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把小J最幾個月做的「好事」,一一拍照存證。這些好事,包括:把客廳的百葉窗折破三塊(我們要面臨後果請參考「社區管理委員會與百葉窗」)、持續把球塞進音箱的洞裡、用衣櫃的門撞牆壁,把牆撞凹等。每次我發現之後,大呼一聲:「哇!你又……」之後,這小子便很樂地在一旁學我說:「哇!哇!……」真是叫人又好氣又好笑。
第一樁實在令人很頭大,因為同一個百葉窗,連續三塊都被他折破了,從外頭看,非常明顯。這都是因為,我們家的沙發就擺在百葉窗下面。小J爬了沙發,想往外看(多半是為了看垃圾車),於是去撥百葉窗。小手使起勁來不得了,很快就折壞百葉窗了。那扇百葉窗是舊的,如果到了非換不可時,我們也只能自我安慰,這樣可以把家裡百葉窗的顏色統一一下,因為新舊百葉窗的顏色有點落差。唯一的問題是,某人之前買百葉窗的3 Day Blinds,因為美國這一波不景氣,關閉距離我們家最近的那間分店。
至於第二樁,至今仍令我們捉狂,因為持續上演中。我們最早發現那個國際牌的低音音箱被塞了球,是因為小J把手往裡頭掏。我們趴下來看那個放在地上的音箱,赫然發現裡頭有個紅色的塑膠球!那顯然是旁邊的Hasbro Playskool Busy Ball Popper裡的球。
小J有兩個玩具是玩小球的,另一個是把球敲進洞裡的一個玩具。這兩個玩具的球,沒多久就相繼上演失蹤記,我們怎麼找,都找不到。奇怪哩,我們家沒多大,為何東西就這樣消失了?難道我們家也有百慕達三角洲之類的神秘黑洞?原來其中一個神秘黑洞就是那個音箱的洞。偏偏那個音箱是木頭的,外頭沒有任何螺絲的痕跡,也就是說,我們沒法把音箱拆開。我們的手都比音箱的洞大,怎樣都沒法把球拿出來,某人有回伸手進去一摸,一不小心就把卡在洞中間的球就推到音箱裡了。小J知道他有球在裡面,不時把小手伸進去。他的手很小,可以抓到球。可是他一旦握著球,就沒法把手伸出來,所以最後還是空手出來。偏偏這小子還是三不五時把球塞進去。某人有晚便一邊看電視,一邊搖音箱,於是搖出三個球出來。他只能搖出比較小的球,比較大的球就搖不出來了。
一歲兒喜歡的神秘巢穴,有什麼規則可循?我至今仍無法找出所有小J會塞東西的地方,無法理解這個一歲兒的藏東西邏輯。我們之前住在飯店時,他就曾把小救護車玩具裡的手術刀和另一個工具玩具弄不見,我怎樣都找不到。最後只能猜想,說不定被他扔到垃圾桶裡了,那是我唯一沒有檢查的地方。好在小J在家時,不會特別喜歡把東西扔到垃圾桶裡,他倒是很喜歡把玩具扔到書房的回收桶裡。某人偶爾便會在回收桶裡倒出小J的玩具。如果我們沒有仔細檢查,當西語裔清潔婦來打掃之後,有些東西就永遠找不到了,因為那些被小J藏起來的玩具,極可能跟垃圾一起永遠離開我們家。
這幾天讓我們很困擾的是,小J把公主外婆家的形狀拼圖弄不見了!他帶回來九個,不過半天的時間,長方形的磁鐵就找不到了。我趕緊上網查,準備買一本回來賠公主的外婆。可是amazon沒買這本跟Tonka有關的SHAPES ALL OVER TOWN,我只找到一些二手貨。第二天,我跟公主外婆說,她要我別擔那麼多心。雖然她們那本是Washing Mutual送的,可是我怎樣都覺得過意不去。
小J實在很喜歡那些有形狀的磁鐵。因為他最近很喜歡可以貼來貼去的磁鐵,後來又喜歡上我買給他的形狀拼圖(Melissa and Doug Shapes - Chunky Puzzle),玩沒多就弄不見三片。而形狀磁鐵兼具他最喜歡的兩項特質,唯一的問題是貼到冰箱後,不容易拿下來,因為那些拼圖本來是要貼到書上的。那些形狀磁鐵比木頭做的形狀拼圖小且薄,所以更難找。這下我學到一個教訓:不要給一歲兒太小、太扁平或太薄的玩具,否則他們更容易藏到你找不到的地方。小J今早在回收桶東掏西掏時,曾掏出一個信封袋,把那些形狀拼圖放進去。如果他連信封都可以這樣玩,那他會藏東西的地方,顯然比我能想到的多。
至於第三樁「好事」,是因為終究有不適用cabinet locks的櫃子。於是小J很喜歡在想要看我吹鬍子瞪眼時,衝進他的房間,用力地扳他衣櫃的門去撞牆壁,發出「砰!砰!」聲。英國記者Carl Honore在《Under Pressure: Rescuing our children from the culture of hyper-parenting(中譯本《慢的教育》由大塊出版)》提到,現代的美國父母對小孩的安全顧慮過頭,櫃子、馬桶等都裝了鎖。其實裝鎖不見得是因為確保幼兒的安全,有時是為了減少家長的麻煩和幼兒的破壞。因為小J沒事這樣撞壞櫃子或牆壁,或者把櫃子裡的東西掏出來,丟得到處是,苦命的是我們這些跟在後頭收拾、維修的奴才父母啊。
目前就記憶所及,只能暫時列出三樁他最近做的「好事」。等我記性比較好的時候,再來補記小J的其他「好事」。
由 Debby 發表於 March 16, 2009 09:2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