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15, 2023

我家終於也有佛跳牆

北加的Costco總是羨煞人,中秋節前有月餅,新年前有櫻桃爺爺南棗核桃糕、喜年來蛋捲和澳門英記杏仁餅,農曆年前有老協珍佛跳牆、 荔枝酥,平時還有黑龍蔭油、油飯等各種亞洲來的食物。雖然買過的人免不了會嫌東嫌西,但住在南加的我們向來只有羨慕的份,因為我們這根本沒有。

前些時候,不但遙遠的東北和西南的外州都傳出有老協珍佛跳牆的消息,世界日報也報導「老協珍佛跳牆進軍美國好市多 業績爆10倍成長」,我忍不住想,這次是全面性鋪貨吧?但是依舊在我們附近的Costco撲個空。別說沒有佛跳牆,我們這裡也沒大型的聚寶盆裝飾、染成深紅色的銀柳等別家Costco賣的農曆年應景裝飾。唯一有的,是老僑和廣東人會買的黃色菊花。台灣人每次看到這菊花,總要說「鞠躬鞠躬再鞠躬」。

請Costco的人查了貨號後,我們在暴風雨中衝到洛杉磯的一家分店去,終於讓我們買到兩盒老協珍。

話說我們家沒人吃過佛跳牆。我本來沒什麼注意別人家過年吃什麼,台灣人來自四面八方,過年吃什麼,本來就很不同。不過近年為了偷懶,忍不住看看餐廳有提供甚麼方便的選擇,才注意到佛跳牆的。台灣人的團購群裡,每逢過年都有人問佛跳牆,所以也有店家賣佛跳牆。雖然沒吃過,但我知道這是閩菜。我有個姑丈是福州人,而且他從事的工作是福州三把剪刀之一,但我沒看過他們家吃佛跳牆,畢竟準備年菜的是我姑姑。為什麼台灣閩南人多,過年時卻有很多閩南人吃閩東菜呢?我不理解,難道是因為佛跳牆是閩菜之王,所以過年非得有王者之菜,澎拜一番?我有個國中同學是馬祖人,她以往貼的年菜照裡都有佛跳牆,那是當然,馬祖在福州外海,屬閩東。至於老協珍佛跳牆,我想到徐仲在台灣試了多家的佛跳牆後,說加了荸薺的老協珍深得他的心。然而,因為美國的法規,老協珍要進口就做了許多讓步和調整,美國版老協珍是否有加荸薺去煮,就不得而知了。

這些天看過很多人在Costco社團分享的調整版佛跳牆吃法,然後看到何詠衡寫的「 在大陸福州的佛跳牆創始店的聚春園大廚,曾有3次接受台灣的電視訪問,3次都呼籲台灣的廚藝界別再將台灣這種方式的燉排骨盅,冠以『佛跳牆』的名稱,無論材料、做法完全都與『佛跳牆』相去甚遠,不如稱之『什錦排骨盅』較好!」不免想到台北有名的明福台菜餐廳甚至加了雞佛!我在YouTube上看了不同的福建人做的佛跳牆,他們沒人加這個的。台灣人改別的地方的菜的力道,完全不輸美國人。我一直覺得台菜是閩菜的支系,從年菜來看,沒有差到哪裡,就像台語其實是台灣閩南語一樣。當然台灣的食物並非都來自福建,台灣人可能七八成以上都吃過牛肉麵,卻不是多數人都吃過佛跳牆的。

不過,美國台僑發揮的各種創意裡,未必都有加排骨,我覺得他們比較像拿來當火鍋湯底,有人還加金針菇、火鍋肉等,這不是火鍋是什麼?於是想到泰國網紅 Alizabeth娘娘在2020年批評台灣人的打拋豬加番茄是死罪。到底一種菜的創意可以發展到甚麼程度,發揮到超過什麼界線後,就不能再用那個菜的名稱?我想這是研究台菜沿革的徐仲比較關心的題目。

很多挑嘴的台灣人批評老協珍賣的這個組合太貴(原價USD$67)。但我在一間洛杉磯餐廳看到他們賣的冷凍佛跳牆要價$188,現做$207。Costco的價格是半成品價沒錯啊。Food Network有個主持人叫Sandra Lee(千萬別看到姓是Lee就以為她是亞洲人),就是教美國人怎樣用超市的半成品做各種食物。老協珍的佛跳牆雖然沒有肉,但可以自己加,滿合美國半成品的概念。而且他們省的是繁複的泡發過程,在傳統的做法裡,那個步驟所花的時間是七天。雖然會注意到這個產品的人都在美國,但我相信沒有那麼多人有美國時間去尋找、購買和泡發這些乾貨。

趁老大還沒上大學的倒數第三個農曆年,我也來買點年貨,煮個類似佛跳牆的東西沾點年味。等小孩都離家了,也許就沒興致做這些了。

由 Debby 發表於 January 15, 2023 11:11 PM
迴響
發表迴響










請依上圖輸入檢核碼:
記住我的資訊?






Flag Counter