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9, 2004

緋聞與私德

我總是容易被理想性格的人所吸引,對於能在污泥滿佈的凡塵裡一身潔白昂然站立的人,總是無限敬佩,我愛那些有勇氣挑戰體制,並且試圖改變規則的人。

——曾維瑜《Dear dear》

曾有位老院士跟我說,一般人以為學術界比商業界的人清高,但沒有這回事!學術界的人沒有特別清高,商業界的人也沒有特別污穢,都差不多。也有人覺得商業界的人腦筋比較靈活,但也未必,沒有那個領域的人特別如何,都是差不多。這些話早在中研院社會所一位研究員被李遠哲說「學位高不代表人品高」之前。他說得非常非常仔細,不只這麼一小段,我忘了當初是談什麼,讓他跟我說那番話。但我這些年來一直記著,他說的是平常心看待所有人、對於問題要慎思和明辨、不要迷信權威或某種人,以及不要抱著「理所當然、想當然爾」的態度去面對人事物。這些話說來很容易,要做到卻不是那麼簡單,我只能盡力,不斷自我提醒。

在這個緋聞氾濫、社會新聞當道,引領媒體品味風向球的島嶼,儘管每個人三不五時就會接觸到一則讓人對人心失望的消息,卻同時醞釀一種對高尚人品的崇拜,這是一體兩面的。

前不久,要送一本林清玄的書給人,卻遭到拒絕,對方的理由是:「他嘴巴講菩提,私底下卻亂搞,噁心!」對於這種反應,我並不意外。其實那件緋聞已經七年了,算夠久了。一九九七年六月爆發時,衝擊力的確相當大。向來健忘的台灣民眾,對他不會輕易忘懷,因為他曾經在好長一段時間是許多人的精神導師,更產生了一批信徒。但當媒體報導他遺棄有病在身的元配,另結新歡,新婚妻子將臨盆時,我想很多人可能遭到強烈的打擊,甚至可能受到一些精神創傷。一個人曾經有被抬得多高,摔下來時,就有多痛。這幾年知道他的人仍多,維持他不低的知名度,但他的書再也不會像以前那麼賣了。這導致他要往中國大陸市場發展,雖沒像幾米那麼紅,倒也打出知名度。不知道中國大陸讀者知不知道他在台灣發生過的風風雨雨,如果知道,會是他們對私德的要求比較低嗎?還是出版商和他根本不提往事?經歷這些,他不是沒有感觸的,但讀者已經不想知道了。

幾個月前,被媒體稱為「慈善家」的溫世仁猝然過世,因為喪事處理,爆發原來他有小老婆,這又造成一些人的失落與愕然,因為不敢相信一個家財萬貫,充滿善心的工作狂,竟然還有另一個家庭。其實沒什麼好意外的,慈善家也有弱點,而且捐款成立黃羊川等,和維持兩個家庭的運作,並沒有衝突,不是零和競爭。但是他的形象良好,不免讓人對他有所期盼,更何況,這是一個容易因為媒體知名度和形象良好,造成少數人被宗教形象化的環境,因此造成與實際的落差。所以公眾人物要潔身自愛,以免做錯誤示範,不是有些人隨便說說而已,而是真會造成某種難以預期的效應。有人在黯然神傷後說:「那麼有錢的男人沒外遇也很難啦!」咦,好熟悉的論調。後來想想,原來是我曾經聽過兩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女生談男人,結論是:「男人有錢就作怪!」所以因應方法是:找一個有點錢的男人,然後控制他的荷包。我不知道想出這個法子的女生成功沒,聽來既不治標更不治本。

「男人有錢就作怪」的說法會不會太輕率了?外遇的起因恐怕不是因為錢,那可能只是誘因,卻不是主因。當成龍讓吳綺莉的肚子大了起來,他說他不過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罵他的不只是女性,我也聽過男性罵他,比較好笑的版本是:「混帳!不要把我們這些好男人都拖下水!」

為什麼許多女生容易迷戀所謂有才華,或者表面看來有理想的男人呢?當我們追求一個兩性平等的社會時,其實應該破除「迷戀」迷思才對。因為迷戀,難免交出自己的主導權;因為迷戀,把自己的標準套在別人身上,容易幻滅;因為迷戀,所以構成一段不平等的關係。等等。

最近朋友圈傳來一則慘烈的消息。一個最近出了一本書的[偽]文藝青年,看似有點社運意識的傢伙,借酒裝瘋,對一個女生上下其手。事後辯稱自己喝醉了,以為對方是他老婆。由於確有其事,於是簽下協議書。至於受害人要求他賠償兩千元,以做為心理醫生診治的費用,他竟討價還價起來,說任何方式都可以接受,但心理諮商費用一次兩千元未免太貴了吧。而市場上心理諮商醫療的費用約是一小時兩千五百元。由於此豬目前就讀美國東岸名校的政治博士班,不會不知道所謂的性騷擾或緋聞對一個人,不管是從政(此豬非常努力地和當局保持良好關係)或擔任教職(名校加上拿到全額獎學金和公費,找到教職不難),會產生相當的負面影響,因此偕同朋友表示希望這事不要聲張,以免破壞當事人的名譽。讓人擔心的是,會性騷擾的傢伙從來不會只犯一次,因為那是性格問題。藉著權力進行的性騷擾,更令人髮指。

此事給我們的警惕是:
一、 不要以為那些能講一些偏左社會學或政治學理論的人都是「進步青年」,更不要輕易認定他們就是左派,也絕不可因而認定他們比所謂的「右派」高尚。事實上,歷史有左派女性遭到左派男性壓迫的前例,讓一些左派女性寧可將「女性」權益擺在「左派」之前,否則她們就被犧牲掉了。不要輕易迷信「左=進步」,那些表面的「左」更不能相信。
二、 迷信高學歷或所謂有才華的人是很危險的。基本上,這些人更容易犧牲女人,把征服女人當作他們魅力的證明。
三、 有老婆的男人並不都是正人君子。
四、 基本的警覺隨時都需要,不管對方是不是認識的人,熟人強暴的案例在實際數字上比例並不低。
五、看來人模人樣,甚至長相斯文的人,未必表裡一致。

在看過這麼多,近距離或遠距離感受那些事件的衝擊力之後,我想起了老院士的話,以及我當時的心得:保持平常心,凡事不要理所當然,對品德還是要有要求。當然,自己做好,永遠比期待別人做典範容易。

由 Debby 發表於 June 29, 2004 09:23 PM | 引用
迴響


你quote我的話,從原來的文章裡抓出這句話,失去了前後文,失去了脈絡,這句話被用來對照你自己的文章,卻失去它自己原本的意義,也是我這個原作者原本的意義。我想這樣是不適切的,我原來的那篇文章《詩》和你這裡所要寫的東西並無明顯關連,但是閱讀你這篇文章的人將沒有機會發現這點了,因為他們不知道被quote的那句話究竟如何出現而來。

曾維瑜 發表於 October 7, 2004 09:35 PM


引用那段話不是為了寫讀書心得,只是延伸思考。留下來源,是表示需要理解的人,請自行參閱原書。

有興趣知道妳的作品的人,自然會去看原文,沒興趣的人,就算延用妳的脈絡,也不會去看原文。

有這麼一說:作品一旦完成,別人要怎麼讀,作者就管不到了,是以「作者已死」。

(這年頭不甘願作品已死的作者還是很多,才會不時有人前來。)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7, 2004 11:19 PM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