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於小J的發展,一直很憂慮,因為他在好幾個方面發展都比別人慢,不太跟年齡相近的小孩互動,弟弟曾經是他唯一會一起玩的小孩,即使他已經上學那麼久了。小兒科醫生因此要我們找本地的regional center做發展評估。去年我打電話去regional center,得到的回音是,他們不幫三歲以上的小孩做發展評估,我們必須找學區。學區?因為小J還沒接受正式的義務教育,再加上我不是這裡長大的,根本不知道要找學區的什麼人,連要怎麼找都一頭霧水。
直到今年一月,眼看二月就要申請幼稚園了,我們還沒法決定到底要讓他多念一年Preschool,還是按部就班念幼稚園,所以我去問老師關於他的情形。活動中心的老師覺得他還好,雖然在一些方面比較弱,不過他慢慢有進步,而且他開始會跟幾個男生一起玩沙了(這應該算進步吧,他之前一看到別人就逃得遠遠的)。老師後來給我學區的電話,說可以讓他做語言評估。因為他上學快一年了,他學英文的進展並不顯著,發音有很大的問題。因為英文不好,讓他有人際問題。
聽說有些人多的學區,這種評估要排隊排很久,有朋友就說她們等了兩個月。我在一月底約,還好這一帶人沒那麼多,約到上週五。
上週五我和某人一起帶小J去學區做語言評估。評估的那個專門人員說,這其實是要評估母語的(我們本以為是要評估英文程度的),所以一直問我們其他人是否聽得懂小J的中文。因為我們在這的華人親友有限,小J也不太跟外人講話,所以我們只能從公婆和一兩個跟小J講過話的台灣朋友的感想來猜測。我們能聽懂他百分之九十以上,公婆大概只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我覺得對外人來說,可能聽懂小J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話吧!因為他有些發音並不標準。
然後她開始測試小J的英文,包括聽力和說的能力。她說兩段式命令句時,小J通常只完成其中一項。因為她提供一些玩具,所以小J一度興高采烈跟她說他最喜歡垃圾車等等。
之後雖然她盡可能小聲地跟我們討論,不過小J看來還是覺得有點受傷。因為她說小J的英文很難聽懂,她建議先做聽力測驗,看看是否所有音頻都聽得到,然後她會寄一些文件給我們,填好再做進一步評估。
小J的英文的確很難懂。像他之前跟我說,他在基督教學校時,都跟"Baiden"玩。直到有一天,我中午帶小P去接他時,小P一路衝進教室,然後小J把弟弟介紹給他最要好的朋友。我過去要帶走小P時,他的朋友跟我說,小P沒跟他說:"Bye bye, Brandon."我才發現小J把他同學的名字講錯了,人家明明是Brandon。我後來教他好幾遍,他還是發不出正確的音。當晚我跟某人說這狀況,他說小J是大舌頭沒錯。
說到聽力測驗,他之前在醫院和小兒科做好幾次都沒成功。去年七月,他打電話給爺爺奶奶時,告訴我們聽不到,把我們嚇個半死。婆婆說他把電話拿遠了點,我說沒有,他把話筒貼在耳朵旁。於是我們很快地打電話到小兒科去約聽力檢查。
醫生出現前,護士先幫醫生問幾個問題。她問小J右耳會痛嗎?他說會。之前他說過幾次,我們以為他隨便講講。沒想到,後來我們才發現他真的會痛。
醫生檢查之後,發現他的耳垢太多,看不到裡面,要護士來洗耳朵。護士便來幫他洗右耳,用一個細管插進耳朵裡灌水,小J嚎啕大哭,護士一直跟他道歉。好不容易洗了一點出來,醫生再度來看,還是太多耳垢,必須再洗一次。第一個護士不想來了,於是來了一個最胖、看起來最兇、也不友善的護士。細管還沒插進耳朵,小J就大哭。護士問他要棒棒糖嗎,問我可以給他棒棒糖嗎?這時我怎麼可能說不?於是護士拿了一小根棒棒糖給他。糖塞在嘴裡,他的耳朵依舊不舒服,可是沒法哭得那麼慘烈。
這個護士比較狠,很快清出一堆耳垢,雖然裡頭還有,護士說醫生應該看得到,就走了。醫生來了之後看一眼,說這個狠護士做得好,她終於看得到中耳了,於是發現小J兩耳都有中耳積水。她說這應該是感冒或過敏造成的。我說他這兩年冬天都流了好幾個禮拜的鼻涕,醫生點頭說,那應該就是了,於是要我們給他吃過敏藥,睡前點兩三滴食用油軟化耳垢,讓耳垢流出來,然後兩週後複診。這次他們用機器貼在小J耳朵上做聽力測驗,不過還是失敗。這種測聽力機器跟醫院的應該一樣,並不需要受試者反應(所以他們剛出生幾天就做過),但是受試者要是亂動,就測不出來了。
回家後我查了資料,看到有人提到嚼口香糖會幫助中耳積水的症狀減輕。我想小J就是太少嚼東西了,他到現在還常要我們幫他把青菜剪小,不但太硬的食物不肯吃,連棒棒糖都不會吃,老是讓糖水從嘴裡流下來。那禮拜他才稍微會把櫻桃放在嘴裡吃,而且要吃很久才會把肉咬掉,之前他知道櫻桃有核,說什麼都不肯吃。我想,就是因為他太少嚼東西,口腔運動不夠,所以耳垢才不會掉出來。
究竟他的發音不好是因為大舌頭,還是有些音頻聽不到,我們得先確認。前天打電話去約聽力測驗,對方就跟我說第二天就可以做了(比我預期地快)。於是昨天小J就去縣政府成立的機構做了免費的聽力測驗。測驗前我很忐忑,很擔心他的聽力有問題。出發前跟小J同學的廣東媽媽提到這事。她說,她之前帶如今兩歲小兒子去做過,因為她兒子講話講的慢,結果是正常。她還告訴我,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聽力測驗。
