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平常不特別想看勵志書,但適時地讀一段,對於心理急救(心理建設太慢,來不及了),還是很有效的。
最近許多跟我同齡的朋友,似乎和我一樣都在經歷「撞牆期」、「臥軌期」等等。每個人的詞不太一樣,但意思差不多,就是遇上一些阻礙。
最近努力地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讀完,我不喜歡這本書,因為狡猾的作者一直到中後段才露出直銷商的狐狸尾巴。我對直銷非常感冒,對不誠實的直銷商更沒有好感。但不以人廢言,這本書有段話對此時的我還是有「雞湯」功效:
「『舒服』就是你現在的位置。如果你想要移動到新的生命層次,就必須突破你的舒服區域,嘗試一些你覺得不太舒服的事。…窮人以及大部分的小康階級,不願意體驗不舒服的狀態——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舒服。…舒服的狀態會讓你覺得溫暖、模糊而安全,但它不會讓你成長。你唯一能成長的時機,是在你踏出你的舒服區之後。」(p.224)
不想花錢買書的時候,也可以利用免費資源,聽一點勵志的故事。例如:《喚醒心中的巨人》。聽到一半,我忍不住跟旁人說:「這人(比起我)真是太慘了!」聽完之後,沒說出口的是:「有為者亦若是!」
聽了幾個經歷悲慘人生的故事,我得以調整心情,燃起希望,活了過來。
我不喜歡跟別人比較悲慘,但不可否認,那些走過困頓的故事,真的可以給還在掙扎的人借鏡。難怪富蘭克林會說:「如果你認為教育很昂貴,請試一試無知的代價吧!」無知的人大概不會去找資源自我教育,自然也就沒辦法在該堅持的時候,繼續挺住,迎向不同的人生了。
由 Debby 發表於 July 6, 2006 11:19 PM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