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7, 2009

換個角度

這次play & grow with me的討論主題是小孩的社交。Ms Tia提到,當小孩跟別的小孩玩的時候,除非小孩發生拉扯、推人、打人等不當行為,否則不需要干涉他們。這聽起來就像是我在公園看到其他美國媽媽的態度。很多媽媽常只顧著自己聊天,或坐在一旁休息,遠遠看小孩滿場到處玩。我們家的小J自從學會「陪」、「一起」之後,不時把:「媽媽陪」、「媽媽一起」之類的掛在嘴邊。我想走遠一點都沒辦法。我有時只是站遠一點,他就著急地表示要我陪。課堂裡其他小孩,似乎沒有像小J這麼黏人的。

我因此請教Ms Tia該怎麼辦?是因為他聽不懂英文的關係嗎?還是個性的緣故?

Ms Tia問我和某人屬於外向型或內向型。我說是內向型。她說那我們就不可能要求小J多外向了。我們能做的事,就是陪著他,當他跟新朋友玩的時候,我們也在一旁,而不是拼命把他推出去(所以以後小J不肯下水學游泳時,我們也不該直接把他推進水裡去)。她認為父母和小孩的性格一致,比較好解決。她屬於活潑外向型,但是她的三個小孩一到外面,至少前三十分鐘,都像被凍住一樣,讓她覺得很頭大。

她這說法讓我想到,以前看Dr. Sears的書時,我隱約記得Dr. Sears曾經把父母的性格和寶寶的性格做一個組合列表。他說,當寶寶比較難帶時,父母有機會去精進自己的技巧和這方面的能力,這對長期的親職之路來說,很有幫助。而對寶寶好帶的父母來說,他們不需要特別做什麼事,所以他們沒什麼機會去磨練技巧。

這種育兒的看法,算是很正面,完全倒轉一般人的感覺。相形之下,華人把難帶的小孩當做小孩來討債(做父母的上輩子欠做子女的),就顯得負面許多。新手父母需要正面的看法,聽太多負面的說法,只是徒增痛苦而已。

其實我最近漸漸覺得孩子自己有自己的造化,父母就算設想完美,小孩也不會照著那條路走。我就算覺得太內向對小J不利,想要讓他提升一點社交能力,可是這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勉強來的。而且,他這樣黏我的時間也不會很長,要我陪著,我就陪著吧。等有一天,當他發現跟同齡的小孩玩,比跟我們玩有意思的時候,他就不會這樣黏著我們了。

由 Debby 發表於 September 17, 2009 09:46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