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1, 2003

讀池莉《水與火的纏綿》

初見書名,很難不以為是新生代的羅曼史小說。但打開書頁,發現作者卻是中生代,書寫多年,寫的似乎也不是寫衛慧《上海寶貝》、棉棉《糖》之類的煽情小說,而且像聞人悅閱這種寫作乾淨、細膩(長相也秀氣)的作家會喜歡的,應該不差吧?

但是剛開始的閱讀並不順利,數度忍不住把書放下,心想,這種小說到底為什麼在大陸賣超過二十萬冊?剛開始覺得難看的原因,跟語文有很大的關係。池莉的文字讓我覺得「很大陸」,這絕非把簡體字改成繁體字就能解決。就像香港報紙即使用繁體字,我仍經常猜半天一樣。對於大陸很多用法,實在難以領教。我最受不了的,莫過於「披頭四(The Beatles)」變成「甲殼蟲樂隊」吧,那四人因此每次都在我腦海頓時化為四隻巨大的黑色蟑螂。

後來的閱讀障礙,在於情節。看到曾芒芒被趕鴨子上架,連續相親四五次,被周遭的人覺得「道德\行為瑕疵」,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地方不是號稱已經破四舊什麼有的沒的,怎麼還那麼保守?繼之是曾芒芒和高勇交往時,高勇的大男人及「文不對題」,讓我很想跟曾芒芒說,妳去找上海牌男人好了,如果上海男人像許多人說的那樣賢慧細心做家務任勞任怨不敢得罪老婆大人的話。可是全中國女性和上海男人的比例太不對稱,不是什麼好的解決之道。之後看到他們要辦結婚證的風波,更覺得荒謬,比資本主義社會還麻煩。頓時覺得池莉的小說有種隱而不顯的反諷,雖然功力遠不及韓少功那種隱晦到許多人都看不懂的小說。而且這本小說提了許多政治現象,好比老共領導階級打下江山就「進城了」(沒啥了不起,民進黨執政後也「進城了」,從這點來看,民進黨和「中共」比較像,而不是國親和「中共」相似),還有對六四的描寫,不過是兩個數字,但都不寫出來,就像唐曉白導演的電影「動詞變位」,男女主角經過天安門廣場就無聲,隱隱控訴一些現象。

池莉用「文不對題」和我之前批評人的「中文理解力太差」說的是同一件事,但她的用法精簡許多。其實這個故事還有幾分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味道,高勇把曾芒芒當「結婚對象」,而真正感興趣的女人則不登婚姻之堂。

在看了超過大半本之後,閱讀才隨著曾芒芒的自我發現、女性意識提高,而順利許多。看到後來,一度以為書名是暗指曾芒芒和常聲遠,最後才發現這是一本可算是女性意識小說。即使開放結局仍讓人認為曾芒芒沒放棄感情這一塊,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面對真正的感覺、面對自己,但愛一個人終究是比愛許多人困難的。若曾芒芒不經這些磨難,恐怕只會被責任壓死,也難以發覺心中的真愛吧。

用一夜就把這部超過二十萬字的小說看完,看到雞鳴天亮,結果只能繼續精神不振地上班,這就是平常工作日看長篇小說的代價。

由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21, 2003 06:41 PM | 引用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