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讀到亨利梅哲造訪龍山寺後,決定放棄他在西方世界的音樂事業,而選擇留在台灣,為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台北愛樂貢獻時,我突然想到幸運餅(fortune cookie)。
這是我在台灣或大陸到處吃喝時,從沒見過的東西。但它卻頻繁地出現在譚恩美《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之類的小說裡。一直到去年冬天,我終於在加州看到小說中的幸運餅。而加州,據說也是幸運餅的起源地。
那次是在後來因為房租太高而關門大吉的華國酒家(Mandarin Wok Restaurant)吃飯的。飯後,侍者送來一盤幸運餅,我非常興奮,迫不及待拿了一個掰開來,一邊吃,一邊讀上面的句子。那紙籤條寫什麼,我早已不復記憶,倒是記得,某人提醒我,往後看到沒有塑膠包裝袋的幸運餅,千萬別吃,因為在送上桌之前,妳不知道他們怎麼處理這些餅的。
之後,陸續去了好些中餐館,幾乎沒有例外,每次都有幸運餅,而餅裡的籤條,形式不太一樣,有的就只是一句話而已,有的還有六個號碼,感覺是香港人弄的,到處發揚他們的六合彩文化。無獨有偶,去年三月底正好有個樂透事件與幸運餅有關。Powerball Lottery那次的二獎得主,居然高達110人,powerball因此要為這些人付出1900萬美金。由於得獎人數太多,有人懷疑powerball的開獎過程有問題。到最後才發現,原來其中很多人都是根據中餐館的幸運餅籤條上的數字去押注的。再進一步追查,發現這批籤條是來自紐約長島一家餛飩工廠出產的Golden Bowl牌幸運餅。這個新聞傳出後,我想應該更多人會注意幸運餅裡的籤條吧!
不過,看了幾次這種籤條,我就覺得興味索然。有次同桌的人對一盤幸運餅都沒興趣,我和公公便開了其中幾個來看。有些句子甚至不知所云,不知道要如何解釋。有的則做簡體中文教學,這我更沒興趣了。
對洋人來說,中國人的宗教和飲食文化都挺有意思的。既然他們不能、不會也不一定願意到中國人的寺廟裡祭拜、求籤,那麼,到中餐館裡吃頓飯,飯後來個零食,然後有點小小的生活樂趣,有何不可?至於滋味嘛,那就別強求了。
然而,就如同好萊塢讓白人認識的中國女人代表蘇西黃(Suzie Wong),其實是個一半中國、一半英國血統的半洋人;中餐館裡的幸運餅,其實也是把目標鎖定為白人而弄出來的洋產物。有人說它是香港人發明的,也有人說是日本人發明的,總之,它不是道地的中國食物,妳不會在台灣或中國的餐館找到這東西。
不過,也不是所有美國的中餐館都送幸運餅。Temple City的京玉北方麵館,就沒送幸運餅。而泰國餐廳Exotic Thai Cafe則送了籤條有一面英文、一面西班牙的幸運餅。
我拿到的那則籤條是這麼說的:「You will have a fine capacity for the enjoyment of life.」嗯,希望如此囉。
由 Debby 發表於 November 14, 2006 08:45 PM | 引用來美國一年多,只覺得這邊的中餐館有這東西,很新鮮,卻不知道它的來由。看到這篇能寫這麼多,真是令我拍案歡喜!
由 etta 發表於 November 16, 2006 03:3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