妳。」我笑著跟著他說:「好,謝謝!」
這就是念附近小學的好處。等到小P轉去哥哥的學校,就很難在這一帶碰到同齡的校友了。小J轉到科學小學後,我只有去Trader Joe's買東西時,才偶爾碰到他同學和同學的媽媽,知道原來他們也住在本地,而不是鄰城。彼此間的實體距離就比較大了。但是這件事沒有讓我惆悵的餘地。
我前不久在YMCA碰到一個曾經天天在接送小孩時打照面的印度媽媽,一聊才發現她們搬離我們社區,現在住在山上,大女兒轉到那邊的五年級了,小女兒現在在小P的學校念TK(算幼稚園中班,不是每間小學都有),明年會轉回山上小學。她說我們這個小學的低年級很好,高年級很差。她們搬家主要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我記得她一年多年說這間小學很好的。沒想到過了一年,她的說法完全不一樣。其實我完全能理解她的想法,因為小J念二年級前,我也沒有動過讓他轉學的想法。說到底,小孩碰到不好的老師,家長有時比小孩還痛苦,畢竟付那麼高的房屋稅,就是想讓小孩受好一點的教育,如果教育品質不理想,感覺就是把錢往水裡丟。那麼辛苦背房債,何苦來哉?在不增加搬家麻煩、不付更高房屋稅的狀況下,能用抽籤的方式轉到一個較好的學校,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了。至於在家附近有同齡小孩一起玩的事,就只能暫時放到一邊了。
幾年前常看到臉書上有台灣朋友提到團購,新聞也常提到某商品引發團購熱潮等。有回跟家人視訊時,看到他們正在吃巧克力蛋糕,一問之下,原來是我弟去團購的。於是有種感覺,好像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有參加團購的經驗。
沒想到,台灣人的團購精神,居然出現在南加州!
上週六在中文學校跟朋友聊天時,她突然提到現在有台灣團可以團購台灣食物,出貨方會從遙遠的洛杉磯開車到我們這一帶分發,而且有兩團,出貨時間不同。我和其他人聽了都眼睛一亮,二話不說,立刻拿出手機點開Line加入。我之前用Line是為了跟台灣的家人連絡,沒想到現在還能用來加入團購。
加入之後,看到兩個團都有四五十人,覺得很意外,我們這一帶居然有這麼多台灣人?不過後來從偶爾出現的簡體字判斷,也有中國大陸來的人加入。
有一團我沒跟到,因為加入時訂單已經截止了,第二天就要出貨。那天手機不斷發出聲音,因為訂貨人和出貨方熱烈地交流,出貨方不斷上傳確認過的訂單。我偶然看到一個朋友居然訂了三百元的食物,非常訝異。因為貨幣單元是美元,不是台幣。幾十張訂單加起來,總金額挺高的,難怪有人願意開這麼遠來送貨。據說這個團一兩個月才出貨一次,而且是客家口味。下次我一定要跟,因為好久沒吃到客家點心了。
我跟到的第二團今天出貨,於是兩個小孩在沒回台灣,也沒去洛杉磯的情形下,吃到了從沒吃過的台式車輪餅。雖然我覺得口感跟台灣道地的車輪餅有差,這間的餅皮感覺像是用鬆餅粉做的,但是我們家小孩總算知道車輪餅是什麼東西。要吃真正道地的,還是回台灣時吃現做的好了。
我還買了客家湯圓。前陣子過元宵時,一直想起客家鹹湯圓。記憶中,小時候吃的客家鹹湯圓裡,有茼蒿、芹菜、香菇、油蔥酥、紅蔥頭、蝦米等,尚未入口,就被四溢的香味弄得食指大動。這些材料我手邊都沒有,還得找時間去買。前不久發現這一帶的農夫市場開始出現美國小茼蒿,所以現在不必跑到華人超市,也可以吃到茼蒿。我還在COSTCO買過號稱是從台灣等地進口的香菇。比較麻煩的就是蝦米和油蔥酥,非得去華人超市買不可,但是這兩種東西的貨源也比較令人擔心,或者不用也無妨,差幾味也許味道沒那麼香,起碼安全點。
在這個華人比例不高的地方,能藉由團購的力量,在距離台灣幾千哩遠的地方,吃到有些家鄉味的食物,給回憶一點溫度,讓人不由得佩服當初牽線的人,真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太令人感激了。
