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2, 2024

原來父語是祖母語

自從去年春天收到DNA檢測的結果後,我對照著弟弟傳來的祖譜,不時研究著一些小東西。我打開Google Map,搜尋祖先來台前在廣東蕉嶺的地址,發現他們以前住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那附近的名人有「八百壯士」之一的抗日名將謝晉元。在YouTuBe搜尋我們家的堂號,看到從廣東另外一縣到台灣的同姓客家人回老家祭祖的影片,他們要涉水到祖祠,而祖祠同樣泡在水裡,所以他們站在水裡祭祖。那環境感覺不宜人居啊。不禁想起我們祖祠在正廳的牌位底下,似乎有個土地公的牌位。如果祖祠淹水,土地公的牌位該安置哪裡才好?

蕉嶺現在有道特色小吃,叫做「三及第湯」,是道有豬肝、瘦豬肉和豬粉腸的湯品。所謂「三及第」,是指在科舉考試中,連中秀才、舉人和進士。據說清末狀元林召棠先用肉圓、牛肝和豬粉腸做成三及第粥,蕉嶺秀才古遠才用了「三及第」的名稱,改用豬脊頂肉、豬肝和豬粉腸做成「三及第湯」,在客棧做起小吃生意。當地想考科舉的人,都會在應考前喝個三及第湯,以求好兆頭,現在當地人仍會在考試前吃這道湯。不過,這道湯品,我們在台灣沒聽過。林召棠出生於1786年,在1823年中狀元。他還沒出生,我家祖先就已經到台灣了,之後也許回過廣東多次,但古遠才開客棧賣三及第粥的時間不可考。總之,台灣的蕉嶺客家人就跟這段逸史擦身而過,不然就像福州人一樣,把佛跳牆帶到台灣來了。

有天研究著,突然發現有件事不太對。我們家是廣東蕉嶺來的,而蕉嶺是客家四縣腔的範圍:鎮平縣(今蕉嶺縣)、平遠縣、興寧縣、長樂縣(今五華縣)等四個縣,那我們家應該是講四縣腔的,為什麼我爸那邊講海陸腔客家話?

我問了我爸,我爸一聽就說,不對,我們家講四縣腔,是因為阿婆是桃園楊梅人,講海陸腔,不會講四縣腔,所以阿公和他才講海陸腔。以前住我們家對面的堂伯,要是聽到他講海陸腔,會氣得拿煙斗丟他。

原來是我記錯了,我的父語也是母語,我以為的父語,其實是祖母語。以前我媽說,阿婆講海陸腔,她講四縣腔,兩人難免雞同鴨講,我聽到就會居中擔任翻譯的腳色。於是我一直以為我的四縣腔是跟我媽學的,但其實是因為阿公和我爸也講,所以家裡有好幾個大人都是兩種都講,我自然兩種都會,但問題是,我從小就混著講,所以我到現在還是分不清哪種是海陸,哪種是四縣。一位只講四縣腔的苗栗大哥跟我說,客家話不同腔調很好分啊;但對我來說,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近年因為執政黨推雙語政策,很多語言學者出來反對,認為這樣對下一代的語言發展不好。我完全認同,因為當小孩沒辦法把母語說好時,太快加入第二語言,很容易造成兩種語言自然混合的效果,到時台灣就可能會出現台式英語。

不過新竹縣講海陸腔的人比較多,可能最後我爸那邊住在新竹的親戚講海陸腔比較多?

十一月的時候,無意中發現被稱為「台灣手語之父」的美國人史文漢(Wayne H. Smith)會說客家話,而且是在台灣沒那麼普及的海陸腔,他還教過很多種亞洲語言,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之後又發現從美國到新竹湖口傳教的牧師邱福生、牧師娘宋美珍也很厲害,不但海陸客家話講得超標準,可以用客家話念聖經,連名字都取的這麼台,真是非常融入客鄉。

看到這種語言大神的例子,讓我想回頭把客家話學好,畢竟我比他們更有條件才是。雖然現在我身處的地方沒有史文漢所說的語言環境,但YouTuBe和Podcast上都有一些資源可以學習。

苗栗大哥幫我稍微打聽過了,據說廣東蕉嶺現在跟我同姓的人很少,大概是都移出來了?如果不是到台灣,也許多數去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我在23 and me上的東南亞各國的遠親還不少,只是他們可能把姓改了,尤其是移居到泰國的人。我甚至有遠親去了遙遠的加勒比海、南美洲和印度。如果我把客家話學好了,說不定有天去這些國家的時候,可以聽聽看客家話到那些國家會變成什麼樣的語言,畢竟語言和文化都會跟著人移動,也會跟著所處環境而變動的。

由 Debby 發表於 January 22, 2024 04:18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