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9, 2023

各地美語不盡相同

在聖地牙哥的最後一晚,我們住在聖地牙哥舊城(San Diego Old Town)一帶。上一次去舊城,是高中生兩歲的時候,那時候小的還不存在,所以這次全家來重新體驗一下,也幫初中生同步一下全家的旅遊地點。

高中生嫌舊城觀光區根本就像一個大的博物館,所以很快晃一圈就說要走,他弟弟自然跟他一道。但我隔那麼多年大老遠來到舊城,還想多看看、多拍點照,就跟他們分開走,之後被急召數次,順著小孩的某人就直接衝來帶我回車上。走沒幾步,碰到幾個亞裔女生來問我們問題,一問之下,居然是台灣來的,而且比我們家小的大一歲,全是國二升國三的。

本來急沖沖要走的某人這會答應讓她們問問題。她們的第一個問題是:「請問你知道舊城的歷史嗎?」某人回答說:「這個妳們Google就可以找到更好的答案。」大概問到第二個問題的時候,某人就問出她們是台灣來的,改用國語回答,她們沒表示異議。我事後跟某人說,她們明明就是要來練英文的,為什麼要換成說國語?某人說,她們既然一群人來找看起來像華人的亞裔問問題,就表示她們其實不想/敢跟真正的美國人交談。很有道理,亞裔學生到美國通常都是跟自己人混在一起的,何況她們才14歲。

之後某人要回去車上安撫小孩,要我回答剩下的問題。我只記得最後一個(第五個)問題是:「舊城有什麼跟別的地方不一樣的東西?」我打賭這些問題全是台灣人出的,都像是考卷最後要花腦筋和時間的申論題,每題至少要想五分鐘。她們如果要來練英文的話,美式的問題不該是這樣的。美國人喜歡small talk,他們學別的語言,感覺有進展,就是能用新語言跟別人有small talk。這些簡單的交談都不讓人傷神,會很好回答,雙方容易有交流,聊著很愉快,例如天氣、食物等,這樣才能感覺學語言的樂趣。

某人曾問她們是不是台北來的,她們說不是,只有一個說是雲林,很有自我保護意識。以美國遊學團的價位,這些小孩的家庭環境應該都是相當不錯的。

後來我看到台灣家長討論暑假要送小孩到國外哪裡學英文,有人說送小孩去菲律賓馬尼拉,因為便宜。

我很好奇,這些家長如果是閩南人的話,他們會覺得到福建南部、菲律賓、台灣、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學的閩南語,都是一樣的嗎?

語言跟食物一樣,是會隨時間、地點等而有變化。

去年我們去夏威夷茂宜島,開車在路上,感覺有點到像國外,因為路名跟美國本土很不一樣,應該是用夏威夷語命名的,例如Kakaalaneo、Wahikuli、Ulupono、Hookahua、Honoapiilani、Puipihi、Hokiokio等,我們不確定怎麼正確發音。在那之前,某人去加拿大多倫多出差,他說,加拿大感覺比夏威夷還像美國。有天去吃飯,我點了一個烤雞,沒想到,被告知那是兒童才能點的。跟我們在別的地方看到的菜單有些不同,那份菜單沒把兒童菜單放在最後或另外單獨一張,而且上頭寫的是Keiki,那是夏威夷語的兒童。在一份幾乎都是英文的菜單裡,我認不得那字就略過,於是點到十二歲以下兒童才能點的菜了。

此外,夏威夷有一種皮欽語(Hawaiian Pidgin),那是他們在產蔗糖時期發展出來的語言。當時夏威夷有很多亞洲移工,來自日本、中國廣東、韓國、菲律賓、葡萄牙等,於是他們的皮欽語是混了夏威夷語、英語、廣東話、葡萄牙語、日語、沖繩話、韓語等多種語言的一種獨特語言。我在YouTube上找了相關片段來聽,實在聽不懂。

回來之後,我跟老師提及這件事。她跟我說她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學區碰過的一個案子。當時她在學區執掌語言有關的事務,有天收到隔壁城一所小學打來的電話,說他們收了兩個六和八歲的白人學生,但沒人聽得懂他們講的是什麼語言,連他們爸爸都聽不懂,他們爸爸是用比手畫腳跟兩個小孩溝通的,而聽得懂他們語言的他們媽媽過世了。於是老師約了家長來面談,才知道他們的爸爸是海軍,在南方的阿拉巴馬認識他的亡妻。他的亡妻生長在黑白交界的白人區,講的是黑人英語。因為他工作的關係,早年多數時間不在家,就是寄錢給他太太,她獨自養兩個小孩。後來他調到夏威夷,妻兒就搬到夏威夷,不住在軍眷區,而是住在一個某種亞裔聚集區。於是,兩個小孩講的很可能是黑人英語和夏威夷皮欽語或某種亞洲語言混雜的語言,基礎仍是英語。因為學區提供非英語為母語的學生額外的語言課程時,需要知道他們的母語到底是什麼語言,所以老師召開會議,會議中老師說明始末,跟準備提供他們語言協助的同仁說,就當他們說的是不標準的英文,教他們標準的加州美語。老師說,會議中的其他人都對她投以懷疑的眼光,因為他們都聽不懂那兩個小孩講的話,不認為那是英語。一年半後,那兩個小孩逐漸能用標準加州美語跟人溝通,由於他們爸爸工作的關係,再度搬家,就離開這個學區。自始至終,老師等人都不知道這兩個學生在夏威夷時到底跟哪國的亞裔有大量的語言交流。

