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9, 2024

在龍岡體驗文化融合

小孩在台北待一個多月,哪都沒去,抱怨連連,所以帶他去坐火車。進火車站後,區間車已到站,所以直接上車,在中壢火車站下車。

意外地在中壢街上看到很多東南亞年輕人,大概是越南和泰國,有那麼一瞬間的錯覺,以為我到了南加洛杉磯或橙縣某些東南亞裔聚集的地方。看著那些盛裝打扮、三兩成群的年輕泰國、越南女子逛街,經過銀樓時,有人探頭看看櫥櫃裡的金飾,不禁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台灣加工出口業旺盛的年代,也許某些地方的街上,每逢假日,也是這種許多女工逛街的景象。那時她們的精神糧食是瓊瑤小說、二秦二林的電影和鳳飛飛的歌等。如今手機等各種科技產品可以讓人輕易連上不同語言的社群網站,這些東南亞移工憧憬的故事和對象,是在遙遠的母國,還是同在眼前台灣的同鄉男性?這些族群裡,有沒有什麼跨文化、跨階級的故事被有故事鼻的人寫下?

我們先去看了間日本老宿舍,然後準備坐車去忠貞新村的八妹婆婆吃中餐。在沒找到中壢客運的據點時,跟路旁站在小攤旁的女子問路,她一開口,那軟軟的越南腔傳來,我立刻知道我問錯人了。

近年才聽說桃園龍岡有米干、米線等雲南食物,據說最好吃的裝潢都不怎麼樣,看起來漂亮的餐廳都是給觀光客吃的,而我們就是觀光客,不需否認。美國胃的小孩很喜愛八妹婆婆的黑色摩登裝潢,入門處看得到前市長鄭文燦發的一面獎牌。幫小孩點了碗招牌(全加)米線,裡頭有他從沒吃過的豬肝。最近連續吃很多頓義大利麵和摩斯漢堡的小子吃了兩口,一臉驚喜地說,湯和料都好吃,然後把整碗都吃光光。因爲這間的碗豆粉賣完了,我們之後去阿妹米干1981吃,清爽可口,顏色搭配也好看。我們也吃了雲南破酥包,小孩吃豆沙包,我吃鮮肉包。

一到忠貞市場,映入眼簾的是,頭上的一片國旗裝飾。小孩不顧天上降下的雨水,拿出手機拍了幾張。在龍岡,很容易看到國旗,畢竟那是他們多年來的信念所託。接著看到一群穿雲南服裝的男男女女,每個人的衣飾大同小異,當他們跳舞時,往前又往後,轉身之際,我們可以看到她們服飾和揹袋上的不同紋路和裝飾。

小孩覺得非常特別,跟我說,沒想到台灣有這麼多不同亞裔族群的融合。我說,因為在亞洲啊。有機會的話,我們去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看看跟這裡不一樣的亞洲融合。

可惜的是,我們錯過異域故事館的導覽時間,小子很想知道那段歷史。故事館外,有一排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國旗,小孩一一指認給我聽,有幾面看不清楚,就沒認出來。他把印度國旗拍下來,傳給在加州的印度同學。

下次吧,我們早點來,可以多吃幾家不同的米線和有雲南、東南亞風的食物。

由 Debby 發表於 July 29, 2024 10:52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