一月中的時候,收到學區辦公室貼心的通知:二月開始就可以遞交轉學申請。雖然小P這次因為小J的關係,申請科學小學時,有手足優先權。只要缺額多於有手足優先權的人數,應該就沒問題,不然就得抽籤。但是,誰知道今年念幼稚園的小朋友,有多少個在升一年級時會轉學呢?我們也不知道全校有多少小孩的幼稚園弟妹今年在其他學校,明年會想要入學。而且我聽到好幾個認識的媽媽說,都幫小孩交表,想抽科學小學。感覺競爭非常激烈啊。
於是我問小J,如果弟弟沒抽到,他要不要轉回原本的學校。因為我明年不可能同時接送兩個,兩個人的上下學時間一模一樣,而且小J去年剛知道要轉學時,非常生氣,說他只要念一年就要轉回原本學校。但這次他跟我說,我可以先接弟弟,他在學校多待一會沒關係,他不想轉回原本的學校了。
於是不免想起去年八月中知道他可以轉學以後,我們為了他轉學,付出了不少精神。剛收到通知那天下午,我跟他一講完要轉學的事,他立刻哭倒在地上,說他沒有跟原本的同學告別,他們不知道云云。我解釋了好久,說得我口乾舌燥,覺得很累,所以先去睡一會午覺,順便讓他自己想一想。等我一覺起來,他說他同意去念新學校了。這轉變快得超乎我的預期。
但是他的情緒還是在不高興與勉強同意間來回擺盪,動輒為此跟我生氣。科學小學沒有新生座談會,只在開學前一天有全校性活動。我們便全家都出動。跟原本學校很不一樣的是,那天我們就知道放學後學校有哪些活動可以參加,學校中庭有一個一個的攤位,讓學生可以過去了解,感覺很像高中或大學才有的活動。那天學校為了讓學生盡可能了解各種活動,有抽獎券,必須在每個攤位蓋章,把所有的章蓋滿,才能參加抽獎。小J很抗拒新事物,他從沒接觸這樣的形式,一看就說他不喜歡,一直臭著臉,催著我們離開。
那天從分班表裡,我們看到他一個在更早一年就轉過來的一年級同班同學的名字,跟他正好同班,再加上另一個以前中文學校的同班同學,我跟他說至少認識兩個人,他不是完全誰都不認識的。而且還有以前preschool的同學在這。
沒想到,開學第一天,他的一年級同學沒來。第二天,依舊沒來。第三天,他說那個同學不念了,轉走了。於是第四天,是個週一,又轉來一個新同學。而且那個比他還晚被通知的同學一來就穿全套制服,我忍不住暗讚那個小孩的媽媽,動作真快,我可是花了兩三個禮拜才陸續把他的基本制服買完的。
我很好奇他的一年級同學轉到哪。而且每年換一個學校,適應得了嗎?那個小男生的媽媽是小學老師,不知道她怎麼考量這件事。我更覺得有意思的是開學三天才被通知候補上的那個小男生,他比小J更措手不及才是,原本的學校都開學,還上了三天了,然後就轉學。我私下跟某人說,這學校有這麼熱門嗎?都開學了,還是有人願意來。
小J上學的頭幾天,我在家都有點坐立難安。第一天放學後,他說交了一個新朋友。那個朋友帶他去某個地方「看女生」。我聽了覺得不太對,但是又不想讓他太挫折,便提醒他不要跑去不該去的地方看。之後每天他都陸續交了幾個朋友,我便覺得比較安心了。過一陣子,他跟我說他和第一個認識的男生不再是朋友了,雖然不太懂這年紀男孩的友誼是怎麼一回事,不過他起碼有其他人可以一起玩正常點的遊戲,我就比較放心了。他們班22人,有5個轉學生,算是轉學比例挺高的。
不過轉學一兩週後,他因為不可抗力之因素,某天必須請假。那天原本要考試,老師便說他前一天留下來先考完再走,要我晚一小時接他。但是當天我按照和老師約定的時間到時,小J卻坐在校門口的台階上,還跟我說他等很久了。我問不是要考試?他說老師讓他在課堂中間的下課時間考完了,因為老師的兩歲女兒發燒,她放學後立刻就走了。而我的手機此時已經裝了好多個學校秘書的留言,還有很多未接電話,包括某人和婆婆的。因為秘書以為我忘記接小孩,就把我們家的連絡電話通通打一遍,於是某人和婆婆都以為我忘記接小孩了。我對老師不太諒解,我不在意她要先走,我能理解單親媽媽的壓力比較大,但既然跟我說好了多留小J一會,而且是前一天才說好的,難道不能在計畫變動、離開學校之前,讓祕書打個電話通知我提早接小孩,這比讓祕書花幾十分鐘打幾十個電話找我們好吧。更何況小J才剛到這學校沒幾天,這環境對他來說很陌生,讓他一個人在空曠的校園裡,實在讓人不能安心。