聽到這個案子之後,我上YouTube聽了黑人英語,對我來說,又是一種高難度的聽力測驗,因為黑人英語不是標準英語。其實我聽過,之前聽沼澤女孩有聲書的時候,裏頭的黑人商店老闆Jumpin講的就是南方的黑人英語,我不是每次都能立刻聽懂。看Maya Angelou的東西時,若是她把黑人的口語寫成英文,我也只能邊看邊猜。所以,如果把黑人英語加上夏威夷皮欽語或某種亞洲語言,那一定更難聽懂。

後來要去紐奧良之前,高中生就警告我,我到那會聽不懂南方美語。我說,應該沒那麼嚴重吧,我在加州都沒問題。他說那邊跟加州不一樣。

結果,不只是我,在美國東西岸都生活過的某人,都有聽不懂南方美語的時候,有次我們都無法立刻聽懂一位白人侍者講的話。在紐奧良的最後一天,我們坐Uber去花園區的時候,我嘗試跟司機問問題,他完全不理我。之後小孩就要我不准再跟司機說話了。坐Uber去機場的路上,我跟小孩小聲地說我的發現,那個司機聽到了,倒是有回話。我們碰到三個Uber司機,就只有第二個完全不理我,可能他很少碰到亞裔,而且是西岸來的亞裔,所以聽不懂我的發音。

除了發音,美國各地的用字也會有差異。最常見的大概是tennis shoes/sneakers、 lightning bug/firefly、soda/coke等。之前去費城的時候,發現當地的hoagie就是我們加州的Sub,不過他們的變化似乎多一點,還有熱的肉,不是把冷肉烤一下而已。

去年陳時中競選台北市長時,跟大家打招呼講了英文,他說"How are you going?"但字幕打的是"How are you doing?" 被國民黨議員注意到兩者的差異,於是說他講錯了。很多人出來護航說陳時中講的是澳洲英語,反過頭來笑國民黨議員,說那是簡單的問候語,不知道就是程度太差。問題是,台灣人學的是澳洲英語嗎?陳時中當時在競選,他要溝通的對象是台北市民,尤其是有投票權的台北市民。這些人學澳洲英語的多,還是學美語的多?有澳洲留學、工作和生活經驗的多?還是有美國留學、工作和生活經驗的多?我唸研究所的時候,所上辦了七次研討會,其中一次是國際研討會,會後學者和我們吃飯,外國學者想跟我們聊天,台灣學生碰到這場合就自動後退,我是那個會去救場的人。我講完之後,歐洲學者很疑惑地問:「為什麼你們說的是美語?」就算台灣學生不知道,外國人一聽就知道,我們學的是美語。我當時還沒到過美國,倒是去過英國,嘗試學英語,顯然我的努力不夠,有點傷心。

看了台灣的新聞後,我不想問陳時中還會幾句道地的澳洲英語,我只想知道美國人聽不聽得懂這句澳洲英語。所以我先拿我家兩個小孩來測試,分別在他們回家後和接他們時跟他們說。他們兩個一聽就疑惑無比,我說了兩次他們都沒聽懂,我最後只好直接說這是澳洲人的打招呼。高中生立刻說,誰在乎澳洲英語?我想也是。美國人有三億多,澳洲人只有兩千多萬,一般美國人為什麼需要知道澳洲人特殊表達?這就好像一般台灣人不會知道馬來西亞華人的當地用語一樣,除非有工作、留學和生活的需要等。美語的使用者顯然比美國人還多,因為美國是文化輸出國,台灣就是美語輸出的對象之一。就連澳洲近年也變被美語輸出的對象,有報導家長反應,因為澳洲年輕一代看美國的影劇節目和YouTube,所以他們的發音越趨接近美式發音,也會美式用語。

當然,我也問了在美國講了超過七十年美語的老師,她教過很多外國學生。她說她從沒聽過"how are you going",她也沒聽過Hooroo,據說表示再見。照那些譏笑別人不懂"How are you going?"的台灣人的說法,我們這些人的英文程度都很差。好啦,陳時中粉絲的英文程度最好,世界難波萬。

話說回來,中學生家長要送小孩上哪學英語?如果有錢,當然送美國,但是就一個暑假而已,不用期待有太多的效果,畢竟學語言是長期的事。如果沒有錢,也不必硬送出國,畢竟小孩的一生還很長,在台灣,利用網路資源,也是可以增進語言能力的。

由 Debby 發表於 July 19, 2023 03:10 PM
迴響

快二十年前第一次去南京出差,某日下班路上找了間小麵店,麵上來沒有湯匙,跑去問老闆可以給個湯匙嗎?老闆聽不懂湯匙,解釋一下他說是勺子啊!剛上大學有住高雄的同學問說有沒有「呼阿」(我們是用台語交談),我不知道那是什麼,解釋後才知道是「七辣」。另外在澳洲出差時的確有聽過「How are you going 」,還好我英文爛,直接變成「How are you」XD

Ming 發表於 February 20, 2024 04:29 AM

謝謝Ming幫忙補充例子。我不懂閩南語也沒去過澳洲,倒是近二十年前去過南京,不太記得當時的細節,不過當地的確有不少跟我們不同的用法,只記得「打滴(搭計程車)」。

Debby 發表於 February 20, 2024 02:25 PM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