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以為我們這一區沒什麼黑人,直到幾個月前在公園裡碰到一個很胖的黑人媽媽,帶著她那年約四歲的兒子。當時公園沒什麼人,所以那個小哥哥似乎有意跟小J玩。他看到小J有桶子和鏟子,過不久就跟他媽媽回車上拿了一個超大的鏟子來。這是我在這個公園看過最大的鏟子(請見最後一張圖)。但是小J沒興趣跟別人互動,所以這兩個人始終沒交集。
前不久,那個黑人媽媽多帶著一個小嬰兒來,原來那個小男生升格當哥哥了。我在這邊看過一些懷第二胎的全職媽媽,大概因為懷孕期間沒什麼力氣,除了要帶一個精力旺盛的幼兒,肚子裡還有一個踢個不停,所以大孩子與外界接觸較少,臉上往往有種「沒人跟我玩」的落寞神情。
上上週四,我們又看到這對母子檔。但是這個小男生這回有個伴,他跟一個年紀相仿的白人女生一起玩。那個女生的媽媽正好跟那個男生的媽媽在草地上聊天,因此都沒有注意他們在玩什麼。
那個小哥哥看到小J在沙坑上玩沙,又跑過來看。他不發一語,居然把小J桶子裡的兩個大松果拿走,而且拿到比較遠的地方用力地往地上甩,都快把松果摔爛了。小姊姊也沒有講話,見狀就跑過去,撿了松果就跑回來放回我們面前,我於是跟她道謝。小哥哥再度跑過來,又把松果拿去丟,抱著球的小姊姊只好跟著把松果撿回來。如此來來回回好幾次。這當中她們兩人曾一度在沙坑裡一起用沙把松果埋起來,不過小姊姊終究把松果帶回來給小J。小哥哥可能不太喜歡小姊姊這麼急公好義,於是把小姊姊手中的球推掉。小姊姊這下有點顧此失彼,要追球,又想撿松果,然而她最後還是把松果撿回來。
這兩人看起來像是Leonard Sax說的,男女跟別人玩的方式不同。小哥哥可能是用激怒別人的方式表達他想跟別人玩的意思,小姊姊則用和善的態度表達好感。但是我不太確定,於是在那個黑人男生跑過來時問他:「你想跟她玩嗎?」他看我一眼,沒有回答就跑掉。不過,他後來就沒再丟小J的松果,去別的地方玩了。說不定他也在測試我的反應,因為我一直沒有講話。
我後來跟那個小女生的媽媽說,她很好心地幫忙,幫小J撿回松果。她媽媽說她在家都不會這樣。孩子在家和在外表現是可能不一樣的啊。
面對這兩個哥哥姊姊一丟一撿,小J自始至終都不知所措。不過他桶子裡還有一個松果,我要他玩那個小的。可是他還是有點怕怕地離開沙坑,站在我身旁。
今天,我們在沙坑玩時,那對黑人母子檔又來了。黑人媽媽忙著在草地上鋪塊毯子,然後幫小嬰兒擦防曬乳液,完全沒有顧到那個年紀稍大的孩子。那個小哥哥於是跑來站在我們旁邊看我們。小J立刻跑到我身邊,然後說:「怕——————!」這個尾音拉很長,到後來都變成尖叫。我制止他,他仍尖叫了數回,我便把他抱起來跟他說不可以尖叫。此時我瞥見身後有個特殊學校的大男生,他被他們的輔導員帶走,希望他們不會以為那個尖叫是針對他們的。
其實我有點不解。小J已經有一陣子不會在公園哭泣或大叫了。難道他記得那個黑人哥哥把他的松果拿走的事?我一直擔心小J不懂得保護自己,或許也不至於,因為他今天可能就表達他的情緒和需求。
因為我記得有個親戚說過,她那個當時才幾個月大的小孩常被另一個親戚的較大小孩打。後來小小孩一看到那個大小孩就哭。看來不懂得用肢體動作來自我保護的嬰幼兒,面對其他惡勢力,就是用哭泣和大叫來自我保護。
不過我難免有點擔心,小J會不會像我弟?我弟跟我不一樣,他剛上學時,常被欺負,我倒沒有。因為我在爺爺奶奶家長大,我奶奶重男輕女,比較疼我表哥。我表哥每次來都會欺負我,我因此學會反擊,也因此被大人修理,說我「相撩」(客家話)。據說在美國,大人只會處罰那個打人的,不會處罰那個還擊的。我當年所處的環境不是如此。而我弟一歲多就跟我回到台北爸媽家,算是我媽自己帶的第一個小孩。他兩歲八個月去念托兒所,沒多久就被同學在手臂上咬了八口齒印,等到我媽晚上下班回家看到了,那八個紅色齒印還清晰無比,反而是學校的老師都沒注意到。後來我弟在幼稚園還被同學灌了一頭一身的沙子,我至今記得我媽拎著我弟回家時,我弟一路哭喊,在浴室裡也哭得十分慘烈。
前不久在小J慶生會上,隔壁的上海爸爸跟我主張,要讓孩子到學校去學會自我保護。因為學校就像個叢林,太晚去上學,學會自我保護的時間就晚了。他們的女兒四個月大時就送去上學,現在三歲多了,很懂得自我保護。
其實我弟上學時間比我早。但是他一直在爸媽的保護下成長,就跟小J現在一樣。而我倒是比較早面對有很多大孩子的環境,附近的孩子都是比我年長許多的堂哥堂姊,說那裡像是兒童叢林也不為過。
某人有回跟我討論到「被狗咬」這件事時,他提到「氣勢」很重要,狗會看人的氣勢來決定要不要咬人。我認為人也一樣,沒有人會欺負氣勢比自己強的人。在受到完善保護的環境下,要氣質保守的孩子發展較強的氣勢恐怕很難。
難道該把小J送去學校半天看看?
由 Debby 發表於 July 29, 2009 11:16 PM貿然把小孩送進去恐怕也很傷. 更怕的是留下陰影以後都不喜歡上學就更麻煩(私以為小小年紀對上學這件是喜好的關鍵是同儕, 尤其是三歲以上的). 我之前有意識到自已是比較保護的媽媽(跟其他外國媽媽比起來--套句我媽說的:他們的鼻涕都兩條家長也沒幫忙擦啊), 所以老大兩歲就被我有計畫的送離身邊, 但是時間很短, 只有兩個早上. 老二現在也兩歲多了, 他大概就是上不上都無所謂, 因為有哥哥的影響, 他社交技能發展的似乎比較快速, 也不大需要父母親在身邊.
之前碰到Playgroup一個小男孩老是搶弟弟正在玩的玩具, 本來想閃開了, 轉念一想這孩子將來恐怕是要同班的(因為哥哥姐姐都同校他們又童年), 問了他"你是不是想跟他玩"後來還真的就很熱情的陪他玩也不搶了.
謝謝Angel的經驗談。
看來看去,我決定先試試看帶小J去報名community center的Play and grow with me課程,讓他有機會去看看「教室」和別的小朋友。反正一週一次,一次才一小時十五分,一班十五人。這也是我能找到最便宜的課程了,9次82元。
等他習慣這種場合和別的小孩,而且也能接受別人都講英文,再送他去上時間更久的課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