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02, 2005

Blog系統提供者的推薦與下場

自從中國博客網在前陣子改版,越形繁複後,我剛好忙得不可開交,沒時間研究。直到最近因為寫了「讀郭敬明《夢裡花落知多少》—大學生單薄的想像」,從12月27晚間開始,遭到大批郭敬明牌冬粉(=粉絲=fans)惡言相向,讓我發現事態有些詭異,以為是像上次寫《幻城》那樣,又被貼到不知道的論壇去,直到昨天出現令我噴飯的留言,我趕緊當網路偵探,發現是中國博客網的推薦所致。這種推薦,跟明日報新聞台的首頁推薦,真是效果類似啊!

blogcnHOT.jpg

被放到這種熱門連結裡,總是會帶來相當人氣,而且是昔日對妳陌生的人。有個重要前提是,寫的是許多人關心的主題,而且能為一般所談論或有管道理解。雖然「悲劇的靈魂—追尋Sylvia and Ted的過往」也被放到「讀書時間」的推薦文章裡,同樣在我不知道的狀況下被改成簡體字放到網站上,但只有一則廣告留言(已刪除),並沒有那麼多冬粉(=粉絲=fans)前來聲討。

blogcnHOT2.jpg

多年前有回在明日報新聞台寫王文華,也是遭到類似下場。看來多數網民對輕文學作家的關心程度強烈過於其他。這些留言,總是讓我開眼界:原來這作家有這種fan屎(fans)啊!雖然有什麼fan屎,是一點都由不得人的,就像我也沒法保證自己的blog不會出現白爛留言。

有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大陸對網路引用的觀念還很差(台灣好不到哪去,但比較沒有轉換簡繁體另貼的問題)。六月時,一篇陪病日記被改成簡體字貼出,好幾個月後,我才意外地發現。最近兩次的文章變成簡體字版,我仍慢了好幾拍才知道。儘管都是在中國博客網貼出,可心裡多少覺得不能認同這樣的作法。

由 Debby 發表於 January 2, 2005 02:43 AM | 引用
迴響

好奇地去看了那一些令人噴飯的留言
哇真的是蠻開眼界的。
希望..別讓他們影響了你做文章的好心情

我是在去年(真快!)12月底時發現你的部落格。
斷斷續續地讀著你寫的文
有些文章好喜歡 有些則是哦~原來可以從這角度看這事

新年快樂。

L. 發表於 January 2, 2005 05:07 PM

唉,是啊,來留言的的確是小白一堆。
真希望下次不要再被blogcn擺到什麼「熱點」去了。
以前在明日報的時候,被擺了三次的樣子,後來就說別再把我的東西放到首頁推薦去。問題就解決了。

也祝妳新年快樂!

Debby 發表於 January 3, 2005 12:25 AM

面對邏輯不通背後思考有問題的回應我實在無法繼續唱和下去,只想快點跑掉
想不到 debby 這麼有耐心,真的很佩服

terri 發表於 January 4, 2005 06:36 AM

因為是自己的地盤,所以跑不掉(默)。
對於網路筆記本上出現這麼差勁的邏輯,不點出問題,總覺得不成,雖然覺得就算費心回應,這些人還是沒救的。

這讓我肯定一件事:blog絕對不是公共論壇,網路也很難形成真正的公共論壇。光是一堆小白在上面,就足以破壞一切對話的可能。在網路要找到層次相當的人對話,幾乎是不太可能的。刪掉一些留言,絕對是必要的。

Debby 發表於 January 4, 2005 01:43 PM

這個結論很有趣耶。

容我丟一些想到的問題出來,也不是專給 debby 的,只是想到了忍不住寫一寫。。。

第一個是,到底公共論壇可以存在於哪裡呢?而且公共論壇實在是一個有趣的概念。如果依照 debby 所說,公共論壇的必須要參與者的思想都有一些層次才能夠成立,那麼,這種公共性似乎必須加上一個註腳才可以,因為「公共性」已經有所篩選了。。。

又,公共論壇的概念,好像會跟網路上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相互抵觸?營利為主的眾多網路提供者(ISP),不會免費提供空間讓大家發言的吧,著眼在利潤獲取的情況下,提高網站的 popularity 成為首要,恐怕其間的操作與提高媒體的收視率等採取的灑狗血策略不會相差太多?這樣的話,網路上的使用者很難不會隨時隨地受到影響,透過有意的渲染文字或圖片,去知道一些事情。這樣的話,公共論壇其間暗指的一種 dynamics ,似乎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被抹滅掉,因為論壇建來不是為了討論什麼,卻是創造更高的利益(而且那些不往商業化發展的往往就會面臨危機 ^^:;;)。

網路的特徵之一就是他是「有錢負擔得起電腦與網路」(無論網咖、學術網路或其他情況)的人人都可參與的。。。然後這些「人人」的自主性與參與度,也會決定網路的發展方向。我覺得因為「人人」(儘管有基本門檻)組合成分太複雜,自然使用網路起來也會導致不同結果,很難總括地去 theorize,但是小規模經濟也許依舊可以達到一些所謂「公共論壇」的效果或影響,這些就比較能夠去討論與 theorise,雖然並不具有「共通性」、「全面性」。不過我個人觀察是,任何理論要追求一種 universality 多半都會在過程中不斷地暴露各種缺失與問題,所以注意力放在 small-scaled economies 比較能有研究的成果。當然啦,也會因為同樣的這個出發點而被攻擊說不夠成果有影響力,因為只關於一小撮人或事物。。。

好啦,寫太多了,也不知道這裡留言有沒有限制字數,等會兒按下去不知道會不會被截斷 XD

希望 debby 不介意我跑來碎碎念。

terri 發表於 January 5, 2005 04:55 AM

Terri的問題是許多人相當然爾的疑問,但我有不同看法。

公共論壇的目的是要溝通,最好達成顧及最大多數利益的結論吧?

