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時候,透過ABC新聞網站的小工具試算,悲觀地認為今年底能打到新冠疫苗就很幸運了。一月下旬拜登上台後,展現抗疫的決心,新冠疫苗的排程不斷提前。不過,去年底到今年初,是加州疫情的最高峰,簡直就像大魔王進城了,每天新增的案例和死亡人數都創新高,讓我不禁想起「年獸」的傳說,往後順利度過這個疫情,我們也該互道恭喜。每天看到縣政府公布死亡的人數和年紀,我感到十分擔憂與哀傷,因為死的主要是六十歲以上的長者,有如去年初義大利疫情嚴重時,死者以年長者居多,所以我很希望長者都能趕快打完疫苗。一旦出門碰到認識的長者,都要問問對方打疫苗了嗎,也蒐集相關的資訊給曾經沒能順利預約橋樑課程的老師,知道她打了疫苗,我才放心。
三月開始,為了讓學生重回學校,加州的老師開始有資格打疫苗,連中文學校的老師也不例外。所以朋友問我要不要去中文學校當老師,還有缺。很多年前我就三不五時被問要不要去中文學校當老師,我每次都推掉,這次我還是說不要,為了疫苗去當老師,感覺怪怪的。反正我會有耐心地等到輪到我的時候。不過,北加和東岸的大學同學都陸續傳出她們打疫苗的消息了。
4月15日終於輪到16歲以上的成人都能打疫苗,不過當時正好碰到嬌生疫苗出狀況,所以只有輝瑞和莫德納兩種疫苗。我本來就打定主意要打輝瑞,因為輝瑞的副作用是最少的。不過在那之前,我去看我的護士(RN)時,曾問她打什麼好。她說,不管哪種,能打到都好。她說她打的是輝瑞,不過她本來約的是莫德納,當時他們有說不保證會打到哪一種。小P看了新聞,跟我說,輝瑞對南非變種沒有用。儘管如此,有打疫苗還是會大幅降低重症的機率,最近加州的死亡率明顯的下降,跟疫苗的施打是有關係的。
某人在我之前就打了,他已經找過一輪,知道有那些疫苗地圖網站可以幫忙找疫苗,所以是他幫我約的。莫德納當時比較充足,要打輝瑞就只能開遠一點,不過還好,是車程大約40分鐘的地方。他在北加的大學同學之前第一劑約到要開170英里的地方,開兩個多小時的車過去,再開兩個多小時的車回家;她的第二劑則約到另一個70英里外的地方。
我要打疫苗的地方,是個大學的停車場。開到附近時,就要很多指示告知該怎麼走,快到時,就分了很多車道,有人指揮如何進場,我們當時開進的是第六站,旁邊還有第七站。那邊就是「得來速(Drive-Through)」模式,在車上打的。先有人過來檢查手機上的預約簡訊,然後有人收走身分證件,之後才有人拿著疫苗卡和疫苗過來。幫我打疫苗的黑人女士十分專業且警覺,她瞄到某人居然是踩剎車,要求某人停車。然後我們三人六目齊齊看著某人的手把D檔推到P檔,然後她才幫我打疫苗。我事後問某人怎能那麼不小心,要是我正在被注射時,他動了一下車子,她嚇到往後退,針頭可能留在我的手臂上;不然就是她打到一半抽出來,就浪費一劑了。
之後要等15分鐘,這中間有兩個人過來詢問,因為車上已經被貼了打疫苗的人數的貼紙,所以他們一過來就知道只有一人打疫苗,便問是誰,感覺如何,然後提醒我要多動手臂。真是頗為貼心的服務。想起二月初,新聞曾提到南卡疫苗站大塞車,要打疫苗的人在車裡要等好幾個小時,最後是Chick-fil-A的經理找來義工、幫忙疏導路線,讓打疫苗能夠有效率點。不知道加州最初的狀況如何,不過,看來這幾個月,加州的疫苗站已經非常有條理了,比較難的是預約疫苗。打了疫苗之後,感到心情終於好了些,自從發生疫情以來,第一次感到住在美國是好事。
我的疫苗打在左手臂。幾小時後,我才看到有人說應該打在慣用手的手臂,這樣手臂活動多,比較能減緩不適。我打完回家後,照樣去後院挖土,第二天也去挖土,不過,打了疫苗的地方的確會痛,並沒痛到影響運作。第三天就沒事了。說到副作用,新聞提到女性因為荷爾蒙的關係,較容易出現副作用。不過,有個團購老闆跟我說,他和太太都打嬌生,他太太沒事,他倒是躺了兩天。所以這是因人而異。
某人和我都打了疫苗後,小孩非常興奮,覺得我們可以去餐廳裡吃飯了,因為餐廳也開放了,他們感覺我們生活可以恢復到疫情前。但我可沒那個打算。去年十一月,本地的餐廳開放後,我們這一帶的案例就大量暴增,變成本城四個郵遞區號裡染疫人數最高的,讓我都不太敢出門。我們附近的中餐館也曾因為有顧客確診而暫停營業,內部進行消毒。
小P的畢業旅行顯然被取消了,但小J八年級的華盛頓特區畢業旅行延到暑假,似乎會成行。他很想去,但我很猶豫。現在不願意打疫苗的人仍很多,別說美國人了,我認識的台灣人裡,就有那種信陰謀論的川粉,極端反疫苗,但是有假必定出門。在這種情形下,在狹小的機艙跟這種人相遇,感覺並不安全。而且,最近染疫的族群已經轉移到青少年了,我看了好幾個新聞,是不同地區的青少年因為參加體育活動而染疫。小J最快可能年底前可以打到疫苗,但不是暑假前,要我讓他跟同學去華盛頓特區的餐廳一起不戴口罩吃飯,然後睡在同一個房間,我還沒辦法說好。
至於回台灣,依舊遙遙無期了。在小孩都沒打疫苗,回台灣要隔離14天,而且小J必須要單獨申請一個手機門號和分開隔離的情況下,回台灣太昂貴太浪費時間且太難受。
上週末聽說小J印度死黨的媽媽之前隻身回印度,沒想到在那裏確診了,現在回不了美國。看到新聞裡印度的慘況,為她捏一把冷汗,不知道在印度醫療體系崩塌、人口密集的狀況下,她要怎麼恢復?所以,在疫情沒結束前,還是別出國為妙,免得有差錯就回不了家。想到接下來七月還有東京奧運,到時會有幾萬人齊聚東京,沒打疫苗和打過疫苗的選手沒戴口罩一起競賽,會不會產生新的疫情或變種,尚是未知數。
暫時不想那麼多。等到下個月打了第二劑之後,再過21天,我準備去剪頭髮。有生以來,從沒兩年沒剪過頭髮,這次真是打破紀錄了。
由 Debby 發表於 April 28, 2021 12:44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