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8, 2018

我的橋樑課程(十二)

轉眼這學期的橋樑課程已經上了一個多月了。基本架構不變,老師照例用康乃爾筆記法開堂,每個月一開始就發給我們一張當月的節日表,講解各節日的內容,因為學英文不只是要增進聽說讀寫等能力,還包括對文化的深層理解。而那些關於語言的細節,就藏在節日、童謠、詩歌小說等文化各層面。

課本的第一章有不少內容跟腦神經科學有關,提到我們應該怎樣增進學習的效果、改善專注力等。因為秘魯來的男同學對這部分特別好奇,老師便問我們:全球腦神經科學最進步的地方在哪?只有新來的韓國同學猜對:就是我們所在的美國。難怪我們的教科書會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的結果,去做編輯和內容上的安排與調整。這是在先進國家念書的好處吧。

之後我們上了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讀到猶太人怎樣看待納粹的過往,以及「女子鉚釘工(Rosie the Riveter)」時,台灣正好發生日本人藤井實彥在台南踢慰安婦銅像,卻硬掰成做伸展操,然後還順利出境的事。再比照台灣有些官員和從事改教科書政治運動的學生聲稱有些慰安婦是自願的,我真覺得台灣是個欠缺歷史感又做賤自己人(尤其是女性)的地方。

美國參加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女人走出家庭,去從事粗重的工廠工作。她們的新資大幅提升,她們打扮得不同以往,帶有陽剛氣。她們因為有工作,以及參與社會,自我信心感覺提升,地位也不同以往。若要說自願,這才能叫自願啊。相比之下,慰安婦被逼著做那些性工作外,還要從事各種士兵不做的事。她們無法從惡劣的工作環境中脫身,不可能有美國女性那種成就感,弄到一身病不說,戰時戰後都被人看不起,一輩子身心都被這種惡夢般的過往糾纏。那怎麼可能是她們自願做的事?若慰安婦阿嬤地下有靈,我想那些人講那種話時,她們應該都集體而出,爭先恐後到那些人面前怒視著他們吧!

關於文學的部分,老師從英語的歷史開始講。英語是受到歐洲各種語言和部族影響的語言。第一部流傳下來的古英語作品《貝奧武夫》(Beowulf),就充滿北歐色彩。這是一個關於英雄的故事,英雄貝奧武夫在這部史詩般的作品裡,消滅了三個當時北歐人最懼怕的怪物。2007年有部電影以此故事為本,但是我覺得整體氛圍已經太好萊塢了。那部電影裡的怪獸Grendel長得很可怕,皮膚尤其嚇人,但牠媽媽竟然是Angelina Jolie演的金色表皮光滑的大美女,除了那條很長又會自己擺動的髮辮,其實看不太出來是另一號怪獸。這讓我非常不解:怪獸的媽為何跟怪獸的長相差那麼多?而且Angelina Jolie一出場,氣氛就變得很曖昧,害我差點以為她跟主角貝奧武夫發生什麼,由於我只在Youtube看了部份情節,不確定電影裡有沒安排她們發生什麼。但是他們有怎樣的話,就脫離原本的故事太多了。相較之下,歷史頻道拍的另一部相關解說片,就感覺好多了。而且當中提到,有人類學家企圖找尋貝奧武夫故事在北歐真實發生過的證據。這更讓我好奇與期待了。

老師說,貝奧武夫是佚名者採集人們口語流傳故事而寫下的作品。其實中文最早的文學作品《詩經》也是這樣的,只是詩經文雅多了,充滿當時中國人的生活點滴,而不是打怪的故事。詩經的年代比貝奧武夫早許多,中國文學發展的時間相比之下,比英國文學長許多。

雖然我們現在以為莎士比亞是古英文,但其實不是,莎士比亞的英文是早期現代英語。在他之前,還有部重要的作品,屬於中世紀英語,就是我們以前在台灣的高中歷史課本讀過的喬叟《坎特伯里故事集》。我們花在《坎特伯里故事集》上的時間比《貝奧武夫》多很多,可能是因為《坎特伯里故事集》的篇幅和體裁的緣故。這本書也可能是喬叟的採集加上自己創作的集合,畢竟那不是有版權觀念的年代。故事涵蓋的社會階層很廣,很多故事都讓我覺得荒誕不經,整體層次比不上莎士比亞的作品,因為就像是男人在酒館裡講的粗俗故事。不過透過這些故事,讓我們可以有個管道去理解當時人的生活,也算挺有趣的。

這週我們迎來了莎士比亞,老師讓我們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雖然大家都在自己的語言裡聽過或讀過這個故事,不過在談論細節時,我們才發現其實我們忘了很多部份。不時重溫經典還是有必要的。

在讀這些的同時,老師會問我們,我們明明在美國學英語,為何要知道這些英國經典文學呢?老師說,美國的高中大學生也都會念這些,這是整個英語世界的一部份,學習英語的人都應該知道。往後,我們還要學狄更斯和珍奧斯汀。這讓我想起台灣國文課綱比例爭議裡的反文言文派,他們認為文言文在現代用不到。但美國人會用到《貝奧武夫》、《坎特伯里故事集》和莎士比亞作品裡的英文用字的人也不多,可是他們一樣學啊。重點在於我們怎樣看待知識。知識是可以流通的,是有淵源的,而不是可以用不同容器裝著單獨放置在腦中的。我想那些主張文言文用不到,所以不用學的人,應該是比較不會活用知識的人。因為古典文學裡,雖然有我們平時不太用到的文句,但其中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應該是可以與現代的各種思想、學說交流使用。而了解一個語文的經典文學作品,可以讓我們在許多時候讀懂很多作品裡的深層思想和內涵。這是我們應該不斷回頭去讀經典的原因。

雖然這個課程並不會讓我拿到任何學位,但我覺得還是很值得,因為它讓我在不同的環境和架構下去重新思考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重溫一些在台灣讀過,但沒用英文讀過的東西。


由 Debby 發表於 September 28, 2018 11:52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