如果是這樣,也就不可能迷信所有人都要參與。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認知到大多數的利益在哪。不同階層的人有所侷限,但我相信知識仍給人比較大的思想空間和能力。

公共論壇既然要溝通,前提是參與的人必須具有理性能力。任何一個不理性的人,都可以輕易破壞一切。

在這件事情上,我不想迷信許多人宣稱的無差異、超大數的人。因為沒有這樣的人存在。上網路的人,的確已經具有某種特性,國外是當作某種經濟能力來看待,台灣因為網路建設普遍,費用較低,其實多半是大專院校的人在上網。

會想去參與某種公共討論的人,本身也已經具有一些個性,甚至主動尋找可以發表意見的地方參與。但這些人未必具有理性討論的能力。

網路的匿名性也造成一些麻煩。不是每個人都真正匿名的。好比我已經在網路上寫很多東西,可以很輕易看到我的看法,有人可能隨便挑一兩句來大做文章,而這些人本身隱匿於隨便的代號之後,這種情況下,根本不能做為一種溝通,而是發洩。

我其實傾向公共知識分子的論壇。這些人知道彼此的背景,對於事情知道多面向的可能,也比較容易理解對方某個意見的後面究竟是什麼。

我曾親身參與過一小群知識分子的論壇,深知真正的結論,或說協議在幾小時的討論下,都難以達成。更別說網路上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差異那麼大,又搞匿名,有人亂扯,容易失焦……我沒在台灣的網路上看到真正具有公共性的論壇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於Blog,它從頭到尾就不是從一個公共論壇的角度出發的。刪掉留言也是必要的,我不相信留著那些商業廣告、色情廣告有什麼幫助,留著小白的留言也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愉快。

對於公共型知識分子的論述,可參考江宜樺老師:www.phil.ccu.edu.tw/chinese/lecture/doc/public.doc

Debby 發表於 January 5, 2005 02:40 PM

^^ 多謝 debby 不辭辛勞的回應,我去 download 了文章,待我將手上的事情大致處理後再來回應。

不過這方面的討論真的很有趣。:)

terri 發表於 January 6, 2005 05:01 AM

其實今天再回來看了一下,發現我跟 debby 的心態想法有基本上的差異。放在一個 blogger 的立場, debby 說的我全部都毫無疑問地同意。

我一向是將 blog 當作娛樂的,只是現階段對我而言娛樂不再只有「笑」,而是一種利用書寫去闡述腦袋裡的思想與情緒上的抒發。

但是因為 debby 這篇的結論放在公共論壇那個概念上面,所以就激起了我的一種無聊的「學術興趣」,而遺忘了這整件事情其實是小白與 blogger 之間的意見衝突。。。(當然其間還有許國族等等 ooxx 的繁多問題)

我完全認同在 blog 上面,不應該被當作是公共論壇來使用。這大概也就是 debby 一再重申的,這裡是你的「筆記本」的意思吧。

至於理性為依歸的重點,我也很能夠接受。不過因為自己生活裡面為了應付眾多專業訓練上面的要求,發覺已經將理性逼到某種極致,也將情緒面壓抑太過,所以反而漸漸地反向思考,想替情緒找尋某種可獲認同的出口;也因為這些觀察與經驗,於是對各種推崇理性的宣導感到不安。

當然,的確,臺灣社會上太多太多的情形與狀況,幾乎沒有什麼理性可言,這一點,很多時候也叫我無力,但卻又會讓我不禁反省:理性真的是唯一一條道路嗎?會不會仍有一種方法,一種途徑,可以不必那麼強調理性的絕對存在、依舊能夠讓大家討論與決策一些事情呢?理性一方面來說是個有些抽象的概念,再方面他太快就壓抑了情緒層面的反應,最後,他是具有西方啟蒙時代脈絡的產物,儘管臺灣的現代性早已成為了一種對西方的模仿與想像,但是可不可能,我們參考其他鄰近國家與自身文化習俗,去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這麼提議之後,我其實並沒有什麼答案,卻只是想要找尋不同於向西方看齊的可能性而已,況且,有太多文化文本豐富的國家一直被臺灣的論述所忽略,也許是時候我們該試著轉移焦點了。雖然說,改變一點也不容易,而且加上資本主義與媒體的無間合作,這一切都顯得十分理想化。那麼也許,學術可以先開始吧。

terri 發表於 January 7, 2005 06:23 AM

關於「理性」,的確有很多反思。

可我必須強調的是,我所謂的理性,是拿捏對話焦點,以及知道個人情緒不能太過張牙舞爪的尺度。

在一些(受過女性主義薰陶的)女性團體裡,那種氛圍全然不同於男性主導的對話。妳可以帶入私人經驗(男性這樣做的比較少),但是要記得公眾對話的核心到底在哪,不然又流於散漫、失焦了。

Debby 發表於 January 7, 2005 01:35 PM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