這個機構在一個新大樓裡。我們到的時候,沒有其他受試者。測驗場所的外面牆上,貼了很多湯瑪士的圖案,有助於轉移小孩的注意。
測驗人員初步檢查小J的耳朵,發現他的耳垢很厚,看不到耳膜,可能是過敏或感冒時造成,這多少會影響他的聽力。然後她用機器先檢測一下小J的聽力。之後她要我和小J一起進測聽力的密閉房間。她先示範給小J看,一旦聽到聲音就把積木丟到盒子裡(並不像我以前在台灣做的,是要按一下按鈕),我則在旁邊負責遞積木給小J。此時聲音是放出來的,沒戴耳機也聽得到。然後她幫小J戴上專門耳機,走之前還說角落的小動物會有所反應。
等真正的聽力測驗進行時,我們才知道她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因為那個房間的四角,有三個角落放置了不同的玩具,每個角落各有兩個。當小J丟了積木到盒子之後,這個角落的猴子會突然打鼓,或者那個角落的鴨子會呱呱,又或者另一個角落的狗會發光……這讓小J覺得很有意思。之後她要小J跟著講一些字,最後又再測試一下,丟幾個積木,聽力測驗就完成。
值得慶幸的是,小J聽力測驗的結果也是正常,所有頻率都聽得到。只是,測驗的專門人員說他有發音問題,他發K、G等音時,不是用聲帶後面的共振,而是用嘴巴前面發音,所以就有音準問題。她認為他需要語言治療師。
小J顯然很喜歡做測驗的小房間。他出來後,一直說要再進去,甚至說每天都要去一次。他還問我為何是鴨子最先發出聲音,我想是測驗者隨便選的吧!
我很好奇台灣有沒這種免費的專業鑑定機構?小學的時候,我去長庚和馬偕醫院做聽力測驗時,醫生很兇,護士粗魯,對小孩一點也不友善。希望現在他們有所改善。
----------------------------------------------------------------------------------
一位有中華民國聽力師執照的朋友,看到這篇後,寫下他的看法和補充,一併貼在這裡:
放在耳朵上的那種,如果不需要另外貼東西在頭上的話,就是耳聲傳射 (Otoacoustic Emission,OAE),主要是在檢查內耳的外毛細胞 (Outer Hair Cell) 的反應,這是種非常特別的細胞,多數的感音性聽力損失都是這種細胞受損所致。
然而 OAE 有幾個限制:首先無法用來判定「耳蝸後」的病變,例如聽神經病變、中樞聽知覺處理病變、腦幹病變、大腦皮質病變等。然後這種檢查也很容易受到中耳及外耳的影響,一旦有中耳炎、中耳積水、聽小骨病變、耳膜病變、耳屎太多塞住等情況,都會受影響;而且也很容易受到噪音以及受測者躁動影響。總而言之,如果小孩的年齡足夠,最好還是依據行為聽力檢查的結果為準,比較全面也比較可信。
玩具會發光的聽力檢查有兩種,一種適用於年紀比較小的小小孩,叫做視覺增強聽力檢查 (Visual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這種檢查的重點在於建立有效的視覺增強,使小孩願意在接收到聲音刺激的時候「轉頭」或「改變視線」,所以玩具會不會亮,主要由聽力師控制(會有一個遙控器按鈕在聽力師控制台或他手上);另外如果小孩的視力也有困難,則會改用觸覺增強的方式。
另一種適用於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小孩,叫做制約遊戲聽力檢查 (Conditioned Play Audiometry,CPA,或叫 Play Audiometry),這應該就是你們家老大做的檢查了。這種檢查的重點在於制約,使小孩能對聲音刺激做出可靠的行為(投玩具、放積木等)。
年紀再大一點,就可以讓小朋友聽到聲音舉手或按按鈕,這時候跟成人的聽力檢查就沒有太多差別。
有時候一次聽力檢查需要耗費的時間可能超過小朋友的注意力廣度,或者因為種種緣故,使得小朋友的反應可信度不佳,所以很多時候小朋友要做很多次聽力檢查才能得到較完整且可信的結果。這對於台灣的醫院環境來說很難好好落實,聽障文教基金會這方面做得比較好。
台灣的醫院在健保制度之下,很不適合做小朋友的聽力檢查。門診病患的數量總是超多,多到我不認為有大半時間能夠做出品質很好的結果。
有些醫院例如榮總體系(至少我以前所知道的北榮跟中榮),以及據說秀傳,聽力檢查安排的時間比較合理,比較有機會好好做檢查。
但是小小孩的聽力檢查更困難,醫院的環境中很難有適合的空間、玩具、人力(做小小孩的聽力檢查,沒有助理協助是非常困難的);不過就我所知,台灣比較大的兩間聽障文教基金會(雅文跟婦聯會)在這方面應該都不錯,有足夠的資源能夠做小小孩的行為聽力檢查(就是那種需要受測者做出反應的聽力檢查)。
另外,在台灣賣聽力檢查設備的廠商沒幾間,醫院裡通常只能看到陽春的 VRA 設備,裡面配的玩具也就那幾樣,十幾年來都沒變,我前一陣子纔在跟同行的朋友感嘆說這應該是個很重要但是缺乏業界認真探究的環節。
由 Debby 發表於 March 1, 2012 09:2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