我本來想跟老師溝通此事的,但某人說算了。因為她才剛剛改回娘家的姓,顯示剛離婚,也許她的心情比較混亂,有些事就顧不到。不過我還是挺擔心的,之前的老師都沒有這種狀況,不知道她要花多少時間調整自己。前兩週小J班上去Getty Museum時,我也跟著去當義工。去程的車上,我跟老師隔著走道聊了一陣子。她倒是挺坦然自己離婚的事,還說雖然跟前夫不能在一起,前夫也不想看女兒了,但女兒既然有一半對方的血統,她還是希望女兒有天能去前夫的故鄉看看、了解當地的文化。我感覺她比去年九月時的心態好很多,也許比較沒問題了。
跟小J二年級的老師比起來,她花了不少心思解決學生的問題。小J是個整天都有各種問題想問的小孩,據說他可以在老師講數學講到一半時,問老師下午有沒某個活動。老師於是要他把問題用便利貼貼在桌上,而且分成兩類:「我想問的」和「我需要問的」。然後老師會在有空時,回答他的問題。有天我去找老師時,老師便讓我看他的桌子,當時貼了至少十幾張的便利貼,老師說她已經有些落後,來不及回答他的問題。我覺得挺有意思,因為他的二年級老師會做的事,就是把我找去,告訴我小J太多話造成他的困擾。而三年級這個老師,卻試圖尋找一個平衡,讓小J學習耐心的同時,讓他分辨哪些事非問不可,哪些事要等有機會才問。
頭幾個月,小J三不五時就抱怨轉學。我說他念preschool時也轉學,他剛開始不高興,後來習慣點就很喜歡新學校了。他跟我抗議,說他那時年紀小,現在他年紀比較大了,要適應新學校沒那麼容易。關於這點,我跟幾個有女兒轉學的媽媽聊了,她們都說女兒很快就適應新學校了。或許男生不見得適應力較差,問題是小J的個性是那種比較固著於原本事物的小孩,所以要花的時間比別人久。
擔心了好幾個月,去年十二月時,小J不知何故,突然說:「媽媽總是對的。媽媽以前說,我會喜歡我的新學校,而我真的喜歡我的學校。」我聽了很開心,總算可以放下一顆懸著的心。
在此之前,小J的心理變化也跟原本的同學有關。他轉學後,陸續寫了三封信給以前的同學。先是交代他轉學的事,之後又陸續寫了一些其他的。每次都是我送完小P到學校後,再繞到三年級的教室去,趁他們排隊進教室前,交給跟他同班很多年的印度同學。小J如此迫切地讓老同學知道他的訊息,他同樣也想知道他們的近況,於是寫了地址,希望他們能回信。但一直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十二月時,我們去Discovery Cube玩,正好碰到他那位印度同學。這兩個小男生很奇怪,每次在校外碰到都特別彆扭,一副我不認識你,你不認識我的樣子。小J用手遮著嘴,偷偷地跟他爸說,他看到那個印度同學了,還說想問印度同學為何不回信。兩對父子檔在玩的途中一度打了照面,兩個小孩相對無言,倒是兩個大人聊了起來。連小J同學的爸爸都知道小J轉學的事。至於他到底問印度同學話了沒,我當時不在場不得而知。然而,從那次起,小J就徹底收心了,再也不寫信給以前的同學,也不再談以前同學的事,他的重心真正轉到新學校去。所以我問他要轉回原本學校嗎?他說那他會想念新學校的12個朋友,而他在原本學校較要好的,不過7個。因為原本的學校陰盛陽衰,全班有12個女生,只有7個男生。而現在班上的男生有13個男生,9個女生。
以前某人反對小J轉學的,但既然小J已經轉了,他也希望小P也能轉過去,畢竟這大半年來,我們覺得新學校的老師和校長都比較認真,小孩的確學得比較多。前不久我交轉學表時,學區辦公室的門關著,只得照門上布告指示,塞到門下。為了確認對方收到,事後打電話想問,電話卻沒人接。某人趕緊在截止日前幫我跑一趟,確認他們收到了。
據規定,科學小學的手足優先權只有在四年級以下有效。希望明年小P就能跟哥哥上同一個學校。這樣我可以統一接送,學校規定的義工時間也比較容易安排,跟老師的面談時間也可以一併處理,捐款也不必弄兩份,可以比小孩分別念兩個學校時,省下很多時間和金錢。
靠著處理小J轉學心情的經驗,明年處理小P的轉學事宜,應該會比今年好才是。
相關:
小孩分念兩間小學之苦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