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5, 2024

充當翻譯的看診經驗

回台北前,已經在網路上找到這次想看的中醫。但是家人朋友都勸我說,好歹看個西醫。於是就去看了。醫生一看認定我的狀況很棘手,除了幫我安排一些檢查,還要我去給一位更資深的醫生看看。於是我就掛號再看一個醫生。

進了那位資深醫生的診間,才發現裡面有兩個外國女性在實習,其中一位戴著頭巾、穿罩袍,是穆斯林,也許是印尼或馬來西亞來的?但是,其他診間如果有實習醫生,通常門上都會貼個提示,這診間不但沒貼,醫生也沒問我行不行,讓我一開始感覺不是很舒服。畢竟在美國,這種事一開始都會先問病人,台灣就好像完全不在意,不當病人的感受和隱私當一回事。記得有次在洛杉磯加大醫院要抽血時碰到實習生,對方問我可以幫我抽血嗎?我說:「抱歉,我怕痛。」對方立刻說不用感到抱歉。所以是正式人員幫我抽血。

我用國語跟醫生說完我的狀況,醫生聽完企圖用英文跟那兩位實習的女性解釋我的狀況,但他一下就卡住,問我某個狀況的英文怎麼講。於是,我就當自己在美國看診,重新用英文把整個狀況講一遍。我不免有點好奇,如果其他不太懂英文的病人講的東西,這位資深醫生又不知道怎麼說的時候,他會怎麼處理?

候診時間總是比實際看診時間長。最後我不知道他的診斷是什麼,因為我問他時,他說他會跟我的醫生說,於是我以為我會從第一位醫生那裏知道結果。然而,當我去第一位醫生那回診,他問我去看過那位資深醫生了嗎?讓我覺得很奇怪,不是應該有病歷嗎?就算沒有,這兩個醫生中間難道沒有溝通的管道,居然要問病人?就我在洛杉磯加大醫院看病的經驗,醫生會查看其他醫生的病歷,有問題就直接在他們的系統傳訊詢問,就算沒空直接回覆病人,他們也會讓助理或護理師回覆。

離開診間要付醫藥費的時候,我不免要跟家人抱怨,明明就是第一個醫生沒辦法解決,結果讓我到第二個醫生那裏當翻譯,然後連個診斷都不知道。

在台灣看越多次醫生,越覺得困惑。雖然台灣的醫療比美國便宜,但很多地方真的不讓人滿意。某人說我老是碰到怪事。我很無奈地嘆氣,我可不想碰到啊。


由 Debby 發表於 July 25, 2024 11:46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