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3, 2002

黑暗元素三部曲

作為一部試圖打破傳統兒童文學疆界的作品,Philip Pullman的《黑暗元素三部曲》,包括《黃金羅盤》、《奧秘匕首》和《琥珀望遠鏡》,無疑地相當成功。Pullman營造出一個令成人都要為之目眩的奇幻世界,開拓了人們的想像。

電視影集「慾望城市」,有集提到,Carrie向童書出版商提出一個企畫案,她要寫的童書中,主人翁的小女孩,只要抽煙,就可以有神奇的魔法,變出她希望得到的事物。這個企畫案(即使她提出不是真心要寫)被出版商打回票,因為認為兒童不該抽煙,那是成人世界的事。然而,《黑暗三部曲》的主人翁兒童,卻在許多方面打破成人世界的禁忌。好比女主角萊拉(Lyra),出生沒多久,就被撫養她的吉普賽人,以及未來幫她完成任務的女巫,訴說她的命運是作為一個背叛者。而Lyra,也跟說謊的人(liar)發音相近,她本身也常說謊,違反了過去童書及成人教條中,讚揚誠實的美德(想想華盛頓與蘋果樹的神話吧)。在《琥珀望遠鏡》中,她還被預言說是夏娃,她信任的瑪麗要扮演蛇的角色,導引人往黑暗的路途上想像,以為伊甸園會因之崩毀。而男主角威爾,一出場就被真理探測儀說是殺人兇手。這些會讓期待兒童天真無邪的成人驚慌失措,有哪個父母在為子女算命時,會期望聽到自己的孩子是這般的危險?君不見,那些江湖術士在為總統金孫趙翊安算命時,都只說好話?Pullman一開始就讓讀者讀到她們的命運,《黑暗三部曲》的兒童們,超乎成人的想像。她們可被說是奸詐、狡猾、邪惡,一如書中成人對她們的看法,然而,她們卻也肩負著拯救世界的重大任務。這該是Pullman的大膽挑戰,如同他在書中要萊拉去對抗教會的虛偽,他用有缺陷的兒童作為救世主,也表示他對傳統基督教義的反抗——即使人有原罪,依舊可以自我完成,並且幫助他人。

童書的主人翁,不外乎出身不凡、經歷特殊,或者身懷絕技。而在《黃金羅盤》出現的女主人翁萊拉,在《奧秘匕首》出現的男主人翁威爾,兼具這三者,尤其是小女孩萊拉。雖然寫來十分個人主義,但她們終究學到達成目的的過程,要經過眾人之力,即使她們比別人生來就擁有更多的資源。這或許也是Pullman反應西方在個人主義外,到頭來還是要追求群體生活的現實反應。因此他在末章寫著:「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就沒人可以辦到(建立天堂共和國)。我們必須做到這些困難的事,像開心、仁慈、好奇、勇敢和有耐心,我們必須讀書、思考,努力學習……」(萊拉,p.597)

Pullman反對成人為兒童過濾訊息,並大膽地挑戰傳統的宗教看法與定義,因此在書中不少重寫宗教神話之筆。好比,原本的天堂之國也可以是腐敗的;該拯救人心的天使,也可能為感情和私慾自困;人在地獄可求重生,並非萬劫不復;邪惡之人可能是眾人救星等。然而Pullman還是有最終信仰,好比愛能橫越一切阻逆,能讓萬物得到重生的希望。這些人類的終極追求,他並不求改變。他也藉著萊拉在接近結尾時喪失原本的天賦,告訴讀者智慧的重要,失去的東西可以重新追求,而非像中國童話的「江郎才盡」般,一旦失去就永不復返,令人洩氣。

而第三部《琥珀望遠鏡》,有大半就是在談知識的重要,因此瑪麗能得到琥珀望遠鏡,就像有些事需要時間來補全喪失的部分,知識的追求需要時間的歷練才能完善。這些,都可以說是Pullman要呈現的積極面。他反對命定的說法,萊拉和威爾在第三部闖入沒有活人能出來的冥界,就是要挑戰人的極限。萊拉讓冥界守護者改變想法,從此鬼魂必須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為陰間帶來人間的訊息,才能通過冥界的道路以重生:「如果他們說謊、藏匿真相或沒話可說,我們有權拒絕帶路。如果他們在人間活過,就應該看過、聽過、碰過、學過和愛過。我們會為嬰兒破例,他們沒機會學習任何東西,否則,如果人們雙手空空地下來,我們拒絕帶領他們。」(無名氏,p.372)追求智慧,就是要拋棄成見與命定:「不,仔細想想,別告訴我(未來的命運)。我應該決定自己要做的事,如果妳說我應該作戰、治療、探險或做任何事,我會老掛在心上。如果我最後真做了妳說的事,我會很怨恨,覺得毫無選擇,但如果我沒去做,我會覺得很愧疚,因為我應該那麼做。不管我要做什麼,我會自己選擇,而不是由別人選擇。」(威爾,p.573)這也是瑪麗被說扮演蛇的角色的原因,其實她並非引誘萊拉離開伊甸園,Pullman改寫基督教神話的結果,是讓她先幫助謬爾發改善生活,繼之幫助萊拉獲得知識,選擇再造伊甸園,也就是天堂共和國(瑪麗的語彙裡,是用「中國」二字代替,顯然遙遠的東方總是被想像)。

《黑暗三部曲》的人物充滿各式執著,這也反應西方的宗教和人生觀與東方的大不同。與東方宗教的「無我」相比,Pullman的筆下是各式積極的追求,不管是名利,是知識,是感情,每個人都活得很賣力,也因此難免有失落。失落後,她們有(不管是否來自自我的)安慰與祝福,與東方的哀莫大於心死境界相當不同。而執著也可能經由智慧的獲得而放下,東西方的差異立見。

作為(預設的)童書,不免還是要鼓勵讀者充滿想像力,如同作者在這三部曲示範的,世界很寬廣也複雜多元,在每個人身處的這片土地外,永遠有無限充滿異質的世界。要如何越過其中的障礙,就得靠想像力了:「有的,你們能學習做到這點,就像威爾的父親一樣,那是使用一種你們稱為想像力的本領,可是那並不意謂虛構事情,而是一種看見事情的方法。」(賽芬娜爾,p.572)

而為什麼叫做「黑暗元素」呢?就以上的理解,Pullman將「黃金羅盤」、「奧秘匕首」和「琥珀望遠鏡」視為向未知世界切割的寶物,切開無知的蒙昧,就能獲得知識,得到光明,而在世上立足。因此《黑暗元素三部曲》,乃將「無知」比喻為「黑暗」,鼓勵人拋棄黑暗,寓意深厚。

《黃金羅盤》
《奧秘匕首》 Philip Pullman 著 王晶 翻譯
《琥珀望遠鏡》 繆思出版 2002年7月

由 Debby 發表於 October 13, 2002 05:48 PM | 引用
迴響

我未曾看過這書 但從另一些書而略知一二
[黑暗元素]是一本反基督教的書 內容好像[narnia] 而名字由來是密爾頓的史詩

銀鳳凰 發表於 July 16, 2006 07:01 PM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